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的更替》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课件2024-2025年度七年级上学期部编版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课件2024-2025年度七年级上学期部编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安顺一模)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学习某段历史时整理的笔记。从中可以看出他学 习的内容是( B )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农业生产力提高→出现个体劳动、私田开拓
A. 中国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 B.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 C.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D. 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东周前期被称为 春秋 时期。
2.表现:东迁后, 周王室 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周王在名义
上仍是天下“共主”,但渐渐失去对各地诸侯的控制。诸侯国日益强
大,各自为政,不再定期朝觐天子和向周王室缴纳贡赋,导致周王室财
政入不敷出,困难重重。
3.影响:周王室地位不断下降,大国诸侯势力雄厚。国家的统治权实际 上已经从周天子手中转移到 大国诸侯 手里。
2.历法:相传夏朝时就有了历法。到 商朝 时,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
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战国时期,人们已经 把一年分为 二十四节气 。
3.医学
(1)出现:夏商周时期,人们已掌握了一定的医药知识和治疗技术。传 说中 神农尝百草 ,认识了一些治病药物。随着社会发展和经验积累, 人们对疾病有了更多的认识。相传,战国时期的名医 扁鹊 能用针刺、 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使用的 望、闻、问、切 四种诊断疾病的方
(2)文字:商朝中晚期开始,钟、鼎等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即 “ 金文 ”。西周时期,金文内容丰富,涉及祭祀典礼、军事行动、 法律诉讼等方面。 (3)代表 ①商朝的四羊方尊和 司母戊鼎 ,西周的何尊。 ②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广汉 三星堆 遗址出土了金杖、青铜树、青铜 面具和青铜人像等,向人们展现了夏商时期丰富多彩的古蜀文明;出土 的中原夏商王朝系统的玉礼器和青铜容器,表明它与中原王朝具有密 切关系。

中国历史思维导图-中国古代历史

中国历史思维导图-中国古代历史

中国历史思维导图中国古代历史一、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大约存在于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变。

夏朝的建立者是大禹,他通过治水有功,被推举为夏朝的君主。

夏朝的首都是阳城,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二、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大约存在于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商朝的建立者是汤,他推翻了夏朝的一个君主桀,建立了商朝。

商朝的首都是亳,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三、西周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大约存在于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

西周是由周武王建立的,他推翻了商朝的一个君主纣,建立了西周。

西周的首都是镐京,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四、东周东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个朝代,大约存在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

东周是由周平王迁都洛邑而建立的,标志着西周的结束和东周的开始。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是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是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五、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五个朝代,存在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

秦朝的建立者是秦始皇,他通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朝的首都是咸阳,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六个朝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西汉存在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9年,东汉存在于公元25年至公元220年。

汉朝的建立者是刘邦,他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建立了汉朝。

汉朝的首都是长安,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七、三国三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约存在于公元220年至公元280年。

三国是指魏、蜀、吴三个国家。

魏国由曹操建立,蜀国由刘备建立,吴国由孙权建立。

三国时期是一个战乱频繁的时期,最终被西晋统一。

八、晋朝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七个朝代,分为西晋和东晋两个时期。

西晋存在于公元265年至公元316年,东晋存在于公元317年至公元420年。

晋朝的建立者是司马炎,他推翻了曹魏的统治,建立了晋朝。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课件-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课件-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1.夏商西周大事年表
朝代
时间
重要事件
重要人物
王位世袭 夏 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禹、启、桀
商 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盘庚迁殷 汤、盘庚、纣王
西周
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
分封制、 国人暴动
周武王、周厉 王、周幽王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1. 知 道 夏 朝 的 建 立 标 志 着 国 家 的 产 生 , 知 道 夏 、 商 、 周 三 代 的 更 替。 2.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重点难点 1.掌握夏、商、西周的更替。 2.理解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及作用。
【历史脉络】
8.右图是连环画中的一幅插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牧 野之战,图中倒戈投降的是( B )
A.夏朝的军队 B.商朝的军队 C.周朝的军队 D.蚩尤的军队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9.《中国历史·先秦卷》记载:“此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
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
课后 ·素养达成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1.他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治理洪水,发展
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建立了
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这里的“他”是指( C )
A.黄帝
B.舜
C.禹
D.启
2.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约公元前
是( A ) A.夏
B.商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课件(共27张PPT).ppt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课件(共27张PPT).ppt
业和商业,使商朝很快走向 强盛
2.盘庚迁殷:
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
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河 南 安 阳 殷 墟 博 物 馆
曾作过商都城的地点

牧野


躲避自然灾害 缓和阶级矛盾 发展经济
殷墟位于今河南安阳,原本是商王盘庚迁徒 后的都城。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大型宫殿、宗 庙建筑遗迹和墓葬区,墓葬区有13座王陵、1400 多个祭祀坑、大量贵族和普通民众的基葬。都城 内有专门铸造铜器和制造玉器、骨器、陶器的作 坊,说明当时手工业很发达。殷墟还出土了大量 的铜器、玉器、石器,其中有礼器、武器、装饰 品等,而最有名的当属大量刻有占
社会
2.世袭制确立

贤德
思考:禹最初想传位于谁?但最终谁成为了夏 朝新的继承人?他能继承王位的原因是什么? 由此开创了哪一制度?

