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学说b
传统中医的基本理论

传统中医的基本理论传统中医是中国古代的一门医学体系,其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理论和经络学说。
这些理论为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也是传统中医独特的财富。
本文将介绍传统中医的基本理论,并探讨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一、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之一,它描述了自然界和人体内部的相互关系。
阴阳是一对相对的概念,阴性的特点是寒凉、静止、内收,阳性的特点是热燥、活动、外放。
在中医理论中,阴阳的平衡和协调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关键。
如果阴阳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中医治疗常常把调整阴阳平衡作为重要手段。
二、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描述了自然和人体活动的五种基本要素:金、木、水、火、土。
这五个元素之间存在着相互的相克和相生关系,相克表明一种元素能够制约另一种元素的活动,相生则表示一种元素能够促进另一种元素的生成。
通过运用五行学说,中医师可以判断病人体内五行的失衡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三、脏腑理论脏腑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人体的器官分为五脏和六腑。
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六腑则包括胃、大肠、小肠、膀胱、胆、三焦。
中医认为,脏腑是人体生理功能的中心,也是疾病产生的重要部位。
通过观察脏腑的功能状态,中医师可以判断病人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四、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它描述了人体内部的经络系统。
经络是一种类似于血管和神经的通道,主要用于传递气血和营养物质。
中医师通过观察经络的状态,可以判断病人体内气血的流动情况,并确定治疗的重点。
以针灸为代表的中医疗法,就是通过刺激经络来调整气血的流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传统中医的基本理论在现代医学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虽然现代医学更加注重病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但传统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方法对于某些疾病的治疗仍然具有独特的优势。
例如,在慢性病治疗中,传统中医更注重调整身体的整体平衡,而不仅仅是治疗疾病的表面症状。
阴阳五行的基本知识

阴阳五行的基本知识阴阳五行学说就是易学哲学关于物质的性质和运动变化规律的学说.阴阳是风水术的一个中心理论,特别讲究阴阳二气的冲和.五行学说的“五行”概念,是易学哲学对世界万事万物高度抽象的概括.阴阳五行基本知识介绍十天干甲.乙.属东方.属木。
丙.丁属南方.属火。
戊.己.属中央属土。
庚.辛属西方.属金。
壬.癸属北方.属水。
【白话释意】此为天干,五行的配属。
天干,是古人用来纪录时间的符号,因为天干有十个符号,所以叫做“十天干”。
这十个符号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古代人用天干纪日,日为阳,阳为天。
十天干本身也分为阴干合阳干两大类:阳干:甲,丙,戊,庚,壬。
.........阴干:乙,丁。
己,辛,癸。
十天干与五行组合,结果如下:甲乙→木。
甲为阳木,乙为阴木。
丙丁→火。
丙为阳火,丁为阴火。
戊己→土。
戊为阳土,己为阴土。
庚辛→金。
庚为阳金,辛为阴金。
壬癸→水。
壬为阳水,癸为阴水。
十天干与五行,五方组合结果如下:甲乙→东方→属木;丙丁→南方→属火;戊己→中央→属土;庚辛→西方→属金;壬癸→北方→属水。
因为天干,地支原是以意于树木,有这样有趣的说法:【甲】象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乙】草木出生,枝叶柔软委屈。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然著见而明。
【丁】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
象征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也,纪也。
万物抑屈而起,有行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
又有人认为,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其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十二地支子水鼠,丑土牛,寅木虎,卯木兔,辰土龙,巳火蛇,午火马,未土羊,申金猴,酉金鸡,戌土犬,亥水猪。
【白话释意】此为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五行的具体配属。
子属水属鼠,居于北方,坎卦,时当十一月。
丑属土属牛,居于东北,艮卦,时当十二月。
寅属木属虎,居于东北,时当正月。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的特性
• 1、普遍性 • 2、阴阳的相对性:
(如昼夜、上下午)
• 无限可分性 • 3、阴阳的相互转化性
