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除草剂作用的种类和作用机理
除草剂知识大全

敌稗 1、几乎所有品种都 是防除一年生禾本科 杂草的特效除草剂, 对阔叶杂草的防除效 果差,活性如下:乙 草胺>异丙甲草胺=异 丙草胺>丁草胺>甲草 胺>毒草胺. 2、大多数品种都是 土壤处理剂,主要在 作物播后芽前施药。 单子叶植物的主要吸 收部位是幼芽(胚芽 鞘),而双子叶植物 则主要通过幼根(下 胚轴)、其实是幼芽 吸收。 3、多数品种的作用 机理是抑制种子发芽 和幼芽生长,使幼芽 严重矮化而最终死亡 。敌稗是抑制植物的 光合作用。 4、土壤处理剂中位 差选择起着较大的作 用。 5、用于土壤处理剂 中,持效期一般比较 短。一般1-3个月,在 植物提内容易降解。
主要是土壤处理剂,有一定的触杀作用。
80%WP 20%EC
当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2%时,须适当增加药量,在土壤有机 质含量大于4.5%时,不宜施用。 一般对刚萌发的杂草杀灭效果好,茎叶处理时易产生药害。
除草剂分类知识一览表
分类 作用机理和特点 持效期或半 农药名称 衰期 主要 剂型 防除对象 使用作物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苗后选择性除草剂,在受药后1-3周内死亡。对禾本科杂草效 果差,对田旋花无效。在昼夜气温为20度/10度-30度/20度条 件下对大豆安全。当温度到35/25度时,大豆的安全性下降。 用于麦类、玉米、大豆、花生。 该药剂在土 噻磺隆 壤中能迅速 75%WP (阔叶散 被土壤微生 75%DF 、宝收) 物分解(3060天) 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如 反枝苋、马齿苋、藜、繁缕 冬小麦、玉米、大 、猪殃殃、婆婆纳、播娘蒿 豆 、荠菜 主要用于防除各种一年生阔 叶杂草,对播娘蒿、荠菜、 碎米荠菜、麦家公、藜、反 枝苋等效果较好,对地肤、 繁缕、蓼、猪殃殃等也有一 冬小麦、春小麦、 定的防除效果,对田蓟、卷 大麦、元麦、燕麦 茎蓼、田旋花、泽漆等效果 不显著,对野燕麦、看麦娘 、雀麦、节节麦等禾本科杂 草无效。 用于防除禾谷作物田的阔叶 杂草及禾本科杂草,如藜、 蓼、苋、猪殃殃、苘麻、田 小麦、大麦、燕麦 旋花、田蓟、荞麦蔓、母 菊,以及狗尾草、黑麦草、 早熟禾、小根蒜等。 可以有效防治多种阔叶杂草 和部分一年生禾本科杂草 一年生阔叶杂草和某些禾本 科杂草 可以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阔 叶杂草、莎草科杂草。如鸭 舌草、眼子菜、节节菜、陌 上菜、牛毛毡、异性莎草、 水莎草、萤蔺、扁秆藨草、 播娘蒿、荠菜、猪殃殃等。 对矮慈姑、稗草起抑制作 用,对禾本科杂草防效差。 小麦,非耕地,苹 果园,针叶苗圃 小麦、大麦和杂交 麦
河南农大植保·制药工程专业农药学1复习题

河南农大植保·制药工程专业农药学1复习题第一章农药学的基本概念一、名词解释1. 农药2. 毒力与药效3. 剂量4. 死亡率与校正死亡率(写出公式)5. LD 50与LC 506. ED 50与EC 507. 农药毒性与毒力8. 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9.安全性指数1.农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为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它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控制、影响植物和有害生物代谢、生长、发育、繁殖过程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它天然产物及应用生物技术生产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2. 毒力与药效毒力: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一药效:是药剂本身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对不同生物产生的效应的性质和程度。
3. 剂量:是生物个体或生物单位体重所接受的有效成分的量。
