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17年高三历史招生考试模拟测试试题九1708090146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高三历史招生考试模拟测试试题二十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高三模拟测试卷(二十)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礼记·王制》记载:“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
八十,月告存。
九十,日有秩。
”材料旨在说明西周( )A. 确立了血缘纽带的宗法制度B. 弘扬了儒学的孝悌文化C. 强化了森严的社会等级秩序D. 形成了尊老敬老的风尚2. 唐代郑熊《番禺杂记》载:“海边时有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
人与交易,多得异物。
”明代谢肇淛《五杂俎》又载:“务本坊西门有鬼市,冬夜尝闻卖干柴声。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鬼市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B. 官府逐步放松对市的管制C. 唐代的市已有了突破性发展D. 明代的坊市界限开始消失3.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良知致人于平等,亦即使之得自由。
盖人求得心,则一切外在之标准悉丧失其威权,而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
”材料意在说明心学( )A. 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B. 极大地促进了思想启蒙C. 动摇了传统思想的权威D. 蕴含了民主平等的理念4. 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各部院衙门文武大臣,各直省督抚藩臬,凡有奏事之责者,及军营带兵大臣等嗣后陈奏事件,俱应直达朕前,不许另有副封关会军机处。
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
”由此,嘉庆帝发布上谕的主要目的是( )A. 剥夺军机处的军务处置权B. “敲打”军机处以限制其权力C. 明确皇权地位的至高无上D. 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5.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妇女允许在军政机构中任职,设‘女馆’……采取措施帮助病残孤寡人;禁止吸食鸦片、裹足、蓄奴和嫖娼等。
”太平天国时期的这些举措 ( )A. 表达了农民阶级的诉求B. 蕴含了民主共和的观念C. 体现了反封建的精神D. 践行了“师夷长技”主张6. 徐珂《清稗类钞》:“上海繁华甲于全国,一衣一服,莫不矜奇斗巧,日出新裁。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17年高三历史招生考试模拟测试试题(十七)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高三模拟测试卷(十七)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下列主张与上述言论观点相近的是( )A.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B.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C.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D.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2. 贞观四年,唐太宗问政于张玄素。
玄素曰:“臣观自古以来,未有如隋室丧乱之甚,岂非其君自专,其法日乱。
向使君虚受于上,臣弼违于下,岂至於此……如其广任贤良,高居深视,百司奉职,谁敢犯之。
”材料表明,张玄素( )A. 痛陈隋室苛法之弊B. 反对君主独断专行C. 主张实行分权制衡D. 建议扩大取士范围3. 南宋陆游曾作诗云:“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
”上述诗文主要反映出中国古代农民( )A. 重视历法指导B. 关注生态环境C. 讲求精耕细作D. 注重农事时令4. 《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上谕:“市井之事,当听民间自为流通,一经官办,本求有益于民,而奉行未协,转多扞格(抵触之意)。
”该上谕表明乾隆皇帝( )A. 推行以商养官B. 摒弃抑商政策C. 放宽集市管理D. 主张藏富于民5. 1854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外国公使常驻北京、鸦片贸易合法化等18项修约条款。
清朝君臣认为《南京条约》是“万年和约”,不应另立新章,对英国的要求未予理睬。
此后( )A. 英国借镇压太平军为名入京施压B. 英法两国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C. 列强乘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 英国私自在京设使馆区驻兵保护6. 美国企业家百森(1875~1967)就中国近况谈到:“西方普遍认为这场起义取得的胜利是暂时的,我认为这不正确。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17年高三历史招生考试模拟测试试题(九)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高三模拟测试卷(九)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寿县志》载:“夏禹定九州,寿地属扬州,殷商如制;周为六、蓼国地;襄王三十年,地入于楚;景王十六年,吴占寿地;贞定王二十二年,复入于楚;楚考烈王二十二年,置寿春县。
”对“寿地”沿革理解正确的是( )A. 行政级别由州降县B. 诸侯争霸影响地方沿革C. 中央集权由强到弱D. 贵族政治决定沿革结果2. 右侧为《唐太宗贞观初年的政令形成、实施流程图》。
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 中书省拥有草拟政令的自主权B. 门下省拥有决策的绝对独立权C. 皇帝失去对政令决策的否决权D. 六部分担尚书省的实际执行权3. 据明朝万历《嘉定县志》记载:“邑之民业,首藉棉布,纺织之勤奋,比户相属,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胥从此出。
