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教程第三版练习题参考答案
逻辑学(第3版)课后练习题答案(部分)人大出版社-图文

逻辑学(第3版)课后练习题答案(部分)人大出版社-图文逻辑学课后练习题答案(部分)王震14年11月8日整理第一章练习题答案二、在下列命题或推理中,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用公式表示出来。
1和5:所有S是P2和7:所有P是M,所有S不是M,所以,所有S不是P。
3和8:只有p,才q。
6和9:如果p,那么q;p;所以,q。
三、选择题1.C2.C3.ABCD4.BE第二章练习题答案一、判定下列断定的正误。
1.错误2.错误3.正确4.错误5.错误6.正确7.错误8.错误二、运用本章的相关知识以及相关常识,回答下列问题。
1.错误。
定义过宽。
2.错误。
定义过宽。
3.错误。
“勇敢”和“勇敢的战士”之间不存在属种关系。
4.错误。
“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之间不存在属种关系。
三、在以下各句的括号中填入哪个或哪些选项是适当的?1.C2.ABC3.A4.A5.B6.BC7.B8.B9.BC10.AC四、下列各题中括号内的话,是从内涵方面还是从外延方面来说明标有横线的概念的?1.分别从内涵和外延2.从内涵3.分别从内涵和外延4.分别从内涵和外延5.分别从内涵和外延6.分别从内涵和外延五、从两种概念分类的角度(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正概念和负概念)说明下列各题中标有横线的概念属于哪一种类。
1.“美术作品”是普遍概念、正概念。
2.“《孔乙己》”是单独概念、正概念;“作品”是普遍概念、正概念。
3.“非司机”是普遍概念、负概念。
4.“中国女子排球队”是单独概念、正概念;“世界冠军”是普遍概念、正概念。
5.“中国工人阶级”是单独概念、正概念。
6.“国家检察机关”是单独概念、正概念。
六、试分析下列各题中标有横线的语词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还是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的?1.集合2.非集合3.非集合4.集合5.1)集合2)非集合3)非集合6.集合7.集合七、下列各组概念是什么关系?1.真包含2.全异(反对)3.交叉4.真包含于5.全异6.全异(矛盾)7.全同8.全异(反对)八、用欧拉图表示下列各题中标有横线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十、对下列概念各作一次限制与概括。
逻辑学第三版答案第七章 逻辑基本规律

第七章逻辑基本规律一、下述议论是否违反逻辑的基本规律?如违反,说明违反了什么规律。
1.金人王若虚云:“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
又问无体乎?曰:有。
然则果如何?曰:定体则无,大体则有。
”答:不违反。
王若虚对同一对象“文章”从不同方面作出不同的断定,并不违反逻辑规律。
2.任何人的话都不能信。
答:这句话包含如下逻辑矛盾:任何人的话都不能信,包含了“任何人的话都不能信”这句话本身也不能信,即包含了对自身的否定,这就违反了不矛盾律。
3.有的人拼命追求轻松。
答:这句话包含逻辑矛盾:“拼命”即“不轻松”,要“轻松”就不能“拼命”,“拼命”与“追求轻松”不能共存。
这句话是自相矛盾的,违反了不矛盾律。
4.说“如果一个人是年满十八岁的公民,那么他有选举权”,这显然是不对的;说“有人是年满十八岁的公民,但他没有选举权”,这同样是不对的。
答:前者是“如果p,那么q”的形式,后者是“p 并且非q”的形式,二者是不同真、不同假的矛盾关系,对二者都加否定,自相矛盾,违反不矛盾律。
5.甲问:“该犯是否可判缓刑?”乙答:“对该犯判决过重了些。
”答:乙对甲的回答违反了同一律,犯“答非所问的”错误。
6.一个美国人问一个华侨:“你是日本人,还是韩国人?”这个华侨拍着胸膛说:“我是中国人!”答:美国人的问话是个虚假二支选言命题,遗漏了真支“你是中国人”,而且语气中还有对中国人的轻视。
正确的回答应是:“我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韩国人”,这是对虚假问题的拒绝。
而华侨避免正面拒绝,直说:“我是中国人”,表面上“答非所问”,实则隐含了“我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中国人”的回答,并不违反同一律和排中律。
