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思考

合集下载

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思考

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思考

喝水也能长寿的奇迹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思考1.引言中药临床药学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它涉及了中医药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与实践。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药临床药学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在本文中,我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进行全面评估,并对这一主题进行探讨。

2.中药临床药学现状2.1 临床应用广泛中药在临床应用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感冒、消化不良、关节炎等。

许多临床研究表明,中药在治疗这些疾病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且有着较好的疗效。

2.2 临床研究逐渐深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中药临床药学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和研究表明,中药在治疗某些疾病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这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

2.3 临床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尽管中药在临床应用中有着较好的效果,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剂量不确定性、药物相互作用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给中药的临床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3.中药临床药学的未来发展3.1 加强临床研究为了更好地推动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需要加强临床研究,进一步探讨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机制、药效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3.2 优化中药剂型与用药指导针对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中药的剂型,提高中药的制剂质量,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中药的用药指导,减少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3.3 结合现代科技推动中药临床药学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来深入研究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推动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

4.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中药临床药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它承载了中医药的丰富传统和现代科学的发展。

未来,我认为中药临床药学会在更多的临床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需要加强科研力量、用药指导等方面的工作,才能让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国临床药学的现状及发展

我国临床药学的现状及发展

我国临床药学的现状及发展中药临床药学作为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对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中药临床药学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本文将分析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中药临床药学在药物研发方面存在一些挑战。

中药复方中含有多个药材,药物成分复杂,相互作用和副作用也不容忽视。

因此,科学合理地选取适宜的中药复方,进行合理的药物研发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目前,我们还缺乏一种高效的筛选方法来确定中药复方的组合和药效,这对于提高中药临床药学的质量和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中药临床药学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中药药理学的复杂性,中药临床试验的标准一直以来都相对模糊,导致临床试验结果缺乏可比性和科学性。

同时,中医学的个体化特点也给中药临床药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如何将中医药的个体化理念与临床试验的科学性相结合,是中药临床药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中药临床药学面临的困境,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中药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

培养一支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中药临床药学研究队伍至关重要。

同时,还应注重提高中药临床药学人才的药学素养和多学科交叉的能力,以适应中药临床药学发展的需求。

其次,建立中药临床药学研发和临床试验的规范。

制订科学严谨、可操作的中药临床药学研发和临床试验指南,能够提高中药临床药学的研究质量和数据可比性。

同时,加强与国际标准的对接,提高中药临床试验的国际化水平,为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加强中药临床药学与中医药临床实践的结合。

中医药的个体化特点要求中药临床药学在临床实践中更加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

建立中医药临床实践的临床数据库,收集、整理和分析患者相关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构建个体化的中药临床治疗方案,提高中药临床药学的疗效和个体化水平。

综上所述,中药临床药学作为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环节,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然而,只要加强中药临床药学的研究和实践,完善中药临床药学的相关规范和指南,并与中医药临床实践相结合,相信中药临床药学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

关于我国临床药学的思考

关于我国临床药学的思考

关于我国临床药学的思考我国临床药学的现状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临床药学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药物治疗水平为目的的专业。

在医疗体系中,临床药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迅速,临床药学在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公众健康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临床药学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建议。

现状分析临床药学发展迅速近年来,我国临床药学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医院设置了临床药师岗位,开展了一系列临床药学工作。

同时,社区药学服务也逐渐得到重视,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师在药物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不合理用药问题突出然而,在临床药学发展的同时,不合理用药问题也日益凸显。

例如,抗生素滥用、剂量不当、过度使用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

政策影响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为推动临床药学的发展,我国政府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

近年来,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医疗机构加强临床药学工作,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政策实施效果在政策实施方面,我国临床药学在医疗改革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比如,“医药分开”政策的实施,有效遏制了医药费用的过快增长,使临床药师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药物治疗过程。

挑战与机遇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尽管临床药学发展迅速,但药师的职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如药师的职业认可度不高,专业能力评价机制不健全等。

教育水平亟待提高我国药学教育水平还有待提高。

目前,部分药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以满足临床药学的需求,需要加强药学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未来展望数字化药学服务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药学服务将成为未来临床药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临床药师可以更准确地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智能化药师智能化药师将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药物治疗建议。

