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流行性腹泻防控

合集下载

仔猪传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仔猪传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仔猪传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摘要】仔猪传染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猪只传染病,严重影响着养猪行业的发展。

本文从流行病学角度对其进行了概述,并详细介绍了其临床症状、病原学特点、传播途径以及防治措施。

仔猪传染性腹泻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

该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途径传播,较易在猪只群体中发生暴发流行。

对于该病的防治,可以采取隔离感染猪只、加强环境卫生、注重饲养管理等措施。

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控制仔猪传染性腹泻的流行至关重要,在当前养猪业发展的背景下,应加强对该病的防治策略,保障猪只健康和生产效益。

【关键词】仔猪传染性腹泻,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原学特点,传播途径,防治措施,防治策略1. 引言1.1 仔猪传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概述仔猪传染性腹泻(PED)是一种由仔猪传染性腹泻病毒引起的急性肠炎疾病,主要影响仔猪。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仔猪传染性腹泻病毒属于科罗拉多病毒科,是一种非包膜的正链RNA病毒。

该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在猪群中具有较高的传染性。

目前尚不清楚PED的确切传播途径和感染机制,但病原病毒在猪体内主要感染肠上皮细胞,导致肠上皮细胞的破坏和功能障碍,最终引起严重的腹泻症状。

仔猪传染性腹泻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饲料和水质的卫生水平,采用消毒和隔离措施等综合防控措施。

加强对仔猪传染性腹泻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提高防治水平,对于减少疫情发生,保障养猪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临床症状仔猪传染性腹泻的临床症状是非常明显的,通常在仔猪感染后就会迅速出现。

主要症状包括:1. 腹泻:腹泻是仔猪传染性腹泻的主要表现之一,猪只会出现水样便或黄色稀便,频繁排便,甚至出现腹泻失禁的情况。

2. 呕吐:有些仔猪在感染后会出现呕吐的症状,特别是在病情恶化时更为明显。

3. 食欲不振:感染仔猪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不愿进食或者进食量明显减少。

猪流行性腹泻病的预防及治疗措施

猪流行性腹泻病的预防及治疗措施
植 物 提 取 制 剂 )进 行 灌 服 ,一 天 2次 ,. 升 / 01毫 千 克 , 用 2 3天 , 重 时 , 仔 同 服 , 果 更 理 想 。 连 — 严 母 效
2 .. . 41可能 仔 猪感 染 球 虫 ,用 百 球净 2 3毫 2 - 升/ , 服仔猪 1 即可 。 头 灌 次 2 .. 猪奶水 质量 差所致 , 其仔 猪用 消 毒 . 42母 2 将 药水 清洗 干净 并擦 干 , 养于 另 1头母猪 泌乳 质量 寄 好的, 仔猪 腹泻 会不 治而 愈 。 2 .- 泻仔猪 达 到 5千克 左 右 ,将 其 断奶 , - 43腹 2
少 , 病力 强 , 抗 自然 不 易 生 病 。
肾脏 一般 没有 明显病 变 。 3综合预 防措 施
● , , , ● , , , , , , , l , , , , , , , , , , l , ,
34预 防 注射 疫 苗 . 疫 苗 免疫 是 目前 预 防猪 流 行性 腹 泻 的 主要 手
血 . 系 膜 淋 巴 结 肿 胀 , 绒 毛 萎 缩 。心 脏 、 脏 和 肠 肠 肺
33注意保 温 _ 新生 仔 猪 胃肠 液分 泌少 , 胃肠 蠕 动功 能 弱 , 抗
病力 低 , 保 温不 好 , 如 遭受 冷 害易 患冬 泻 病 。必 须 封 闭 窗 门 , 时供 热 保 暖 , 行 高 温育 仔 , 失 热 及 实 猪
降 , 造成 很大 的经济 损失 会
2病 理 变 化
引 进 ,但 是 必须 隔离 观 察 2 天 再作 去 留 的处 理 , 1 而 且不 可 在疫 病 高发 的 冬季 引进 ,更不 可 从疫 区
和 病猪 场进 猪 ,以免 带 入病 猪或 带 毒猪 而 导致 流