4. 死亡率与校正死亡率(写出公式)死亡率:是反映杀虫剂药效的一个最基本的指标,是指药剂处理后,在一个种群中被杀死个体的数量占群体(供试总虫数)的百分数。
在不用药剂处理的对照组中,往往出现自然死亡的个体,因此需要校正。
一般采用Abbort 校正公式进行校正。
校正死亡率(%)=5.LD 50与LC 50致死中量(LD 50)(medium lethal dosage):杀死供试昆虫群体内50%的个体所需要的药剂剂量。
致死中浓度(LC 50)(medium lathal concentration):杀死供试昆虫群体内50%的个体所需要的药剂浓度。
6. ED 50与EC 50有效中量(EC 50):有效中浓度(EC 50):7. 农药毒性与毒力农药毒性:习惯上将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害作用称为毒性。
毒力:一般指农药对有害生物的毒害作用称为毒力。
100(%)?=供试总虫数死虫数死亡率100-对照组生存率处理组生存率对照组生存率8. 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急性毒性:一些毒性较大的农药如经误食或皮肤接触及呼吸道进入人体内,在短期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如头昏、恶心、呕吐、抽搐、痉挛、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等。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2003-03-15 16:08:00 来源:除草剂被植物根、芽吸收后,作用于特定位点,干扰植物的生理、生化代谢反应,导致植物生长受抑制或死亡。
除草剂对植物的影响分初生作用和次生作用。
初生作用是指除草剂对植物生理生化反应的最早影响,即在除草剂处理初期对靶标酶或蛋白质的直接作用。
由于初生作用而导致的连锁反应,进一步影响到植物的其它生理生化代谢,被称着次生作用。
(一)抑制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
在光反应中,通过电子传递链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藏在ATP;在暗反应中,利用光反应获得的能量,通过Calvin-Benson途径(C3植物)或Hatch-Slack-KortschaK途径(C4植物)将CO2还原成碳水化合物。
除草剂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抑制光合作用:抑制光合电子传递链、分流光合电子传递链的电子、抑制光合磷酸化、抑制色素的合成和抑制水光解。
1.抑制光合电子传递链约有30%的除草剂是光合电子传递抑制剂,如三氮苯类、取代脲类、尿嘧啶类、双氨基甲酸酯类、酰胺类、二苯醚类、二硝基苯胺类。
作用位点在光合系统II和光合系统I之间,即QA和PQ之间的电子传递体B蛋白,除草剂与该蛋白结合后,改变它的结构,抑制电子从QA 传递到PQ,使得光合系统处于过度的激发态,能量溢出到氧或其它邻近的分子,发生光氧化作用,最终导致毒害。
2.分流光合电子传递链的电子联吡啶类除草剂百草枯和敌草快等是光合电子传递链分流剂。
它们作用于光合系统I,截获电子传递链中的电子,而被还原,阻止铁氧化还原蛋白的还原即其后的反应。
这类除草剂杀死植物并不是直接由于截获光合系统I的电子造成的,而是由于还原态的百草枯和敌草快自动氧化过程中产生过氧根阴离子导致生物膜中未饱和脂肪酸产生过氧化作用,破坏生物膜的半透性,造成细胞的死亡。
3.抑制光合磷酸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商品化的除草剂的初生作用是直接抑制光合磷酸化的。
但有些电子传递抑制剂如二苯醚类、联吡啶类和敌稗等,在高浓度下也能抑制光合磷酸化,使得ATP合成停止。
2 除草剂基础知识及化学除草技术【2024版】

磺酰脲类 苄嘧磺隆 醚磺隆 胺苯磺隆 乙氧磺隆 啶嘧磺隆 氟吡嘧磺隆 唑吡嘧磺隆 甲磺隆 烟嘧磺隆 吡嘧磺隆 噻吩磺隆
酰胺类 甲草胺 乙草胺 丙草胺 丁草胺 异丙甲草胺 异丙草胺 去草胺 苯噻酰草胺 二甲草胺 二甲吩草胺 吡唑草胺
某种除草剂的生物学特性
作用机理 症状变化 吸收和传导 选择性 除草谱 作物的安全性 影响药效的因子 展着剂 喷药后的田水管理 兑水量 喷药叶的水层 温度 雨水 混用性
