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设计中的选线和定线

合集下载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的研究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的研究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的研究高速公路在山区的路线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地形复杂、地质条件恶劣、降雨较多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进行专门的研究和选线。

1. 地形分析:首先对山区地形进行分析,了解山脉分布、坡度梯度、地势起伏等情况,确定可能的路线范围。

2. 地质评估: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评估,了解山区的地质情况,包括岩石类别、土壤类型、地下水位等,分析地质灾害风险,为选线提供依据。

3. 水文分析:了解山区的降雨量、汇水情况及水流路径,进行水文分析,预测山洪、滑坡等自然灾害风险。

4. 设计原则:基于地形、地质和水文等分析结果,确定设计原则,如选择尽可能平缓的路线、避开滑坡、塌方地区、减少跨越水体的次数等。

5. 选线方法: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和设计原则,采用以下选线方法进行选择:(1) 直线距离最短法:根据起点和终点间的直线距离进行选线,适合用于较为平坦、地质条件较好的山区。

(2) 路况最优法:考虑山区的地质条件和交通需要,选择路况最优的路线,如避开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易发区。

(3) 走廊法:选择地理条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综合最优的路线为走廊,然后在走廊内进行选线。

该方法适合于较为复杂多变的山区地质条件。

(4) 短路法:根据地形、地质和水文等情况选择一条较短的线路,但要注意避开地质灾害风险较高的区域。

(5) 综合评价法:将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结合交通需求和社会影响,选取最佳线路。

在选线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山区高速公路的经济性、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等因素,做到路线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选定路线后,还需要进行详细设计,包括地质勘探、桥梁隧道设计等,确保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的顺利进行。

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

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

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摘要:设计高速公路中的路线属于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中的关键环节,需要综合性地考虑到多种因素,还要结合所选建设的环境和具体要求,再选用科学合理的高速公路路线总体设计方案,以此充分保证整体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应用效果,文章将针对如何科学合理设计高速公路路线所选用的基本思路和选线方法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以此为相关工程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线设计;选线方法高速公路设计标准随着地形以及地质的复杂程度而不同,地形地质情况越复杂,公路设计相关要求越高[1]。

针对高速公路设计,不管是公路安全部门,还是公路环保部门,都相应地制定了新的要求,促进高速公路设计思路可以不断创新。

在进行高速公路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转变旧观念,应用新技术,确保高速公路建设可以和谐发展。

1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高速公路是铺设在自然环境中的三维带状构造物,不仅要满足交通运输功能,还应与外界自然环境相协调。

高速公路在设计时应遵循以下思路[2]。

(1)技术指标和地形相协调路线方案在设计时如果选择技术指标较低,不利于行车安全性和舒适度。

反之,盲目追求高指标则会大幅增加公路填挖、边坡防护等工程量,破坏沿线自然环境,导致工程造价增加。

在选择技术指标时,应根据地形条件合理选择绕避或穿越方案,使路线与地形相协调。

(2)按地质选线高速公路建设里程长,少则几十公里,多则数百公里,地质情况不易查明,且地质灾害成因复杂。

地质灾害的出现会直接影响建设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甚至诱发连锁式不良反应。

如果在勘察阶段及选线阶段不能清楚地识别地质灾害,可能造成后期路线方案大变更,特殊路基处治费用提升。

因此,高速公路在选线时必须深入研究路线走廊带范围内的地质条件[3]。

(3)尽量土石方平衡、减少土石方量高速公路建设的最大难题之一就是土石方工程量过大,比如在山地丘陵地区挖方往往大于填方,导致大量废方无处利用。

挖方会直接破坏山体植被,影响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地水土流失;再比如在平原地区,路基基本以填方为主,由于耕地限制寻找取土场十分困难。