”这说明嘉定( )①棉纺织业发达② 家庭开支依赖于织布收入③ 小农经济瓦解④ 农业经济商品化态势显著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4. 乾隆九年制定的《管理澳夷章程》规定:洋船出入,严行盘验;夷人有事不能面见督抚等大员,也不准由“熟识商人”代为传达,必须由澳门县丞申报海防衙门。
清政府制定这一章程的主要目的是( )A. 加强澳门管理B. 取消外交活动C. 严控中外接触D. 禁止海外贸易5.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主张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和沟壑,拒绝外国公使进京,甚至一度令谈判的桂良等人以免去外国进口关税来换取外国公使不驻京。
由此可见咸丰帝( )A. 力争清朝大国地位B. 缺乏近代外交意识C. 积极维护国家主权D. 轻视民族工业发展6. “宗其理(指天演之术)而大阐人伦治化之事,帜其学曰‘群学(社会学)’。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17年高三历史招生考试模拟测试试题(五)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高三模拟测试卷(五)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商鞅说:“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
农辟地,商致物,官治民。
”“三官贫,必削。
”这表明商鞅认为( )A. 秦国的经济政治贫弱,必须实行变法B. 商业在国家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C. 只有实行“重农抑商”,国家才能富强D. 社会经济发展主要要依靠官吏的管理2. 右图为考生抄有四书五经的作弊内衣。
这件内衣最有可能出现在( )A. 秦汉时期B. 隋唐时期C. 宋元时期D. 明清时期3. 北宋理学家“二程”说:“天下之物,皆可以照理。
有物必有则,一物统有一理。
”这表明“理”是( )A. 超时空的,完满的精神实体B. 世界万物的总根源C. 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D. 封建伦理道德之总称4. 宋人苏轼在谈绘画艺术时说:观察事物要“空静”,创作要“忘我”。
这反映出苏轼的绘画创作主要受到( )A. 佛、道思想的影响B. 市民阶层壮大的影响C. 新儒学反专制思想的影响D. 文化专制强化的影响5. 下图分别是1873年和1882年刊登在《申报》上的两则广告。
这两则广告( )A. 带有明显的西洋味道B. 反映了中体西用的思想C. 体现了实业救国的要求D. 都含有推销外国机器的目的6. 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以此观点评价辛亥革命的功绩,正确的是( )A. 把中国人由皇帝的臣民变为国家的主人B. 推倒了封建帝制,根除了中国的封建势力C. 建立了独立自主、民主共和的新社会D. 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民族进步7. 有人把近代以来中国思想受外来思想影响的过程分为五个时期,其中一个时期是“西方文化主导时期”。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高三招生考试模拟测试试题(十九)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高三模拟测试卷(十九)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 )A。
法家、儒家、道家 B. 法家、墨家、道家C。
法家、墨家、儒家 D。
道家、儒家、墨家2。
《通典·职官》载:“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司空,与大司马、丞相是为三公,皆宰相也。
”汉成帝此举意在()A。
提升御史地位 B. 提高行政效率C. 抑制丞相职权D. 完善监督体制3. 南宋绍熙年间,四川眉州人程舍人,刻印了王称所著的《东都事略》,在目录页上印有“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板”的声明。
这说明当时( )A。
活字印刷得到推广 B. 书商版权意识明显C. 民间文化市场繁荣 D。
通俗文学作品普及4。
明正德十三年正月,王阳明领兵进入广东龙川,剿灭山中之贼后,告谕百姓:嫁娶之家,丰俭称赀,不得计论聘财妆奁,不得大会宾客,酒食连朝……街市村坊,不得迎神赛会,百千成群.凡此皆靡费无益.有不率教者,十家牌邻互相纠察;容隐不举正者,十家均罪。
此举根本目的是()A. 严禁聚会,避免盗贼再起B. 提倡节俭,形成淳朴民风C. 推行连坐,维护社会稳定 D。
教化百姓,挽救封建危机5. 《南京条约》英方谈判随从利洛曾记载:“对条文的字眼或措辞一点吹求都没有,为欧洲的外交家们所如此尖细地钻研和谨慎地考虑过的条文,只占去(清政府的代表们)一刹那的注意力。
他们的所有心事都集中在一个主要的目标上,就是要我们赶快撤离。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高三招生考试模拟测试试题(十六)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高三模拟测试卷(十六)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然所谓‘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乃传子法之精髓,当时虽未必有此语,固已用此意矣。
盖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争。
任天者定,任人者争。
"这表明( ) A。
宗法制有利于选拔优秀官员 B. 贵族统治有利于政治垄断C。
立嫡以长加强了对地方控制 D。
宗法传子有利于社会稳定2. 王符《潜夫论·考绩》:“群僚举士者,或以顽鲁应茂材,以桀逆应至孝,以贪饕应廉吏,以狡猾应直言,以轻薄应敦厚……名家不相副,求贡不相称,富者乘其财力,贵者随其势要,以钱多为贤,以刚强为上。
凡在位所以多非其人,而官听所以数乱荒也。
"材料反映出()A。
察举制弊端日益暴露 B. 孝廉的标准不适应社会的发展C. 九品中正制难以持续D. 分科取士难以选拔高素质人才3.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
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
”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
据材料判断宋朝( )A. 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B。
商税总量超过农税C。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D。
商业发展不受监管4. 苏轼曾形容某种书体说:“(它)含情循礼,‘离方遁圆,处乎季孟之间’,‘会通于意态之际’……意趣在将发未发,君子有情,至真即为止乎与心。
”此书体应该是( )A。
行书 B。
草书 C. 楷书 D。
