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城市化课件1
合集下载
课件19:2.3城市化

即时演练
右下图表示甲、乙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两类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发展中国家 B.乙图表示发达国家 C.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于乙类国家 D.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乙类国家 4.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向郊区、乡村居民点和小 城镇流动,其原因不是 A.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B.乡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C.城市经济发展缓慢 D.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
郊区 城市化
逆 城市化
近30年来
4 再 城市化
二 世界城市化进程
?一、探相究互:P联35系思的考水体
1.城市化的开始时间有何不同? 2.目前各处于城市化的哪一个阶段? 3.近20年来,各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有何差异? 1 英、美、印度、巴西。
2 英、美、巴西后期,印度初期。
3 英、美缓慢,巴西加速,印度平缓上升。
读“上海市区及郊县人口密度变化图”。完成1→3题。 1.上海市人口变化的特点是 A.人口规模呈减少趋势 B.市区的人口密度在大幅度减小 C.郊县人口规模在减小 D.市区人口规模在减小 2.随着上海市区人口密度的变 化,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资金、技术由市区向郊县扩散 B.工业污染由郊县向市区转移 C.郊县农业产值中种植业比重升高 D.上海市用地规模总量不变
二 世界城市化进程
2. 城市化的进程
乡村或小城镇 城市郊区
中心 城区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 特点:人口由农村迁回市区
➢ 成因:调整产业结构,开发中心区,发 展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
二 世界城市化进程
2. 城市化的进程
19世纪
英国城市化进程
20世纪
高中地理第三节城市化(27张ppt)优秀课件

城用地规模扩大 城人口在总人口的比 重不断上升
2、衡量城化水平的标志: 城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3、为什么会城化
推拉 推力——使得人群离开村的因素 理论
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的因素
4、城化的意义
①、带动_区__域__经__济_________开展;
②、带来_聚___落__形__态_____
的变化;
③、带来_生__产__方__式_____生_ 活、方__式____价___值__观__念、
第三节 城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城化的含义。 2、掌握不同国家、地区城化的进
程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与
他人合作、探究学习。 2、运用地理图表等资料分析、归
纳、总结,比较不同国家城化的过程及
自学指导
1、什么是城化〔概念、标志、推力因素、拉 力因素〕
2、城化的意义
城市化特点
发
起步早
达 国
城化水平高
家
出现逆城化现象
发
起步晚,开展快
展
中
城化水平低
国 家
城开展不合理
探究活动:看图2.24 城化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产生哪些影响?
生物圈
岩石圈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水圈
大气圈
城化是否必然对地理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呢?
合理的城化。。。。 也可以改善环境。例如, 通过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 施、绿化环境等措施,使得 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 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开展的方 向转变。〔有利方面〕
3、城化进程表 〔结合图2.19和案例4〕
城市 化阶
段
水平
初期 低于30% 阶段 水平低
发展 速度
2、衡量城化水平的标志: 城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3、为什么会城化
推拉 推力——使得人群离开村的因素 理论
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的因素
4、城化的意义
①、带动_区__域__经__济_________开展;
②、带来_聚___落__形__态_____
的变化;
③、带来_生__产__方__式_____生_ 活、方__式____价___值__观__念、
第三节 城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城化的含义。 2、掌握不同国家、地区城化的进
程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与
他人合作、探究学习。 2、运用地理图表等资料分析、归
纳、总结,比较不同国家城化的过程及
自学指导
1、什么是城化〔概念、标志、推力因素、拉 力因素〕
2、城化的意义
城市化特点
发
起步早
达 国
城化水平高
家
出现逆城化现象
发
起步晚,开展快
展
中
城化水平低
国 家
城开展不合理
探究活动:看图2.24 城化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产生哪些影响?
生物圈
岩石圈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水圈
大气圈
城化是否必然对地理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呢?
合理的城化。。。。 也可以改善环境。例如, 通过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 施、绿化环境等措施,使得 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 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开展的方 向转变。〔有利方面〕
3、城化进程表 〔结合图2.19和案例4〕
城市 化阶
段
水平
初期 低于30% 阶段 水平低
发展 速度
23 城市化PPT课件

起步时间 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进程 速度
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 时间
早
晚
城市
化水 平
城市化 进程
速度
高
后期 慢—快—慢
低
初期、 慢—快 中期
【议一议】
农民工对城市的影响?