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指定事物不同时,阴阳属性随之改变
二、阴阳的相互关系
对立制约
互根互用
阴阳交感
消长平衡
相互转化
二、阴阳的相互关系
正常
阳偏盛 阴偏盛
– 阴盛则寒,阴胜则阳病 – 实寒证 痛经
正常
阳偏盛 阴偏盛
2、阴阳偏衰:
• 属于阴或阳的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
• 阴/阳一方不能制约对方,使对方相对亢盛
– 虚热证 肺结核 甲亢
– 虚寒证 夜尿频
正常
阴偏衰 阳偏衰
(虚热) (虚寒)
• 3.阴阳互损,阴阳两虚:属于阴或阳的任何 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时导致另一方不足的 病理变化。
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 中求阴,则阴得阳升则泉源不竭。”
• 2、归纳药物性能
四气 五味 升降浮沉
阳 温热 辛甘淡 升浮
阴 寒凉 酸苦咸 沉降
第二节 五行学说
•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 五行 — 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
及以之分类而构成的五大行类事物之 间的运动变化。 • “行”——①行列,次序;②运动变化 • ——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土爰稼穑——凡具有承载、受纳、 生化等性质的事物,归属于土行
金曰从革——凡具有沉降、肃杀、 收敛等性质的事物,归属于金行
水曰润下——凡具有寒凉、滋润、 闭藏等性质的事物,归属于水行
(二)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和推演
自然界
五五 五 五 五 五 味色 化 气 方 季 酸青 生 风 东 春 苦赤 长 暑 南 夏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的基本理论包括以下哪项?a) 阴阳学说b) 五行学说c) 经络学说d) 全部都是答案:d) 全部都是2. 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其基本观点是:a) 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阴阳相互作用所引起的b) 阴阳是指事物的两个对立面c) 阴阳是相对而言的,不存在绝对的阴或阳d) 全部都是答案:d) 全部都是3. 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中描述事物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以下哪项不属于五行?a) 木b) 火c) 土d) 铁答案:d) 铁4. 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中描述人体经络系统的理论,下列哪项不符合经络学说的观点?a) 经络是人体内部的通道b) 经络可以调节气血流动c) 经络可以影响器官功能d) 经络主要存在于肌肉组织中答案:d) 经络主要存在于肌肉组织中5. 中医的四诊法包括以下哪项?a) 望诊b) 闻诊c) 问诊d) 切诊e) 全部都是答案:e) 全部都是二、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中医基本理论中的阴阳学说。
答案: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认为宇宙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阴阳是指事物的两个对立面,如天和地、日和夜、上和下等。
阴阳是相对而言的,不存在绝对的阴或阳。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以及疾病的发展变化都是由阴阳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2. 请简要介绍中医基本理论中的五行学说。
答案: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中描述事物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
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生生不息。
每一种五行代表着一种属性和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脏腑、经络、病理等内容。
五行学说可以用来分析和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指导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
3. 请简要介绍中医基本理论中的经络学说。
答案: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中描述人体经络系统的理论。
经络是人体内部的通道,通过气血的运行调节身体机能。
经络可以调节气血流动,保持人体的生理平衡。
中医认为,经络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状况。