二、应用同一律的逻辑知识,分析说明下列各段话有无逻辑错误。
1.目前,有些报刊热烈讨论什么是男子汉的问题。
对此,有议论说:“男子汉绝非‘奶油书生’,而是有理想,有抱负,有铮铮铁骨的男人。
它是勇敢、坚毅、力量的代名词。
可惜目前中国的男子汉太少了。
据说光北京市,就有上万名找不到男子汉的大龄姑娘。
逻辑学第三版答案第六章 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第六章模态命题及其推理一、指出下列命题各属何种模态命题,并用公式表示其命题形式。
1.教与学脱节,势必造成教学质量下降。
答:必然肯定命题。
其逻辑式为:必然p(或“s 必然是p”)。
2.谎言必然不能长久骗人。
答:必然否定命题。
其逻辑式为:必然非p(或“s 必然不是p”)3.火车必然比摩托车大。
答:必然肯定命题。
其逻辑式为:必然p。
4.他可能估计不到这件事的严重后果。
答:可能否定命题。
其逻辑式为:可能非p(◇¬p)5、月球昼夜温差的巨大变化必定导致无生物存在。
答:必然肯定命题。
其逻辑式为:必然p(□p)6、有错必纠,有反必肃。
答:必须联言命题。
其逻辑式为:必须p 并且必须q(○p∧○q)7.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活动煽动群众闹事。
答:禁止肯定命题. 其逻辑式为:禁止p(Fp).8.满十八岁者不准参加选举。
答:禁止肯定命题. 其逻辑式为:禁止p(Fp).9.能够坦白交待、态度诚恳者,可以从轻处理。
答:允许肯定命题. 其逻辑式为:允许p(Pp).10.不准任何人以任何借口搞分裂国家的活动。
答:禁止选言命题。
其逻辑式为: 禁止p.二、指出下列各组模态命题间的逻辑关系:1.⑴月球运行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必然发生日食。
⑵月球运行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可能不发生日食。
答:①必然p,②可能非p,二者是“不同真、不同假”的矛盾关系。
2.⑴世界事务必定不会受一、两个大国操纵。
⑵世界事务可能不会受一、两个大国操纵。
答:①必然非p,②可能非p,二者是“可同真,可同假”的从属关系。
即:“必然非p”真,“可能非p”必真;“必然非p”假,“可能非p”可真可假,“可能非p”真,“必然非p”可真可假,“可能非p”假,“必然非p”必假。
3.⑴这个荒岛一定有人上去过。
⑵这个荒岛一定没有人上去过。
答:①必然p,②必然非p,二者是“不同真,可同假”的反对关系。
即断定其中一个真,另一个必假;断定其中一个假,另一个可真可假。
4.⑴证人不可以充当证据鉴定人。
逻辑学第三版(编者姜全吉 迟维东)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书后答案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 绪 论
一、请指出下列各段议论中“逻辑”一词的含义:
1.电影《菊豆》中主人公的命运是符合生活的逻辑的。
答:规律、规律性。
2.说“知识越多越反动”,这真是奇怪的逻辑!
答:理论、观点(贬义)。
3.语法、修辞、逻辑都是工具性的课程。
答:普通逻辑(传统形式逻辑)。
4.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说,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结尾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容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
答:思维规律、规则。
5.从中学时期就训练好一种逻辑的头脑,以后无论学什么、干什么,都将受益无穷。
答:合乎思维规律、规则。
二、下列命题和推理中,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请用公式表示之。
1.所有鸟都是有羽毛的,驼鸟是鸟;所以,驼鸟是有羽毛的。
2.只有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才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3.每一个公民都要遵纪守法。
4.凡科学理论都是有用的,逻辑学是科学理论;所以,逻辑学是有用的。
5.任何金属都是有光泽的。
6.只有生产力迅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增强。
