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新解 郭生白
郭生白:生命天性系统论

carl :最近,很多朋友都花精力学医。
任何学习,纲举目张!会了“本能”,任何中西医典籍都可贯通!本能系统,是阐述生命之道。
如果先看《生命本能系统论》,明白了本能系统,看任何中医典籍,都能很快贯通。
何止中医典籍,西医典籍也一样会贯通。
各种医学方法的对错,也会明白。
郭老师说要培养百万大医。
明白了“本能”两字,教而不教,不教而教,何止百万。
个人认为,如果明白了本能系统论,《伤寒论》等经典会豁然而解。
然后去实践操作,就可以开始悬壶济世了。
生命本能系统论郭生白,名春霖,字润物,号生白。
1927年生,出身中医世家,第四代传人。
四世祖承,六岁学医,四十岁著《伤寒论六经求真》,七十岁作《阴阳五行新解》,七十九岁著《本能论》。
打成右派20多年,《伤寒六经求真》,右派期间,卫生部长崔月犁题写书名、签署出版。
1989年受聘饶阳卫生学校讲授伤寒病杂论、医古文。
2003年受聘首都师范大学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2006年受聘浙江大学医院中医专家门诊。
2008年任郭生白中医研究院院长职。
著作《解密中医》、《阴阳五行新解》、《论中医的衰落与复兴》,同时应“神州民俗杂志社”撰写《家庭•健康》专栏。
同年为《国际阴阳科学会》访问团在浙大演讲“东方智慧与中华医学”。
著作《中医生命科学:本能系统论》、《认识中医》、《思考治未病》、《思考全民健康》等多篇论文。
年逾八旬的郭生白老师以“全民健康、中医复兴”为目标,每周开展中医免费公益讲座。
郭生白中医研究院电话:************。
第一章中医对生命的认识中医为什么要认识生命?医学是完善生命、保护生命的科学,怎么能不研究生命呢?人有生死寿夭,这是为什么?天有风寒暑湿燥火伤于外,人有喜怒忧思伤于中,病有正邪盛衰进退的变化,这又是因为什么?生命从哪儿来的?人为什么会生病?病是怎样治愈的?人能不能不生病?人能不能青春永驻、返老还童?人如何健康长寿?……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医学家终生研究的课题。
这些生命现象内含的本质是什么?中医从两千五百年前便开始研究了。
《阴阳五行解读》-作者:郭生白

阴阳五行解读郭生白著阴阳五行是中医的核心理念。
如任应秋先生说:“阴阳五行的关系,在认识自然界现象的变化是如此,在认识人体中的生理现象也是如此,并借此沟通了人体与自然界相互影响的关系。
这是祖国医学理论之所自出。
如果不把阴阳五行的道理尽先会通,是很难进入祖国医学的大门的。
”这是任先生对阴阳五行的理解与对中医学子切实的教诲。
然而纵观历代讲阴阳五行的哲学家、医学家,讲到五行,多是把五行解作五种物质五种属性,用这种属性来归纳一切。
如金木水火土,配以肺、肝、肾、心、脾、五脏、又以五色、五味、五气、五谷、五菜、五果、五畜……而又以相生相克,又有虚则补其母,实则等泻其子,子能令母实……等等说法。
好像把五行弄成一个固定的模式,把一切都装进在五的框子之中。
说起来很简单,听起来很容易,但在实际临床中则茫然不知所措。
面对病人的痛苦呻吟,五行中那些“五”,无论如何派不上用场。
但我从来不怀疑阴阳五行有深邃的哲理。
在郭沫若先生的“十批判书”中看到:五行金木水火土是古代先民不满于神权统治,提出这个原始原子说。
认为宇宙万物是这五种物质组成,以反对神权统治。
这个解释是从社会学的方向看的结论。
不论谁,对五行作出什么解释(包括梁启超先生说阴阳五行是迷信,杨振宁先生说阴阳五行没有推演阻碍现代科学的发展)都可各随其便。
这是见仁见智的吗!“阴阳五行”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阴阳五行成为中医的核心理念呢?难道说一种迷信的东西或一种阻碍科学发展的理念,能够与中医相伴三千年不能分离开吗?研究阴阳五行,最重要的是从一个什么方向去研究。
你从社会学的方向看可以。
你从生命哲学的方向也可以。
我以为在没有认识阴阳五之行之前,就任意给戴个迷信的帽子,未免有伤大雅。
这于阴阳五行何碍?中医看阴阳五行,从什么方向去认识呢?我以为“素向,天无纪大论”中说:“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这是个最好的方向,因为这是个生命过程的认识。
郭生白:生命本能系统论.

