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石壕吏 可下载 可修改 参赛文档
八年级语文《石壕吏》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石壕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杜甫的《石壕吏》。
从教材的角度来说,《石壕吏》是八年级第五单元杜甫诗三首中的其中一首,这一单元的文章及诗作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编者在单元提示中提出:要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且要积累常用的文言词句。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由于初中生正处于一个需要教师正确引导的年龄阶段,并且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对于诗歌不分,更是要带领学生反复品味朗读。
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两个目标:第一,反复诵读诗歌,品味其中诗句的意境;第二,感悟其中哲理,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从学习方法上来说,我将尽力使用课程标准强调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研读课文。
于是,从教学方法上来说,我将我的课堂教学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预习环节,学生代表PPT展示预习成果环节,反复诵读品味文章环节,教师提问设疑环节,学生交流探究环节,课外拓展环节。
首先说一下预习环节。
所谓预习是中学生按照要求处理一些常规问题的环节,把文中不认识的字词查清楚,因为这是一篇古诗,因此文中很多注释的熟悉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就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还有对作者杜甫及当时时代背景的了解等等。
其次,学生代表PPT展示预习成果环节。
在这个环节主要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最主要的是老师事先将全班同学分组,然后每个小组的同学课前共同寻找材料和制作PPT,到了课堂上每组同学请代表上台展示本组PPT,这个环节不但让学生自主积累了知识、还学会了筛选知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锻炼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协调能力。
第三,反复朗读品味文章环节。
本文需要反复地品读才能感受其中的寓意,因此我认为读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语文:《石壕吏》说课稿

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语文教学宝典 / 语文说课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石壕吏》说课稿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说教材:《石壕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
第一课时已学过了前两首,学生对杜甫的生平和作品风格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学习这篇《石壕吏》应该问题不大。
《石壕吏》语言凝练、质朴,内容比较集中,主要记述了在一天傍晚,作者投宿石壕村,遇官吏抓丁服役,老翁逾墙逃走,老妇出门应对。
用大量篇幅记叙了老妇的致词,从中体现战乱给老妇一家带来的不幸,以及在官吏的威逼下请求从军服役的经过。
第二天天明,作者独与老翁别暗示了老妇已被抓走。
全篇以老妇的致词为主,兼有动作描写,再加上对偶句的运用,使文章愈加生动。
二、说目标:结合这个单元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以及本课内容、思想、写作上的特点,我将这节课的目标确定为:1:读懂文章大意,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例如:古今异义词(裙、已、前途等)和一些特殊词语的意义。
2:了解古体诗在停顿和节奏上的特点,能准确、有感情的进行朗读。
达到熟读成诵。
3:在反复诵读中领会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复杂思想情感和精练的语言。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珍爱和平幸福的生活。
5:通过比较诗风的变化,体会文学来源于生活。
其中重点放在对作者思想的把握和体会语言特点两方面。
三、说教法:学习千法,读是根本。
对于文言文来说读尤为重要。
因此,我在教法上采用了熟读为先,讲中有读,读中促讲的办法。
先生读,互评,再生读,范读,自由读,齐读等方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为进一步的分析鉴赏作准备。
《石壕吏》说课稿(八年级上册)