经络学说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刺激经络可以改善病理状况。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单元阴阳五行学说试题及答案归纳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单元阴阳五行学说一、A11、六淫中属阳的是的A、风邪、暑邪、火邪B、风邪、暑邪、寒邪C、湿邪、暑邪、火邪D、湿邪、暑邪、寒邪E、湿邪、寒邪、火邪2、昼夜分阴阳,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是A、上午B、中午C、下午D、前半夜E、后半夜3、五行学说指导诊断,面色发黑,脉象为沉,则病位在A、肝B、心C、脾D、肺E、肾4、五行之中,木是水之A、母B、子C、所胜D、所不胜E、以上均非5、五行中具有“舒畅,调达”特性的是A、金B、水C、木D、火E、土6、五季中属于五行之“金”的是A、春B、夏C、长夏D、秋E、冬7、根据相生关系来确立治疗原则,肝实泻心属于A、补母B、泻子C、抑强D、扶弱E、以上均非8、体现五行相克规律治法的是A、金水相生B、益火补土C、抑木扶土D、滋水涵木E、培土生金9、下列阴和阳的概念中,最确切的是A、阴和阳是中国古代的两点论B、阴和阳即是矛盾C、阴和阳代表对立的事物D、阴和阳代表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属性E、阴和阳说明相互关联着的事件10、“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指的是A、阴病治阳B、阳病治阴C、热者寒之D、寒者热之E、阳中求阴11、下列哪项不属于药物在人体作用的趋向性A、升B、降C、散D、沉E、浮12、对阴阳偏胜采用的治疗原则是A、泻其有余B、补其不足C、寒者热之D、热者寒之E、调整阴阳13、下列不属于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应用的是A、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B、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C、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D、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E、用于调整机体的阴阳14、药味分阴阳,属于阳的是A、酸、苦、咸B、辛、苦、咸C、辛、甘、淡D、甘、淡、涩E、甘、苦、淡15、脉象分阴阳,其中属阳的是A、浮脉、数脉、洪脉B、滑脉、沉脉、迟脉C、洪脉、滑脉、细脉D、数脉、洪脉、涩脉E、浮脉、数脉、细脉16、八纲辨证中,阳证包括A、热证、实证、虚证B、热证、实证、里证C、热证、实证、表证D、热证、虚证、里证E、热证、虚证、表证17、从五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该脏病。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中医的基本理论是()。
A.平衡的概念B.阴阳五行学说C.脉学D.方剂学答案:B2.中医四诊法包括()。
A.望、闻、问、切B.望、听、问、摸C.望、闻、问、拍D.望、听、问、拍答案:A3.中医重视独立人体的整体性,强调()。
A.以病控证B.以证治病C.辨证施治D.辩证治疗答案:C4.中医辨证分析的步骤是()。
A.辨寒热、寒热症候、寒热病程B.寒热、症候、病程C.病程、症候、寒热D.寒热病程、寒热、症候答案:B5.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是()。
A.因时制宜B.因证施治C.因病立法D.因症选方答案:B二、判断题1.中医以病为中心,以病证治则为基础,因此在治疗时只需根据病状选方和用药。
()答案:错误2.中医的理论阐释主要以经典著作为依据,借助经络学说、脏腑理论等方法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
()答案:正确3.中医辨证施治中,治疗的重点在于根据症状来选择合适的方剂。
()答案:错误4.中医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主要有四诊法和八纲辨证。
()答案:正确5.中医的治疗过程分为疗法的选择和具体疗法操作两个环节。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请简述中医的基本理论是什么?答:中医的基本理论是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认为整个世界是由阴阳两个相对统一、相互依赖的对立面构成,并通过五行来描述和说明事物的生发、发展、变化等规律。
2.中医四诊法包括哪些内容?答:中医四诊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综合判断病情。
闻诊是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呼吸等来获取病情信息。
问诊是通过与患者交流询问症状、病史等来了解病情。
切诊是通过对患者的脉搏进行触诊来判断病情。
3.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是什么?答: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是因证施治。
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证候来确定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或采用其他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辨证施治的原则包括辨证分析、辩证施治、辨病立法和辨症定治。
4.中医辨证分析的步骤是什么?答:中医辨证分析的步骤包括病因分析、病位分析、病机分析、病势分析和病理变化分析。
中医药学概论阴阳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 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 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 生、发展、变化及相互关系的一 种古代哲学思想。
精选课件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 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 及其运动变化.
