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

合集下载

2015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36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2015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36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实践不能割断联系,联系具有客观性。] [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整体功能不是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 [关键部分的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
用。]
基础知识 ·自主复习
核心考点 ·精讲精练
透析热点 ·预测演练
核心考点一 联系及其特征
考点精讲
1.全面把握联系的基本特征
含义 世界上任何事 物都处在联系 之中,整个世 普遍性 界就是一个普 遍联系的有机 整体 表现 世界上一切事 物都与周围的 其他事物有着 这样或那样的 联系,每一事 物内部的各个 部分、要素之 间是相互联系 的 方法论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基础知识 ·自主复习
核心考点 ·精讲精练
透析热点 ·预测演练
联系的普遍性 【典例1】 (2012· 大纲全国卷)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
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
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联、共享。近年来,物联网 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 这进一步佐证了 ( )。 ③ ④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
第三十六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最新考纲
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
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法。
基础知识 ·自主复习 核心考点 ·精讲精练 透析热点 ·预测演练
基础知识 ·自主复习
5.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7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20世纪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 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纪 年代以来, 经济、 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 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 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一种 资源----产品 废弃物”单项流动的线性经济。 产品----废弃物 “资源 产品 废弃物”单项流动的线性经济。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 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 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 再生资源” 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 再生资源 的反复循环流程, 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 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 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 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 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
(1)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循环经济是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资源-----产品 产品-----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统 再生资源” “资源 产品 再生资源 一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一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联系具有多样性。 资源-----产品 产品-----再 (2)联系具有多样性。 “资源-----产品-----再 生资源” 生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 )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 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实现经济效益、 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 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含义不同 相互 区别 二者的地 位和功能 不同 相互 相互依赖 联系、 联系、 密不 相互影响 可分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举例课件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举例课件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各种条件。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认识 事物的有利联系,也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一切以时 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我们既要看到塑料袋给我们带 来的方便,又要看到它给人类带来了环保灾难。
③联系具有客观性,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 忌主观随意。滥用塑料袋带来了环保灾难,违背了联系 的客观性,受到了惩罚。而针对塑料购物袋泛滥的危害, 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出台相关规定,限制或禁止使用塑料 购物袋.正是正视了事物的客观联系。
Page 6
3、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应用举例】例 1、(2008全国卷Ⅰ39)我国是统一的多 民族国家。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国家与 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 10分)
整体与部分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在我国, 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 与部分不可分割、相互依存,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 可分割的部分,在国家整体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整体与 部分相互影响,国家作为整体在矛盾统一体中处于主导 地位,国家强大了,民族自治地方将获得快速发展;作 为部分的自治地方发展了,国家整体将更加强大。
发展会受到习惯势力、传统思想的干扰和制约,要经历一个由 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应正确对待遇到的困难,保成新事物的 成长。
Page 14
例2、(海淀区 2010届高三上期中)新中国六十年的 辉煌历程,是一段上下探索、自我革新的历史。六十 年中,我们走过弯路、绕过远路,有过“大跃进”的 急于求成,有过“十年内乱”的惨痛教训,但最终我 们党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实践中摸索出正确的航线。 六十年的艰辛奋斗,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 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展现了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 我们的人民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过程。

哲学(联系观)PPT课件

哲学(联系观)PPT课件
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 (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在事物联系(自然界的联系) 人为事物联系(是客观的)∨ 事物联系是人为的(×) (2)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 性。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 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相互联系: 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 到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2)方法论意义: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 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 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 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1.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寂寞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但如
果你能够主动与人交往、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你就可以建立一
个丰富的人际网络。这说明
()
①人与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随意性,不是客观的
C ②人与事物的联系离不开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活动
③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和多种多样的
④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①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然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
②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④离开了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B
2006年以来全球有数十亿蜂群死亡,严重威胁到农作物的收成。研究发现,

