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加工工艺对面粉品质的影响

合集下载

小麦面粉的品质检测与质量控制

小麦面粉的品质检测与质量控制

小麦面粉的品质检测与质量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面粉的质量、安全性和口感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小麦面粉的品质检测与质量控制。

一、原料选择优质的小麦是生产高质量面粉的基础。

在选择小麦时,应关注其品种、产地、新鲜度以及杂质含量等因素。

首先,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

其次,确保小麦来源于无污染、无违禁农药残留的优质农田,同时关注小麦的收获时间和储存条件,避免因天气和储存不当导致的小麦质量下降。

最后,对于小麦中的杂质,如砂石、塑料等,需要进行严格筛选和清理,以确保原料的纯净度。

二、加工工艺加工工艺是影响面粉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加工过程中,应关注加工精度、温度、湿度等因素对面粉品质的影响。

合理的加工精度能够保留面粉中的蛋白质和淀粉等主要成分,同时去除杂质和有害物质。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能够保持小麦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同时减少面粉的吸水性和糊化作用,提高面粉的加工性能和口感。

此外,加工过程中的设备清洁度和操作规范也是保证面粉品质的重要因素。

三、品质检测品质检测是保证面粉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检测面粉的颗粒度、含砂量、灰分含量、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等指标,可以评估面粉的品质和用途。

其中,颗粒度、含砂量和灰分含量是反映面粉清洁度的指标;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则是决定面粉口感和弹性的重要因素。

通过定期检测这些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面粉的质量和安全性。

四、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保证面粉品质的重要措施。

首先,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操作规范。

其次,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和检查,确保各环节按照标准进行操作。

此外,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最后,建立质量追溯系统,对于不合格的面粉批次进行追踪和处理,确保不合格产品不流入市场。

综上所述,小麦面粉的品质检测与质量控制是一个涉及原料选择、加工工艺、品质检测和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的复杂过程。

面粉常识汇总以及影响面粉质量的因素

面粉常识汇总以及影响面粉质量的因素

面粉常识汇总一、怎样选到优质的面粉呢?首先,要用眼看,特别要注意颜色,别买太白的。

使用了增白剂的面粉特别白,正常的面粉不是雪白的,而是带点暗灰色。

自2011年5月1日起,我国已经禁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所以一般大厂家生产的面粉可以放心购买,但一些不规范的市场上还有部分增白面粉出售。

另外,还要善用手。

有些不法商家会在面粉里掺入滑石粉、太白粉等。

这样的面粉用手捻捻会感觉特别滑,没有面粉应有的颗粒感,闻起来也没有麦香味,做熟后吃起来有土味,黏性也特别大。

白度面粉颜色将直接影响面包的颜色,越近麦粒粉心部分的颜色则越白,面粉品质则好,所以由面粉的颜色可以看出面粉的好坏。

当然可以用漂白剂漂白,但是过度的漂白,颜色则为死白灰色不良,但对于制作硬式面包,面粉的颜色并不重要。

面筋强度面粉内的面筋构成面包的网状结构,如果网状结构过于软弱将无法做出良好的面包。

所以面粉要有足够的筋度,做一个好面包的条件:(1)足够的蛋白质量及良好品质的蛋白质。

(2)足够的糖及淀粉酶,供给酵母发酵所需用糖。

(3)足够的a-淀粉酶调整淀粉的胶性。

发酵耐力面包超过预定的发酵时间,但要能做出良好的面包,这叫发酵耐力。

所以面粉要足够的发酵耐力。

高吸水量面粉加水搅拌时,能够加入大量的水,但还要能做出好的面包,吸水量越多越可以减少成本,储藏时间也可以稍长,经济价值则大。

二、面粉能放多久呢?这和环境有关系。

面粉最怕潮湿和高温,因此夏季储存要格外当心。

最好别把面粉放在布袋里。

一来容易吸潮结块,二来很容易长虫。

如果发现面粉结块就最好别吃了,这说明它已经受潮,可能已经被微生物感染而发霉了。

面粉是所有粮食中最容易生虫的,因此要装在密封的容器里,比如密封袋、大饮料瓶、保鲜盒等。

如果面粉本来就是用塑料袋装的,直接将袋口系紧即可。

如果发现面粉已经生虫,也最好不要吃了。

三、影响面粉筋度的原因有哪些?1、小麦品质的影响小麦的品质对口感的影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北方的硬质麦,因为面筋含量高,面筋质量好,口感就很好。

