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说人物形象专题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实践 教案教学设计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实践 教案教学设计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实践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提高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认识。

2. 通过分析典型人物形象,培养学生欣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具有个性特点的小说人物形象。

二、教学内容1. 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2. 分析典型人物形象的方法3. 创作具有个性特点的小说人物形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学会分析典型人物形象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具有个性特点的小说人物形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和分析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小说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创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经典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分析典型人物形象的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小说人物形象,让学生深入理解。

4. 创作实践:让学生动手创作具有个性特点的小说人物形象。

教案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

2. 学会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3. 培养欣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

2.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3. 欣赏小说人物形象的实际案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学会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欣赏小说人物形象的丰富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和分析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小说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欣赏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经典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人物形象的鉴赏》教学设计(精选7篇)

《人物形象的鉴赏》教学设计(精选7篇)

《人物形象的鉴赏》教学设计《人物形象的鉴赏》教学设计(精选7篇)《人物形象的鉴赏》教学设计篇1☆基本目标1、初步进入鉴赏学习,了解人物形象在记叙类文学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体会理解和鉴赏的异同。

2、引进研究性学习方法,通过一定数量作品的阅读、鉴赏,学习从情节、环境两个方面切入,运用比较法、言行法等方法鉴赏人物性格,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了解人物性格常识,懂得人物性格复杂化的原因;了解叙事类文学作品中细节和人物语言的作用。

☆辅助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鲁迅的小说的历史地位;巴尔扎克及其生平创作;方苞与桐城派散文;曹雪芹及《红楼梦》;曹禺及其《雷雨》历史地位;《水浒》的人物描写的特点;茅盾在文学评论方面功绩;戏剧文学的基本常识。

2、开拓学生视野——采用“主题读书”“扩展读书”的形式,充分利用《新语文读本》等资源,放手让学生阅读课外的叙事类文学作品;组织“怎样分析细节”和“怎样分析人物语言”专题讲座,提供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3、尝试以写带读——通过收集、阅读典型范文,试写人物鉴赏一得,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读读写写中学会鉴赏。

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训练学生自读自析课文的能力。

☆目标链接1、与“文言文基本过关.计划”链接:为“鉴赏、读写并重背景下提高学生文言理解能力”探索和实验提供支撑。

2、与本学期.写作教学实现链接:将“细节”与鉴赏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注意读写的结合。

△准备——完成《左忠毅公逸事》和《鸿门宴》的文言语言教学。

——初步了解《新语文读本》等教学资源的情况,作好使用的准备。

△实施第一课时:以《左忠毅公逸事》为例,介绍人物形象鉴赏的常识第二课时:以《鸿门宴》为例,进行人物形象鉴赏方法指导第三课时:《红楼梦》专题阅读:《宝玉挨打》+《新语文读本》关于《红楼梦》的资料+写鉴赏笔记第四课时:课内小说作品的听读《欧也尼·葛朗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读书笔记第五课时:扩展阅读:《新语文读本》小说选读1:(每人2~3篇)+读写笔记(课外:自读鉴赏文章)第六课时:扩展阅读:《新语文读本》小说选读2:(每人2~3篇)+读写日记(课外:摘读鉴赏文章)第七课时:专题讲座:怎样分析细节?第八课时:交流:“我对《某某某》小说的鉴赏一得”(与.写作同步)第九课时:主题阅读:认识鲁迅(同时布置《祝福》学习要求(书面))第十课时:《阿Q正传》的互动式学习第十一课时:《雷雨》背景与基本内容介绍第十二课时:专题讲座:怎样分析人物的语言第十三课时:交流:“从《阿Q正传》《祝福》,看鲁迅小说的特点”(与.写作同步)第十四课时:《雷雨》的人物形象讨论交流会第十五课时:第一、二单元教学.总结△并行——文言专题教学(见专题.教案)、本册书的“宋词”和“中国古代游记”的教学(见专门.教案)——以学生上述阅读和.写作的表现为依据给分(包括阅读和.写作)《人物形象的鉴赏》教学设计篇2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内涵,把握诗歌中常见的几类人物形象。

概括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教案)-文学类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概括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教案)-文学类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04.2概括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教学目标掌握小说人物形象的类型特点教学重点难点正确分析并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一题点必备知识1.人物形象构成2.熟记人物形象术语(1)性格类正面:善解人意、富有爱心、温柔沉静、心灵手巧、通情达理、纯真质朴、聪明伶俐、天真可爱、富有活力、朝气蓬勃、懂事能干、自尊自爱、沉稳果断、开朗自信、真诚善良、友好谦恭、宽容忍让、勤劳朴实、慈爱宽厚、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彬彬有礼、不拘小节、睿智大气、聪慧通达、幽默风趣、善于变通、向往自由、追求平等、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乐于挑战、永不服输、精明强干、大智若愚、足智多谋、沉着冷静、目光敏锐等。

