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及常用概念
广播电视概论重点汇总

广播电视概论一、广播凡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或特定范围传送声音和图像的电子媒介,均统称广播,通过无线电波传送节目的称为无线广播,通过导线传送节目的称为有线广播。
根据传播符号的不同,广播可分为声音广播和电视广播,广义上的广播包含了广播和电视。
世界上第一家广播电台: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KDKA广播电台开始播音,被公认为世界最早的正式广播。
第一家电视台为英国广播公司BBC电视台,开播时间为1936年11月2日。
1926年10月,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电台在哈尔滨出现哈尔滨无线广播电台。
1940年12月30日,共产党领导的首家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49年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中国大陆首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成立并实验播出。
卫星直播电视:由设在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卫星接收卫星地面站发射的电视信号,再把它转发到地球上指定的区域,然后由地面接收设备接收供电视机收看。
高清晰度电视与数字广播电视:日本率先推出了高清电视,高清晰电视的画面清晰度高,与传统的模拟信号电视相比优势明显。
网络广播电视: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一种利用宽带网的基础设施,算机或者“普通电视机+网络机顶盒”为主要终端设备,向用户提供视频点播,网络访问,电子邮件电视游戏,等多种交互式数字媒体个性需求服务的崭新技术。
目前世界上比较著名的电视剧机构有:美国的三大商业广播电视公司,全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
电视技术:电视传输系统由摄像、传输、显像三部分构成,摄像部分完成光电转换,传输部分完成电视信号的传输,显象部分则将电视信号还原成光学图像。
电视制式:电视制式是一个国家的播放电视节目时所采取的特定制度和技术标准。
NTSC制式:简称N制式这种制式解决了彩色黑白电视广播兼容问题,解码线路简单,成本低,但相位容易失真,色彩不太稳定,需要色彩控制来手动调节颜色。
PAL式:中国采用,又称“帕尔式”意为“逐行倒相”作用是自动改正在传播中可能出现的错相。
广播电视传输设备的选型与应用

广播电视传输设备的选型与应用广播电视传输设备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信息传递的媒介,还直接关系到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和传输效果。
因此,正确选择和应用广播电视传输设备对于提高广播电视业务的可靠性和效率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将讨论广播电视传输设备的选型与应用,并介绍一些常见的设备类型和其特点。
1. 选型原则在选型广播电视传输设备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1 技术可靠性:设备应具备稳定可靠的技术性能,以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正常传输。
1.2 传输效率:设备应具备较高的传输效率,以满足广播电视业务的需求。
1.3 兼容性:设备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能够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缝衔接,实现整体的传输系统。
1.4 技术更新性:设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更新性,随着科技的进步,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广播电视业务需求。
2. 设备类型及特点2.1 广播传输设备广播传输设备主要包括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
发射设备用于将电视节目信号传输到天线,而接收设备则用于接收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可观看的电视节目。
这些设备应具备较长的传输距离和较高的传输效果。
2.2 电缆传输设备电缆传输设备广泛应用于有线电视网络中,以传输电视信号和数据。
其特点是传输距离远、信号稳定、抗干扰能力强。
常见的电缆传输设备包括同轴电缆和光纤传输设备,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
2.3 卫星传输设备卫星传输设备利用卫星进行电视信号的传输,适用于遥远地区的广播电视传输。
它具有传输距离远、覆盖范围广等特点。