草甘膦对目标作物的作用机理
组织死亡
抑制莽草素 合成酶
从茎叶深入 植物体内
蛋白质合成 受阻
目标作物中毒症状变化
喷施农达
出现中毒症状
(2) 抑制呼吸作用
解偶联剂: 五氯酚钠、溴苯腈、敌稗、氯苯胺灵等
(3) 抑制植物的生物合成
3.1 抑制色素的合成 A抑制叶绿素的生物合成,造成脂质过氧化 叶绿素合成途径见P174图5-12
原卟啉原氧化酶Ⅸ抑制剂: 对硝基二苯醚、恶草灵等能抑制原卟啉原氧化酶Ⅸ活性,造成原卟啉原Ⅸ在叶绿体内积累,后向细胞质渗漏,在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为原卟啉Ⅸ,原卟啉Ⅸ为光敏化合物,光照后呈激发态并将能量传递给氧,使之产生单线态氧,单线态氧可氧化细胞内的高分子化合物,最终个体死亡。
计算题--草甘膦含量计算和表示方法(附件7)
种类
浓度
以盐计
以酸计
(克/升)
(克/公斤)
(克/升)
(克/公斤 )
农达 (41%异丙胺盐AS)
480
41%
350
?%
泰草达 (500钾盐SL)
620
43%
500
?%
农达和泰草达的比重分别为1.17和1.43. 200ml农达草甘膦酸的含量相当于140ml泰草达 泰草达150ml兑2桶水均均喷雾。 或泰草达应稀释200倍施用。
除草剂化学分类

除草剂化学分类1.苯氧羧酸类(2,4-d类)杀草原理被植物的根、茎和叶吸收通过木质部或韧皮部在植物体内上下传导在分生组织积累它具有植物生长素的功能。
主要特征1)低用量时具有激素作用,能够刺激植物生长,高用量时具有选择性除草作用。
2)茎叶处理时主要应用于禾本科作物田,土壤处理主要为大粒种子的作物田进行封闭处理,但盐类化合物不能应用。
3)主要防除阔叶杂草。
4)在禾本科作物的3叶期之后和6叶期之前施用,否则药物危害严重。
5)酯类化合物活性高,但漂移严重。
应注意漂流危害问题。
6)都是导电除草剂。
7)不能与芳氧(基)苯氧基丙酸类混用,会明显降低芳氧(基)苯氧基丙酸类除草剂的除草效果。
2.苯甲酸(麦草畏)的主要特征:与苯氧基羧酸相同3.芳氧(基)苯氧基丙酸类(禾草灵,精喹禾灵)杀草原理其中大部分被植物叶片吸收,并传递到群落中根和芽的分生组织中。
个别品种,如草精,不仅能被叶子吸收,还能被根吸收,并在植物中进行有限的传导。
它作用于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抑制脂肪酸的合成。
作用于分生组织。
主要特征1)只能做茎叶处理,土壤处理基本无效。
2)它用于控制阔叶作物田的禾本科杂草,但对阔叶杂草基本无效。
3)不能与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混用,与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混用其自身除草效果明显降低。
4)都是导电除草剂。
4.环己酮除草原理被植物叶片吸收,在韧皮部传导。
作用于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从而抑制脂肪酸的合成。
主要特性① 用于防治阔叶作物田的禾本科杂草(近年来已合成新化合物,可防治禾本科作物田的禾本科杂草);② 茎叶处理。
5.酰胺类(甲草胺,乙草胺,丙草胺,敌稗杀草原理氯乙酰胺除草剂可抑制脂肪酸、脂质、蛋白质、类异戊二烯(包括赤霉素)和类黄酮的生物合成;敌稗抑制光合系统ⅱ的电子传递和花青素、rna、蛋白质的合成;主要特性主要防治禾本科杂草,对部分阔叶杂草有一定的防除作用。
2)只有敌方稗草是接触性除草剂,其他都是传导性除草剂。
23除草剂作用的种类和作用机理

抑制脂肪合成
主要是一些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如, 茵草敌(EPTC)、燕麦敌(diallate)、燕麦 畏(triallate)等。
O NCSCH 2CH3 (CH3)2CH (CH3)2CH O NCSCH 2CCl diallate (CH3)2CH (CH3)2CH O NCSCH 2CCorodifen)的 作用位点(受体)被证实位于光系统Ⅱ(PS Ⅱ )和质体醌(plastoquinone, PQ)之间。 该受体浸没于脂蛋白膜内。 除草剂分子与受体发生作用后改变了后者的电 位,使电子传递无法进行。
三氟消草醚(fluorodifen)