新生仔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方法概述

新生仔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方法概述

新生仔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方法概述流行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猪病,尤其是对新生仔猪威胁更大。

流行性腹泻通常由某些病毒和细菌引起,表现为腹泻、呕吐、体温升高等症状,极易导致仔猪死亡。

因此,对仔猪的流行性腹泻进行预防和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保持合理的养殖环境仔猪的养殖环境应该保持干燥清洁,减少病菌及寄生虫的滋生。

同时,应该保证饮水清洁卫生,避免饮用不干净的水源。

居住环境整洁干燥,减少潮湿的厕所和厩房,保持充足的通风,避免产生气味和排泄物的積累,同时提供足够的采光,提高仔猪的健康状况,有效地减少瘟疫和流行病的发生。

二、注意母猪及仔猪的检疫及治疗对母猪进行检疫,以确保其身体健康,同时还需要对新生仔猪进行检疫。

如发现病猪和携带病菌的病毒和细菌,应立即进行隔离,并对患病仔猪进行适时的治疗。

同时,需要对生猪病毒病、伪狂犬病、口蹄疫、猪瘟等常见的猪病进行及时预防和控制。

三、注意仔猪的饲养和饮水新生仔猪的口腔和消化系统比较脆弱,因此需要特别注意饲养和饮水。

新生仔猪的饮水和饲料必须卫生、清洁、新鲜,并使用防霉防毒的专业饲料。

同时,新生仔猪的饲料中必须含有足够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

四、采取适当的药物预防和控制措施药物预防和控制措施是目前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在进行疫苗预防的同时,也可以采用药物预防的方法,即在仔猪疫苗的基础上,添加药物制剂,对仔猪进行预防性免疫。

对于已经感染了病毒和细菌的仔猪,需要采用药物控制的方法,并在疗程结束后进行隔离观察,以防止病菌的扩散和传播。

五、注意卫生消毒卫生消毒是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腹泻的重要措施,可以有效地杀灭病菌,减少病菌的传染。

应该做到定期清扫厕所和厩房,每天清理病菌的积累地方。

在对病菌和细菌进行预防的同时,要注意细菌和病毒对消毒剂的抗性,选用低毒性、低刺激性的消毒剂。

总之,对于流行性腹泻,应该采取综合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除了关注饲养管理、疫苗预防、药物预防和控制、卫生消毒等方面外,还应加强宣传教育,教育农民认清流行性腹泻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提高养殖者的防范意识和能力,从而全面预防和控制仔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

猪流行性腹泻防控十五问

猪流行性腹泻防控十五问

猪流行性腹泻防控十五问1、什么是猪流行性腹泻?猪流行性腹泻,又称猪瘟、猪伪狂犬病,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呕吐、腹泻等症状。

2、猪流行性腹泻的传播途径是什么?猪流行性腹泻主要通过粪口传播,感染猪只的途径包括直接接触感染猪只、食用被感染的猪肉及接触被感染的环境等。

3、如何预防猪流行性腹泻?预防猪流行性腹泻的关键是加强猪场卫生管理,定期消毒环境,做好隔离措施,确保猪只饮水卫生,控制粪便散发等。

4、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高热、呕吐、腹泻、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痢疾,甚至死亡。

5、猪流行性腹泻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对猪流行性腹泻的治疗主要是辅助疗法,包括输液补液、抗生素治疗等,同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对症治疗。

6、猪流行性腹泻的防疫措施有哪些?猪流行性腹泻的防疫措施包括加强猪场卫生管理、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对新引进的猪只实行隔离观察等,确保猪群的健康。

7、如何识别猪流行性腹泻?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表现比较明显,可通过观察猪只的精神状态、食欲、体温及排泄物等来识别是否患有猪流行性腹泻。

