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学实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中药药剂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中药制剂的基本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
2. 学习中药散剂、煎膏剂、丸剂的制备过程,了解其特点、性质及制备方法。
3. 掌握中药制剂的质量检查方法,提高对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意识。
二、实验原理中药药剂学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实验是中药药剂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巩固和扩展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三、实验内容1. 散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散剂的制备方法,了解散剂的特点、性质及质量控制标准。
(2)实验原理:散剂是指将中药原料粉碎成细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装瓶包装而成的制剂。
(3)实验步骤:①称取明腰黄、人工牛黄、青黛、龙胆末、黄柏、黄连、煅石膏、甘草、冰片、薄荷冰等原料;②将原料粉碎过七号筛;③将黄连、黄柏、龙胆末、甘草置乳钵中研匀,倾出;④将雄黄置研钵中,分次加入石膏(按等量递增法),套研均匀倾出;⑤取青黛少许置研钵研匀,将冰片、薄荷冰放入研钵中轻研,研匀;⑥将青黛、人工牛黄、石膏和雄黄混合粉顺序加入,每加一种药都要充分研匀;⑦再将黄连等四味药混合粉加入,研匀,至颜色均匀,装瓶即得。
2. 煎膏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了解煎膏剂的特点、性质及质量控制标准。
(2)实验原理:煎膏剂是指将中药原料煎煮提取后,浓缩、炼制而成的制剂。
(3)实验步骤:①称取明腰黄、人工牛黄、青黛、龙胆末、黄柏、黄连、煅石膏、甘草、冰片、薄荷冰等原料;②将原料加水煎煮提取;③煎煮液浓缩;④炼制;⑤装瓶即得。
3. 丸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丸剂的制备方法,了解丸剂的特点、性质及质量控制标准。
(2)实验原理:丸剂是指将中药原料粉碎成细粉,加入适量的辅料,制成球形或椭圆形的制剂。
(3)实验步骤:①称取明腰黄、人工牛黄、青黛、龙胆末、黄柏、黄连、煅石膏、甘草、冰片、薄荷冰等原料;②将原料粉碎成细粉;③加入适量的辅料;④制成球形或椭圆形;⑤装瓶即得。
中药药剂的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任务中药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我参加了中药药剂学的实习。
实习期间,我在指导下,参与中药药剂的制备、质量检验、配制和使用等工作,了解了中药药剂的生产流程和管理规范,掌握了中药药剂的基本制备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法。
二、实习时间和安排本次实习为期四个月,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中药药剂制备实习,第二阶段为中药药剂质量检验实习。
实习期间,我在实验室和药房进行了实践操作,参与了中药药剂的制备、配制和质量检验等工作。
三、实习内容和收获1. 中药药剂制备实习在中药药剂制备实习中,我参与了散剂、煎膏剂、糖浆剂等多种中药药剂的制备。
通过实习,我了解了中药药剂制备的基本流程,掌握了药材的粉碎、混合、煎煮、浓缩等操作技术。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根据处方和制备工艺要求,调整药材的用量和制备条件,以保证中药药剂的质量和疗效。
2. 中药药剂质量检验实习在中药药剂质量检验实习中,我参与了中药药剂的质量检验工作。
通过实习,我了解了中药药剂质量检验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掌握了药典和质量标准的要求。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使用显微镜、光谱仪等仪器设备,进行中药药剂的性状观察、含量测定和杂质检查等质量检验工作。
3. 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不仅掌握了中药药剂的基本制备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法,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制备工艺和质量检验方法,以提高中药药剂的质量和疗效。
同时,我还深刻认识到中药药剂学的重要性,增强了自己对中药事业的信心和责任感。
四、实习总结通过中药药剂学的实习,我对中药药剂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为中药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药药剂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药药剂学在医药领域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我在2021年7月至2021年9月期间,在XXX医院中药药剂科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中药药剂学的相关知识,掌握中药制剂的基本工艺流程。