光合磷酸化是由ADP和Pi生成ATP的过程。如果 电子传递及由此形成的跨膜电位不存在,磷酸化 反应就不能发生。 已证实胺类除草剂中的perfluidone和二苯醚类除 草剂中的除草醚(nitrofen)和精吡氟草灵 (fluazifop-butyl)能够渗入类囊体膜,使氢离 子浓度梯度消失,光合磷酸化无法进行。
CF3
N
NH NH2
N
difunon
fluometuron
aminot riazole
类胡罗卜素合成
类胡罗卜素有双重功能:一是为光合作 用吸收光能;二是作为光保护剂,防止 激发态的三体叶绿素和由其产生的单体 氧。 用氟草敏(metflurazon)处理过的植物, 胡罗卜素前体八氢番茄红素 (phytoene)出现积累。
NO2
OH CH C2H5 CH3 NO2 dinoseb
NO2
OH
CH3
CN Cl Cl
NO2 DNOC
O S O
dichlobenil
CN
CN
2 除草剂基础知识及化学除草技术

抑制微管的形成
二硝基胺类除草剂抑制微管的形成,它与微管蛋白结合并 抑制微管蛋白的聚合作用,造成纺缍体不能形成,使细 胞有丝分裂停留职于前期或中期,产生异常的多形核。
• 苯氧羧酸类及苯甲酸类除草剂往往抑制韧皮部与 木质部发育,阻碍代谢产物及营养物质的运转与
分配,造成形态畸型。
除草剂的选择性--双嘧啶羧酸钠(双草醚)-选择性指数
解偶联剂: 五氯酚钠、溴苯腈、敌稗、氯苯胺灵等
(3) 抑制植物的生物合成
3.1 抑制色素的合成
A抑制叶绿素的生物合成,造成脂质过氧化 叶绿素合成途径见P174图5-12
• 原卟啉原氧化酶Ⅸ抑制剂: • 对硝基二苯醚、恶草灵等能抑制原卟啉原氧化酶Ⅸ活性,
造成原卟啉原Ⅸ在叶绿体内积累,后向细胞质渗漏,在氧 化酶的作用下,氧化为原卟啉Ⅸ,原卟啉Ⅸ为光敏化合物, 光照后呈激发态并将能量传递给氧,使之产生单线态氧, 单线态氧可氧化细胞内的高分子化合物,最终个体死亡。
•安全性评价
– 毒理学 – 作物里的残留性 – 环境影响
•产品特点 •应用技术 •安全使用(HSE)
这种除草剂的分类
磺酰脲类 苄嘧磺隆 醚磺隆 胺苯磺隆 乙氧磺隆 啶嘧磺隆 氟吡嘧磺隆 唑吡嘧磺隆 甲磺隆 烟嘧磺隆 吡嘧磺隆 噻吩磺隆
酰胺类 甲草胺 乙草胺 丙草胺 丁草胺 异丙甲草胺 异丙草胺 去草胺 苯噻酰草胺 二甲草胺 二甲吩草胺 吡唑草胺
影响药效的因子-温度
影响药效的因子-降雨
影响药效的因子-混用
安全性评价
–毒理学(毒理试验) –作物里的残留性(残留试验) –环境影响(环评试验)
SOLITO产品特点-SWOT分析 - 直播稻
优势
• 一次施药可以同时防除稗草、常 见阔叶草及莎草 • 兼有茎叶和封闭双重效果
除草剂的作用

除草剂的作用
除草剂经过植物的根、茎、叶或芽吸收后会干扰和破坏之屋内的某些生理生化过程,抑制生长发育,最后造成死亡。
杀死杂草的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抑制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而许多除草剂能强烈地抑制杂草的光合作用而促使杂草死亡。
2、抑制能量代谢:许多除草剂能搅乱或中断杂草呼吸过程中的氧化磷酸化过程,使得早操不能利用能量而中毒四强死亡。
3、搅乱植物的激素平衡:急速型除草剂进入植物体内后,打破了原有的急速平衡,是受害株同时表现为刺激与抑制的状态,表现为扭曲畸形,形成瘤状物,填塞疏导组织而致全株死亡。
4、代谢颉颃作用:有些除草剂进入植物体内后,常与植株内其重要作用的成分或结构相似的物质发生颉颃作用,从而停止其正常生命活动。
5、失绿:有些除草剂本身不影响光合作用但对植株内叶绿素的形成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或对已形成的叶绿体其分解作用,使杂草失绿变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系统的电子传递链位于线粒体的内膜上。 NADH+和FADH2的氧化还原反应使氢离子释 放到线粒体双层膜间隙内,使膜间隙和线粒 体内腔之间形成氢离子浓度差。与叶绿体一 样,此浓度差导致ATP的形成。
地乐酚(dinoseb) 二硝酚(DNOC) 敌草腈(dichlobenil) Perfluidone 碘苯腈(ioxynil) 溴苯腈(bromoxynil)
莽草酸途径是植物 和微生物特有的氨 基酸代谢途经,用 于合成一些必须氨 基酸和次生性物质, 如类黄酮和花青 素。
