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营养不良与少肌症

合集下载

肌少症的症状及治疗

肌少症的症状及治疗

肌少症的症状及治疗肌少症是临床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进行性全身性骨骼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肌肉量过少和丢失,有着较高的发病率。

老年人群由于年龄的增加和自身机体功能的退化,是肌少症发生的主要人群。

近年来,由于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肌少症的发病人数逐年攀升,已然成为了社会着重关注的问题。

那么,肌少症是怎样引起的呢?临床表现有什么呢?怎样进行治疗呢?本文就带领大家学习肌少症的相关知识。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什么是肌少症?肌少症是临床常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据国际肌少症工作组宣布,肌少症的定义为:“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或肌肉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

肌少症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活动障碍,虚弱、行走艰难、步态缓慢和四肢纤细等。

当患者出现肌少症症状时,极大程度地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行动能力,为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严重的负担。

肌少症的发生主要与患者年龄上升有关,当患者年龄增加时,其运动量降低,因此造成患者的肌肉含量和肌肉强度下降,从而发生肌少症。

同时,老年人在年龄上升后,其体内α运动神经元丢失较多并且,纤维量较低,由此导致患者的肌肉协调性和肌肉强度下降,从而引发患者患上肌少症。

同时,年龄的上升会导致老年人群的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导致肌少症的发生。

据相关研究数据证明,肌少症与患者的胰岛素、雌激素维生素和睾酮水平相关。

胰岛素是人体内的重要组成元素,胰岛素分泌的下降会导致患者的蛋白生成能力降低,从而影响患者的肌肉含量。

在雌激素影响肌少症方面,研究存在不一致性,部分研究数据显示,雌激素可预防肌少症的发生。

在男性肌少症患者的研究数据中显示,老年肌少症男性患者存在低睾酮症状。

同时,由于老年患者的年龄增长,自身代谢功能紊乱,不少患者出现维生素下降和丢失现象,而维生素的缺乏是肌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维生素水平的下降影响着患者的肌肉量、肌肉强度和平衡力,如若维生素缺乏,则有可能引发患者出现跌倒等风险事件,引发肌少症。

肌少症对重症老年病人的影响及营养治疗分析

肌少症对重症老年病人的影响及营养治疗分析

肌少症对重症老年病人的影响及营养治疗分析发布时间:2021-06-16T12:18:23.44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1期作者:吴仲根[导读] 肌少症已经被纳入ICD.10疾病编码中,吴仲根中国医药大学 110001摘要:肌少症已经被纳入ICD.10疾病编码中,也逐渐受人们的注意。

其全称为肌肉减少症(sarcopenia),这在国内还被称作做肌肉衰减综合症、少肌症等。

肌少症是一种老年综合症,它和年龄、疾病、营养不良、激素水平都有关系。

肌少症的症状是骨骼肌的质量和力量都慢慢消失,最后发展成为瘫痪、残疾,更有甚者可能会死亡。

肌少症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出现会十分寻常,而且在年龄较大的群体里病发率会比较高。

研究在ICU中患有肌少症的老年人的发病机制和相应的治疗方法,更重要的是对医学营养治疗有现实临床意义。

关键词:肌少症;重症;老年病人;影响;营养治疗引言:肌少症纳入ICD.10疾病编码后,人们对其也更加关注,相关的诊断流程和治疗方法研究更多了。

因为ICU中的肌少症病人死亡率普遍比较高,所以住院事件和使用呼吸机的时间都比一般病人要长,而且肌少症能够预测ICU病人的结局。

很多ICU的老龄患者都患有肌少症,如果采用医学营养治疗能够有效地减少住院时间,效果好的话还可以减少死亡人数。

如今常常采用运动、康复、药物、营养这几个方法治疗肌少症。

在营养治疗的方面,氨基酸对于肌肉蛋白质合成有很好的效果,氨基酸和它的代谢产物对ICU肌少症的影响非常值得研究。

1ICU老年肌少症的发病机制1.1炎症已有相关的学者对老人的慢性炎症状态进行了研究认为有不好的后果。

免疫衰老和脂肪组织分泌细胞因子的增加会造成慢性炎症。

高水平的白介素一6(IL-6),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和C一反应蛋白(CRP)都会使得年龄较高的人群更加容易发病和死亡。