生命本能系统论第一章中医对生命的认识三.生命现象与本质中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中医在“阴阳互根”的生命活动中看到了五个生命现象。
经过思索,发现了五个生命本能运动。
第一个是自主性本能;第二个是共生性本能;第三个是排异性本能;第四个是应变性本能;第五个是守个性本能。
四、。
胎儿都有应变性本能。
当婴儿调整了自己、适应了新环境,便开始了新生活。
新生活会遇到很多不适应,应变性本能也会不断地改变着自己以适应新环境。
我们从婴儿落地的哭声中可以知道胎儿的健康状况,如果哭声洪亮而暂短,表明胎儿的身体强壮,应变性本能系统很灵敏,应变能力很快;一个人生存本能的强盛,是生命保护系统的强大,表明这个人发育很好,不易生病,生病也容易治愈。
如果胎儿哭声低微,哭声长时不断,表明这个胎儿体弱,应变性本能较弱,长时间不能改变自己而适应环境。
这是我们对应变性本能的第一个认识。
有时,我们还能看到婴儿假死的现象。
婴儿生下来没有呼吸、没脉搏,心肺停止了自主性运动,助产医生轻轻拍打婴儿后背,婴儿又开始了呼吸与心搏,恢复了自主性运动。
从这个现象,我们知道了些什么呢?自主性运动一旦发生障碍,我们只能顺应自主性本能的趋势,顺其势而利导,以顺水推舟之势来助其自主运动。
婴儿哺乳期,健康的婴儿,也就是生存本能强势的婴儿食欲好,而母乳又丰富时,婴儿常因吃乳太多而吐乳,这是婴儿的排异性本能把过量的食物排了出来,以免发生消化不良而产生疾病。
如果婴儿过量吃乳而不能吐出多余的食物,必然发生消化不良,而出现胃肠因宿食而胀满、痞结发热,体温常升高到40oC以上,甚至出现抽搐,如癫痫;这会使母亲很害怕。
从这里我们知道:婴儿过量吃入母乳的呕吐,是婴儿自己保护自己的本能活动,不是疾病;出现这种情况,只需有节制地哺乳即可,不可止呕,以保护婴儿本能。
如果婴儿腹胀痞满而发烧,千万不可用化学药退热,如用化学药退热,必不能治愈;不仅热不退,还会造成药源性疾病。
如婴儿腹胀忽然发热又下痢,千万不可止泻又退热,必然是痢不能止而身热不退。
郭生白:解 密 中 医

郭生白:解密中医引言“中医博大精深”,这是多少代人对中医的评说。
中医博大精深在哪里?具体的内容谁说得出来!上至伟人学者,下至平民百姓,对中医的评价有的高到九天,有的低到地狱。
这个怪现象,出于对一门自然科学的认识,世界独有。
在民初,孙中山先生说:“中医诚可以愈病,但不能以愈病之理喻人。
”梁啟超、陈独秀、鲁迅等先生也说过这类话。
但迄今没有人回答过。
中医自己竟说不出自己是怎样把病治好的,很尴尬。
中医在近百年竟遭到两次被废止。
第一次是南京国民政府的卫生官员余云岫立案废止中医。
第二次是共和国初建时卫生部副部长王斌步余云岫后尘取缔中医。
当然,这是不能成功的。
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能由一个人说废止就废止吗!但此后中医的道路很艰难。
一是中医被一个不合理的教育制度改造着,二是中医被不合理的中医药规章扼制着。
由此,中医日见萎缩。
近50年中医从业人数是零增长,西医是70倍增长。
社会上在某些人对中医的错误认识,出现了对中医“不科学”、“封建”、“落后”等等的诽贬。
甚至有名人在大学讲坛上对中医与阴阳五行诽贬。
我很不解,这些人对传统文化如此不懂!然而,还有另一面的声音。
钱学森先生早些时候说:中医的内涵,一但被发掘,将引起一场革命(大意如此)。
钱先生对中医的这个预言意味很深远。
中医正处于低谷中,钱先生能有这惊世骇俗的预言,不是大智大勇者是做不到的。
零三年SARS降临,举世惊恐,SARS 到处,死亡接踵。
正当此时,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先生出来,治疗SARS五十多例,全部治愈而无一例后遗症。
国际卫生官员惊叹道:“中医药治疗SARS很神奇!”。
对于这个病毒感染的新种恶性传染病,中医为什么不用杀毒药而能治愈呢?而且没有后遗症。
这种神奇之处,也许是西方人难以理解的奥秘!记得上世纪50年代河北省流行乙型脑炎,死亡率很高,后遗症也很多。