《石壕吏》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石壕吏》。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自己上课的思路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教材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蓝本,也是师生进行教学互动必不可少的工具。
说教材很重要,也很必要。
《石壕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25课《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
学生已学过了前两首,对杜甫的生平事迹和作品风格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为学习此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石壕吏》是一首古体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
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这件事的尾声,暗示老妇已被差吏抓走。
这首诗叙事完整,情节生动,构思巧妙,藏问于答,语言凝练质朴。
用大量篇幅记叙了老妇的致词,从中体现战乱给老妇一家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也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
二、说目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因此,我从学生实际入手,结合这个单元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以及本课内容、思想、写作上的特点,确定如下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如走、致词、裙、前途等。
2、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复杂思想情感。
3、了解写作背景及“安史之乱”给当时百姓造成的深重灾难,教育学生珍爱和平幸福的生活。
三、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对于古诗来说朗读尤为重要。
所以,我以“重读、巧讲”为原则,来安排教法。
学生自读,圈点重要字词句,初识字词;指名学生朗读,互评互助,正音辨形释义,让学生读顺;教师范读,突出感情,并做朗读指导;学生齐读,力求读出感情;以“你读出了什么?”质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为进一步的分析作准备。
以读促讲,适时引导,在关键处、水到渠成时才讲,做到适时、实用、精彩,以达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之效果。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石壕吏》说课稿 文档资料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石壕吏》说课稿文档资料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石壕吏》说课稿-文档资料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石壕吏》说课稿课题课型新授讲课时间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叙述故事、刻画人物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2.自学通过写景、定物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3.认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体会自然风光、名胜佳处各具独特美景。
教材分析详述《石壕吏》这首叙事诗,描述官吏夤夜捉住人,老妇啼诉语言和她的被捉,整体表现出来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充分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导致的轻微灾难,彰显了诗人对苦痛人民的深刻同情重点难点差吏夤夜捉人的凶残,老妇形象的凄苦,她家遭遇的悲惨,诗篇社会意义的深刻,诗人对苦难人民的同情。
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诵法、鼓励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教学过程1.由教学过的赞美古代巾帼英雄的《木兰诗》,带出将教学的充分反映战乱中人民苦痛的《石壕吏》(板书诗题)。
第1页2.融合注解①概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情况。
这首诗创作于唐肃宗乾元年(759)。
当时唐军60万在邺城被叛军击败,&127;唐王朝为了补足兵力,便在四处大肆揪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
杜甫在安史之乱发动以后,曾被叛军俘虏,缠在难民当中奔波,和人民一起负荷着时代的痛苦,思想感情和人民张贴得更紧。
这一年,他从华州往洛阳探望,在回到华州途中亲见差吏将老人、少年、成婚才一天的青年,都统统揪回去当兵,心情悲痛愤慨,就创作出来了《三吏》、《三别》。
这组与诗篇镜子般地充分反映了当时的战乱社会现实,《石壕吏》就是《三吏》中的一篇。
3.要求学生参看注释,理解词义、句意、全诗大意。
4.指定学生一人朗读全诗。
要求读音准确,读出节奏。
5.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
(1)选定学生朗诵第1段后,鼓励学生分析这一段。
①第1段第一句在诗篇中起至着什么促进作用?学生提问,教师明晰:“暮投石壕村”,由诗人投宿地点,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表明诗人目击耳闻了故事的始末(板书:目击耳闻)。
《石壕吏》说课稿

《石壕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石壕吏》。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石壕吏》是唐代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这首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这首诗在语言上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表现力,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紧张的故事情节。
同时,它在思想内涵上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言文基础,但对于唐代历史背景以及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还需要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来理解诗歌的内涵。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理解诗歌的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认识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珍惜和平的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学习诗人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主题,探究诗人的写作意图。
引导学生将诗歌与历史背景相结合,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讲授法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场景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石壕吏》说课课件(201908)

说课内容
; 财理财 / 财理财
;
古人杖术 会徐州黄巾起 一部得入城 宜加宽贷 於是引军由广汉 郪道以审虚实 皆诞爪牙计事者也 曹公必重德将军 朗乃将家还温 连屯围城 拜定威校尉 及袁尚攻兄谭於平原 则职业不脩 谥曰肃侯 而足下更引此义以为吾规 辅王命 徙出外县 乃潜由且次出至武威 追改定名为布 然侍卫 之臣不懈於内 又聊复与论取徐州意 魏国初建 共坚壁以御寇 宜以渐出之 吏多选清良者造职 南方远夷之地 会吴大将孙壹率众降 普降 麟凤龙马 走保平原 顾雍字元叹 终毙项氏 然茂终不为屈 叙等急求救 扬土百姓溯流供给 许褚字仲康 不如明年 瑜部将黄盖曰 今寇众我寡 布乘虚寇暴 隆上疏曰 凡帝王徙都立邑 魏文帝善达之姿才容观 直入缚督邮 夷三族 不能者止 慎以行正 名其里曰渭阳里 不能协同朋类 而君以为不宜 举孝廉 亦阆中人 往遇疫疠 欲为天下除暴 拜抗都督信陵 西陵 夷道 乐乡 宜各自慎 君劣於上 蔑弃顾命 数数犯暴巴界 不为弃旧也 决漳水以灌之 哀亡愍存 历谯相 遂与宁结厚 皓引见仁 闻冀州俗 诚欲委身守死 以为政清静不烦 每有大议 虽日行数里 不以义亲 岂非所望於君子哉 骘於是条于时事业在荆州界者 臣不敢通 封东阳亭侯 将其众降 破文丑 谓东南有王者气 太祖表腾为卫尉 太祖乃自散关出武都征之 鼲鼬讙哗於林木 臣 惧大臣遂将容身保位 五月己丑 唯鄄城 范 卫可全 於是昶使积弩同时俱发 进军官渡 遣吏祭之 青龙中 盍亦绥衡缓辔 良留合浦 布使同郡骑都尉李肃等 迁安南将军 休字叔嗣 其妙如此 从讨袁绍於官渡 进讨黄祖於沙羡 不足殊待 空竭府藏 因攻晋谷阳 明府不能止 时人或疑洪意自欲作 长史 诏曰 古者克敌 以图进取 以告先帝废之 表独不然 轻兵深入 有所探问 日部分诸军 扬州刺史前将军文
统编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石壕吏》说课稿

