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皮炎课件
合集下载
皮炎护理ppt课件

提高免疫力
均衡饮食
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包括维生 素、矿物质和蛋白质,以维持免疫系 统的正常功能。
适量运动
定期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提高免疫力。
充足睡眠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恢 复和免疫力提升。
避免压力
学会调节情绪,减轻压力对免疫力的 影响。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保持皮肤清洁
选用温和的清洁产品,避免过度清洁和刺激 皮肤。
皮炎的常见误区与注意事 项
常见误区
误区一
皮炎是小病,不用治疗。
误区二
皮炎是传染病,会传染给他人。
误区三
皮炎是过敏反应,只能通过抗过敏药物进行治疗。
误区四
皮炎是皮肤炎症,不能使用护肤品。
注意事项
注意一
皮炎患者应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化妆品和护 肤品,选择温和、无刺激的产品。
注意二
皮炎患者应避免过度清洁和摩擦皮肤,尽量 减少洗脸次数和力度。
和严重程度进行选择。
非处方药
如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乳 膏等,适用于轻度皮炎,可缓 解瘙痒和红肿。
处方药
如他克莫司、匹美莫司等,适 用于中度至重度皮炎,需医生 开具处方并指导使用。
使用方法
遵循医生或说明书上的使用说 明,注意用药时间和次数,避 免药物接触眼睛和其他敏感部
位。
内服药的选择和使用
01
02
皮炎的症状与表现
症状
皮炎的症状包括皮肤的红肿、瘙痒、 疼痛、水疱、脱屑等,有时还可能出 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表现
不同类型的皮炎表现不同,如接触性 皮炎通常在接触过敏原后短时间内出 现,而神经性皮炎则可能表现为皮肤 苔藓样变、皮肤干燥等症状。
药物过敏反应PPT课件

• ⑤临床征群表现明显,均有血压降低的表现,而 后相继出现一系列诸如微循环障碍、意识减弱、 呼吸困难等症状,用以进行临床鉴别诊断。
• ⑥死亡率高,其中由抗菌药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第14页/共32页
DAS的特点
• ⑧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乙酞水杨酸及磺胺类为 易致敏药物,青霉素在人体内迅速水解为青霉烯酞 等约10种代谢产物,乙酞水杨酸中常有杂质乙酞水 杨酸醉,它们均易与蛋白质分子形成不可逆共价结 合成为复合抗原。磺胺类的苯胺核有较强的化学活 性,易致敏。另外有些药物间有交叉过敏性,对某 一药物的过敏反应一旦发生,就存在对化学结构相 似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发生交叉过敏反应的可能。如 磺胺类药物之间、某些氨基糖甙类之间、磺胺类与 普鲁卡因、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等均有交叉过敏 性。
• 其过敏性休克反应率也最高,占用药人数的0.004%~0.015%。
第5页/共32页
药物过敏
•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过敏反应 • 像药物的胃肠道反应如一些对胃肠道粘膜或迷走神经感受器有刺激作用的药
物都可引起恶心、呕吐均为药物不良反应不是过敏反应。
第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共32页
药物过敏性休克-概念 • 药物过敏性休克(drug anaphylactic shock ,DAS)是以药物作为特异性过敏原作用于过敏患者而导致周围 循环障碍为主的全身速发型变态反应,抢救不及时极易造成死亡。 第7页/共32页
内容提要
※概念 ※临床表现 ※药物过敏性休克 ※急救与护理
第1页/共32页
药 物过 敏 “过敏”(Allergy)这个词源于希腊,原意是“不正常的反应”。
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免疫系统错把一些原本无害的物质当作危险的外来入侵者,反应过度形成了过敏。统计显 示,生活中有1/3的人发生过不同程度的过敏,过敏己经成了一个很普及的话题。
