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气候特征及气候适应性建筑

武汉市气候特征及气候适应性建筑
武汉市气候特征及气候适应性建筑

《建筑物理上》课程调研报告(一)

调研对象:武汉市气候特征及气候适应性建筑

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摘要:本文从气候分区角度分析了武汉市气候特征,并比较了武汉市与同气候

区其他城市的气候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并且对本地的气候适应性的建筑进行实地调查及整理,阐释建筑师如何适应当地气候。

关键词: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分 武汉气候特征 适应气候性建筑

全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是根据建筑热工设计的要求进行气候分区的,其最主要目的在于针对各个分区提出不同的的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要求,使建筑能更好的适应各地气候特征。划分主要气候指标为空气温度,以最冷月(即1月)和最热月(即7月)平均温度作为分区主要指标,以累年日平均温度不大于5℃和不小于25℃的天数作为辅助指标,将全国划分为5个区,即: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区(见图1)。

武汉属于夏热冬冷气候

区,并且是该气候区的典型代表城市。

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分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由于地理纬度、地势等条件的不同,各地气候相差悬殊,因此,针对不同的气候条件,各地建筑的节能设计都有对应不同的做

法。为了明确建筑和气候两者的科学关系,是各类建筑更能充分地利用和适应气候条件,做到因地制宜,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有把我国划分为7个主气候区,20个子气候区(见图2),并对各个子气候区的建筑设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其中,夏热冬冷地区被划

分为3个小气候区(见图3)。

图1:全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图(来自百度图片)

图3:夏热冬冷地区的3个子气候区划分图

从气候分区角度分析武汉气候特征

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夏季酷热、冬

季寒冷的特点。一般年均气温15.8℃-17.5℃,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0.4℃;7、8月平均气温最高,28.7℃。夏季极长达135天,因武汉地处北纬30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可达83°,又地处内陆、距海洋远,地形如盆地故集热容易散热难,河湖多故夜晚水汽多,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和伏旱时副高控制,十分闷热,夏天普遍高于37℃,极端最高气温44.5℃,夏季全天最低温最高值达到34℃。是我国夏天温差最小的城市。初夏梅雨季节雨量集中,年降水量为1100毫米。武汉活动积温为"5150℃,年无霜期240天,年日照总时数2000小时。

武汉与同气候区的城市比较

夏热冬冷气候区被分为三个子气候区,而重庆、武汉、南京、长沙同为四大火炉(旧的划分),但重庆与武汉在一子气候区,南京与长沙则属于另一子气候区,在此,将三个子气候区的最具代表性的城市的气候做一对比。

成都的气候

成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春早、夏热、秋凉、冬暖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6℃,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7、8月,春冬两季干旱少雨,极少冰雪。成都的气候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多云雾,日照时间短;空气潮湿。由于空气潮湿,导致夏季虽然气温不高,却显得闷热;冬季平均气温在5℃以上,但由于阴天多,空气潮湿,因而显得很阴冷。

虽然武汉和成都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但武汉夏季持续时间可以从5月中旬持续到10月中旬,夏季持续时间长,日照充足;成都气候温和,冬季不是很冷,夏季不是很热,日照较少,年平均气温高于武汉,降雨较少,冬季干燥,多雾。

南京的气候

南京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约15℃,极端最高温度39 ℃,最低-13.1℃,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充沛,年降雨量

1200

图2: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分图(来自百度图片)

毫米,光照充足,雨热同季的特点。冬季受欧亚大陆气团影响,天气晴朗、寒冷、干燥。初夏受锋面雨带影响,南京进入梅雨季节,降雨明显增多,大、暴雨频繁出现。盛夏,天气晴燥,常会形成伏旱。春秋两季是冬、夏交替过程中的季节,多以干燥凉爽天气为主。适宜植物生长的无霜期约225天。

武汉与南京的年平均温度、降雨量等相似,但武汉的春秋两季短暂,南京却四季分明,且有梅雨季节。武汉的夏季比南京持续时间长,平均温度也高,因此武汉的夏季比南京更酷热。

气候差异的原因分析

武汉、成都、南京所代表的三个子气候区的形成主要是受海陆差异和地形的影响(见图4、图5)。

武汉夏季高空被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所以很热,其次也受地形影响。。武汉在海拔较低的长江流域河谷中,河谷的地形特点尤如锅底,四周山地环抱,地面散热困难,使气温不断升高;三是这些地方水田网密布,水汽多,湿度大,人体出汗后不易蒸发,出汗的散热效率大大降低,

高温加高湿,更使人感到闷热。而像南京等城市更靠近海,长期受到海陆环流影响,气候相对温和,降雨丰富。

成都则是属于盆地,受盆地地形影响,气流流通不畅,不利于热量交换,

因而散热减慢,且盆地周边的山等在冬季阻挡了大部分寒流,到达成都的寒潮已被消弱。

适应武汉气候特征的典型建筑

武汉属典型的夏热冬冷地区,按《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既要考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又要考虑围护结构的蓄热性能。

里分

武汉近代里分内部以主次巷道合理分割,住宅采用单元联排式布局,一般与主巷垂直。单元平面布局紧凑,功能较齐全,围绕具有采光、通风功能、面积很小的天井向心布置,每户住宅内外通过前后天井有机过渡。里分内住宅在空间上整齐划一,秩序井然,多为两层,且净空高、进深大、外墙较厚,由设于中部的楼梯贯通上下层。整体环境具有一种和谐韵律,社区氛围极其浓厚。

初期里分住宅多为两层,采用联立成排的方式建造。结构多为砖木结构,砖墙承重,墙厚多为240—490mm ,用砖多为土窑砖(见图6)

,具有较好的保温

图4:中国三级地势示意图

图5:夏热冬冷气候区地形图

隔热性能,顺应了武汉地区夏热冬冷的气候特征。

后期出现的里分住宅建造方式与结构部件与初期里分住宅基本相仿,尽在房屋层数方面,出现了少量三四层楼,但绝大数还是二层

楼。由于钢筋混凝土,机制砖等

新材料的出现与应用,开始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板,但仍是砖墙承重,以370mm 墙与500mm 居多。

受地理位置、气候影响,武汉里分住宅屋面以坡屋面为主。坡屋面多为出檐,坡势陡,覆盖面积较建筑面积要大,瓦片多为红平瓦。屋顶也会设老虎窗,既增强了立面效果,也能够通风采光(见图7)。围护结构多采用砖石砌块,灰缝用平缝,与墙面平齐。