磨粉加工工艺:提高面粉品质和加工效率

磨粉加工工艺:提高面粉品质和加工效率

磨粉加工工艺:提高面粉品质和加工效率磨粉加工是食品加工中的一项重要工艺,旨在将小麦等谷物加工成面粉。

而提高面粉品质和加工效率是每个磨粉企业都追求的目标。

本文将介绍一种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磨粉加工工艺。

在这种磨粉加工工艺中,首先要确保谷物的质量。

选用质优、无杂质的小麦作为原料,这样可以保证面粉的品质。

谷物经过初步清理、筛分等工序,去除其中的杂质和异物,并将质差的谷物进行淘汰,从而保证原料的质量。

接下来,需要对谷物进行破碎处理。

使用先进的破碎设备,对小麦进行破碎处理,破碎粒度要均匀一致。

这样可以提高面粉的制粉效率,减少石榴皮和麸皮的含量,提升面粉的品质。

破碎后的谷物,需要进行除磁处理。

使用强磁分离设备,去除其中的金属杂质,并且精确控制磁力的强度和位置,确保金属杂质能够被有效分离出来。

这样可以防止金属杂质对磨粉设备的损坏,并且保证面粉的安全和卫生。

之后,进行粗磨和精磨处理。

通过粗磨设备,将谷物粉碎成粗粉。

接着,利用精磨设备进行精细的磨粉工序,将粗粉研磨成细腻的面粉。

这种工艺能够有效地提高面粉的品质和口感,使得面粉更加细腻、柔软。

在整个磨粉加工过程中,需要控制磨粉设备的温度和湿度。

通过精确控制加工环境的温湿度,可以降低面粉因为热量和水分的影响而发生品质变化。

此外,还需要使用先进的除尘设备,确保加工环境的清洁。

这些技术手段能够有效地提高面粉的品质,并且保证面粉的卫生安全。

最后,对磨粉加工过程进行全面监控与控制。

利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对磨粉设备的运行状态、温度、湿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

这样可以确保磨粉加工工艺的稳定性和高效性,提高加工效率并且保证面粉品质的稳定和优质。

综上所述,通过这种磨粉加工工艺,可以提高面粉的品质和加工效率。

从谷物的质量控制、破碎处理、除磁处理、粗磨和精磨处理、温湿度控制等方面入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达到最佳状态,从而生产出优质的面粉产品。

这种工艺在磨粉行业中具有广泛应用的潜力,并为提升食品加工工艺效率和口感品质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制粉工艺对小麦粉粉质特性和糊化特性的影响

制粉工艺对小麦粉粉质特性和糊化特性的影响

制粉工艺对小麦粉粉质特性和糊化特性的影响在我国,小麦制粉工艺主要分传统工艺和脱皮工艺两种〔两者的区别在于后者先将小麦除麦沟以外的皮层通摩擦和切削去除,然后入磨。

与传统工艺的直接入磨比较,脱皮工艺的粉路缩短,出粉率和生产率提高,但能耗增加。

改变制粉工艺会导致小麦粉的损伤淀粉含量和粒度分布等特性的变化,从而对小麦粉糊化特性也产生影响,而淀粉糊化特性是反映淀粉品质的重要指标之。

研究显示,小麦粉的一些主要糊化特性,比如糊化温度、峰值粘度、保持强度、回生值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而包、面条、馒头等食品的外观品质和食用品质。

峰值粘度表示的小麦粉粘度性状能够反映不同小麦品种的面条品质,并与不同类型面条的弹性、韧性和食用特性呈显著正相关。

研究还显示,快速粘度分析仪的参数与馒头品质特性有明显的相关性,特别是用峰值粘度高的小麦粉制作的馒头感官评分高。

过去有关这两种制粉工艺的比较研究,是从不同的制粉工厂取样后分析或是通过实验磨制取样品。

前者,小麦的品种、出粉率等无法控制,可比性较差;而后者虽然小麦的品种和出粉率有所保障,但与实际生产差距较大。

本研究选用3种小麦(高、中、低筋各一种),利用不同工艺的制粉工厂制取样品,分析小麦粉粒度和损伤淀粉含量等粉质特性的变化情况,并使用快速枯度分析仪(Rapid Visco Analyser, RVA)研究不同制粉工艺对小麦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朴小麦品种:8901(高筋)、南阳白麦(中筋)和澳大利亚白麦(低筋)。