答:1与4具有共同的推理形式:所有M是P,所有S是M;所以,所有S是P。
2与6具有共同的命题形式:只有p,才q。
3与5具有共同的命题形式:所有S是P。
逻辑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姜全吉 迟维东 课后题答案

1�失败是成功之母。
答�“失败”和“成功”都是肯定概念。
2�单句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答�“单句”和“主谓句”都是肯定概念�“非主谓句”是否定概念。
3�这次选举的选票有赞成票、反对票、弃权票。
答�“赞成票”、“反对票”和“弃权票”都是肯定概念。、
4�这次升学�无论考上还是考不上�都要先作好思想准备。
念)�为了简洁�内涵可用“下划线”标明�外延可用“着重号”标明�。 1�什么是信息�英文里“信息”和“情报”实际都是一个字叫“information”�就是知识。 它是指人们通过实践获得的对于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不 是物质的。我们谈信息�或者说知识�人类的精神财富�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现代科学 体系�还有一部分叫前科学�即进入科学体系以前的人类的实践经验。 答�“人们通过实践获得的对于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不是 物质的”是“信息”的内涵�“现代科学体系”和“前科学”是“信息”的外延。 2�智力是指人类认识客观事物并作出适当反应的一种心理能力。它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 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因素构成�以思维力为核心。 答�“人类认识客观事物并作出适当反应的一种心理能力”是“智力”的内涵。“观察力、注 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是“智力”的组成要素�与“智力”是部分与整体的关 系�不是“智力”的外延。 3�能力是在智力基础上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本领。人应培养的能力主要有�自学能力、表 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答�“在智力基础上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本领”是“能力”的内涵�“自学能力、表达能力、 实际操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是“能力”的外延。 4�诗歌是最凝练地反映社会生活�强烈地抒发思想感情�想象丰富、节奏鲜明的文学体裁。 诗歌的品种很多�从内容上看�有抒情诗和叙事诗�从形式上看�有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 诗。 答�“最凝练地反映社会生活�强烈地抒发思想感情�想象丰富、节奏鲜明的文学体裁”是“诗 歌”的内涵�“抒情诗和叙事诗”、“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是“诗歌”的外延。 5�“经”�是我国古籍的通称�凡带有原理、原则性的著述�皆可称作“经”。现在所指的“十 三经”�即《尔雅》、《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礼》、《仪礼》、《礼记》、《诗经》、《书 经》、《易经》、《孝经》、《论语》、《孟子》。 答�“带有原理、原则性的著述”是“经”的内涵�“十三经”是“经”的部分外延�确切地 说是儒家“经”的外延。 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无比众多的运动着的物质�存在于无限的空间、时间之中�这就是宇 宙。宇宙中的物质有分散的�有集中的。分散的称为星际物质�集中的日月星辰则称为天体� 所有的天体可分为六类�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云。 答�“无比众多的运动着的物质�存在于无限的空间、时间之中”是“宇宙”的内涵�“星际 物质”和“天体”是“宇宙中的物质”的外延�“集中的”宇宙中的物质是“天体”的内涵� “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云”是“天体”的外延。 