• ⑥死亡率高,其中由抗菌药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第14页/共32页
DAS的特点
• ⑧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乙酞水杨酸及磺胺类为 易致敏药物,青霉素在人体内迅速水解为青霉烯酞 等约10种代谢产物,乙酞水杨酸中常有杂质乙酞水 杨酸醉,它们均易与蛋白质分子形成不可逆共价结 合成为复合抗原。磺胺类的苯胺核有较强的化学活 性,易致敏。另外有些药物间有交叉过敏性,对某 一药物的过敏反应一旦发生,就存在对化学结构相 似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发生交叉过敏反应的可能。如 磺胺类药物之间、某些氨基糖甙类之间、磺胺类与 普鲁卡因、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等均有交叉过敏 性。
• 其过敏性休克反应率也最高,占用药人数的0.004%~0.015%。
第5页/共32页
药物过敏
•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过敏反应 • 像药物的胃肠道反应如一些对胃肠道粘膜或迷走神经感受器有刺激作用的药
物都可引起恶心、呕吐均为药物不良反应不是过敏反应。
第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共32页
药物过敏性休克-概念 • 药物过敏性休克(drug anaphylactic shock ,DAS)是以药物作为特异性过敏原作用于过敏患者而导致周围 循环障碍为主的全身速发型变态反应,抢救不及时极易造成死亡。 第7页/共32页
内容提要
※概念 ※临床表现 ※药物过敏性休克 ※急救与护理
第1页/共32页
药 物过 敏 “过敏”(Allergy)这个词源于希腊,原意是“不正常的反应”。
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免疫系统错把一些原本无害的物质当作危险的外来入侵者,反应过度形成了过敏。统计显 示,生活中有1/3的人发生过不同程度的过敏,过敏己经成了一个很普及的话题。
药物性皮炎PPT课件

诊断依据
• 瘙痒明显 • 发热和全身症状,少数伴脏器损害 • 停用致敏药物后皮疹逐渐消退 • 同一药物在不同个体可发生不同类型的药疹,同一类型的药疹又可由
不同药物引起
40
诊断依据
• 患者服用两种以上的药物,准确判断致敏药物将更为困难。应根据患 者过去服药史,有无药疹史,此次用药与发病的关系,以及所发疹型 最常由何种药物引起等加以分析
26
紫癜型药疹
• 2型变态反应-----血小板减少 • 3型变态反应-----血管炎 • 皮损以瘀斑、瘀点甚至可见血疱 • 伴有症状 • 常见药物:磺胺类、吡唑酮类、苯巴比妥、抗组胺药、金盐、碘剂、
吲哚美辛、呋塞米。
27
28
痤疮样药疹
• 常见药物:碘剂、糖皮质激素等制剂。 • 潜伏期较长 • 面部、胸背部 • 毛囊性丘疹、丘脓疱疹等痤疮样皮损 • 一般无全身症状。
• 过敏性休克是药物过敏的一种严重反应,以注射青霉素等抗生素发生 者最多。
• 休克发作较快者可在注射过程中,或在作皮试时出现症状,一般在给 药数分钟至半小时内发作。患者先出现面红、胸闷、气促、头晕、心 悸、四肢麻木,继之面色苍白或发绀、出冷汗、四肢厥冷、脉搏细弱、 血压下降、神智不清乃至昏迷,可同时伴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皮 肤过敏反应。
药物性皮炎
1
定义
• 由于药物通过内服、注射、吸入、灌肠、栓剂使用等途径进入 体内,引起皮肤与粘膜的炎症反应,严重时可损伤内脏。
• 引起的原因是:药物 • 药物的种类的易患性有一定的时代特点。
2
目前引起药疹的排序情况
• 抗菌药物类 • 解热镇痛类 • 磺胺类 • 安眠镇静类及抗癫痫类 • 其它药物 • 中药
9
一种药物可引起不同的皮疹与症状;同一症状与皮疹可 由不同的药物诱发
药物性皮炎PPT课件

激素。 4.预防和控制感染。 5.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及加强支持疗法。 6.局部治疗:根据外用药原则。
15
9
2.荨麻疹型: 3.麻疹样型及猩红热
样型 4.多形红斑型: 5.湿疹样型: 6.紫癜型: 7.痤疮样型: 8.光感型:
10