小麦粉:由天津某面粉厂(传统工艺)和北京某面粉厂(脱皮工艺)提供,加工能力均为120 t/d。

分别采用以上3种原料制取特一粉和特二粉,一共得12个小麦粉样品(控制特一粉出粉率46%,特二粉出粉率28%)。

1.2 实验方法1.2.1 水分测定按AACC 44-16 (AACC 1983)的方法进行测定。

1.2.2 蛋自质含虽测定按GB/T 5511-85微量凯氏定氮法进行测定。

低筋小麦粉的热处理对品质的影响

低筋小麦粉的热处理对品质的影响

低筋小麦粉的热处理对品质的影响低筋小麦粉是一种常用的面粉类型,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中。

在面粉加工过程中,热处理是一项重要的工艺步骤。

本文将探讨低筋小麦粉的热处理对其品质的影响,并提供相关研究和实验的结果。

低筋小麦粉经过热处理后,可能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从而影响其品质。

首先,热处理可以改变粉筋的性质。

粉筋是小麦粉的主要蛋白质组分,对于面团的弹性和可塑性起到关键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适度的热处理可以增加粉筋的弹性和可塑性,改善面团的膨胀性和延展性。

然而,过度的热处理可能导致粉筋的失活和结构破坏,降低面团的机械强度和膨胀力。

因此,在热处理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和时间,以达到理想的面团特性。

其次,热处理还可影响低筋小麦粉的颜色和味道。

麦芽糊精是面粉中的一种碳水化合物,经过热处理后,它会发生糊化和焦糖化反应,从而使面粉呈现出深黄色或棕色。

此外,热处理还能产生一系列挥发性化合物,如麦芽酰胺、香草醛等,给面粉带来特殊的香气和风味。

因此,适度的热处理可以增强低筋小麦粉的色泽和风味,但过度的热处理可能使面粉变得过度糊化和味道变得苦涩。

此外,热处理还会影响低筋小麦粉的营养价值。

小麦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而热处理过程中,这些营养物质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损失。

一些研究表明,高温热处理会使维生素B族的含量显著降低,尤其是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

此外,热处理还可能导致矿物质的损失,如铁、锌等。

因此,在低筋小麦粉的热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营养物质的损失,以充分保留其营养价值。

在实际生产中,热处理的具体参数和方法需根据产品的需求和加工工艺进行调整。

例如,在制作面包时,为了获得松软的面包体和均匀的孔隙结构,通常会采用较高的热处理温度和较短的热处理时间。

而在制作饼干等脆饼类产品时,通常会采用较低的热处理温度和较长的热处理时间,以获得较好的脆脆口感。

总的来说,低筋小麦粉的热处理对其品质有着显著影响。

热处理可以改变粉筋的性质,影响面团的弹性、可塑性和膨胀性。

影响面粉品质稳定的几个核心关键环节

影响面粉品质稳定的几个核心关键环节

装车发货 用户反馈 情报处理
面粉质量与质量稳定性
面粉质量 是指面粉产品满足规定需要和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面粉企业依据标准与客户需求,对
面粉产品进行设计、生产、检测、计量、运输、储存、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全程的信息。 面粉质量稳定性
质量稳定是相对的,质量不稳定是绝度的,质量稳定受制于原料质量、生产操作以及环境气候等 因素影响。面粉质量是面粉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而生产质量稳定的面粉是企业获得更多效益与获 得市场占有率的前提。
小麦质量受诸多因素影响,面粉加工环节复杂,质量影响因素众多,而且受天气气候等自 然环境影响,具有不可控性,总的加工环节中的每个大环节由各种小环节组合而成,一环套一 环、一环扣一环,相互制约,彼此影响,由此,小麦制粉才具有挑战性,更具魅力!
面粉产品标准制定与应用
作为面粉加工企业,面粉组织生产一定要有一套自己的标准体系。 面粉产品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以及顾客标 准。 面粉加工企业的面粉产品标准归根结底就是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标准(含各级政府部门) 为前提,满足顾客需要,把这些要求转化为自己的产品标准。原料选购、工艺设计、生产操作以及产 品包装均应该围绕自己建立的产品标准来开展,最终生产出符合顾客需要的面粉产品。 没有产品标准,产品标准制定不科学不严谨,这些都会让整个生产组织过程处在无序状态,像一头 无头的苍蝇,没有目标和方向,那面粉产品的稳定性更就无从谈起。
小麦搭配
现在很少有面粉厂使用单一的小麦不经过任何环节的搭配直接来生产面粉。 众所周知,国产小麦质量稳定性较差,不稳定的方面较多,就是使用一种小麦来生产面粉,那 么这样的一种小麦也要进行简单搭配,该搭配就是为了提高小麦的稳定性。 购买的单一小麦由于采购的时间、空间不同,存放的仓号不一样,使用之间也是要进行倒仓混 匀,不同仓号之间进行搭配混合均匀,以提升小麦的进均匀性,也即是稳定性。 单一小麦需要混匀搭配,那么多品种小麦就更需要搭配,混合均有。尽管不同小麦物理特性有 区别,产生面粉质量和成本需要,就必须进行搭配和混合,这各环节是不允许缺乏的,而且还得 尽量减少它们混合加工的缺点,发挥它们各自的有点,以满足最终面粉质量以及质量稳定需要。