但需注意选择合适的卫星频道和角度,以确保传输质量。
2.4 网络传输设备网络传输设备是近年来广播电视传输的新趋势,它利用互联网传输电视节目信号,具备传输快速、节目资源丰富等特点。
常见的网络传输设备包括流媒体服务器和数字电视机顶盒。
3. 设备应用案例以下是几个广播电视传输设备的应用案例:3.1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采用发射器、接收器和天线等设备,将数字电视节目信号传输到用户家中。
卫星电视信号的传送

卫 星 电 视 的 应 用 与 发 展
卫 星 电视 利 用数 字压 缩 技 术 , 可
在一 个转 发器 上转 发 多套 电视 节 目 。
提 高 了传 输 容 量 。 由于 卫 星 电 视 覆 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面 大 、传 输 频 带 宽 、接 收 质 量 高 的 特 点 ,卫 星 通 信 各 种 业 务 迅 速 在 卫 星 电 视 直 播 中 得 到 应 用 , 增 值 业 务 、 互 如 交
卫 星 电 视 系统 ,指 的 是 参 与 卫 星
广 播 链 路 运 行 的 各 种 设 备 的 整 体 系
用 ,卫 星 电视 传 输 从 模 拟 到 数 字 传 输
是 卫 星 广 播 技 术 的 一 大 发 展 。使 视 、 音
定长 度 分 段 ,构 成 具 有 特 定 结 构 和 长 度 的 一 个 个 单 元 包 ,再 送 到 复 用 器 中
发 器 的 主要 任 务 是 : 收 上 行 信 号 , 接 并
经低噪声放大 、 变频与功 率放大后 , 下
再 转 发 到 接 收服 务 区 。接 收 卫 星 转 发 的下行信号有个体接 收 、 体接 收 、 集 无
线 收 转 、 线 电缆 网收 转 。 有
遥 测遥 控跟踪 站 主要任 务是 : 与 广 播 卫 星 的遥 测 遥 控 跟 踪 系统 相 结
频信号通过一 系列数字 化处理后进 行
基带处理 , 再经调 制 、 上变频 和高功率
放 大 ,然 后 由 天线 向 卫 星 发 送上 行 信
号 。同时 也 接 收 卫 星 转 发 的 下 行 信 号 , 以监 视 节 目传 输 质 量 。卫 星 是 卫 星 广
卫星电视广播

接收天线
天线口径:
C波段天线口径:C波段天线一般为 KU波段天线口径:KU波段天线一般
圆形,口径指天线的有效接收面的直径。 为椭圆形,口径指天线的有效接收面的短 边面的直径。
1.0m、1.1m、1.2m、1.25m、1.3m 1.4m、1.5m、1.8m……
适用于DVB-S接收机,部分发烧友用 于安装ABS-S一锅多星的安装,普通用 户一般不用于安装ABS-S接收机。
11
常用的广播卫星
卫星名 中星9号 鑫诺3号 中星6B 亚洲3S 在轨位置 92.2°E 125°E 115.5°E 105.5°E 频段 Ku C C C\KU 视频方式 ABS-S DVB-S DVB-S DVB-S 备注
12
中星9号卫星
中星9号卫星是一颗大功率、高可靠、长寿命的广
播电视直播卫星,已于2008年6月9日使用国产长征 三号乙型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并定点于东 经92.2度赤道上空。
内容简介
发展回顾
卫星广播系统:ABS-S;DVB-S
产品介绍 卫星广播的优点
1
卫星电视基本常识
卫星广播电视技术
卫星之父:克拉克
1945年预言,世界上利用三颗静止卫星实现全球通信。 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3年7月美国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同步通信卫
反射面采用整体或分瓣方式设计。 天线体积相对较小,便于运输和装卸、拆卸等。
强度高,抗风力 强。最适合于雨 季较少的地区使 用
适合于家庭使用。
表面喷塑处理。
重量相对较轻,防腐 性强,不锈蚀。最适 合于雨季较多的地区 使用
体积较大,不便于运 输。只适用于较小天 线。但安装简单。
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及常用概念

2019/2/12
18
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及常用概念
监控系统 对上行业务质量及地球站系统设备的状态参 数进行监测和控制。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地球站 可以采用计算机系统对全站系统设备进行集中 监控。
2019/2/12
19
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及常用概念
4、卫星
广播电视卫星目前主要使用FSS和BSS频段
2019/2/12
26
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及常用概念
5、卫星接收站
主要由接收天线、低噪声放大单元LNB(高频头)、高 频同轴电缆、功分器和卫星接收机IRD(可以为LNB 提供直流电源)等组成,如图所示: 完成卫星广播电视信号的接收:变频、解调、解扰、 解复用、解码后送至用户收听收看。
卫星
卫星接收机IRD
2019/2/12
11
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及常用概念