武汉火车站

武汉火车站获得芝加哥雅典娜建筑设计博物馆颁发的“2012年国际建筑奖”,成为当今世纪最新最美的建筑,如今,该车站是中国铁路最美窗口。

从图片我们也可以看出武汉火车站似大鸟展翅,状如江水波浪,具有超强的视觉空间(见图8),而在这翩翩屋顶上,整齐的排列着一排排太阳能硅晶板(见图9),向车站提供清洁的电能,使得及时在路数难耐的夏季,候车厅内依然保持在26℃左右的舒适温度。

除了用太阳能供电降温外,车站还采用低热源热泵空调,引用地下凉水来交换热量。冬季则取地下热水来调高室内温度。

除了应对夏热冬冷的气候外,武汉火车站还采用了智能照明控制等节能环保技术,大量的采用半透明符合新材料,充分采取自然光。

图6:红土砖

图7:坡屋面及老虎窗

图8:武汉火车站鸟瞰图(来自百度图片)

总结:研究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

并将之与同气候区的其他城市的气候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的对各个气候区的建筑提出不同的建筑围护架构,发展气候适应性建

筑,有助于环保建筑的发展。

参考文献:

《建筑物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百度词条

图9:武汉火车站屋顶

《建筑物理上》课程调研报告(一)

一、调研内容

1. 从气候分区角度分析武汉市气候特征,并比较武汉市与同气候区其它城市的气候差异,试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调研武汉市2-3个本地区气候适应特征的典型建筑实例,并分析如何适应当地气候的?

2. 从5大气候区中对应选择1个代表性城市,共5个,分析各城市气候特征;列举各城市中1个本地区气候适应特征的典型建筑实例,并就如何适应当地气候进行阐述。

二、要求

1. 调研内容第一部分字数不少于1500字,实例说明部分必须有图片、图纸或照片;

2. 调研内容第二部分字数不少于2500字,实例说明部分必须有图片、图纸或照片;

3. 调研报告要求格式正确,有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引注等组成部分;

4. 调研报告中各部分内容要有个人观点或通过自己的语言进行论述;调研报告不得相互抄袭,一经发现,各人平时成绩记0分处理;

5. 本课程调研报告自第2周至第3周,为期1周,提交时间第3周周三。

建筑气候区划

建筑气候区划 建筑气候区划是出于使建筑更充分地利用和适应我国不同的气候条件,做到因地制宜的目的,而在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对我国进行的气候区划分。建筑气候区划包括7个主气候区,20个子气候区。 区划背景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由于地理纬度、地势等条件的不同,各地气候相差悬殊。因此针对不同的气候条件,各地建筑的节能设计都有对应不同的做法。炎热地区的建筑需要遮阳、隔热和通风,以防室内过热;寒冷地区的建筑则要防寒和保温,让更多地阳光进入室内。为了明确建筑和气候两者的科学关系,中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将中国划分为了7个主气候区,20个子气候区,并对各个子气候区的建筑设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1]。 区划原则 建筑气候区划属于应用性部门自然区划, 其区划原则一般有主导因素原则、综合性原则及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等三种不同的原则。本标准采用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 区划的分级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是基础性区划,主要用于宏观控制, 为了便于应用, 分级不宜过多, 本标准按二级区划系统划分。一级区划为7个一级区, 二级区划为20 个二级区。一级区反映全国建筑气候上大的差异、二级区反映各大区内建筑气候上小的不同。 一级区划指标 一级区划以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相对湿度为主要指标;以年降水量、年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和年日平均气温高于或等于25℃的日数为辅助指标;各一级区区划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特征和要求 第Ⅰ类筑气候区 1、建筑气候特征 该区冬季漫长严寒, 夏季短促凉爽; 西部偏于干燥, 东部偏于湿润; 气温年较差很大; 冰冻期长, 冻土深, 积雪厚; 太阳辐射量大, 日照丰富; 冬半年多大风。 2、建筑基本要求 (1)该区建筑物必须充分满足冬季防寒、保温、防冻等要求,夏季可不考虑防热。 (2)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和构造处理应使建筑物满足冬季日照和防御寒风的要求;建筑物应采取减少外露面积,加强冬季密闭性,合理利用太阳能等节能措施;结构上应考虑气温年较差大及大风的不利影响;屋面构造应考虑积雪及冻融危害;施工应考虑冬季漫长严寒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气候特征类题目的答题思路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气候特征类题目的答题思路 一、典例剖析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2为图1中甲城市的气候资料。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图1 图2 答案: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全年降水量大(达1 600 mm 以上),5~10月(6~9月)降水较多(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旱季)。 解析:结合气候特征描述的一般思路,即从年均温高低、年较差大小、日较差大小、降水总量、降水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大小等方面进行描述。据图中气温曲线来看,各月均温在20℃以上,说明全年高温;将各月降水量数值加起来,年降水在1 600 mm以上,说明年降水量大;从时间分配来看,降水的季节分配并不均匀,雨季主要集中在5~10月,旱 季主要集中在11月~次年4月。 二、方法讲解 气候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直接描述某地(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二是分析造成某地(种)气候特征的原因或主要影响因素;三是

比较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般从气温、降水、光照三个方面来分析。在高考中常以“描述某地的气候特征”的设问形式来呈现。 1.气候特征的描述方法 (1)气温特征:主要分析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和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大于15 ℃可以认为大陆性较强,气温季节变化大;小于 10 ℃表明海洋性显著,气温季节变化小。 (2)降水特征:主要读取各月降水量,分析降水季节变化,估算降 水总量。一般来说,月降水量低于10 mm描述为稀少,10~50 mm为少雨,50~100 mm为多雨,大于100 mm为丰富。 (3)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对上述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分析结果进 行比较,并对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进行描述,如7月均温大于22 ℃、降水量超过50 mm,可描述为“高温多雨”。 (4)光照特征:主要分析平均日照时数或年日照时数多少。其数值大小反映一个地区天气状况,如云量大小,雾日或阴雨天多少等。 (5)风力、风向特征:主要分析某级别以上大风天气的多少(日数)以及季节分布、风向和风速情况等。 其答题思路为: 2.气候特征的原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