这将使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和病人满意度。

我国临床药学发展迅速,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

中医临床药学的现状与未来

中医临床药学的现状与未来

三、解决中医临床药学问题的方 案
1.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
中药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为了解决中药材质量不稳定 的问题,应加强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炮制等环节的质量控制。同时,建立 健全的中药材质量标准体系和市场监管机制,打击假冒伪劣中药材,确保中药材 市场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2.建立药师培训机制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健康需求的提高,中药临床药学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 展空间。未来,中药临床药学将着重提高中药材质量、完善采购体系、建立数据 库等方面的发展。
1、提高中药材质量:通过加强中药材来源管理、建立采购基地等措施,从 源头上保证中药材的质量。此外,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 深入研究中药材的成分和作用机制,为提高中药材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2、完善采购体系:通过建立统一的中药材采购平台,实现公开透明、公平 竞争的采购环境。同时,加强对供应商的审核和监督,确保中药材采购渠道的规 范性。
3、建立数据库:构建中药材质量数据库,收录中药材的产地、气候、种植 方法、质量标准等信息,为中药材的采购、使用和评价提供依据。此外,建立临 床用药数据库,收集整理中药复方和单味药的疗效、不良反应等信息,为优化临 床用药方案提供支持。
3、库存管理不科学:中药材的库存管理不够科学,经常出现药品积压、过 期等问题。
4、人员配置不足:中药临床药学人才队伍不够强大,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待 提高。
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未来发展的策 略制定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加强中药材来源管理:建立稳定的中药材供应渠道,与优质供应商建立 长期合作关系,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稳定供应。
4、强化中西医结合:结合中医和西医的优势,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药物 研发。通过临床药理学研究,阐明中药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为中药的合理使 用提供依据。同时,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提高疾病的疗效和患者的满意 度。

我院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现状与提升药学服务的思考

我院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现状与提升药学服务的思考

在展望中药临床药学未来发展方向时,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中药临床药学的 重要性,明确其发展目标。具体而言,中药临床药学未来的发展应注重以下几个 方面:
1、加强中药临床药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临床提供更 加专业化、个性化的药学服务。
2、推进中药临床药学研究,深入探讨中药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药物相 互作用等方面,为临床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
3、加强药物经济学研究
药物经济学研究是评价药物治疗成本效益的重要手段。我院应加强药物经济 学研究,为医院合理配置药物资源提供参考,同时也有助于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 时选择更为经济有效的药物。
4、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和协作
临床药学服务需要与医生密切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药物治疗方案。 我院应加强临床药师与医生的沟通和协作,使医生更加了解药物的特点和注意事 项,从而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需求,制定科学的工艺流程,以确保药品质量和治疗效果。在质量控制方面, 中药临床药师需要对药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包括成分分析、稳定性试验等, 以确保药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虽然中药临床药学在理论上已经相当成熟,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中药材掺假现象严重,给药品质量和治疗效果带来严重影响。其次,制备 工艺落后,部分药企仍采用传统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导致药品质量不稳定。
二、我院临床药学的发展探讨
1、加强临床药师的培养
临床药师是临床药学服务的核心力量,加强临床药师的培养是推动临床药学 发展的关键。我院应加大对临床药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 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2、推进药物治疗方案的个体化
不同的患者具有不同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因此需要制定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 案。我院应加强药物治疗方案的个体化研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 治疗方案,以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中药临床药学在基层中医医院的现状及发展

中药临床药学在基层中医医院的现状及发展

中药临床药学在基层中医医院的现状及发展目的:分析基层中医院中药临床药学开展的现状,思考临床药师的培养模式及临床药学的发展策略。

方法:根据中药临床药学的概念、任务,分析现状,提出其发展策略。

结果与结论:基层中医医院中药临床药学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有必要大力加强临床药学方面的工作。

标签:中药临床药学;任务;现状;发展策略中药临床药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临床用药为核心,研究中医辨证用药基本理论及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1]。

随着中医药临床的不断发展,中药不良反应及中西药不合理配伍日见增多,特别是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尤为突出。

据统计,目前中药注射剂约有120余种,占中药制剂的比例不足3%,而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却占中药不良反应的70%[2],尤其是中药注射剂致变态反应的现象屡有报道[3~5],而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可见,医院中药学只围着药品转的被动服务模式早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如何为临床医师提供合理的给药方案,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防止和最大限度减少中药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已成为中药工作者面临的迫切问题。

为此,笔者就目前中医医院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基层中医医院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1中药临床药学的概念及任务1.1中药临床药学的概念中药临床药学是以患者为对象,运用传统的用药经验,结合现代科学方法、手段和研究成果,研究中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从而阐明中药生产、储存、供应、制剂因素、生物因素与药效的关系及如何使中药在体内发挥最大效用,以确保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用药的学科[6]。

1.2中药临床药师的任务临床中药师的主要工作职责应该包括:参与临床合理用药,对医生、护士进行中药学指导,开展合理用药教育,宣传用药知识,指导患者安全使用中药;进行中药的治疗药物监测,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搜集药物信息,向医、护、患提供药物咨询服务;建立患者用药档案(药历),为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药物评价和药物利用研究;研究院内制剂,指导其使用,监测其不良反应,改进、推广其使用。