作为诱导植物和微生物体内支链氨基酸(异亮 氨酸、亮氨酸、缬氨酸)生物合成过程第一阶 段的关键性酶,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 ALS) 催化2个丙酮酸形成乙酰乳酸 和CO2,或催化丙酮酸和α-丁酮酸形成乙酰 羟丁酸和CO2 ,因此ALS受抑制后支链氨基酸 合成受阻,进而造成蛋白质合成和植物细胞 有丝分裂停止。 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磺酰胺类、嘧啶水 杨酸类除草剂的作用靶标都是ALS。
– 还原NADP+; – 形成跨膜的氢离子浓度梯度,为下一 步光合磷酸化系统的运作创造条件。
1. 作用于光合系统的除草剂
苯胺(aniline):甲氯酰草胺(pentanochlor), 敌稗(propanil) Benzothiadiazinone:苯达松(bentazon) 二苯醚(diphenylether):三氟消草醚(flurodifen),除草醚 (nitrofen),乙氧氟草醚(oxyfluorfen) 羟基苄腈(hydroxylbenzonitrile):碘苯腈(ioxynil), 溴苯腈 (bromoxynil) 苯脲(N-phenylurea):敌草隆(diuron), 灭草隆(monouron), 异 丙隆(isoproturon), 绿麦隆(chlortoluron) 三嗪(s-triazine):阿特拉津(atrazine), 西玛津(simazine) 三嗪酮(triazinone):嗪草酮(metribuzin), 苯嗪草酮 (metamitron); 尿嘧啶(uracil):环草定(lenacil), isocil
diquat dibromide salt
乙氧氟草醚(oxyfluorfen)
2.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除草剂
生物体内的氧化作用主 要是通过脱氢来实现的。 代谢物在脱氢酶的作用 下脱落的氢原子不能直 接与氧结合成水,而需 要经一系列传递体的传 递把氢原子传递给分子 氧结合成水。这样由递 氢体和递电子体按一定 顺序排列成的整个体系 称为呼吸链,又称电子 传递链或电子传递体系。
抑制脂肪合成
主要是一些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如, 茵草敌(EPTC)、燕麦敌(diallate)、燕麦 畏(triallate)等。
O NCSCH 2CH3 (CH3)2CH (CH3)2CH O NCSCH 2CCl (CH3)2CH CHCl (CH3)2CH diallate t riallate O NCSCH 2CCl
抑制蛋白质合成
肽链合成:游离氨基酸 与tRNA结合形成氨酰基 tRNA,然后在mRNA的 引导下在核糖体上按一 定顺序连接成肽链。 氯乙酰氨类除草剂,如 甲草胺(alachlor)、 吡唑草胺 (metolachlor)、毒草 胺(propachlor)、 CDAA等可以抑制氨酰 基tRNA的形成,从而阻 止多肽的形成。
O ClCH2C N CH2 O CH3 alachlor
CH2CH3
CH2CH3
CH3 O ClCH2C N CHCH 3 CH3 CH2 O CH3 metachlor O CH2CH CH2 ClCH2C N CH2CH CH2 CDAA
O ClCH2C N CH CH3 CH3 propachlor
COOH CH2 C OP PO OH shikimate3-phosphate OH COOH phosphoenolpyruvate glyphosate PO OH 5-enolpyruvylshikimate 3-phosphate O COOH CH2 C P COOH
phospha
莽草酸途径
3. 生物合成抑制剂
类胡罗卜素 脂肪 氨基酸 蛋白质
抑制类胡罗卜素合成
氟草敏 metflurazon, CF3 SAN 6706) 氟草敏 (norflurazon, SAN 9789) 氟啶草酮 (fluridone) CF3 苄氨灵 (dichlomate) Pyrichlor difuron(EMD-IT 5914) 氟草隆 (fluometuron) H3C
激素类除草剂
主要种类有:2,4-D、2,4,5-T、草芽畏(2,3,6-TBA)、 2甲4氯(MCPA)及其丁酸同系物2甲4氯丁酸(MCPB)。 这类除草剂模仿植物激素IAA的作用方式,但植物的受药量却是 IAA的1000倍左右,并且不如IAA容易代谢。 用这类药剂处理过的植物有过度生长现象。
4. 抑制生长
细胞分裂 细胞生长 激素类除草剂
抑制细胞分裂