8、对于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的猪只应该如何处理?一旦发现有猪只感染猪流行性腹泻,应立即隔离治疗,并加强环境消毒,避免病毒传播,控制病情蔓延。

9、猪流行性腹泻疫苗接种的时间和方法是怎样的?猪流行性腹泻的疫苗接种一般在猪只出生后30天龄左右,采用皮下注射或滴鼻等方式进行接种,提高猪只的免疫力。

10、如何做好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控工作?做好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控工作,首先要加强猪场卫生管理,做到定期消毒、隔离管理等,同时密切监测猪只的健康状况。

11、猪流行性腹泻对养猪业的影响有哪些?猪流行性腹泻一旦发生,会导致猪只死亡率增高,影响养猪业的发展,同时对养猪户造成经济损失。

12、应急响应措施在猪流行性腹泻防控中的作用是什么?在猪流行性腹泻发生时,需要立即实施应急响应措施,包括隔离患病猪只、加强环境消毒等,尽快控制病情蔓延。

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

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

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一、概述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成员(引起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毒为冠状病毒。

其它病毒如轮状病毒、腺病毒、呼肠孤病毒以及肠道病毒等亦可引起猪的传染性腹泻)。

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特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对乙醚,氯仿等敏感,对外界环境和消毒药抵抗力不强,一般常用的消毒药在一定浓度下都能杀灭该病毒。

猪舍的环境温度可影响猪体内病毒的繁殖,在8~12℃的环境中比30~35℃的环境中产生的毒价高,这可能是本病在寒冷季节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病毒不耐热,在4℃以上不稳定,56℃加热45分钟,65℃加热10分钟即死亡。

相反在4℃以下的低温,病毒可长时间的保持其感染性。

放在阴暗处历时7 天仍保持其感染力。

肠道内的病毒在-20℃可保存6个月,在-18℃保存 18个月仅下降一个对数滴度。

病毒在PH4~8稳定,PH2.5时则被灭活。

对光敏感,在阳光下曝晒6小时即被灭活。

紫外线能使病毒迅速灭活。

三、流行病学猪流行性腹泻病多发于寒冷的冬春季节,即11月至翌年4月之间。

有时夏季也可发生该病。

该病目前仅感染猪,未发现感染牛、羊等其它动物。

不同年龄的猪都可发病,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育肥猪感染发病率 100%,成年母猪为15%~19%。

哺乳仔猪受害最严重,病死率可达50 %以上,但以两周龄内哺乳仔猪易感染、死亡率最高。

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症状相似,但猪流行性腹泻发病程度较轻、传播速度稍慢。

一般是有一头猪发病后,同圈或邻圈的猪在1周内相继发病,4~5周内传遍整个猪场,死亡率不高,有一定的自限性,经1个月左右流行恢复痊愈。

该病的传染来源主要是病猪和康复后带毒猪。

该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各个器官、体液和排泄物(如粪便、呕吐物、乳汁、鼻分泌物以及呼出的气体等),但以病猪的小肠粘膜、肠内容物、肠系膜淋巴结和扁桃体含毒量最高。

在发病早期,呼吸系统组织和肾的含毒量也相当高。

猪流行性腹泻防控预案

猪流行性腹泻防控预案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PEDV 既可通过粪便经口传播,也可以形成气溶胶后经空气传播,猪场存栏量越大,分布越集中,猪群流转速度越快,PED 越难控制。

PEDV 一旦侵入猪场,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并很难清除,表现为常年间歇性发病,或季节性发病。