2.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
3. 学习中药药剂学在临床中的应用,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习内容1. 实习科室及工作环境实习期间,我主要在XXX医院中药药剂科进行实习,该科室拥有先进的中药制剂设备,如提取浓缩设备、干燥设备、粉碎设备等。
科室环境整洁,工作氛围良好。
2. 实习内容(1)中药制剂基本工艺流程在实习期间,我了解了中药制剂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原料的采购、鉴定、提取、浓缩、干燥、粉碎、过筛、混合、分装等环节。
(2)中药制剂常见剂型实习期间,我学习了中药制剂的常见剂型,如散剂、煎膏剂、糖浆剂、丸剂、片剂等。
其中,重点学习了散剂、煎膏剂、糖浆剂的制备方法。
(3)中药制剂质量检验实习期间,我了解了中药制剂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包括外观检查、含量测定、微生物限度检查等。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相关检验方法。
(4)中药药剂学在临床中的应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中药药剂学在临床中的应用,如中药配伍禁忌、药物相互作用、合理用药等。
四、实习收获1. 提高了专业素养通过实习,我对中药药剂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中药制剂的基本工艺流程和常见剂型的制备方法。
2. 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积极参与各项操作,如粉碎、过筛、混合等,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拓宽了知识面实习期间,我学习了中药药剂学在临床中的应用,了解了中药配伍禁忌、药物相互作用、合理用药等知识,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
4.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事共同完成各项工作,学会了与团队合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中药药剂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实验报告中药药剂实验报告中药药剂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药的提取、加工和制剂等工艺,将中药转化为易于服用和储存的形式,以便于患者使用。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中药药剂的制备过程和药效评价方法,以期为中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一、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选取了薄荷叶、生姜和黄芩作为中药材,以及乙醇、水和甘油等作为溶剂。
2. 实验方法:(1)提取:将薄荷叶、生姜和黄芩分别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乙醇,进行浸泡提取,过滤得到提取液。
(2)浓缩:将提取液进行浓缩,去除溶剂,得到浓缩液。
(3)制剂:将浓缩液与甘油等辅料混合,加热搅拌,制成中药药剂。
二、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制备了薄荷叶、生姜和黄芩的中药药剂。
在制备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不同中药材的提取方法和溶剂选择对提取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乙醇是一种常用的溶剂,可以有效提取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但也可能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溶解和损失。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中药材的性质和药效要求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和溶剂。
此外,制剂过程中的辅料选择和配比也对中药药剂的质量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甘油作为一种常用的辅料,可以增加药剂的黏稠度和稳定性,但也可能对药效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制剂过程中,需要仔细选择和控制辅料的使用量,以确保中药药剂的质量和药效。
药效评价是中药药剂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中药药剂的药理学、毒理学和临床实验等多方面的评价,可以了解其药效和安全性。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主要关注了中药药剂的药理学评价,包括对其抗菌、抗炎和镇痛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比对,我们可以初步评估中药药剂的药效,并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