三、指出下列语句中标横线的概念是单独概念还是普遍概念。 1�雄伟、壮丽的泰山是世界自然遗产。 答�“泰山”是单独概念�“世界自然遗产”是普遍概念。 2�在哲学上正确区分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是在政治上正确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 矛盾并对这两类矛盾采取不同政策的理论基础。 答�“对抗性矛盾”、“非对抗性矛盾”、“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都是普遍概念。 3�零是大于正数、小于负数的数。 答�“零”是单独概念�“负数”、“正数”、“数”都是普遍概念。 4�《狂人日记》是文学革命的第一声春雷。 答�“狂人日记”是单独概念�“文学革命”和“春雷”都是普遍概念。在特定语境里�“文学 革命”可以是单独概念、专指我国“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 四、指出下列语句中标横线的概念是肯定概念还是否定概念。
逻辑学导论(第3版) 练习题及详细答案-第4章 谓词逻辑

逻辑学导论(第3版)练习题及其答案第四章课后习题详细答案解析一、请用谓词逻辑的语言把下述命题或推理符号化:1.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2.一个好的专家胜过任何业余人士。
3.每一个时刻都在有的时刻之后。
4.神帮助所有自助的人,并且只帮助自助的人。
5.如果所有的人都尊重每一个人,则每一个人都会很快乐。
6.有一本书,全班同学都喜欢它并且轮流读过它,而它为王军所拥有。
7.所有教逻辑的教师,其思维一定非常合乎逻辑,这一说法是假的。
8.对于任意的自然数x、y来说,x+5=y当且仅当x=y 5。
9.如果天堂的门将只对穷人敞开,而约翰是一位大富翁,那么,约翰将进不了天堂。
10.或者所有的学生喜欢所有老师讲课,或者有的学生不喜欢有的老师讲课。
11所有的马都是动物,所以,所有的马头都是动物头。
12.有的人得到所有人的尊敬,有的人得到某些人的尊敬,但一个人至少应该自己尊敬自己。
13.如果有的自然数小于所有自然数,那么肯定有自然数自己小于自己,而后一说法肯定是假的,所以,前一说法也是假的。
14.如果牛郎不爱所有爱织女的男人,那么,如果孙悟空爱织女,则牛郎不爱孙悟空或者大白菜是云彩。
15.仅当大学生爱好数学时才爱好逻辑。
16.如果张三有罪,则没有一个证人说谎,除非他害怕。
有证人害怕。
因此,张三无罪。
17.最大的行星是木星。
18.至少有三个碳同素体。
19.双子座恰有两颗明亮的星星。
20.每位丈夫有恰好一位妻子。
二、用解释方法证明下面前五个公式不普遍有效,后五个公式可满足:1.∃xA(x)∧∃xB(x)→∃x(A(x)∧B(x))2.∀x(A(x)∨B(x))→∀x A(x)∨∀xB(x)3.(∃xA(x)→∃xB(x))→∀x(A(x)→B(x))4.∃xA(x)∧∀xB(x)→∀x(A(x)∧B(x))5.∀z(∀x(R(x,z)→R(z,z))∧∀y(R(y,z)→R(z,z))→∀x(R(y,z)→R(x,z)))6.(∀xA(x)→∀xB(x))→∀x(A(x)→B(x))7.∀x(Px→Mx)∧∃x(Sx∧Mx)→∀x(Sx→Px)8.∃y∀xR(x,y)→∀x∃yR(x,y)9.∀x(M(x)→∃y(D(y)∧R(x,y)))10.∃x(D(x)∧∀y(M(y)→⌝R(x,y)))三、请用树形图判定下述公式是否普遍有效式:1.∀x∀yR(x,y)↔∀y∀xR(x,y)2.∃x∃yR(x,y)↔∃y∃xR(x,y)3.∃x∀yR(x,y)→∀y∃xR(x,y)4.∀x(A(x)→B(x))∧∀x(B(x)→C(x))→∀x(A(x)→C(x))5.∀x(A(x)→C(x))∧∀x(B(x)→C(x))∧∃x(A(x)∨B(x))→∃xC(x)6.∀x(A(x)→B(x))∧∃x(C(x)∧⌝B(x))→∃x(C(x)∧⌝A(x))7.∃x(A(x)∧⌝B(x))→∃xA(x)∧∃x⌝B(x)8.∀xA(x)∨∀xB(x)→∀x(A(x)∨B(x))9.∀x(M(x)→∃y(D(y)∧R(x,y)))10.∃x(Dx∧∀y(My→⌝R(x,y)))→∀y(My→∃x(Dx∧⌝R(x,y)))四、证明下述公式是Q N定理:1.∃x(A(x)→B(x))↔(∀xA(x)→∃xB(x))2.(∃xA(x)→∀xB(x))→∀x(A(x)→B(x))3.∀x(A(x)→B(x))→(∃xA(x)→∃xB(x))4.