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城市化》PPT课件

合集下载

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课件 (鲁教版必修2)

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课件 (鲁教版必修2)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9.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 A.大幅提高 B.略有提高
C
C.没有变化 D.略有下降
3、当代世界城市化的新特点
①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②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距加大。
探究4:读图2-1-4,分析城市化的三 个发展阶段与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 判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所处 的阶段?
1949年用地
1990年用地
上海城市人口的增加
54万
1911年人口
538万
1949年人口
1324万
1990年人口
城市化水平(%)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城市人口(亿)
57.4 51.8 46.6 44.88 42.6 39.6 37.1 36.23 34.2 29.2 28.54 22.34 17.64 13.71 10.32 7.34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2020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读“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模式图”
B)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9.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
C
A.大幅提高
B.略有提高
C.没有变化 D.略有下降
四、知识梳、归纳总结
四个表现: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城市化
主要标志:
达标训练、巩固提升
B组题
7.下图表示甲、乙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图 下列关于两类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发展中国家 B.乙图表示发达国家 C.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于乙类国家 D.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乙类国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同步课件:第二章 第三节城市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同步课件:第二章 第三节城市化
[探究 3] 在“环首都经济圈”的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 方面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提示:耕地减少,用地紧张。
[在归纳中理清] 一、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1.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2.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不利影响
表现形式
环境质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 量下降 污染、辐射污染
2.阶段和特点
阶段
水平
城市化特点 发展速度
初期阶段 较低
__较__慢___
中期阶段 较高 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很多城市化问题
后期阶段 高
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_停__滞_
3.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 后期 阶段, 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 初期或中期 阶段。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_减__少__ 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1.表现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 出现城市“__热__岛__”现象 影响日照、风速和风向
[探究 1] 与 1985 年相比,2000 年时,长江三角洲地区的 城市发展发生的显著变化是什么?
提示:1985 年时,长江三角洲地区只有十几个大小城市, 到 2000 年,城市数量明显增加,特大城市数量由 1985 年的 2 个增加到 5 个。中小城市数量增加更多。
[探究 2] 镇江、无锡、杭州自 1985 年到 2000 年城市发 生了什么变化?
化空气等作用。但屋顶绿化不能起到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3.城市数量增加和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是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
4.下列关于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城市化是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
②城市化的标志是乡村人口占总人口中比重上升
③城市化的拉力是就业机会少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2章第2节城市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2章第2节城市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节 城市化
一、城市化 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 城市范围 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 的过程。 2.驱动力 3.城市化水平:可以用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表示,反映 了 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 4.意义:带来了 聚落形态及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等 的巨大变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 服饰、居民心理、 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建筑。
(2)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3.中国文化与人口发展 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育、职业选择、人口流动等 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产生了很大的变 化,主要表现为传统的人口观念被现代的人口观念取代。(见下表)
(4)D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地区,城市对地理环境的 影响表现在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还会引发一系 列社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表:
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 题。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4)下列属于我国目前城市化过程表现的是( ) A.特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衰落迹象 B.城市化速度大大放慢 C.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D.城市化速度快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解析】 本题借助我国1949~2008年城市数量变化图来考查我国 城市化进程的相关知识,解答时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1)我国是一个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明显地表现出发展中国家的特点。(2)我国的 城市发展地区间不平衡,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3)读图 时注意三个时间段,注意不同等级规模城市数量的变化比较。 【答案】 (1)城市数目不断增多,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化进 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2)50~100万人口的大城市 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 (3)东部地带 经济发展水平高,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密集