3)利用155 Mbit/s数字通道传送
编码复用 设备1 编码复用 设备2
TS流 ASI 1 STS-1 ASI 2 STS-1 TS流 ASI 1
中频 调制器1 中频 调制器2 中频 调制器3 中频 调制器4
70 MHz IF1
4 DVB-ASI
功 分 器
L波段 LNB
卫星天线
27
2019/2/12
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及常用概念
前馈天线
电波方向
电波方向
馈源 反 射 面
馈源 反 射 面
标准型前馈天线
偏馈型前馈天线
2019/2/12
28
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及常用概念
后馈天线
抛物面 馈源 馈源 双曲面
抛物面
双曲面 偏馈型卡塞格伦天线
广播电视卫星数字传输技术 第三章 卫星广播传输系统

D/ A L. R
⑦最大视频分辨率 :2 4 0 N S )70× 7 7 0× 8 ( T C ,2 5 6
( A ) PL 。
PA L/ N Tsc
⑧屏幕宽高比:: 4 3或 1: 。 69 ⑨视频输 出电平 :. ( 一 10 峰 峰值) 。 ⑩视频输出制式 :A P L或 N S T C或 S C M 全电视 EA 信号。 ⑨视频信噪比: 5 B 加权值) > I 6d ( 。 ⑩视频幅频特性 : ± . B f≤ . M z 。 ≤ 05d ( 4 8 H ) u
提供 1 量 和 Q 分 量 信 息 , 码 解 码 器 采 用 维 特 比 分 内 ( IE B ) 码 , VT R I译 它提 供第 一 级水 平 的误 码 保护 解 码 , 其误 码率 为 2×1 或 输 出更低 的误 码 率 。去交 织 器 0 把 内码解 码器 输 出端 的突 发 错误 字 节 离 散 化 , 高 外 提 码解 码器 纠 正突 发错误 的能力 。外码解 码 器提 供第 二
1 时 , E 0 F C:12, . B F C :2 3 ≤5 B, / ≤4 5 d , E / , 0d
F EC :3 , 5 d 4 / ≤5 B。
综合 接 收 解 码 器 (nerldR ci rD cdn , Itga eev eoig e e
ID 主要完成 频道调谐 、 P K解调 、 R ) QS 信道解码 、 解复
( ) c频段和 K 1收 u频段信 号 , 输入频 率范 围为 90—170MH , 扩展 到 90— 5 z输入 电平 5 5 z可 5 210MH ,
范 围 一 5~一 5 d m。 2 6 B
() 2 接收垂 直极 化或水平极化卫 星信号 , D供 I R L B极 化切 换 电压 1 2 N 2— 4V可调 ,m >2 0mA。 Ij 0 1 () 3 能兼收 S P C C和 M P C C卫星信号 。 ( ) 格符 合 MP G一 / V 4严 E 2 D B—S标 准 : ①R— 编码(o , 8 T: ) 卷积交织深度 : s 24 1 , 8 , 8
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技术体系建设研究

DCWTechnology Study技术研究29数字通信世界2023.091 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技术体系组成部分1.1 光纤系统在广播电视行业实际发展过程中,光纤是重要的传输载体,直接影响信息传输效率以及传输质量。
光纤系统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容量大、传输速度快、抗干扰性强等特点,线路出现腐蚀等问题的概率低,安全性较高,可以实现远距离传输,并且保证实际传输效果。
由于信息传输环境较为复杂,因此对光纤系统运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微波传输系统微波传输系统近几年在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技术体系中得到了有效运用,微波传输技术在远距离传输中具有较大优势,该技术是在无线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实现数据信号的有效传输,当前在军事领域的运用范围较广。
1.3 卫星传输系统卫星传输系统主要包括地球接收站、星载转化器以及测控站、上行发射站四个组成部分。
在对信号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通常卫星传输系统中的信息量较大,并且传输速度快,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但是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优化完善其抗干扰能力。
2 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技术体系特点及运用价值2.1 特点(1)范围广。
目前我国广播电视行业进一步扩大了电视覆盖范围,促进了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乡镇地区已经基本实现了数字电视的全覆盖。
