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8980交换电路的设计

合集下载

TST交换网络设计

TST交换网络设计

*******************实践教学*******************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2010年春季学期交换原理课程设计题目:T-S-T数字交换网络设计专业班级:通信工程(3)班姓名:张天昆学号:07250318指导教师:蔺莹成绩:摘要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由终端、交换、传输三部分构成,交换是通信系统的核 心。

其中,时分接线器(T 型)和空分接线器(S 型)是程控交换技术中最基本的 交换单元电路。

单独的T 接线器和S 接线器,只适用于容量比较小的交换机, 对于 完成多语交用户间和交分交换芯片构成 TST 交换网络, )交换网络是在电路交换系统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交换 的数量。

第〒级T 器接线器间一级责输入母接线器时隙S 交换勺出W£ T p j 一线数线器于两责母线之间的空间交换。

第 2级T 接线器:负责输出母线的时隙交 换。

本次课程设计是在现代交W 换原理的基础上利用时分交换芯片 MT8980及空分交换芯片MT8816构成TST ]交换网络。

其中,输入级T 型接线器为顺序写入、控 制读出,中间级;也可以是输出控制工作方式,输出级 S 型接线器为输入控制方式 T 型接线器工作 方式为控制写入、顺序读出关键字:交换网络 MT8980 MT8816亠TST 。

-------- II 1——林大容量的交换机通常选用 〜TST (时分-空分-时分网络,它是三级交换网络,■ 11RI第1章TST网络及其组成1.1时间接线器能。

T接线器主要由话时间接线器简称T接线器,其作用是完成一条时分复用线上的时隙交换功音存储器(SM )和控制存储器(CM)组成如图所示,话音存储用来暂存话音数字编码信息,每个话路为8bit。

SM的容量即SM的存储单元于时分复用线上的时隙数。

控制存储器用来存放SM 的地址码(单元号码),CM 的容量通常等于SM 的容量,每个单元所存储SM 图1.1 T 接线器1. 工作方式是针对SM 而言(CM 总是输入控制)2. 话音存储器的位数总按8bit 计算。

T-S-T数字交换网络设计兰州理工大学

T-S-T数字交换网络设计兰州理工大学

《现代交换原理》课程设计课设题目:T-S-T数字交换网络设计专业班级:通信工程(1)班学生姓名:学生学号:09250113指导老师:蔺莹摘要 (3)第一章T-S-T交换网络工作原理 (4)1.1时间交换单元 (4)1.2空间交换单元 (5)第二章元器件介绍 (7)2.1交换芯片——MT8980 (7)2.2空分交换MT8816 (9)2.3控制单元——AT89C51 (12)第三章硬件设计及实现 (13)3.1原理框图 (13)3.2 TST交换网络设计思路 (13)3.3容量与速率 (14)3.4所需控制程序 (14)3.5 控制过程分析 (17)第四章设计缺点及改进方式 (18)4.1设计特点及不足 (18)4.2改进意见 (18)设计总结及心得体会 (19)参考文献 (20)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由终端、交换、传输三部分构成,交换是通信系统的核心,因此,“现代交换原理”是通信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其中,时分接线器( T 型) 和空分接线器( S型)是程控交换技术中最基本的交换单元电路。

单独的T接线器和S接线器,只适用于容量比较小的交换机,而对于大容量的交换机通常选用空分交换芯片和时分交换芯片构成T-S-T交换网络,完成多语音用户间的交换。

本设计要求学生在学习现代交换原理的基础上,掌握T接线器和S接线器的功能,以及构成T-S-T交换网络的方法,正确理解接线器的组成、工作方式和工作原理,这对学习和分析电话通信网、程控交换机是非常有益的。