∀x(A(x)↔B(x))→(∀xA(x)↔∀xB(x))5.∀x(A(x)↔B(x))→(∃xA(x)↔∃xB(x))6.∀x(A∧B(x))↔A∧∀xB(x),若x在A中不自由7.∃x(A∧B(x))↔A∧∃xB(x),若x在A中不自由8.∀x(A∨B(x))↔A∨∀xB(x),若x在A中不自由9.∃x(A∨B(x))↔A∨∃xB(x),若x在A中不自由10.∃x(A(x)∧∀y(B(y)→C(x,y)))→∀y(B(y)→∃x(A(x)∧C(x,y)))五、为下述推理构造Q N证明:1.Aα,∀x(A(x)→∀yB(y)) /∴∀xB(x)2.∀x(A(x)→B(x)),∃x⌝B(x),∀x (⌝A(x)→C(x)) /∴∃xC(x)3.∀x(A(x)∨B(x)→⌝C(x)),∃x⌝(⌝A(x)∧⌝B(x)) /∴⌝∀xC(x)4.∃x(A(x)∧B(x))⌝∀yC(y),⌝C(α) /∴∀x(A(x)→⌝B(x))5.∀x(A(x)∨B(x)→C(x)),∀x(C(x)∨D(x)→E(x)) /∴∀x (A(x)→E(x))6.∃xA(x)→∃xB(x),∀x (C(x)→A(x)) /∴∃xC(x)→∃xB(x)7.∀x(A(x)→B(x)),∃x(C(x)∧⌝B(x)),∀x (⌝D(x)∨A(x)) /∴∃x(C(x)∧⌝D(x))8.∃xA(x)→∃x(B(x)∧C(x)),∃x(C(x)∨D(x))→∀xE(x) /∴∀x (A(x)→E(x))9.∀x(A(x)∧B(x)→C(x)),∃x(D(x)∧B(x)),∀x(⌝A(x)→⌝D(x))/∴∃x(C(x)∧D(x))10.∀x(A(x)∨B(x)→C(x)∧D(x)) /∴∃x(A(x)∨C(x))→∃xC(x)11.∃xA(x)→∃yB(y),∃x(A(x)∧∀y(B(y)→R(x,y))) /∴∃x∃yR(x,y)12.∀x(A(x)→∃y(A(y)∧B(x,y))),∃x(A(x)∧∀y(A(y)∧B(x,y)→C(x,y))) /∴∃x∃y(A(x)∧A(y)→C(x,y))13.∀x(A(x)→B(x)) /∴∀x (∃y(A(y)∧C(x,y))→∃z(B(z)∧C(x,z)))14.∃xA(x)→⌝∃xB(x) /∴∀x(∃yA(y)→⌝B(x))15.∃xA(x)→∃xB(x) /∴∃y∀x (A(x)→B(y))六、先用谓词逻辑的语言把下述推理符号化,再为其构造Q N证明:1.所有的科学家都是理性主义者,没有宗教狂热者是理性主义者,所以,所有的宗教狂热者都不是科学家。
逻辑学导论(第3版) 练习题及详细答案-第6章 非形式逻辑

逻辑学导论(第3版)练习题及其答案第六章课后习题详细答案解析一、讨论下述定义,指出它们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违反什么规则,犯有什么逻辑错误?能否给出一个相应的正确的定义?1.知识就是正确的意见。
2.诚实就是欺骗意图的习惯性缺乏。
3.美就是在镜中凝视自身的永恒。
4.大提琴是一种用弓演奏的弦乐器。
5.正方形就是四角相等的四边形。
6.信仰就是你知道不真实但却相信它的东西。
7.“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这四种文具。
8.所谓“善”,我将其理解为确实对我们有用的东西。
9. 有神论者是任何并非无神论者或不可知论者的人。
10.经济学就是研究从社会中的人的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现象的学科。
11.战争是一种旨在驱迫我们的对手去满足我们的意志的暴力活动。
12.犬儒主义者就是知道一切事情的价格、但不知道任何事情的价值的人。
13.新闻(news)就是对北(north)、东(east)、西(west)、南(south)所发生的事情的报道。
14.新闻旧是对离奇的、非同一般的、出乎意料的事情的报道。
例如,狗咬人不是新闻,但人咬狗就是新闻。
15.新闻就是对多数人感兴趣且带有刺激性的事件如战争、犯罪的报道。
16.新闻就是对新发生的事情的报道,而不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因为后者不是新闻,而是历史。
17.“经”,我国古籍的通称。
凡带有原理、原则性质的著作,都可以称为“经”,如“四书五经”,“十三经”。
18.“物体”(body)这个词,在其最广为接受的用法中,意味着充盈或占有某个确定空间或想像位置的东西,并且它不依赖于想像,而是我们所谓的“宇宙”的真实部分。
19.健康就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安宁状态,而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虚弱。
