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实践 教案教学设计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实践 教案教学设计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实践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提高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认识。

2. 通过分析典型人物形象,培养学生欣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具有个性特点的小说人物形象。

二、教学内容1. 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2. 分析典型人物形象的方法3. 创作具有个性特点的小说人物形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学会分析典型人物形象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具有个性特点的小说人物形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和分析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小说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创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经典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分析典型人物形象的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小说人物形象,让学生深入理解。

4. 创作实践:让学生动手创作具有个性特点的小说人物形象。

教案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

2. 学会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3. 培养欣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

2.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3. 欣赏小说人物形象的实际案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学会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欣赏小说人物形象的丰富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和分析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小说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欣赏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经典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中考复习专题--小说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专题--小说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专题--小说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教学目标】掌握小说人物形象概括分析的方法。

【教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教材,考点探源1.导入语在你所学过或读过的小说中,你最喜欢或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形象是谁?为什么是他(她)呢?有的同学喜欢某个人物形象,却概括不出他(她)的特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说人物形象概括分析的方法。

2.考点探源(1)请回归七年级和九年级课本,参考书本课后“思考探究”梳理下表。

(2)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梳理,我们发现:①人物形象是教材中重要的知识点。

②人物形象概括分析题的题干往往有“概括”“说说”等作答动词,提问的句式大抵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③人物形象概括分析的要求:需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

二、以文析法,归纳策略(一)以文析法案例1:《孔乙己》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联系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要点:孔乙己是一个失败者的形象,是众人眼中的笑料。

(1)他好喝懒做,又迂腐可笑。

(2)他是失败的读书人,又一直幻想保持读书人的尊严。

(3)没有生存能力,又不肯加入“短衣帮”。

(4)热心善良诚信,仍免不了成为大家嘲弄与取笑的对象。

(5)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和世态炎凉之苦,命运悲惨。

归纳要点:①外在形象②内在形象③所处的社会环境案例2:《变色龙》从奥楚蔑洛夫处理案件时不断变化的态度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参考答案:奥楚蔑洛夫是一个溜须拍马、谗上媚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人。

归纳要点:①奥楚蔑洛夫自身的语言②前后的对比(二)归纳策略1.从文中找出能直接点明人物形象的词语,注意作者对人物的评价。

2.借助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从中概括出人物形象的特点。

3.结合当时的背景和人物的经历,明确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

4.概括分析人物形象要从整体事件入手,进一步完善人物形象。

(三)答题模式模板一:个性特征+身份地位特征模板二: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动作、心理、肖像或细节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人教版高三选修)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人教版高三选修)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人教版高三选修)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

2、记忆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答题步骤。

3、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

(二)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答题步骤。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对小说中的人物作出正确评价。

学习重难点:1、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人物形象分析题型做题方法、答题步骤;2、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意图:图片展示,吸引学生兴趣小说是我们非常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

无论是古典的四大名著、经典的武侠小说,还是网络上让人欲罢不能的更新玄幻、言情,那些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但是,喜欢看不等于喜欢选择小说阅读题,因为小说的人物形象、主旨太难把握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尝试揭开小说人物脸上那层面纱,看看它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展示教学目标。

(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三、考题回顾。

设计意图: 学生了解考纲,引起重视。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高考考纲中对小说有“欣赏形象”的明确要求,小说人物形象分析历来是高考热点:(09年课标卷)小说中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10年课标卷)小说中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11年课标卷)“外省郎”彭先生具有哪些性格特点?四、复习旧知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师生共同回顾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片段一: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 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片段二:范进在中举前,穷困潦倒。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分析》教学设计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分析》教学设计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分析教学设计课程分析:关于人物形象鉴赏分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2014年高考考试大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为小说单元,单元提示中谈到“人物性格的刻画往往直接提示主题……注意细节描写,体会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特色”。

由此可见小说中人物形象鉴赏分析是小说鉴赏重要内容....................,是小说教学中的重点........。

而且文学类文本的人物形象分析手法基本是一致的,学好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对于诗歌鉴赏中的人物分析也有借鉴意义......................,并且对实用类文本传记中传主形象分析也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阅读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特点有一定的的分析和理解,但往往存在鉴赏方法掌握不到位,分析方法单一,人物形象概括简单,不能体现出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和深刻性,考试答题时不规范,要点不全等问题。

教学目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鉴赏分析设计思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高考考试大纲为方向,以人教版必修教材为依据,整合必修一到必修五的课本教材教学资源,通过直击高考、真题回放,总结提问方式和利用教材知识指导鉴赏方法,深入浅出富于启发的引导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小说阅读中人物形象鉴赏分析方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导入:大千世界,既有王侯将相,又有贩夫走卒;既有英雄豪杰,又有才子佳人;从古到今,由中到外,我们的每一部小说都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所以对中外小说中人物形象的鉴赏分析理所当然成为高考小说阅读命题中的热点重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中外小说阅读中人物形象的鉴赏和分析。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构建方式和分析方法;2.掌握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步骤和要点;3.提高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二、教学重点:1.小说人物形象的构建方式和分析方法;2.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三、教学难点:1.如何深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2.如何准确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讲故事或展示相关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教学:介绍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括对人物性格、外貌、言行举止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及从人物形象中体现出的主题和意义等方面展开讲解。