据统计,初生仔猪对PED 有较高的发病率,首次流行时的发病率可达100%,流行期发病率在50%以上。

母猪的PED 发病率高低不一,首次暴发时,母猪群中近70%的母猪会出现水样腹泻症状;长期感染的母猪群一般不超过10%的母猪会表现出临床症状。

在死亡率方面,1周龄以内的仔猪感染后会出现持续腹泻,3~4 d 后会因脱水而死亡,3日龄内、1周龄以内、10日龄以上、15日龄以上的仔猪死亡率分别为100%、50%以上、30%以内和10%以内;年龄越大死亡率越低,较大年龄的猪大约1周后康复。

与其他传染性疾病的控制一样,控制PED 的指导方针为: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防控。

当发生PED 时,减少损失的关键点有:提高母猪的抗体水平;防止母猪回奶;推迟发病年龄;防止继发性感染;脱水维持治疗。

根据以往的PED 控制案例以及PED 的发病规律,形成以下防控预案。

1 日常巡防在日常巡查中,猪场场长或技术员应注意猪群的以下典型症状:水样稀粪,呕吐,脱水,喜卧,食欲减退,精神沉郁,体温升高,疾病传播迅速;仔猪粪便表现为水样腥臭,不自禁流出;母猪、育肥猪的粪便呈水样腥臭,稀粪喷射或不自禁流出等。

2 采样部位当发现猪群行为异常、怀疑发生PED 时,宋团伟(1.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上海 201302;2.上海种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1302;3.上海市浦东中图分类号:S815.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0769(2022)06-0124-04摘 要: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猪流行性腹泻病的鉴别与防治

猪流行性腹泻病的鉴别与防治

(3)、腹腔补液疗法:
5%葡萄糖200ml,5%碳酸氢钠30ml,四环素10万IU,维生素C10ml。1次/d,连用2d或0.9%氯 化钠注射液200ml、5%葡萄糖注射液75ml、5%碳酸氢钠25ml,黄芪注射液(香丹注射液)10ml、 10%阿莫西林克拉维酸3g(头孢噻呋5g)、氯化钾3ml(呕吐、重度腹泻症状加减)、地塞米松注射液 3ml。
4、治疗方法:
(1)、口服补液盐疗法: 1.5 g 氯化钾、3.5 g 食盐、2.5 g小苏打、20 g 葡萄糖应用1 000 mL水混合搅拌均匀。具体的方 法是:1 d 给发病仔猪提供 2 到3 次补液盐。补液剂量控制在:每千克体重标准是50 ~ 80 mL 对 于轻微腹泻仔猪,80 ~100 mL 对于一般、严重类腹泻情况。 (2)、干扰素治疗: 用鸡新城疫I系苗(500羽份装)1瓶,加注射用水50毫升混匀,每头每次5毫升,肌肉注射或交巢穴注 射,每天1次,连用2天。作为干扰素诱导剂,现配现用。
研究发现同源性高的毒株不一定能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产生交叉保护, 所以通过毒株的同源性对 比进行选苗意义不大。 应用肠道猪传染性胃肠炎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反应检验S-INDEL Iowa106 和原始美国PEDV-PC21A株是否诱导了任何不同的肠道抗体反应。结果显示这两种猪传染性胃肠炎 病毒株在肠道中诱导了主要的IgA-ASC反应,提示IgA-ASC在PEDV肠道免疫中起主要作用,而非 IgG和IgM-ASCs。
研究表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灭活疫苗和弱毒活疫苗均能诱导明显的保护性免疫应答,但灭活苗主 要产生体液免疫应答,且通常不足以引起局部粘膜免疫反应。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活疫苗可引起良 好的黏膜免疫应答,但当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为强毒株或小肠粘膜免疫机能不足时,猪传染性胃肠 炎病毒在小肠内增殖,易在猪群内传播,引起猪传染性胃肠炎,提示“返饲”存在极大风险。

新生仔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方法概述

新生仔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方法概述

新生仔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方法概述新生仔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猪只疾病,常见于出生后一周内的新生仔猪。

流行性腹泻会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导致经济损失。

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对于新生仔猪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新生仔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方法进行概述。

