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体寄生虫学整理课件

合集下载

人体寄生虫学概论ppt课件

人体寄生虫学概论ppt课件
• 寄生虫及其类别 • 宿主及其类别 • 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其基本阶段 • 寄生虫生活史的类别
Conceptions related to medical parasitology
共生(Symbiosis)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这种现象 称为共生。根据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分为 三种;
• 共栖(Commensalism) • 互利共生( Mutualism) • *寄生(Parasitism )
.
Conceptions related to medical parasitology
TREMATODES(吸虫): typically flattened and leaf-shaped. There are male and female system in a fluke (吸虫) body.--- Hermaphroditism, hermaphroditic(雌雄同体的)
Human / Medical Parasitology
(人体/医学寄生虫学)
Cheng Yanbin (程彦斌) chengyb@
Department of Immunology & Pathogenic Biology,
School of Medicin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
Conceptions related to medical parasitology
互利共生/共生(Mutualism)
------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双方均受益,生理上 互相依赖。
Fig. A selection of ciliates (纤毛虫) from the rumen (前 胃) of cattle or sheep. The rumen contains enormous numbers of ciliates that break down cellulose in the feed.

人体常见寄生虫介绍ppt课件

人体常见寄生虫介绍ppt课件
(三)毒性和抗原物质的作用 寄生虫的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虫体的分解物对宿主均有毒性作用,这是寄生虫危害宿主 方式中最重要的一个类型。 (四)超敏反应 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往往会诱导宿主产生超敏反应,造成组织的损伤。这是寄生虫致病作用 之一。 (五)免疫反应 寄生虫及其产物对宿主均为异物,能引起一系列反应,也就是宿主的防御功能,它的主要 表现就是免疫。
粪便直接涂 片
透明胶纸法
饱和盐水漂 浮
厚血膜法 免疫诊断
免疫诊断 肌肉活检
16
吸虫类比较表
虫种 名称
形态 特征
寄生 部位
中间 感染 感染 致病 宿主 阶段 方式 情况
诊断 方法
肝吸 虫
成虫似葵 花子状
口吸盘大 于腹吸盘
肝胆管
豆螺 淡水鱼

囊蚴 经口
胆管炎 粪检 症 NaoH消
结石等 化法
姜片 虫
成虫似姜片 肥厚
症状:发炎和搔痒
7、班氏吴策线虫
蚊子携带这种寄生虫,通过叮咬人 类把这种寄生虫释放进入人类血液 中。班氏吴策线幼虫会进入淋巴腺, 尤其是腿部和生殖部位的淋巴腺, 长成成虫需要1年的时间。它们会 引起热带病,有时还会引起象皮病。
症状:发烧、寒战、皮肤 感染、淋巴痛、皮肤增厚、肿 胀
8、弓形虫 这种常见的新月形寄
症状:恶心、呕吐、内脏发炎、腹泻、体重减轻、头 晕眼花、痉挛、营养不良
6、蛲虫 蛲虫是常见的人类寄生虫, 可引起蛲虫病。成雌虫可 长到8毫米到13毫米。蛲虫 的后部呈长长的针形,它 也因此得名。蛲虫通过外 伤性授精交配,雄虫用阴 茎刺破雌虫,之后,雄虫 死去。它们在寄主的内脏 安家落户,但是与大多数 寄生虫不同的是,它们不 会进入血液,不能在人体 的其他部位生存。蛲虫在 体外产卵,通常在肛门周 围,这会引起人的搔痒感, 幼虫会通过人手挠传播。