不同气候类型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不同气候类型对我国建筑形式的影响 自古以来,中国不同地区的居住者都有着共同的文化起源——中华文明,可是不同地区的民宅却在结构与色彩上有着很大的差异。这是因为中国大陆地区地域辽阔,所跨纬度较大,造成了各地区气候的差异,气候的不同就要求人们居住的房屋有着不同的抵御不利气候条件的特性,因此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样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结构和色彩。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中需要建筑物有防雨、耐寒、坚固防风等特性,起初建筑的外貌仅仅是有建筑的功能而决定的,但随着时代发展与生产力的进步,人们对房屋的审美要求也在不断地演变,最终形成了风格上的差异。 可以说,气候环境与建筑风格的关系是,气候环境影响建筑风格,建筑风格反映气候特点,并与环境达到协调或一致。 不同的气候条件对房屋建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我国从建筑热工设计的角度出发,把全国划分为五个区,即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地区,并提出相应的设计要求。这样分区的目的就在于使民用建筑的热工设计与地区气候相适应,保证室内基本热环境要求。 一、气候对建筑形式的影响 地球上气候的形成,是由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作用形成的。落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热主要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吸收,而地球表面与大气层向太空的长波辐射是地球向外界散热的主要方式。这样通过地球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地球表面向太空长波辐射才能维持地球表面的热平衡,保持了地球特有的长期稳定的气候条件。 气候影响着人类舒适,是温度、湿度、光照、风、大气压力和降水量等因素的综合结果。为了舒适的目的,这些因素的组合达成一定的平衡状况。这些气候因素的变化与人体健康程度的关系极为密切,气候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心理和生理活动。人类对气候的反应最明显也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自身的居住上,不同地区的人往往会根据居住地环境的不同建造出适合当地气候的房屋。 1.温度条件对建筑的影响 由于墙壁厚度对于建筑是否保温起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气温高的地方一般墙壁较薄,气温低的地方墙壁较厚。有些地方为了抵御寒冷,将房子埋在土里,如中国陕北窑洞。由于窑洞深埋地下泥土是热的不良导体,这样夏天灼热阳光不能直接照射里面,冬天则起到了保温御寒的作用,朝南的窗户又可以使阳光充满室内。既节省了建筑材料,又可以充分保留房屋内的热量。一些气温高的地方,也选择了这种类型的建筑风格,如沙漠地带的民居。 2.降水对建筑的影响 降雨多和降雪量大的地区,房顶坡度普遍很大,以加快泻水和减少屋顶积雪。降雨少的地区,屋面一般较平,建筑材料也不是很讲究,屋面极少用瓦,有些地方甚至无顶。我国西北有些地方气候干旱,降水很少,屋面平缓,一般只是在椽子上铺上芦席、稻草或包谷秆,上抹泥浆一层,再铺干土一层,最后用麦秸拌泥抹平就行了。宁夏虽然也用瓦,但却只有仰瓦而无复瓦。降水多的地方,植被繁盛,建筑材料多为竹木;降水少的地方,植被稀疏,建筑多用土石;降雪量大的地方,雪甚至也是建筑材料,如爱斯基摩人的雪屋。我国东北鄂伦春人冬季外出狩猎时也常挖雪屋作为临时休息场所。 3.光照对建筑的影响 室内光照能杀死细菌或抑制细菌发育,满足人体生理需要,改善居室微小气候。北半球中纬地区,冬季室内只要有3个小时光照,就可以杀死大部分细菌。因此从采光方面考虑,房屋建筑需注重三个方面:采光面积、房间间距、朝向。气温高的地方,往往窗户较小或出檐深远以避免阳光直射。吐鲁番地区的房屋窗户很小,既可以避免灼热的阳光,又可以防止风沙侵袭。

【地理】地理天气与气候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 1.下图为沿南纬3°所作的非洲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两题。 (1)图中②所在的地形区名称是() A.乞力马扎罗山 B.刚果盆地 C.撒哈拉沙漠 D.东非高原 (2)一位地理学家在③地区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湿季,大草原一片葱绿,斑马、长颈鹿成群结队迁徙而来。到了干季,满目枯黄,茫茫草原上,间或有一些耐旱的孤树……”,下图中,符合他描述的气候类型是() 【答案】(1)B (2)B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根据南纬3°纬线经过的非洲地形区判断,③处为东非高原,东非高原的西部②为刚果盆地,东部④为乞力马扎罗山。故答案为:B。(2)从气候资料上来看,ABCD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理学家描述的是热带草原气候,该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故答案为:B。 【点评】(1)非洲有“高原大陆”之称,地形以高原为主,包括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等大型高原地形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整个大洲西北部和东南部有两列山脉,整体上海岸线十分平直,岛屿、海湾数量少。 (2)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南北纬10度至20度之间的大陆内部和大陆西岸,受赤道低气

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了终年高温,有明显干湿两季的气候特征。主要分布于非洲大陆,巴西高原等地区。其中非洲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草原。 2.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造成甲、丙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2)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为沙漠景观 B.乙山顶终年积雪 C.丙地全年高温多雨 D.该山地位于北半球 【答案】(1)C (2)B 【解析】【分析】(1)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叫地形雨。丙地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甲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2)甲地一年中最高气温20℃,最低气温-3℃,降水350毫米,说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少,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地一年中最高气温-9℃,最低气温-19℃,所以山顶终年积雪;丙地一年中最高气温19℃,最低气温1℃,说明夏季高温,冬季温和;三地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说明位于南半球。【点评】(1)影响降水的因素有:①海陆位置:沿海迎风区降水多,内陆空气干燥降水少;②大气环流: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如赤道地区降水多;盛行下沉气流的地区降水少;③洋流:寒流流经的沿海地区降水少,暖流流经的沿海地区降水多;④地形: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判断气候类型时,一定要抓住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即气温和降水,然后分步骤判断。第一步要判断出该气候类型所属的半球;第二步是以温定带,这里的“温”是指最冷月均

气候特征的描述和成因分析专题

气候特征的描述和成因分析专题 一、学习目标 1.能用规范的地理术语描述气候的特征。 2.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地区并找出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 3.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征,并学会描述它们特征。 4.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5.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体验高考 1、分析基多气温特点,并说明形成原因。(10分) 2、左图为北非简略,右图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其差异的原因。3、读下图说明甲地降水特征及其形成 原因。

三、知识归纳 (一)气候特征的描述: 1气温:冷热程度,时间变化(年较差和日较差)。 降水:总量,变化,季节分配。 其他:光照,风等。 2具体分析思路: 气温:根据月均温具体数值或相关资料,描述或比较气温特征的主要点是:整体的高低;气温的年较差是大还是小(是终年高温、还是终年严寒、还是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具体是哪月气温高(夏)、哪月气温低(冬)。 降水:根据月降水量具体数值或相关资料,描述或比较降水特征主要点在于:全年降水量的多少;降水量的年变化是大还是小;以及降水和气温的组合情况(是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