小麦加工工艺对面粉品质的影响

小麦加工工艺对面粉品质的影响

⼩麦加⼯⼯艺对⾯粉品质的影响⼩麦加⼯⼯艺对⾯粉品质的影响摘要⼩麦加⼯:⼩麦加⼯⼯艺对⾯粉粉⾊、粗细度、以及淀粉损伤有着显著的影响,因⽽会影响⾯粉的⾷品感官和质地指标。

不同⼯艺系统的⾯粉品质特性差也有所不同,研究表明⾯粉的蛋⾃质含量随着靠近胚乳内部呈逐渐降低趋势靠近⽪层胚乳的⾯粉的⾯筋指数和⾯团流变学特性指标较⾼⼩麦⾯粉的淀粉总晕和直链淀粉含量随靠近胚乳内部逐渐增加,糊化粘度值也随之增⼤。

⾯粉的出粉率不同明显造成⽽粉的品质差异、随着出粉率的增加、⽽团吸⽔率、形成时间和粉质质量折数增⼤。

关键词:⼩麦⼯艺系统⾯粉品质⾯粉的品质包括⾷⽤品质和营养品质等。

⾯粉的⾷⽤品质是指⾯粉所做出⾷品的质地和⼝感外观等指标,主要为烘焙品质和蒸煮品质等,具体指标包括外观、⾊泽、结构、纹理质地、⼝感、弹性、韧性、粘性、⽓味等。

这些品质指标除了受⾷品制作的配⽅⼀及制做⼯艺影响外,还与⾯粉品质有很⼤的关系。

影响⾯粉⾷⽤品质的因素有很多,尽管⼩麦原料的品质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但⼩麦的加⼯⼯艺的影响也不能忽略不同的加⼯⼯艺、不同的出粉率以及不同的取粉部位所得到的⾯粉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品质。

因此,正确的加⼯⼯艺、适当的出粉率和取粉⽅案是合理加!⼀⼩麦的必要条件。

1⾯粉粉⾊⾯粉的粉⾊对⾷品的⾊度和亮度影响较⼤,尤其是蒸煮⾷品)⾯粉的粉⾊受很多因素影响.⾸先是⼩麦胚乳的底⾊由原料本⾝所决定,⼀般认为,红麦和软麦的胚乳较⾃,⽽⽩麦和硬麦的胚乳较黄。

⾯粉中的麸星含量及其他有⾊物质含量与⾯粉粉⾊密切相关,⽽且能够通过加⼯⼯艺取得所要求的效果,合理的加⼯⼯艺能够使⾯粉中的纵星等有⾊物质含量减少到最低。

⾯粉中⾮⾯粉粉状物,包括增⾃剂及其载体、麦糠麦灰以及麦杆等粉碎后的粉末,这此物质在⾯粉呈⼲样时或许不显⾊,但在复⽔后会出现黄灰⾊。

2损伤淀粉⾯粉损伤淀粉含量对⾷品的CI感和质地影响较⼤,由于加⼯⼯艺能够改变⾯粉的粗细度,从⽽可以控制⾯粉的损伤淀粉含员经常出现的馒头发粘、凉后收缩、⾯条凉后颜⾊变暗等问题都与⾯粉粒度过细或损伤淀粉含量过⾼有关。

浅谈影响小麦加工品质的若干指标

浅谈影响小麦加工品质的若干指标

2021年第2期现代面粉工业Modern Flour Milling Industry制粉技术浅谈影响小麦加工品质的若干指标梅清刘杨丁培广姚华刘志国(中央储备粮宿州直属库有限公司,安徽宿州234000)摘要:小麦加工品质包括磨粉特性、出粉率、色泽、再制品工艺特性等,影响小麦加工品质主要有容重、千粒重、硬度、色泽、水分、蛋白质含量、降落数值、出粉率等指标。