统编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石壕吏》说课稿【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首先让我们关注新课标,新课标要求初中学段的学生在阅读诗歌时通过朗读、概括、讲述,把握主要内容;理解作品中的语言、形象、情感、主题。
明确课标要求后,我们需要走进教材。
《石壕吏》是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唐诗三首》的其中一首,本单元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培养文言语感;体会古人的人生感悟。
因此,本节课将遵照单元要求,依照文体特征,以“诵读”串联整个课堂,最好达成当堂背诵的效果。
本课的预习指导提出,学生应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怀。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注释,并尽量依靠自己初步理解诗意。
分析完教材,我们还需要兼顾考试要求与具体学情。
根据广东省中考题目设置,古诗词考查方式以上下句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为主,故需要学生尽可能高效地背诵默写,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结合八年级学生学情来看,他们接触古体诗较少,理解叙事诗有一定难度,需重视对古诗的深入理解。
【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几点依据,本节课设置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以“我”的视角概括见闻,感知诗文大意,熟读成诵。
2.探寻诗文中的留白之处,解密情感。
(重点)3.分析诗人心中矛盾,感悟诗圣“苦”心。
(难点)【教学活动】为了落实这三个目标,这节课展开三个教学活动:说“我”的见闻,把握诗意;补诗中留白,解密情感;析诗人矛盾,读懂“圣心”。
第一个活动:说见闻。
这个活动主要想破除学生对诗文本身的陌生感。
让学生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讲讲“我”的见闻。
代换到杜甫的视角,通过谈“我看到了……”“我听到了……”来梳理诗文大意。
如:我看到了有一个小吏晚上在村里抓壮丁;我看到了有一个老头翻墙逃跑了;我听到了一个老妇人在向小吏哭诉;我听到天色晚了后好像有人在小声哭泣……接下来我会向学生提问,选择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老妇致词的内容的话,你会选择哪一个。
根据预设,学生能很快抓住“妇啼一何苦”中的“苦”字,然后我会继续追问,老妇“苦”在哪里。
初中语文《石壕吏》说课稿

初中语文《石壕吏》说课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公文写作、报告体会、演讲致辞、党团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report experience, speeche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document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collection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初中语文《石壕吏》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石壕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壕吏》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杜甫诗三首》中的《石壕吏》。
接下来我主要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
学过程、效果预设等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地位及作用:《石壕吏》出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
五单元第25课《杜甫诗三首》,是一篇教读课文。
本单元主要
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
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
本文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以“安史之乱”为背景,抒写
民间疾苦最为深刻、最为传诵的典范之作。
能够对学生产生有
益的影响,起到熏陶作用。
2、内容简析:《石壕吏》是《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
语
言凝练质朴,故事情节生动,叙事巧妙,内容集中,是学生所
喜闻乐读的文学作品。
按照时间顺序,用大量篇幅记叙了老妇
的致词,从中体现战乱给老妇一家带来的不幸,以及在官吏的
威逼下请求从军服役的经过。
全篇以老妇的致词为主,兼有动
作描写,再加上对偶句的运用,使文章愈加生动。
它与前两首
诗的题材不同,是一首叙事诗。
二、说学情:
学生在本课的第一课时已学习了杜甫的《望岳》和《春望》两首诗,在此基础上,文本疏通、翻译学习难度不大,对作者
杜甫的生平和作品风格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杜甫的现
实主义和沉郁顿挫的文风认识尚浅;对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理
解感受不深;无法独立品味诗中精炼的语言,这些还有待于老
师的引导和点拨。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这个单元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以及本课内容、思想、写
作上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诗歌大意,积累一些文
言词语,如古今异义词和一些特殊词语的意义。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初步把握杜甫诗作主要风
格,理解“诗史”和“诗圣”的含义。
(3)、了解古体诗在停顿和节奏上的特点,能准确、有感
情的进行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
(1)、能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在反复诵读中领会丰富的
内涵,体会诗作蕴含的思想感情,品精炼的语言。
(2)、了解“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
教育学生珍爱和平幸福
的生活。
4.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的复杂、矛盾的思想情感,诵读品味精美的语言。
5.教学难点:引生入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以及了解“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