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生物《第三章 第一节 发酵食品的制作》校本作业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上册 5.3.1 发酵食品的制作同步练习 (新版)冀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5.3.1 发酵食品的制作同步练习 (新版)冀教版

5.3.1发酵食品的制作一.基础演练1、下列各项食品的制作过程中,运用了微生物发酵技术的是()①酸奶、米酒②食用油、豆腐③酱油、食醋④火腿肠、牛肉干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2、家庭制作酸奶的主要步骤有:①新鲜的全脂(或脱脂)乳和糖混合;②冷却(42~45℃);③热处理(煮沸);④发酵(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数小时);⑤接种(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⑥冷藏或食用.以下按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是()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②⑤④⑥C.①③②④⑤⑥ D.③①②⑤④⑥3、人们把喝剩的葡萄酒放置一段时间后酒会变酸,这主要是哪种微生物发酵引起的( )A.乳酸菌B.酵母菌C.醋酸菌D.甲烷菌4、我们的生活与细菌和真菌是密不可分的,下列食品与相关细菌和真菌的连线正确的是()A.酸奶--醋酸菌 B.馒头--酵母菌C.醋--霉菌 D.酱--乳酸菌5、鲜牛奶微生物发酵后成为营养成分更加丰富、更有利于肠道吸收的酸奶.有关酸奶的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 B.发酵后有机物含有的能量增加B、发酵后有机物种类增加 D.抗生素会抑制酸奶发酵6、制作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口必须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A.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繁殖B.阻止尘埃、细菌入坛,防止污染C.造成缺氧环境,利用乳酸菌的生长和繁殖D.防止气体对流,利于醋酸菌无氧呼吸7、下列关于制作酸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制作酸奶的工具及整个操作过程都要保持清洁B.酸奶与牛奶混合时要按一定比例,并且要搅拌均匀C.制作酸奶的过程中,要尽量少打开容器D.把盛放酸奶的容器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内,防止杂菌进入二.拔高过关8、某同学在家指导妈妈“用鲜奶制作酸奶”和“用葡萄酸制葡萄酒”,下列指导措施中,正确的是()A.制作酸奶需要密封,而制作葡萄酒不需要密封B.制作酸奶和葡萄酒都需要先通气C.制作酸奶的菌种属于细菌,酿制葡萄酒的菌种属于真菌D.制作酸奶和酿制葡萄酒的菌种都属于真菌9、以下能正确反映酵母菌发酵时,产酒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 )10、下列关于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酿酒、做面包、蒸馒头等离不开酵母菌B.制作豆酱、腐乳等食品离不开霉菌C.细菌能够使食物腐败、伤口红肿化脓,因此,细菌都是有害的D.细菌和真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11、家庭制作米酒有如下工序:①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②将糯米饭放入容器中盖好,用毛巾包裹起来置于温暖的地方;③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④将糯米浸泡一昼夜,用水淘洗干净;⑤将糯米倒入蒸锅蒸熟(以上容器、毛巾等均要求消毒)。

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发酵食品的制作教学设计

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发酵食品的制作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发酵食品的定义、特点及其制作原理;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简单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
2.难点:理解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与食品品质的关系;掌握发酵食品制作的技巧;分析发酵食品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和过程。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发酵食品的制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发酵食品的定义、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以及不同微生物在发酵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3.学会制作简单的发酵食品,如酸奶、泡菜等,并掌握相应的制作技巧。
4.能够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分析发酵食品制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发酵食品的手抄报,内容包括:发酵食品的定义、分类、制作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通过此项作业,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
4.深入了解发酵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生物制药、环境保护等,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方面,撰写一篇小论文,不少于500字。此项作业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5.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鼓励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6.教学评价方面,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重难点内容,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
1.对于重点内容,通过讲解、举例、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反复巩固,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发酵技术》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发酵技术》同步练习

《发酵技术》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在制作馒头和酿酒过程中都需要的微生物是( )A、曲霉菌B、酵母菌C、青霉菌D、乳酸菌2、酒精等“绿色燃料”的研发备受世界关注,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大致流程是:玉米秸秆→糖液→酒精。

由糖液到酒精阶段需要的菌种是( )A、酵母菌B、青霉菌C、曲霉菌D、乳酸菌3、在酿酒的过程中,酵母菌发酵不需要的生活条件是( )A、水分B、氧气C、适宜的温度D、有机物4、夏天,受潮的粮食、衣物和皮鞋常常长毛发霉,而干燥的粮食、衣物和皮鞋上不易长霉,原因是霉菌的生活环境中需要( )A、较大的湿度B、适宜的温度C、充足的氧气D、丰富的有机物5、豆腐乳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发酵食品之一。