微管蛋白聚合:细胞有丝分 NO 裂时形成的纺棰丝由微管球 CH O P O CH 蛋白(α和β微管蛋白)组成。 NH 微管蛋白的聚合受Ca2+浓度 (CH ) CHamiprophosmet hyl 的影响。细胞内Ca2+浓度过 高,聚合作用就不能发生。 除草剂氨磺乐灵(oryzalin)、 氟乐灵(trifluralin)、苯胺 O 灵(propham)、氯苯胺灵 NH C CH(CH ) (chlorpropham)和甲基胺 草灵(amiprophosmethyl) 阻止线粒体对Ca2+的吸收, propham 2+浓度上升,微 使细胞内Ca 管蛋白的聚合受阻。
SO 2NHCOOCH3 asulam Cl
O NH C O CH2C CCH2Cl
barban O N SO 2NHCNH N chlorsulfuron OCH3 N CH3
N
N
CH3 CH3 difenzoquat
抑制细胞生长
这类除草剂主要包括: 新燕灵 (benzoylpropethyl)、麦草氟甲酯 (flampropmethyl)、麦草氟异 丙酯(flampropisopropyl)、燕麦酯 (chlorfenpropmethyl)、 dichlofop-methyl。 这些除草剂抑制植株 顶端细胞的生长。使 之在生长竞争中失去 优势。
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作用于光合系统 作用于呼吸系统 生物合成抑制剂 生长抑制剂
抑制光合作用 抑制氨基酸合成 抑制类脂合成 抑制色素合成 抑制叶酸合成 干扰激素平衡 抑制细胞发育 破坏膜的完整性
光合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系统
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系统位于叶绿 体内类囊体的膜上。 电子传递系统的作用有两个:
CH2COOH O Cl Cl
CH2COOH O Cl Cl
COOH Cl Cl
CH2COOH O CH3
Cl 2,4-D
Cl 2,4,5-T
2,3,6-T BA
Cl MCP A
OH NO2 CH C2H5 CH3 NO2 dinoseb NO2
OH CH3 Cl
CN Cl
NO2 DNOC dichlobenil
CN
CN
O S O Br
O N S CF3 O
I
I OH ioxynil
Br OH
bromoxynil
perfluidone
这些除草剂可以渗入线粒体内膜,导致相应的底物氧化反应失控, 使细胞经济利用能量的特性丧失。
不饱和脂肪酸合成
抑制氨基酸合成
草甘磷的作用方式是抑制莽草酸途径中催化莽草酸-3-磷酸 (shikimate-3-phosphate)和磷酸烯醇丙酮酸 (phosphoenolpyruvate)反应的5-烯醇丙酮酸莽草酸-3-磷酸 (5-enolpyruvylshikimate-3-phosphate )合成酶的活性:
H3 C
N N O metflurazon CH3 N
N Cl
CH3 CH3 CF3
N N O norflurazon
N Cl
CH3 H
OH Cl Cl CH2 O O C NHCH3 Cl N Cl Cl
O fluridone dichlormat e O CH3 NHC N CH3
pyrichlor
CH3CH2CH2 CH3CH2CH2 EP T C
CCl2
植物表面由蜡质保护。蜡质主要由酯(低级醇和高级 脂肪酸)和长链烷烃组成。可见高级脂肪酸是蜡质的 重要组份。任何干扰高级脂肪酸碳链延长的化合物都 会使植物失去保护层。 研究表明,除草剂只阻止乙酸基与长链烷烃的结合, 乙酸基与短链烷烃的结合不受影响,表明除草剂只对 特定延伸酶有抑制作用。 硫代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还是脂肪酸脱氢反应的抑制 剂,这类除草剂还抑制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麻酸 的生成。
除草醚(nitrofen)
精吡氟草灵(fluazifop-butyl)
双吡啶类的百草枯 (paraquat)和敌草 快(diquat),二苯 醚类除草剂乙氧氟草 醚(oxyfluorfen)与 PSⅠ电子传递链上的 铁氧化还原蛋白 (Ferredoxin, Fd)争 夺电子,使NADP+的 还原过程受到抑制。
2 3 3 2
H7C3
3
C3H7 N NO2
H7C3 N N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