本设计主要采用时间交换芯片MT8980、空间交换芯片MT8816、单片机AT89C51。

其中,输入级T型接线器为顺序写入、控制读出,中间级S 型接线器为输入控制方式也可以是输出控制工作方式,输出级T型接线器工作方式为控制写入、顺序读出。

关键词:数字交换网络 T接线器 S接线器时隙交换第一章 T-S-T 交换网络工作原理1.1时间交换单元时间交换单元又称为时间接线器,简称为T 单元或T 接线器,其功能是完成一条PCM 复用线上各时隙之间的信息交换。

T-S-T交换网络的设计

T-S-T交换网络的设计

西南石油大学程控交换原理课程设计课程程控交换题目T-S-T交换网络的设计院系专业年级通信工程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学号页脚内容1目录前言 (3)第一章T-S-T网络基本原理 (4)1.1 T接线器的简介及工作原理 (4)1.2 S接线器的简介及工作原理 (6)1.3 T-S-T交换网络 (7)第二章硬件介绍 (8)2.1时分交换芯片MT8980 (8)2.2空分交换芯片MT8816 (10)2.3 单片机AT89C51 (13)2.4 锁存器74HC573 (16)第三章T-S-T网络总体设计及性能分析 (17)总结及心得体会 (19)参考文献 (19)页脚内容2前言对于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来说,它由终端、交换、传输三部分构成,交换是通信系统的核心。

其中,时分接线器( T型) 和空分接线器( S型)是程控交换技术中最基本的交换单元电路。

单独的T接线器和S接线器,只适用于容量比较小的交换机,而对于大容量的交换机通常选用空分交换芯片和时分交换芯片构成TST交换网络,完成多语音用户间的交换。

其次,利用TST网络。

TST(时分-空分-时分)交换网络是在电路交换系统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交换网络,它是三级交换网络,两侧为T接线器,分别作为初级T和次级T,中间一级为S接线器,S级的出入线数决定于两侧T接线器的数量。

第1级T接线器:负责输入母线的时隙交换。

S接线器:负责母线之间的空间交换。

第2级T接线器:负责输出母线的时隙交换。

这次课程设计利用时分交换芯片MT8980及空分交换芯片MT8816构成TST交换网络,它是在现代交换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其中,输入级T型接线器为顺序写入、控制读出,中间级S型接线器为输入控制方式也可以是输出控制工作方式,输出级T型接线器工作方式为控制写入、顺序读出。

页脚内容3T-S-T交换网络的设计通常单独的T接线器和S接线器只适用于容量比较小的交换机,对于大容量的交换机通常采用T-S-T交换网路。

时分交换(MT8980)实验

时分交换(MT8980)实验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程控交换原理实验项目:时分交换(MT8980)实验姓名:专业:网络工程班级:网络学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2014年 5 月 5 日一、实验目的1.掌握程控时分交换网络的基本原理;2.了解MT8980芯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1.理解时分交换原理,利用时分交换网络进行两部电话单机通话,记录工作过程。

三、实验步骤1.在关电的情况下,确认发送增益跳线K301、K401等均设置为1-2相连左侧;交换网络接口插上“时分MT8980”交换模块,保管好其它模块;2.打开实验箱右侧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系统开始工作;3.通过薄膜开关将交换工作方式设置在“时分MT8980”进行实验;4.以电话A、电话B为例,分别接上电话单机;5.四路数字电话用户的PCM编码输出测试点,即时分网络输入信号;TP304:电话A的PCM编码输出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2;TP404:电话B的PCM编码输出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3;TP504:电话C的PCM编码输出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4;TP604:电话D的PCM编码输出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5;四路数字电话用户的PCM译码输入测试点,即时分网络输出信号。

TP305:电话A的PCM译码输入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2;TP405:电话B的PCM译码输入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3;TP505:电话C的PCM译码输入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4;TP605:电话D的PCM译码输入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TP05。

注意:现每个PCM收发测试点测得的波形已是时分复用后波形,测量时注意对比各路PCM数据输出的同步时隙脉冲。

6.双踪示波器同时测试TP304、TP405两点或TP305、TP404两点,是否有波形,按键说话时是否有变化;7.示波器两探头放在TP304、TP405两点上。

