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牛结核病诊断与防治
牛结核病的临床诊断及关键防治措施分析

牛结核病的临床诊断及关键防治措施分析牛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牛及其它哺乳动物,同时对人类健康也构成一定威胁。
牛结核病的及时诊断和有效防治对于农牧业生产和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对牛结核病的临床诊断及关键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牛结核病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症状:牛结核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消瘦、食欲不振、发热、乳房肿胀、咳嗽、呼吸困难等。
但这些症状并不特异,容易与其它疾病混淆,因此仅凭临床症状不能确定是否为牛结核病。
2. 皮内反应:结核菌蛋白皮内试验是诊断牛结核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该试验能够检测牛体内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反应,阳性反应表示牛体内存在结核分枝杆菌。
但该试验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抗原的选择和读取结果的准确性。
3. X光检查:X光胸透可以检测牛肺部的结核病变,包括肺内结节、浸润、钙化等。
但该方法无法确定结核病变的性质和程度,只能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4. 病理组织学检查:通过活体组织或尸体组织的病理学检查,可以直接观察结核分枝杆菌在组织中的存在情况,确定是否为结核病变。
但该方法需要进行组织切片和染色等复杂操作,同时对于非临床工作人员来说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
关键的牛结核病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强化养殖管理:加强牛场的卫生管理,保持饮水和饲料的清洁,定期对牛进行消毒和检查,及时发现和隔离疑似病例。
2. 严格实施动物禁令:对确诊牛结核病的患牛要及时淘汰,不得再投入生产。
同样,对牛场周围的野牛、野猪等野生动物也要加强管理,防止疫情传播。
3. 进行肉品检测:对于屠宰牛的肉品要进行检测,确保不带有结核分枝杆菌的肉类进入市场。
4. 执行兽医药物管理:针对牛结核病,可以选择使用结核菌素、吗啉达、异烟肼等抗结核药物进行防治。
但要严格按照兽医药物管理的规定进行使用,避免产生耐药菌株。
牛结核病的临床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皮内反应、X光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等多个因素进行研判。
牛结核病的临床诊断及关键防治措施分析

牛结核病的临床诊断及关键防治措施分析牛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由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引起,可对牛的健康和肉质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同时也会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因此,该病的临床诊断和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诊断1.症状表现:牛结核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消瘦、食欲减退、毛发干燥、上睑下垂、乳房肿大等。
严重病例还会伴随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
2.体征检查:结核病变部位常常有肿胀、硬结、发热和分泌物等表现。
此外,结核病变还可能引起牛的关节炎和泌尿系统病变等症状。
3.实验室检测:结核病的确诊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
主要包括TB原始液/纯化蛋白结核菌病原学检测、结核试验和结核菌分离检验等。
关键防治措施1.加强管理:牛结核病的防治需要加强兽舍卫生,定期消毒以杀灭细菌。
同时,还要加强饲养管理,确保牛的营养充足,增强身体健康,提高其免疫力。
2.加大疫苗接种力度:结核病疫苗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因此,在养牛过程中,应该定期对牛进行结核病疫苗接种。
3.及时隔离治疗:对有结核病症状的牛,应及时进行隔离治疗,以避免疾病的传播。