《人体寄生虫》课件

《人体寄生虫》课件
《人体寄生虫整理 》ppt课件
目录
• 人体寄生虫概述 • 常见人体寄生虫介绍 • 人体寄生虫感染途径与症状 • 人体寄生虫的诊断与防治 • 人体寄生虫的流行与控制
01
人体寄生虫概述
人体寄生虫的定义
01
02
03
人体寄生虫
指在人体内寄生的寄生虫 ,通过吸取人体的营养物 质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
寄生关系
寄生虫与人体之间建立的 互利共生关系,寄生虫从 人体获取营养,而人体可 能因此遭受疾病。
寄生虫的生存环境
寄生虫通常在人体内特定 的器官或组织中生存和繁 殖,如肠道、肝脏等。
人体寄生虫的分类
内寄生虫
寄生于人体肠道、内脏器 官等内部的寄生虫,如蛔 虫、钩虫等。
外寄生虫
寄生于人体表面的寄生虫 ,如虱子、跳蚤等。
某些寄生虫可能侵入神 经系统,导致头痛、癫
痫等症状。
02
常见人体寄生虫介绍
蛔虫
感染途径
预防
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进入人体。
注意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食 和不洁食品。
症状
腹痛、腹泻、体重下降、食欲不振等 。
钩虫
感染途径
通过皮肤接触污染的土壤或水感染。
症状
腹痛、腹泻、便血、贫血等。
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污染的土壤和水。
利用DNA或RNA检测技术,如聚合 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寄 生虫的特异性基因片段。
预防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手部清洁,勤洗手,避免接触污 染水源。
饮食卫生
避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水果和饮用 未经消毒的水。
环境卫生
保持居住和工作环境的清洁卫生,定 期进行消毒和灭虫。
健康教育

《人体寄生虫》课件

《人体寄生虫》课件

影像学诊断
通过X线、超声、CT等 影像学手段观察寄生虫 在体内的位置和形态。
临床表现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 流行病学资料,结合寄 生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
诊断。
治疗原则
01
02
03
04
早期治疗
一旦确诊,应尽早开始治疗, 以避免寄生虫对人体的进一步
损害。
足量用药
确保药物剂量充足,以保证治 疗效果。
联合用药
防治人体寄生虫的重要性
保护个体健康
防治寄生虫感染可以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 保护个体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
防治寄生虫感染可以改善人们的营养状况和 生活质量。
促进社会公共卫生
防治寄生虫感染可以降低寄生虫病的传播风 险,有利于社会公共卫生。
科学研究价值
研究人体寄生虫的防治方法和机制,有助于 推动寄生虫病防治的科学研究和发展。
钩虫
症状
钩虫感染的症状包括腹痛、腹泻 、体重下降、疲劳和贫血等。
传播途径
钩虫主要通过人体皮肤接触污染的 土壤或水传播。
预防措施
预防钩虫感染的关键是避免接触可 能被污染的土壤和水,同时注意个 人卫生,如勤洗手、不赤脚行走等 。
鞭虫
症状
鞭虫感染的症状包括腹痛、腹泻 、体重下降、食欲不振等。
传播途径
鞭虫主要通过人体摄入污染的食 物和水传播。
人体寄生虫对人体的影响
要点一
总结词
人体寄生虫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机械性损伤、 化学性刺激和免疫反应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机械性损伤是指寄生虫在人体内移动过程中对器官或组织 的损伤,如蛔虫在肠道内移动可能会引起肠道出血或炎症 。化学性刺激是指寄生虫产生的代谢产物或分泌物质对人 体的刺激,如钩虫分泌的毒素可能会引起人体过敏反应。 免疫反应是指寄生虫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刺激,可能会引起 人体过敏反应或导致免疫系统疾病。

医用人体寄生虫学课件

医用人体寄生虫学课件

人体寄生虫学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密切相 关,是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课程目的
掌握常见人体寄生虫 的生物学特性、生活 史及防治原则。
为后续医学专业课程 的学习和实践提供理 论基础。
理解寄生虫对人体的 致病机制及机体对寄 生虫的防御机制。
学习方法
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前后联系 ,形成知识网络。
结合实际病例,理解寄生虫病的 诊断和治疗原则。
肝阿米巴病主要表现为肝区疼 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肠阿 米巴病主要表现为腹泻、黏液 脓血便等症状。
04
治疗
肝阿米巴病主要采用硝唑类药 物治疗;肠阿米巴病主要采用 抗阿米巴药物治疗。
孢子虫
1 分类
$item1_c孢子虫是一类具有孢子囊和孢子体的大型单细 胞原生动物。
2 感染人体
$item1_c孢子虫是一类具有孢子囊和孢子体的大型单细 胞原生动物。
人体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
人体会产生免疫反应来对抗寄生虫的感染,包括抗体、细胞 免疫等。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寄生虫病的流行因素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地理环境、气候条 件、社会经济状况、人群生活习惯等 密切相关。
防治措施
包括改善环境卫生、加强个人卫生习 惯、使用防护用品、进行免疫接种等 。
03
医学蠕虫
线虫
防治措施
避免接触疫水,注意个人卫生, 加强粪便管理,定期开展灭螺工 作。
01
概述
吸虫是一类具有吸盘的蠕虫,常 见的有华支睾吸虫、日本血吸虫 等。
02
03
04
诊断方法
通过粪便检查发现虫卵或成虫, 或通过肠镜检查发现成虫。
绦虫
概述
绦虫是一种较大的蠕虫,寄生于人体肠道的 有猪肉绦虫、牛肉绦虫等。