精选课件
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五行各自的特性
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 革、水曰润下
精选课件
水曰润下——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 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二)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
•依据:五行属性 •方法:取象比类法、推演络绎法 •意义:把自然界千变万化的事物归结为五行系统; 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心的 五个生理病理系统;说明人体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之主,以制阳光。)
其
不
虚寒证 补阳(阴病治阳,益火 足
之源,以消阴翳。)
精选课件
(2)分析和归纳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
归纳药物性能
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
四气 温、热——阳 寒、凉——阴
五味 辛、甘、淡——阳 酸、苦、咸——阴
精选课件
作用方向 升、浮——阳 沉、降——阴
精选课件
第三节 五行学说
❖五行的概念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精选课件
(四)阴阳的消长平衡
消长含义: 阴阳双方数量的对比变化。 消,减少;长,增加。
此长彼消 此消彼长
此长彼长 此消彼消
热盛伤阴,寒盛伤阳 阴虚火旺,阳虚阴盛 补气生血,补血养气 气虚引起血虚,血虚引起气虚
精选课件
(五)阴阳的互相转化:
相互转化 含义: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向 其相反方向转化。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和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独特的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辨证思维,我国古代先哲们通过对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观察,认定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最基本的五种物质,自然界就是个物质世界,在物质世界里由于阴阳二气的持续对抗运动而不断地在资生和发展。
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辨证思维,成为我国古往今来唯物主义思维和世界观的基础,也是千古以来释道儒三位一体国统大唯物思想体系的基础。
阴阳和五行学说运用于运用于中医学,是用以说明人体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病理变化和诊断治疗;用于周易预测和命理学就是让事物变化的磁场规律明明白白地显示出来,让人们能够在所居环境里把握规律和机遇趋吉避凶去成功事业;在四柱预测中,使人们能够洞悉先天性的四柱八字和更好配合运用在后天的生存与发展。
一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哲学唯物主义思维之朴素的方法论,是先哲们用以概括和说明自然界变化规律的,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两个方面,正是阴、阳两方面的变化促进了事物的发展。
在千古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阴阳变化规律具有着对立统一规律的思想因素,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存在阴和阳的两种属性,而且这两种属性是相对立的,但又是相互联系和不断变化着的,这就是: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之四大内涵。
【阴阳对立】世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其内部都同时存在着相反的两种属性,即存在着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比如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国内就有主战的鹰派和主张政治解决的鸽派,好战的鹰派属阳,而不主张战争的鸽派属阴,阴阳相搏,阳盛阴衰而通过战争决议。
在自然界里,天为阳,地为阴;固态为阳,液态为阴;外为阳,内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升为阳,降为阴;热为阳,寒为阴;快为阳,慢为阴;男为阳,女为阴;脏为阳,腑为阴;亮为阳,暗为阴等等,都表明了阴阳代表着事物和现象中对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并且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中,所以古人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幻灯
第
页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中医教研室
内
容
教具及时间分配
