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答辩ppt-75t循环流化床锅炉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循环流化床锅炉简介幻灯片PPT

循环流化床锅炉简介幻灯片PPT
3)当流化速度大于输送速度时: 随着U的增大,阻力减小(气力输送床)
2-2 CFB锅炉床层阻力特性及压力分布
4.床层的压力分布规律 1)密相区单位高度上的压力降大于稀相区 2)随着U的增大,单位床层高度的压降减小 3)U一定时,物料循环量增大时,单位压降增大
流化床的压力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应 了物料颗粒浓度的多少
焦炭的着火和燃烧过程
1.周围氧气扩散到炭粒表面 2.氧气在炭粒表面与炭发生化学反应,产生CO和 CO2 3.CO和CO2向周围扩散 4.扩散途中CO被再次氧化
影响焦炭燃烧速度的因素
1.化学反应速度 2.扩散速度
不同尺寸焦炭颗粒的燃烧特性
2MM以上大颗粒的燃烧特性
1)一般在密相区参与燃烧; 2)滑移速度很大,属于动力燃烧; 3)停留时间15~20分钟 4)燃尽条件很好 5)通常燃尽后从床底排渣口排出
1.固体颗粒的量决定了炉内的热容量
2.与燃烧过程的稳定性有关
3.稀相区的颗粒浓度与氺冷壁传热量密切相关 4.密相区颗粒浓度与密相区燃烧分额以及床层温 度有关 5.与磨损有关
影响颗粒浓度分布的因素
1.流化速度 2.颗粒特性 3.循环倍率 4.给料、回料口位置 5.二次风口位置
颗粒浓度的纵向分布
图2-21 不同流态化型式沿高 度的颗粒浓度分布
不同尺寸焦炭颗粒的燃烧特性
20uM以下颗粒的燃烧特性
1)不能被分离器捕捉 2)一次就燃尽 3)一般不会导致固体不完全燃烧损失
3-3 煤粒燃烧过程中的破碎与磨损
1.破碎:煤粒入炉后因受热而使颗粒减小的现象
一级破碎:
由于煤粒的挥发分快速析出,而使炭粒内部产 生较高压力,引起破碎
二级破碎:
炭粒在燃烧过程中,将煤中各元素结合的化学 键破坏,从而产生破碎

75吨循环流化床锅炉控制方案参考

75吨循环流化床锅炉控制方案参考

75t/h 循环流化床控制方案、75t/h 循环流化床锅炉系统描述循环流化床锅炉作为高效、低污染、燃料适应性广、负荷调节性能好的洁净 燃煤技术,在全世界受到广泛重视,正在成为燃煤技术的主力军。

典型的循环流 化床锅炉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由炉膛、气固分离设备、固体物料再循环设 备等组成,上述部件形成了一个固体物料循环回路。

第二部分为对流烟道,布置 有高、低温过热器、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等。

燃烧所需的一次风和二次风分别从 炉膛的底部和侧墙送入,燃料主要在炉膛内流化并呈沸腾状燃烧。

炉膛四周布有 水冷管,用于吸收燃烧所产生的部分热量。

由气流带出炉膛的固体物料在气固分 离器中被收集并通过返料装置送回炉膛循环燃烧至烧尽。

烟气经烟道过尾部受热 面进行热交换,最后通过除尘器由烟囱排入大气。

流程图如下:循环流化床自动控制的任务是在保证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使煤 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尽可能快的适应负荷的要求,同时保证经济燃烧及环保要求。

循环流化床锅炉与普通锅炉一样是一个非线性、分布参数、时变、大滞后、多变量紧密耦合的控制对象, 输入变量有负荷、给水 量、减温水、给煤量、 一次风、二次风、引风 量、飞灰返料量等。

主 要输出变量有汽包水 位、蒸汽压力、过热蒸 汽温度、料床温度、料 层差压、炉膛出口温度、炉膛负压、过剩空 气(烟气含氧量)等。

锅炉对象简图如右图 所示。

但它有比其他普通锅炉具有更多的输入输出变量,主要 给水量 ----------减温水__________ 给煤量 ---------- 一次风 ----------二次风 引风量 ----------飞灰返料量 排渣量 ----------循环液化床锅炉 ■-汽包水位 -蒸汽压力 »过热蒸汽温度 -料床温度 4料层差压°炉膛出口温度 "炉膛负压 *烟气含氧量这些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之间互相关联,若改变任一输入变量时,所有的输出变量也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说明