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小结:普遍联系的原理
世界观 1.联系的 方法论要求 •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 对孤立的看问题
•①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
普遍性
2.联系的 客观性 3.联系的 多样性
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 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 的联系。
•要求我们注意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 条件;一切以时间、条件、地点为转移。
分析下列联系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主观 计算机网络化将整个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 客观
沪宁高速公路的建成与沪宁及其沿线地区的联系 客观
中国建筑中的房檐
客观
知识明辨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因此任何两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2.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人们在客观事物的具体联系面前
无能为力。
3.人主观臆造的联系是不存在的。 4.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①整体和部分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②部分离不开整体,但整体可以离开部分。 ③整体和部分的地位是平列等同的。 ④只有把部分放到整体中去,才能正确地认识 部分的性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
钟表是由各个零部件组成,但任何一个零部 件都不具有计时的功能,说明什么?
A、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B、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C、部分具有整体根本没有的功能 D、构成整体的部分可以独立存在
C
2010年1月21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躺在新闻发布会 上指出,2009年我国经济遇到了及其严峻的困难。去年的 这个时候天气非常冷,我们的经济也遇到了非常严峻复杂 的局面,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扩散蔓延,它的底在哪里都不 知道,世界经济进入了深度的衰退,不排除走向萧条。而 我们国内的经济也面临着很多困难,部分行业、部分企业 经营困难,甚至出现了停产、办停产,1000多万农民工返 乡回城。面对困难形势,党中央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实 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不断出台和 完善“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一揽子措施, 加快扭转了经济增速的岷县下滑,率先实现了经济的总体 回升向好。 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那些观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共26张PPT)

联系 的客 观性
联系 的多 样性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
(1)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 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
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 是客观的,但人在联系面前并不
志为转移。
是无能为力的, (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
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
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 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
原理+方法论+材料
25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 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 立片面的看问题。人口问题与消费、就业养老密切相关。
②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 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党 和国家根据国家发展状况,及时调整人口政策,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总特征 (基本观点)
联系观(第七课) 发展观(第八课)
第三单元 唯物辩证法
实质与核心 矛盾观(对立统一规律)
(根本观点)
(第九课)
根本要求
创新——辩证否定观 (第十课)
联系观的主要知识点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5、系统优化方法原理(或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
方法论
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 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从实践上)
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 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 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基础知识梳理 3、联系的客观性
含义: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表现:(1)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类活动无关,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 (2)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 质活动才能够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要求:(1)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
体验高考
4、(2012年高考·福建卷)图11、图12蕴涵的哲理有( C )
①图 11 表明把握规律有利于预见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②图 12 表明事物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 ③图11、图12 表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④图11、图12 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因其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A. ①②
基础知识梳理 2、联系的普遍性
表现:(1)事物之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
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即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2)事物内部: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 间是相互联系的。 (3)整个世界: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要求: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相
互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部分
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 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 多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 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 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区 别
地位和 功能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联 系
(1)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 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 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性。 (2)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 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第7课_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