下列与发酵技术有关的叙述,正确的( )A、发酵过程中控制温度是关键条件之一B、发酵过程中必须保持空气流通C、发酵都是由酵母菌完成的D、蒸煮豆腐后马上加入菌种6、豆豉的制作过程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①泡豆②蒸豆③封坛④制曲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④③①②D、②④③①7、在米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发酵时所需要的条件是( )A、高温B、低温C、有氧D、无氧8、在酿酒和制作面包时,酵母菌起的作用分别是( )A、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还可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B、把葡萄糖转化为乳酸C、使牛奶变成酸奶D、使果汁或粮食发酵,产生酒精9、利用酵母菌酿酒时,环境中必须没有( )A、氧气B、二氧化碳C、空气D、水10、下列对几种菌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可以利用曲霉菌制作甜酒B、可以利用酵母菌制作馒头C、可以利用乳酸菌制作醋酸D、根瘤菌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参考答案:1-5 A B A D C6-10 B C A A C。

2019-2020年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3.1发酵食品的制作同步练习(有答案)

2019-2020年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3.1发酵食品的制作同步练习(有答案)

2019-2020年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3.1发酵食品的制作同步练习(有答案)一.基础演练1、下列各项食品的制作过程中,运用了微生物发酵技术的是(①酸奶、米酒②食用油、豆腐③酱油、食醋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2、家庭制作酸奶的主要步骤有:①新鲜的全脂(或脱脂)乳和糖混合;②冷却(42~45℃);③热处理(煮沸);④发酵(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数小时);⑤接种(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⑥冷藏或食用.以下按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是()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②⑤④⑥C.①③②④⑤⑥ D.③①②⑤④⑥3、人们把喝剩的葡萄酒放置一段时间后酒会变酸,这主要是哪种微生物发酵引起的( )A.乳酸菌B.酵母菌C.醋酸菌D.甲烷菌4、我们的生活与细菌和真菌是密不可分的,下列食品与相关细菌和真菌的连线正确的是()A.酸奶--醋酸菌 B.馒头--酵母菌C.醋--霉菌 D.酱--乳酸菌5、鲜牛奶微生物发酵后成为营养成分更加丰富、更有利于肠道吸收的酸奶.有关酸奶的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 B.发酵后有机物含有的能量增加B、发酵后有机物种类增加 D.抗生素会抑制酸奶发酵6、制作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口必须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A.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繁殖B.阻止尘埃、细菌入坛,防止污染C.造成缺氧环境,利用乳酸菌的生长和繁殖D.防止气体对流,利于醋酸菌无氧呼吸7、下列关于制作酸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制作酸奶的工具及整个操作过程都要保持清洁B.酸奶与牛奶混合时要按一定比例,并且要搅拌均匀C.制作酸奶的过程中,要尽量少打开容器D.把盛放酸奶的容器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内,防止杂菌进入二.拔高过关8、某同学在家指导妈妈“用鲜奶制作酸奶”和“用葡萄酸制葡萄酒”,下列指导措施中,正确的是()A.制作酸奶需要密封,而制作葡萄酒不需要密封B.制作酸奶和葡萄酒都需要先通气C.制作酸奶的菌种属于细菌,酿制葡萄酒的菌种属于真菌D.制作酸奶和酿制葡萄酒的菌种都属于真菌9、以下能正确反映酵母菌发酵时,产酒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 )10、下列关于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酿酒、做面包、蒸馒头等离不开酵母菌B.制作豆酱、腐乳等食品离不开霉菌C.细菌能够使食物腐败、伤口红肿化脓,因此,细菌都是有害的D.细菌和真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11、家庭制作米酒有如下工序:①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②将糯米饭放入容器中盖好,用毛巾包裹起来置于温暖的地方;③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④将糯米浸泡一昼夜,用水淘洗干净;⑤将糯米倒入蒸锅蒸熟(以上容器、毛巾等均要求消毒)。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微生物的生活第三章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5.3.1发酵食品的制作教案(新版)冀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微生物的生活第三章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5.3.1发酵食品的制作教案(新版)冀教版