第六章 选线与定线

第六章   选线与定线
(一)平原区的特点
1.地形特点
①地面坡度平缓,相对 高差较小(地面横坡, 相对高差小于30m)。 路线纵坡不受限制。
②一般多为耕地,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障碍多。
除泥沼、淤泥、河谷漫滩、草原、戈壁、沙漠等外多为耕 地,良田多,土地贵;居民点较密,各种建筑物分布广。
③沟渠密布,河 网池塘多
一、影响路线方案的因素 1.道路的功能(意义和作用)--主要因素 高速、一级公路除必须经过的控制点外,不宜过多靠近城镇, 路线宜顺直短捷,区域性公路尽量靠近或经过经济控制点。 2.政治经济控制点—重要因素 主要的政治经济控制点,必须考虑通过,困难时,与支线连 接方案比较。 3.沿线自然条件的影响—直接影响(但影响程度随等级变化) 4.主要技术标准和施工条件的影响—一定程度影响
设计标准或设计水平
5.其它 与景点、文物、名胜等的联系
二、预可行性研究阶段路线走向选择
路线方案:是根据指定的路线总方向和道路的功能,考虑社会、经济 因素和复杂的自然条件等拟定的路线走向。 目的是合理地解决设计道路的起迄点和走向。 据点:公路网规划所规定的或上级部门所指定的一条路线的起终点和 中间必经重要城镇或地点。 走向:一系列据点的连线。两个据点之间常有若干可供选择的不同走 向。 预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解决拟建项目起、终点间路线的基本走向问题。
技术设计阶段应在初步设计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补充收集技术设计所需 的基础资料,测量影响路线线位的控制点和控制断面,采用纸上定线并进 行现场核对。
施工图设计阶段应进一步补充收集基础资料,测量影响路线线位的控 制点和控制断面,根据控制要素进行纸上定线并现场核对,测量放线,并 根据需要进行动态调整。
二、平原区选线
(4)与地方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就路线走廊、重要桥梁、隧道方案及 互通式立交的设置等重大事项作进一步协调,基本确定路线走廊方案。 (5)重点考虑路网结构布局合理、路线顺直、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方 便区域交通出行、建设条件(地形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建设环境及施 工难易程度等)、环境影响和占用农田、主要工程数量和投资规模、路 线平纵面设计总体技术指标、公路养护、综合管理及运营效益、地方 政府及民众意见,综合进行路线方案比选。 (6)根据不同的路线走廊方案ꎬ在 1:1万地形图(大型控制性工程可采 用 1:5000地形图)上进行概略总体设计。包括路线、路基路面、桥涵、 隧道、立交、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估算工程数量,进行投资估算。 (7)推荐路线走廊方案及主要控制点,并推荐路线走廊方案主要技术 指标及工程规模。

路线设计中的选线和定线

路线设计中的选线和定线
_ 1963 19052 39159 1773 5674
第三方案
32 1510 187 1323 512 998 2092 528
82 4440 1057/13 980/52 1091 99770 290/1 1341 18226 31288 1750 5189
第四方案
31 1476 193 1283 615 861 1928 547 121 5645 1207/15 1566/82 1278 111960
2020/1/21
46
(3)、泥石流
什么是泥石流?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
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 丰富的松散物质 短时间内大量的水流
2020/1/21
47
泥石流的分区? 上游形成区、中游流通区、下游堆积区
上游形成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 漏斗状。
2020/1/21
21
2020/1/21
22
如图6-3,某公路通过某河附近时,为了少 占20K附近的高产田和解决路线穿田取土的困 难,将路线移向坡脚,虽里程略有增长,桥 位也略有偏斜,但避开了大片高产田,而且 路线沿坡脚后,路基为半填半挖,既节省了 土方,又避免了填方借土的远运。
2020/1/21
2020/1/21
28
三、山岭区路线的形式
(一)、沿溪线 (二)、越岭线 (三)、山脊线
2020/1/21
29
(一)、沿溪线
2020/1/21
30
1、沿溪线的特点:
路线走向明确、纵坡平缓、线形标准 高、便于为山区居民服务、施工养护方 便、土石方工程少、桥涵防护工程多、水 毁威胁大。

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选线

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选线
自动化选线用电子计算机和自动绘图仪代替人工去做大量、繁重的计 算、绘图、分析比较工作,这样,能使选线方案更为合理、省工省时,是公 路选线最先进的方法。
三、选线的方法与步骤
• 2.一般步骤:
• 总体过程:由浅人深、由轮廓到局部、由总体到具体、由面 到带、到线。
• 1)全面布局:
即解决路线基本走向的全局性工作。就是在起讫点及中间必须通过的据 点间寻找可能通行的“路线带”,并确定一些大的控制点,连接起来即形成 路线的基本走向。例如,在起点、讫点以及据点间可能沿某条河,越某座蛉; 可能走这一岸,也可能走另一岸等。
二、选线原则
• 2.工程造价与营运、管理、养护费用综合考虑: 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
程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要轻易 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不顾工程大小,片面追求高指标。
• 3.处理好选线与农业的关系:
三、选线的方法与步骤
• 2.一般步骤: • 1)全面布局:
全面布局主要包括路线走向和走廊带的选择两个内容: (1)路线布局走向选择: 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问路线基本走向问题。此项工作通常是先在小比
例尺(1:10000~1:50000)地形图上从较大面积范围内找出各种可能的方 案,收集各可能走向方案的有关资料,进行初步评选,确定几条有进一步比 较价值的方案。然后进行现场勘察,通过多方案的比选得出一个最佳走向。 当没有地形图时,可采用调查或踏勘方法现场收集资料,进行方案比选。
第一节 选线概要
一、目的与任务
1.目的:
是在路线起终点之间,根据道路的性质、任务、 等级和标准,结合地形、地质、地物、及沿线 条件,综合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在实地或 地形图上选定道路中线的位置的过程。