一、疫苗防控目前针对新生仔猪流行性腹泻的疫苗已经研制成功,可以采用疫苗接种的方式来进行预防。

疫苗接种可以在妊娠母猪的最后一个月进行,也可以在仔猪出生后的早期进行。

通过疫苗接种可以提高猪只的免疫力,降低新生仔猪患病的风险。

在日常生产管理中,建议养殖户选择正规的疫苗生产企业生产的疫苗,按照生产企业提供的说明书进行接种操作。

二、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补充新生仔猪在生长阶段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求量较为大,如果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供给不足,会导致猪只的免疫力下降,从而容易患上流行性腹泻等疾病。

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养殖户需要通过添加饲料或口服给药等方式,及时为新生仔猪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保障其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三、合理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也是预防新生仔猪流行性腹泻的关键。

需要保持饲料的卫生和质量,定期清理饲槽和饮水器,保持饲料和水的新鲜和干净。

需要合理控制饲料的营养成分和饲喂量,不宜过量喂养或过度饲养,防止新生猪车站进食引起腹部不适。

还需要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和通风,保持猪舍的清洁和通风,减少细菌病毒的滋生和传播。

四、合理的饲料配方新生仔猪的饲料配方也需要科学合理,养殖户需要选择适宜的饲料原料,根据新生仔猪的生长阶段和需求量,进行合理的饲料配方。

饲料中需要包含足够的蛋白质、能量和微量元素,满足新生仔猪的生长需求。

饲料也需要易于消化和吸收,不宜选用过于粘稠或粗糙的饲料原料,以免刺激肠胃引起腹泻。

采用合理的饲料配方可以提高新生仔猪的免疫力,预防流行性腹泻等疾病。

五、及时发现和治疗在日常养殖管理中,养殖户需要定期观察新生仔猪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猪只出现异常症状,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 年韩国 Seong-Jun 等将近几年在韩国分离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与中国、泰 国分离株、欧洲疫苗株(比利时 CV777 株)和韩国疫苗株(DR13 株、KPED-9 株和 SM98-1 株)进行基因比对分析,研究发现韩国 PEDV 流行株与中国和泰国流行株极 为相似,而与欧洲疫苗株和韩国本土使用的疫苗株存在差异。同时,国内众多学者研 究表明,近年爆发腹泻的 PEDV 流行株 与 韩 国 等 周 边 国 家 流 行 株 极 为 相 似 。由 此 可 知 , 东南亚国家的 PEDV 都发生了相似的变异,并与本土所用的疫苗在基因上存在一定的
差异。 那么近年爆发严重的 PED 仅仅因为 PEDV 变异株引起的吗?虽证实该病毒发生了
变异,与经典的疫苗株(CV777)和韩国(DR13、SM98、KPED-9)、日本(P-5V) 等疫苗株在基因方面分别存在一定差异,但同时由于 PEDV 难培养抗原效价低、免疫方 案不科学等原因造成现有商品化的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国内外不少研究者提出要研 发新型的腹泻疫苗株。但国内学者何启盖 研 究 发 现 ,不 少 存 在 新 型 P E D 变 异 株 的 猪 场 , 进行 CV777 免疫的猪场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未免疫 CV777 灭活苗的猪场, 说明 CV777 免疫对现在流行的 PED 变异株存在一定的交叉保护。同时,河南农大王 川庆目前正在进一步研究 PED 变异株与疫苗株(CV777 株)的交叉保护试验。因此, 鉴于目前没有更合适的疫苗情况下,仍然可以选用抗原含量高的猪流行性腹泻、猪传 染性胃肠炎二联灭活疫苗(CV777 株 +TGEV 株),并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