其中值得注意的就是显示衰老过程的低度炎症和肌少症的生理机制相同的情况,如果老人体内的血清炎症因子表达很高的话,那么慢性炎症的发展就会加速,最后造成肌少症病状的产生。

老年肌少症的识别与预防

老年肌少症的识别与预防

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太瘦不一定是好事,要警惕老年肌少症的发生。

老年肌少症该如何识别与预防呢?什么是老年肌少症老年肌少症,又称老年肌肉减少症,是一种与年龄增长相关的全身骨骼肌肌肉量减少,肌肉力量、功能下降和(或)躯体功能减退的老年综合征。

老年肌少症会引起老年人行动能力减弱,进而导致行动迟缓、平衡感差、容易摔倒,跌倒之后又容易骨折,并可能带来长期卧床、感染、失能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老年肌少症在中老年中非常常见,且患病率随年龄增大逐渐增加,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老年肌少症的病因1.原发性肌少症除年龄外,无其他明显的病因。

人的肌肉在二三十岁时是最强壮的,从40岁开始,肌肉神经系统的机能随着人体的衰老会逐渐下降。

有研究数据显示:老年肌少症在小于70岁的人群中,发生率不到20%;70—80岁的人群中,发生率能达到30%;大于80岁的人群中,发生率能达到50%。

2.继发性肌少症包括身体活动相关性(长期卧床、久坐等生活方式导致肌力减弱,引起肌肉废用)和疾病相关性(心、肺、肾等器官功能衰竭,炎症性疾病,恶性肿瘤或内分泌疾病等引起骨骼肌质量和功能下降)两种形式。

3.营养相关性肌少症主要是由于老年人胃肠道功能衰退,消化吸收不良或服用某些药物造成厌食,从而导致能量、蛋白质、维生素摄入不足引起的。

老年肌少症的临床表现1.体力活动下降老年肌少症患者骨骼肌质量和力量减少,不能耐受及保持正常的运动,行走时速度缓慢,4米行走速度常低于0.8米/秒,远低于正常人行走速度。

握力下降,轻者不能提起重物,重者不能拧干毛巾。

2.容易摔倒和骨折肌少症和骨质疏松密切相关、相互影响,老年肌少症患者肌肉萎缩、功能退化,将导致并加速骨质疏松的发展。

老年肌少症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容易引起摔倒和骨折。

3.体重减轻肌肉在人体所占的比重高达40%,老年肌少症患者肌肉减少,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体重减轻。

如果不是刻意减重,老年人体重下降大于5%,就需要警惕肌少症的发生。

运动和营养干预对骨骼肌减少症的影响

运动和营养干预对骨骼肌减少症的影响

运动和营养干预对骨骼肌减少症的影响2019亚洲骨骼肌减少症(肌少症)共识定义为增龄相关的肌肉质量损失,低肌力和/或低体力表现,是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渐减退的重要表现之一。

目前,肌少症尚无批准的药物治疗,国内外研究均证明,运动干预和营养干预是肌少症的最佳治疗选择。

本文围绕肌少症的运动干预和营养干预进行论述,突出多模式运动、肠道菌群、肠外营养及综合干预与肌少症的关系,补充国内外肌少症研究运动和营养干预方面的不同。

一、运动干预规律运动是改善骨骼肌肌肉量和肌肉力量的重要疗法,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被动运动以及多模式运动等(表1)。