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说明
5.7
返料风系统
返料风主要用来流化回料装置内循环物料,以确保物料通过回料装置返回到燃烧室中,返料风起到松动物料及输送物料的作用。返料风要求具有较高压力。该返料风机的风量约为2500Nm3,压头为2000mmH2O。
6
锅炉水系统简述
6.1
水循环系统
给水(一部分经面式减温器)进入尾部烟道内的省煤器,再进入汽包,炉水经汽包下降管到下水集箱,经蒸发受热面(膜式水冷壁)回到汽包。饱和蒸汽从汽包引出后,首先经顶棚过热器后经尾部烟道的包墙过热器进入低温过热器,再经面式减温器进入高温过热器。
6.4
过热器
高温过热器布置在炉膛上部的水平烟道内,呈逆流顺列布置,其管径为φ38×4mm,材质为15CrMoG。低温过热器布置在尾部竖井烟道内,呈卧式逆流布置,管径为φ32×4mm,材质为20G(GB5310)。饱和蒸汽经4根φ108×4.5mm连接管,由锅筒引到顶棚管进口集箱,蒸汽从顶棚管尾部后包墙管,再经U型集箱,分别引到两侧包墙,蒸汽在两侧墙管内自下而上,汇集到两侧包墙上集箱,顶棚管及后包墙管均采用φ51×5mm的管子,两侧包墙采用φ42×4mm,蒸汽由两侧包墙上集箱再引到过热器吊挂集箱,通过54根φ42×5mm吊挂管将蒸汽引到低温过热器进口集箱。低温过热器管重量全部由吊挂管承担。为调节过热器中蒸汽温度,在低温过热器与高温过热器之间,布置一面式减温器,其减温能力可达到50℃。
燃烧室壁面开有:二次风口、回料口(包括循环灰入口、石灰石入口、燃料入口)、排渣口、启动燃烧器口、测温口、测压口、出烟口、人孔等各种门孔。
5.2
布风及点火系统
锅炉采用床下热烟气点火,水冷风箱和布风板等技术。在靠近风室入口的主风管道上开一旁通、油枪在旁通中先燃烧加热空气,并与主风道空气混合至800~900℃,作为点火期间一次风道入水冷风室。锅炉正常运行时,旁通要关闭。油枪工作压力2~2.5MPa。

75t流化床幻灯片

75t流化床幻灯片
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
技术介绍
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内容提要
一、循环流化床锅炉主要性能指标及参数 二、循环流化床锅炉结构设计及特点 三、循环流化床锅炉主要系统介绍 四、循环流化床锅炉防磨设计 五、循环流化床锅炉膨胀中心及密封结构 六、降低飞灰含碳量的有效措施 七、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特点总结
一、循环流化床锅炉
3、给煤系统
采用播煤风,在 进入炉膛前的落 煤管道内和管道 转弯处形成气垫, 进煤顺畅,不易 堵煤。
4、给煤系统
落煤管
空 气 吹 扫 给 煤 喷 口
煤闸门
炉膛 膨胀节
吹扫管 吹扫管
给煤口
5、点火系统
• • • • 床下轻柴油点火 省油、简单 可靠安全 自动点火
5、点火系统
启动点火燃烧器
给水流量 蒸00 300 400 500 600 0
9:30:00 9:40:00 9:50:00 10:00:00 10:10:00 10:20:00 10:30:00 10:40:00 10:50:00 11:00:00 11:10:00 11:20:00 11:30:00 11:40:00 11:50:00 12:00:00 12:10:00 12:20:00 12:30:00 12:40:00 12:50:00 13:00:00 13:10:00 13:20:00 13:30:00 13:40:00 13:50:00 14:00:00 14:10:00 14:20:00 14:30:00 14:40:00 14:50:00 15:00:00 15:10:00 15:20:00 15:30:00 15:40:00 15:50:00
主要性能指标及参数
循环流化床锅炉
主要性能指标及参数(1)