72.2%
144
4
2.8%
83
59
71.1%
80
0
0.0%
——浙江诺倍威技术支撑单位 ( 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 王一成研究员统计
一、猪流行性腹泻(PED)病原特性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禽传染性支气管炎
病毒(IBV)同属于冠状病毒科,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与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等没有共同
及时防治,减少扩散 防治原则是“保肠净场——保护肠道黏膜、提高肠道抗病力、强化环境消毒、保 持产房(保温箱内)干燥”。 1、保护肠道黏膜 PED 发病后要主要表现是呕吐、腹泻,导致机体严重脱水,因此发病猪群要及时 给与补水和补盐,给大量的口服(或腹腔注射)补液盐,防止脱水,饮水添加奶粉保 护肠道黏膜。饲料添加木炭粉(或口服夕碳银)。 2、提高肠道抗病力 (1) 使用肠道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口服或注射抗生素和磺胺药,如庆大霉素、黄连素、 氟派酸、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磺胺甲恶唑(SMZ)、制菌磺等。 (2) 发病仔猪注射康复猪血清具有一定的作用(活猪贮存抗血清)。 (3) 急性流行时,病仔猪肠道返饲母猪促使尽快产生高水平母源抗体。但是返饲可能是 把双刃剑。返饲同时也是散毒的过程;如果返饲后母猪无反应,可能并不能提高母猪的免 疫水平,反而使病毒在场内扩散进一步危害新出生的仔猪。因此,返饲需谨慎。(返饲步 骤见附件 1) (4) 经过大量田间试验表明应用诺倍威猪用腹泻干扰素(EB-IMM)可以起到良好的治 疗效果,减轻母猪排毒,降低仔猪死亡数,停止腹泻。(干扰素(EB-IMM)治疗方案见 附件 2)
CH/S (JN547228)
Chinju99 (EF612793)
HCoV 229E (NC 002645)
TGEV virulent Purdue (DQ811789)
0.05
——摘自 Seong-Jun Park 等《Molecular epidemiology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 field isolates in Korea》.Arch Virol (2013) 158:1533–1541.
7(1.2%) 11(2%) ——华南农大黄毓茂教授统计
编委: 赵永旭 林燕清 杨峰 牛中伟 贺国强 张永志 康顺文 秦云 李宝臣
地址:浙江省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3号大街401号 电话:0571-86708555(技术部) 0571-86708508(销售部) 网站:ww w.e b v h z . c o m 投稿邮箱:NEW S @eb v h z . co m
的抗原性,无交叉保护。
PED 病 毒 粒 子 呈 多 形 性, 倾 向 球 形, 直 径
95 ~ 190 纳米,外有囊膜,囊膜上有花瓣状突起,
核酸型为 RNA。该病毒只能在肠上皮组织培养物
内生长,在实验室条件下难以人工培养增殖。病
毒对外界环境和消毒药抵抗力不强,对乙醚、氯
仿等敏感,一般消毒药都可将其杀灭。
2009 年 -2013 年浙江省猪腹泻病料 ( 肠内容物 ) 病原检测结果
PEDV
TGEV
总数
阳性数
检出率
总数
阳性数
检出率
2009 年
4
2
50.0%
7
3
42.8%
2010 年
19
6
31.6%
1638
65.5%
41
5
12.2%
2012 年
2013 年 1-6 月
151
109
韩国和中国
Group 1
分离株
BJ-2011-1 (JN825712)
GD-B (JX088695)
Virulent DR13 (JQ023161)
AJ1102 (JX188454)
99 65 GD-A (JX112709)