为肌少症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时应考虑五个方面:基础疾病控制、运动处方持续时间、运动强度、重复次数、运动进展,从而提高运动干预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表1 运动干预措施及其主要干预效果注:↑表示增加,↓表示降低,—表示不显著或未知,MM:肌肉质量,MS:肌肉力量,PP:躯体功能;RT:抗阻运动,AT:有氧运动,WBVT:全身振动训练,NMES:神经肌肉电刺激,HLG:高强度运动组,MLG:中强度运动组,CG:观察组,HS:握力,ASM:四肢骨骼肌质量,LBM:瘦质量,SMI: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GS:步速,SPPB:简易机体功能评估,TUG:计时起走测试,Qol:生活质量,FM:脂肪质量1.抗阻运动:抗阻运动增加Ⅰ型和Ⅱ型肌纤维横截面积和全身瘦质量,从而增加肌肉力量,渐进性抗阻运动被认为是肌少症的一线治疗。

Lopes等发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高强度运动组肌少症发生率分别降低了14.3%和25.0%,且骨骼肌质量指数(SMI)和身体活动能力均增加,高强度运动组腿部瘦质量和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而观察组肌少症发生率增加10.0%。

深入研究显示,低强度抗阻运动结合血流限制疗法对肌肉量和肌肉力量的增益效果最明显。

汪亚男等进一步验证了12周的渐进式弹力带抗阻运动,发现肌少症患者干预后较干预前的四肢骨骼肌质量、握力及步速明显改善,且肌少症患病率较干预前降低63.3%。

中国老年人肌少症临床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老年人肌少症临床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老年人肌少症临床康复治疗指南一、引言老年人肌少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征是肌肉萎缩和功能减退。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发显著,老年肌少症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给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治疗老年人肌少症,制定临床康复治疗指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老年人肌少症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老年肌少症的发病过程中,肌肉蛋白的代谢异常、神经肌肉连接障碍、炎症反应的增加等因素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了解老年肌少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康复方案。

三、临床表现老年人肌少症主要表现为肌肉萎缩、无力、活动受限等症状。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乏力、体重减轻、脆弱性骨折等并发症。

针对老年肌少症患者的不同病情表现,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四、康复治疗1.体能训练针对老年人肌少症患者的体能训练,主要包括力量训练、耐力训练、平衡训练等项目。

通过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和频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功能,提高身体的耐力和灵活性。

2.营养支持老年人肌少症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的问题,因此营养支持对于康复治疗十分重要。

合理的膳食组合和营养补充可以帮助患者补充所需的营养素,促进肌肉修复和生长。

3.社会支持老年人肌少症患者往往面临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挑战,因此社会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家庭成员、医护人员和社会关怀组织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康复协助等服务,帮助患者渡过难关。

五、康复效果评估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需要随时对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估,以调整治疗方案和优化康复过程。

采用肌肉力量测试、功能评估、生活质量评估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评价,有助于全面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

六、临床应用与展望目前,针对老年人肌少症的临床康复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意识的提高,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创新方法应用于老年肌少症的治疗中,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可能。

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肌少症PPT

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肌少症PPT
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 肌少症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介绍 • 临床表现与诊断 • 治疗与预防 • 研究进展与未来方向
01
介绍
定义与特征
定义
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也称为肌 少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肌肉 质量减少和肌肉力量下降的综合 征。
特征
主要特征包括肌肉质量减少、肌 肉力量下降、易跌倒和骨折等。
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
研究已经发现多种因素可能导致肌少症的发生,包括年龄 、营养、运动、内分泌和遗传等,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深 入了解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未来研究方向
早期诊断和预防
研究如何通过早期发现和干预措施预 防肌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 质量。