电话A摘机,拨号49,同时观察示波器,哪个探头能测到波形;8.两路电话用户间的正常呼叫,两路电话正常通话。

程控交换技术_教案

程控交换技术_教案

能看到课程的系 统,也可以看到 各章的系统图, 甚至如果再细化 可以看到各个小 节的系统图。渗 透这种系统论的 思想,鼓励学生 构建自己的学科 系统, 课程系统, 章节系统】
图1 《程控交换技术》 (窄带交换)的系统结构图
对于每一个小知识点,可以不断地填充需要的内容进去。而系统的 根还是硬件和软件两大块。 通过一次具体的固定电话通话过程,导入本次课程的内容,总结出 一个通信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模块,引出 3.1 的具体内容。 2.讲述程控交换机的结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有一些看似抽 象难懂的术语, 其实和我们的日 常生活联系很紧 密,如“用户电 路” 在现在的宿 , 舍楼中的配线箱 里都应该具备, 同学们也许每天 都和它擦肩而 过,通过提供一 些图片,吸引学 生的兴趣,鼓励 激发学生的观察 能力。 】
主要内容: 1.结合本次内容,帮助学生树立该课程的系统化框架,导入新课 通信学科的很多课程都具有系统性强的特点,该课程的系统性就非 常强。不同于《通信原理》 (讲述传输网)这样的课程, 《程控交换 技术》关注于交换网,它的课程内容围绕着程控交换机的硬件和软 件两方面展开。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地把各章节和软硬件之间的 关系勾画出来,让学生理清课程的整体脉络。 课程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前四章,讲述窄带交换的,它的知识点的系 统结构图可以用图 1 来简述。
【大多数人没有 机会接触或者直 从图 2 可以看出,程控交换机的硬件包括话路系统,控制系统和维 观了解程控交换 护操作系统三部分。话路系统的作用是构成通话回路,包括用户电 系统的维护操作 路,集线器,用户处理机,中继器,信号部件,数字交换网络。控 系统,但是很多
图2 程控交换机的总体结构图
制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存储各种程序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对话 路系统,输入/输出系统的各个设备发出指令;控制系统主要由中央 处理机及各种存储器组成,如果是多级系统还有维护处理机和存储 器。维护操作系统主要完成系统的操作与日常维护工作,包括测量 台、监测台以及输入/输出设备等。要明确有些模块并非必须具备, 在不同的网络中,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计。 3.结合工程,引导学生思考及实践小型程控系统的硬件系统设计。 在作业的布置上,分成两部分。 理论方面:完成课后思考题。 实践方面: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动手构建简易程控交换系统(课程 的第二章提到了 MT8980,结合本章即将提到的电路举例,配合先修 课程,已经可以完成一个简易的程控系统硬件设计了。 )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程控交换机的硬件构成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TST交换网络设计说明

TST交换网络设计说明

*******************实践教学*******************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2010年春季学期交换原理课程设计题目:T-S-T数字交换网络设计专业班级:通信工程(3)班姓名:天昆学号: 07250318指导教师:蔺莹成绩:摘要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由终端、交换、传输三部分构成,交换是通信系统的核心。

其中,时分接线器( T型) 和空分接线器( S型)是程控交换技术中最基本的交换单元电路。

单独的T接线器和S接线器,只适用于容量比较小的交换机,而对于大容量的交换机通常选用空分交换芯片和时分交换芯片构成TST交换网络,完成多语音用户间的交换。

TST(时分-空分-时分)交换网络是在电路交换系统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交换网络,它是三级交换网络,两侧为T接线器,中间一级为S接线器,S级的出入线数决定于两侧T接线器的数量。