20.自负就是吹嘘自己的成就,怜悯或指责别人的弱项,做关于想像中胜利的白日梦,缅怀现实的胜利,对反映与己不利的事情的谈话很快感到厌倦,要自己的社会慷慨地赠予杰出者,遇到普通人则表现得相当吝啬。
21.所谓小国就是与大国相比国土面积较小、人口较少的国家。
人民大学版《逻辑学》第3版答案

中国人民大学《逻辑学》参考答案第二章一、判定下列断定的正误:1、错,因为属性是对象的性质以及对象间关系的统称。
2、错,一类对象共同具有的属性是固有属性,不一定是本质属性。
3、正确。
4、错,因为任何概念都有外延,空概念的外延是空集合,而不是无集合。
5、错,因为同一个概念可以有不同的内涵,因而可以有不同的正确定义。
6、错。
对正概念下定义不能使用否定句,对负概念下定义可以使用否定句。
7、错。
只有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外延之间,才存在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
二、运用本章的相关知识以及相关常识,回答下列问题:1、不正确。
定义过宽。
正确的例子:平反就对无罪而判有罪的案件进行纠正。
2、不正确,定义过宽。
正确的例子:科学理论是由科学概念、科学原理和推论组成的具有可检验性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3、不正确,“勇敢”和“勇敢的战士”之间不存在属种关系。
正确的例子:战士的勇敢。
4、不对。
“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之间不存在属种关系。
正确概括的例子:山。
三、1 C;2,ABC;3,A;4,A;5,B;6,BC;7,B;8,B;9,BC,10,AC。
四、下列各题中括号内的话,是从内涵方面,还是从外延方面说明标有横线的概念的?1、“人们在社会……”从内涵方面说明“社会关系”,“包括经济、政治……”从外延方面说明“社会关系”。
2、“交流思想的工具”从内涵方面说明“语言”;“记录语言的符号”从内涵方面说明“文字”。
3、“用各种纤维……”从内涵方面说明“纺织品”;“棉纺织品、麻纺织品、丝纺织品、天然纺织品、化学纤维纺织品”以及“人造……”从外延说明“纺织品”。
4、“带有原理……”从内涵说明“经”;“《周易》……”从外延说明“十三经”。
5、“由于地球……”从内涵说明“地震”;“火山地震……”从外延说明“地震”;“地下深处……”从内涵说明“震源”;“地面上……”从内涵说明“震中”。
6、“林木和林地……”从外延说明“森林资源”;“防护林……”从外延说明“森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题参考答案练习题之一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亚里士多德2、弗兰西斯·培根3、基本规律4、愈窄; 愈宽5、没有任何重合;等于6、内涵;外延7、一门学问 8、单独 9、矛盾关系 10、属种关系二、是非题:1、×2、√3、×4、×5、×6、×三、单项选择题:1、A2、B3、C4、A5、D6、D7、A8、B9、A 10、D四、双项选择题:1、D 、E2、A 、E3、D 、E4、B 、C5、A 、D六、欧拉图题(略):练习题之二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假;真假不定2、关系者项;量项3、真;真4、等值5、全称;否定6、假;真7、同一;真包含于8、真;假;肯定;否定9、必要10、如果不通过外语考试,就不能录取;并非不通过外语考试,也能录取;或者通过外语考试,或者不录取 11、p ∧q 12、交叉;真包含 13、他或是美院学生但不会画国画,或者他不是美院学生但会画国画 14、真 15、SEP 、SIP二、是非题1.×2.√3.√4.×5.√三、单项选择题:1、A2、A3、A4、B5、B6、B7、B8、A9、C 10、B11、D 12、B 13、D 14、D 15、C四、欧拉图题1、2、 3、 五、真值表题(表略):1、 A :P →qB : p ∧qA 不蕴涵B 。
P S SP S P P SS PS M S M S M2、 A: p→qB: p某大学没有录取小李。
3、 A: p ∧ qB: p ∨ qA、B两组判断不等值。
4、甲: p→q乙: p←q丙: p∨q让小赵和小李都去浙江大学进修,可同时满足甲、乙、丙三位领导的要求。