第7课_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

[考点 ( 理解 ) 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 、 客 考点2]( 理解) 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 考点 观性、多样性, 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客观性: (1)原理: )原理: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的意志为转移。 联系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性 根源于物质的客观性, ①联系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性,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观上贯彻 了唯物论思想。 了唯物论思想。
[考点 ( 理解 ) 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 、 客 考点2]( 理解) 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 考点 观性、多样性, 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联系的含义: 、联系的含义: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 间的相互影响、 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一些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 一些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 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掠夺式地开采资 这种错误的做法, 源。这种错误的做法,破坏了宝贵的自然资 源和人们的生存环境。从辩证角度看, 源和人们的生存环境。从辩证角度看,上述 事实说明 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②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人创造的 ④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 联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 . (D) ) C.①②④ D.②④ . .
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 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一只南美洲亚马 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 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 , 偶尔扇动几下 翅膀会导致其身边空气系统发生变化, 翅膀会导致其身边空气系统发生变化 , 引起 四周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 四周其他系统的相应变化 , 可能两周后在美 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 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 “ 蝴蝶效应 ” 表明 A.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 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 B.事物的联系具有直接性 事物的联系具有直接性 C.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C) ) D.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整 体:有机统一体、系统、全过程。 部 分:各个方面、要素、某一阶段。
例 证 :太阳系——太阳、地球、月球等 世 界 ——各国家和民族等 中 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 学 校———— 各年级、各班级等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2.联系的客观性
世界观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方法论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切忌主观随意性(主观联系)。
注意: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根据联系的客观性,建立新的联系。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思考: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那是否意味 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1. 联系的普遍性 (世界的“三界”说,没有孤立的东西)
唯物辩证法所讲的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 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制 约和互相作用。
(1)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相互联系
(2)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 互相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太阳系是一个系统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现象联系 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 偶然联系
“我看到了苹果落地,为
什么没有看见引力?”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判断:下列成语蕴涵的联系观点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唇亡则齿寒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橘生于南则为橘,
生于北则为枳。 时势造英雄 无风不起浪 国兴则家兴,国破则家亡。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光纤将世界缩为村落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曾被笑为“痴人说梦”
• 1966,年仅33岁的高锟发 表“光通讯”基础理论, 提出以一条比头发丝还要 细的光纤代替体积庞大的 千百万条铜线,用以传送 容量几近无限的信息。
他自信地宣称:“将来 全世界都会用光纤”。当 时被人笑为“痴人说梦”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人体共有八大系统: 运动系统、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
骨骼系统、消化系统等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我的早餐呢? 粮食没有了。 怎么没有了? 虫子太多了。 虫子为什么那么多? 鸟都死了。 鸟怎么都死了?
全被你打死了。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 握事物,切忌陷入主观臆造
意志为转移。
和诡辩论。②根据联系的客
观性,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 ①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的多 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②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
样性
为转移。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P.57.的探究题:
(1)吴道子的画是一个整体,黄筌之所以无法改动此 画就是因为画中食指挟鬼眼是整幅画的一部分,它 的存在处于画的被支配地位,只能服从和服务于整 幅画。一旦改动,则失去了其整体的功能。 (2)不改。因为整体与部分又是辩证统一的。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直接联系 直接联系 间接联系 必然联系
外部联系
必然联系 因果联系、外部联系 整体联系、直接联系 因果联系
原理 内容(世界观)
联系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 的普 有机整体。没有孤立的 遍性 事物存在。
要求(方法论)
用普遍联系的观点

问题
联系 的客 观性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 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
(唯物辩证法)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世界观)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涟漪效应”描述的是这样一种现象:往一 湖平静的湖水里扔进一块石头,泛起的水波 纹会逐渐波及到很远的地方。
涟漪 效应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方法论)
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三大部 分的相互联系构成的系统。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自然生态
经济生活
社会生活
“五位一体”建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政治生活
世界是 普遍 联系的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① 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
整体 主导地位 统率部分 具有部分 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 被支配地位 受整体的制约 服从于整体
地位 作用 功能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②整体与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A.整体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功能不存 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联 系?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分析:生活中有这样的联系吗?
“8”是发,发大财;“4”是死,不吉利。 世界上哪三种动物加起来最高? 猪、母狼、马蜂。 米的妈妈是谁? 花。因为花生米。 米的爸爸是谁? 蝶。因为蝶恋花。
思考:上述所谓的“联系”,其共同点是
• 不是事物本身固有的 • 是人为虚构的联系,是主观臆造的 • 是虚假的,根本不存在的联系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区 别:
自在事物 的联系
人为事物 的联系
• 自在事物的固有联系为人为事物的 客观联系提供了根据,人为事物的
光的联之全反系后射只便原有独子通立能过于发实人电站践的万意才有识能引形之力成外原,。子形裂成变反应
核糖体与 人造卫星 光纤通讯 抗生素 DNA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没光纤通信就没 互 联网时代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
第七课 第八课 第九课 第十课
联系 发展 矛盾 创新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辩证法: 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 用孤立、静止、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3.联系的多样性
世界观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 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与现象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
注 意:不能只重视表面的、眼前的、直接的联系, 忽视本质的、长远的、间接的联系。
方法论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 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 和条件为转移。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