(二)气候成因分析思路 1纬度因素:决定太阳辐射,引起气温差异 2大气环流: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影响气温和降水。大陆东岸为季风环流,大陆西岸受气压带风带控制。 3下垫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包括海陆、地形、洋流、地面覆盖物 (1)海陆——海陆位置——距海远近——气温和降水(比较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2)地形:a 、海拔——水热以及组合状况的差异——高山气候(垂直差异);b 、坡向:迎风与背风,阳坡与阴坡 (3)洋流 (4)地面覆盖物:裸地与植被覆盖地 4、人类活动:如城市热岛效应,全球气候变暖,或通过改变下垫面(修建水库、植树造林) 四、能力提升 4、读下图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5、下图中甲省为我国重要中药材基地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到下列问题。 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的主要气候特征。 降水量/mm 甲地降水量月份分配 降 乙地降水量月份分配 图8 °

安徽居民的气候适应性

安徽居民的气候适应性 安徽民居其布局一般都以三合院或四合院为基本单位,但宏观世界与北京的院落形式有别。根据当地气候、地形的特点,安徽传统的民居建筑多为各种造型的二层楼房。 安徽民居朝向以东或东南向为主,充分利用自然日照,并顺应当地主导风向,以利于形成室内自然通风。房屋进门多为天井,利用天井采光,光线通过二次折射,少有眩光且具有柔和感;通过天井合理组织室内自然通风、汇集雨水、夏季遮阳,室内设水池盆景绿化调节室内湿度,冬暖夏凉,可谓古代的天然空调。一般正屋面阔三间,中间堂屋面临天井敞开,是一家生活起居活动中心。两边厢房,堂屋两边的次间是卧室,卧室一般向外墙都不开窗,但均有开向天井一面的花窗,既满足防盗安全的需要,又能减少通过窗散失热量。屋内的采光、通风、排水全依赖于天井,天井的设计,即“四水归堂”的格局,有“肥水不外流”之意。民居平面形状大都为矩形,柱与柱间的尺寸接近现代模矩,开间不大,进深较大,使住宅的传热耗热值较,能耗较少。 而安徽自古多斜风雨,房屋开了天井,斜向射入室内的风雨容易把厅堂、厢房打湿,因此一些徽州古民居使用“布蓬”。这是一块与天井空间形状相同但比其尺寸稍大些的长方形土布制作成的“布蓬”。无雨时,它被通过一侧瓦檐处的木滑轮的绳索拉成卷筒状;一旦斜风雨来临,主人即迅速放下以遮挡住斜风雨的侵袭。 “楼居式”民居的特征是源于当地的干栏式住宅。这种在特定的地方文化和地理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干栏式民居,对自然环境等条件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主要表现为:一是防止地板的极度潮湿;二是防止毒虫野兽;三是利于在崎岖之地构筑;四是利于防止敌人的袭击。这种干栏式民居形式所具有的优越性,在徽州民居的形成过程中得到了继承与发展,与单层四合院民居融合,形成了徽州特有的新型厅井楼居式民居形式,楼梯一般设在厅堂的背后或两侧厢廊处。这种与四合院融合而成的楼居式民居模式并非简单套用于栏式住宅的形式。比如在空间的使用上,仍然保持了单层四合院住宅主要活动均在一层的特征,二层虽然也设有厅堂之类的空间,但主要是用做储藏或附属空间;为了防潮,一层卧房一般也架设木地板,留通气层并开专门的通气孔。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3-1气候类型与气候特征的描述(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 3-1 气候类型与气候特征的描述 知识系统 (专辑所有的思维导图均有导出emmx格式一起打包上传,下载mindmaster即可对思维导图进行再编辑) 考点精讲 一、气候类型 (一)分布:分大陆东西岸的排序进行识记。

(二)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 1.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从材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信息进行判断,以“温(1、7月)”定“球”(半球),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以“形”定位(半球): 6、7、8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12、1、2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线) 以“温”定带(温度带): 热带:终年皆高温:> 15℃;亚热带:冷季最低温:0℃ < T < 15℃ 寒带:冷季最低温:< 0 ℃ 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年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冰原、苔原气候(年少雨)

夏雨型: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2.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先依据海陆位置(大陆东岸、西岸或是内陆)判断是大陆东岸的季风环流模式还是大陆西岸的三圈环流模式;再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 3.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 (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典型动物、水文、土壤等 )和气候成因来判定气候类 型。如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的典型动物是斑马等。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气候类型的分布】澳大利亚(图3)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 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 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 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 4)。据此完成第 1题。 先根据经度或海陆位置“定模式” 西岸 东岸 气压带、风带模式季风模式 内陆 再根据气候的纬度分布规律推演“热型” 气候类型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建筑气候区划分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建筑气候区划Ⅰ、Ⅱ、Ⅲ、Ⅶ气候区Ⅳ气候区Ⅴ、Ⅵ气候区 表4.1.1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建筑气候区划Ⅰ、Ⅱ、Ⅲ、Ⅶ气候区Ⅳ气候区Ⅴ、Ⅵ气候区大城市中小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日照标准日大寒日冬至日日照时数(小时)≥2≥3≥1有效日照时间带(当地真太阳时)8~169~15计算起点底层窗台面注:1底层窗台面是指距室地坪0.9m高的外墙位置; 4.1.2住宅至道路边缘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4.1.2的规定。表4.1.2住宅至道路边缘最小距离(m)路面宽度与住宅距离<6m6-9m>9m住宅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235多层233有出入口2.55-住宅山墙面向道路高层1.524多层1.522注:1当道路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2其中“-”表示住宅不应向路面宽度大于9m的道路开设出入口。 4.1.3住宅周边设置的各类管线不应影响住宅的安全,并应防止管线腐蚀、沉陷、振动及受重压。4.2公共服务设施 4.2.1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公建)应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等9类设施。 4.2.2配套公建的项目与规模,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并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期交付。 4.3道路交通 4.3.1每个住宅单元至少应有一个出入口可以通达机动车。 4.3.2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双车道道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6m;宅前路的路面宽度不应小于2.5m;2当尽端式道路的长度大于120m时,应在尽端设置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3当主要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4在抗震设防地区,道路交通应考虑减灾、救灾的要求。 4.3.3无障碍通路应贯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坡道的坡度应符合表4.3.3的规定。表4.1.3坡道的坡度高度(m)1.501.000.75坡度≤1:20≤1:16≤1:122人行道在交叉路口、街坊路口、广场入口处应设缘石坡道,其坡面应平整,且不应光滑。坡度应小于1:20,坡宽应大于1.2m。3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m。 4.3.4居住用地应配套设置居民自行车、汽车的停车场地或停车库。 4.4室外环境 4.4.1新区的绿地率不应低于30%。 4.4.2公共绿地总指标不应少于1m2/人。 4.4.3人工景观水体的补充水严禁使用自来水。无护栏水体的近岸2m围及园桥、汀步附近2m围,水深不应大于0.5m。 4.4.4受噪声影响的住宅周边应采取防噪措施。 4.5竖向4.5.1地面水的排水系统,应根据地形特点设计,地面排水坡度不应小于0.2%。