9.大疱性表皮松解型 :重源自药疹。起病急。初起 为泛发性水肿性紫 红色斑,迅速增多, 波及全身, 出现大 小不等松弛性水疱, 形成糜烂面,大面 积表皮坏死松解, 尼氏征(+),伴粘 膜受损, 全身中毒 症状严重。
<1>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 <2>磺胺类: <3>解热镇痛药: <4>镇静及抗癫痫药: <5>血清制品、疫苗: <6>中草药:
3
机理:药物(抗原、半抗原)-->人体,产生 抗体 抗原+抗体--->各型变态反应 3、抗过敏药物及激素治疗有效
4
<二>非变态反应:
1. 药理作用: 2. 光毒作用: 3. 毒理作用: 4. 特异体质:G-6PD缺乏
药物性皮炎
Dermatitis Medicamentosa 皮肤性病教研室 刘慧
1
一、定义:药物性皮炎也 称药疹,是药物通过静脉点滴、 肌注、口服、灌肠等途径进入 人体后引起的皮肤粘膜炎症反 应。
2
病因及发病机理:
<一>变态反应: 1.特异性过敏体质的人容易发病。 2.药物致敏性:抗原性强的药物:
5
临床表现:
<一>药物性皮炎的共同特点:
1.病前有用药史。
初次4-20天,平均7-9天
2.有一定的潜伏期:药物-->人体------- ----->产生皮疹 重复应用数分钟-24小时
15
9
2.荨麻疹型: 3.麻疹样型及猩红热
样型 4.多形红斑型: 5.湿疹样型: 6.紫癜型: 7.痤疮样型: 8.光感型:
10
9.大疱性表皮松解型 :重源自药疹。起病急。初起 为泛发性水肿性紫 红色斑,迅速增多, 波及全身, 出现大 小不等松弛性水疱, 形成糜烂面,大面 积表皮坏死松解, 尼氏征(+),伴粘 膜受损, 全身中毒 症状严重。
<1>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 <2>磺胺类: <3>解热镇痛药: <4>镇静及抗癫痫药: <5>血清制品、疫苗: <6>中草药:
3
机理:药物(抗原、半抗原)-->人体,产生 抗体 抗原+抗体--->各型变态反应 3、抗过敏药物及激素治疗有效
4
<二>非变态反应:
1. 药理作用: 2. 光毒作用: 3. 毒理作用: 4. 特异体质:G-6PD缺乏
药物性皮炎
Dermatitis Medicamentosa 皮肤性病教研室 刘慧
1
一、定义:药物性皮炎也 称药疹,是药物通过静脉点滴、 肌注、口服、灌肠等途径进入 人体后引起的皮肤粘膜炎症反 应。
2
病因及发病机理:
<一>变态反应: 1.特异性过敏体质的人容易发病。 2.药物致敏性:抗原性强的药物:
5
临床表现:
<一>药物性皮炎的共同特点:
1.病前有用药史。
初次4-20天,平均7-9天
2.有一定的潜伏期:药物-->人体------- ----->产生皮疹 重复应用数分钟-24小时
常见皮炎介绍PPT课件

香脂化妆品 洗发水 工业 指甲油 皮革制品 颜料 假牙
六氯酚 肥皂 去垢剂 杀虫剂
精品课件
12
• 发病机制:
有些在浓度低时可以为致敏物,浓度高 时为刺激物或毒性物质。
精品课件
13
• 原发刺激反应:接触物对皮肤有强烈的刺 激性或毒性,任何人接触该物质后均可发 生皮炎,这种刺激称原发性或毒性刺激。
• 原发性刺激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刺激性 很强,接触后短时间内发病,如强酸或强 碱等化学物质所引起的皮炎;另一种是刺 激性较弱,由较长时间接触后发病,如肥 皂、有机溶剂等所引起的皮炎。
精品课件
18
精品课件
19
精品课件
20
诊断及鉴别诊断:
• 发病前有接触史,在接触部位突然发生, 除去病因后经过适当处理皮损很快消退。
• 斑贴试验可明确病因。
精品课件
21
特殊类型的接触性皮炎:
(1)化妆品皮炎:系由接触化妆品或染发剂 后所致的急性、亚急性、慢性接触性皮炎。
(2)尿布皮炎:尿布更换不勤,产氨细菌分 解尿液后产生较多的氨刺激皮肤所致。
精品课件
36
• 在药疹的高潮时,一些化学结构不同的药物 也可能诱发过敏,称为多原过敏;药疹患者 ,如使用一种或多种与初次过敏的药物化学 结构相似的药物,或使用的药物的代谢产物 与初次致敏原结构相似或一致时,常能引起 同样的过敏反应,称交叉过敏;
• 抗过敏治疗常有效(如糖皮质激素)。
精品课件
37
• 非变态反应 能引起非变态反应性药疹的药物较少。
• 大都先由外用药物引起局部接触过敏,发 生湿疹样皮炎后,再服用或注射同样的或 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即可发生泛发的湿 疹样皮损。一般无全身症状。停药后逐渐 好转,病程1个月以上。
治疗皮炎ppt课件

停用激素