道路选线及定线

道路选线及定线

四、山岭区选线
1、 沿河(溪)线 1)路线布局 . • 沿河(溪)线的路线布局,主要应处理好河岸 的选择、线位高低和跨河地点三者的关系。 (1)河岸选择 路线应选在地形宽坦,有台地可利用,支沟 较少、较小,水文及地质条件良好的一岸。
(2)路线高度
• 根据两岸地形、地质条件以及水流情况,结合路线等级标 准、工程经济、景观来确定沿河(溪)线的线位高低 • 低线一般是指高出设计水位(包括浪高加安全高度)不多, 路基临水一侧边坡常受洪水威胁的路线。低线的优点是平、 纵面线形比较顺直、平缓,易争取到较高标准,路基土石 方工程也较省,边坡低,易稳定;路线活动范围较大,便 于利用有利地形和避让不良的地形、地质;便于在沟口直 跨支流,必须跨越主流时也较易处理。最大缺点是受洪水 威胁,防护工程较多。 • 高线是指高出设计水位较多,基本不受洪水威胁的路线。 它的优点是不受洪水侵袭,废方较易处理。但由于高线一 般位于山坡上,路线必然随山势曲折弯曲,线形差,工程 大;遇缺口时,常需设置较高的挡土墙或其他构造物;此 外如避让不良地质和路线跨河,都较低线困难。 • 一般讲,低线优点较多,在满足规定频率的设计水位的前 提下,路线越低工程越经济,线形标准也越高。
3、路线比选评价指标
技术指标 线长度及其增长系数
L γ= P 其中:γ为路线增长系数;根据地形条件,在1.05 − 1.2之间 L为路线实际长度; P为路线起、终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转角数:全线转角数、转角数/公里 转角总和和转角平均度数:反映路线顺直程度 的指标 最小曲线半径及个数 回头曲线个数 与原有道路及铁路的交叉数目 限制计算行车速度的路段长度
五、丘陵区选线
• 丘陵区地形形态复杂,布线应注意: (1)要注意平、纵、横3方面协调,避免不顾地 形起伏,片面追求平面高标准或为追求纵坡平 缓使路线过于弯曲。 (2) (2)要注意横断面设计经济合理,注意纵向土石 方平衡,以减少借方和废方,减少破坏自然景 观。 (3)丘陵区农林业比较发达、水利设施较多,布 线注意与其密切配合。 (4)高速公路在横坡陡或沟谷狭窄的地段,为保 证路基边坡稳定,减少填挖工程,左、右路基 采用分离设置的方案,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公路设计规范要求详解

公路设计规范要求详解

公路设计规范要求详解公路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规范对于保障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公路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详解,以帮助读者了解公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1. 路线选线要求公路的路线选线是公路设计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社会、环境和土地资源的影响。

在路线选线过程中,需要考虑地形、水文、土质、交通流量等因素,并遵循环保原则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原则。

2. 横断面要求公路的横断面设计是为了满足交通功能、安全性、排水和材料利用等方面的要求。

横断面要求包括路基、路面、边坡、护坡、绿化带、交通标线标牌等多个方面。

其中,路基和路面的设计要满足承载能力、排水和舒适性的要求,边坡和护坡的设计要考虑土质的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

3. 水工建筑要求水工建筑是公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包括桥梁、涵洞、排水设施等。

桥梁的设计要满足荷载要求、干涉要求和安全要求,涵洞的设计要考虑通行能力和安全性,排水设施的设计要确保路面排水畅通。

4. 交通标志、标线和信号灯要求交通标志、标线和信号灯是公路交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标志、标线和信号灯的设置,可以提高驾驶员的辨识能力和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交通标志、标线和信号灯的设置要满足交通量和行人需求,确保交通的流畅和安全。

5. 设计速度要求设计速度是公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是指公路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能够安全、平稳地通行的速度。