第1级T接线器:负责输入母线的时隙交换。

S接线器:负责母线之间的空间交换。

第2级T接线器:负责输出母线的时隙交换。

本次课程设计是在现代交换原理的基础上利用时分交换芯片MT8980及空分交换芯片MT8816构成TST交换网络。

其中,输入级T型接线器为顺序写入、控制读出,中间级S型接线器为输入控制方式也可以是输出控制工作方式,输出级T型接线器工作方式为控制写入、顺序读出。

关键字:交换网络 MT8980 MT8816 TST。

第1章 TST网络及其组成1.1 时间接线器能。

T接线器主要由话时间接线器简称T接线器,其作用是完成一条时分复用线上的时隙交换功音存储器(SM)和控制存储器(CM)组成如图所示,话音存储器用来暂存话音数字编码信息,每个话路为8bit。

SM的容量即SM的存储单元于时分复用线上的时隙数。

控制存储器用来存放SM的地址码(单元),CM的容量通常等于SM的容量,每个单元所存储SM图1.1 T接线器1.工作方式是针对SM而言(CM总是输入控制)2.话音存储器的位数总按8bit计算。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班级:通信1303
学号:201303090413
2016年6月
实验2 电话用户接口模块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全面了解用户线接口电路功能(BORST)的作用及其实现方法;
2.通过对用户模块电路PBL38710电路的学习与实验,进一步加深对BORST功能的理解。
二、电路工作原理
(一)基础原理介绍
3.下面我们将把上列CPLD产生的各信令信号波形与电话呼叫时具体信号音进行对比实验,让学生对这些信号特征有个感性的认识;
电话A、电话B分别接上电话单机。
4.摘下电话A,听电话听筒中传出的声音,即拨号音,对照测量TP303点波形(此时情况同TP09),记录并画出波形的示意图;
图3.5TP303与TP09(拨号音)
7.用示波器验证步骤6结果,注意观测PCM编码波形,如TP304、TP405.
图6.4 TP304与TP405的波形
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程控交换中空分交换网络交换的基本原理。
二、电路原理
图11-1实验系统的交换网络结构方框图
交换网络控制器由U103等器件构成,U103中写有模拟交换矩阵MT8816的交换控制子程序及地址接续表,根据电话用户的呼叫情况,控制模拟交换矩阵对应的交叉点闭合,即完成模拟语音信号的空分交换。图11-1中的交换矩阵交叉闭合点即是电话A与电话B通信的示意图。图中1VT、2VT、3VT、4VT分别为电话A、电话B、电话C和电话D的去话模拟语音信号;1VR、2VR、3VR、4VR分别为电话A、电话B、电话C和电话D的来话模拟语音信号。
实验4 双音多频(
一、实验目的
1.观测电话机发送的DTMF信号波形;
2.了解电话号码双音多频信号在程控交换系统中的接收和检测方法;

数字交换网络的设计

数字交换网络的设计

题目:______数字交换网络的设计_____ 班级:_______ 10通信工程本_________ 姓名:________陈楠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10110003306__________TST型交换网络设计陈楠(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10通信班)摘要:对于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来说,它由终端、交换、传输三部分构成,交换是通信系统的核心。

其中,时分接线器( T型) 和空分接线器( S型)是程控交换技术中最基本的交换单元电路。

单独的T接线器和S接线器,只适用于容量比较小的交换机,而对于大容量的交换机通常选用空分交换芯片和时分交换芯片构成TST交换网络,完成多语音用户间的交换。

其次,利用TST网络。

TST交换网络是在电路交换系统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交换网络,它是三级交换网络,两侧为T接线器,分别作为初级T和次级T,中间一级为S接线器,S级的出入线数决定于两侧T接线器的数量。