气候特征答题建模

答题建模④:气候特征的描述 高考最热门的知识点是什么?气候。无论是气候分布,气候特征,气候成因,还是气候对其他自然要素、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是高考题当中最容易出现的知识点。特征描述类问题中,气候特征(包括切口更小的气候要素特征——如:气温特征、降水特征等)描述的出现频率显然稳居榜首。 1、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描述,一般有两种题型: 一种是只有区域图没有材料信息的,仅需根据我们平时所记忆的各种气候类型特征写出就行(这种形式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极低); 另一种是有材料信息(数据表格、气候柱状图等)的,需要详细描述,具体要从类型、气温、降水、水热组合等方面入手。结构一般为: ①类型特征(类型多样或单一,如是山地高原地区则垂直地域分异是否显著等) ②气温(年均温的定量高低 +定性的年较差、日较差)

③降水(年降水总量的定量多少+定性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 ④水热组合,如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等 ⑤如在材料中有光照、风等,需酌情作答。 在常规题中,由于分值限制,往往只需对①②③点作答即可;同时一定要按材料作答。 近年来的高考中,切口更加细化,对于某一气候要素的特征设问逐渐取代了完整气候特征的描述。 2、气温特征 常见的气温描述语言除了高低还有较为常见的寒冷、低温、温暖、凉爽、高温、炎热等,一般前三个用于冬季描述,具体为最冷月气温低于 0℃为寒冷,大于 0℃可以认为温和,其中 0℃~10℃为低温,10℃~15℃为温暖;后三个用于夏季描述,20℃左右为凉爽,25℃以上一般为高温或炎热(干热多为炎热,湿热多为高温)。 定性描述本身就是一种相对变化,没有绝对标准,气温为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均温和最低月均温之差值,一般差值大于 15℃可以认为大陆性强,小于 10℃表明海洋性显著)、日较差(一天中午后两点左右的最高温和日出前后的最低温之差值)变化大或小。一般而言,大陆性较强的气候气温年、日较差大。3、降水特征 定量:降水的时间上的定量描述表述形式有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常见降水描述语言除了多少还有较为常见的干燥、少雨、湿润、多雨等,年降水量的多与少界定较难,不同的热量带地区略有不同,我们一般认为月降水量低于 10mm 为稀少,10-50mm 为少雨,50-100mm 为多雨,超过 100mm 即为当月降水丰富但不同的热量带地区,标准略有差异。年降水量中热带地区低于 800mm 左右,亚热带地区低于400mm~600mm,温带地区低于 200mm~400mm 为少。( 注:数据 只是参考,不可生搬硬套) 定性:降水为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年与年降水总量上的差异)。一般而言,大陆性较强的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于海洋性,季风的不稳定性使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 [2011高考·全国,36(1)]图2为图1中甲城市的气候资料。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描述带答案

1、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 参考答案:年降水量约600(580~620之间皆可)毫米(2分),集中于夏季(1—3月或12月至次年3月)(2分) 2、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完成下列要求。 推测该国降水特点及成因。 特点:(除北部高山地区外),年降水丰富(降水量多),集中于夏(雨)季 成因:夏(雨)季,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的丰沛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

3、指出河套平原年降水量分布的特征,并分析原因. 降水量大多在150—400mm之间,自西向东逐渐增多,(或自东向西减少).从西(东)向东(西)距海(或太平洋)越来越近 (远),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减弱(增强)。 4、下图为某国简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描述图示区域的气候特征 此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高,降水量大,分雨(湿)季和干(旱)季。 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①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在20摄氏度以上) ②全年降水量大(年降水量1600毫米以上); ③5—10月(或者6—9月)降水较丰沛(为雨季); 11月—次年4月(10月—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旱季)。 6、读下图回答: 简述④地的气候特征。(4分) 终年温暖,年温差小;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变化明显,双峰型 (11月到12月、2月到5月降水较多)。(4分) 7、图9是格尔木和拉萨两地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分部图。 A、B两辐图中,反映拉萨气候资料的是图,因为_________. B(4分)(两地共处青藏高原,但与格尔木相比)拉萨受(夏)季风影响,(格尔木深居内陆盆地)(2分),因此,拉萨(比格尔木)(夏季)降水量较多(2分),气温年较差较小(年内气温变化和缓)(2分)

武汉市气候特征及气候适应性建筑

《建筑物理上》课程调研报告(一) 调研对象:武汉市气候特征及气候适应性建筑 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摘要:本文从气候分区角度分析了武汉市气候特征,并比较了武汉市与同气候 区其他城市的气候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并且对本地的气候适应性的建筑进行实地调查及整理,阐释建筑师如何适应当地气候。 关键词: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分 武汉气候特征 适应气候性建筑 全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是根据建筑热工设计的要求进行气候分区的,其最主要目的在于针对各个分区提出不同的的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要求,使建筑能更好的适应各地气候特征。划分主要气候指标为空气温度,以最冷月(即1月)和最热月(即7月)平均温度作为分区主要指标,以累年日平均温度不大于5℃和不小于25℃的天数作为辅助指标,将全国划分为5个区,即: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区(见图1)。 武汉属于夏热冬冷气候 区,并且是该气候区的典型代表城市。 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分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由于地理纬度、地势等条件的不同,各地气候相差悬殊,因此,针对不同的气候条件,各地建筑的节能设计都有对应不同的做 法。为了明确建筑和气候两者的科学关系,是各类建筑更能充分地利用和适应气候条件,做到因地制宜,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有把我国划分为7个主气候区,20个子气候区(见图2),并对各个子气候区的建筑设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其中,夏热冬冷地区被划 分为3个小气候区(见图3)。 图1:全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图(来自百度图片) 图3:夏热冬冷地区的3个子气候区划分图