《人体寄生虫学总论》课件

《人体寄生虫学总论》课件
第四章
人体寄生虫对人体的损害方式
寄生虫感染:寄生虫在人体内繁殖,导致人体感染 营养吸收:寄生虫吸收人体营养,导致人体营养不良 免疫系统:寄生虫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 器官损伤:寄生虫在人体内寄生,可能导致器官损伤,如肝脏、肠道等
人体寄生虫引起的人体组织病理变化
寄生虫感染:引起人体组织炎症、水肿、出血等病理变化 寄生虫代谢产物:引起人体组织细胞损伤、坏死等病理变化 寄生虫排泄物:引起人体组织细胞损伤、坏死等病理变化 寄生虫寄生部位:引起人体组织细胞损伤、坏死等病理变化
感染症状:寄生虫感染人 体后可能会引起发热、腹 痛、腹泻等症状
预防措施:保持个人卫生、 避免接触感染源、定期体 检等可以预防寄生虫感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常见的人体寄生虫感染途径和寄生部位
皮肤:如疥螨、虱子等
血液:如疟原虫、血吸虫等
呼吸道:如肺吸虫、血吸虫 等
消化道:如蛔虫、鞭虫、钩 虫等
生殖系统:如滴虫、阴道毛 滴虫等
病原学检查:寄生虫卵、虫 体等
免疫学检查:抗体检测、细 胞因子检测等
基因诊断:PCR、基因测序 等
人体寄生虫病的鉴别诊断
添加项标题
临床表现:发热、腹痛、腹泻、呕吐等
添加项标题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粪便常规、血清学检查等
添加项标题
影像学检查:X线、B超、CT等
添加项标题
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细胞病理学等
人体寄生虫的感染途径和寄 生部位
第三章
感染途径和寄生部位的概念
感染途径:寄生虫通过皮 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途 径进入人体
寄生部位:寄生虫在人体 内寄生的部位包括肠道、 肝脏、肺等
感染方式:寄生虫可以通 过直接接触、间接接触、 空气传播等方式感染人体

《人体寄生虫学整理》PPT课件

《人体寄生虫学整理》PPT课件

水感染
感染方式
饮用被寄生虫污染的水,如池塘水、河水、井水等。
常见寄生虫
如血吸虫、姜片虫等。
接触感染
感染方式
通过接触患者或携带者的体液、分泌物等而感染。
常见寄生虫
如阴道毛滴虫、阿米巴原虫等。
空气感染
感染方式:吸入被寄生虫污染的空气,如尘螨等。 常见寄生虫:如尘螨等。
昆虫媒介感染
感染方式
通过昆虫叮咬或接触昆虫而感染。
03
全球范围内的人体寄生虫病防治工作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加强
国际合作与交流有助于推动研究进展。
未来研究方向
1 2
拓展寄生虫种类的研究
加强对未知或少为人知的寄生虫种类的研究,了 解其生物学特性和流行情况。
寄生虫病传播途径的研究
深入研究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和方式,为预防和 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3
寄生虫病防治方法的创新研究
节肢动物类寄生虫
疥螨
寄生于人体皮肤表面,可引起疥疮, 主要症状为皮肤瘙痒、红肿等。
阴虱
寄生于人体生殖器区域,可引起阴虱 病,主要症状为生殖器瘙痒、红肿等 。
03
人体寄生虫的感染 途径与症状
食物感染
感染方式
食用被寄生虫污染的食物,如未煮熟的肉类、鱼类、蔬菜等。
常见寄生虫
如猪带绦虫、牛带绦虫、旋毛虫等。
寄生于小肠,可引起姜片虫病,主 要症状为腹痛、腹泻、营养不良等 。
绦虫类寄生虫
猪带绦虫
寄生于人体小肠,可引起猪带绦虫病 ,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体重下降 等。
牛带绦虫
微小膜壳绦虫
寄生于人体小肠,可引起微小膜壳绦 虫病,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体重 下降等。
寄生于人体小肠,可引起牛带绦虫病 ,主要症状与猪带绦虫病相似。