蒲辅周先生在石家庄治疗167例,全部治愈,也没后遗症。
也给人留下了一个难解的谜。
中医为什么不能把治好病的道理告诉人,叫人明白呢?这也许就是连中医自己也说不清楚的奥秘吧!钱学森先生说的中医能引起革命的内涵也是这个说不清楚的东西吧。
本能论

《本能论》蒋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应是序言,恰似檄文,实乃檄文也。
)近十余年来,我拜访了300多位文化大家,平均年龄在70岁左右。
所见文化大家,因年事已高,交谈的话题,大多是以回忆往事为主。
对未来要做的事情,绝大多数是对自我的一生总结以及做好尚未完成工作的扫尾,以求达到圆满地划上一个句号。
令我吃惊的是,今年84岁的郭生白先生,我们在一起所谈话题,却与众不同,他基本上不关心昨天所做事情,而是把最大的精力投入到今天和明天正在做或准备大干一场的中医文化事业上。
他似乎忘记了年龄,真的是不知老之将至、老之已至。
可以说,他比年轻人还年轻,他比雄心勃勃的人还雄心勃勃。
他说话时,那种自信的神情; 他听你说话时,那种反应之迅捷、抓你说话的关键词之准确,你会突然有一种感觉,眼前的这位老人家,是不是隐瞒了年龄,他根本不像84岁。
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复杂事物的判断速度以及对未来要大展宏图的憧憬,和年轻人完全一样,怪不得他的众多弟子们,在和我谈起郭老的干劲时,无人不大加佩服。
所以,我说:郭老不是84,郭老刚刚48。
写到这里,我猛地想到三国时期的曹操所写的一首诗《龟虽寿》,诗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郭老是当代歌以咏志、壮心不已的中医文化大家,谈到中医的当下处境,谈到他的在天之师——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时,他会落下热泪,有时竟然会泣不能语。
他在即将出版的《生命本能系统论》这部扛鼎之作中写到:“父亲把儿女从医院里背出来,因负担不起昂贵的医疗费用,而含泪回家等待死亡。
儿女因无力支付高昂的费用,而带父母走出医院!他们心里在想什么、要说什么?一个高血压病,从吃降压药直到心脑血管病,然后搭桥,作支架,而后是等待下一次的抢救……一例糖尿病,从吃降糖药到注射胰岛素到尿毒症透析,钱用完之时,便是生命的结束。
一个癌症的发生,意味着无钱治疗等死的悲剧上演,或是家破人亡的落幕……我们的亲人被无辜地夺去了生命!写到这里,我在流泪……我愿同天下患者同声一哭!”不见生白老,不知中医好。
郭生白(系统方法论视频文字版(本能论整理群))-

郭生白(系统方法论视频文字版(本能论整理群))-郭生白-公开讲座“方法系统理论”-视频来源:我觉得饿了。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这种饥饿感就是这样产生的。
我吃得很快。
三碗炸酱面进去了。
胃没有收缩。
这就是我感到饥饿的原因。
为什么我不想吃?他的胃里有东西和食物。
他精神错乱了。
这个信息系统是混乱的。
它也会收缩。
当感染时,它会产生饥饿。
饿的时候,他会吃东西。
他不能吃东西。
他肚子饱了!你明白吗?这是什么?这是一种信息系统紊乱。
一般来说,这种病是厥阴病。
应该用调节的方法来处理。
它是通过服用两三对药物治愈的。
这种病我已经治疗得太多了。
这是一种饥饿的感觉。
这只是一种饥饿的感觉。
胃里不是空的。
胃里还有很多东西。
它还没有下降。
然而,这个信息系统让他变小了。
这来自《伤寒论》。
看来你对中医很认真。
这样的问题被带到了这里。
你明白吗?谁有什么问题?(学生)老师,我还有一个问题。
《内经》中的六脏理论阐述了每一个脏腑的功能。
例如,心是君主的官方。
你说心是君主的官方。
神就是神。
你说内脏就是图像。
(老郭)这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不会在短期内得到澄清。
这只肮脏的大象,我们必须知道它今天至少有1800岁了。
那时,人们知道的方式与现代人不同。
人们不能停止探索自己。