从气候分区角度分析武汉气候特征 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夏季酷热、冬 季寒冷的特点。一般年均气温15.8℃-17.5℃,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0.4℃;7、8月平均气温最高,28.7℃。夏季极长达135天,因武汉地处北纬30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可达83°,又地处内陆、距海洋远,地形如盆地故集热容易散热难,河湖多故夜晚水汽多,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和伏旱时副高控制,十分闷热,夏天普遍高于37℃,极端最高气温44.5℃,夏季全天最低温最高值达到34℃。是我国夏天温差最小的城市。初夏梅雨季节雨量集中,年降水量为1100毫米。武汉活动积温为"5150℃,年无霜期240天,年日照总时数2000小时。 武汉与同气候区的城市比较 夏热冬冷气候区被分为三个子气候区,而重庆、武汉、南京、长沙同为四大火炉(旧的划分),但重庆与武汉在一子气候区,南京与长沙则属于另一子气候区,在此,将三个子气候区的最具代表性的城市的气候做一对比。 成都的气候 成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春早、夏热、秋凉、冬暖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6℃,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7、8月,春冬两季干旱少雨,极少冰雪。成都的气候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多云雾,日照时间短;空气潮湿。由于空气潮湿,导致夏季虽然气温不高,却显得闷热;冬季平均气温在5℃以上,但由于阴天多,空气潮湿,因而显得很阴冷。 虽然武汉和成都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但武汉夏季持续时间可以从5月中旬持续到10月中旬,夏季持续时间长,日照充足;成都气候温和,冬季不是很冷,夏季不是很热,日照较少,年平均气温高于武汉,降雨较少,冬季干燥,多雾。 南京的气候 南京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约15℃,极端最高温度39 ℃,最低-13.1℃,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充沛,年降雨量 1200 图2: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分图(来自百度图片)

不同气候类型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不同气候类型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引言 自古以来,中国不同地区的居住者都有着共同的文化起源——中华文明,可是不同地区的民宅却在结构与色彩上有着很大的差异。这是因为中国大陆地区地域辽阔,所跨纬度较大,造成了各地区气候的差异,气候的不同就要求人们居住的房屋有着不同的抵御不利气候条件的特性,因为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样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结构和色彩。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中需要建筑物有防雨、耐寒、坚固防风等等特性,起初建筑的外貌仅仅是有建筑的功能而决定的,但随着时代发展与生产力的进步,人们对房屋的审美要求也在不断地演变,最终形成了风格上的差异。 可以说,气候环境与建筑风格的关系是,气候环境影响建筑风格,建筑风格反映气候特点,并与环境达到协调或一致。 不同的气候条件对房屋建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我国从建筑热工设计的角度出发,把全国划分为五个区,即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地区,并提出相应的设计要求。这样分区的目的就在于使民用建筑的热工设计与地区气候相适应,保证室内基本热环境要求。 1.气候的主要因素 地球上气候的形成,是由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作用形成的。落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热主要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吸收,而地球表面与大气层向太空的长波辐射是地球向外界散热的主要方式。这样通过地球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地球表面向太空长波辐射才能维持地球表面的热平衡,保持了地球特有的长期稳定的气候条件。 “气候——影响着人类舒适——是温度、湿度、光照、风、大气压力和降水量等因素的综合结果。为了舒适的目的,这些因素的组合达成一定的平衡状况”。这些气候因素的变化与人体健康程度的关系极为密切,气候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心理和生理活动。人类对气候的反应最明显也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自身的居住上,不同地区的人往往会根据居住地环境的不同建造出适合当地气候的房屋。 2.气候对建筑的影响 2.1 温度条件对建筑的影响 由于墙壁厚度对于建筑是否保温起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气温高的地方一般墙壁较薄,气温低的地方墙壁较厚。有些地方为了抵御寒冷,将房子埋在土里,如中国陕北窑洞。由于窑洞深埋地下泥土是热的不良导体,这样夏天灼热阳光不能直接照射里面,冬天则起到了保温御寒的作用,朝南的窗户又可以使阳光充满室内。既节省了建筑材料,又可以充分保留房屋内的热量。一些气温高的地方,也选择了这种类型的建筑风格,如沙漠地带的民居。 温度对建筑的结构还有材料选择的影响,属于工程范围,这里不再介绍。 2.2 降水对建筑的影响 降雨多和降雪量大的地区,房顶坡度普遍很大,以加快泻水和减少屋顶积雪。降雨少的地区,屋面一般较平,建筑材料也不是很讲究,屋面极少用瓦,有些地方甚至无顶。我国西北有些地方气候干旱,降水很少,屋面平缓,一般只是在椽子上铺上织就的芦席、稻草或包谷秆,上抹泥浆一层,再铺干土一层,最后用麦秸拌泥抹平就行了。宁夏虽然也用瓦,但却只有仰瓦而无复瓦。降水多的地方,植被繁盛,建筑材料多为竹木;降水少的地方,植被稀疏,建筑多用土石;降雪量大的地方,雪甚至也是建筑材料,如爱斯基摩人的雪屋。我国东北鄂伦春人冬季外出狩猎时也常挖雪屋作为临时休息场所。

答题模板类型气候特征描述类

类型3__气候特征描述类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描述的基本内容表达形式 气温特征气温的高低及季节或年际变化 恒温型热带:终年高温寒带:终年严寒 变温型亚热带:冬暖夏热(夏季高温,冬季温和) 温带:冬冷夏热(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降水特征年降水总量、降水的季节或年际变化、雨季长短 年雨型终年多雨,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 少雨型终年干旱少雨,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夏雨型夏季降水集中,(高温)多雨 冬雨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典题示范 [2013·福建卷] 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3-1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图3-1 材料二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资治通鉴》称M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N城及其西部口岸)。 描述M城气候特征。 解题分析分析某地气候特征一般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进行。气温从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以及气温年、日较差等方面分析,降水从降水的总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等方面分析 答题要领(1)气温方面必须体现“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的特点 (2)降水方面必须体现“年降水量小”的特点 [答案] 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小,气候干旱;大陆性强。