循环流化床锅炉结构原理及运行PPT课件

循环流化床锅炉结构原理及运行PPT课件
• (1)给煤装置 • 给煤装置为3台刮板式给煤机。给煤机与落煤管通过膨胀节相连,解决给煤机与炉膛水冷壁之间的膨
胀差(膨胀值120mm)。给煤装置的给煤量能够满足在一台给煤装置故障时,其余2台给煤装置仍 能保证锅炉100%额定出力。一定粒度的燃煤经给煤机进入布置在前墙的三根矩形间距为2.2m的落煤 管,落煤管上端有送煤风,下端靠近水冷壁处有播煤风,给煤借助自身重力和和引入的送煤风沿着落 煤管滑落到下端在距布风板1500 mm处进入炉膛。给煤量通过改变给煤机的转速来调整,给煤机内 通入一次风冷风作为密封风,由于给煤管内为正压(约有5000Pa的正压),给煤机必须具有良好的 密封。播煤风管连接在每个落煤管的端口,并应配备风门以控制入口风量。
热面(过热器、省煤器)等。
• 炉一般只烟风系统,如燃烧设备(点火器、燃烧室、点火装置)、风道、烟道以及钢
架结构。
6
7
•锅炉结构简述:
本锅炉系160t/h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为单锅筒横置式,单炉膛,自然循环,全悬吊 结构,全钢架П 型布置。炉膛采用膜式水冷壁,锅炉中部式蜗壳式绝热旋风风离器,尾部竖井烟 道布置两级四组对流过热器。过热器下方布置两组膜式省煤器及一、二次风各三组空气预热器。
1、燃烧系统中,给煤机将煤送入落煤管进入炉膛,锅炉燃烧所需空气分别由一,二次风机提 供。一 次风机送出的空气经一次风空气预热器预热后由左右两侧风道引入炉下水冷风室,通过水 冷布风板上的风帽进入燃烧室,二次风机送出的风经二次风空气预热器预热后,通过分布在炉膛 前后墙上的喷口喷入炉膛,补充空气,加强扰动与混合。新入炉的煤在炉膛内与流化状态下的循 环物料掺混燃烧,床内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大量物料在炉膛内呈中间上升,贴壁下降的内循环方 式沿炉膛高度与受热面进行热交换,随烟气飞出炉膛的众多细小颗粒经蜗壳式绝热旋风分离器, 绝大部分物料又被分离出来,从返料器返回炉膛,再次实现循环燃烧。而比较洁净的烟气从尾部 排出。由于采用了循环流化床燃烧方式,通过向炉内添加石灰石,能显著降低烟气中SO2的排放, 采用低温和空气分级供风的燃烧技术能够显著抑制NOx的生成。其灰渣活性好,具有较高的综合 利用价值。

循环流化床锅炉本体结构原理讲义及其发展ppt课件

循环流化床锅炉本体结构原理讲义及其发展ppt课件

2、分离器
循环流化床分离器是循环流化床燃烧系统的关键部件 之一。它的形式决定了燃烧系统和锅炉整体的形式和紧凑 性,它的性能对燃烧室的空气动力特性、传热特性、物料 循环、燃烧效率、锅炉出力和蒸汽参数、对石灰石的脱硫 效率和利用率、对负荷的调节范围和锅炉启动所需时间以 及散热损失和维修费用均有重要影响。
• 1)风道燃烧器点火(俗称床下点火)。点火时,风道燃烧器内燃 油产生的高温烟气与流化空气混合成900℃左右的热烟气进入水冷风室 ,在经过布风板进入炉膛加热床料,使床温达到投煤点火温度。采用 床下点火方式,热烟气穿过整个床层,对床料加热比较均匀,热量的 利用率也较高,节省点火用油。但点火时系统阻力大,同时,点火时 需要对风道燃烧器系统进行细致监控以防止烧坏燃烧器及风室、布风 板,其系统布置也较复杂。
现在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主要炉型有三大流派,分别为: 以德国Lurgi公司为代表的鲁奇型和以美国的Foster Wheeler、芬 兰的Alstorm公司(两者兼并)为代表的FW Pyroflow型和德国 Babcock公司的Circofluid型。我国东方锅炉厂采用的是FW公司的 Pyroflow型的改进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北京B&W锅炉厂采用的 是德国Babcock公司的架构和技术。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HBC)与美国PPC(奥斯龙技术)以及国内的科研单位合作也开发了 自己的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上海锅炉厂引进美国ALSTO M技术、消化吸收自行设计制造了自己的循环流化床锅。由于 国内各大锅炉厂商的参与,我国的大型循环流化床技术已趋于 成熟。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结构
• 1 炉膛 • 2 分离器循 环来自• 3 返料器流
• 4 外置换热器