(三)阴阳的消长平衡(wane and wax between yin and yang) 在统一体中的阴阳双方,始终处于“阳消阴长,阴消阳长” 的不断运动之中! ◎请看一天中的阴阳运动变化: 上午—阳渐长,阴渐消—阳中之阳 幻灯 昼 — 阳 下午—阳渐消,阴渐长—阳中之阴 一天 上半夜—阴渐长,阳渐消—阴中之阴 夜 — 阴 上半夜—阴渐消,阳渐长—阴中之阳 ◎再看一年中的阴阳变化: 春分——阴阳各半,昼夜均而寒暑平; 夏至——阳之至极,阴气之始至,日行南至; 秋分——阴阳各半,昼夜均而寒暑平; 冬至——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 冬至─→春分:阴渐消,阳始长; 春分─→夏至:阳渐长,阴渐消; 夏至─→秋分:阴始长,阳渐消; 秋分─→冬至:阳渐消,阴始长。 §阴阳消长的总体规律: (补充! 阴阳消长的总体规律: ) 阴阳消长的总体规律 当阳盛时,阴始至;阴盛时,阳始至; 当阳渐长时,阴渐消;阴渐长时,阳渐消。 在阴阳消长的过程中: ·阳处于上升状态时,——阳中之阳,阴中之阳; ·阴处于上升状态时,——阳中之阴,阴中之阴。
因此,从根本上说,疾病的本质是“阴阳失调” 从根本上说,疾病的本质是“阴阳失调” , 从根本上说 是阴阳和谐受损害的结果! 是阴阳和谐受损害的结果! 阴阳失调的基本表现——“寒” 热” “热 阴阳失调的基本表现 “ “
阴阳失调,主要是指: ·阴/或阳的过剩——阴盛/或阳盛; ·阴/或阳的不足——阴虚/或阳虚。 阳过剩——阳盛; 阴过剩——阴盛; 阳不足——阳虚; 阴不足——阴虚 阳虚则( 阴虚则( 阳盛则( “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 阴盛则( 。 阴盛则(内)寒” “热 是阴阳失调的基本特征和表现! “寒” 热”是阴阳失调的基本特征和表现! “ §从自然现象和生活体验看: ·夏天——阳盛,阴相对不足——热; ·冬天——阴盛,阳相对不足——寒。 §从机体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原理看: ·机体能量代谢的结果是“产生热量” ; ·体温变动和机体对温度刺激的敏感性,往往是能量代谢和 体温调剂调节 能力的直接体现; 代谢旺盛,产热过剩——热 (阳盛) 产热 代谢低下,产热不足——寒 (阳虚) 对热刺激敏感——热 (阴虚/阳盛) 敏感 对冷刺激敏感——寒 (阴盛/阳虚)
治疗总则——“谨察阴阳,以平为期” “谨察阴阳,以平为期” 治疗总则
基本要点: 基本要点: 1、 调整阴阳,促使“阴平阳秘” ,恢复阴阳和谐状态; 2、 目标: 目标: “以平为期” ,勿令太过。
幻灯
第
页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中医教研室
内
容
教具及时间分配
从理论上讲,在阴阳失调的情况下,其调理结果,可能出 现以下三种情况: ·在正常水平上的平和协调; ·稍低于正常水平的协调; ·稍高于正常水平的协调。 第一种情况,是最理想的结果; 但如果达不到这种理想结果,第二、第三种情况,也是好 的结果,因为都达到了“以平为期”的目标。
请记住:阴阳学说的基本要点: 阴阳学说的基本要点:
⒈ 物质世界普遍存在着阴阳对应关系: ·任何事物都具有“阴” “阳”属性; ……普遍性 普遍性 ·阴阳之中,可以再分阴阳。 ……相对性,可分性 相对性, 相对性 ⒉ 阴阳双方,在不断运动中保持其统一性、和谐性: ·阴阳相依——阴依附于阳,阳依附于阴;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统一性 统一性 ·阴阳消长——阳消阴长,阴消阳长; ·阴阳转化——阴阳相易,转相生也。 ……对立性 对立性 阴阳双方在“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对立统一运动中, 阴阳双方在“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对立统一运动中,保 持统一的和谐关系; 持统一的和谐关系; 当阴阳消长达到一定极限时, 则以阴阳相易的形式, 当阴阳消长达到一定极限时, 则以阴阳相易的形式, 形 成新的阴阳对立统一的和谐关系! 成新的阴阳对立统一的和谐关系!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中医教研室
内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容
教具及时间分配 2 学时 (80 分钟)
引言: 什么是阴阳五行学说? 什么是阴阳五行学说? 讲义第一段: 阴阳五行学说 (Yin-yang and five elements), YinYin 是我国古代的哲学理论, 具有朴素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性质。 对于这段说明可以作如下理解: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哲学范畴的理论; · 是我国古代的人们, 认识和阐述宇宙事物及其运动规律 的重要理论; ·是我国古代社会、自然等,包括天文、地理、历算、农 业、医学等在内的各个领域的共同的基础理论。 在医学领域中,用阴阳五行学说: 医学领域中,用阴阳五行学说: ·阐述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现象; ·指导健身防病; ·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被历代医家推崇为“医学之至道” ,具有明显的科学性 和实际意义。 本章重点讲解: 本章重点讲解: ·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The implication of yin-yang); yin·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Application of yin and yang in