停止使用含有糖皮质激素的药物或化妆品。
抗过敏治疗
使用抗过敏药物,缓解过敏症状。
抗炎治疗
使用抗炎药物,缓解炎症症状。
修复皮肤屏障
使用修复皮肤屏障的护肤品或药物,促进皮 肤修复。
04
皮炎治疗的注意事项与误区
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避免刺激
在治疗皮炎过程中,应避免使用刺激 性强的清洁剂或化妆品,以免加重皮 肤炎症。
病理
皮炎的病理过程涉及炎症细胞的浸润、皮肤组织的损伤和修复等,不同类型皮 炎的病理表现也有所不同。
02
皮炎的治疗方法
内服药物治疗
01
02
03
抗组胺药
用于缓解皮炎引起的瘙痒 和红肿,常用药物有盐酸 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
免疫抑制剂
对于一些严重的或反复发 作的皮炎,医生可能会开 具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 、霉酚酸酯等。
高治疗效果。
神经性皮炎的治疗重点
心理治疗
神经性皮炎与心理压力有关疗
使用抗炎药物和抗过敏药物, 缓解炎症和过敏症状。
局部治疗
使用局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 、焦油类制剂等,缓解局部症 状。
避免刺激
避免过度摩擦、热水烫洗等刺 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治疗重点
误区三
误区四
不重视心理因素: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也 可能引发或加重皮炎症状,应关注心理健 康。
过度清洁: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肤的天然屏 障,引发皮炎,应适度清洁。
预防皮炎复发的措施
保持皮肤清洁
定期清洁皮肤,但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 剂。
合理饮食
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 物,避免过度摄入刺激性食物。
状。
预防感染
停止使用含有糖皮质激素的药物或化妆品。
抗过敏治疗
使用抗过敏药物,缓解过敏症状。
抗炎治疗
使用抗炎药物,缓解炎症症状。
修复皮肤屏障
使用修复皮肤屏障的护肤品或药物,促进皮 肤修复。
04
皮炎治疗的注意事项与误区
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避免刺激
在治疗皮炎过程中,应避免使用刺激 性强的清洁剂或化妆品,以免加重皮 肤炎症。
病理
皮炎的病理过程涉及炎症细胞的浸润、皮肤组织的损伤和修复等,不同类型皮 炎的病理表现也有所不同。
02
皮炎的治疗方法
内服药物治疗
01
02
03
抗组胺药
用于缓解皮炎引起的瘙痒 和红肿,常用药物有盐酸 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
免疫抑制剂
对于一些严重的或反复发 作的皮炎,医生可能会开 具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 、霉酚酸酯等。
高治疗效果。
神经性皮炎的治疗重点
心理治疗
神经性皮炎与心理压力有关疗
使用抗炎药物和抗过敏药物, 缓解炎症和过敏症状。
局部治疗
使用局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 、焦油类制剂等,缓解局部症 状。
避免刺激
避免过度摩擦、热水烫洗等刺 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治疗重点
误区三
误区四
不重视心理因素: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也 可能引发或加重皮炎症状,应关注心理健 康。
过度清洁: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肤的天然屏 障,引发皮炎,应适度清洁。
预防皮炎复发的措施
保持皮肤清洁
定期清洁皮肤,但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 剂。
合理饮食
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 物,避免过度摄入刺激性食物。
状。
预防感染
常见药物过敏反应及处理ppt医学课件

.