• 5 辅助设备

1)排渣系统

锅炉设计答辩PPT

锅炉设计答辩PPT

二 设计内容
燃烧器布置
采用四角切圆直流燃烧方式 着火条件好,煤种适应性强,混合快,气流扰动强烈,燃烧效率高, 广泛应用。
单切圆
对冲-切圆
双切圆
八向切圆
双炉膛切圆
二 设计内容
四角切圆燃烧时炉内传热模拟
4#
3#
1#
2#
二 设计内容

双级配合布置
二 设计内容
二 设计内容
Π型布置:
优点: 1.锅炉和厂旁的高度很低,转动设备和笨重机械可作低位布置减轻 锅炉构架的负载; 2.在水平烟道中可以采用支吊方式比较简便的悬吊式受热面; 3.在下降竖井中受热面易于布置成逆流方式; 4.尾部受热面检修比较方便。 缺点: 占地面积较大;烟气进入烟道时要转弯,从而造成速度场和飞灰浓 度场不均匀,影响传热性能和受热面的局部磨损。
阳泉无烟煤 收到基成分:Car=69.01%;Har=2.89%;Oar=2.36%; Nar=0.99%;Sar =0.76%;Aar=18.99%;Mar=5.0%; 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r=9% 灰熔点特性: DT=1400℃;ST=1500℃;FT>1500℃ 可磨度:Kam=1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ar,net,p=26400kj/kg
四 专题讨论
城市垃圾焚烧产物中的二恶英
二恶英类具有高熔点、高沸点的特点,且化学性质很稳定,不仅对酸碱,而且 在氧化还原作用下都很稳定。其在低温下很稳定,但是温度超过750℃时,容 易分解 二恶英是一种无色无味、毒性严重的脂溶性物质,人类短期接触高剂量的二 恶英,可能导致皮肤损害,如氯痤疮和皮肤色斑,还可能改变肝脏功能。长 期接触则会牵涉到免疫系统、发育中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生殖功能 的损害

75吨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

75吨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

Xinji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毕业设计设计题目75吨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系(部)电力系学科专业热能动力设备与设备班级热动11-10 姓名周轩学号 26指导教师崔教师二〇一四年四月二十三日新疆工程学院毕业设计任务书新疆工程学院毕业设计成绩表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研究的目的、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锅炉系统设计的研究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本文要紧工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燃料及锅炉的相关性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性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锅炉工作压力
3.82
MPa
3
过热蒸汽温度
450