发酵食品的制作【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2.说出发酵的原理.3.说出酸奶的制作步骤.4.准确说出酸奶制作的注意事项及原理.5.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的过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2.尝试制作牛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制作酸奶的过程.【教学重点】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和步骤.【教学难点】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都说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生物技术迅速发展的世纪!同学们感到生物的气息了吗?如果你觉得生物技术离你很遥远,那么我来给大家展示一些东西,你就不会觉得他跟你没有关系了.展示:香甜可口的面包、做饭调料:酱油、醋、宴客必备白酒、营养佳品酸奶.这些想必我们大家都不陌生,他们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大家知道这些食品都是由什么制成的吗?我告诉大家,这些不同的东西都用一项共同的技术,就有简单的小麦和鲜奶变成了现在可口的食物.根据大家的常识知道这是什么技术吗?二、新课学习1.发酵的历史和发展[过渡]我们现在学的这项技术,实际在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用了.发展到现在我们又增添了新的内容,我们看看他的发展史吧!①几千年前:酿酒、制酱、制奶酪.②现在:泡菜、面包、蒸馒头、制酱油、醋、酿制啤酒、各种面酱、沼气.现在发酵技术的产品有些已经投入到工业生产如:河北省的珍极米醋公司、华北制药厂生产的双歧杆菌酸奶、三鹿公司的酸奶.活动一:1.各抒己见,你还知道哪些食品或产物利用了发酵技术?2.发酵食品的制作步骤大家知道吗?我们酸甜可口的酸奶是怎么来的吗?它是由鲜奶经过发酵技术简单制成的.下面我们就来一同见证一下牛奶变酸奶的神奇时刻.活动二:见证奇迹下面我来演示一下,牛奶制酸奶的过程大家不要闭眼睛哦!(演示课本上酸奶的制作过程)总结酸奶的制作过程:加入原料(牛奶和糖)→加热消毒→放入冷水中冷却(42度)→接种(加入酸奶少量一袋分为五份)→密封发酵(30°左右的环境)→低温保存活动三:讨论小组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讨论.五分钟之后派代表发言.1.为什么要在牛奶里加糖?(为了改变酸奶的口味,而且为了避免引入杂菌在第一步添加) 2.加热消毒的目的是什么?(消除杂菌)3.为什么加热后要冷却?(为了给新引入的菌一个适合的生长环境)4.密封的目的是什么?(保证无氧的环境,使微生物进行无氧呼吸)教师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回答.由最后一问题引出发酵的原理.根据酸奶的制作步骤,我们来归纳一般发酵食品的制作步骤及各步的原理:灭菌(消除杂菌)→接种(含活菌种)→密封→发酵(温度30°左右)试一试:你学会制酸奶了吗?课后自己动手试一试吧!发酵原理过渡:实际上讨论的最后一个问题涉及到发酵的原理,为什么非得在无氧条件下呢?发酵的原理是:利用乳酸菌或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使之大量繁殖,分解有机物产生无机物的过程.用一个简单的式子表示.在有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和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不产生乳酸和酒精.所以一定要保证是无氧环境.【课堂小结】【课堂练习】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第一节发酵食品的制作一、制作酸奶材料步骤结论二、发酵原理的应用。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5.3.1发酵食品的制作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5.3.1发酵食品的制作

5.3.1发酵食品的制作1.蒸馒头和酿造啤酒主要利用的微生物是( )A. 乳酸菌B. 酵母菌C. 青霉菌D. 醋酸菌2.据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一书中,就有制作泡菜的叙述,可见至少一千四百多年前,中国就有制作泡菜的历史。

制作泡菜要用到一下哪种菌类( )A.酵母菌B.乳酸菌C.霉菌D.醋酸菌3.制作下列发酵食品时,利用微生物错误的是A.利用酵母菌制作醪糟B.利用霉菌制作豆瓣酱C.利用大肠杆菌制作陈醋D.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4.“地摊经济,人间烟火”。

地摊经济一经推出,红遍全国。

霉豆腐、冰凉粉等小吃深受广大市民喜爱,其中霉豆腐的制作与下列哪种微生物有关 ( )A.酵母菌B.乳酸菌C.霉菌D.大肠杆菌5.家庭制作甜酒时,常需要将煮好的糯米冷却后,加入酒曲(内含酵母菌),并且需将酿酒的器皿密封,若天气寒冷,还需采取保温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酒曲中主要含有乳酸菌等微生物B.迅速将酒曲撒在微热的糯米饭上,并均匀地搅拌,相当于培养真菌的接种步骤C.将与酒曲搅拌均匀的糯米饭盛入容器中压实后,挖一凹坑的目的是淹死杂菌,防止发霉D.酿酒过程中,要经常打开容器观察米酒发酵程度6.下列对发酵食物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利用酵母菌酿制红酒、白酒、黄酒等产品B. 利用醋酸菌制作酸奶和米醋C. 豆豉、腐乳等食品的制作主要是利用了霉菌的发酵D. 制作不同的发酵食品所利用的细菌或真菌的种类有可能是相同的7.人们在苹果汁中加入酵母菌,可以酿成甜美的苹果酒,再继续加入醋酸杆菌,可以酿成可口的苹果醋。