5、 A: p · qB: p · qC : p · q练习题之三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中项在前提中2、q3、假4、P5、MAP(全称肯定);SAM(全称肯定)二、是非题:1、×2、×3、×4、×5、√6、×7、√8、×9、× 10、×三、单项选择题:1、B2、B3、E4、C5、A6、A7、A8、D9、C 10、C四、双向选择题:1、B、C2、B、C3、C、E4、A、D5、C、E6、C、E7、C、E8、A、B9、B、E 10.A、B五、多项选择:1、A、B、C、E2、D、F3、A、E4、B、E5、A、B、C、D、E6、A、C、D、E7、B、C、D、E8、A、B、C六、判断、推理题:1.“小松鼠和小花猫是文明公民”是一个联言判断;“文明公民”是一种性质,根据联言判断的规则可以推出“小松鼠是文明公民或小花猫也是文明公民”个结论。
而“小松鼠和小花猫是好朋友,”是个关系判断,是个简单判断;“好朋友”是一种关系,熊猫错把关系判断作为联言判断进行推理。
2、“离……很近”是一种非传递性关系,小黄错误理解为传递性关系。
3、小钟把必要条件作为充分条件,犯了“肯定前件,肯定后件”的错误。
4、 A、C、D 不能推出结论;B、E可以推出结论:B、SEP → PES →PAS →PISE、SEP → PES5、能推出“不是来自南方的都不是我们班的同学”,其推理形式如下:SAP → SEP→PES不能推出“来自南方的都是我们班的同学”。
6、E (O), E (O) ; MAS,I7、 PAMSOM∴SOP这是一个第二格AOO式的三段论。
8、苏特拉斯是用二难推理来进行得出的(具体分析略),其推理形式如下:如果你信我是说谎,则按约定给我一镑金币如果你不信我是说谎,则按法律给我一镑金币你或信,或不信总之,你得给我一镑金币9、B是去值班的。
用“A”表示“A 去值班”,其余类推可得:①E→( A∨C )②B→A③C→B④E←D⑤ D由⑤、④可以得出⑥:E←DD∴E由①、⑥可以得出⑦:E→( A∨C )E∴A∨C②可以推出⑧:(B→A)→( A→B ) (假言异位推理)由③、⑧、⑦可以得出:A→BC→BA∨C∴B10、可以得出“要多盖高楼”的良策。
先将判断化为符号形式:A、p·qB、r→sC、t ←(s ∧ p)D、r∧q由D可以推出E:r∧q∴r( q )由B、E可以推出F:r→sr∴s由A与E可以推出H:P ·qq∴p由F与H可以推出I:sp∴s∧p由C与I可以推出:t←(s∧p)s∧p∴t练习题之四参考答案一、是非题:1、×2、√3、×4、×5、×6、√二、单项选择题:1、A2、D3、C4、B5、C6、C三、判断、推理题1、用类比推理进行(具体分析略):A 具有 a、b、c、d 属性B 具有 a、b、c 属性所以, B也具有 d 属性2.庄子在这段论述中,采用的是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
他从“用你的标准”、“用我的标准”、“用第三者的标准”、“用你我共同的标准”来分析评价,并认为这四个标准都不能评判“你我之间的是非”。
而这四个不同的标准在庄子看来是评价“你我之间是非”的所有标准,所以可以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没有任何一个标准可以评价你我之间的是非。
所以,‘辩无胜’3.运用科学归纳法,将第一行的字母顺序改变为数字顺序。
观察、分析第二行与第三行的排列规律,都是上一行的4、3、5、2、1,因此可以断定第四行的排列顺序也应是第三行的4、5、3、2、1,具体答案是C、A、D、E、B。
4.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简单枚举法,具体推理形式如下:触电死亡的人两臂肘部弯曲,火烧死的人两臂肘部弯曲,雷击死的人两臂肘部弯曲,触电死亡、火烧死、雷击死等都是高温致死,凡高温致死的人都是两臂肘部弯曲5.罗文锦在反驳中所运用的是类比推理,具体过程如下:表的外表有金,内部含有不是金的材料,但却是金表;箱的外表有皮,但也含有不是皮的材料;所以,箱仍是皮箱。
四、因果联系题:1、求同法2、共变法3、求异法4、共变法5、契差法练习题之五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排中2、矛盾3、排中;如果李明是监狱管理专业的学生则精通监狱法4、反对关系;矛盾关系5、矛盾6、论题、论据;论证方式7、证明过多二、是非题:1、×2、×3、×4、×5、×三、单项选择题:1、A2、B3、C4、B5、E三、双向选择题:1、A、B2、B、E3、A、B4、A、E5、A、E6、B、D7、B、E8、A、C十、分析论证题:1、转换论题。
前面的论题是“名人未出名门者,为实更多”,后面变成“所有名人都是从无名小辈中过来的,从没有生下来就是名人的先例”。
2、总论题:地震是能预报的。
