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是单糖还是多糖

合集下载

蜂蜜的化学成分

蜂蜜的化学成分

蜂蜜的化学成分蜂蜜是蜜蜂采集百花的花蜜,再经过蜜蜂反复加工酿造而成。

到目前为止,已从蜂蜜中鉴定出物质有180多种。

蜂蜜的成分及其含量会因蜂蜜的品种、产地及蜂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水分蜂蜜中的水分含量高低标志着标志着蜂蜜的成熟度,它对于蜂蜜的耐贮性、结晶和粘稠度的影响很大。

因此,蜂蜜中的水分含量是反映蜂蜜质量的主要标志之一。

优质成熟蜂蜜的水分含量应在20%以下。

(二)主要营养物质1.糖类蜂蜜中的糖类以单糖(葡萄糖、果糖)为主,占75%左右,其余的糖约占5%~15%,大都是双糖(蔗糖、麦芽糖)和多糖。

2.酸类蜂蜜中酸类包括有机酸、无机酸和氨基酸等。

有机酸的平均含量约占蜂蜜的0.1%,其中最主要的是葡萄糖酸和柠檬酸。

无机酸有磷酸、盐酸、硼酸和碳酸。

氨基酸大约有17种,含量约占蜂蜜的0.1%~0.78%,其中脯氨酸是最主要的氨基酸,其次是赖氨酸和天门冬氨酸。

3.维生素蜂蜜中维生素以维生素B族含量最为丰富,其次是维生素C。

常见的维生素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5、维生素B6、尼克酸、叶酸、维生素C、生物素、维生素K、维生素E。

4.矿物质蜂蜜中的矿物质含量差异很大,不同蜂蜜中的矿物质含量可相差10倍左右,主要有硅、镁、磷、锰、铁、钙、钠、钾、铜、铝、铬、镍、硼等。

它们主要来自花蜜,因而与植物生长的土壤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活性物质蜂蜜中的酶主要有蔗糖酶、淀粉酶、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以及还原酶、类蛋白酶、脂酶等。

这些酶主要来自于蜜蜂的唾液。

酶对热不稳定,若长期贮存,酶的活性会降低。

所以,酶的活性高低可用来表示蜂蜜的新鲜度、成熟度以及是否经过加热处理。

因此,酶值也是反映蜂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四)芳香物质蜂蜜中的芳香物质大都来自花朵和花蜜,少部分是蜂蜜酿制过程中形成的,这些芳香物质主要是醇和醛的衍生物及其相应的脂类化合物。

一般来说,蜂蜜的颜色越浅,其气味越清香柔和。

关于蜂蜜的介绍

关于蜂蜜的介绍

关于蜂蜜的介绍蜂蜜是蜜蜂从开花植物的花中采得的花蜜在蜂巢中酿制的蜜。

蜜蜂从植物的花中采取含水量约为80%的花蜜或分泌物,存入自己第二个胃中,在体内多种转化酶的作用下,经过15天左右反复酝酿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丰富到一定的数值时,同时把花蜜中的多糖转变成人体可直接吸收的单糖葡萄糖、果糖,水分含量少于10%存贮到巢洞中,用蜂蜡密封。