隶书5. 《中华社会通史·明代卷》记载:明嘉靖时,何良俊说:“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赋税日增,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
2017年高考历史江苏卷-答案

江苏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答案解析第Ⅰ卷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大多是礼器,比如“鼎”就是一种权力的象征,故B项正确。
商用时期,由于青铜比校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故A项错误;食具不是权力的象征,故C项错误,货币是经济的象征,故D项错误。
2.【答案】A【解析】汉武帝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
目的是打击地方势力。
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
秦朝时已实现了国家统一,故B项错误,汉武帝铸造钱币与增加百姓赋税负担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空前强化”的说法不符合史。
3.【答案】C【解析】中级官员地位上升,拥有实权的尚书省地位下降,说明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故C项正确。
唐初三省六部处于初创阶段,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行政效率提高的信息,故B项错误,D项“决策权扩大”无法由材料得出。
4.【答案】D【解析】孔子提出的是“克己复礼”“为仁由己”,而朱熹是从“灭人欲”的伦理角度阐述“克己”的,这显然与孔子的原意有所不同,故D项正确;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故A、B项错误;朱熹的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发展,放C项错误。
5.【答案】C【解析】材料“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说明文人面重在将人的主观情感和自然情景交融在一起故C项正确。
“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思想,故A项错误;“诗画合一”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故B项错误,“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思想,故D 项错误。
6.【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的“民已焦头烂额。
官犹诩诩自得”“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可以得知,耋英认为鸦片战争的失败主要是由官员腐败导致的,故D项正确。
贫富不均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B、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7.【答案】D【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关于妇女问题的文章数量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呈不断上升趋势,这说明妇女问题引起了知识分子的关注,故D项正确;“万国公报”是外国人创办的,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是“昭文新报”,故A项错误;B项中“实现了言论自由”说法绝对,错误。
2017江苏省招生考试历史模拟试题(附答案)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根据历年单招考试大纲出题2021XX省招生考试历史模拟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题 3 分,共 75 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注意:请把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在第二卷“选择题答题表〞相应的空格里。
1.以下关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性质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打击奴隶制,推广封建制B .争夺人口、土地的兼并战争C .春秋无义战,阻碍社会进步D .“尊王攘夷〞,维护周天子统治地位,2.汉唐前期呈现封建盛世的共同原因是: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适时调整生产关系③采用的政策具有连续性④广阔人民的辛勤劳动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3.使流民与土地结合,利于社会稳定与生产开展的主要措施是A .府兵制B 。
重农抑商政策C .屯田制度D .改用银两收税4一我国古代使“西方望尘莫及,并改变了世界面貌〞的科技成就有①造纸术②印刷术③地动仪④指南针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5。
清朝前期实行的“摊丁入亩〞赋役改革有利于A ,人口自由流动B ,土地兼并C .稳固自然经济D .减轻地租6。
之所以说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现代化的第‘步,是因为它A .由总理衙门领导B .有限地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C .建立了第一支海军D .最先创办了新式学校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根据历年单招考试大纲出题7.中国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并包含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保障政策的现代化方案是A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B .洋务派的“自强〞“求富〞C .?资政新篇?—D ?应诏统筹全局折?8 。