《人体寄生虫学讲》课件

《人体寄生虫学讲》课件

定义:人体寄生 虫学是研究人体 寄生虫的生物学、 生态学、病理学 和防治学的一门
学科。
研究对象:人体寄 生虫学主要研究人 体寄生虫的种类、 生活史、形态结构、 生理功能、生态分 布、流行病学、防
治方法等。
寄生虫种类: 人体寄生虫包 括原生动物、 蠕虫、节肢动
物等。
寄生虫危害:人 体寄生虫可引起 多种疾病,如疟 疾、血吸虫病、
蛔虫病等。
寄生虫种类:包括线虫、吸虫、绦虫、原虫等 寄生部位:肠道、肝脏、肺、血液等 传播途径:食物、水、土壤、接触等 危害:引起疾病、影响人体健康、降低生活质量等
寄生虫感染可 能导致人体出 现各种症状, 如发热、腹痛、
腹泻等。
寄生虫感染可 能导致人体营 养不良,影响
生长发育。
寄生虫感染可 能导致人体免 疫功能下降, 增加感染其他 疾病的风险。
巴管等
形态特征:单细胞原生动物,呈 椭圆形或圆形
生活史:包括无性生殖和有性生 殖两个阶段
传播途径: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致病性:引起疟疾,症状包括发 热、寒战、出汗等
人体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和防治
传播途径:通 过食物、水、 土壤等途径传

感染人群:儿 童、老年人、 免疫力低下者
等易感人群
流行地区:热 带、亚热带地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01 添 加 目 录 文 本
02 人 体 寄 生 虫 学 概 述
常见人体寄生虫的 03 生 物 学 特 性
人体寄生虫病的流 04 行 病 学 和 防 治
人体寄生虫病的临 05 床 表 现 和 诊 断
人体寄生虫病的预 06 防 和 治 疗
单击添加文档标题
人体寄生虫学概述
汇报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温度、雨量等 2、生物因素:昆虫及动物媒介等 3、社会因素:经济文化水平、生活习俗等
(三)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 1. 地方性 2. 季节性 3. 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四)寄生虫病的检验
1. 病原学检验:最可靠、最常用 2. 免疫学检验:适用早期、轻度和深部感染,检
(2)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寄生虫幼虫 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3)转续宿主(paratenic/transport host)某些 寄生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至成虫,但长 期以幼虫形式存在,待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时便 可发育为成虫。
(4)保虫宿主(reservior host)某些寄生虫既可 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体内的 寄生虫在一定条件下可传给人,此脊椎动物宿主 称为保虫宿主。
关于人体寄生虫学整 理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
疟疾 (malaria) 血吸虫病 (schistosomiasis) 丝虫病(filariasis) 黑热病(kala-azar) 钩虫病( hookworm disease )
当前我国寄生虫病的特点
食源性寄生虫病 宠物源性寄生虫病 机会性致病寄生虫病 人口流动引起寄生虫病的流行 医务人员普遍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3、寄生虫的生活史(life cycle) 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的全过程。
分为直接型(土源性蠕虫geohelminth)和间接 型(生物源性蠕虫biohelminth)。
4、人兽共患寄生虫病(parasitic zoonoses) 有些寄生虫病可以在人和动物之间自然的传播。
自然疫源地
5、感染阶段(infective stage) 寄生虫能使人获得感染的阶段。
三、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1、掠夺营养:引起营养不良和发育障碍 2、机械性损伤:移行、钻窜损伤细胞、组
织和器官、占位性病变
3、毒性与免疫损伤:引起炎症和超敏反
应,引起继发感染甚至诱发肿瘤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
1、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天然屏障,皮肤、胃酸、 吞噬细胞等
4、异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
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部位寄生,引起异位损害
五、寄生虫病的流行和防治
(一)寄生虫病流行基本环节
1、传染源: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等 2、传播途径:
(1)传播途径:经水、食物、土壤、空 气、节肢动物、人体等传播
(2)感染途径:经口、皮肤、呼吸道等
3、易感人群:
四、寄生虫病(感染)的特点
1、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
损伤与修复同时存在。
隐性感染(suppressive infection):
常成为机会致病的根源
2、多寄生现象(polyparasitism)
同时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寄生虫
3、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 )
非正常宿主—人、不能发育成成虫、组织器官间 窜扰、局部或全身病变
生殖系统:雌性为双管型, 雄性为单管型,交合刺一对。
2.虫卵: 受精卵:45-7535-50 µm 未受精卵:88-9439-44 µm
受精蛔虫卵
蛋白质膜 卵壳(卵黄膜、壳质层、蛔甙层) 受精卵细胞
新月形空隙
成虫
(人小肠)
3周
受精虫卵 感染期虫卵
(24万/日) 经1次蜕皮
经口 幼虫
(小肠内孵化)