同品种小麦,容重高,千粒重也高的小麦,出粉率更高;保持适宜的水分,有利于生产高精度小麦粉。

关键词:容重;硬度;色泽;蛋白质;出粉率中图分类号:TS21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280(2021)02-0007-04小麦品质可以分为加工品质、食用品质、营养品质以及卫生品质。

小麦加工品质包括磨粉特性、岀粉率、色泽、再制品工艺特性等;食用品质包括面制品如面包、面条、饼干、糕点的口感、烘焙特性、蒸炸特性等;营养品质主要指含有的营养物质品种与数量,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必需氨基酸、消化吸收率、蛋白质效价;卫生品质则是指有毒有害物质、微生物、重金属的类型和数量。

小麦品质常用指价,如用重、重、、色泽、水、蛋白质含量、数、岀粉率、粉色、等指反映加工品质;用湿面筋的数量和质量、蛋白质含量、烘焙等指反映食用品质。

同等指因面制品种类的同价结。

某指可以反映小麦一种品质,还可以反映种品质,如小麦蛋白质含量反映营养品质,反映食用品质和加工品质。

1容重1.1容重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在GB1351—2008《小麦》质量要求中,容重是小麦质量等的指,指小麦的质量,以/g/L。

小麦重为680~820g/L,相同条件下,容重大,出粉率高,某品种小麦重与出粉率1。

1可以出,重则小麦出粉率高,等内小麦容重每增加20g/L,出粉率相应增加2%左右,等外小麦容重每减少20g/L,出粉率减少幅度在5%以上。

小麦重的主要因素有小麦品种、粒密度大小,水、、质种类及含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加工工艺对面粉品质的影响
摘要小麦加工:小麦加工工艺对面粉粉色、粗细度、以及淀粉损伤有着显著的影响,因而会影响面粉的食品感官和质地指标。

不同工艺系统的面粉品质特性差也有所不同,研究表明面粉的蛋自质含量随着靠近胚乳内部呈逐渐降低趋势靠近皮层胚乳的面粉的面筋指数和面团流变学特性指标较高小麦面粉的淀粉总晕和直链淀粉含量随靠近胚乳内部逐渐增加,糊化粘度值也随之增大。

面粉的出粉率不同明显造成而粉的品质差异、随着出粉率的增加、而团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粉质质量折数增大。

关键词:小麦 工艺系统 面粉品质
面粉的品质包括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等。

面粉的食用品质是指面粉所做出食品的质地和口感外观等指标,主要为烘焙品质和蒸煮品质等,具体指标包括外观、色泽、结构、纹理质地、口感、弹性、韧性、粘性、气味等。

这些品质指标除了受食品制作的配方一及制做工艺影响外,还与面粉品质有很大的关系。

影响面粉食用品质的因素有很多,尽管小麦原料的品质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但小麦的加工工艺的影响也不能忽略不同的加工工艺、不同的出粉率以及不同的取粉部位所得到的面粉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食用品质。

因此,正确的加工工艺、适当的出粉率和取粉方案是合理加!一小麦的必要条件。

1面粉粉色
面粉的粉色对食品的色度和亮度影响较大,尤其是蒸煮食品)面粉的粉色受很多因素影响.首先是小麦胚乳的底色由原料本身所决定,一般认为,红麦和软麦的胚乳较自,而白麦和硬麦的胚乳较黄。

面粉中的麸星含量及其他有色物质含量与面粉粉色密切相关,而且能够通过加工工艺取得所要求的效果,合理的加工工艺能够使面粉中的纵星等有色物质含量减少到最低。

面粉中非面粉粉状物,包括增自剂及其载体、麦糠麦灰以及麦杆等粉碎后的粉末,这此物质在面粉呈干样时或许不显色,但在复水后会出现黄灰色。

2损伤淀粉
面粉损伤淀粉含量对食品的CI感和质地影响较大,由于加工工艺能够改变面粉的粗细度,从而可以控制面粉的损伤淀粉含员经常出现的馒头发粘、凉后收缩、面条凉后颜色变暗等问题都与面粉粒度过细或损伤淀粉含量过高有关。

损伤淀粉使得面粉面团吸水能力增大.但持水能力下降,酶敏感性增强从而容易被分解为糊精加工工艺的不合理导致面粉粒度过细,因而造成损伤淀粉含量过高研究表明,穿过11XX与穿过12XX的面粉的破损淀粉含量相差明显(约13%)。