三、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制备了薄荷叶、生姜和黄芩的中药药剂,并对其进行了药效评价。
实验结果表明,在中药药剂的制备过程中,提取方法、溶剂选择和辅料配比等因素对药剂的质量和药效有着重要影响。
药效评价是中药药剂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药剂的药理学、毒理学和临床实验等方面的评价,可以了解其药效和安全性。
中药药剂实习报告范文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药药剂学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我在XX中药厂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中药药剂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2. 熟悉中药制剂的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3. 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 增强对中药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三、实习内容1. 生产车间参观在实习的第一周,我参观了中药厂的生产车间,了解了中药制剂的生产流程。
从药材的采购、加工、提取、浓缩、纯化、干燥、粉碎、混合、分装到成品出厂,每个环节都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
2. 药材采购与加工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药材的采购与加工工作。
首先,我们要对药材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
然后,根据药方要求,对药材进行炮制,如切片、炒制、蒸制等,使其达到规定的规格。
3. 制剂生产在制剂生产环节,我学习了散剂、丸剂、膏剂等常见剂型的制备方法。
例如,在制备散剂时,需要将药材粉碎、过筛、混合,最后装入规定的包装容器中。
在制备丸剂时,需要将药材提取液浓缩、干燥、粉碎,然后与辅料混合、制成丸粒。
4. 质量控制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其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质量检验的相关知识,包括外观、性状、含量、微生物等指标的检测。
同时,了解了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点,如原辅料的质量控制、生产工艺的控制、环境监测等。
5. 团队协作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制剂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都需要多个岗位的紧密配合,才能保证生产进度和质量。
通过实习,我学会了与同事沟通交流、互相帮助,共同完成生产任务。
四、实习收获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对中药药剂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2. 动手操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多种制剂的制备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药店中药药剂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药药剂学在医疗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我于2023年在我国一家知名药店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中药药剂学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了解中药药剂学的实际应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为2023年6月至9月,实习地点为我国某知名药店。
该药店位于市中心,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经营品种丰富,包括中药、中成药、西药、保健品等。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内容(1)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与鉴别(2)中药煎煮、制剂及储存方法(3)中药处方调配与复核(4)中药咨询服务(5)中药市场调研与推广2. 实习过程(1)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与鉴别实习初期,我跟随经验丰富的药师学习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与鉴别方法。
通过观察、闻味、触摸等方式,了解中药饮片的性状、颜色、气味等特征,掌握常见中药饮片的鉴别技巧。
(2)中药煎煮、制剂及储存方法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中药煎煮、制剂及储存等环节。