如图是酿制苹果醋过程中酒精和醋酸含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与酵母菌相比,醋酸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酿制苹果酒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无氧的环境C.由曲线可知,醋酸杆菌可以将酒精转化为醋酸D.酿制过程中,酵母菌和醋酸杆菌的数目越来越多8.制作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口必须加水密封。

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A.隔绝空气,控制细菌繁殖B.阻止灰尘、细菌入坛,防止污染C.防止气体对流,利用醋酸菌无氧呼吸D.制造缺氧环境,利用乳酸菌发酵9.米醋的酿造过程中发生了如下的物质变化:−−→−−→−−→①②③淀粉葡萄糖酒精醋酸。

铜仁市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3.1《发酵食品的制作》 同步练习

铜仁市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3.1《发酵食品的制作》 同步练习

铜仁市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3.1《发酵食品的制作》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3题;共13分)1. (1分)做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口必须加水密封。

密封坛口的目的是()A . 隔绝空气,抑制乳酸菌的发酵B . 造成缺氧环境,抑制酵母菌的发酵C . 利于醋酸菌在缺氧环境下进行呼吸作用D . 造成缺氧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2. (1分)(2016·济宁) 下列食品运用发酵技术的是()①葡萄酒②地瓜干③甜面酱④老酸奶⑤火腿肠⑥豆腐.A . ①③④B . ③④⑤C . ①②⑥D . ②④⑥3. (1分)(2016·平川模拟) 制作酸奶需要的微生物是()A . 青霉B . 酵母菌C . 乳酸菌D . 醋酸杆菌4. (1分) (2017八上·康巴什月考) 下列关于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对应有误的是()A . 醋酸菌----制作泡菜B . 酵母菌----制作面包C . 乳酸菌----制作酸奶D . 甲烷菌----生产沼气5. (1分)(2017·海陵模拟) 下列食品与其发酵所利用的微生物对应正确的是()A . 面包﹣﹣酵母菌B . 酸奶﹣﹣醋酸菌C . 酱油﹣﹣乳酸菌D . 香醋﹣﹣青霉菌6. (1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细菌和真菌对人类一般都是有害的B . 酵母菌和霉菌都属于真菌C .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真菌是多细胞生物D . 细菌和真菌都要生长在有氧的环境中7. (1分) (2016八下·深圳期中) 如图几种生物中,具有细胞结构的是()A . ①②③④B . ①②④C . ①③④D . ②③④8. (1分) (2016七上·揭阳期中) 下列哪种生物属于单细胞生物()A . 蜗牛B . 草履虫C . 蚯蚓D . 蛔虫9. (1分) (2017八上·凤庆期中) 制作米酒(酿制酒酿)主要利用的微生物是()A . 醋酸菌B . 酵母菌C . 大肠杆菌D . 青霉菌10. (1分)下列关于泡菜制作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 制作泡菜时,密封的目的是防止其它杂菌进入B . 制作泡菜时,把蔬菜用盐腌制的目的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C . 制作的泡菜长时间不腐败,原因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乳酸能阻止有害菌的生产D . 制作泡菜时所需要的微生物是乳酸菌11. (1分)(2018·北部湾会考) 下列食品中利用乳酸菌发酵制作的是()A . 酸奶B . 面包C . 酱油D . 酸醋12. (1分)(2018·盐城) 下列食品制作过程中,应用到了发酵技术的是()A . 馒头B . 牛肉丁C . 米饭D . 烤地瓜13. (1分) (2016八上·胶州期中) 下列是制作酸奶的几个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依次是()①将牛奶煮沸后降温至40℃左右②放在30℃左右的地方约4小时③往牛奶中倒入少量含乳酸菌的酸奶④密封瓶口A . ①②③④B . ③①②④C . ③②①④D . ①③④②二、填空题 (共3题;共10分)14. (1分)人们通常把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称为________。