蜂蜜是糖的过饱和溶液,低温时会产生结晶,生成结晶的是葡萄糖,不产生结晶的部分主要是果糖。

蜂蜜为蜜蜂采集花蜜,经自然发酵而成的黄白色黏稠液体。

蜂蜜被誉为“大自然中最完美的营养食品”,古希腊人把蜜看做是“天赐的礼物”。

中国从古代就开始人工养蜂采蜜,蜂蜜既是良药,又是上等饮料,可延年益寿。

蜂蜜出自《名医别录》:石蜜,生武都山谷、河源山谷及诸山石中。

色白如膏者良。

陶弘景:石蜜即崖蜜也,高山岩石间作之。

其蜂黑色似虻。

又木蜜呼为食悬树枝作之,色青白。

树空及人家养作之者亦白,而浓厚味美。

《本草拾遗》:按寻常蜜亦有木中作者,亦有土中作者,北方地燥,多在土中,南方地湿,多在木中,各随土地所有而生,色黄味苦,主目热,蜂衔黄连花作之。

其蜜一也。

宣州有黄连蜜,西凉有梨花蜜,色白如凝脂,亦梨花作之,各逐所出。

《本草图经》:食蜜有两种,一种在山林木上作房,一种人家作窠槛收养之。

其蜂甚小而微黄,蜜浓厚而味美。

《纲目》:凡试蜜,以烧红火箸插入,提出起气是真,起烟是伪。

蜂蜜(honey),又叫冬酿。

主要是因为蜜蜂采集和酿造的艰辛。

宋代大词人苏辙《次韵王适元日并示曹焕二首》中写道:“井底屠酥浸旧方,床头冬酿压琼浆”。

意思是:“酒窖里的按照传统的方式炮制的屠苏酒,再加上点蜂蜜,她的滋味超过了神仙喝的美酒”。

词中的冬酿就是特指蜂蜜。

蜂蜜是由蜜蜂采集植物蜜腺分泌的汁液经充分酿造而成。

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以稠如凝脂、味甜纯正、清洁无杂质、不发酵者为佳。

蜂蜜的主要成分为糖类,其中60%~80%是人体容易吸收的葡萄糖和果糖,主要作为营养滋补品、药用和加工蜜饯食品及酿造蜜酒之用,也可以替代食糖作调味品。

蜂蜜的抗糖病效果

蜂蜜的抗糖病效果

蜂蜜的抗糖病效果蜂蜜是一种天然的甜味剂,具有多种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

研究表明,蜂蜜具有一定的抗糖尿病和调节血糖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蜂蜜和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并介绍蜂蜜的抗糖病效果的科学依据。

一、蜂蜜的成分蜂蜜主要成分包括糖类、氨基酸、酶、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其中,糖类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但与白砂糖不同,蜂蜜的糖类以多糖形式存在,比如蜂蜜中的果糖聚合物。

这种多糖结构使得蜂蜜的甜味在口腔中释放更为缓慢,对血糖的影响较小。

二、蜂蜜对糖尿病的影响1. 血糖调节蜂蜜含有多种有助于血糖调节的成分。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和苯乙醇类化合物被认为是蜂蜜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和增加胰岛素受体敏感性的作用。

此外,蜂蜜中的酶和一些微量元素也有助于血糖的平稳调节。

2. 抗炎作用研究发现,在糖尿病患者中,存在着一种慢性低炎症状态。

而蜂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炎症水平。

3. 抗氧化作用蜂蜜富含抗氧化物质,如多酚类化合物、花青素、维生素C等。

这些成分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从而保护胰岛细胞功能,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三、蜂蜜的摄入方式蜂蜜的摄入方式对其抗糖病效果也有一定影响。

一般来说,适量的蜂蜜可以与主食一起搭配食用,或者用来调味热饮、果蔬沙拉等。

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应该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蜂蜜的摄入量和摄入方式。

糖尿病患者应避免过量摄入蜂蜜,以免影响血糖的控制。

四、科学依据许多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已经证实了蜂蜜的抗糖病效果。

例如,一项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每天食用蜂蜜的糖尿病患者在减轻血糖波动和改善胰岛功能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势。

另外,动物实验也显示,蜂蜜可以降低血糖、胰岛素和甘油三酯的水平,改善胰岛细胞的损伤。

总结起来,蜂蜜的抗糖病效果主要表现在调节血糖、抗炎和抗氧化三个方面。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蜂蜜并不能完全替代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仍然需要依靠医生的指导进行综合治疗。

蜂蜜对血糖高的人有影响吗

蜂蜜对血糖高的人有影响吗

蜂蜜对血糖高的人有影响吗在日常生活中,蜂蜜常常被视为一种天然的甜味剂和营养丰富的食品。

然而,对于血糖高的人来说,蜂蜜是否适合食用,却成了一个备受关注且颇具争议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蜂蜜的成分。

蜂蜜主要由葡萄糖、果糖和少量蔗糖等糖类组成。

其中,葡萄糖和果糖是单糖,能够被人体相对迅速地吸收。

对于血糖高的人来说,控制血糖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而食物中的糖类摄入会直接影响血糖值。

当血糖高的人食用蜂蜜后,其中的糖类会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可能导致血糖的升高。