学习了不同中药的煎煮方法,如先煎、后下、包煎等,掌握了中药制剂的基本操作流程。
同时,了解中药的储存条件,确保药品质量。
(3)中药处方调配与复核在药师指导下,我参与了中药处方的调配与复核工作。
学习了中药处方的组成、用法、用量等知识,掌握了中药处方的调配技巧,提高了处方调配的准确性。
(4)中药咨询服务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中药咨询服务。
通过与顾客沟通,了解顾客的需求,为顾客提供专业的中药用药指导,提高了自身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
(5)中药市场调研与推广在实习后期,我参与了中药市场调研与推广工作。
通过市场调研,了解中药产品的市场前景,为药店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提供依据。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1. 提高了中药药剂学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实习,我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中药药剂学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2. 增强了实际操作技能实习过程中,我掌握了中药煎煮、制剂及储存等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中药药剂学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中药药剂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中药药剂的基本制备方法,包括散剂、煎膏剂、丸剂等;2. 熟悉中药药剂的制备原理和操作技巧;3. 了解中药药剂的常规质量检查方法;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中药药剂是指以中药药材为原料,经过加工、制备而成的具有一定药效的制剂。
中药药剂制备过程中,需遵循一定的制备原理和方法,以确保制剂的质量和药效。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粉碎机、药筛、研钵、烧杯、天平、滴管、温度计、显微镜等;2. 试剂:滑石、甘草、朱砂、白酒、蕲蛇、防风、当归、红花、羌活、秦艽、香加皮等。
四、实验内容1. 散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散剂的制备方法,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2)实验原理:散剂是指将药材粉碎后,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过筛后制成的干燥粉末。
散剂具有便于服用、便于携带、作用迅速等特点。
(3)实验步骤:① 将滑石、甘草、朱砂按比例称取,分别粉碎成细粉;② 将少量滑石粉放入研钵中,加入朱砂极细粉1.5g,逐渐加入等容积的滑石粉,研匀;③ 将甘草置研钵中,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④ 按每包3g分包。
(4)实验结果:制备的益元散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 煎膏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熟悉煎膏剂的特点。
(2)实验原理:煎膏剂是指将药材煎煮后,浓缩、过滤、收膏制成的半固体制剂。
煎膏剂具有口感好、易于服用、药效持久等特点。
(3)实验步骤:① 将蕲蛇、防风、当归、红花、羌活、秦艽、香加皮等药材按比例称取;② 将药材加水煎煮,浓缩至一定浓度;③ 过滤,收膏。
(4)实验结果:制备的煎膏剂口感好、易于服用、药效持久。
3. 丸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丸剂的制备方法,熟悉丸剂的特点。
(2)实验原理:丸剂是指将药材粉碎后,加入适当的辅料,制成球形或椭圆形的制剂。
丸剂具有便于服用、便于携带、药效持久等特点。
(3)实验步骤:① 将滑石、甘草、朱砂按比例称取,分别粉碎成细粉;② 将细粉加入适量的辅料,制成小球形或椭圆形的丸剂;③ 干燥、过筛。
中药药剂学实习报告

中药药剂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实习单位介绍中药药剂学是中药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中药的制剂技术和药剂学基础知识。
通过实习,我旨在进一步了解中药的制剂方法和药物生产过程,并掌握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
本次实习选择在某中药制剂厂进行,该厂是一家具有优良生产设备和先进技术的中药企业。
二、实习内容1. 药品生产工艺:通过参观生产车间,了解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药材的配制、炮制、研磨、浸泡、煎煮等步骤,以及制剂的制备、填充、封口等工艺。
2. 药物质量控制:学习中药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标准,了解中药的理化性质分析方法、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微生物检验方法等。