辛亥革命“翻开了中国现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这主要指它A 使XXXX观念深人人心B .沉重打击了反动统治的依靠力量C .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D .进—步瓦解了自然经济9.新XX主义革命与旧XX主义革命相比,主要“新〞在A 斗争的对象发生新变化B斗争的领导力量发生新变化C .斗争的性质发生新变化D .斗争的任务发生新变化10.与中共一大相比,中共二大最重要的奉献是B .确定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A .制定了党在XX革命阶段的纲领C指出了XX革命的动力D.决定参加共产国际11 .?临时约法 } 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高三模拟测试卷(九)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寿县志》载:“夏禹定九州,寿地属扬州,殷商如制;周为六、蓼国地;襄王三十年,地入于楚;景王十六年,吴占寿地;贞定王二十二年,复入于楚;楚考烈王二十二年,置寿春县。
”对“寿地”沿革理解正确的是( )A. 行政级别由州降县B. 诸侯争霸影响地方沿革C. 中央集权由强到弱D. 贵族政治决定沿革结果2. 右侧为《唐太宗贞观初年的政令形成、实施流程图》。
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 中书省拥有草拟政令的自主权B. 门下省拥有决策的绝对独立权C. 皇帝失去对政令决策的否决权D. 六部分担尚书省的实际执行权3. 据明朝万历《嘉定县志》记载:“邑之民业,首藉棉布,纺织之勤奋,比户相属,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胥从此出。
”这说明嘉定( )①棉纺织业发达② 家庭开支依赖于织布收入③ 小农经济瓦解④ 农业经济商品化态势显著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4. 乾隆九年制定的《管理澳夷章程》规定:洋船出入,严行盘验;夷人有事不能面见督抚等大员,也不准由“熟识商人”代为传达,必须由澳门县丞申报海防衙门。
清政府制定这一章程的主要目的是( )A. 加强澳门管理B. 取消外交活动C. 严控中外接触D. 禁止海外贸易5.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主张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和沟壑,拒绝外国公使进京,甚至一度令谈判的桂良等人以免去外国进口关税来换取外国公使不驻京。
由此可见咸丰帝( )A. 力争清朝大国地位B. 缺乏近代外交意识C. 积极维护国家主权D. 轻视民族工业发展6. “宗其理(指天演之术)而大阐人伦治化之事,帜其学曰‘群学(社会学)’。
‘群学’者何?荀卿子有言:‘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能群也。
’”(严复《原强》)这说明严复( )A. 利用传统文化介绍西方思想B. 认为进化论与儒学功能一致C. 提出西方思想源于中华文化D. 主张以救亡图存为首要任务7. 右面为《近代某一战争的形势图(局部)》。
这一战争( )A. 体现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成果B. 表明中共找到正确革命道路C. 成为敌后抗战中的光辉典范D. 推翻国民党政权的专制统治8. 抗战前,中国许多重要的设施、桥梁、道路等处莫名出现了大量日本口服药“仁丹”广告,后来发现该广告主要通过胡子的画法来表示不同的含义,如左右胡尖上翘表示道路畅通无阻,八字胡左尖下弯表示左道不通,右道通。
这表明( )A. 日本重视商业广告宣传作用B. 中国技术落后导致交通不畅C. 中国药品市场受到日本冲击D.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蓄谋已久9. 周恩来在某次会议期间说:“我们对于要提出这样问题的人要分别对待:一种人是恶意的,不去理他,或者用一些手法,使他收回去,使他的破坏计划不能得逞。
另外一种人他是怀疑的,他不明白真相,他是说出一些很不恰当的话,我们应该向他们解释,使他们了解。
”这说明中国( )A. 和平共处不称霸B. 尊重差异求合作C. 加强团结不结盟D. 区域互利谋发展10. 1962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农村十六条”指出:“人民公社社员的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
它附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它们的助手。
”这表明中央( )A. 承认家庭副业公有属性B. 着力纠正“左”倾错误C. 开始改变人民公社体制D. 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1. 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
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
这说明“八二宪法”()A. 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B. 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C. 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D. 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12. 1992年11月16日,“海协会”致函“海基会”:“为使海峡两岸公证书使用问题商谈早日克尽全功,现将我会拟作口头表述的要点函告贵会: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
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
”对此函解读不正确的是( )A. 标志着“九二共识”的达成B. 体现出求同存异的务实精神C. 明确了两岸关系的根本原则D. 推动了两岸关系的重大突破13. “梭伦建议取消掉所有市民的所有债务,不光是市民所欠公债,也包括市民之间的私债,这样既能重新给已经成为奴隶的那些人自由,也让所有财主取消掉了他们之间的烂账。
”对材料评价准确的是( )A. 解放奴隶,基本铲除贵族特权B. 取消烂账,彻底消除城邦矛盾C. 废除债奴制,有效缓和社会矛盾D. 解放劳动力,加快资本主义发展14. 14世纪末,欧洲市场利息为20%到30%,而到了16世纪中期,利息率已不及这个数字的一半。
到了18世纪,利息率有时甚至降到3%以下。
出现上述历史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 美洲新航路开辟B. 金银大量流入C. 货币购买力下降D. 世界市场形成15. “英国‘光荣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将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英国“光荣革命”胜利标志着“全新政体”建立B. 英国“全新政体”是伏尔泰启蒙思想的实践产物C. 美国“首创性”是孟德斯鸠政治学说的全面运用D. 美国“体制设计”与英国“全新政体”原则一致16. “他们将自己视为大无畏的文化先锋,并且有义务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传统教义、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专制为目的的‘黑暗时期’,他们应用理性之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