同时,在治疗期间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以减少病情恶化。
4.加强监测:为了及时发现结核病,要加强对牛体状况的监测。
定期进行结核试验,检测结核病原体的存在,以及对已经感染的牛进行隔离治疗。
结语牛结核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对牛的生长发育和肉质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对人类健康也会造成威胁。
因此,及时发现和防治牛结核病非常重要。
通过加强管理、疫苗接种、隔离治疗和监测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保证养牛业的健康发展。
牛结核病的防治措施

牛结核病的防治措施牛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影响牛和其他家畜。
为了控制和预防牛结核病的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下面将详细介绍牛结核病的防治措施。
一、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及时监测和报告疫情是预防和控制牛结核病的关键。
养殖场和兽医机构应密切关注牛群的健康状况,发现牛群出现异常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当地的农业主管部门和兽医部门。
疫情监测和报告有助于及早发现和控制牛结核病的扩散。
二、加强兽医保健和控制传染1.选择饲养和运输健康牛:在选择新进牛时,要严格检疫,确保没有结核病的牛进入养殖场。
同时,在牛群内严格进行防疫措施,如定期对牛进行结核鉴定试验,检测牛的结核感染情况。
在运输和销售时,要确保携带疫情的牛与其他牛群分开,防止传播。
2.加强环境卫生和消毒:牛舍和周围环境的卫生状况对牛结核病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养殖场应定期清理牛舍,清除致病菌,保持干净的环境。
定期对牛舍进行消毒,使用有效的杀菌剂对牛舍内外进行消毒,以杀灭结核菌。
3.健康管理和疫苗接种:牛结核病疫苗是预防牛结核病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养殖场应定期为牛接种牛结核病疫苗,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健康监测。
牛的饲养和管理要符合卫生要求,提高免疫力。
4.隔离患病牛:发现感染牛后,应立即隔离,切断传播途径。
对隔离牛进行治疗,并及时向兽医部门报告。
隔离牛应放在特定的隔离区,并采取个别化的饲养和管理措施,防止传播给其他牛。
三、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公众教育和宣传对于鼓励人们采取预防措施、提高自身防护意识至关重要。
相关部门应定期进行宣传活动,向农民和养殖户普及牛结核病的知识和防治措施,提醒他们识别疾病症状并报告当地的农业主管部门和兽医部门。
公众教育活动应涵盖牛结核病的预防、控制和消除,以及与人类结核病的关系等内容。
四、加强养殖业管理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加强养殖业管理,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对违法者进行查处和处罚,以保障农民和养殖户的合法权益。
建立健全的农业部门、兽医部门和相关专家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流通和资源的分配。
牛结核病的诊治与防治

健康监测
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健康 检查,发现患有结核病的 人员应及时治疗并调离工 作岗位。
05
牛结核病监管政策与法规
国家层面监管政策解读
法律法规体系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等, 对牛结核病的预防、控制、扑灭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监管制度
国家建立了完善的动物疫病监管制度,包括疫情报告、疫病监测、 检疫隔离、无害化处理等方面,确保牛结核病得到有效控制。
牛结核病的诊治与防治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CT
• 牛结核病概述 • 牛结核病诊断技术 • 牛结核病治疗策略 • 牛结核病预防措施 • 牛结核病监管政策与法规 • 总结:提高牛结核病诊治与防治水
平
01
牛结核病概述
定义与病原
定义