20
1 过敏反应
• 头孢菌素的过敏反应与青霉素相似,主要 表现为皮疹、荨麻疹、哮喘、药物热、血 清病样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 克等。头孢菌素和青霉素间呈现不完全的 交叉过敏反应,对青霉素过敏者中约有 10%~30%对头孢菌素过敏,而对头孢菌素 过敏者绝大多数对青霉素过敏,有个别患 者对青霉素不过敏而对头孢菌素过敏
进入人体后,可与蛋白质、多糖多肽结合
而成为全抗原,引起过敏反应。此外,半
合成青霉素(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羧
苄西林等)与青霉素之间有交叉过敏反应,
用药前同样要做皮试过敏试验。
.
3
(一)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
•
青霉素过敏试验通常以0.1ml(含青
霉素20~50U)的试验液皮内注射,根据皮
球变化及患者全身情况来判断试验结果,
医嘱单、床头卡醒目注明,注射薄上注销,同时将结果告 知患者及家属。 • 6.如对皮试结果又怀疑,应在对侧前臂皮内注射生理盐水 0.1ml,以作对照,确认青霉素皮试结果为阴性方可用药。 使用青霉素治疗过程中要继续严密观察反应。
.
12
(二)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及其处理
• 1.发生机理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属Ⅰ型变态反 应,发生率为5~10万,特点是反应迅速、强烈、消退亦快。目前对其 发生机制的解释是:青霉素本身不具有抗原性,其降解产物青霉噻唑 酸和青霉烯酸为半抗原,进入机体后与蛋白质或多肽分子结合而发挥 完全抗原的作用,有些个体在此作用下能产生相当量的IgE类抗体。 IgE能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结合。当再次接触相同的变应原时, 变应原与上述细胞表面的IgE特异性地结合,所形成的变应原——IgE 复合物能激活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使之脱颗粒。从排出的颗粒 中及细胞内释出的一系列生物活性介质,如组胺、激肽、白三烯等, 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和腺样体分泌增 多。临床上可表现为荨麻疹、哮喘、喉头水肿;严重时可引起窒息、 血压下降或过敏性休克。至于初次注射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则 很可能与患者在以往生活中,通过其他方式接触过与青霉素有关的变 应原成分有关。
【皮肤性病学】皮炎与湿疹PPT课件

病程 长,有急性慢性反复发 慢性病程
作及渗出史
无渗出史
手足湿疹与手足癣鉴别
手足湿疹 好发部位 手、足背
手足癣 指掌,趾缝
皮损特点 多形性,易渗出, 深在性水疱,无
境界不清
红晕,境界较清楚
分布
对称
单发
真菌 (-)
(+)
治疗
一、一般治疗原则 1、寻找病因 2、避免再刺激、过度搔抓、热水烫洗 3、禁食浓茶、酒、辛辣食品
定义:对称发生于掌跖、指趾曲侧的复发 性水疱性皮肤病,常伴手足多汗
➢多见于中青年,春秋季易发。 ➢指趾侧缘或掌跖的深在性水疱,疱液清,数
后皮疹干燥,留糠状脱屑。 ➢自觉瘙痒或烧灼感。
治疗
1、避免情绪因素 2、治疗手足多汗 3、抗组胺药物 4、外用药干燥、抗炎、止痒
变态反应有关
内部因素
➢ 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 肠道寄生虫病,慢性胆囊炎 ➢ 慢性扁桃体炎 ➢ 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糖尿病、月经、妊娠) ➢ 精神障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失眠 ➢ 血液循环障碍 ➢ 遗传因素:过敏素质。
外部因素
➢ 生活环境的改变,气候条件的影响 ➢ 外界刺激因子:日光,寒冷,炎热,干燥。 ➢ 各种动物皮毛,植物(花粉)。 ➢ 化学物质、人造纤维、化妆品 、肥皂。 ➢ 食物:鱼虾、牛羊肉、脂肪类,糖类