这是一种理解。
我们认为这是一种理解。
如果我们今天遵循同样的趋势,那么在1800年和今天,我们不是现代人。
那我们就是古人了。
我们现代人如何看待古代事物、今天的事物、外来事物和我们自己的事物?应该有一个观点和想法。
无论如何,我确定这一点。
如果我们认为过去是100%神圣的,这个人就没有资格成为现代人,也没有资格成为古代人。
任何时代的一切都不是100%完美的。
我们今天不能只是追随一个肮脏的形象。
16 / 280郭生白-公开讲座“方法系统理论”-视频来源:肮脏的大象理解人是错误的。
(学生)也就是说,《内经》中的这个体系不一定正确?(老郭)我什么也没说。
我没有说他是对的或者他是错的。
我说过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古人的作品,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古人,我们仍然要正确地看待自己。
郭生白:说白伤寒论1-21集(合集收藏版)

郭生白:说白伤寒论1-21集(合集收藏版)
郭生白,名春霖,字润物,号生白。
一九二七年农历三月初三生,出身中医世家,为第四代传人。
四世祖承,六岁学医,四十岁著《伤寒论六经求真》,七十岁作《阴阳五行新解》,七十九岁著《本能论》。
打成右派20多年,右派期间,卫生部长崔月犁为《伤寒六经求真》题写书名、签署出版。
主要著作有《伤寒六经求真》、《阴阳五行新解》、《本能系统论》、《思考治未病》、《论中医复兴》、《中医复兴的社会伦理学意义》、《论系统医学与系统思维》及《论中医的系统效应》等。
郭生白:說白傷寒論第01講
郭生白:說白傷寒論第02講
郭生白:說白傷寒論第03講
郭生白:說白傷寒論第04講
郭生白:說白傷寒論第05講
郭生白:說白傷寒論第06講
郭生白:說白傷寒論第07講
郭生白:說白傷寒論第08講
郭生白:說白傷寒論第09講
郭生白:說白傷寒論第10講
郭生白:說白傷寒論第11講
郭生白:說白傷寒論第12講
郭生白:說白傷寒論第13講
郭生白:說白傷寒論第14講
郭生白:說白傷寒論第15講
郭生白:說白傷寒論第16講
郭生白:說白傷寒論第17講幾種方劑的正確運用(一)
郭生白:說白傷寒論第18講幾種方劑的正確運用(二)
郭生白:說白傷寒論第19講
郭生白:說白傷寒論第20講生命本能信息系統
郭生白:說白傷寒論第21講中醫是生命本能系統醫學。
郭生白《大医传承》笔记:详解透表、水寒射肺

郭生白《大医传承》笔记:详解透表、水寒射肺简介:郭生白出身于中医名医世家,第四代传人,从事中医临床60余年,通读中医经典著作,极为重视中医辨证论治,功底深厚,医术精湛,临床疗效卓著,颇得世人赞誉。
郭老博采众家之所长,勤求古训,潜心研究,结合数十年临床积累,著书颇多,重要著作有《伤寒论六经求真》、《本能系统论》、《阴阳五行解读》、《论中医的“道”与“术”》。
“本能论”是对中医2000余年的萃取并升华,它告诉大家中医是怎么治病的,是怎样把病治好的,中医是不是科学等问题,先生都作了说明。
先生晚年由于对“生命本能论”的研究,对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之三大疾病的认识产生了重大突破,建立了“肿瘤自主排斥法”,“糖尿病自主调节法”,“高血压,冠心病自主化脂法”,且使相关的并发性疾病都与原发病同时消失,使患者终止了终生服药的历史,获得健康的生活。
《说白伤寒论》18讲:详解透表、水寒射肺《说白伤寒论》18讲:几种方剂运用郭老言最好的本草纲目是《增广本草纲目》。
学生问:症状不太明显,有一点点发热,体温不是那么高,37、38度以上,有一点汗,浑身发软,没有什么咳等症状,不知道该用哪个方子?郭老答:这个嗓子一点也不疼,你就桂枝汤。
你要怕桂枝汤出不了汗,你加上30-40克葛根也可以。
如果有嗓子不舒服但不疼或有点痒,也可以加一点银花连翘牛蒡子。
这是模糊症状对模糊方。
根据本能治病,不管是南方北方,东方西方,包括地球的那一面,都一样。
张仲景和张机是一个人。
大道无派。
感冒这个部分,不要退热,拒绝激素退热,拒绝物理方法退热,它成不了肺炎,这一道防线我们防住了。