反面:胆小怯懦、妥协退让、敏感自闭、故步自封、妄自菲薄、冷漠自私、粗鲁莽撞、粗俗不雅、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孤傲自负、刚愎自用、奸诈多疑、老气横秋、消极悲观、圆滑世故、尖酸刻薄、唯利是图等。

(2)品质类正面:洁身自好、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仁义守信、乐善好施、虚怀若谷、胸有大志、志存高远、心胸宽广、宽宏大量、豁达大度、坦荡无私、德艺双馨、诚实守信、知恩图报、宠辱不惊、言而有信、表里如一、不耻下问、与世无争、不慕权贵、知错就改等。

反面:爱慕虚荣、追名逐利、鼠肚鸡肠、投机取巧等。

①拼搏类正面: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积极乐观、身残志坚、自食其力、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矢志不渝、勤勉刻苦、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等。

反面:贪图享乐、自暴自弃、拈轻怕重等。

②奉献类正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任劳任怨、不事张扬、默默奉献、毫无所求、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废寝忘食等。

反面:斤斤计较、自私自利等。

③职责类正面: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勇于担当、爱岗敬业、治学严谨、诲人不倦、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勇于探索、锐意进取、敢于创新、以身殉职、奉公守法、铁面无私、赏罚分明、严于律己等。

反面: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畏首畏尾、贪生怕死等。

④大爱类正面:热爱集体、家国情怀、关注民生、忧国忧民、精忠报国、壮志凌云、民族气节、舍生取义、浩然正气、无私无畏、深明大义、见识高远、顾大体识大局、舍生取义、忠心耿耿、公而忘私、大义灭亲、疾恶如仇、扶危济困、刚正不阿、远见卓识等。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构建方式和分析方法;2.掌握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步骤和要点;3.提高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二、教学重点:1.小说人物形象的构建方式和分析方法;2.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三、教学难点:1.如何深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2.如何准确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讲故事或展示相关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教学:介绍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括对人物性格、外貌、言行举止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及从人物形象中体现出的主题和意义等方面展开讲解。

3.案例分析:选择一部经典小说,对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具体的片段和情节,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4.练习:让学生阅读一篇短篇小说或中篇小说,要求他们选择一个主要人物形象,进行详细分析,并撰写分析报告。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和技巧,鼓励学生多读多思,提升对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和把握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1.阅读指定的小说,选择一个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撰写分析报告并交给老师;2.针对指定的小说人物形象,准备一次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观点和见解;3.阅读更多经典小说,多练习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提升文学素养。

六、教学反馈:通过作业的批改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在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人教版高三选修)共3篇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人教版高三选修)共3篇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人教版高三选修)共3篇《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人教版高三选修)1《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人教版高三选修)引言:注重人物塑造是小说的基本特点之一,小说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人类本质的复杂性和高深性,是小说魅力的重要来源之一。

人教版高三选修课程《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剖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探索人物塑造的精髓。

一、教材内容本课程主要涉及以下重点内容:1.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构建:人物性格、形象特征、社会背景、形象隐喻等。

2.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评价:通过写作手法、情节安排、语言表达等方面,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剖析。

3.小说中著名人物形象的分析:如余秋雨的《七堂课》中的阿Q形象、鲁迅的《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形象等。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小说人物塑造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小说中人物形象构建的常用手法。

2.熟悉小说人物形象分析和评价的方法和技巧。

3.深入剖析重要小说人物形象,了解其人物性格、社会背景等因素,探究其内在的形象隐喻。

4.提高学生文学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授课:针对各章节的内容,通过幻灯片、图表等形式进行系统讲解和示范。

2.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针对某些难点,充分利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解读课外读物:通过引导和指导,让学生阅读与本课程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例如余秋雨的《七堂课》等。

4.个人写作:通过作文的形式,让学生对某些重要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剖析并作出评价。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利用幻灯片和图表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性,提供经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作为案例讲解。

2.授课环节本节课我们将重点讲解人物形象构建的基本手法:性格、形象特征、社会背景、形象隐喻等,并通过图表等形式进行示范和讲解。

3.讨论和解读环节在此环节,我们将针对某些难点进行讨论和解读,例如某些经典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微妙变化、作者为何选择某种手法来表现某个人物形象等。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实践 教案教学设计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实践 教案教学设计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实践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包括人物性格、人物关系、人物发展等。

