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

[摘要] 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药物分析》精品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师资团队等全方位分析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的建设,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职高专精品课程药物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教育质量备受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教育

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特别强调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启动1000门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地方和学校加强课程建设。

在精品课程建设初期,有一个误区,认为精品课程无非是利用网

络手段,促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通过近几年的精品课程建设实践 ,精品课程建设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精品课程建设不仅是促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更重要的是促进课程改革深化,促进教学思想拓展,使课程的教学

设计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操作技能培养的要求;并通过网络资源将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改革成果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带动地方和学校加强课程建设。

创建药物分析精品课程,对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培养合格的药学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2009年开始,我们开始建立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药物分析精品课程。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项目小组成员分析了行业需求、比较了各院

校的课程特点、探索了新的教学方式,勇于打破传统,开展了一系列颠覆性的教学改革。因此, 本精品课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系统性,适用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现以《药物分析》精品课程建设为案例,对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进行分析。

一、评审标准

根据高职高专教学特点,精品课程的评审标准为:

课程定位:课程性质10分,课程设计10分

教学内容:内容选取10分,组织安排10分,表现形式10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模式10分,方法与手段10分

教学条件:师资队伍5分,实训条件5分

教学效果:评价方法10分

特色与创新10分

从评审来看,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是重中之重,占课程分值的70%。因此,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以上几个方面。

课程定位

依据药学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岗位相关技术领域的任职要求及相应的职业资格要求,明确本课程的定位。我校药学专业作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和省特色专业,依托浙江省医药产业高速发展势头,立足浙江,面向长三角,发挥其传统优势和特色,以社会需

求为导向,以岗位技能培养为核心,每年为药品的生产、流通、使用、

质量控制与管理等领域培养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药物分析》课程在高职药学类专业培养目标中属于药学专业核心课程,也是药物检验高级工的考证课程。该课程一直是我校重点建设课程,2007年被立项为校级精品课程。其目标是培养与医药企业发展相适应,熟练掌握现代药物检测技术,熟悉药物质量相关标准,具有高水平的药物检测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能从事药品原料、半成品、成品、辅料的分析检验及药品质量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就业方向主要为各级药品生产企业的质检中心和车间化验室、医院药剂科质检室、药检所、医药公司质检部门以及基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部门等相关岗位。本课程的设置适用于高职高专药学以及药学(药物检验方向)专业。

本课程是在前期学习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和药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与本课程同步开设的课程还有:“药剂学”和“天然药物化学”,三管齐下,以产品以及质量指标为载体,从不同角度使学生全面掌握药检的最基本技术,完

成检验任务。最后,与在校期间的药检工综合实训和职业鉴定、以及第3年的企业顶岗实习等后续教学环节相互衔接,循序渐进、多方位向学生传授药物检验技术,以适应不同检品、不同技术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

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先进,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

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药物分析》精程课程在内容的选取上,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递进式设计学习情景,将工作和学习有机融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与行业需求高度结合。

(三)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

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药物分析》课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宾、课件、考证习题、教学视频等全部上网,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现了“资源共享”。

(四)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主要负责人施菁是一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或“双师素质”的教师,亲自主持、设计和指导实践教学;本教学团队是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梯队。该团队的教师不仅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实践动手能力,而且还要满腔热情得投入到课程教改之中,勇于教学改革实践,乐于教学奉献。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引进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层次的技术专家,改善教师的双师结构;引进了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高学历的中青年教师,改善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同时加大了教师基本素质的培训。对于新进的青年教师,安排他们学习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由于本门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较强,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半年以上生产实

践,培养药分技术的实践能力和相应的动手能力;安排他们参与班

主任辅导员工作,在实践中完成向教师的转型。在师资队伍中,特别重视建设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并完善兼职教师的管理制度,

这支兼职教师队伍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二、独创课程特色

药物分析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课程总共设置96学时,其中实践教学为48学时, 安排了 14个实践教学内容,是该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的对接课程,也是学生进行药检工综合实训和职业鉴定、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之前的职业能力储备课程,是为了满足药物检验岗位的任职要求以及完成检品检验任务开设的。因此,本课程总结多年课程的教学经验,提练出课程的特色为:一个模式、二个平台、三个结合。具体内容:

(一)四阶段教学模式

根据药检岗位的知识需求、带团技能、应变技巧、职业素养等岗位要求,本课程创立了“任务驱动——工作引导——项目导向——工学交替”四阶段式教学模式,即第一阶段为课程课堂教学,第二阶段为仿真软件训练,第三、四阶段则侧重校内校外实习实践,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企业,成为一个“企业人”。

(二)二个平台

即校内实训平台和校外实训基地平台。校内实践教学场所多样化,有模拟药店、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实验实训室、开放性的综合实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