牛结核病是由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人兽 共患传染病,对畜牧业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定期检查病牛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康复期管理与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
康复期病牛需定期进行复查,确保疾病完全治愈 。
加强饲养管理
康复期病牛仍需加强饲养管理,提供适宜的环境 和营养支持。
解除隔离
经复查确认病牛已康复且无传染性后,可解除隔 离。
注意防止复发
康复后的牛只仍有一定复发风险,需加强监测和 预防。
养殖户意识不强
牛结核病可通过空气、饲料、水源等多种 途径传播,增加了防控难度。
部分养殖户对牛结核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和管理制度。
成功经验分享和借鉴
01
02
03
04
加强监测和报告
建立完善的监测和报告制度, 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防止疫
牛结核病检测方法及防治要点、是由什么引起的

牛结核病检测方法及防治要点、是由什
么引起的
牛结核病是由什么引起的呢?牛结核病是由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牛结核病检测方法及防治要点。
一、牛结核病诊断要点
在牛群中发生进行性消瘦、咳嗽、顽固性下痢、慢性乳房炎、体表淋巴结慢性肿胀、被毛焦糙粗乱等症状,可初步诊断。
结核病患牛精神萎靡,不愿活动,易疲劳,或出虚汗。
临床主要表现为虚弱,渐进性消瘦。
其病理特征是在组织器官形成结核性肉芽肿(结核结节),继而结节中心发生干酪样坏死或钙化。
二、牛结核病的剖检
(1)肺结核,在肺脏表面有很多粟粒至豌豆大的白色结节,切面呈干酪样坏死并发生钙化,切割时有沙砾感。
有的由于机体抵抗力低、病原菌毒力强,病变部组织溶解,在表面形成糊状,边缘有增生性肉芽肿,严重的可导致空洞。
(2)胸腹膜发生结核时,浆膜密布半透明结核结节,类似于珍珠状,故称为珍珠结核。
无论任何组织器官患结核病灶,共同的特征是形成结核结节或肉芽肿。
三、牛结核病防治要点
1、防治原则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定期检疫,必要时免疫接种。
奶牛要每年进行2次包括结核、布氏杆病在内的健康检疫,群体内发现结核病患牛时隔离治疗,严重的要淘汰。
对阴性牛要预防接种。
2、治疗方法
治疗可肌注链霉素,口服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和环氨酸等。
注意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病程发展缓慢,治疗也需要漫长的过程。
治疗时除需要药费支付,还要有隔离条件,除非是优良品种考虑隔离治疗外,一般均予淘汰。
牛结核病的防治

细菌培养
采集牛的痰液、血液、肺 组织等样品进行细菌培养 ,以确定是否存在结核分 枝杆菌。
分子生物学检测
利用PCR等分子生物学技 术检测样品中的结核分枝 杆菌DNA。
血清学检测
检测牛血清中的结果解读
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对牛结核病进行确诊或排除。
报告提交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疫情挑战
参与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牛结核病防治合作项目,分享防治 经验和信息,共同应对疫情挑战。
加强区域合作
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在牛结核病防治领域的合 作与交流,共同构建区域联防体系。
引进先进技术
通过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牛结核病防治技术和经验 ,提高我国防治水平,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定期消毒和净化环境
定期消毒
对牛舍、牛栏、工具等进行定 期消毒,杀灭病原菌。
净化环境
采取有效措施净化环境中的病 原体,如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
理,对水源进行消毒等。
做好人员防护
工作人员在处理牛只和环境时 ,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戴 手套、口罩等,避免交叉感染
。
04
牛结核病的治疗与控制
治疗方法和效果评估
防治工作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 2 3
疫情监测和诊断难度
牛结核病在潜伏期和早期阶段难以被发现,且 缺乏简便、快速的诊断方法,导致疫情监测和 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
耐药性问题