3蛋白质数量
研究表明小麦粉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以最外层皮磨粉(4氏和5B)为最高(分别为45.9%,21.5%和44.6%、14.6%),最低的来自1s和IMc。

,前者为后者近2倍之高。

在整个粉路系统中,4Bc和5B粉是最靠近皮层以及糊粉层的而粉.IS和Imc粉是最接近胚乳中心部分的粉,因此在小麦胚乳中.接近皮层的部分蛋白质含量较高.小麦胚乳内心部的蛋白质含量较低。

其它各系统面粉的蛋白质含量从外层向里层(3B,2B,1B)含量逐道降低,心磨系统也是越靠近皮层蛋自质含量越高。

另外结果还表示,虽然7、8M的面粉蛋白含量较高(16.11%),但湿面筋含量却出现最低,说明最靠近皮层的蛋自形成面筋的能力较低,也即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较低)
4面团流变学特性
实验研究表明.皮磨和心磨系统的面粉吸水率呈逐道增加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最后的心磨系统(7/8M,6M),其主要原因是靠近皮层的面粉蛋白含量较高并且损伤淀粉含量也较高,使得吸水率增大。

从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来看,皮磨系统面粉总体优于心磨和渣磨系统。

国产中筋小麦面粉的最低形成时间出现在1B、I M和1T系统,稳定时间也较低,说明这些部位的面粉蛋白含量较低,质量也不理想。

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均较高的面粉来自于中后路皮磨系统(3B和4川,说明接近外层的面粉不仅蛋白含量较高,面团特性也较好。

对拉伸曲线进行分析,所试验国产中筋小麦皮磨系统的粉力平均值是85 cm=,抗延伸阻力平均值是231.4 EU, LT中性平均值是189.4 mm.拉力比平均值是1.8,而混合高筋小麦各项对应指标分别为116.1 cm分钟,236.9 EU、212 mm、I,14。

国产中筋小麦心磨系统的粉力平均值是62。

澎,抗延伸阻力平均值是278.2 EU,延伸性平均值是132.9 mm.拉力比平均值是2.6,而混合高筋小麦相对应的各项指标分别为77 cmz,230 EU,172.3 mm,1.3。

拉伸综合评价在3B系统结果较好,与粉质测定结果相一致的,皮磨系统卜3B有逐道增强的趋势,而心磨系统则有逐道减弱的趋势。

5淀粉及糊化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皮磨系统从IB到4b,而粉的淀粉总量和直链淀粉含量呈逐渐递减的趋势,心磨系统III到8A1的淀粉总量和直链淀粉含量也呈递减的趋势整个粉路中,4B和SM是最接近小麦胚乳的皮层部分,其直链淀粉含量最低〔因此,在小麦胚乳,朴,愈接近皮层的小麦粉,其直链淀粉的含量越低。

测试发现,各系统面粉的糊化粘度值存在较大差异,皮磨系统中1B、2B、4B的粘度值呈逐道下降趋势,3B面粉的粘度值较高。

心磨系统的1M面粉粘度值最大,7 M和8 4t面粉的粘度值最小,从1M到8M面粉的粘度值呈下降趋势。

因此,越接近皮层的面粉其粘度值越小。

6出粉率
制粉出粉率是一项可以控制的指标,不同出粉率的面粉将会表现出不同的品质特性。

研究表明,随着出粉率的增加,面团吸水率增加较为明显,可能是因为出粉率的增加导致外层胚乳(后路系统粉)含量增大,蛋白含量增加,因此吸水率增高同时,后路系统面粉的损伤淀粉含量也较高,因而使面团吸水率增大。

研究还发现,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随出粉率增加而增大,而稳定时间随出粉率增加而下降面团的抗拉伸阻力随出粉率增加而减小,延伸性呈相反趋势,但不明显。

7结论
小麦加工工艺对面粉粉色粗细度、以及淀粉损伤有着显著的影响,因而影响面粉的食品感官和质地等指标。

加工工艺各系统面粉的蛋白含量、吸水率、面筋指数、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及拉伸粉力均是越往后路表现越高,说明接近外层的胚乳面粉蛋白含量较高,面团特性也较好。

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及糊化特性因不同7.艺部位而差异,越接近皮层的胚乳面粉的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越低,粘度值也较低、出粉率不同造成面粉的品质差异很大,随着出粉率的增加,面团吸水率增加较为明显,形成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也随出粉率增加而增大,而稳定时问和抗拉伸阻力随出粉率增加有所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