论证方式:归纳推理、演绎推理 (假言、选言)。
3、论据虚假。
4、论证方式错误。
违反了论证中必须遵守三段论“中项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
5、假说:蝙蝠能在黑暗中避开障碍物,是由于它能发出一种超声波,而它的耳朵能听到这种超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产生的回波;依据:超声波的知识和现实根据;验证:实验的方法 (直接验证)。
6、论题:本案是他杀;论据:背部有多处致命刀伤;论证方式:三段论 (直接论证)。
7、不能。
在全称结论的三段论中,必须有三个项周延才能使得中项周延两次,那只能是其中一个前提为全称否定,但有一个前提为否定则结论也否定,那必须有四个项全周延,则出现了两前提都是否定判断的情况。
8、(1) 乙说真话;(2) 甲班 45 人考出了英语四级。
乙、丙两人说的判断是下反对关系,根据排中律必有一真,又据题意可得甲说的是假话,即“甲班的李聪同学没有考出英语四级”为假。
据甲假可以得出乙说的是真话,即“甲班有人考出了英语四级”为真;根据题意三人中只有一句真话,可以推出丙说的为假话,据排中律得到“甲班45人考出了英语四级”是真话。
9、C判断为真,S与P是全异关系。
先将判断化为符号形式:A、SIPB、SOM→SIMC、PISD、MEP由C可以推出E:有P不是S(换质法);由A可以推出F:有P是S(换位法);根据题意只有一句话为真,则真话在E与F这两句话中(它们是下反对关系),由此推出B、D均假。
由B假可以推出G:SIM为假(充分条件只有前件真后件假时才假),即:SEM为真(对当关系);由D假可以推出H:MIP为真(矛盾关系);由G、H可以推出I:POS为真(三段论);由I可以推出E(即C)真;由C真,据题意只有一句话为真可以推出A为假,即SIP为假,则SEP为真,所以S与P是全异关系。
10、先将判断化为符号形式:A、﹁MOS←MOPB、﹁MOS→MOPC、﹁MIP求证:SOP由C假可以推出D: MOP真(下反对关系);由C假可以推出E: MEP真(矛盾关系);由A、D可以推出F: MOS假(肯定后件肯定前件);由F可以推出g: MAS真(矛盾关系);由E与g可以推出: SOP 真 (三段论)。
11、如果有一个人说真话,那么罪犯是甲。
因为乙、丁的话为矛盾关系,据排中律必有一真,据题意可以推出甲说的是假话,即:是甲作案的。
如果有一个说假话,那么罪犯是乙,因为乙、丁的话为矛盾关系,据矛盾律必有一假,据题意可以推出丙说的是真话,即:是乙作案的。
12、应该到第五只盒子中取舞票。
因为第一只和第五只盒子上的话是互相矛盾的,第二只和第四只上的话也是互相矛盾的根据排中律必有一真,根据题意只有两句是真话,所以第二只盒子上的话为假。
即:舞票在第五只盒子中。
13. 甲队是第一名,乙队是第二名,丙队是第三名,丁队是第四名。
先将四位同学的预测形式化:(1)丁1(2)(甲﹁1∧乙﹁2)(3)(乙2—→丙﹁3)(4)(甲﹁1—→乙2)(﹁乙2∨丙﹁3)经观察,(2)(甲﹁1∧乙﹁2)←→﹁(甲1∨乙2),而(4)(甲﹁1—→乙2)←→(甲1∨乙2),可见(2)和(4)两个断定之间是矛盾关系,按排中律的要求,相互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据题意只有一个人预测正确,所以,(1)和(3)的预测是假的,﹁丁1←→丁﹁1,(乙2—→丙﹁3)←→﹁(乙﹁2∨丙﹁3)←→(乙2∧丙3),即:丁队不是第一名,并且又已经断定乙队是第二名,丙队是第三名,所以,丁队只能是第四名,而甲队就是第一名。
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一、概念篇答案:1.B2.B3.A4.C5.C6.A7.A8.B9.C 10.E二、判断篇答案:1.E2.E3. C4.D5.C6.D7.C8.C9.A 10.D三、推理篇答案:1.C2.B3.E4.C5.D6.B7.C8.D9.E 10.E四、综合篇答案:1、A2、D3、E4、B5、C6、E7、E8、A9、E 10、D11、B 12、B 13、E 14、B 15、D16、D 17、A 18、B 19、C 20、C21、A 22、E 23、C 24、D 25、D26、B 27、E 28、B 29、A 30、C31、C 32、D 33、D 34、E 35、E36、E 37、C 38、D 39、E 40、E41、A 42、B 43、D 44、C 45、A46、C 47、B 48、E 49、A 50、A51、C 52、D 53、E 54、D 55、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