新型治疗手段
探索新型的治疗手段,如细胞治疗、 基因治疗等,以期从根本上解决肌少 症的问题。
鉴别诊断
其他神经肌肉疾病
肌少症需与其他神经肌肉疾病进行鉴别,如多发性肌炎、重 症肌无力等。
其他骨骼疾病
肌少症患者骨折风险增加,需与其他骨骼疾病进行鉴别,如 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等。
03
治疗与预防
治疗策略
营养干预
针对老年人的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 的饮食计划,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 矿物质的摄入,以改善肌肉质量和功 能。
运动疗法
康复治疗
针对老年人的具体情况,采取物理疗 法、按摩、针灸等康复手段,缓解肌 肉疼痛和僵硬,促进肌肉恢复。
鼓励老年人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和抗 阻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提 高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
01
02
03
激素治疗
对于特定原因引起的肌少 症,如性腺功能减退等, 可考虑使用激素类药物进 行治疗。

老年医学关于肌少症方向的sci

老年医学关于肌少症方向的sci

老年医学关于肌少症方向的SCI一、引言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逐渐增多,老年医学也备受关注。

肌少症(S ar co pe ni a)作为老年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指的是老年人由于骨骼肌质量、力量和功能的减退而引起的一系列机能下降的综合症候群。

本文将通过分析近期SC I文献,探讨老年医学关于肌少症的最新研究进展。

二、肌少症的定义和病因2.1定义肌少症是一种老年人骨骼肌质量、力量和功能下降的疾病,导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受限。

2.2病因肌少症的病因复杂多样,包括年龄因素、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以及遗传因素。

年龄是导致肌少症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肌质量和力量逐渐减退。

生物学因素包括激素水平的改变、炎症反应的累积等。

环境因素如缺乏运动、营养不良等也是导致肌少症的重要原因。

三、肌少症的诊断和评估3.1诊断标准肌少症的诊断标准包括肌肉质量的减少、肌力的下降以及肌肉功能的减退。

常用的诊断工具有肌肉质量和功能测量仪器、肌力测试等。

3.2评估方法评估肌少症的主要方法有肌力测试、肌肉质量的计算、功能性评估等。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手握力测试、肌电图测量等。

四、肌少症的预防和治疗4.1预防措施肌少症的预防措施包括定期进行体能训练,提高肌肉质量和力量;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等。

4.2治疗方法肌少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运动疗法、药物治疗以及营养干预等。

适度的体能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肌肉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药物治疗可以通过调节激素水平等途径缓解肌少症的症状;营养干预包括增加蛋白质摄入、补充维生素D等,有助于增加肌肉质量和减少肌肉功能下降。

五、肌少症的研究进展近年来,肌少症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遗传因素、炎症反应、饮食因素等,深入探讨了肌少症的发病机制。

同时,相关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进。

六、结论通过对广泛的SC I文献的分析,可以发现老年医学领域关于肌少症方向的研究正在蓬勃发展。

肌少症的预防和治疗愈发重要,为老年人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老年肌少症的诊断标准

老年肌少症的诊断标准

老年肌少症的诊断标准老年肌少症(sarcopenia)是指肌肉质量和功能的丧失,是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根据欧洲工作组于2010年提出的诊断标准,老年肌少症的诊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肌肉质量的测量:老年肌少症的诊断需要通过测量肌肉质量来确定。

常用的测量方法是计算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即骨骼肌质量除以身高的平方。

SMI低于标准值即为肌肉质量减少。

2. 肌力的测量:老年肌少症还需要通过测量肌肉力量来确定。

常用的测量方法是手握力测量、膝关节伸展力测量等。

握力低于标准值即为肌力减弱。

3. 肌耐力的测量:老年肌少症的诊断还需要考虑肌肉耐力的情况。

常用的测量方法是进行肌肉耐力测试,如采用肌肉持续收缩时间的测量等。

肌肉耐力下降即为肌耐力减弱。

4. 活动能力的评估:老年肌少症的诊断还需要评估老年人的活动能力。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生理性活动能力评估(如步行速度、上下楼梯能力等)和功能性活动能力评估(如日常生活活动评估,如自理能力评估等)。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评估结果,可以确定老年肌少症的诊断。