《城市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城市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2)目前各处于城市化的哪一 个阶段?
(1)城市化的开始时间有什么不同?
目前英国、美国、巴西处于 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印度处 于城市化的初期阶段。
(3)近20年来,各国城市化的发展 速度有何差异?
近20年来,英国、美国、 印度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较慢, 巴西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较快
(4)各国城市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如何?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水平 不断提高
城市化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主要发生 在工业革以后。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近代城市化的国家。
几千年前
18世纪中叶
二战结束
现 在
缓慢发展
加速发展
空前发展
1、城市化的阶段特征
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世界城市化进程示意
分析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城市化水平高, 城市人口比重增 长趋缓甚至停滞
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 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乡村和小城 逆城市化现象 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 不断增强;④乡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城市;⑤城 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 C ) A.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城市化阶段
城市 城市化发 地域扩 常见的问题 化水 展速度 展趋势 平
(1)、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 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植被等自 然景观保持协调.
• 1、A模式优点是城市用地整体好,可以净化从郊区 流入城市的空气,缺点是用地单一,人们距绿地远, 无法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中心污染物不易稀释, 尤其是遇到大气稳定少动时更是如此 改进意见 城市内部开辟一些绿地 2、B模式优点是在A模式基础上,绿地穿插在其他用地 中,人们易亲近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城市的热岛 效应,缺点是城市中心地区其他用地面积比重大,向城市 中心延伸的绿地在调节、净化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有限。 改进意见 在城市中心建一些绿地 • 3、模式优点是在B模式基础上,城市绿地和其他 用地交错,人与自然和谐,进一步减小了城市热 岛效应。而且由于绿地从城市边缘伸到中心地区,使 空气流动较通畅,有利于降低城市大气污染,缺点是 城市中心地租高的地区,土地利用率降低。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1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1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共28张PPT)
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 方式等逐渐趋同。
世界城市化
• 世界城市化进程 •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 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世界城市化进程
城市出现 18世纪中叶 二战结束 现在
缓慢发展
加速发展 空前发展
1990 41%
19 70% 340%
1750 1%——2%
呈城然受 低市经自 年水人济给 前平口的自 ,的和限足 。比缓人制的 重慢口。农 只增比世村 有长重界自
• 注意:城市化过程包括两个紧密联系且不可分割 的方面。①人口城市化: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
②区域城市化:变农村地区为城市地区
人口 乡村地区
集聚 转变
城市 城市地区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 1、城市人口增加 • 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 口的百分比。
城市产生的前提
• 农业生产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 ,使一部分 人能够从事非农业劳动。
城市的发展史
• 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农业是社会经济的 基础,城市居于社会经济的从属地位。那 时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 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
城市的发展史
• 产业革命以后,大机器工业逐步取代手工业,生 产力谁拼空前提高。工业发展促使人口和产业在 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 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城乡差距逐渐扩大。
②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逆城市化
(1)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退,而是城市化扩展的 一种新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于消失,形成一 体化基础上。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再加上优 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久在城市中心面对混浊空气、 噪音的大城市居民,从而导致了逆城市化现象。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课件(31张)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课件(31张)

二、居住条件的改善
1、居住条件改善的原因 ——城市的发展
纽约
帝国大厦 (1931年竣工)
上海中心大厦 (2016年竣工)
上海金茂大厦 (1999年竣工)
环球金融中心 (2008年竣工)
2、居住条件改善的表现——建筑技术的革新 电梯、钢筋混凝土、集中供暖、制冷、私人卫生间
2、居住条件改善的表现——便捷、丰富的生活服务
思考:根据材料,工业革命带来 了哪些影响?
①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人口的激增 ②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的改善
一、城市化的演进
“所有伟大的文化都是从城市中诞生的,这是一个极为确定却从未被深入研究的事 实……民族、政府、政治和宗教,所有这些都依赖于人类生存的基本形态……城市。”
——(德)斯宾格勒 “城市是一个地理集合体、一种经济组织、一个制度进程、一座社会活动的剧场和集 体创造的美学象征”。
社区功能的发展:商场、超市、购物中心等; 娱乐休闲场所扩大; 绿化面积越来越大; 文化娱乐生活多样
→号称纽约"后花园"的中 央公园,不只是纽约市民 的休闲地,更是世界各地 旅游者喜爱的旅游胜地。
2、居住条件改善的表现——便捷、丰富的生活服务
社区功能的发展:商场、超市、购物中心等; 娱乐休闲场所扩大; 绿化面积越来越大; 文化娱乐生活多样
①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四、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Q:阅读书本P64,找出城市化带来了哪些具体的“城市病”?
①环境污染(水污染、空气污 染、光污染等) ②阶级矛盾和贫富差距加大; ③城市基本的生活资源分配不 合理; ④交通拥堵; ⑤犯罪率、失业增加等社会问 题
雾霾笼罩下的北京