参与药物的质量检验工作,学习药物的药理学作用、适应症和不良反应等。
3. 药品稳定性研究:了解中药稳定性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参与药品的稳定性试验,学习药品稳定性测试的数据分析和评估方法。
4. 检验设备操作:学习和操作常见的中药检验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熟悉检验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5. 研究论文撰写:根据所参与的实验结果,撰写中药药剂学相关的研究论文,包括实验设计、结果分析和结论总结。
三、实习过程及心得体会在实习期间,我首先参观了该中药制剂厂的生产车间。
通过实地观察和导师的讲解,我了解到中药制剂的生产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其中,药材的配制和炮制是制剂工艺的重要环节,不同的药材需要经过不同的处理方法才能发挥最佳的药效。
在制剂的过程中,我还学习了一些填充和封口的技术,这些操作对于保证制剂的质量和保存期都非常关键。
在药物质量控制方面,我学习了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和药物的质量控制方法。
参与质量检验工作,我了解到每一批药物都需要进行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检验,以及微生物的检验,确保药物的符合国家标准和药典的要求。
我还学习了一些常见的药物质量评估方法,如溶出度、稳定性测试等,这些对于评估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益元散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80 目,100 目)、瓷研钵、烧杯、天平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三、实验内容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
(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 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
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
按每包3g 分包。
四、思考题1 、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
3、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
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吸收。
若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后,低温,干燥即可。
五、讨论甘草因含有纤维性物质在粉碎过程中较难成细粉,总有残渣,粉碎好多次,最后还是没把甘草的细度粉碎成标准要求。
因而,后面的研磨,总有粗颗粒无法研碎,制出的益元散中也可以明显看出甘草残渣。
实验二蕲蛇药酒的制备、实验目的掌握药酒、酊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20 目,65目或60 目)、渗漉筒、铁架台、铁夹、烧杯(1000ml,400ml)2.药材:蕲蛇(去头)12g,防风3g,当归6g,红花9g,羌活6g,秦艽6g, 香加皮6g,白酒加至1000ml。
三、实验内容制法:以上七味,蕲蛇粉碎成粗粉,其余防风等六味共研碎成粗粉,与上述粗粉混合均匀,置烧杯中,加入白酒适量,拌匀,浸润0.5 小时,使其充分膨胀,装入底部填有脱脂棉的渗漉桶中,层层轻压,装毕后于药面覆盖滤纸一张,并压小瓷片数块,加白酒使高出药面1〜2cm盖上表面皿,浸渍48小时后,以白酒为溶剂,按渗漉法调节流速每分钟1〜3ml渗漉,收集渗漉液900ml,加入蔗糖100g,搅拌溶解后,过滤,制成1000ml,即得。
本品含醇量应为44%〜50%。
四、思考题1 、比较药酒、酊剂的异同点相同点:药酒与酊剂同为浸出药剂。
不同点:(1 )药酒溶剂为蒸馏酒,无一定浓度,制备方法有浸渍法和渗漉法,常加入糖或蜂蜜作为矫味剂;(2)酊剂的溶剂为不同浓度的乙醇,有浓度规定,制备方法除上述两种还有溶解法和稀释法,一般不用添加矫味剂。
2、浸出药剂中哪些剂型需要测定含醇量酊剂和流浸膏剂需测乙醇含量。
五、讨论蕲蛇在粉碎过程中,蛇皮和蛇刺难以被粉碎,但是其他部分被粉的过细。
在装入渗漉桶中时,由于不小心,导致渗漉桶壁上粘上许多药材,造成实验误差。
此外,时间有限,并没有浸渍48个小时,一个多小时后就开始渗漏,因为严格按照要求流速每分钟1 〜3ml 渗漉,结果实验全部做完后也没能收集到要求的900ml,而且药酒颜色有些淡。
实验三益母草膏的制备一、实验目的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若干2.药材:益母草125g,红糖31.5g三、实验内容制法:取益母草洗净切碎,置锅中,加水高于药材3-4cm,煎煮两次,每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 1.21-1.25(80-85 C)的清膏。
称取红糖,加糖量1/2 的水及0.1%酒石酸,直火加热熬炼,不断搅拌,至呈金黄色时,加入上述清膏,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4 左右,即得。
四、思考题1、制备煎膏剂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制备煎膏剂的过程中应控制加入糖或蜂蜜的量,防止出现返砂现象。