20
21
【倡 议】
关爱民工
——— 就等于关爱自己!
23
1、这些国家是世界 城市化的典型代表。 最早的是英国美国、日
2.标志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标志: 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城市数目增加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城市人口/总人口)
C 1. 有关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有: ( ) A.其含义只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 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无关 联性 C.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文化教育水平不断 缩小 D.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差距加 大
• 三是人工热源的影响。日益增加的工厂、汽车、 空调、冰箱等人工排热器在消耗掉大量能源的同时, 还在不停地向外“倾泻”着热量,使城市的“体温” 一再升高。
• 四是城市绿地和水体的减少。随着城市中建筑、广 场和道路的大量增建,绿地、水体等自然因素却相 应减少,吸热减少,缓解热岛效应的能力自然就被 削弱了。
A 2.关于城市化的标志,表达不妥的是( )
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在上升
C.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D.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①就业机会多 ②社会福利保障程 度高 ③文化设施齐全 ④交通便捷 ⑤受教育与升迁的 机会高,现代家居 舒适,社会地位提 高等
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 时间
早
晚
城市
化水 平
城市化 进程
速度
高
后期 慢—快—慢
低
初期、 慢—快 中期
【议一议】
农民工对城市的影响?
20
21
【倡 议】
关爱民工
——— 就等于关爱自己!
23
1、这些国家是世界 城市化的典型代表。 最早的是英国美国、日
2.标志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标志: 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城市数目增加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城市人口/总人口)
C 1. 有关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有: ( ) A.其含义只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 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无关 联性 C.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文化教育水平不断 缩小 D.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差距加 大
• 三是人工热源的影响。日益增加的工厂、汽车、 空调、冰箱等人工排热器在消耗掉大量能源的同时, 还在不停地向外“倾泻”着热量,使城市的“体温” 一再升高。
• 四是城市绿地和水体的减少。随着城市中建筑、广 场和道路的大量增建,绿地、水体等自然因素却相 应减少,吸热减少,缓解热岛效应的能力自然就被 削弱了。
A 2.关于城市化的标志,表达不妥的是( )
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在上升
C.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D.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①就业机会多 ②社会福利保障程 度高 ③文化设施齐全 ④交通便捷 ⑤受教育与升迁的 机会高,现代家居 舒适,社会地位提 高等
高中地理3城市化(第1课时)课件高一地理课件

第十页,共十五页。
一、什么(shén me)是城市化
1、城市化的概念(gàiniàn)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chéngshì)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
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人口城市化 人口向城镇集聚,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地域城市化 乡村变为城镇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
2、城市化的标志
2021/12/11
第十二页,共十五页。
思考(sīkǎo):
城市化的动力有哪些呢?
①就业机会多
②社会福利保障程度 高 ③文化设施齐全 ④交通( jiāotōng)便捷
拉力
推力
2021/12/11
第十三页,共十五页。
①人口增长 (zēngzhǎng)快,对土 地压力大
②收入低,社会服 务短缺
③受自然灾害影响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城市202用1/12地/11规模不断扩大
第十一页,共十五页。
城市数目增多 产业结构变化
3、城市化发展(fāzhǎn)的动力 推力 ——使得人群(rénqún)离开乡村的
因素
拉力 ——吸引人群来到(lái dào)城市的因素
想一想:形成推力和拉力的因素可能会有哪些呢?
2021/12/11
新东门(dōnɡ mén)(2000)——深圳主要商业中
心
第四页,共十五页。
你他觉在们得哪主他里要们(n(ǎz进hliǔ)城见yào主过)从要民事的工什原?么因行是哪业些??