但这并不意味着血糖高的人就一定要完全杜绝蜂蜜。

关键在于食用的量和时机。

少量食用蜂蜜,可能不会立即引起血糖的大幅波动。

然而,如果过量食用,其带来的血糖影响就不容忽视了。

此外,食用蜂蜜的时机也很重要。

比如,如果在血糖控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在两餐之间适量食用一点蜂蜜,可能比在餐后马上食用所带来的血糖影响要小一些。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适合食用蜂蜜以及食用多少合适呢?这就需要血糖高的人密切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

通过血糖仪定期测量血糖,了解不同情况下食用蜂蜜后血糖的变化情况,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食用量和时机。

同时,个体差异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不同的人对蜂蜜中糖类的代谢能力可能有所不同。

有些人可能对蜂蜜中的糖类较为敏感,即使少量食用也会导致血糖明显升高;而另一些人可能相对不那么敏感。

另外,还需要考虑到血糖高的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治疗方案。

如果正在使用降糖药物或者胰岛素来控制血糖,那么食用蜂蜜就需要更加谨慎。

因为药物的作用和蜂蜜中糖类的影响相互交织,可能会使血糖的控制变得更加复杂。

除了对血糖的直接影响,蜂蜜中还可能含有一些微量的矿物质、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等营养成分。

对于血糖高的人来说,在考虑蜂蜜对血糖的影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这些潜在的营养价值。

然而,这些营养成分并不能成为血糖高的人随意食用蜂蜜的理由。

毕竟,与可能带来的血糖波动风险相比,获取这些营养成分的途径还有很多其他更为安全和稳定的选择。

为什么蜂蜜永远不会变质

为什么蜂蜜永远不会变质

为什么蜂蜜永远不会变质蜂蜜一直以来被人们视为珍贵的食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制作、药物调剂和美容保健等领域。

与其他食品不同的是,蜂蜜具有永不变质的特点,即使存放数年,蜂蜜的品质和口感也依然保持良好。

这引发了人们对蜂蜜为何不会变质的好奇。

本文将从蜂蜜的成分、pH值、含水量、抗菌作用以及存储条件等角度解释为什么蜂蜜永远不会变质。

蜂蜜的成分是决定其不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蜂蜜主要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这两种单糖在蜂蜜中的浓度很高,水分含量相对较低。

由于这种高浓度的糖分,蜂蜜的水分活动性非常低,不利于细菌和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此外,蜂蜜还含有酸、酶、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物质,这些成分也有助于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蜂蜜的pH值也是保持其不变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蜂蜜的pH值通常在3.2至4.5之间,呈微酸性。

这种酸性环境对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不利,使得细菌无法在蜂蜜中存活和繁殖。

而一般细菌的繁殖需要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进行,因此蜂蜜的酸性有助于保持其卫生和稳定性。

除了成分和pH值外,蜂蜜的含水量也是影响其保质期的重要因素。

蜂蜜一般含水量较低,通常不超过20%,这使得蜂蜜无法提供足够的水分供微生物繁殖。

微生物无法在低含水量的环境中生存,因此蜂蜜的低含水量也是其永不变质的原因之一。

此外,蜂蜜还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这也是确保其长期保存的重要原因。

蜂蜜中含有一种叫做“蜂蜜酸”的物质,这是由葡萄糖和果糖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的,具有很强的抗菌能力。

蜂蜜中的酶和酸性条件结合起来,能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和酶系统,从而杀死微生物和抑制其繁殖。

此外,适当的存储条件也对蜂蜜的保质期有影响。

蜂蜜应存放在密封、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空气暴露。

这样有利于保持蜂蜜的营养成分和风味特点,避免微生物的侵入和污染。

综上所述,蜂蜜永远不会变质是因为其高糖浓度、低水分活动性、适宜的pH值、抗菌作用以及合适的存储条件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些因素使得蜂蜜无法提供细菌和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条件,从而保证了蜂蜜的品质和口感长时间保持不变。

喝蜂蜜会不会得糖尿病

喝蜂蜜会不会得糖尿病

喝蜂蜜会不会得糖尿病
一、喝蜂蜜会不会得糖尿病二、糖尿病高发的原因三、糖尿病的严重危害有哪些
喝蜂蜜会不会得糖尿病1、喝蜂蜜会不会得糖尿病
蜂蜜中含量最高的物质就是葡萄糖和果糖,这两种糖都是单糖,可以进入消化道被人体直接吸收,使人体血糖升高。