TCM) 50 分钟 (5 分钟) 重点讲解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属性和普遍性
·趋向太阳的一方——用“阳”代表; ·背向太阳的一方——用“阴”代表。 §阴/或阳所代表的一方,各有其相似的特性: 阳—比较活跃,具有积极、主动的特性。┄┄“阳”的属 幻灯 性; 阴—不太活跃,往往处于宁静、被动的状态。┄┄“阴” 的属性。 天地间的任何事物及其运动状态,都有“ “ “阳 天地间的任何事物及其运动状态,都有“阴” 阳”两种属 性。 自然界; 阳 日天昼火热温夏春干气清…… 阴 月地夜水寒凉冬秋湿味浊…… 人体: 阳 男外表背上气腑实…… 阴 女内里腹下血脏虚……
幻灯
设问
第
页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中医教研室
内
and yang)
容
教具及时间分配
(四)阴阳的相互转化(mutual transformation between yin 阴阳消长运动到了一定限度,会向对方转化,即“阴转化为 阳,阳转化为阴” 。 幻灯 § 阴阳转化,有两种情况: ·阴阳相推,如:一天中的昼夜相推; 一年中的寒暑相推。 ·阴阳“顿变” ,如: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 (下雨之前,常有特别闷热的天气) § 阴阳转化,是阴阳对立统一运动的特殊形式。它有一定 有一定 的条件: 的条件: “极”——阴阳消长达到一定限度; “重” (chóng)——阴/或阳过盛。 阴阳转化的结果,是形成新的阴阳对立统一的和谐关系! 阴阳转化的结果,是形成新的阴阳对立统一的和谐关系!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Application of yin and
yang in TCM)
(15 分钟)
(一)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Explanation of the hist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human body)
人身有形, 人身有形,不离阴阳
人体的阴阳对应现象: 人体的阴阳对应现象 解剖部位:表----里、背----腹、左----右、内┄外 等等 器官组织:脏----腑、皮毛----筋骨、气----血、卫----营 等 功能状态:兴奋----抑制、亢进----衰退、强壮----虚弱 等
幻灯
(二)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Explanation of pathogenesis) 举例说明 正常情况下: 阴阳对立统一运动:有度、有序; 适时、当位; 和谐。
第
页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中医教研室
内
容
பைடு நூலகம்
教具及时间分配
·如果阴阳运动: “失度” “失时” “失序” “错位” 、 、 、 , “失去和谐” (即“阴阳失调”: ) 在自然界——产生灾害(旱、涝) 在 人 体——产生疾病。
调理阴阳的基本方法——补偏救弊 补偏救弊 调理阴阳的基本方法
补偏救弊——也称为“损有余,补不足” 。 阴/或阳过盛——抑其过盛 平和协调 阴/或阳不足——补其不足 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从阳引阴,从阴引阳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平和协调 平和协调
幻灯
1.“阴” “阳” 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独立存在。 ┄ ┄“阴阳相倚”“阴阳互根” “阴阳相倚” 阴阳互根” , 。 “阳”双方互以对方为“生” “长” “化”的条件, 讲解 2. “阴” “无阳则阴无以生, 无阴则阳无以化” 正如地球的生物 。 (动物、 植物) ,既不能缺少阳光,也不能缺少雨水。 ┄┄“孤阴不生, “孤阴不生, 独阳不长” 独阳不长” 3. 阴阳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包容,相互孕育着对方的 成分,也就是阴中有阳的“基因” ,阳中有阴的“基因” 。 ┄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之中可以再分阴阳。 阴中有阳, 阴中有阳 阳中有阴;阴阳之中可以再分阴阳。 例如: 日──阳 (太阳) 天──阳 幻灯 天体 月──阴 (太阴) 南——阳(山南、阳坡) 地──阴 北——阴(山北、阴坡) 请记住:在统一体中的阴阳之间的依存关系: 在统一体中的阴阳之间的依存关系: 在统一体中的阴阳之间的依存关系 阴根于阳,阳根于阴 阴根于阳, 孤阴不生,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阴阳相依 阴中有阳,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阴阳相依,是阴阳相互关系的基础! 阴阳相依,是阴阳相互关系的基础!
幻灯
(30 分钟)
(一) 阴阳的对立制约(Opposition of yin and yang) yang) 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包括天体运动、气候变化,乃至人类 , 社会、人体自身,都普遍存在着两两对应的“两端现象” 两两对应 “两端现象” 例如:
天·日·明·昼·热·升·进·强·增长·上·外·动·刚…—阳 阳 地·月·暗·夜·冷·降·退·弱·消亡·下·内·静·柔…—阴 阴 (二)阴阳的互根依存(interdependence between yin and yang)
幻灯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