市 化 加 快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共28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共28张ppt)
近代上海租界 你如何看待租界的影响?推动中国市政建设和城市化的进程…… 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原因: 通商口岸的开放;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 小农经济的破产,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一、近代城市化的演进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
材料: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 开始的。与西方资本主义诸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工业革命 和日益增长的商业化等内力作用实行近代城市化和城市近代化 不同,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 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 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 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 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 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工业化催生城市化 城市化推进工业化
加速器 工业化
发动机
城市化
一、近代城市化的演进
世界城市化发 展速度比较 %
缩字法记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特点:
发达国家:早、高、慢、逆(城镇化起步早、水平高、现在速度已变慢并出现
逆城镇化)。
部分国家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晚、低、快、郊(城镇化起步晚、水平低、现发在展速速度度比已较超% 过发达
——王旭《美国城市史》
一、近代城市化的演进
近代英国的城市化
1750—1851英国人口数(单位:百万人)
城市化表现之一:城市人口的比重
年份 1750 1781 1801 1811 1821 1831 1841 1851 人口 10.5 13.0 15.9 17.9 20.894 24.029 26.731 27.390
——涂文学《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人教版必修二城镇化-PPT(演示)课件

人教版必修二城镇化-PPT(演示)课件

城镇人口比例/% ■图2.12 部分国家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2014年)
3. 我国的城镇化 (目前:处于中期加速发展阶段)
阅读 P37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 改革开放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如何?发展速度如何?
改革开放前,我国城镇化水平低,发展速度缓慢。 2.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谢(谢)您 的 ( 观 看 (

一、城镇化及意义
1.城镇化: 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城镇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①城镇人口增加; ②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 ③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城镇化率 是衡量城镇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 城镇化率=城市人口/地区总人口 ×100%
2.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城市化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
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哪些?
LEE
01
02
03
04
城镇化及意义 世界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特大或a


#

富阳●
上海 ●余妹
读教材P31 图2.1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 说出2015年和1985年相比,有什么变化?
环境问题
垃圾污染
环境问题
水污染
环境问题
垃圾污染
社会问题
交通拥堵 就业困难
住房紧张 社会治安差
本节小结:
1.城镇化的概念、三个主要标志以及衡量城镇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 2.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单位关系 3.城镇化的意义 4.世界城镇化进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我国) 5.城镇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6.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回答
(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 城市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数量增加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____________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
4、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区 域 经 济 的 发 展
推动
工 业 的 发 展 ( 工 业 化 )
促进
城 市 化
带动
工 业 的 发 展 ( 工 业 化 )
边陲小镇老深圳全貌 (1982)
流光溢彩的深圳(2000年)
生产方式
从前日出而作、日落而 息的宁静的渔村生活
今日封闭厂房内长长的 流水线上的机械化生产
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有没有? 发达国家的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现象我们有 没有出现?
1、这些国家是世界城市 化的典型代表。最早 的 英国 ,美国、日本 城市化水平 高 ,巴 西南美最大但“虚假 城市化”,印度人口 众多“滞后城市化”。 2、在三个发达国家均处在城市化的 后 期,巴西为中期的 加速 阶段,印度为 初期 阶段; 3、各国城市化发展趋势,发达国家 减速,外迁,城市中心衰落 ;发展 中国家 起步晚,水平比较低,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 但发展快,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
1.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项目 起步 速度 水平 高 其他特 点
发达国 家
发展中 国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早 晚
慢 快
逆城市 化现象 发展不 合理

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处于哪个阶段? 后期成熟阶段
70%
25%-30%
中期加速阶段
逆城市化现象
时间: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 发生空间:西欧、美国、日本 等发达国家 含义: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 口流动现象 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 镇回流; 大城市中心区萎缩; 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 村人口数量增多。 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 高,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 施的改善
印度处于城市化的阶段________