P-5V (In this study) 95 KPED-9 (In this study)
3、强化环境消毒 由于 PEDV 的免疫原性不强,激发的免疫保护力强度低、时间短,抗病能力有限。 只有减少环境病原至免疫抗病力之下,才能达到预防发病的作用(冬季建议使用干粉 消毒剂)。 由于本次 PED 暴发所引起的仔猪死亡主要发生在 5 日龄以内仔猪,通过严格隔离 病猪,及 时清栏消毒,延缓疫病在同一产 房 内 的 扩 散 速 度 ,尽 可 能 使 发 病 日 龄 延 后 至 5 - 7 日龄以后,可极大的减少死亡率。 一种消毒空舍程序(参考) 1、物理清洗,洗涤剂浸洗,冲洗; 2、有机氯消毒,空栏(舍)2 天; 3、二醛消毒,空栏(舍)2 天; 4、冲洗干净,空栏(舍)7 天。 戊二醛消毒:当 pH 值为 7.5 ~ 8.5 时,作用最强。
使用实例(杭州萧山某猪场):
仔猪出生后 2 - 3 天腹泻发病,口服 干 扰 素( E B -I M M )3 m l / 头 ,2 次 / 天 ,连 用 2 -
3 天。
猪场
试 验 仔猪数
腹泻停止时 存活数
存活率
备 注
1
380
270
71.1%
同窝同治,腹腔补液
2
441
233
52.8%
同幢同治,自由饮水补液
预防
本病尚无特效治疗药,控制本病以疫苗接种预防为主。
免疫策略:
——提高母猪群的免疫水平,充分利用母源抗体,保护哺乳仔猪 1、母猪产前腹泻活疫苗和灭活苗结合使用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免疫次数频 繁(2-4 次),猪场实际操作难度很大。为提高免疫效果,减少母猪产前的频繁应激, 建议:母猪群全年 3-4 次普免灭活疫苗,产前 5-7 天干扰素(EB-IMM)加强免疫 1 次,可有效降低母猪排毒和提高仔猪保护效果。 2、有腹泻发病史的猪场,在腹泻流行季节时,新生仔猪出生当天每头肌肉注射干 扰素(EB-IMM)1ml,每天 1 次,连用 2 - 3 天。 < 预防使用方法 > 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4ml/ 头,后海穴注射。 干扰素(EB-IMM):母猪——5ml/ 头;新生仔猪——1ml/ 头;肌肉或后海穴注 射均可。 < 注射方法 > 仔猪:倒提,后海穴垂直或稍向背部刺入 成猪:后海穴进针,角度保持与直肠平行或稍偏上 < 进针深度 > 3 日龄仔猪:0.5cm 种猪、成猪:4cm 其它:随日龄 / 体重变化选择 0.5-4cm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二、PED 国内外流行态势
1971 年,在英格兰地区的保育猪和育肥猪群中暴发了急性腹泻。随后该病蔓延 至其他欧洲国家和亚洲部分国家,并于 1996 年韩国、菲律宾和泰国发生腹泻大流行, 而北美还没有 PED 流行的报道。然而时至今日,欧洲国家甚少有猪流行性腹泻的报道 和研究;韩国、泰国、日本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在近几年却频繁爆发流行性腹泻;我 国自 2010 年来,该病呈现地方性流行的形式反复循环爆发,危害十分严重,对多数 地方的哺乳仔猪造成了灾难性的打击,给我国生猪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PEDV 流行新特点
1. 起始于大型规模猪场,逐渐扩散至绝大多数猪场; 2. 从寒冷的 12 月到 7 月高温季节均有猪场暴发; 3. 主要感染哺乳仔猪,2-7 日龄仔猪感染率高; 4. 10 日龄内仔猪感染出现腹泻 2-4 天后,大量死亡,死亡率在 50-100%之间;
5. 在产房内呈跳跃式传播; 6. 头胎和低胎龄母猪所产仔猪发病率相对较高; 7. 在部分猪场呈时间上的间歇性发病; 8. 在部分猪场,用 PEDV 确诊病料返饲后,母猪仍不腹泻; 9. 由多次返饲,造成持续循环感染的慢性猪场增多,仔猪发病推迟且持续排毒。
Attenuated DR13 (JQ023162)
韩国和日本
Group 2
活疫苗株
DX (EU031893)
63 CV777 (NC 003436) 91 LZC (EF185992)
SM98-1 (In this study) LJB/03 (DQ985740)
Group 3 灭活苗毒株和 韩国早前分离株等
正常绒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