糖尿病和吃糖的关系,很多人都闹不明白,有些人认为平时少吃糖,就可以避免糖尿病,而糖尿病就是因为吃糖吃多了,这个看法其实是不正确的。

单纯地多吃糖,只有可能造成糖尿,而不会直接引发糖尿病。

2、预防糖尿病吃什么食物芦笋:含有多糖体等成份,经常食用有助增强体力。

解除疲劳。

并可防治心脏病。

胃病。

视力减退。

高血压。

血管硬化。

糖尿病。

哮喘。

肾结石。

水肿。

慢性肝炎。

肝硬化。

芦笋中的维生素PP和维生素C及甘露聚糖。

胆碱等,可维护毛细血管的形状。

弹性和生理功能,对防止心血管疾病有较好的作用。

南瓜: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消炎止痛的功能。

现代研究发现,南瓜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血糖。

洋葱:味甘、辛,性微温,与葱、蒜性味相近,具有健胃、增进食欲、行气宽中的功效,与大蒜一起食用有降糖效果。

经常食用洋葱,既可充饥,又能降糖治病。

3、预防糖尿病的饮食原则
3.1、菜肴少油少盐:糖尿病人应选少油少盐的清淡食品,菜肴烹调多用蒸、煮、凉拌、涮、炖、卤等方式。

烹调宜用植物油,尽量减少赴宴。

在赴宴时也要尽量按照平时在家吃饭时的量和食物间的搭配来选择饭。

蜂蜜中糖分的检测

蜂蜜中糖分的检测

蜂蜜中糖分的检测作者:徐善佳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年第01期摘要:蜂蜜中主要成分是糖类,其中以单糖如葡萄糖和果糖为主,还有双糖如蔗糖和麦芽糖以及含量很少的多糖如糊精、松三糖等。

葡萄糖、果糖这些糖类都具有还原性,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容易被氧化,所以测定蜂蜜中还原糖含量可以了解蜂蜜的品质状况。

我国蜂蜜的蔗糖含量一般低于5%,根据这个指标可以鉴定蜂蜜中是否掺入蔗糖或是完全不成熟的蜂蜜。

薄层色谱法(TLC)定性检测蜂蜜是否掺入高果糖浆,检出限为5%。

关键词:还原糖葡萄糖果糖蔗糖薄层色谱1 概述蜂蜜是一种高浓度复杂的糖类混合物,主要成分是葡萄糖、果糖、蔗糖、水分等,通常我们检测上述糖类指标,对蜂蜜中是否掺入高果糖浆就用TLC方法检测。

2 试剂和仪器设备2.1 试剂 a.1%铁氰化钾溶液、b.10%NaOH、c.30%NaOH、d.5%NaOH、e.1%次甲基蓝、f.酚酞指示剂。

2.2 仪器和设备碱式滴定管、普通硅胶G薄层板、薄层层析缸、烘箱、微量进样器、阿贝折光仪。

3 还原糖测定3.1 试样制备称取蜂蜜样品1g,用水定容至200ml,得到样液S1,吸取S1 25ml定容至100ml,得到转化前还原糖待测液S2。

3.2 测定吸取10ml铁氰化钾溶液和2.5ml 10%NaOH置于锥形瓶中,加水12.5ml和几粒玻璃珠,从滴定管中放入较预滴定时所耗量少0.2~0.3ml样液S2,置石棉网上将溶液迅速煮沸并继续沸腾30s,加1滴次甲基蓝,立即用样液趁沸滴定至蓝色消失为止,记下所耗样液毫升数V1。

4 蔗糖测定4.1 样液制备吸取制备好样液S1 25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25ml水和5ml浓盐酸,置于70℃水浴中10分钟,取出置流水下冷却至20℃,加入7ml 30%NaOH,用5%NaOH中和至微碱性,定容至100ml,得到转化后还原糖待测液S3。