一 选择题
1.关于城市化的错误叙述是( A ) A.城市化过程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 B.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C.城市化水平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D.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2.目前,在西方国家的大城市里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双选) A.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大城市环境恶化 B.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AB C.市区失业人口增多 D.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低 3.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城市化的特点是 A A.世界城市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空前的程度 B.中小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发展慢 C.由于城市人口不断集中,城市用地规模不断缩小 D.城市化开始加速发展,城市人口比重达到13.3%
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 逆城市化现象 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乡村和小城 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 不断增强;④乡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城市;⑤城 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 C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作业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现状如何?
3、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途径 生态城市
城市绿地系统的模式
(1)、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 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植被 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
1、A模式优点是可以净化从郊区流入城市的空气,缺 点是无法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中心污染物不易 稀释,尤其是遇到大气稳定少动时更是如此 改进意见 城市内部开辟一些绿地 2、B模式优点是在A模式基础上,绿地向城市中心延 伸,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城市的热岛效应,缺点是 城市中心地区其他用地面积比重大,向城市中心延 伸的绿地在调节、净化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有限。 改进意见 在城市中心建一些绿地 3、模式优点是在B模式基础上,绿地在城市中心形成 网状,进一步减小了城市热岛效应。而且由于绿地从 城市边缘伸到中心地区,使空气流动较通畅,有利于 降低城市大气污染,缺点是城市中心地租高的地区, 土地利用率降低。 在城市各用地间进行道路建设 改进意见
1 、按照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三个 阶段,当前我国城市化正处于 加速(中期) 阶段。
30
20
2,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城市 10
化水平 低 , 发展速度快 ,
但由于城市化水平略高于经济
发展水平,带来了
环境、 ,
人口、交通拥挤、居住环境、就业、社会秩序等 问题。
发展中 国家,实线代表________ (1)图甲中虚线代表_______ 发达 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 目 前 , 两 类 国 家 城 市 人 口 数 量 和 增 长 情 况 是 _______ ____ 超过了发达国家,增长速度也较发达国家快 __ 。 数量不断增多 (2)图乙中世界人口超过百万特大城市数量变化特点 _____ _ ,速度加快 ___ 发展中国家数量增长速度更快,未来特大城市多数集中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表说明了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是 _起步早,水平高 ____ _ __,发 ,目前速度慢 ,水平低,目前速度快 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是起步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根据表中资料,在图丙中画出两类国家城市人口比例变化的曲线图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1. 城市化起步 2. 城市化水平
3. 城市化速度
发 达 国 家 :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早
起步晚
1. 城市化起步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水平高
水平低
2. 城市化水平
发达国家: 速度(慢—快—慢)
发展中国家:
速度(慢—快)
3. 城市化速度
1.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项目 起步 早 晚 速度 慢 快 水平 高 低 其他特 点
发达国 家
发展中 国家
1.关于城市化的标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在上升 C.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D.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2、世界城市化进程速度最快的时期是在(
A、产业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D、20世纪70年代以后
C

读“世界发达 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 比重变化曲线图” 然后分析回答。
郊区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迁移方向 中心城区
向郊区 城市向 郊区人口向 市区 乡村、小城 镇
城市人口 数量 乡村人口 数量
增加
减少
增加
减少
增加
减少
测算1995-2000年城市人口比重的年增长率, 结合我国的总人数计算每年新增加的城市人口数。
根据计算,我国每年新增城市人口1200万,结 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城市化会给地理环境带来 怎样的压力,并且提出缓解这些压力的措施.
25%-30%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案例4
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常见的问题
城市化阶 水 发展 地域扩展趋 段 平 速度 势 初期阶段 小幅度扩
低 慢 快

表现不明显
中期阶段 较

迅速扩大, 劳动力过剩,交通 出现郊区 拥挤,住房紧张, 城市化 环境恶化 城市界限 模糊,出现 逆城市化
后期阶段


大城市中心出现了 失业率高、空旧房 增多、犯罪率升高、 市中心的空洞化等
自学检测
一、根据自学内容对下列表述进行正误判断
1.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城市 人口规模 2.城市化水平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城市化的含义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
4.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差异不断缩小 5.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差距加大 6.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微拉平的“S”型 曲线
3 、城市化的动力 读图2.17讨论分析城市化的动力有那些?
城市 就业机会多 社会福利保障 程度高 文化设施齐全 拉 力 因 素 城 市 化 的 动 力 推 力 因 素
农村
人口增长快 对土地压力大 收入低,社会 服务短缺 受自然灾害 影响大
深圳的城市化发展为什么如此迅速? 改革开放, 经济的飞速发展 城市化发展与社会经济发 展之间有什么关系?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 的必然趋势,城市化水平反 映经济发展水平。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世界经济发展不 平衡,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又如何呢?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回答
(4)城市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 _______(多项选择) A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 B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 C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 D增强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
ABD
巩固强化
下图箭头表示人口移动的状况,读图,完成1~2题。
第三节 城市化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
从图2.17中可以看出,1985年到2000年,长江三角洲地 区城市发展有哪些变化? 城市等级上升 城市数量增加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范围扩大 乡村变为城市
什么是城市化
1、概念 城镇 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人口向_____ _______ 城市 的过程。 乡村变为_____
1.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项目 起步 速度 水平 其他特点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 家
慢 快
高 低

发展不 合理
2、城市化的阶段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