建AD筑收社施入会工高保业障高 电EB子文就电化业器多机业元会化大 制FC衣农娱制村乐鞋劳场业动所力多剩住余宿餐饮业 19G%城市(chéngsh1ì)劳7%动不足 H农1业5%生产力提高 11%
1第三节 城市化(刘)PPT课件

2、城市化的三大标志
(1)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2)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城市人口比重 6
4、城市化的驱动力
农村的三大推力
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 ②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③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城市的四大拉力
①就业机会多 ②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③文化设施齐全 ④交通便捷
大气污染
烟尘、烟气、尾气 使城市空气污浊,危害人体健康
31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年12月1—5日,发生在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该 地处于狭窄盆地中,又遇逆温天气,工厂排放的二氧化 硫和粉尘不易扩散,造成几千人患呼吸道系统疾病,60 多人死亡。
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8日,发生在英国伦敦市,因居民用烟煤取 暖,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和粉尘,又遇逆温天气,浓雾 不散。烟雾吸入肺部,发生胸闷、咳嗽、喉痛、呕吐等症 状。5天内死亡4000多人,以后两个月内又有8000人死亡。
7
5、城市化的作用和意义
(1)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体现经济发展水平; (2)带来四大变化(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体现社会进步。
6、城市化的根源: 经济发展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世界经济发 展存在着时空差异,因此世界城市化进程也存在着 时空差异。
8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25
4、各国城市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英、美、巴趋缓,印度可能加快。
5、概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发达国家:起步早,处于后期阶段,速度慢;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处于初期或中期阶段,速度2快6 。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使地理环境各要素发生改变
(1)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2)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城市人口比重 6
4、城市化的驱动力
农村的三大推力
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 ②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③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城市的四大拉力
①就业机会多 ②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③文化设施齐全 ④交通便捷
大气污染
烟尘、烟气、尾气 使城市空气污浊,危害人体健康
31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年12月1—5日,发生在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该 地处于狭窄盆地中,又遇逆温天气,工厂排放的二氧化 硫和粉尘不易扩散,造成几千人患呼吸道系统疾病,60 多人死亡。
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8日,发生在英国伦敦市,因居民用烟煤取 暖,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和粉尘,又遇逆温天气,浓雾 不散。烟雾吸入肺部,发生胸闷、咳嗽、喉痛、呕吐等症 状。5天内死亡4000多人,以后两个月内又有8000人死亡。
7
5、城市化的作用和意义
(1)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体现经济发展水平; (2)带来四大变化(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体现社会进步。
6、城市化的根源: 经济发展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世界经济发 展存在着时空差异,因此世界城市化进程也存在着 时空差异。
8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25
4、各国城市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英、美、巴趋缓,印度可能加快。
5、概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发达国家:起步早,处于后期阶段,速度慢;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处于初期或中期阶段,速度2快6 。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使地理环境各要素发生改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2章第3节《城市化》ppt课件

2.① ②
课堂互动探究
什么是城市化
探究活动 1.结合“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示意图探究城市化的表现。
(1)2000年和1985年相比,各等级城市的数目有何变化? (2)填表比较下列城市等级的变化,并分析其说明了什么现象。
城市
无锡 苏州 杭州 镇江 常州 宁波 泰州 嘉兴
城市等级
1985年
2000年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3.城市化的意义
(1)城市是区域发展的____经__济__中___心_,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
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2)促进聚落形态、生__产__方___式_、生活方式、_价___值__观__念等的变化。 (3)是一个地区社___会__经__济_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3)C(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