随着治疗结核病的药物不断更新,耐药性问题 日益突出,部分结核菌株对常用药物产生了抗 药性,影响了治疗效果。
养殖环节的监管缺失
部分地区对牛养殖环节的监管缺失,缺乏有效 的疫情监测和防控措施,导致牛结核病的传播 和扩散。
06
案例分析与应用
某地区牛结核病防治的成功经验
关于牛结核病诊断与防治

骆 丽燕 ’ 戴 彩 红 ( 1 . 龙 川 县 动 物 疫 病 防 控 中心 5 1 7 3 0 0) ( 2 . 龙 川 县 动 物 卫 生 监 督 所 5 1 7 3 0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牛 结核病是 由分枝 杆菌属牛分枝杆 菌引起 的一种慢性传 染 病, 以组 织器官的 结核 结节 性 肉芽肿和干酪 样、 钙化的坏死病 灶 为特征 的一种人 、 畜共 患的慢性传染病 。 该病 分布 很广 , 世界各地 都有发 生, 严重影响畜牧业 发展 。O I E将其 列为 B类疫病 。 1病原学 结核杆菌不产 生芽 孢和 荚膜 , 也不能运动 , 为革 兰 氏染色 阳 性 菌。结核菌具有蜡质 膜. 结核杆菌为严格 的需氧菌 , 生长最适 p H为 :5 . 9 ~6 . 9 , 最适温度 为 3 7  ̄3 8 ℃。结核杆菌的菌落 、 毒力 及耐药性可发生变异 。 典型 的菌落为粗糙型 , 毒力强, 而变异菌株 菌落则呈光滑型 , 毒力弱 。 结核杆菌对外界的抵抗 力很 强,在 土壤中可生存 7个 月, 在 粪便 内可生存 5个月 , 在奶 中可存活 9 0 天。 但对直射阳光和 湿热 的抵抗 力较弱 , 6 0  ̄7 0 ℃经 l 0 ~1 5 分钟 、 1 0 0 ℃水中立即死亡。 常 用 消毒药经 4小时可将其杀死 , 7 0 %酒精 、 l 0 %漂 白粉 、氯胺 、 石 炭酸 、 3 %甲醛等均有可靠的消毒作用。 2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一般说来, 舍饲 的牛发生较多 。 畜舍 拥挤 、 阴暗 、 潮湿 、 污秽不洁 , 过度 使役和挤乳 , 饲养不 良等 , 均 可 促进本病 的发生和传播 。 其 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是主要的传播途 径 。结核菌可随呼出的气 体、 痰、 粪便 、 尿、 分泌物 或奶排 出体外 , 当易感 染牛与病牛接触 时 , 或食入被污染 的饲料 、 饮水等后 可引 起感染 。 饲养 管理不 良, 如厩舍阴暗、 通风不 良, 牛群拥挤 , 密度过 大, 饲料 营养缺乏和环境卫 生差等 , 都可加快本病 的传播 。 3 诊 断 方 法 牛结核菌素皮 内试验是 目前奶牛场 所采用的主要诊断方法 。 已成 为常规检疫制度 , 每年春秋各检疫_ 次。有老 的牛型菌素和 提纯牛型菌素试验两种 。 3 . 1结核菌素试验 3 . 1 . 1 注 射 部位 : 成 年 牛 在 左 侧 颈 中部 上 i / 3处 ; 3月 龄 以 内 犊 牛在肩胛前部剪毛 , 面积 约 5厘米 5 厘米 , 在剪毛部 中央, 拇指 与食指轻轻捏起皮肤 , 用卡尺量其皮肤皱褶厚度并记录 。 3 . 1 . 2注射 剂量 : 在剪 毛处 中央 用酒 精消毒 , 皮 内注射 结核 菌 素原液: 3月龄 内犊牛 0 .1毫升 , 3月龄 ~1 2月龄牛 0 .1 5毫 升, 成年牛 0 .2 毫升 。 3 . 1 . 3观察反应 :于注射后第 7 2小 时及 1 2 0小时两次观察 反应。 检查注射局部温度、 疼痛反应及肿胀性质 ; 用 卡尺测量注射 部 皮肤 皱 褶 厚度 及肿 胀 面 积 , 并做 好 记 录 ; 在 7 2小 时 观 察 的 同 时, 须在第 1 次 注 射 的 同一 部 位 , 以 同一 剂 量 进 行 第 2次 注 射 ; 第 2次注 射后 4 8小时 ( 即第 1 次注射 后 1 2 0小时) 再观察一次 并测 量其皮厚。 3 . 1 . 4判定标准 : 阳性 反应 ( + ) : 皮肤皱褶 比原皮厚增加 8毫 米 以上者: 或局部发热 、 有痛感 并呈现界 限不明显的弥漫性肿胀 , 硬 软 度 似 如 面 团, 其肿胀面积在 3 5毫 米 4 5毫 米 以 上 。 可疑 反 应 0: 炎性肿胀面 积在 3 5毫米 4 5毫米 以下 , 皮肤 皱褶 厚度增加 5 毫米~8毫米。 阴性反应 ( 一 ) : 无炎性肿胀 , 皮肤皱褶厚度不超过 5 毫米 , 或仅有坚实 、 冷硬、 界 限明显 的硬结者 3 . 2提纯牛型菌类试 验 在牛颈部一侧中部剪毛 , 量皮 厚后, 皮 内注射菌素 0 . 1 毫升 , 7 2小 时观 察结果 。当注射部位红肿 ,皮 厚增加 4毫米 以上为阳
牛结核病的临床诊断及关键防治措施分析

牛结核病的临床诊断及关键防治措施分析牛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对草食动物尤其是牛类的健康和生产力造成严重影响。
牛结核病的临床诊断主要通过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病史调查、体检、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检查。