规范演练 1.读某区域图(图3-2),回答问题。 图3-2 图中加利福尼亚半岛(甲)与佛罗里达半岛(乙)的纬度位置大致相同,试比较它们的气候特点及其成因。 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3-3(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3-3(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气候特征描述带答案

气候特征的描述模式: 1.指出气候类型 2.从气候要素入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气温 降水 冷暖(最高温、最低温、均温) 温差:日、年较差 多少(年降水总量) 变化:时间(季节变化、雨 季长短、年际变化)空间 1、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 参考答案:年降水量约600(580~620之间皆可)毫米(2分),集中于夏季(1—3月或12月至次年3月)(2分) 2、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完成下列要求。

推测该国降水特点及成因。 特点:(除北部高山地区外),年降水丰富(降水量多),集中于夏(雨)季 成因:夏(雨)季,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的丰沛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 3、指出河套平原年降水量分布的特征,并分析原因、 降水量大多在150—400mm之间,自西向东逐渐增多,(或自东向西减少)、从西(东)向东(西)距海(或太平洋)越来越近(远),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减弱(增强)。 4、下图为某国简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描述图示区域的气候特征 此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高,降水量大,分雨(湿)季与干(旱)季。

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工业中心,也就是该地区联系河运与海运的重要港口。图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①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在20摄氏度以上) ②全年降水量大(年降水量1600毫米以上); ③5—10月(或者6—9月)降水较丰沛(为雨季); 11月—次年4月(10月—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旱季)。 6、读下图回答: 简述④地的气候特征。(4分) 终年温暖,年温差小;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变化明显,双峰型 (11月到12月、2月到5月降水较多)。(4分) 7、图9就是格尔木与拉萨两地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分部图。

(完整word版)建筑气候区划标准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93)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区分我国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对建筑影响的差异性,明确各气候区的建筑基本要求,提供建筑气候参数,从总体上做到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防止气候对建筑的不利影响,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规划、设计与施工。 第1.0.3条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时,除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建筑气候区划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2.1.1条建筑气候的区划应采用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第2.1.2条建筑气候的区划系统分为一级区和二级区两级:一级区划分为7个区,二级区划分为20个区,各级区区界的划分应符合图2.1.2的规定(见文后插图)。 第2.1.3条建筑上常用的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等21个气候要素的分布,应按本标准附录一全国气候要素分布图附图1.1至附图1.21的规定采用。 第2.1.4条建筑气候参数应按本标准附录二全国主要城镇气候参数表附表(一)至(九)的规定采用。 注:当建设地点与本标准附录二各表所列气象台站的地势、地形差异不大,水平距离在50km以内,海拔高度差在100m以内时,本标准附录二所列建筑气候参数,可直接引用。 第二节区划的指标 第2.2.1条一级区划以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相对湿度为主要指标;以年降水量、年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和年日平均气温高于或等于25℃的日数为辅助指标;各一级区区划指标应符合表2.2.1的规定。

第2.2.2条在各一级区内,分别选取能反映该区建筑气候差异性的气候参数或特征作为二级区区划指标,各二级区区划指标应符合表2.2.2的规定。 第三章建筑气候特征和建筑基本要求 第一节第Ⅰ建筑气候区 第3.1.1条该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西部偏于干燥,东部偏于湿润;气温年较差很大;冰冻期长,冻土深,积雪厚;太阳辐射量大,日照丰富;冬半年多大风。该区建筑气候特征值宜符合下列条件: 一、1月平均气温为-31--10℃,7月平均气温低于25℃;气温年较差为 30--50℃,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10--16℃;3--5月平均气温日较差最大,可达25--30℃;极端最低气温普遍低于-35℃,漠河曾有-52.3℃的全国最低记录;年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干5℃的日数大于145d。 二、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0%--70%;年降水量为200--800mm,雨量多集中在6--8月,年雨日数为60--160d。 三、年太阳总辐射照度为140--200w/m2,年日照时数为2100--3100h,年日照百分率为50-70%,12--翌年2月偏高,可达60%--70%。 四、12--翌年2月西部地区多偏北风,北、东部多偏北风和偏西风,中南部多偏南风;6--8月东部多偏东风和东北风,其余地区多为偏南风;年平均风速为 2--5m/s,12--翌年2月平均风速为1--5m/s,3--5月平均风速最大,为3--6m/s。 五、年大风日数一般为10--50d;年降雪日数一般为5--60d;长白山个别地区可达150d,年积雪日数为40--160d;最大积雪深度为10--50cm,长白山个别地区超过60cm;年雾凇日数为2--40d。 第3.1.2条该区各二级区对建筑有重大影响的建筑气候特征值宜符合下列条件: 一、IA区冬季长9个月以上,1月平均气温低于-28℃;多积雪,基本雪压为 0.5--0.7KPa;该区为永冻土地区,最大冻土深度为4.0m左右。 二、IB区冬季长8--9个月,1月平均气温为-28--22℃;年冰雹日数为1--4d;年沙暴日数为1--5d;基本雪压为0.3--0.7KPa;该区为岛状冻土地区,最大冻土深度为2.0--4.0m。

世界的气候 习题(含答案)

世界的气候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 1. 世界上热带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的是() A. 亚洲 B. 南美洲 C. 北美洲 D. 非洲 2. 2016年初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遭受了强寒潮袭击,连一向温暖的广东和台湾地区都未能幸免,但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受寒潮影响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因素 B. 地形地势因素 C. 海陆因素 D. 人为因素 3.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熊捕食海豹的区域日趋缩 小,面对食物短缺,北极熊为填饱肚子只能同类相残 (如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A. 地球距太阳越来越近 B. 人类生 产生活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 碳 C. 各地的夏季变得越来越 长 D. 人类生产生活排放大量的废热 4. 世界最大的半岛气候类型主要是() A.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热带季风气候 C. 热带雨林气候 D. 热带沙漠气候 5. 读图,回答4-5题. 图示序号代表的大洲与气候特征对应,错误的是() A. ①气候复杂多样 B. ②温带大陆性气候纵贯南北 C. ③气候类型南北对称分布 D. ④世界上最湿润的大陆 6. 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 A. 地表风沙少 B. 山麓青青草 C. 树上柑橘红 D. 草场牦牛跑 7.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后果是() A. 全球沙漠变绿洲 B. 极地地区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 C. 南极冰川面积扩大 D. 全球降水持续增加 8.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22-24题 新华网巴黎2015年12月12日电巴黎气候变化大会12日晚通过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协议将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巴黎协议》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 人口数量日益增大 B. 地震日益增多 C.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气候适应性策略在南粤建筑设计的运用