贤德

贤德
血缘
伯益
禅让制 变为 公天下 变成

世袭制 家天下
标志:禹死启继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 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 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统编版|七上|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第4课
课程标准: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时空观念
社会形态:奴隶社会
夏朝建立
商汤灭夏 商朝建立
生产力水平提高,奴隶制瓦解, 战国中后期逐渐进入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
周武王灭商 西周开始
周平王东迁洛邑, 进入春秋时期
进入战国时期
酷刑严苛
法……以酒为池,悬肉为林。
——《史记·殷本纪》
税赋繁重
民心 尽失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完整版,附每单元概括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完整版,附每单元概括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完整版,附每单元概括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第一单元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第一单元包含3个课时,包括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北京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原始农耕生活则介绍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早期人类的农业生活,比如制作磨制石器,制作彩陶,种植水稻等等,原始农业的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远古的传说则介绍了包括炎黄结盟、炎黄帝的多种发明以及禅让制。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第二单元七年级历史思维导图上册第二单元包含夏商周更替等五个课时。

禹建立夏朝后,继位于,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商汤灭夏,吴王伐周,狗戎灭西周。

商代以后,青铜器的种类更加丰富,功能从食器发展到礼器,甲骨文也在商代有所发展。

随着春秋时代的到来,经济上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手工业规模扩大,商业活动日益频繁。

政治上,分封制逐渐瓦解,各大诸侯势力崛起。

在军事上,诸侯之间的战争仍在继续,加速了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进入战国时期,战国七雄兼并战争不断,秦国借助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步强盛,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在文化方面,涌现出了众多代表不同思潮的思想大家,比如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墨家学派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第三单元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第三单元包含7个课时,包括秦统一中国、秦末农民大起义、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东汉的兴衰、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以及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1、秦统一中国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经过多次战争后,依次灭掉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和齐国,完成军事上的统一;秦灭六国后,皇帝成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中央政府设三公,丞相负责行政,太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地方设郡县制,通过郡县制,皇帝和朝廷牢牢的控制着全国各地的权力,开创了此后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除此之外,秦国还在文化、经济、交通做了统一,比如统一文字,促进文化交流,统一货币,促进商业发展;统一车轨,促进交通往来;修筑长城,巩固边防。

初中历史《夏、商、西周、春秋奴隶制社会》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夏、商、西周、春秋奴隶制社会》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兴衰的特点。 4、了解夏商西周青铜文明的发展,青铜器的铸造等史 实,认识中国奴隶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单元综述奴隶社会是阶级社
会的开始,它经历了产生、形成、确立、完备、衰亡的发展过程。
主题单 1、国家是怎样建立的?2 分封制的产生和影响是什么?3、
元问题
奴隶制怎样衰落下去的?
设计
(说明:除了说明主题单元将划分成几个专题以及每个专
夏、商、西周、春秋奴隶制社会 适用年
初一 级 所需时
3 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 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 的关系,单元的主要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 300-500。) 夏商西周春秋奴隶制社会一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奴隶社会的开始发展 和鼎盛、衰落四个阶段,特别是奴隶制社会的国家制度的建立及其配 套制度奴隶制经济发展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本 单元总括了我国奴隶制社会的总体发展过程,为理解阶级社会的产生 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学习主要抓住三条线索:一、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二、 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三、奴隶制的衰落。突出两个重点:分封制和青 铜文明。一个难点:奴隶制解体的原因 本单元主要学习方式是将白板多媒体教学与课本紧密结合,充分利用 音像资料,历史文献,启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初步了解阅读与 归纳历史材料的方法。了解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理解中华民族 历史的源远流长,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通过分封制相关内容 的学习,体会中国古人的政治智慧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关 系,加深对国情的认识。简要比较西周的分封制与商朝的内服、外服
所需课
1 课时 时
专题学习目标 (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
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大单元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大单元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大单元教学设计)新教材分析新教材新变化:1.2024版七年级新教材在单元主题、课时标题、每课小标题都发生了突破性变化,如第二单元主题变为《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标题变为《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第5课标题变为《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第6课标题变为《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新增了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4课第三个小标题“武王伐纣”、“西周的分封制”改为“西周的兴衰”等;第6课新增了“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等2.新教材的每个单元主题页新增该阶段时间轴,对重大事件进行梳理,增强学生对历史时序的认知;还新增了新课标对这一单元要达成的内容要求,为学生学习新知明确了目标,如第二单元的标题页如下:3.新教材依据新课标对部分内容作了重新编排,使教材更符合新课标要求;如第4课新增了礼乐制度等;第6课新增了对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介绍、增加了战国时期农具、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第8课新增了先秦时期天文、历法、医学成就、三星堆遗址、《诗经》、“楚辞”的内容;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商朝延续了500多年,曾多次迁都。

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基本稳定,因此,人们也把商朝称为殷。

商朝是中华文明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

青铜器、甲骨文向我们诉说着上古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

商朝为中国古代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周朝分为西周、东周两个时期。

西周,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

西周实行分封制,对疆域进行有效控制,延续泱泱大国的政治文化,上古文明走向繁盛。

西周的许多制度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纷乱动荡的春秋战国,谱写出中华文明异彩纷呈的华章。

这一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诸侯国间的相互攻伐,演绎出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农业大发展;各国变法推动着社会进步,社会大变革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展开。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历史思维导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历史思维导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历史思维导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思维导图学习资料。

一、夏商周的更替。

1. 夏朝。

- 建立。

-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 统治中心与国家机构。

- 夏朝的统治中心地区,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 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等国家机构,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 灭亡。

- 夏朝最后一个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他建造许多豪华宫室,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最终被商汤所灭。

2. 商朝。

- 建立。

-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 迁都。

- 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今河南安阳),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 青铜文明。

-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商朝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工艺高超。

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和四羊方尊等。

- 灭亡。

- 商朝最后一个王纣,也是暴君。

他修筑豪华宫殿园林,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

3. 周朝(西周)- 建立。

-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史称西周。

- 分封制。

- 目的: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 内容:-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 作用:- 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 灭亡。

-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 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二、青铜器与甲骨文。

1. 青铜器。

- 发展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