4.2 测定同上述还原糖滴定,记下所耗样液毫升数V2。

蜂蜜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蜂蜜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蜂蜜化学成分研究概况前言蜂蜜(honey)是由蜜蜂科昆虫意大利蜜蜂 a.mellifera l.及中华蜜蜂apiscerana fabricius从植物活体上或植物活体分泌物中吸收植物花粉,并与自身分泌物结合后,经充分转化、脱水、在蜂巢中存放酿造待成熟后而形成的天然甜物质,是目前人们公认的一种营养丰富、健康的天然食品。

国内外学者对其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功能性及质量安全的研究探讨也日渐深化。

1 糖类糖类物质是蜂蜜中含量最高的物质,包含单糖,低聚糖和多糖,如,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其中以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最高,占总糖的85%~95%,蜂蜜的结晶程度与这2种糖的含量及比例相关,其中葡萄糖的含量直接影响蜂蜜的结晶量。

在成熟蜜所含的各种寡糖中,麦芽糖含量较高。

根据gb14963-2011中规定,蜂蜜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60(g/100g),一些学者利用hplc、紫外光谱或近红外光谱等方法,对蜂蜜中的糖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为蜂蜜中糖含量测定提供了一定实用价值。

2 多酚类化合物蜂蜜中酚类的含量仅次于糖,是致使蜂蜜颜色产生差异的主要物质,蜂蜜的颜色、抗氧化性与酚类物质的含量成正相关。

蜂蜜中的多酚类物质主要包括黄酮类和酚酸类化合物。

2.1 黄酮类物质黄酮是一类重要的抗氧化成分。

蜂蜜中黄酮主要来源于植物花粉、花蜜和蜂胶,多以配基和糖苷黄酮的形式出现。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木犀草素、白杨素、芹菜素、三粒小麦黄酮、杨芽黄素、黄芩素、汉黄芩素;二氢黄酮类:乔松素、橙皮素;黄酮醇类化合物有:山奈酚、槲皮素、异鼠李素、山杨梅酮、高良姜素、菲瑟酮、桑色素;异黄酮类:染料木素以及黄烷类:柚皮素、儿茶素和短叶松素。

蜂蜜中黄酮的含量因受到蜜源植物,地理因素,气候特征等条件的影响差异很大:如北半球产地的蜂蜜,蜂胶是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来源;赤道地区和澳大利亚蜂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则主要来源于蜜源植物的花蜜和花粉。

alinemeda等研究发现,蜂蜜的抗氧化性与其中黄酮醇含量有较高的相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蜂蜜是单糖还是多糖
对于蜂蜜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因为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喝一些蜂蜜水,蜂蜜水对人体有很好的滋补效果,既可以润肠道,助消化,又可以达到美容养颜的功效。

但有些人认为蜂蜜是甜的,里面多少少肯定是要有一些糖的成分的,那么,蜂蜜到底是单糖还是多糖呢?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

糖可以说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营养物质。

糖按照结构分,可以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而双糖即由两个单糖构成的糖。

那么,大家对于糖了解吗?是单糖好还是多糖好呢?生活中常见的蜂蜜是单糖还是多糖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

单糖好还是多糖好?
单糖,是最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常见的主要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它们具有甜味,易溶于水,可不经消化液的作用,直接被人体所吸收和利用。

双糖,由2个分子的单糖结合在一起,再脱去1分子的水所组成。

常见的有蔗糖、乳糖、麦芽糖等,易溶于水,进入机体后,需经分解为单糖,才能被吸收利用。

有些成年人的消化道中缺乏分解乳糖酶,因而食用乳糖过多后不易消化。

不论是单糖还是双糖,它们的营养意义相同,只是吸收有快有慢而已。

而单糖类无需消化就可直接吸收与利用,因此用单糖补充热能比双糖及多糖效果更快,而没有哪种好的说法。

单糖好还是多糖好?蜂蜜是单糖还是多糖?
图:蜂蜜
蜂蜜是单糖还是多糖?
蜂蜜的主要成份是,葡萄糖和果糖占60%-80%,水分占18%-20%,蔗糖不超过5%,此外,蜂蜜中还含有麦芽糖、蛋白质、维生素、有机酸、酶类、天然色素、氨基酸、乙酰胆碱、芳香物质和花粉等营养成分。

葡萄糖和果糖是单糖。

所以说蜂蜜是唯一天然存在的单糖。

以上就是关于单糖和双糖的一些信息了,希望给大家一些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