趋__缓__甚___至__停__滞__,出现了逆___城__市__化_现象。
2.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___C___(填字母)阶段;发 展中国家则大部分处于__B___(填字母)阶段。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 减少 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变化 1.表现废渣影响市土地质量 出现城市 “热岛” 现象, 影响日照、风速和风向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 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 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对点演练 3.近30年来,北京的汉白玉雕像溶蚀严重,有些雕像的溶蚀厚度已 超过了1cm,比自然状态下的溶蚀速度快几十倍,这主要是因为( ) A.城市上空尘埃多,作为凝结核使城市的降水增多 B.城市的气温比郊区高 C.大量使用煤和石油,城市空气中的CO2和碳氢化合物含量增加 D.燃烧煤和石油,排放大量粉尘、SO2等有害物质,产生酸雨
课堂互动探究
什么是城市化
探究活动 1.结合“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示意图探究城市化的表现。
(1)2000年和1985年相比,各等级城市的数目有何变化? (2)填表比较下列城市等级的变化,并分析其说明了什么现象。
城市
无锡 苏州 杭州 镇江 常州 宁波 泰州 嘉兴
城市等级
1985年
2000年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3.城市化的意义
(1)城市是区域发展的____经__济__中___心_,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
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2)促进聚落形态、生__产__方___式_、生活方式、_价___值__观__念等的变化。 (3)是一个地区社___会__经__济_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3)C(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
趋__缓__甚___至__停__滞__,出现了逆___城__市__化_现象。
2.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___C___(填字母)阶段;发 展中国家则大部分处于__B___(填字母)阶段。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 减少 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变化 1.表现废渣影响市土地质量 出现城市 “热岛” 现象, 影响日照、风速和风向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 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 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对点演练 3.近30年来,北京的汉白玉雕像溶蚀严重,有些雕像的溶蚀厚度已 超过了1cm,比自然状态下的溶蚀速度快几十倍,这主要是因为( ) A.城市上空尘埃多,作为凝结核使城市的降水增多 B.城市的气温比郊区高 C.大量使用煤和石油,城市空气中的CO2和碳氢化合物含量增加 D.燃烧煤和石油,排放大量粉尘、SO2等有害物质,产生酸雨
第三节城市化.ppt

基础设施
趋于完善,出现高速公路 及地铁等现代交通设施
治安较好
治安
2、空间的差异(角度)
1、世界城市化进程差异
现在发展速 现有水 度 平
发达 国家
开始时 间
现在所 处阶段
缓慢 迅速
高 低
早 晚
后期成 熟阶段 初期阶 段或中 期加速 阶段
发展 中国 家
1952年12月5日,一团浓重的黄色烟雾笼罩了英国首都伦敦, 能见度突然间变得极差,人们走在大街上,无法看清自己的双脚, 公共汽车靠打着的手电筒带路缓缓前行;整座城市弥漫着浓烈的" 臭鸡蛋"气味,居民普遍感到呼吸困难。从12月5日到12月9日这短 短的几天里,就有4000多人被黄色烟雾夺去生命。这便是震惊世界 的"伦敦烟雾事件"。
纽约的光化学烟雾
酸雨
二、城市环境污染问题
1、大气污染
项目
来源 危害 举例
大气污染
工业、交通(烟尘、烟气、尾气) 空气污浊,危害健康
光化学烟雾、酸雨
自1995年起,居住在日本富山市神通川下游地区的一些农民得 了一种奇怪的病。得病初期,患者只感到腰、背和手足等处关节 疼痛,后来发展为神经痛。患者走起路来像鸭子一样摇摇摆摆, 晚上睡在床上经常痛得直喊“痛、痛……”因此这种病被称为 “痛痛病”,又称为“骨痛病”。得了这种病,人的身高缩短, 骨骼变形、易折,轻微活动,甚至咳嗽一声,都可能导致骨折。 一些人痛不欲生,自杀身亡。 经过调查,造成这种骨痛病的原因是神通川上游的炼锌厂长年 累月排放含镉的废水,当地农民长期饮用受到镉污染的河水,并 且食用此水灌溉生长的稻米,于是镉便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在 体内逐渐积聚,引起镉中毒,造成“骨痛病”。
较高 中期阶段 30— 70%
城市化及其进程精PPT课件

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 发展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从距离 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而逆城市化是居民 和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从城市自身发展来 看,郊区城市化是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而逆城市化是整 个大城市人口减少。
.
【典例】(2012 年海淀期末)图2-3-5 为广州市不同年份 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
知识点1 城市化 1.概念:城市化是指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村人 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并向城镇聚集,农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 区,城镇数量增加的过程。它包括人口城市化和地域城市化。 2.城市化的表现: (1)城市人口增加。 (2)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C.2050 年乡村人口只占 30%
D.2050 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 2000 年相等
【答案】B 点拨: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
程。由图可知,乡村人口比例持续下降,但并非都转移到了郊
区。2040 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2050 年乡村人口数约占
20%。2050 年中心城区人口百分比与 2000 年基本相等,但人口
.