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够从细节中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 提高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能够给出合理的、有深度的评价。

二、教学内容1. 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介绍。

2. 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方法讲解。

3. 选取一部小说,进行人物形象的分析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从细节中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如何给出合理的、有深度的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2. 实践法:选取一部小说,让学生进行人物形象的分析实践。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和评价,互相学习和交流。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准备好讲解的内容,选定一部小说作为实践材料。

2. 学生准备:阅读教师选定的小说,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所了解。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并对本节课的主题有所预期。

2. 讲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介绍人物性格、人物关系、人物发展等概念,让学生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构成要素。

3. 讲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方法: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细节,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教授学生如何从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在故事情节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评价。

4. 实践环节:让学生选取一部自己阅读过的小说,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和技巧,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实践。

5. 分享与讨论: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的实践成果,互相学习和交流,共同提高。

6. 总结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小说人物形象教案

小说人物形象教案

小说人物形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和特点。

3. 掌握描述小说人物形象的语言技巧。

4. 提高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小说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和塑造方式。

2. 教学难点: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感知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小说片段。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3. 教学课件:包括相关小说人物形象的图片和描述。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小说片段中的人物形象图片或描述,引发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兴趣。

2. 概念讲解:介绍小说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和塑造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对于小说情节和主题的作用。

3. 分析讨论:选取小说片段,分组让学生分析讨论片段中的人物形象,包括外貌、性格、行为等方面。

4. 语言技巧:教授描述小说人物形象的语言技巧,如形象生动的形容词、具体的细节描写等。

5. 练习演练:让学生根据所学语言技巧,描述自己喜欢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6. 总结提高:总结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和塑造方式,鼓励学生多阅读,提高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和塑造方式,提高了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加强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感知和理解。

小说分析人物形象教案

小说分析人物形象教案

小说分析人物形象教案教案标题:小说分析人物形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及其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2. 学生能够运用分析技巧,深入剖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提炼出对人物性格、行为和心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1. 理解人物形象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

3. 运用分析技巧,深入剖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1. 选取一篇适合学生阅读的小说,确保其中有丰富的人物形象。

2. 准备教学投影仪或白板,以便展示教学材料。

3. 准备学生笔记本和作业本。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解释人物形象的定义:人物形象是指小说中塑造的角色,包括他们的外貌、性格、行为和心理等方面。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物形象在小说中很重要?它们对故事情节有什么影响?探究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2. 向学生介绍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外貌描写、性格特点、行为举止、对话内容和心理描写等方面。

3. 指导学生阅读小说中与所选人物形象相关的段落,并记录下相关信息。

4. 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他们的分析结果,并讨论不同观点和理解。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人物形象的细节和含义。

拓展活动:1.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小说,分析其中一个人物形象,并写下自己的分析结果。

2. 学生可以在作业本上记录下他们的分析过程和结论,并在下节课时与同桌分享。

总结活动: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人物形象对小说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总结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以及他们在分析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评估活动:1. 分发一份小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小说片段,分析其中一个人物形象。

2. 收集学生的作业本,评估他们的分析过程和结论的准确性与深度。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小说,继续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专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明确高考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地位二、掌握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三、熟悉高考小说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教学重难点】如何理解、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教学设想】本课针对高考小说形象考查题的特点进行教学组织,重在形象分析方法的指导,同时体现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高考中小说阅读的地位在过去多年的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中,散文一直占据了绝对份量。

小说作为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日常阅读中读得最多的文体,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的限制,反而很少在高考中考到。

但2004年北京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辽宁卷的现代文阅读材料选择了小说,2007年有2套试卷选用了小说这种体裁,2008年有4套试卷选用了小说。

特别要提醒的是,4个课改区除山东外都选用了小说这种体裁。

最近几年也有多个地方先用小说这种体裁。

所以,2013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在2012年课改区选用小说考查的影响下,可能会有更多的试卷采用小说这种体裁,不排除我们湖北2013年再考小说的可能性。

因此,今年的复习备考,小说阅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未雨绸缪。

二、分析小说体裁特征,进而突出分析人物形象在小说阅读中的地位和作用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的。

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

三、高考形象分析题命题方式(一)出示历年考题1、(2004春招北京、安徽)20.文中表现了“驼爷”哪些优秀思想品质?(结合具体描写,分点说明)(6分)2、(2004辽宁)19.回答下列问题。

(6分)(1)请根据原文简要描述赛艾姆外貌的具体特征。

(2分)(2)这一外貌特征是怎样呈现出来的?请简要分析。

(4分)3、(2007宁夏、海南)1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6分)4、(2007湖北)19.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