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思考

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思考

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思考中药临床药学是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新学科,也是临床药学的一新分支,其核心是中药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因此,对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由于难度较大,尤其是医院中药房条件较差,力量薄弱,困难较多,加之部分医院领导对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不够重视,使中药临床药学未得到很好地开展和应有的发展。

为此,笔者就中药临床药学的概念、任务、主要研究内容和现状、存在问题、未来发展思考作如下探讨,以引起同道重视。

1 中药临床药学的概念1.1 中药临床药学的概念中药临床药学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病人为对象,研究中药及其制剂与人体相互作用和合理、有效、安全用药及应用规律的综合性的学科。

中药临床药学以病人为对象,是指为适应各种不同病人的个体差异和复杂多变病情的防治需要,运用现代的药剂学、药理学等专业知识密切结合临床病人的状况,指定合理的用药方案,监测用药过程及摸索用药规律,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1.2 中药临床药学与临床中药学目前,学术界有中药临床药学和临床中药学两种提法,我们认为临床中药学与中药临床药学都涵盖临床、中药,从广义上讲,二者应该是一致的,因为它们的研究对象都是中药,研究范畴均限于临床。

二者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合理有效与安全用药的科学,其核心是临床合理用药。

但从狭义上讲,二者的逻辑定义却各有侧重。

临床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及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中药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

它既是中医学理、法、方、药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大中药学学科中的核心和基础。

由于临床中药学主要是研讨中医临床各科所用药物是如何应用的,所以,它又具有与临床学科密不可分的关系。

它是直接根源于临床的,其任务就是要实现老药新用,常药特用,优化量效。

中药临床药学是中药药物与中医临床密切结合而发展起来的。

它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中药的临床应用和多种现代监测为手段,研究中药的体内作用机理,以及如何发挥最大治疗作用的学科。

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现状与未来发展的策略

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现状与未来发展的策略

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现状与未来发展的策略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是中医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展现状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

一、加强中药临床药学人才培养中药临床药学工作需要具备丰富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因此需要加强中药临床药学人才培养。

应该建立完善的中药临床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具有中医药理论知识和现代医学知识的中药临床药学专业人才。

同时,应该加强中药临床药学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临床经验。

二、加强中药临床药学研究中药临床药学研究是推动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发展的重要手段。

应该加强中药临床药学研究,探索中药的药理作用、药效成分、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应该加强中药临床药学实践研究,探索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规律和特点,提高中药临床应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三、加强中药临床药学标准制定中药临床药学标准是中药临床应用的重要依据。

应该加强中药临床药学标准制定,建立完善的中药临床药学标准体系。

同时,应该加强中药临床药学标准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中药临床应用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四、加强中药临床药学信息化建设中药临床药学信息化建设是推动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发展的重要手段。

应该加强中药临床药学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中药临床药学信息化系统。

同时,应该加强中药临床药学信息化应用,提高中药临床应用的效率和质量。

五、加强中药临床药学国际交流与合作中药临床药学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推动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发展的重要手段。

应该加强中药临床药学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际上的中药临床药学专家进行交流和合作,探索中药临床应用的国际化发展道路。

总之,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加强中药临床药学人才培养、加强中药临床药学研究、加强中药临床药学标准制定、加强中药临床药学信息化建设和加强中药临床药学国际交流与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思考中药临床药学是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新学科,也是临床药学的一新分支,其核心是中药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因此,对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由于难度较大,尤其是医院中药房条件较差,力量薄弱,困难较多,加之部分医院领导对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不够重视,使中药临床药学未得到很好地开展和应有的发展。

为此,笔者就中药临床药学的概念、任务、主要研究内容和现状、存在问题、未来发展思考作如下探讨,以引起同道重视。

1 中药临床药学的概念1.1 中药临床药学的概念中药临床药学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病人为对象,研究中药及其制剂与人体相互作用和合理、有效、安全用药及应用规律的综合性的学科。

中药临床药学以病人为对象,是指为适应各种不同病人的个体差异和复杂多变病情的防治需要,运用现代的药剂学、药理学等专业知识密切结合临床病人的状况,指定合理的用药方案,监测用药过程及摸索用药规律,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1.2 中药临床药学与临床中药学目前,学术界有中药临床药学和临床中药学两种提法,我们认为临床中药学与中药临床药学都涵盖临床、中药,从广义上讲,二者应该是一致的,因为它们的研究对象都是中药,研究范畴均限于临床。