设计速度的确定需要考虑交通需求、地理条件、行车安全和人车矛盾等多个因素,并结合设计标准和经验进行综合判断。

6. 设计荷载要求设计荷载是公路结构设计的基础,它是指公路在使用过程中承受的车辆荷载和自然环境荷载。

设计荷载要求考虑到不同类型车辆的荷载特性、交通流量和排队等待车辆的影响,确保公路在使用寿命内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和承载能力。

7. 环境保护要求公路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设计方案应该遵循生态保护原则,合理规划绿化带和桥梁下部结构,减少土地开发和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道路勘测设计-第六章-选线

道路勘测设计-第六章-选线
❖ (3)改移河道 ❖ 裁弯取直,路线短,安全条件好。
❖ 个别有宽浅河滩的大河湾:为提高线形标准, 可在河滩布线,起到护田造田的作用。但应 注意路基的防护和加固,防止水流对路的冲 刷。
❖ 个别突出的山嘴:采用切嘴填湾的办法来处 理。布设路线时应注意纵向填挖平衡,不要 使大量废方弃置河中,堵塞河道。
❖ 3)路线跨支流的桥位选择 ❖ (1)从支河(沟)口直跨 ❖ (2)绕进支沟上游跨越
(二)几种河谷地形条件下的选线
❖ 1.开阔河谷 ❖ 1)沿河岸
❖ 坡度均匀、平缓,线形好,临河一侧受洪水 威胁,须做防护工程。
❖ 2)靠山脚
❖ 路线略有增长,纵断面会有起伏,但可不占 或少占良田,是常用的一种布线方法。
二、选线的步骤和方法
❖ 1.路线方案选择 路线方案选择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间路线 基本走向问题。首先在小比例尺(1:2.5~ 1:10万)地形图上找出各种可能的方案, 进行比选,确定多个有价值的方案。然后进 行现场勘查,经过多方案的比选得出一个最 佳方案。
❖ 2.路线带选择
在路线基本方向选定的基础上,按地形、地 质、水文等自然条件选定出一些细部控制点, 连接这些控制点,即构成路线带,也称路线 布局。路线布局一般在1:1000~1:5000比 例尺的地形图上进行,只有地形简单、方案 明确的路段,才可以现场直接选定。
响 ❖ 5.其它如与沿线风景、旅游、名胜区的联系
三、路线方案选择的方法和步骤
❖ 通过多方案的比较淘汰确定路线方案。其步骤如下: ❖ 1.收集资料 ❖ (1)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卫星像片、航摄像片和以
往的勘测设计资料。 ❖ (2)交通量及交通组成等交通调查资料。 ❖ (3)相邻道路的主要技术标准、平面与纵断面图、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 m/处 300/1
_
290/1
第四方 案 31
1476 193 1283 615
861 1928 547
121
5645
1207/15
1566/82 1278 111960 _
P145
图6-2为某公路在作巴、安渡两点间有南、北线两个方 案。如路线仅系连接强寨、安渡两地,则南线要近23km, 显然直捷得多。但从公路网规划需要考虑从安渡通往某市, 则经南线通往某市反而绕远11km,远不如北线直捷。两方 案都有积雪问题。南线垭口海拔为3000m,北线垭口海拔为 3300m。南线积雪虽较北线薄,且距离短,但越岭地形较 陡,需要展线 6.5km,积雪难以处理。同时南线越岭段东侧 有一段线形指标低,工程集中,且有岩堆、崩塌、风积沙等 病害需要处理。而北线沿线地形平坦,越岭不需展线,线形 指标较高。北线另一有利因素,是全线均有旧路或便道可以 利用,其中作巴至江寨的旧路,略加改善即可达到新建标 准,比南线(几乎都是新建)工程要省些,施工也较方便。 综合上述分析,推荐北线方案。
第三节 平原地区选线
平原地区:除指一般平原外,还包括山 间盆地、高原平坦地形等地面起伏不 大,自然坡度3°以下的地区。
一、平原区特点
1、纵坡平缓 2、江河湖泊多 3、城镇密集、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二、平原区路线特征
1、地形对路线的约束限制不大,平、纵、 横的几何线形很容易达到标准。
2、路线布置主要考虑地物障碍 3、路线特征:平面线形顺直,以直线为主
第二节 路线方案比选
一、路线方案比选的重要意义 二、路线方案比选考虑的因素 三、方案比选的方法 四、方案比选的步骤 五、实例
1、社会效益 2、技术 最大纵坡;回头曲线数;交叉数目……. 3、经济上 土石方数量;桥涵、隧道、挡墙工程数量; 征地、拆迁数量;主要材料数量; 主要机械、劳动力数量;程总造价; 投资成本效益比;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 4、环境影响 历史文物、自然环境、资源的影响,以及对周围环境 造成的噪音、尾气、水资源污染。
二、选线的一般方法
1、实地选线 2、纸上选线 3、航测选线 4、3S技术在选线中的运用
数字化地理信息系统(GIS) 公路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公路的遥感卫星测设系统(RS)
三、选线的一般步骤
一条公路路线的选定是经过由浅入深、由轮 廓到局部、由总体到具体、由面到带到线的过 程。 1、路线基本走向的确定 2、路线走廊带的确定 3、确定路线方案 4、选定具体线位
一、选线原则
1、路线基本走向的确定要综合考虑 2、注意贯彻工程经济与营运经济相结合 3、与农业相配合 4、考虑沿线的水文、地质条件 5、重视环境保护 6、处理好路与桥的关系 7、选线应注意结合地形条件,综合考虑
分离式断面的布设
基于环保的设计新理念: 1)节约用地 2)原有生态系统连续性原则 3)路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原则 4)保护自然植被原则 5)生态环境恢复原则
就桥梁而言,乙线较好,但路线较长; 就路线而言,甲线里程最短,但桥梁多, 且都为斜交;丙线则各桥都近于正交,线 形也较舒顺美观。三个方案都有可取之 处,因这条路交通量甚大,且有超车需 要,故采用甲线。
第三节 山岭区选线 山岭区:自然横坡20°以上的地区。
一、山岭区地形特点
1、山高坡陡,河深谷窄。 2、土层薄、岩层厚。 3、暴雨多,山洪急。 4、气候多变。
指标
表6-1 各方案主要指标比较
单位 第一方 第二方 第三方