其中,输入级T型接线器为顺序写入、控制读出,中间级S型接线器为输入控制方式也可以是输出控制工作方式,输出级T型接线器工作方式为控制写入、顺序读出。

关键词:TST交换网络,语音存储器,控制存储器The Network Design of TST ExchangeChennan(College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of Wenzhou University)Abstract:For a complete communication system, which is composed of a terminal, exchange, transfer of three parts, the exchange is the core of communication system. Among them, time switch (T) and space-division switch (S) is the exchange of basic circuit units of program-controlled exchange technology. T connector and S connector alone, is only suitable for relatively small capacity switchboard, and for large capacity switch normally uses space-division switching chip and a time switch chip TST switching network, exchange between multiple voice user. Secondly, using the TST network. TST switching network is a switched network is often used in circuit switching system, it is the three exchange network, on both sides of the T connector, respectively, as the primary T and secondary T, intermediate grade for S connector, the number of S access line number depends on both sides of the T connector. Among them, the input stage T type connector for sequential write, control read, intermediate grade S type connector can also be output control work as input control mode, working mode output stage T type connector for control, sequential read write.Keywords:TST switching network, a voice memory, memory control1 TST网络及其组成1.1 TST网络原理大型的数字交换网络普遍采用TST(时分-空分-时分)三级结构,它由两个T级和一个S级组成,如图1.1所示;T-S-T是三级交换网络,两侧为T接线器,中间一级为S接线器,S级的出入线数决定于两侧T接线器的数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课程名称: 课程设计设计题目:MT8980交换电路的设计院系: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班级: 0805102设计者: 董超学号:1080510203指导教师:赵洪林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12月28日星期三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注:此任务书由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填写。

MT8980交换电路的设计一、设计思想利用MT8980芯片,设计时分复用交换电路。

二、设计原理1)时分复用电路交换原理时分多路复用是按传输信号的时间进行分割的,它使不同的信号在不同的时间内传送,将整个传输时间分为多时间间隔,又称为时隙,每个时间片被一路信号占用。

时分复用就是通过在时间上交叉发送每一路信号的一部分来实现一条电路传送多路信号的。

电路上的每一短暂时刻只有一路信号存在。

因数字信号是有限离散值,所以时分复用技术广泛应用于包括计算机网络在内的数字通信系统,而模拟通信系统的传输一般采用频分复用。

时分复用是以信道传输时间作为分割对象,通过多个信道分配互不重叠的时间片的方法来实现,因此时分多路复用更适用于数字信号的传输。

它又分为同步时分多路复用和统计时分多路复用。

采用基带传输的数字数据通信系统,如计算机网络系统、现代移动通信系统等。

通常采用的技术有:STDM同步时分多路复用技术和ATDM异步时分多路复用技术。

同步时分复用采用固定时间片分配方式,即将传输信号的时间按特定长度连续地划分成特定的时间段(一个周期),再将每一时间段划分成等长度的多个时隙,每个时隙以固定的方式分配给各路数字信号,各路数字信号在每一时间段都顺序分配到一个时隙。

由于在同步时分复用方式中,时隙预先分配且固定不变,无论时隙拥有者是否传输数据都占有一定时隙,这就形成了时隙浪费,其时隙的利用率很低,为了克服STDM的缺点,引入了异步时分复用技术。

异步时分复用(ATDM)技术又被称为统计时分复用技术(Statistical Time DivisionMultiplexing),它能动态地按需分配时隙,以避免每个时间段中出现空闲时隙。

ATDM就是只有当某一路用户有数据要发送时才把时隙分配给它;当用户暂停发送数据时,则不给它分配时隙。

电路的空闲时隙可用于其他用户的数据传输。

另外,在ATDM中,每个用户可以通过多占用时隙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率,而且传输速率可以高于平均速率,最高速率可达到电路总的传输能力,即用户占有所有的时隙。