4 5 6
给水温度 冷空气温度 排污率
120 20 2
℃ ℃ %
7
假设排烟温度
145

2.3 总体结构
2.3.1 炉膛结构
炉膛内布置有水冷壁,采用膜式壁结构,悬吊于钢 架的顶部横梁上。水冷壁管的规格为Ф 60×5mm,节距 为80mm,材料为20G。水冷壁由4根集中下降管供水,连 接锅筒。水冷壁吸收了炉膛的大部分辐射热,保护炉墙, 防止炉膛及受热面结渣,提高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 性。为防止水冷壁磨损,密相区四周水冷壁上均敷设耐 火耐磨材料。
2.4 热力计算
锅炉热力计算采用渐次逼近法。这是一种试算的方法,计算过程繁琐。先假定一些
量,然后通过计算去校准它。由于所求参数与假定参数值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因此一个参数往往需要多次假定,最终使校核误差在合理的范围内。包括一下几个 部分: (1)燃烧脱硫计算 (2)脱硫工况时燃烧产物的平均特性 (3)锅炉热平衡计算及燃料和石灰石消耗量计算 (4)结构设计计算 (5)各个部分的热力计算 (6)热力计算汇总
2.3.2
分离器结构
分离器的设计和布置关系能影响到锅炉的经济性和可 靠性。当燃烧贫煤、无烟煤和石油焦时,旋风筒内会发生 燃烧后延,放热份额达10%左右,若用绝热旋风分离器, 极有可能在其内发生结焦。为此,本锅炉采用汽冷吸热式 旋风分离器。因为高温旋风分离器技术成熟,结构简单, 性能稳定,分离效率高。所以旋风分离器是高温旋风分离 器。该旋风分离器的旋风筒直径为Ф 4113mm,筒体高度为 6387mm,总高度为11562mm,分离器竖直管直径为Ф 750mm, 总壁厚为300mm。
最终,热力计算相对误差为0.467%。
烟风阻力计算
烟侧阻力计算
风侧阻力计算
烟气侧总阻力包括烟气侧总流阻、烟气自生通风力和炉膛负压。而烟 气侧总流阻包括旋风分离器烟气流阻、烟道转向室烟气阻力、高温过热器 烟气侧流阻、低温过热器烟气侧流阻、省煤器烟气侧流阻、空气预热器烟 气侧流阻、除尘器烟气阻力和烟囱阻力。 烟侧总阻力为3312Pa。 风侧阻力包括冷风道阻力、空气预热器空 气侧阻力、炉膛风室压力、回料器配风装置阻 力和热风道阻力。炉膛风室压力由配风装置上 料层阻力和配风装置阻力组成,即整个床层阻 力。根据实际设计经验,取冷风道阻力为400Pa, 热风道阻力为200Pa。 风侧总阻力为20654Pa。
锅炉总体布置图
总结
本文设计了一台75t/h 燃用无烟煤循环流化床锅炉,在查阅相关文献基础上, 结合国内外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经验,选择了锅炉结构,完成了锅炉的热力 计算,确定了锅炉各部分结构尺寸,并完成了锅炉的烟风阻力计算,绘制了锅 炉总布置图和零件图。 设计任务为: (1)锅炉整体热力计算 (2)锅炉总体布置图(纵剖、横剖),其中一张手绘,零件图一张 (3)锅炉烟风道阻力计算 (4)翻译英文文献(3000字左右) 以上任务均已全部完成,通过设计和实验过程,增进了对循环流化床锅炉 的了解,学习了科学研究技巧,已较好地达到的设计目的,完成了设计任务。
75t/h循环流化床锅ຫໍສະໝຸດ 系统设计汇报人:xxx 学号:xxxxxx 指导教师:xxx
论文综述 热力计算
主要内容
烟风阻力计算 锅炉总体布置图 总结
论文综述
CFB 锅炉是近 20 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锅炉。由于它具有氮氧
化物排放率低、脱硫效果好、负荷调节性能好、能烧劣质煤等一系 列的优点,因此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本设计对其进行了结构特点的分析和优缺点的对比,然后对循 环流化床锅炉的炉膛、旋风分离器、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 等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结合国内外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经验,选 择合适的锅炉结构。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进行了热力计算和烟风阻力计算。热力计算 包括炉膛、旋风分离器、高温过热器、低温过热器、省煤器以及空 气预热器的计算,烟风阻力计算包括烟道阻力计算和空气阻力计算, 最后对引风机和送风机进行了选择。
低温过热器布置在烟气温度较低的部分, 逆流布置,材料为20#钢。低温过热器管子 规格Ф 38×3.5mm,双管圈,顺列布置,横 向节距95mm,纵向平均节距75mm,横向管排 数为44排,纵向管排数为34排,全部受热面 积685.13mm2。
2.3.5 省煤器结构
中压锅炉采用钢管式省煤器。省煤器布置在低温过热器下部区域, 由省煤器支撑梁支撑,中通空气冷却整个省煤器分成两个管组,采用光 管型式,管规格为Ф 38×3.5mm,横向节距为90mm,纵向节距为78mm, 横向管排数为46/45排,纵向管排数为68排,横向错列布置,材料为20G。 每组省煤器的前两排管子均加装防磨盖板,并在省煤器弯头及穿墙部位 加装防磨罩。
2.3.3
高温过热器结构
高温过热器布置在烟气的高温部分,顺 流布置,以降低温压,避免过热损坏,材料 为20#钢。高温过热器管子规格Ф 42×3.5mm, 双管圈,顺列布置,横向节距100mm,纵向 平均节距80mm,横向管排数为40排,纵向管 排数为16排,全部受热面积300.15mm2。
2.3.4低温过热器结构
2.3.6 空气预热器结构
空气预热器采用钢管式空气预热器,单道双流程、立式错列布置, 两个管组和四个并联管箱。空气在管外流动,烟气在管内流动。空气 预热器的各段管箱的管规格均为Ф 40×1.5mm,横向节距为60mm,纵向 节距为40mm,横向管排数为68排,纵向管排数为104排。排烟温度为 144.5℃,其误差为0.5℃。
热力计算
2.1 锅炉概况
循环流化床锅炉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由炉膛、旋风分离器、物料循环装 置等组成,形成固体物料循环系统。 第二部分为对流烟道,布置有高温过热器、 低温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等。如2-1所示。
2.2 此设计锅炉的特性
序号 1 名称 额定蒸发量 数值 75000 单位 kg/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