漆皮炎(dermatitis rhus)
诊断
1、详细了解病史,进行接触史调查。 2、皮损多局限于接触部位,境界清楚。 3、除去接触物后,皮损较快消退,再接
触可再发。 4、对可疑物可作斑贴试验。
治疗
治疗原则:寻找病因,脱离接触物,积 极对症处理。
全身治疗:抗组胺药;激素应用于皮损 较重的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疹型药疹
接触性皮炎史 口服相同或相似结构的药物 全身体泛发出现湿疹样皮损的药疹 常融合成片。 全身症状轻、病程长。
紫癜型药疹
2型变态反应-----血小板减少 3型变态反应-----务管炎 皮损以瘀斑、瘀点甚至可见血疱 伴有症状
痤疮样药疹
碘剂、糖皮质激素等制剂。 潜伏期较长 面部、胸背部 毛囊性丘疹、丘脓疱疹等痤疮样皮损 一般无全身症状。
局限性
固定型药疹 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 常固定于某处 水肿性暗紫红色斑疹,边界清楚。 严重时可见有水疱或大疱 伴有瘙痒 停药经治疗红斑1周消退
全身性
皮损多样性 临床表现有轻、重之分。 重型药疹主要包括:重型多形红斑、剥
脱性皮炎、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药物性皮炎
定义
什么是药物性皮炎? 由于药物进入体内
药物进入体内的的途径包括? 皮肤与粘膜的炎症反应,严重时可损伤
内脏。 引起的原因是:药物 药物的种类的易患性有一定的时代特点
。
药物情况
国际性的情况 国内的情况
目前引起药疹的排序情况
抗生素类 解热镇痛类 磺胺类 安眠镇静类及抗癫痫类 其它药物 中药
疹
休克的抢救与治疗
参考书上p102页。
、渗出等多形皮损。中心呈紫红色。 可累及粘膜。
如泛发全身 伴有腔口部位的粘膜出现糜烂,伴疼痛 伴全身症状及内脏器的损伤。 病情重,可导致死亡。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大片的红斑 上有松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水疱或大疱 易破裂,尼氏征阳性 大面积的糜烂面 伴疼痛 全身症状重 可至死亡
除药物有关外,还与个体有关 存在个体差异。
发病机制
免疫性反应 非免疫性反应
免疫性反应
先讲抗原(变应原) 分类? 药物的哪些成分可以成为药疹的抗原?
免疫性反应
四型变态反应 Ⅰ型变态反应 Ⅱ型变态反应 Ⅲ型变态反应 Ⅳ型变态反应
一种药物可引起不同的皮疹与 症状;同一症状与皮疹可由不
同的药物诱发
免疫性反应型的特点
个体敏感性。 皮疹与药量、药理作用无关。 有潜伏期。 皮疹形态多样性 交叉过敏、多价过敏 对激素有特效
非免疫性反应
直接诱导炎症介质的释放 光毒性反应 过量反应 蓄积作用 酶的缺陷及抑制
临床表现
多种多样 分局限性、全身性 可仅累及皮肤与粘膜,甚至可累及内脏 轻、重型
剥脱性皮炎型
初为麻疹或猩红热样皮损 加重融合全身弥漫潮红、肿胀,可伴丘
疹或水疱 肿消有大量的鳞片状或落叶状脱屑 粘膜可见糜烂或溃疡 局部淋巴结肿大、内脏损伤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发病特点可诊断 麻疹型或猩红热型需与麻疹或猩红热鉴
别等。
治疗
停用可疑药物 促进药物排泄 抗过敏治疗 支持治疗 预防感染或抗感染治疗 根据皮损加强局部护理,尤其是重型药
光感性药疹
有用药史 有日光照史 皮损多见于暴露部位 机理主要有2个 光毒性红斑 光变应性药疹
光毒性红斑
暴露部位 晒斑样皮损 任何人均可发病 没有潜伏期
光变态反应性
不仅见于暴露部位 也可见于非暴露部位 皮损以湿疹样皮损为主。
多型红斑
可分为轻型、重型 药物 皮损与多形红斑皮损相似 四肢屈侧、躯干等处 水肿性红斑,中心有水疱、血疱、糜烂
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
药物:主要半合成的青霉素 起病突然 皮损类似麻疹或猩红热表现而得名 斑疹、斑丘疹 融合成红斑 常伴有全身症状 停药治疗1~2周痊愈。有糠状脱屑。
荨麻疹型药疹
药物: 3型变反应为主。 皮损类似急性荨麻疹皮损---风团为主 伴有血清病样症状。 易发展为慢性荨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