如果不慎成了肺炎,我们有治肺炎的方子,麻杏石甘汤。
肺炎好了,成不了肺感染。
这一个要防不住,成了肺感染,我们还有方子,栝楼那张方子,我们让它从大便小便往外排,又解决了。
以后要再防不住,这个问题就大了,不是你能解决的了。
你就找一个能解决的吧。
慢性气管炎感冒了那就桂枝汤加厚朴杏仁。
水寒射肺什么意思?它为什么没痰?它为什么要咳嗽?为什么晚上重白天轻?他是肺里有水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阳五行新解郭生白作者单位北京天和润物中医药研究所所长引言“阴阳五行”,两千年来,许多哲人大家多有解释,见仁见智之言论载诸典籍。
本人不敢妄加臆断。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近百年间不断有人将“阴阳五行”贬斥为“迷信”、“封建”、“落后”、“不科学”、“没有推演”、“阻碍现代科学发展”的东西,而且每每都是与中医捆绑在一起来贬斥的。
远的如1917年余云岫要废止中医,近的如建国初王斌要把中医同封建社会一同消灭。
此后,中医一直处于“被改造”的命运。
时至今日,主张“废医存药”的尚大有人在。
另一方面,许多有识之士把中医看作中华民族的第五大发明。
我记得钱学森先生曾说过,中医的奥秘一旦被破解,将引起一场(医学)革命。
2002年中医正处在艰难时刻,邓铁涛先生说:“(中医)这个第五大发明,将在21世纪发出耀眼的光辉。
”(《中医复兴论》序言)也说过中医药是一个宝库。
为什么同对一个中医,竟然有如此天上地下的褒贬呢?记得十年动乱时期,我目击一群“*****”者焚烧、砸烂文物的场景。
他们也是把迷信、封建、反动这些字眼加给文物。
可怜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毁灭掉的是自己民族的文化!试问:余云岫、王斌二位知道阴阳五行与中医吗?知道中医是怎样愈病的吗?我敢断言,他们根本不懂为什么中医以阴阳五行作核心理念。
20世纪初,孙中山、梁启超、陈独秀、鲁迅诸位先生认为:中医诚可以愈病,却不能以愈病之理喻人。
这个问题,似乎至今还没有人回答过。
但是,钱学森先生预言了中医对世界医学未来的影响;而邓铁涛先生2003年降服“非典”的实践,向世界展示了中医的实力。
中医为什么会从冷落中复兴?中医为什么会影响世界医学?中医是怎样愈病的?“阴阳五行”是什么?为什么中医与“阴阳五行”灵肉交融?对这些问题,我陋不自揣,试图以现代人的思维、以现代人的观念、以现代语言表述一通,索性也把“阴阳五行”与中医捆绑起来一同理论。
若海内外师友不吝赐教,则为幸甚!一、阴阳五行是什么?阴阳五行是哲学,是人文哲学?是思维哲学?是生命哲学?且不必讨论,先看清内涵再说。
它具有哲学的一切特征,即无定论性、宏观性、普遍性、抽象性,古今中外哪一个学者也不可能说出阴阳五行属于哪一个领域。
军事家研究它用于制胜强敌,中国的兵法崇尚“以不战而屈人之兵者为上”(如墨子之“非攻”篇);以“ 一战而胜者为中”(如“围魏救赵”)。
这种军事思想是从哪儿来的?阴阳五行!墨子与孙子不过是用了五行中“依赖”与“制约”关系发生的“变化”而已。
诸葛亮在隆中与刘备论天下三分之策,同样是阴阳五行中的依赖与制约构成的三角关系。
赤壁战败,曹操逃命华容道,诸葛亮深知关羽不会杀曹操而特令关羽赴华容;诸葛亮为推卸不杀曹之责而命关羽立军令状。
为什么?如杀曹则破坏了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鼎足形势,蜀国便无存在的依托,这是在政治上运用阴阳五行。
此外,经济学家研究阴阳五行可有富民强国之策;厨艺家研究阴阳五行可以调和众口。
今天我重新解释阴阳五行,是为了中医用以疗疾养生。
阴阳五行是无定论性的,可以从任何方向解释。
古人从金木水火土五行衍生出五方、五色、五气、五味、五谷、五果、五蔬、五畜、五藏……配以生、克、制、化,形成一个有秩序的“五”的关系。
近代学者郭沫若先生认为“五行金木水火土”是古代先民不满于神权统治,提出这个原始的“原子说”,认为宇宙万物是五种物质组成,以反对神权统治(《十批判书》)。