根据欧洲工作组提出的诊断标准,老年肌少症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肌肉质量减少:骨骼肌质量指数低于标准值。

2. 肌力减弱:握力低于标准值。

3. 肌耐力减弱:肌肉耐力下降。

4. 活动能力下降:生理性活动能力和功能性活动能力评估结果较差。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肌少症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肌肉减少和功能下降的疾病,如慢性炎症性疾病、内分泌失调等。

老年肌少症的诊断标准还在不断发展中,国际上也有其他的诊断标准。

例如,亚洲工作组于2014年提出的诊断标准将肌肉质量的测量方法改为肌肉量与体重的比值,即肌肉质量指数(muscle mass index,MMI)。

这些诊断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更新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老年肌少症,并为老年肌少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

总结起来,老年肌少症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肌肉质量、肌力、肌耐力和活动能力等方面的评估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依赖性增加
术后恢复
因疾病或行动障碍 导致的肌肉无力
一、 老化与衰老
3
时间都去哪儿了?
20-25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长期
工作年龄30-40年
30-40年老年期
年龄界定:
任何生命都要经过生长发育期、成熟期、衰老期个三阶段。人类同一 切生命体一样,从新生到衰老是一个必然的、连续的过程。通常认为 45岁人体各项机能达到顶峰,之后开始缓慢衰退,60岁开始进入老年 期。 45-59岁:人体各方面机能开始衰退(老年前期) 60-69岁:多数生活能够自理(年轻老人) 70-79岁:自理能力降低,多数需要帮助(中年老人) 80-89岁:多数依靠家庭和社会赡养(高龄老人) 90岁以上:基本不能自理(长寿老人)
机体不储存,需要每日从食物中获取,摄入过量时会从 尿液中排出,基本无毒副作用。
适宜摄入标准:男性1.4mg/d,女性1.2mg/d, 最高安全摄入量(UL)为50mg/d
维生素B2
它的主要功能是参与体内生物氧化与能量合成,参与 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代谢,还作为辅酶参与体内的 抗氧化防御系统,参与药物代谢,提高机体对环境应 激的适应能力。
体成分变化
人体组成成分变化:
肌肉减少,体脂增加 实质细胞减少,间质细胞增加,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 机体内水分减少 骨骼中的矿物质和骨基质减少,骨密度下降
消化系统变化
消化系统改变
咀嚼功能减低; 味蕾数目减少-口重、食欲下降 会厌闭锁不全-呛咳、吸入性肺炎 各种消化酶及胃酸分泌减少-吸收减少 肠蠕动减慢-涨肚、便秘
老年人的能量需求减少
年龄
65-80 轻体力劳动 中体力劳动 80轻体力劳动 中体力劳动
男性 (Kcal/d)
2050 2350
1900 2200
中国营养学会2014版DRIS
女性 (Kcal/d)
1700 1950
1500 1750
老年人能量摄入与消耗
能量摄入
能量消耗
蛋白质需求增加
老年人对能量的需求减少了,但对蛋白质的需求却比 成年人多,以1.2~1.3克/日/公斤体重较为适宜。 60公斤体重的人,每日的推荐摄入量约为75克,优 质蛋白质应占1/3以上。 优质蛋白质:来源于肉、禽、鱼、蛋、奶和大豆的 蛋白质。
免疫系统功能的改变
免疫功能减退:
非特异免疫:皮肤黏膜屏障功能降低,易发生 胃肠、呼吸、泌尿系统疾病。
体液免疫降低:对各种传染性疾病更为敏感、 病程长;
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