煎煮2-3 次为宜,浓缩至浓缩液滴至纸上液滴周围无水迹时为度,收膏时一般加入糖或蜜的量不超过清膏量的3倍,分装时应待煎膏充分放冷后再装入容器。
2、如何防止煎膏出现“返砂”现象炼糖时尽量缩短加热时间,降低加热温度,使糖部分转化,控制糖的适宜转化率。
3、按传统法收膏标识有哪些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加入糖或蜂蜜的量不超过清膏量的3 倍,收膏时随着稠度的增加,加热温度可相应降低,收膏稠度视品种而定。
4、煎膏剂与糖浆剂有哪些异同点两者都是水提取物加糖或蜂蜜制备而成,糖浆剂是浓蔗糖水溶液,煎膏剂是稠厚状半流体剂型,煎膏剂需要浓缩和收膏,糖浆剂一般不用。
五、讨论煎煮时间长,太费时。
在浓缩时为缩短浓缩时间加大了火力。
温度控制不当,在熬炼红糖时并没有呈现金黄色,而是深红棕色。
最后的实验成品呈棕黑色,为稠厚的半流体,味道苦。
实验四板蓝根颗粒的制备一、实验目的掌握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与质量要求。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2.药材:板蓝根、红糖3.试剂:无水乙醇、蔗糖粉、糊精三、实验内容制法:取板蓝根140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0倍量水,1.5小时,第二次8 倍量水,0.5小时,煎液纱布过滤,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 (50C), 加乙醇使含量达60%,静置使沉淀,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适量,加入适量的蔗糖粉和糊精,制成颗粒,干燥,制成60g,即得。
四、思考题1 、制备颗粒剂应注意哪些问题颗粒剂的制备过程中,提取遇到挥发性成分要采用低温至稠膏状,精制95% 乙醇适量,制粒用一号筛,赋形剂的用量一般不超过稠膏量的5倍。
2、颗粒剂通常应做哪些质量检查辅料用量,外观检查,溶化性,水分,硬度,粒度,装量差异,卫生学检查等。
五、讨论浓缩时,为加快浓缩速度,适当提高温度,得到的浓缩液密度有点低,导致加入蔗糖粉后并未出现颗粒,但加入大量蔗糖粉后,板蓝根颗粒渐渐析出,但颜色呈淡棕色,大概因为加入蔗糖太多,导致颜色有所变化。
实验六紫草膏的制备一、实验目的掌握软膏剂的制备方法、操作关键及注意事项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粉碎机、七号筛( 120 目)2.药材:紫草10g,当归3g,生地黄3g,白芷3g,乳香3g,没药3g,麻油100g ,蜂蜡三、实验内容制法:(1)原料处理:将乳香、没药粉碎成细粉,过七号筛;当归、防风、生地黄、白芷碎断;紫草用清水润湿。
⑵ 炸料制膏:取麻油100g于锅内,加热至约200C,先将当归、防风、生地黄、白芷四味药炸枯,至白芷表面呈焦黄色,除去药渣,降温至约160C,将紫草加入,用微火炸枯,至油呈紫红色,滤出药渣,加入蜂蜡(每油10g,蜂蜡2〜4g)熔化,倾入容器中,待温度降到60〜70C时,加入乳香、没药细粉,搅匀至冷凝,即得。
四、思考题中药软膏有哪些制备方法各有何特点如何选用中药软膏制备方法:研合法、熔和法、乳化法。
研合法:将药物细粉用少量基质研匀或用适量液体研磨成细糊再递加其余基质均匀。
熔和法:将基质先加热熔化再将分次逐渐加入边加边搅拌,直至冷凝。
乳化法:将油溶性组分混合加热熔融,另加水溶性组分加热至油相温度相近时,两液混合边加边搅拌,待乳化完全直至冷凝。
软膏剂基质较软,研磨后即可混匀,或主药不宜加热用研磨法,基质熔点不同,常温下不易混匀,主药可溶于基质,或药材需要用基质浸渍有效成分用熔和法。
乳化法中有油水两相。
五、讨论当归、防风、生地黄、白芷四味药进行油炸时,由于温度过高,有些炸糊,但并不严重。
因为整个实验速度比较快,显得有些手忙脚乱,不过,最后做出的紫草膏还挺不错的,色泽均一,闻着挺香,这个实验做的还算成功吧。
实验七丸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掌握各种类型丸剂的的制备方法与操作要领。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七号筛(120 目)、电磁炉、锅、纱布2.试剂:蜂蜜3.药材:熟地32g,山茱萸16g,牡丹皮16g,山药16g,茯苓12g,泽泻12g三、实验内容六味地黄丸制法:(1) 炼蜜(中蜜) :取适量的生蜂蜜,装入锅内,加热至沸后,纱布过滤, 除去死蜂、蜡泡沫及其它杂质,然后继续加热炼制,至表面起黄色气泡,有明显光泽,手捻有一定粘性,但两手指分开无白丝。
此时蜜温在116-118 C。
⑵ 以上6味,粉碎成细粉,过七号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80-110g,制丸块,搓丸条,制丸粒,每丸重9g;或每100g粉末加炼蜜35-50g与适量的开水泛丸,干燥,制得水蜜丸。
四、思考题炼蜜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炼蜜的程度,用蜜量及合药时温度炼蜜目的:除去杂质,破坏酶类,杀死微生物,降低水分含量,增加粘合力。
嫩蜜适合含较多油脂、粘液质、胶质、糖、淀粉、动物组织等粘性较强的药材制丸。
中蜜适合粘性中等的药材制丸。
老蜜适合粘性差的药材制丸。
蜜温一般60-80T,用量1:1-1:1.5 。
五、讨论蜂蜜中加开水有些多,导致和药材时过稀,搓丸时有些困难,总是粘手,且表面粗糙不光滑,但通过将手用水沾湿,再搓丸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药丸经烘箱烘烤之后,变干许多,又黑又亮,色泽均匀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