二者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合理有效与安全用药的科学,其核心是临床合理用药。

但从狭义上讲,二者的逻辑定义却各有侧重。

临床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及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中药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

它既是中医学理、法、方、药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大中药学学科中的核心和基础。

由于临床中药学主要是研讨中医临床各科所用药物是如何应用的,所以,它又具有与临床学科密不可分的关系。

它是直接根源于临床的,其任务就是要实现老药新用,常药特用,优化量效。

中药临床药学是中药药物与中医临床密切结合而发展起来的。

它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中药的临床应用和多种现代监测为手段,研究中药的体内作用机理,以及如何发挥最大治疗作用的学科。

中药临床药学,就其属性来说,它是临床药学下面的分支学科,其研究重点是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问题。

总之,临床中药学与中药临床药学虽各有侧重,但大体的内容是一致的。

我们赞成提中药临床药学,因其更侧重于合理用药,更符合现代临床药学的核心内容。

2 中药临床药学的任务临床中药师在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中主要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参与临床合理用药;临床治疗药物的监测包括药效和不良反应监测及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监测;药物情报的收集与咨询服务;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的研究;临床试验及药物评价等。

这些也是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主要任务。

3 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不少医院开展了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如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进行了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实践,他们定期进行处方分析,向全院大会报告不合理用药的现状,分析其危害并刊登于学报;向全院医务人员作有关药动学临床意义的学术报告,介绍临床药学的主要内容、血药浓度监测的重要性及主要原理;成立用药咨询部,解答病人及医务人员的各种用药问题;成立药学资料室,收集药学信息资料向全院提供;参加医院用药品种的制定及研讨不合理用药等。

到今天,绝大多数三甲中医院都开展了中药临床药学工作,除了上述的基础工作外,重点放在安排中药师下临床参加会诊与查房,开展处方点评工作,收集、整理、上报、反馈药物安全信息,提供药物咨询服务等方面,也有少数医院开展了药代动力学研究。

但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与实际工作的要求以及与西药临床药学工作相比较都有很大的差距,也存在不少问题。

3.1 中药临床药学人才培养现状临床药学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在西方发达国家,均已普遍设立临床药师高等教育。

相比之下,我国落后了近20年,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原华西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南京药学院等先后开设临床药学学习班;1989年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开设了第一个5年制临床药学本科专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在一些中医药大学成立了临床中药学重点学科,并鳞选了一批学科带头人。

如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冰院长、云南中医学院李庆生院长等。

但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的中药临床药学人才培养工作才刚刚起步,普遍存在学制较短,医学基础和临床课程难以按排,缺乏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培养的学生难以胜任临床药师工作等问题。

3.2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开展现状我国自1963年开始有中草药有效成分的代谢研究报告,1979年发表了首批中药药代动力学的实验研究报告。

自80年代以来,有关中药代谢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据统计,进行过药代动力学研究的中草药有效成分有120余种,成分不明的中草药10余种,复方制剂10余种。

有效成分明确的中药及复方制剂其检测手段方面,近些年来,专一性强、灵敏度高的新检测方法、新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气一质联用、免疫法等,计算机程序拟合药动学模型亦广泛应用,这些药动学研究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参考依据。

如有人。

对最常见治疗咳喘的氨茶碱与中药麻黄合并用药后对家兔氨茶碱药动学参数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果发现合并用药后氨茶碱的血药浓度降低,消除速率常数K增加,消除半衰期工1/2缩短,最高血药浓度Ctp降低,表观分布容积vb增加,曲线下面积AUC减少。

结合临床上对此二药并用的观察,提出中药麻黄与氨茶碱合并用药是不合理的。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兴起,特别是近年来血清药理学、毒性中药的药理与毒理研究的深入开展,进一步促进了中药临床药学的开展,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探讨中医药理论,归经学说的本质和为中药制剂的剂型改进及新药研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但当前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大多是为了新药的开发而开展,且大多在动物体内进行,对人体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及真正的为临床开展用药监测的目前还很少。

3.3 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随着我国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及中毒的报道也逐渐增多,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目前,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应该是各级医院中药临床药学做得最好的一点,这主要得助于国家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不良反应监测上取得显著成绩。

虽然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对普通中成药及中药的不良反应监测不够,主要原因是对中成药及中药的安全性认识不足。

由于历史的原因,使许多人认为:中药是安全无毒的,就连一些医务人员尤其是西医人员对中成药及中药毒副作用认识不足。

如笔者亲身参与的一起医疗事故鉴定,即广州某三甲医院~例云南白药中毒致死案中的主治医师就以为该药是无毒的。

此外,国家的有关监管机构对此也不够重视,如2005年版《中国药典》对中成药的毒副作用记载甚少,2005年版一部收载的564种中药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中:无药物警戒表述有329种,占58.33%有药物警戒表述235种,占41.67%。