我国采用的是30/32路PCM基群结构,即在传输数据时先传第1路信号,然后传第2路信号,第3路信号……直到传完第32路,再传第1路,第2路……如此循环下去。

每一路信号占用的不同的时间位置,称为时隙,用TS0、TS1、TS2、……TS31来表示。

其中TS0用于传输同步码、监视码、对端告警码组(简称对告码);TS16用于传输信令码;TS1~TS15传前15个话路的话音数字码,TS17~TS31传输后15个话路的话音数字码,显然,在32个时隙中只有30个时隙用于传话音数字码,记作PCM30/32。

PCM30/32基群帧结构如图:话音信号数字化后在PCM线上传输时,一个话路占用一个时隙。

对数字信号进行交换实际上是实现时隙交换,时隙交换就是把PCM入端某个时隙的信息交换到PCM出端的另一个时隙中去, 程控数字交换机必须能够进行时隙交换。

T型接线器的作用是完成一条PCM 复用线上各时隙间信息的交换。

T型接线器由话音存储器(SM)和控制存储器(CM)两部分组成。

语音存储器是用来暂时存储话音脉码信息的,故又称“缓冲存储器”。

控制存储器是用来寄存话音时隙地址的,又称“地址存储器”或“时址存储器”。

T型接线器的工作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顺序写入, 控制读出”方式。

另一种是“控制写入, 顺序读出”方式。

在这里顺序写入和顺序读出中的“顺序”系指按照话音存储器的地址顺序,受时钟脉冲来控制,而控制读出和控制写入的“控制”是指按控制存储器中已规定的内容来控制话音存储器的读出或写入。

至于控制存储器的内容则是由处理机控制写入和清除的。

T型时分接线器(控制读)T型时分接线器(控制写)数字交换机中的S型接线器的作用,是完成不同PCM复用线之间的信码交换。

它主要是由交叉点矩阵及控制存储器(CM)所组成。

当接至数字交换网的PCM复用线为两条或两条以上时,就需要采用S型接线器来完成复用线之间的交换。

入线控制的S型接线器出线控制的S型接线器2)MT8980芯片简介MT8980是MITEL公司生产的一种CMOS大规模集成电路,它能在微机控制下,实现8条PCM32路基群码流共256个时隙的无阻塞交换。

它可应用于程控数字交换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中,是一种功能很强值得推广应用的专用集成电路。

该电路具有8条PCM32路基群码流的串行输入和8条PCM32路基群码流的三态串行输出,可同时保证256个数据通道的无阻塞交换,并具有微处理器控制接口。

它采用单电源供电,电源电压为+5V。

功耗较低,典型值为150mW。

该电路采用双列直插陶瓷工艺封装形式。

MT8980引脚图如下图所示该芯片有STI0~STI7八个串行输入通路:STO0~STO7八个串行输出通路。

每个输入通路上能够接收2.048Mbit/s的码流。

2.048Mbit/s对应着32个话路的语音信号的PCM码流。

因此该芯片能同时接收256(32×8)个话路的语音信号码流。

在CPU的控制下可以实现这256个话路中间的任意两个话路之间的交换。

̅̅̅̅̅是芯片的输入时钟,频率为4.096MHz,它给芯片的输入输C4I出码流定位。

̅̅̅̅是2.048Mbit/s码流的帧同步信号。

通过控制接口CPU可以对F0I芯片内部的寄存器进行读写。

A0~A5是微处理器接口时地址信号输入。

D0~D7是微处理器接口时双向数据输入/输出(三态)。

CS̅̅̅是片选信号输入, 低电平有效。

DS是微处理器接口时数据输入选通信号, 高电平有效。

R/W̅是微处理器接口时读、写控制信号, 若输入高电平,为读出;若输入低电平,则为写入。

ODE是输出驱动允许。

若该输入保持高电平,则STO0~STO7输出驱动器正常工作;若为低电平, 则STO0~STO7呈高阻。

CSTO是控制总线输出。

每帧由256 b 组成, 每码元为接续存储器高位256个存贮单元第1位的值。

第0码流相应的码元先输出。

̅̅̅̅̅̅是数据应答信号输出(开漏输出),它为微处理器接口时数据证DAT̅̅̅̅̅̅经909Ω接实信号,若此端下拉至低电平,电路处理完数据,通常DAT+5V。

在芯片内部各个输出通路中的每个时隙都对应着两个连接寄存器(低位寄存器、高位寄存器),另外还有一个控制寄存器,通过对这些寄存器的设置可以使MT8980完成各种功能。