”“他们”发起的运动( )A. 复兴了古代希腊人文精神B. 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C. 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D. 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17. 1926年苏共提出:“合作社和国营商业的任何削弱,私人中间商、收购商和商人阵地的加强,都是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关系的统治领域的扩大。
因此扶助合作社,发展国营商业,使它们通过竞争来夺取私人商业资本的阵地,并使它们在经济上利用私人商业资本,就是党的经济政策中的首要任务。
”这表明苏联( )A. 科学利用市场规律B. 强化公有制主导地位C. 提倡多种经济并存D. 兼顾计划与市场手段18. 罗斯福说:“它不仅有助于个人避免在今后被解雇时去依靠救济,而且通过维持购买力还将缓解一下经济困难的冲击。
”此评价针对的是( )A. 《社会保险法案》B. 《紧急银行法》C. 《全国工业复兴法》D. 《农业调整法》19. “为了提高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美国、欧洲和亚洲的大企业纷纷转向更贫穷国家,雇佣那里的廉价劳动力,并且在国内或者跨国购买其他公司,以求做得更大。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科学技术进步促进全球化深入发展B. 全球化给贫穷国家提供发展新机遇C. 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D. 全球化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资本扩张20. 卡扎明认为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使得在功利主义时代干枯的气氛中日益衰退下去的国民的敏感性重新振作了起来,并且按照和人们的生活主旨相称的价值,重新建立起了一种平衡和一种更加健康的秩序”。
由此可见,狄更斯的小说( )A. 推崇浪漫主义B. 抨击理性生活C. 批判工业社会D. 颂扬金钱至上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第21题11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5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0分,共60分。
要求分析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
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控制思想以儒家学说为核心。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董仲舒的社会控制思想是基于其特定理论基础之上的系统化思考,这一理论基础即是以思想、政治上的“大一统”为社会控制的理想目标,教而后善的人性论、天人感应的宇宙观为社会控制的理论前提和基础。
——韩进军、刘永艳《论董仲舒社会控制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材料二朱熹认为,只有在思想意识及封建纲常伦理上家族、宗族、国家、社会同构,才能保证国家对乡村的统治形式及有效秩序……使儒家维护封建纲常的价值形态获得更多更广泛的认同。
——李禹阶《朱熹的家族礼仪论与乡村控制思想》材料三在一个排斥农民享有受教育权利的社会里,绅士社会掌握着知识和文化霸权,教化、伦理、法规、祭祀、宗族等一切社会责任与权力为一体,成为乡土社会的实际权威……在全国范围内构造了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网络。
国家所必需的思想意识——包括国家的法令政策,就是通过这个网络突破了千差万别的地域性习俗与文化,渗透到那些看似封闭的乡村角落的。
——杨阳《王权的图腾化》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社会控制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目标。
(3分)(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为实现材料二中的构想提出的主张。
比较材料一、二,说明董仲舒和朱熹在社会控制方面的侧重点。
(4分)(3) 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社会控制思想的认识。
(4分)22. 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下,中国工业化开始起步。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抑臣尤有所陈者,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妙在借水火之力,以省人物之劳费……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865年)材料二江南机器制造局已刊未刊各种译著共241种。
翻译馆已刊行的193种译书分类如下:政史8种,外交5种,商学3种,教育3种,数学、物理、化学28种,天文、地质测绘9种,农学10种,医学11种,矿冶15种,机械、工程15种,工艺、制造30种,船政7种,军事39种,地图两种,译名表4种,连续出版物4种。
——那世平《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西书翻译及其特点》材料三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朱伯康、施正康《中国经济史》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归纳李鸿章对于机器制造的认识。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一认识的主要原因。
(4分)(2) 根据材料二,概括西书翻译的突出特点。
(2分)(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三的结论写一篇小论文。
(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00字左右)23. 美欧关系错综复杂,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