病史调查是诊断牛结核病的第一步。
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慢性咳嗽、体重下降、食欲不振等。
了解动物的管理情况、饲养条件等也非常重要,因为这些因素与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有关。
体检是确定牛结核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医生可以通过仔细观察牛的外观和行为来判断是否存在患病迹象。
典型的体征包括慢性咳嗽、结核性擦痕(即牛身上出现的疖样病变)、眼球瞬膜下淋巴结肿大等。
医生还可以通过听诊、触诊等方法判断牛的肺部、淋巴结等器官的病变情况。
实验室检查是确诊牛结核病的关键步骤。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包括皮肤结核素试验和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和鉴定。
皮肤结核素试验是通过皮下注射结核素来检测是否存在对结核分枝杆菌的过敏反应。
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和鉴定则是通过从患牛的病灶或体液中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并进行进一步的培养和鉴定,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
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牛结核病的最终手段。
当牛死亡后,可以进行尸检以明确病变部位。
典型的病理学改变包括肺部结核球形病变、脓胸、肺部钙化等。
结合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可以对牛结核病的诊断进行最终确定。
关键的防治措施是牛结核病管理的重要环节。
要加强病畜检疫,对进口牛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查,严防疫源输入。
要控制病畜的传播。
可以通过隔离患病牛,避免与其他牛接触,并进行彻底的消毒和卫生管理。
还可以进行结核素试验筛查,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者,并进行处理。
要提高养殖场的卫生管理水平,保持牛舍的清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牛结核病的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史调查、体检、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检查。
在防治上,关键的措施包括加强病畜检疫、控制病畜的传播以及提高养殖场的卫生管理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结核病是由分枝杆菌属牛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以组织器官的结核结节性肉芽肿和干酪样、钙化的坏死病灶为特征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
该病分布很广,世界各地都有发生,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
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
1 病原学
结核杆菌不产生芽孢和荚膜,也不能运动,为革兰氏染色阳性菌。
结核菌具有蜡质膜.结核杆菌为严格的需氧菌,生长最适pH为: 5.9~6.9,最适温度为37~38℃。
结核杆菌的菌落、毒力及耐药性可发生变异。
典型的菌落为粗糙型,毒力强,而变异菌株菌落则呈光滑型,毒力弱。
结核杆菌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在土壤中可生存7个月,在粪便内可生存5个月,在奶中可存活90天。
但对直射阳光和湿热的抵抗力较弱,60~70℃经10~15分钟、100℃水中立即死亡。
常用消毒药经4小时可将其杀死,70%酒精、10%漂白粉、氯胺、石炭酸、3%甲醛等均有可靠的消毒作用。
2 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一般说来,舍饲的牛发生较多。
畜舍拥挤、阴暗、潮湿、污秽不洁,过度使役和挤乳,饲养不良等,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传播。
其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结核菌可随呼出的气体、痰、粪便、尿、分泌物或奶排出体外,当易感染牛与病牛接触时,或食入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等后可引起感染。