串行PCM数据流以2.048Mbit/s速率分八路由STI0~STI7输入,经串/并变换,根据码流号和信道号依次存入256×8比特数据存储器的相应单元内。

控制寄存器通过接口,接受来自微处理器的指令,并将此指令写入到接续存储器。

这样,数据存储器中各信道的数据按照接续存储器的内容,以某种顺序从中读出,再经复用、缓存、经并/串变换,变为时隙交换后的八路2.048Mbit/s串行码流STO0~STO7,从而达到数字交换的目的。

如果不再对控制寄存器发出命令,则电路内部维持现有状态,刚才交换过的两时隙将一直处于交换过程,直到接受新命令为止。

接续存储器的容量为256×11位,分为高3位和低8位两部分,前者决定本输出时隙的状态;后者决定本输出时隙所对应的输入时隙。

另外,由于输出多路开关的作用,电路还可以工作于消息或报文模式,以使接续存储器低8位的内容作为数据直接输出到相应的时隙中去。

MT8980的全部动作均由微处理器通过控制接口控制。

外部CPU 可以读取数据存储器、控制寄存器和接续存储器的内容,并可向控制寄存器和接续存储器写入指令。

此外,还可置电路于分离方式,即微处理器的所有读操作均读自于数据存储器,所有写操作均写至接续存储器的低8位。

三、MT8980与CPU之间的接口设计MT8980与CPU之间的接口信号主要有:地址线A0~A5、数据̅̅̅、读写控制信号R/W̅,另外还有选通信号D 线线D0~D7、片选信号CSS、回应信号等。

当片选信号CS为低电平时,CPU可对MT8980内部的寄存器进行读̅̅̅̅̅̅作为CPU和MT8980之间数据交换的同步信号。

在D写,DS和DATS信号的上升沿时刻,如果MT8980的片选信号、数据线、地址线以及读写信号有效,则CPU开始对MT8980进行读或写操作。

当MT8980与CPU之间完成相应的数据发送或者接收之后,MT8980的DTA送出一个下降沿,表示这次数据交换完成,可以进行下一项操作。

本系统采用89C51作为CPU,AT89S51与MT8980之间的接口电路示意图如图所示。

VCC:电源电压输入端。

GND:电源地。

P0口:P0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口,每脚可吸收8TTL门电流。

当P1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

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第八位。

在FIASH 编程时,P0 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IASH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必须被拉高。

PDIP封装的AT89S51管脚图P1口: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4T TL门电流。

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在FLA SH编程和校验时,P1口作为第八位地址接收。

P2口: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2口被写“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

并因此作为输入时,P2口的管脚被外部拉低,将输出电流。

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P2口当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存取时,P2口输出地址的高八位。

在给出地址“1”时,它利用内部上拉优势,当对外部八位地址数据存储器进行读写时,P2口输出其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

P2口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

P3口:P3口管脚是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I/O口,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

当P3口写入“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

作为输入,由于外部下拉为低电平,P3口将输出电流(ILL)这是由于上拉的缘故。

P3口除了作为普通I/O口,还有第二功能:P3.0/RXD(串行输入口)P3.1/TXD(串行输出口)P3.2/INT0(外部中断0)P3.3/INT1(外部中断1)P3.4/T0(T0定时器的外部计数输入)P3.5/T1(T1定时器的外部计数输入)P3.6/WR(外部数据存储器的写选通)P3.7/RD(外部数据存储器的读选通)P3口同时为闪烁编程和编程校验接收一些控制信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