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三章《发酵食品的制作》同步练习1

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三章《发酵食品的制作》同步练习1

《发酵食品的制作》同步练习1.(2015·威海高二测试)葡萄酒呈现红色的原因是( )A.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红色的物质B.在发酵的最后程序中加入了红色的食用色素C.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D.酒精发酵的最终产物C2H5OH是红色的2.(2015·咸阳高二检测)下列有关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者的正常繁殖都离不开氧气B.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可以生产酒精,醋酸菌则不能生产醋酸C.两者都是异养生物,生存都离不开葡萄糖D.醋酸菌可以以酵母菌的某种代谢产物为原料来合成醋酸3.下列评价果酒和果醋制作是否成功的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A.通过观察相关微生物的存在或数量变化进行鉴定B.通过向果酒发酵液中加入重铬酸钾试剂进行鉴定C.通过检测果醋发酵前后发酵液的pH变化进行鉴定D.通过检测果酒发酵前后发酵液的温度变化进行鉴定4.与酵母菌相比,醋酸菌具有的特点是( )A.无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B.无核糖体,只能依靠寄主细胞合成蛋白质C.无细胞核,只能通过出芽生殖方式繁殖后代D.无染色体,只能在DNA水平上产生可遗传变异5.酒厂利用酵母菌酿酒过程中,经检测活菌数量适宜,却不产生酒精,应采取的措施是( )A.降低温度B.隔绝空气C.加缓冲液D.加新鲜培养基6.下列哪种条件下,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A.氧气、糖源充足B.氧气充足、缺少糖源C.缺少氧气、糖源充足D.氧气、糖源都缺少7.(2013·江苏高考)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樱桃、番茄为材料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B.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C.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D.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生长繁殖8.下列关于果醋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制作过程中要一直打开发酵瓶B.在制作葡萄醋的过程中,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8~25 ℃C.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先将乙醇转变成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D.在糖源和氧气充足时,醋酸菌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9.用重铬酸钾检验发酵液中是否有酒精生成,正确的操作为( )A.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 mL,再滴加3滴重铬酸钾溶液B.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 mL,再加入3 mol/L的H2SO4 3滴,摇匀,再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C.直接将2 mL重铬酸钾倒入发酵液中D.用试管取2 mL发酵液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待温度降至常温时,再往里面加入3滴3 mol/L的H2SO4,摇匀后,再加入3滴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10.下图表示制造啤酒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塘头学校生物科《第一章 第一节 发酵食品的制作》校本作业
完成时间:15分钟 设计:翁金元 审核:姚文松 使用时间:2016年12月份
八年级 班 座号: 号 姓名:
一、基础训练
1. 利用乳酸菌或酵母菌等微生物分解 产生 或 ,制作出美味的发酵食品。

2. 制作发酵食品一般包括 、 、 、 等步骤。

二、课时达标
1. 为了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李娜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一定量的酵母菌和蔗糖放入右图中的瓶内,并加入一些温开水,摇匀;
②将一只未充气的小气球套在瓶口上;
③将瓶子放在教室内的窗台上(或温暖的地方),每天观察瓶中的情况。

请回答:
(1)酵母菌属于 (填“细菌”或“真菌”)。

(2)一段时间后,气球慢慢胀大,是因为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了 。

(3)另一位同学的发酵瓶及气球都是完好的,且气球与瓶口结合紧密,但气球还是瘪的,其
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

2. 酸奶是一种发酵食品,果果学习小组针对“制作酸奶的适宜温度”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①将新鲜袋装牛奶煮沸,冷却至常温,加入适量酸奶,搅拌均匀;
②将5个大小相同的玻璃杯消毒、编号,倒满混合后的牛奶;
③将玻璃杯密封,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
④一段时间后,取样检测杯中的活菌数量,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如左边柱形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制作酸奶需要的微生物是 ,它只能在 填“无氧”或“有氧”)的条件下发酵。

(2)制作酸奶时牛奶要煮沸、玻璃杯要消毒,目的是 。

(3)将酸奶加入到牛奶中,是属于制作步骤中的 环节。

(4)本实验除温度不同外,玻璃杯的大小、倒入牛奶的量等其它条件必须相同,目的
是 。

(5)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制作酸奶所需的适宜温度是__________。

(6)该小组进一步探究了“制作酸奶的发酵时间”,实验结果如右上表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
得出的结论是:制作酸奶的发酵时间以 小时为宜。

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