免疫功能失调: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银血病、红斑性狼疮、结 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增加
二、老年人对能量和某些营养素的特殊需求
维生素E
有很强的抗氧化性质,在人体内主要功能是作为抗 氧化物预防多不饱和脂肪酸发生氧化作用生成自由 基,防止自由基对人体的损害。对延缓衰老、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有益,对老年人具有可能有意 义
每日适宜摄入量为14毫克,UL1000毫克
维生素B1
它的主要功能是作为辅酶参与细胞中碳水化合物的中间 代谢,对维持神经系统的传导功能和心脏的功能是十分 重要的。
听力、视力、嗅觉、味觉、触觉、压感、痛感、冷热感下降 学习、记忆功能减退
植物神经系统:交感亢进、副交感减弱
心律、血压、体温、胃肠功能、睡眠出现问题 精神、情绪的改变。表现出压抑、失眠、
焦虑不安等精神情绪反应
运动功能失调:椎体系统、小脑等功能减退
步态、姿势和平衡的改变。
本体反射减退,对肌肉支配能力下降。
维生素A
维生素A:又称视黄醇,人体获取充足的维生素A对维 持正常视觉、细胞增殖与分化、免疫功能、骨骼代谢及 机体抗氧化功能是十分重要的。
饮食中的维生素A来源于动物性食物中的维生素A和植物性食物 中的胡萝卜素。
糖尿病人胡萝卜素代谢发生障碍,应适当补充维A以满足需要。
每日推荐摄入量:RNI男为800μgRE ,女为700μgRE , UL为3000μgRE
心血管系统老化
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心肌细胞脂褐质积聚 心脏中胶原和弹性纤维增多 瓣膜增厚、弹性减退
-瓣膜狭窄和关闭不全 血管日趋硬化, 往往以升高血压来补偿。
视觉器官老化
视觉器官的生理功能变化:
老年人眼球晶体失去弹性 眼肌的调节能力减弱 视力减退。
神经系统变化
中枢神经:神经元数量及敏感性降低,间质细胞增加。
动物性食品的血红素铁吸收率可达25,植物性食品(谷 类、豆类、水果、蔬菜)和蛋奶类的非血红素铁吸收率 只有3%。
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因子:维生素C、某些氨基酸、单糖 、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山梨酸),以及肉、鱼和 禽类中存在的“肉因子”。
老年营养不良与少肌症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付 萍 研究员
1
老年人的梦魇:营养不良与疾病—螺旋式下降的关系
医疗事件:骨折、 感染、疾病
肺炎,严重感染 营养状况衰退,
与其它感染
体重丢失
行动障碍,肌无力, 有摔倒与骨折的危险
髋部骨折, 受伤后恢复
住院
营养需求增加, 食欲与摄食量降低
恢复时间延长, 并发症增多
维生素D
维生素D :能增加钙和磷在小肠内的吸收,为钙磷代谢 的重要调节因子之一,能促进钙沉积于骨骼,有利于骨 骼和牙齿的正常生长。
老年人由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速率降低,消化能力下降等 原因导致将维生素D转变为活性维生素D的代谢能力都比 较低,所以应适当增加维生素D的摄入量。
最高安全摄入量(UL) :美国60微克,英国25微克,中 国10微克
女性各年龄阶段的骨量曲线
绝经期
充足的 钙摄入
骨 量
钙摄入 不充足
骨折区
0
10
20
30
40
50
60
70
年龄
22
微量元素-铁
体内含铁总量:男50mg/kg,女35mg/kg 总铁量的70%为功能铁(血红蛋白、肌红蛋白
、血红素酶类、运铁蛋白) 总铁量的30%为储存铁(铁蛋白、血铁黄素)
铁的种类和吸收
推荐量男性为1.4mg/d,女性为1.2mg/d 最高安全剂量(UL):美国CRN为200mg, 英国
EVM为40mg,中国为20mg。
常量元素-钙
中老年期为骨质疏松症:以骨质减少, 骨脆性和骨折危险增加为特征。 发生年龄和程度与峰值骨密度、膳食情况、 体育活动情况等有关系 推荐量1000毫克,UL为2500毫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