教师专享 【知识经纬】 区别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1.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郊区城市化: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出现,主要指发生在 特大城市周围、城乡交错地带土地利用性质的变化和城市中上 阶层人口移居城市外围地带的过程。
.
3.逆城市化:自20 世纪70 年代中期开始,在发达国家出 现的与城市化进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即城市人口向乡村和 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迅速发展,乡村人 口数量增多的过程。
.
【典例】(2012 年海淀期末)图2-3-5 为广州市不同年份 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
知识点1 城市化 1.概念:城市化是指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村人 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并向城镇聚集,农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 区,城镇数量增加的过程。它包括人口城市化和地域城市化。 2.城市化的表现: (1)城市人口增加。 (2)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C.2050 年乡村人口只占 30%
D.2050 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 2000 年相等
【答案】B 点拨: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
程。由图可知,乡村人口比例持续下降,但并非都转移到了郊
区。2040 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2050 年乡村人口数约占
20%。2050 年中心城区人口百分比与 2000 年基本相等,但人口
.
教师专享 【知识经纬】 区别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1.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郊区城市化: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出现,主要指发生在 特大城市周围、城乡交错地带土地利用性质的变化和城市中上 阶层人口移居城市外围地带的过程。
.
3.逆城市化:自20 世纪70 年代中期开始,在发达国家出 现的与城市化进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即城市人口向乡村和 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迅速发展,乡村人 口数量增多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时间尺度上的城市化进程 2、空间尺度上的城市化进程
2.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D )
A.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 B.大城市发展迅速,中等城市发展缓慢 C.城市用地规模减少 D.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标志着该国的综合国力的强弱
3.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表现正确的是( C )
A.起步晚发展快
B.城市化水平低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美国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
城市人口密集,
环境恶化;城 城市化畸形发展; 市居民为追求 人口增长过快; 原因 更好的环境, 农村劳动力过剩 且乡村地区基
础设施完善。
1.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错误的是( C )
A.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B.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C.城乡居民劳动方式、收入、文化教育差别缩小,价 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趋同 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一、什么是城市化?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表现1.城市人口增加
表现2.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合作探究1:读图2.16分析城市化的内涵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
表现3 城市等级的提升; 表现4 各等级城市数目增加,
城市总数增加;
城市化是一个城镇等级的升级过程;是一个 地区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
出现的问题 处于城市化 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 中心城区衰落、
低水平时期,住房紧张、环境恶化
市中心空洞化
发展趋势 问题少
郊区城市化现象
逆城市化现象
2.空间尺度上的城市化进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所处
后期
阶段 (成熟期)
中期 (加速期)
起步
时间
早
晚
目前 缓慢甚 速度 至停滞
快
发展 水平
高
低
逆城市 郊区城市化,城 表现 化现象 市发展不合理
不同时期兰州市 土地利用规划图
兰州市第一版 总体规划图
1954-1972
兰州市第二版 总体规划图
1978-2000
兰州市第三版 总体规划图
2001-2010
兰州市总人口变化表1982—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
年份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人口 (万人)
237.6
262.4 314.2 361.6
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B )
A.起步早,发展慢
B.城市化水平低
C.城市发展较合理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高考真题】右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 t1至t4的历史发展过程,读图并回答:
1)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
① 城镇数目由少到多。 ② 城镇面积由小到大 。 ③ 由孤立城镇发展为城市群。(带)
推力
①人口增长 快,对土地 压力大 ②收入低, 社会服务短 缺 ③受自然灾 害影响大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时间尺度上的城市化进程
70%以上 30%-70% 25%-30%以下
城市化发展阶段 初期阶段
加速阶段
后期阶段
特征
城市化水平 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 城市化水平高、增
低、发展慢 聚集、城市化速度很快 长缓慢或停滞
(1)资料中的现象主要发生在 发达 国家,这是逆城市化现
象。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下列有关以上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BC)(双向选择)
A.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 B.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 C.是城市发展的继续 D.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成农业人口造成的
小结
一、城市化
1、定义: 2、表现:(5个表现) 3、标志: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动力:(乡村人口为什么要涌向城市?)