3.案例分析:选择一部经典小说,对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具体的片段和情节,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4.练习:让学生阅读一篇短篇小说或中篇小说,要求他们选择一个主要人物形象,进行详细分析,并撰写分析报告。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和技巧,鼓励学生多读多思,提升对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和把握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1.阅读指定的小说,选择一个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撰写分析报告并交给老师;2.针对指定的小说人物形象,准备一次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观点和见解;3.阅读更多经典小说,多练习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提升文学素养。

六、教学反馈:通过作业的批改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在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人教版高三选修)共3篇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人教版高三选修)共3篇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人教版高三选修)共3篇《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人教版高三选修)1《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人教版高三选修)引言:注重人物塑造是小说的基本特点之一,小说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人类本质的复杂性和高深性,是小说魅力的重要来源之一。

人教版高三选修课程《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教案,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剖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探索人物塑造的精髓。

一、教材内容本课程主要涉及以下重点内容:1.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构建:人物性格、形象特征、社会背景、形象隐喻等。

2.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评价:通过写作手法、情节安排、语言表达等方面,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剖析。

3.小说中著名人物形象的分析:如余秋雨的《七堂课》中的阿Q形象、鲁迅的《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形象等。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小说人物塑造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小说中人物形象构建的常用手法。

2.熟悉小说人物形象分析和评价的方法和技巧。

3.深入剖析重要小说人物形象,了解其人物性格、社会背景等因素,探究其内在的形象隐喻。

4.提高学生文学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授课:针对各章节的内容,通过幻灯片、图表等形式进行系统讲解和示范。

2.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针对某些难点,充分利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解读课外读物:通过引导和指导,让学生阅读与本课程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例如余秋雨的《七堂课》等。

4.个人写作:通过作文的形式,让学生对某些重要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剖析并作出评价。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利用幻灯片和图表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性,提供经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作为案例讲解。

2.授课环节本节课我们将重点讲解人物形象构建的基本手法:性格、形象特征、社会背景、形象隐喻等,并通过图表等形式进行示范和讲解。

3.讨论和解读环节在此环节,我们将针对某些难点进行讨论和解读,例如某些经典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微妙变化、作者为何选择某种手法来表现某个人物形象等。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实践 教案教学设计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实践 教案教学设计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实践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包括人物性格、人物关系、人物发展等。

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够从细节中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 提高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能够给出合理的、有深度的评价。

二、教学内容1. 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介绍。

2. 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方法讲解。

3. 选取一部小说,进行人物形象的分析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从细节中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如何给出合理的、有深度的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2. 实践法:选取一部小说,让学生进行人物形象的分析实践。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和评价,互相学习和交流。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准备好讲解的内容,选定一部小说作为实践材料。

2. 学生准备:阅读教师选定的小说,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所了解。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并对本节课的主题有所预期。

2. 讲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介绍人物性格、人物关系、人物发展等概念,让学生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构成要素。

3. 讲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方法: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细节,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教授学生如何从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在故事情节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评价。

4. 实践环节:让学生选取一部自己阅读过的小说,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和技巧,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实践。

5. 分享与讨论: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的实践成果,互相学习和交流,共同提高。

6. 总结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小说人物形象教案

小说人物形象教案

小说人物形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和特点。

3. 掌握描述小说人物形象的语言技巧。

4. 提高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小说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和塑造方式。

2. 教学难点: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感知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小说片段。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3. 教学课件:包括相关小说人物形象的图片和描述。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小说片段中的人物形象图片或描述,引发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兴趣。

2. 概念讲解:介绍小说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和塑造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对于小说情节和主题的作用。

3. 分析讨论:选取小说片段,分组让学生分析讨论片段中的人物形象,包括外貌、性格、行为等方面。

4. 语言技巧:教授描述小说人物形象的语言技巧,如形象生动的形容词、具体的细节描写等。

5. 练习演练:让学生根据所学语言技巧,描述自己喜欢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6. 总结提高:总结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和塑造方式,鼓励学生多阅读,提高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和塑造方式,提高了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加强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感知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教学设计兴化市文正实验学校高中部张逸仙【教学目标】一、明确高考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地位二、掌握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三、熟悉高考小说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教学重难点】如何理解、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教学设想】本课针对高考小说形象考查题的特点进行教学组织,重在形象分析方法的指导,同时体现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高考中小说阅读的地位在过去多年的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中,散文一直占据了绝对份量。

小说作为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日常阅读中读得最多的文体,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的限制,反而很少在高考中考到。

但2004年北京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辽宁卷的现代文阅读材料选择了小说,2007年有2套试卷选用了小说这种体裁,2008年有4套试卷选用了小说。

特别要提醒的是,4个课改区除山东外都选用了小说这种体裁。

所以,2009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在2008年课改区选用小说考查的影响下,可能会有更多的试卷采用小说这种体裁,不排除我们江苏2009再考小说的可能性。

因此,今年的复习备考,小说阅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未雨绸缪。

二、分析小说体裁特征,进而突出分析人物形象在小说阅读中的地位和作用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的。