通过县(市) 个
29
29
32
路线长度
km 1360 1347
1510
其中:新建 km 133
200
187
改建
km 1227 1147
1323
地形:平原、 km 567
677
512
微丘
山岭、重丘 km 793
670
998
用地
km2 1525
1913
2092

土方 104m 382

3

石方 104m 123

3
次高级 km2 路面
5303
492 75 5582
528 82 4440
大、中 m/座 1542/16 1802/20 1057/13 桥
小桥 m/座 1084/57 846/54 980/52
涵洞 道 977
959
1091
挡墙 m/处 73530 53330 99770
体线形,平曲线半径大,纵断面上坡度 平缓,以低路堤为主。
三、平原区布线要点
1、以平面设计为主导 大控制点: 中间控制点:
2、尽量采用较高的线形标准 3、正确处理与农业的关系 4、与城镇居民的联系 5、遇到湖泊、水塘等的处理 6、路与桥的关系
如图6-3,某公路通过某河附近时,为了少 占20K附近的高产田和解决路线穿田取土的困 难,将路线移向坡脚,虽里程略有增长,桥 位也略有偏斜,但避开了大片高产田,而且 路线沿坡脚后,路基为半填半挖,既节省了 土方,又避免了填方借土的远运。
路线设计中的选线和定线
1
第六章 选线
第一节 概述
选线:根据道路的性质、任务、 等级和标准,结合地形、地质和 地物及其沿线条件,综合平、 纵、横三方面因素,在实地或纸 上选定道路中线的平面位置。
路网规划 总体设计 选线
选线的任务: ①确定道路的走向和总体布局; ②具体确定道路的交点位置和选 定道路曲线的要素,通过纸上或 实地选线,把路线的平面位置确 定下来。
方案比选的步骤:
1、收集资料 2、罗列路线可能的方案 3、每个方案调查、分析、计算 4、不同方案的比较 5、确定最佳方案
比选结果,第三、四方案路线过于偏离总方 向,较第一、二方案长100~150km,虽能多联 系两、三个县、市,但对发展地区经济所起的作 用不大。而且第三方案线形指标较低,将来改建 难以提高;第四方案又与现有高压电缆线连续干 扰,不易解决。因而第三、四方案不宜采用。第 二方案虽路线最短,但与铁路严重干扰,且用地 较多,最后推荐路线较短,线形标准较高,用地 最省,造价也较低的第一方案。
二、山岭区路线特征
1、平、纵、横三方面都受限制,技术 指标一般较低。 2、在所有自然因素中,高差急变是主导因素,因此路线布设时,一般以纵面线形为主导安
排路线。
(一)、沿溪线 (二)、越岭线 (三)、山脊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