节肢动物学 昆虫、蜱、螨等
二、重要概念:
1、寄生、寄生虫与宿主:
一种动物暂时或永久地生活在另一种动物 的体内或体表,获取营养并对后者造成损害。 这种现象称为寄生(parasitism),受益的一 方称为寄生虫(parasite) ;受害的一方称 为宿主(host) 。
2、宿主的类型:
(1)终宿主(definitive host)寄生虫成虫或有性 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成虫
经1次蜕皮 咽
小肠
肝 “移行”
气管

右心
经2次蜕皮
生活史小结:
宿主:人是唯一宿主 感染阶段:感染期虫卵 感染途径:经口 寄生部位:小肠 幼虫移行路径 产卵量大,24万/日
②绦虫纲 Cestoda 3.医学节肢动物学 Medical Arthropodology
原虫学
叶足虫: 溶组织内阿米巴等 鞭毛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杜氏利什曼原虫等

孢子虫: 疟原虫、弓形虫等


吸虫:血吸虫、肺吸虫、肝吸虫等
生 蠕虫学 绦虫:带绦虫、包虫等

线虫:蛔虫、鞭虫、蛲虫、钩虫、丝虫等
一、人体寄生虫学的定义、内容和 重要性
(一)定义
也称医学寄生虫学(medical parasitology), 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 生活活动、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 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科学。
(二) 范围和内容:
1.医学原虫学 Medical Protozoology 2.医学蠕虫学 Medical Helminthology (1)线形动物门:线虫纲 Nematoda (2)扁形动物门:①吸虫纲 Trematoda
2、特异性免疫反应: ①消除性免疫 ②非消除性免疫:
A.带虫免疫(premunition)疟原虫 B.伴随免疫(concomit1、完全清除寄生虫,并可防御再感染(健康者) 2、与寄生虫达到动态平衡,部分抵御再感染
(带虫者carrier) 3、不能控制寄生虫,出现症状(患者)
测不到病原体的情况
3. 分子生物学检验:DNA探针和PCR技术
(五)寄生虫病的防治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者
各论
医学蠕虫学 (medical helminthology)
吸虫纲(Trematoda) 绦虫纲(Cestoda)
线虫纲(Nematoda )
成虫线形或圆柱形,两侧对称,体不分节。
雌雄异体,雌虫一般大于雄虫,雌虫尾端 较直,雄虫尾端或向腹面卷曲或膨大成交 合伞 消化道完整
体壁特点:角皮层,皮下层,纵肌层
线虫基本生活史
虫卵
幼虫经四次蜕皮 成虫
土源性线虫:发育过程中不需中间宿主 生物源性线虫:发育过程中需中间宿主
1.成虫:最大的肠道线虫,长尺余。 圆柱形,体表具细横纹
口孔:品字形唇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