对于几千年以来的文化遗存,人们有不同的认知,这是很自然的事。
一切解释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至于读者,择其善者而从之可也。
我对阴阳五行的解释,是从什么方向去认识的呢?《黄帝内经?天元纪大论》有一段讲阴阳五行的话:“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生杀之本始,变化之父母,神明之府也。
可不通乎!”这段话说得好极了,指出了研究阴阳五行的方向,说明了阴阳五行的内容,而且断言为医不通晓阴阳五行是不可以的。
所谓“五运”,便是五行。
古代五运与五行同指五项运动。
运字不用说,“军”在走动这不是运动吗?行字为彳亍组成,彳读音CHI,在甲骨文为脚、胫、股相连之象,意为向前迈步;亍读音“CHU”,意为止步。
一迈一止即向前移动。
所以说运与行都作运动解。
“阴阳”在这里的意义很明确,阴为静态,为具象有形质的东西;阳为动能,是无形质、无象的东西;而阴阳是普遍对立而又统一的。
阴阳这个东西在运动,五项运动(五行)。
“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
”这是说阴阳五行运动乃大自然的运动规律,这个运动规律是万物的纲纪,而用金水木火土代表万物。
如把金水木火土看作是五种物质,无论如何你也说不通生杀变化的深邃内涵,只有金水木火土代表万物才能说通。
金水木火土不是五种物质,而是五项运动,所以称“五运”、“五行”。
金不是金银铜铁,水不是氢二氧一,木不是松柏杨柳,而是宇宙万物的五行运动。
什么运动呢?自然之规律的运动、万物之纲纪的运动、生杀之本始的运动、变化之父母的运动,你说什么运动符合这些条件呢?我们先认知一下什么是道?《说文解字》解作:行走的道;那么宇宙万物行走的道又是什么呢?用现代语言说,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里,自然万物生﹑死﹑盛﹑衰变化的运动规律,就是天地之道。
什么是纲纪呢?“纲”是一个大网的纲绳,提起纲,不论网有多大,就一目不少地举了起来;“纪”是制丝人把丝的每一端都归于一纪之中,只要握住纪,丝无论多少,便被提了起来。
“万物之纲纪”,这里是指五行阴阳运动把宇宙间纷繁复杂万万千千的事物归纳在五行运动之中,万物的生死盛衰一切变化的发生,一切发生的根据,一切变化的原因,尽在五行阴阳运动之中。
反过来说,我们掌握了五行阴阳运动的规律,便了解了万物生死盛衰变化的由来与根据。
我们看到,阴阳五行运动的规律,是生命由生到死的变化规律。
这是《内经·天元纪大论》告诉我们的。
《天元纪大论》的作者是谁,不可知,但说的这话,是有根据的,是对五行阴阳深邃的概括论断。
这是阴阳五行的研究方向,是可信的。
从先秦至今,研究阴阳五行的学者很多,说法也不尽相同。
古人的研究是古代人的智慧。
我们今天不能亦步亦趋按古人的足印走,而要继承,发扬。
继承,不是复古;发扬,则要有新内容,起码要用现代人的思维、现代人的语言去表述,用现代人的观念去认识生命与生命过程。
我想,阴阳五行应该是大众可以理解的阴阳五行,应该是现代人的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是大自然的运动规律,是万物的纲纪,是生命的根本,是一切生命生死盛衰变化的原因。
这不是生命科学吗?宇宙万物的生死盛衰变化的根据既然归纳为五大运动,那么这五大运动是什么呢?我们在研究了前人的见解之后,认识到阴阳五行运动是宇宙万物之间的普遍规律——阴阳离合而生杀、相互依赖而生存、相互制约而均势、相互变化而常新、终始嗣续而永恒,是五大运动的均势平衡状态。
天地之常道,即生命的常态,可称生态。
在生命的常态之中,也即生态之中,表现出生命的自主性、共生性、排异性、应变性、守个性五大生命能力。
这是阴阳五行运动在生命过程中形成的保障生命的本能,是医学家研究阴阳五行所追求的目标。
作为医生,必须通晓阴阳五行与生命五大本能,因为这是生命生死盛衰变化的根本;掌握了这个根本,你便掌握了生命生死盛衰变化的权衡,这其中有取之不尽的认识生命的智慧,所以《天元纪大论》说:“可不通乎!”二、五行运动中的“天人合一”阴阳五行是把天(大自然)与人合二为一来看的“天人合一”观。