虽然广播电视的覆盖范围逐渐扩大,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乡村地区数字电视的覆盖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解决,但是与技术体系建设初期阶段相比,广播电视传输覆盖范围得到了大幅拓展。
(2)发展方向多样化。
目前广播电视已经进入到家家户户,数字信息技术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技术也实现了全方位的发展,其中包括有线电视、地面设备以及卫星通信技术等。
近几年广播电视节目的数量快速增多,人们对广播电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清节目应运而生。
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高效发作者简介:周 辰(1989-),男,汉族,江苏常州人,助理工程师,大专,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传输与覆盖。
卫星知识

二、湖北省广播电视节目上星基本 情况
一)概述 二)卫星的基本概念 三)卫星数字广播电视传输系统 四)湖北地球站上星信号和设备流程
一、概述
我省广播电视节目通过卫星传输始于1997年1月1 日。 广播电视上星任务由湖北卫星地球站承担。 目前,湖北卫视信号和多套广播信号通过亚洲3S 卫星传输,2007年8月1日通过中星6B传输。 覆盖范围:欧亚大陆,非洲、澳洲等40多个国家 和地区
θ = tg −1
Cos∆λ × Cosϕ − 0.151 2 1 − (Cos∆λ × Cosϕ )
MPEG-2/DVB-S编码器和调制器
三、卫星接收系统主要技术参数
一)卫星地面接收系统组成 二)主要技术参数原理
一)卫星地面接收系统组成
还包括功分器
系统组成
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的组成: 卫星电视接收系统是由:接收天线、馈源、高频头、卫星接收机组成一套完整的卫星 地面接收站。 1.接收天线是把来自空中的卫星信号能量反射会聚成一点(焦点)。 2.馈源是在抛物面天线的焦点处设置一个收集卫星信号的喇叭,称为馈源,意思是馈送 能量的源,要求将会聚到焦点的能量全部收集起来。前馈式卫星接收天线基本上用大 张角波纹馈源。 3.高频头(LNB亦称降频器)是将馈源送来的卫星信号进行降频和信号放大然后传送至 卫星接收机。高频头的噪声度数越低越好。 4.卫星接收机是将高频头输送来的卫星信号进行解调,解调出卫星电视图像信号和伴音 信号。 5 .功分器将一路高频头输送的信号分为多路,供给多个接收机使用。
转星要求
现在使用的亚洲3S、亚洲4号、亚太6号、亚太2R 号、中卫1号、鑫诺1号共6颗卫星上传输的中央 和地方卫星广播电视节目将全部调整到鑫诺3号 (东经125度)和中星6B(东经115.5度)两颗广 播电视专用卫星传输; 现在使用的鑫诺1号卫星Ku转发器传输的广播电 视节目全部调整到亚太6号卫星(东经134度)Ku 频段转发器传输。 转星调整时间为2007年8月1日至8月31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频
STS-1
至
ASI 2 调制器2 IF2
SDH 传输设备 4 DVB-ASI
解复用 适配
ASI 3
中频 调制器3
IF3
编码复用 设备4 ASI 4
中频 ASI 4 调制器4 IF4
此方式可同时将四组不同速率的TS流信号以DVB-ASI(数字视频广播之异步串行接
口)接口方式接入复用适配设备,复接到1个标准155 Mbit/s(STS-1 电接口或STM1/OC3光接口) SDH信道传输,使用灵活,信道利用率高,特别适用于高低速率的组合传 输,同时也为今后传输高码率的高清电视准备了充裕的传输容量。
广播电视中心
微波机
微波
中频光端机 70MHz 卫星上行系统
光缆
地球站
此方式的特点是传输系统简单、易于监测,但占用传
输资源大,由于模拟信号在传输中会导致噪声积累和性能
劣化,故不适于长距传输。
2019/12/21
9
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及常用概念
数字传输方式 目前通过PDH或SDH数字传输网传送数字压缩广播电
视信号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利用E1数字通道,采用信道分割、复用技术传送
TS流
2Mbit/s x n
编码复用 设备
2Mbit/s 传输适配器
数字传输 设备
数字传输网
2Mbit/s x n
TS流
数字传输 设备
2Mbit/s 传输适配器
此方式主要使用成熟的E1(2Mbit/s)数字通道,不需对数字接口
个体用户
测控站 4
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及常用概念
模拟和数字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组成基本 相同,只是传输内容和制式等方面有所不同。
下面简要对广播电视中心、地面引接电路、 地球站、卫星、卫星接收站(有线前端或个 体用户)、测控站做一介绍。
2019/12/21
5
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及常用概念
1、广播电视中心
2019/12/21
13
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及常用概念