(4分)5、(2008浙江)18.本文着意勾勒了乌米的形象,请从两个方面概括乌米的主要性格特征。

(各不超过两个词)(2分)6、(2008广东)17.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5分)7、(2008江苏)14.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

(6分)8、(2008宁夏、海南)13.小说中的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6分)(二)常见题型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XXX的形象,或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2、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或XXX具有哪些性格特点?四、讨论、归纳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一)学生做练习——《二十年以后》(P3)1、练习2、讨论重友情,守信用;企图逃避法律制裁←故事情节鲍勃和杰米是一对最好的朋友。

二十年前,杰米留在了纽约,鲍勃则去西部发财。

分手前,两人约定二十年后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相会。

这期间,鲍勃果然在西部发了财,但他此时已是警方捉拿的对象。

二十年后,鲍勃冒着被捕的风险千里迢迢回到纽约赴约。

在等待时被当了警察的杰米认出,最终被捉拿归案。

心直口快,乐观开朗←言行外貌神态心理等A、“这是20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

如果有兴致听的话,我来给你讲讲。

大约20年前,这儿,这个店铺现在所占的地方,原来是一家餐馆……”男子继续说,“我和吉米?维尔斯在这儿的餐馆共进晚餐。

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

我俩都是在纽约这个城市里长大的。

从小我们就亲密无间,情同手足。

当时,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部去谋生。

那天夜晚临分手的时候,我俩约定:20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我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

”B、“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警官先生。

”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我只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

”C、男了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

借着火柴的亮光,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

D、“你是吉米?维尔斯?”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地说,显然,他很激动。

E、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转过身来看了看对方的脸。

重视友情,信守诺言;企图逃避法律制裁←环境描写自然环境:A、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

已近夜间10点,街上的人寥寥无几了。

B、昏暗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

C、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

D、“再见,先生。

”警察一边说着,一边沿街走去,街上已经没有行人了,空荡荡的。

(二)归纳方法1、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所以,分析小说的情节也是我们分析人物的一把钥匙。

举例:《最后的常春藤叶》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其它人或景的烘托。

《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外貌描写非常传神;《项链》开头< xmlnamespace prefix ="st1"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路瓦栽夫人的心理描写十分逼真;《药》中华老栓买药时,黑衣人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举例:《林黛玉见贾府》王熙风——语言、外貌、动作、侧面(察言观色、机变逢迎);林黛玉——心理(寄人篱下的谨慎)《变色龙》奥楚蔑洛夫——细节(为摆脱尴尬,要叶尔德林不断地帮他脱下大衣、穿上大衣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见风使舵的变色龙性格)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得以凸显,环境是为人物而设置的,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

小说追求相对完整的人物形象塑造,就要着力于人物所处的环境的描绘,人与人之间所酿成的气氛和整体意境的形成,无不包含着某种真挚的思想情感。

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起着强化作用。

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出性格。

举例:《祝福》祥林嫂——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4、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小说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主题是小说作家在描写、叙述人物性格、人物命运时显示出的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

我们要在阅读中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质、典型性和社会意义,体会作者的感情倾向。

《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结尾,写到别里科夫死后才一个月,生活又变得沉闷,清楚地表明了别里科夫是个典型人物,只要专制制度还在,别里科夫式的人物便不可能死绝。

《阿Q正传》那叫读者笑中有泪的精神胜利法,明显地表达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倾向。

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首先要高度概括故事情节(什么人什么事)。

其次揣摩作者的态度:表现了什么,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赞扬什么还是批判什么,最好从正反两个方面理解,如《祝福》)(三)答题模式1、XXX具有什么性格特点?列举要点:XXX具有以下性格特点:(1)(2)(3)2、分析文中XXX(如鲍勃)的形象。

主人公是一个(描述性语句,揭示人物性格特点)的(标签式核心名词)的形象。

答案示例:鲍勃是一个重视友情、信守诺言,心直口快、乐观开朗但又顽劣不改、怙恶不悛的逃犯形象。

(四)误区1、分析人物形象时,不从实际出发,过分拔高人物的思想品质;2、没有立足原文,无中生有,概括出原文中没有的东西;3、以偏概全,不能全面分析评价人物。

五、课堂练习1、2004北京安徽春招高考题(做题→讨论→反思)《雁阵》(见学案)答案示例:驼爷是一个面对威胁不退缩,坦荡、自信,关心他人,对像狗娃这样犯过罪的人也并不丧失信心的,忠于职守的护林人形象。

2、2008高考江苏题(备用题)《侯银匠》(适当提示与指导)六、总结(学生自我小结与教师总结)七、课外练习(适当提示与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