什么是天人合一呢?天人一体,大自然中有我,我中有大自然,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你便是我,我也是你。
有了“天人合一”观,才可以研究阴阳五行。
1、阴阳离合而生杀在五行运动中,阴阳离合而生杀是什么?无形无象的动能为阳,有形有质的静物质为阴,阴与阳合,便是生命的形成。
一个有形的质,含入了无形的动能,或者说无形的动能附在了有形的物质, 一个生命物生出来了。
你看,一个精子附在一个卵子中,一个生命物便生出来了。
一切动植物,凡是有生命的东西,无不是阴含阳附,即“阴阳合德”而生;“阴阳离决”而死。
什么是阴阳离决呢?一个动物生命存在时,身体器官每个细胞都是在运动的,如果这个动能离开了身体、器官与细胞,也就是动能与形质分离决裂了,这个动物便死亡了。
所以说阴阳离合而生杀——阴阳离合便是生与杀的根本。
2、相互依赖而生存阴阳合德,开始有了生命,但生命要持续下去,必须要依赖他物。
也就是说,宇宙万物的生命必须是在相互依赖中才能生存。
想想看,阳光、空气、水与大地是万物所依赖;牛羊及其它食草动物要依赖草木;食肉动物要依赖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之间也有食与被食的关系。
昆虫依赖草木,鸟类又依赖昆虫……这个相互依赖而生存的关系很复杂,不是一条链,而是横竖曲直多维交织的立体网络。
这里说的相互依赖,不是单指营养,还有多种共生关系。
如天麻与密环菌、蚂蚁与蚜虫、白蚁与体内的鞭毛虫、寄生虫、寄生植物、菌类、寄生草类等等,包括生存的多方面。
总之,宇宙间没有一个生物是可以单独生存下来的。
而且每个物种都不可少,因为缺了一个会使另外一个或几个失去依赖,造成另外物种的灭绝或灾难。
这就是天地之道——万物相互依赖而共生共存。
3、相互制约而均势生物在相互依赖中,必然会发生制约。
我们只说昆虫与草木之间、鸟类与昆虫之间、牛羊麋兔与草木之间、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之间的关系。
凡食草动物皆依赖草木,草木生长多少,制约着食草动物多少;食草木动物多少,制约着食肉动物多少。
而草木生长又受到天地风晴雨露的制约。
因而,草木生长、食草动物、食肉动物都是受天气的制约,食者与被食者相互制约;总之,制约是依赖中产生的,没有依赖便没有制约,没有制约的生命会走向灭亡,依赖与制约都是生存必不可少的,如果有一物种失去制约,必会因自我膨胀而灭亡。
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发动“除四害”,麻雀被列为四害之一,遭到被消灭的命运。
如果麻雀被大量杀死,农田的害虫便不受制约地大量繁殖。
农田被迫施用农药,害虫被毒死,鸟类也因吃了被毒死的害虫中毒而死,导致麻雀、喜鹊、乌鸦很多鸟类急剧减少,造成一个恶性循环。
至今农田仍旧依靠农药,因而鸟类繁殖困难。
五十年来,每日三餐之中,粮食、蔬菜、水果,哪一样不含农药?谁知道我们的子孙到哪一代才能不吃农药!这是人为地破坏了生态平衡,使昆虫失去制约而导致的恶果。
宇宙万物在相互制约、相互依赖中相互磨合,形成均势平衡,是大自然的生态,一旦人为破坏,决不是人可以重建的,一定要等到大自然重新磨合,才能再一次出现生态的均势平衡。
4、相互变化而常新宇宙万物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中生存,这是天地之道,是大自然的运动规律。
蕴含在依赖与制约中的,是变化。
草原变成了牛群、羊群;牛羊一部分变成了食肉的猛禽、猛兽……这是变化,宏观的变化。
宏观变化是从微观变化而来的,说宏观变化自应概括地看微观变化,如动物体内营养代谢、基础代谢……这些都是概括在生命过程之中的,“宇宙万物之间与万物自身”这个提法,自然是宏观和微观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