如惊风散,处方组成中包含雄黄、朱砂等有毒药物,而在该药项下无任何的药物警戒表述。

第二,对当前中药及中成药的不良反应现状是有人报道无人总结,有人总结无人通知,其实对不良反应进行总结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个案报道往往不能反应一个中药或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全貌,而通过对多个不良反应报道资料的总结分析,找出其不良反应的规律、特征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工作。

我们近年来已对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撰写了大量的总结分析文章,如125例猪苓多糖注射液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伸134例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阳141例黄芪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双黄连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43例分析》等。

为临床医生、药师、护士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3.4 中药、中成药的合理应用合理用药是临床药学的核心。

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是辨证论治,即个体化给药,这本身就意味着合理用药。

目前,全国各地医院开展处方点评工作正如火如荼,但开展中成药的处方点评工作却不太多。

很多西药在审方时就能把不合理的应用指出,而中药、中成药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主要是对中药与中成药的合理应用难以把握与掌控。

3.4.1 中药与中药的配伍禁忌:中药间配伍禁忌在很早的中医古籍上就有记载如十八反、十九畏是中医界沿袭数千年的用药禁忌。

中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与《中国药典》均列举了中药配伍禁忌有十八反、十九畏等药物。

所以,中药间配伍禁忌已得到在医院中药房调配时已得到很好控制,但是中成药与中药、中成药与西药之间的配伍禁忌就控制的不够好,主要原因可能是中成药很多是在西药房调配的,因西药房工作人员大多为学西药出身,对中医药理论不了解,难以控制中药与中成药、西药的配伍禁忌。

3.4.2 中药与西药的配伍禁忌:目前中药与西药存在的配伍禁忌除以上提及的一些客观因素外,一些临床医务工作者或患者本人也对此未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中药与西药有不少的配伍禁忌的,如中西药合用导致毒副作用增加的有:地榆、虎杖、五倍子等含鞣质的中药与四环素、利福平等西药,二者均有肝毒性;含雄黄、信石等含砷中药及制剂牛黄解毒丸、六神丸等与硝酸盐、硫酸盐同服,在体内砷氧化成有毒的三氧化二砷,可引起砷中毒;杏仁、桃仁、白果等含氰甙的中药可加重麻醉、镇静止咳药如硫喷妥钠、可待因等呼吸中枢抑制作用,使副作用增加,严重的可使病人死于呼吸衰竭;鹿茸、甘草具有糖皮质激素样成分,与刺激胃粘膜的阿斯匹林等水杨酸衍生物合用。

可诱发消化道溃疡;麻黄、中药酒剂与痢特灵、优降糖、灭滴灵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可使毒副作用增强,严重时可致高血压危象。

含钾离子高的中药如扁蓄、金钱草、丝瓜络等与留钾利尿药安体舒通、氨苯喋啶等合用可引起高血钾症;含有机酸类中药山楂、乌梅、五味子等能酸化体内环境,与黄胺类药合用降低其溶解度而在尿中析出结晶,引起血尿。

我们曾总结了现时的中西药配伍禁忌有165组涉及中西药物数百种,但真正在临床应用时引起重视的不多。

作为中药临床药学应重视这一部分工作的开展,因为临床上已出现了不少中西药不合理联用引起不良反应、中毒、甚至休克及其他药源性疾病,已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3.4.3 剂量使用不恰当:在中药安全无毒的错误思想影响下,中药及中成药超剂量、超时间使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如。

马兜铃酸致人肾衰事件以及笔者亲身参与鉴定的云南白药超剂量致人死亡事件,前者就存在比利时中毒的患者错服广防己平均时间长达12个月及国内临床有患者长年服用如龙胆泻肝丸,最长20余年的现象;后者则是一个体虚患者一天超剂量服用云南白药达12克而中毒身亡的,而且是由(一个三甲医院)医师开具处方,药房调配发药,护士指导服用的,可见我们的中药临床药学存在多么严重的问题。

3.5 中药的临床药学服务与药学信息服务目前,不少医院的临床中药师为患者开展了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北京地坛医院参加国家中医药局发起的11省中医药免费救治艾滋病项目,中药师尝试着与医师合作,为爱滋病患者建立长期药历,加强患者药物服用指导,及时提供用药咨询,监测重点病人的用药过程,借助丝带之家和爱滋病志愿者的力量将心理治疗、人文关爱贯穿于整个药学服务的始终,保证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开展这种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医院毕竟还不够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