气候适应性策略在南粤建筑设计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9-07-03T08:52:51.6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作者:张培[导读] 摘要:为满足舒适、安全、节能、环保的建筑需求,在建筑设计时必须考虑气候适应性,因此本文针对南粤地区气候特点分析了气候适应性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广东呈斯意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516000 摘要:为满足舒适、安全、节能、环保的建筑需求,在建筑设计时必须考虑气候适应性,因此本文针对南粤地区气候特点分析了气候适应性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气候适应性;建筑设计;南粤建筑气候要素在现代建筑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因为适应气候是建筑节能环保必要条件,例如传统南粤建筑针对亚热带高温高湿气候特点精明地解决了建筑与环境气候的关系[1]。气候适应性是指当外界气候条件变化时自身仍能保持稳定状态的特性,就像生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一样,可以协调应对温湿度、光、风、水的变化[2]。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对气候适应性策略在南粤建筑设计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1 气候适应性建筑设计策略 1.1 建筑气候适应性解读 进行建筑设计时,建筑师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并充分利用各种气候要素,以创造安全、舒适的建筑环境。人类进化使人必须依靠“外物”才能生存,譬如天气寒冷时人必须穿着厚实衣物来保暖,建筑就是人抵抗恶劣天气的“庇护所”,正如英国建筑师(Ralph Erskine)所言“如果没有气候问题,人类也就不需要建筑了”,因而遮风挡雨、御寒避暑是建筑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功能,更是气候适应性的本质所在。狭义理解建筑气候适应性,主要是满足人体舒适度要求,并且具有被动调节室内气候的特性。广义解读建筑气候适应性,要把握建筑与气候的辩证关系,建筑适应气候不仅是技术性问题,还涉及历史、文化、观念等因素,应将被动适应与主动控制结合起来。 1.2 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 过去,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只能通过合理选址、巧妙布局,加上朝向与空间布置、材料的运用、构造细节的把握,以及防热、保温、自然通风等措施的应用,来适应气候条件。近现代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应用机械通风、空调、取暖设备来改善室内环境,通过设备调节也不失为建筑气候适应性的一种方式。然而随着化石能源储量日渐减少和温室气体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人们又不得不考虑节能问题,绿色环保低碳成为当今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我国从南到北、由东至西气候情况迥异,按照温湿度和太阳辐射的差异,全国分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温和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有显著差别,这就决定了不同气候分区设计策略不一样。以夏热冬暖地区为例,夏季漫长,雨量充沛,常有大风暴雨,冬季不冷,所以建筑要满足隔热、散热、防雨、防风要求,冬季无防寒保温要求;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小,炎热潮湿,所以要求建筑结构开敞通透,以利通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时间长,所以对建筑遮阳防晒提出了较高要求,同时利用太阳能节能也是应考虑的措施。总之,气候适应性设计需要考虑地域性差别,并应遵循整体性、灵活性和实效性的原则[3]。 2 气候适应性策略在南粤建筑设计的运用 2.1建筑形式发展 建筑形式受到技术、文化、观念的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在城市内几乎消亡,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完全照搬传统民居建筑形式是不可能的了。由于城市人口密度增加,用地紧张,建筑形式朝着高层化、大型化方向发展,而且随着人们对建筑功能需求的多样化,建筑形式也朝着复合化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不同文化的融合,再加上技术的进步,建筑形式日趋多元化。过去一个地区建筑形式近似、地域特色鲜明的情况越来越少见。以传统民居建筑为例,在适应气候上某些方面确实做到极致,因为这是人类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例如南粤建筑中的冷巷、庭院、天井、外廊、凉棚、骑楼等形式,其中的精华还是可借鉴的。 2.2 优化建筑布局 受建筑高层化趋势影响,城市区域呈现一些新的特点,一个是热岛效应,主要原因是建筑密集,热量集中,散热少;二是总体风速低,但局部风速大,因大量高层建筑密集阻挡了风,地面风速较小,但几百米高空风速较大;三是地面湿度就大,高空湿度较小。朝向是影响建筑布局的重要因素,一般从太阳辐射和主导风向考虑,南粤地区朝向宜选择南向,避免东西向,但城市环境不同于旷野,最佳朝向在主导风向30°~60°范围内。布局形式有密集布局、分散布局和高低混合布局。密集布局有自遮阳效果,但影响通风。分散布局有充沛的阳光和舒适的通风,但受城市用地紧张制约难以大面积推广。高低混合布局是改善城市风、热环境非常有效的措施,即建筑高度参差,避免等高建筑布局。 2.3 完善体型设计 合理的建筑体型设计意义在于改善通风,建筑体型决定外部环境和内部空间的通风阻力,好的体型可以减少环境风阻,有利于空间环境散热;同时减小内部空间通风阻力,促进内部空间散热。随着技术的进步,可选的体型日趋多样化,所以合理选择体型是保证良好通风散热的必要条件。流线型、曲线型体型可以降低风阻,体型收分、挖洞也有利于降低水平风荷载。小进深体型有利于降低内部风阻,形成穿堂风效果,但为了控制进深可能形成大墙式建筑,又会阻挡外部通风,为此可采取蜂窝状多天井平面布局或树枝状多支端平面布局,例如广东科学中心体型。架空体型或体型上“开洞”可降低外部环境风阻,例如深圳万科中心大楼、深圳大学科技楼。运用出挑、倒置、错位等特殊体型不仅带来个性化艺术风格,也可解决气候适应性问题,例如广州大剧院自遮阳效果。 2.4 适应气候空间 建筑空间设计可为改善空气对流创造条件。不同于传统建筑空间相对封闭、孤立的特点,现代建筑空间更具流动性和连续性。空气对流主要源于风压和热压的作用,传统建筑中的冷巷、天井、敞厅主要利用热压通风,现代建筑可将风压和热压结合起来达到更好的通风效果。空间流动分为水平流动、垂直流动和复合流动三种形式。水平流动主要利用风压通风原理,通过进出风口空气压力差实现空气流动,穿堂风即为典型流动方式。垂直流动主要利用热压通风原理,因为热空气密度小,会自动上升,在较高垂直空间内形成烟囱效应,从而使建筑内部获得通风效果。复合流动是将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结合起来的形式,例如广州南沙发展电力大厦,中庭与边庭构成垂直和水平复合通风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