2)在这个过程中城乡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 3)此过程被称为 城市化 。
6.分析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1970年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的人口向郊区小城镇移动, 在城市周围形成了新城镇,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 区形成了许多的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同时在老城 和新城之间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
小 结 你从哪些方面来看城市化?
城市等级的提升
城市数目的增加
城 城市人口增加 市 化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标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志
(城市化水平的最主要标志)
合作探究2:城市化的动力有哪些
①就业机会多 ②社会福利保 障程度高 ③文化设施齐 全 ④交通便捷
拉力
结合课本P32图2.17归 纳从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的推力和拉力有哪些?
1、时间尺度上的城市化进程 2、空间尺度上的城市化进程
2.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D )
A.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 B.大城市发展迅速,中等城市发展缓慢 C.城市用地规模减少 D.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标志着该国的综合国力的强弱
3.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表现正确的是( C )
A.起步晚发展快
B.城市化水平低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美国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
城市人口密集,
环境恶化;城 城市化畸形发展; 市居民为追求 人口增长过快; 原因 更好的环境, 农村劳动力过剩 且乡村地区基
础设施完善。
1.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错误的是( C )
A.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B.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C.城乡居民劳动方式、收入、文化教育差别缩小,价 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趋同 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一、什么是城市化?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表现1.城市人口增加
表现2.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合作探究1:读图2.16分析城市化的内涵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
表现3 城市等级的提升; 表现4 各等级城市数目增加,
城市总数增加;
城市化是一个城镇等级的升级过程;是一个 地区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
出现的问题 处于城市化 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 中心城区衰落、
低水平时期,住房紧张、环境恶化
市中心空洞化
发展趋势 问题少
郊区城市化现象
逆城市化现象
2.空间尺度上的城市化进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所处
后期
阶段 (成熟期)
中期 (加速期)
起步
时间
早
晚
目前 缓慢甚 速度 至停滞
快
发展 水平
高
低
逆城市 郊区城市化,城 表现 化现象 市发展不合理
不同时期兰州市 土地利用规划图
兰州市第一版 总体规划图
1954-1972
兰州市第二版 总体规划图
1978-2000
兰州市第三版 总体规划图
2001-2010
兰州市总人口变化表1982—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
年份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人口 (万人)
237.6
262.4 314.2 361.6
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B )
A.起步早,发展慢
B.城市化水平低
C.城市发展较合理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高考真题】右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 t1至t4的历史发展过程,读图并回答:
1)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
① 城镇数目由少到多。 ② 城镇面积由小到大 。 ③ 由孤立城镇发展为城市群。(带)
推力
①人口增长 快,对土地 压力大 ②收入低, 社会服务短 缺 ③受自然灾 害影响大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时间尺度上的城市化进程
70%以上 30%-70% 25%-30%以下
城市化发展阶段 初期阶段
加速阶段
后期阶段
特征
城市化水平 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 城市化水平高、增
低、发展慢 聚集、城市化速度很快 长缓慢或停滞
(1)资料中的现象主要发生在 发达 国家,这是逆城市化现
象。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下列有关以上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BC)(双向选择)
A.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 B.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 C.是城市发展的继续 D.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成农业人口造成的
小结
一、城市化
1、定义: 2、表现:(5个表现) 3、标志: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动力:(乡村人口为什么要涌向城市?)
2)在这个过程中城乡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 3)此过程被称为 城市化 。
6.分析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1970年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的人口向郊区小城镇移动, 在城市周围形成了新城镇,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 区形成了许多的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同时在老城 和新城之间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
小 结 你从哪些方面来看城市化?
城市等级的提升
城市数目的增加
城 城市人口增加 市 化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标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志
(城市化水平的最主要标志)
合作探究2:城市化的动力有哪些
①就业机会多 ②社会福利保 障程度高 ③文化设施齐 全 ④交通便捷
拉力
结合课本P32图2.17归 纳从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的推力和拉力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