主备
切换
TS
中频调制
IF
节目源
选择
70MHz/140MHz
信号处理系统
中频 切换
系统
上行功率 控制
(FOR KU BAND)
IF
Video Audio
上变频器 上变频切换
接收机
RF 上行系统
L BAND
高功放 高功放切换
下变频器
下行系统
天馈线系统 RF
TS流
70MHz
SDH传输设备
DS3 适配器
中频 调制器
此方式是将广播电视压缩数据包的TS流适配到SDH的DS3(45Mbit/s)
接口进行传送,技术较为成熟可靠、系统结构简单。缺点是码率的适配范 围较小,传送低码率信号时对信道的利用率不高,传送超高码率信号时通 道的传输容量不足。
2019/12/21
11
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及常用概念
3)利用155 Mbit/s数字通道传送
TS流
编码复用 设备1 ASI 1
TS流
70 MHz
中频
ASI 1 调制器1 IF1
编码复用 设备2 ASI 2
编码复用 设备3 ASI 3
4 DVB-ASI
至
STS-1
复用 适配
STS-1
SDH 传输设备
SDH 网
STS-1
广播电视中心的主要任务是节目制作、上载播出、 音视频处理、数字化处理、节目分配。
目前广播电视中心的内涵有所扩大,除了传统的电 台、电视台之外,还包括广播节目集成平台、付费 节目集成平台等。例如中央三台、中国教育电视台、 北京电视台、电影频道、100路中央广播平台、中 数传媒、直播卫星村村通平台等等。
一、卫星通信基础知识 二、DVB-S标准和MPEG-2视频编码简介 三、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及常用概念 四、高清电视的卫星应用介绍
2019/12/21
1
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及常用概念
数字广播电视传送的主要优点
传送质量高,所需上行发射功率小,抗干扰能力强。 传输容量大。通过数字压缩技术可以大大缩小频带
2019/12/21
7
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及常用概念
广播电视中心
SDH 传输 网络
光缆
微波
地球站
2019/12/21
8
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及常用概念
中频传输方式
数字广播电视节目可以利用光缆或微波,以中频调制 信号的模拟传输方式,由广播电视中心传送到地球站,如 下图所示:
微波机
TS流
编码复用设备
调制器 70MHz 中频光端机
进行大量改造,成本较低,缺点是系统连接复杂,特别是传输高数据率 视频压缩数据时收发端设备和信号线连接复杂。我局主要用来传输局内 网、指挥平台等业务。
2019/12/21
10
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及常用概念
2)利用DS3数字通道传送
TS流
DS3
编码复用 设备
DS3 适配器
SDH传输设备
SDH 网
DS3
2019/12/21
12
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及常用概念
3、地球站
地球站主要作用是对广播电视中心通过地面引 接电路传来的广播电视信号进行处理和中频调 制,产生70MHz或140MHz中频信号,经上变频 器、高功放等上行设备将中频信号变频放大至 足够强度的微波信号,通过天线发往同步卫星。
数字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主要由信号处理系统、 上行系统、天线与馈线系统、天线跟踪系统、 接收系统、下行系统、电源系统及监控系统组 成。系统组成如下图所示。
2019/12/21
2
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及常用概念
基于上述优点,目前广播电视传送全面向数字 信号传输转变。
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主要由广播电视中心、地 面引接电路、地球站、卫星、卫星接收站(有线 前端或个体用户)、测控站组成。
2019/12/21
3
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及常用概念
2019/12/21
宽度,大大降低了传输(上行、转发器、接收)成 本。通常一个卫星转发器仅能传输1 - 2套模拟电 视节目,而传输压缩数字电视节目时,C波段一个 转发器(36MHz)可传输10套左右,Ku波段一个转 发器(54MHz)可传10 - 12套左右。 可以提供广播电视数据等多种服务。 便于对
跟
放大器
踪
2019/12/21
6
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及常用概念
2、地面引接电路
地面引接电路:通过光缆、微波等传输手段, 利用模拟或数字传送方式,将广播电视节目 源由广播电视中心传输到地球站。
传输方式:中频直接光纤(或微波)传输 (A);数字信号直接光纤传输(D) ;数字 光传输网络传输(D) ;微波数字传输网络 传输(D)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