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

三、高考形象分析题命题方式(一)出示历年考题1、(2004春招北京、安徽)20.文中表现了“驼爷”哪些优秀思想品质?(结合具体描写,分点说明)(6分)2、(2004辽宁)19.回答下列问题。

(6分)(1)请根据原文简要描述赛艾姆外貌的具体特征。

(2分)(2)这一外貌特征是怎样呈现出来的?请简要分析。

(4分)3、(2007宁夏、海南)1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6分)4、(2007湖北)19.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

(4分)5、(2008浙江)18.本文着意勾勒了乌米的形象,请从两个方面概括乌米的主要性格特征。

(各不超过两个词)(2分)6、(2008广东)17.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5分)7、(2008江苏)14.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

(6分)8、(2008宁夏、海南)13.小说中的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6分)(二)常见题型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XXX的形象,或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2、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或XXX具有哪些性格特点?四、讨论、归纳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一)学生做练习——《二十年以后》(P3)1、练习2、讨论重友情,守信用;企图逃避法律制裁←故事情节鲍勃和杰米是一对最好的朋友。

二十年前,杰米留在了纽约,鲍勃则去西部发财。

分手前,两人约定二十年后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相会。

这期间,鲍勃果然在西部发了财,但他此时已是警方捉拿的对象。

二十年后,鲍勃冒着被捕的风险千里迢迢回到纽约赴约。

在等待时被当了警察的杰米认出,最终被捉拿归案。

心直口快,乐观开朗←言行外貌神态心理等A、“这是20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

如果有兴致听的话,我来给你讲讲。

大约20年前,这儿,这个店铺现在所占的地方,原来是一家餐馆……”男子继续说,“我和吉米?维尔斯在这儿的餐馆共进晚餐。

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

我俩都是在纽约这个城市里长大的。

从小我们就亲密无间,情同手足。

当时,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部去谋生。

那天夜晚临分手的时候,我俩约定:20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我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

”B、“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警官先生。

”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我只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

”C、男了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

借着火柴的亮光,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

D、“你是吉米?维尔斯?”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地说,显然,他很激动。

E、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转过身来看了看对方的脸。

重视友情,信守诺言;企图逃避法律制裁←环境描写自然环境:A、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

已近夜间10点,街上的人寥寥无几了。

B、昏暗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

C、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

D、“再见,先生。

”警察一边说着,一边沿街走去,街上已经没有行人了,空荡荡的。

(二)归纳方法1、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所以,分析小说的情节也是我们分析人物的一把钥匙。

举例:《最后的常春藤叶》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其它人或景的烘托。

《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外貌描写非常传神;《项链》开头路瓦栽夫人的心理描写十分逼真;《药》中华老栓买药时,黑衣人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举例:《林黛玉见贾府》王熙风——语言、外貌、动作、侧面(察言观色、机变逢迎);林黛玉——心理(寄人篱下的谨慎)《变色龙》奥楚蔑洛夫——细节(为摆脱尴尬,要叶尔德林不断地帮他脱下大衣、穿上大衣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见风使舵的变色龙性格)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得以凸显,环境是为人物而设置的,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

小说追求相对完整的人物形象塑造,就要着力于人物所处的环境的描绘,人与人之间所酿成的气氛和整体意境的形成,无不包含着某种真挚的思想情感。

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起着强化作用。

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出性格。

举例:《祝福》祥林嫂——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4、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小说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主题是小说作家在描写、叙述人物性格、人物命运时显示出的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

我们要在阅读中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质、典型性和社会意义,体会作者的感情倾向。

《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结尾,写到别里科夫死后才一个月,生活又变得沉闷,清楚地表明了别里科夫是个典型人物,只要专制制度还在,别里科夫式的人物便不可能死绝。

《阿Q正传》那叫读者笑中有泪的精神胜利法,明显地表达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倾向。

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首先要高度概括故事情节(什么人什么事)。

其次揣摩作者的态度:表现了什么,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赞扬什么还是批判什么,最好从正反两个方面理解,如《祝福》)(三)答题模式1、XXX具有什么性格特点?列举要点:XXX具有以下性格特点:(1)(2)(3)2、分析文中XXX(如鲍勃)的形象。

主人公是一个(描述性语句,揭示人物性格特点)的(标签式核心名词)的形象。

答案示例:鲍勃是一个重视友情、信守诺言,心直口快、乐观开朗但又顽劣不改、怙恶不悛的逃犯形象。

(四)误区1、分析人物形象时,不从实际出发,过分拔高人物的思想品质;2、没有立足原文,无中生有,概括出原文中没有的东西;3、以偏概全,不能全面分析评价人物。

五、课堂练习1、2004北京安徽春招高考题(做题→讨论→反思)《雁阵》(见学案)答案示例:驼爷是一个面对威胁不退缩,坦荡、自信,关心他人,对像狗娃这样犯过罪的人也并不丧失信心的,忠于职守的护林人形象。

2、2008高考江苏题(备用题)《侯银匠》(适当提示与指导)六、总结(学生自我小结与教师总结)七、课外练习(适当提示与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