饲养管理不良,如厩舍阴暗、通风不良,牛群拥挤,密度过大,饲料营养缺乏和环境卫生差等,都可加快本病的传播。
3 诊断方法
牛结核菌素皮内试验是目前奶牛场所采用的主要诊断方法。
已成为常规检疫制度,每年春秋各检疫一次。
有老的牛型菌素和提纯牛型菌素试验两种。
3.1 结核菌素试验
3.1.1注射部位:成年牛在左侧颈中部上1/3处;3月龄以内犊牛在肩胛前部剪毛,面积约5厘米5厘米,在剪毛部中央,拇指与食指轻轻捏起皮肤,用卡尺量其皮肤皱褶厚度并记录。
3.1.2注射剂量:在剪毛处中央用酒精消毒,皮内注射结核菌素原液:3月龄内犊牛0.1毫升,3月龄~12月龄牛0.15毫升,成年牛0.2毫升。
3.1.3观察反应:于注射后第72小时及120小时两次观察反应。
检查注射局部温度、疼痛反应及肿胀性质;用卡尺测量注射部皮肤皱褶厚度及肿胀面积,并做好记录;在72小时观察的同时,须在第1次注射的同一部位,以同一剂量进行第2次注射;第2次注射后48小时(即第1次注射后120小时)再观察一次并测量其皮厚。
3.1.4判定标准:阳性反应(+):皮肤皱褶比原皮厚增加8毫米以上者:或局部发热、有痛感并呈现界限不明显的弥漫性肿胀,硬软度似如面团,其肿胀面积在35毫米45毫米以上。
可疑反应():炎性肿胀面积在35毫米45毫米以下,皮肤皱褶厚度增加5毫米~8毫米。
阴性反应(-):无炎性肿胀,皮肤皱褶厚度不超过5毫米,或仅有坚实、冷硬、界限明显的硬结者。
3.2 提纯牛型菌类试验
在牛颈部一侧中部剪毛,量皮厚后,皮内注射菌素0.1毫升,72小时观察结果。
当注射部位红肿,皮厚增加4毫米以上为阳性;皮厚增加2毫米~3.9毫米,红肿不明显为可疑;皮厚增加在2毫米以下者为阴性。
可疑牛须经2个月后在同一部位,用同样方法复检。
两次可疑者可判为阳性。
为了准确,试验时,可在颈部的另一侧同时注射禽结核菌素做对比,若对禽型结核菌素的反应大于牛型菌素,则认为被检牛不是牛结核。
4 临床症状
因病菌侵入机体后,由于毒力、机体抵抗力和受害器官不同,症状亦不一样。
在牛中本菌多侵害肺、乳房、生殖道和淋巴结等。
4.1 肺结核初期病牛呈渐进性消瘦、贫血。
咳嗽短粗、干咳,继之咳嗽频繁,呈湿咳带痛,鼻漏呈黏性或脓性,呼吸次数增加,听诊有干性或湿性罗音,叩诊胸部呈浊音或半浊音区。
4.2 乳房结核乳上淋巴结肿大,无热无痛,后乳区可发生无痛性硬固肿大,乳量减少,乳汁稀薄,有的病牛乳房发生萎缩。
4.3 生殖道结核从阴道内排出白色或黄色混浊黏性、脓性液体,内含絮状物,子宫角增大,母牛发情频繁,性欲增强,屡配不孕或孕牛发生流产。
4.4 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肿胀,疝痛,病畜食欲不振,病初腹泻或与便秘交替,后呈持续性腹泻,粪呈稀粥状,混有黏液或脓液。
4.5 淋巴结核不是一个独立病型,各种结核病的附近淋巴结都可能发生病变。
淋巴结肿大,无热痛。
常见于下颌、咽颈及腹股沟等淋巴结。
4.6 肠结核多见于犊牛,以便秘与下痢交替出现或顽固性下痢为特征。
4.7神经结核中枢神经系统受侵害时,在脑和脑膜等可发生粟粒状或干酪样结核,常引起神经症状,如癫痫样发作,运动障碍等。
5 综合防治
对此病的防治,目前尚无理想疫苗。
针对奶牛结核病,只有加强防疫、定期检疫才是防治的有效措施。
大致从以下个方面进行:
5.1 加强检测净化每年需要对牛群进行普检,通常每隔三个月进行一次,连续3次检疫均为阴性反应者为健康牛,阳性为结核病牛。
普检应按照前边讲过的牛型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来进行。
5.2 做好定期消毒工作每个奶牛场都要严格执行兽医防疫制度,牧场和牛舍入口处应设置消毒池。
每季度要进行一次全场消毒。
消毒时,要先把牛赶到运动场,然后用3‰的灭毒威对牛舍进行全面的喷洒消毒。
每个角落都要喷到。
运动场最好也要每月喷洒消毒一次。
每周都要用刷子将水槽清洗一遍,把里边的陈水换掉,换成新水。
饲养用具,如铁锨或饲料推车等也要每周用5%的来苏尔溶液消毒一次。
倘若检验出了阳性牛,除了要临时增加消毒次数外,还要对阳性牛所在的牛群定期进行检疫。
5.3 要完善隔离措施对疑似结核病牛须隔离复检,隔离牛舍处在下风口,并与健康牛舍相隔50米以上。
5.4 要加强饲养环节的管理牛饲养场生产区应与生活区严格分开;奶牛场内不应饲养猫、狗、猪、鸡、鸭等动物,并应禁止其它动物出入;消灭鼠、蝇等传播媒介。
关于牛结核病诊断与防治
骆丽燕1戴彩红2
(1.龙川县动物疫病防控中心517300)
(2.龙川县动物卫生监督所517300)XUMUSHOUYI
234
03/2014
关于牛结核病诊断与防治
作者:骆丽燕, 戴彩红
作者单位:骆丽燕(龙川县动物疫病防控中心 517300), 戴彩红(龙川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517300)刊名:
新农村(黑龙江)
英文刊名:New Countryside
年,卷(期):2014(6)
引用本文格式:骆丽燕.戴彩红关于牛结核病诊断与防治[期刊论文]-新农村(黑龙江) 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