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操作主机的管理
主机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主机系统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主机系统,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工作站、网络设备等。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明确主机系统安全管理的责任、任务、措施和考核,建立健全主机系统安全管理体系,提高主机系统安全防护能力。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成立主机系统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主机系统安全管理工作。
1. 主任:由单位主管信息化工作的领导担任;2. 副主任:由信息化部门负责人担任;3. 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技术专家等组成。
第五条主机系统安全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1. 制定和修订主机系统安全管理制度;2. 审批主机系统安全策略;3. 监督检查主机系统安全措施的落实;4. 组织开展主机系统安全培训和演练;5. 分析和评估主机系统安全风险,提出改进措施。
第六条信息化部门负责具体实施主机系统安全管理工作,主要职责:1. 负责主机系统安全策略的制定、实施和更新;2. 负责主机系统安全设备的配置、维护和管理;3. 负责主机系统安全事件的监测、处理和报告;4. 负责主机系统安全培训和演练的组织;5. 负责主机系统安全档案的管理。
三、安全策略与管理措施第七条主机系统安全策略:1. 物理安全:确保主机设备安全,防止设备被盗、损坏或非法接入;2. 访问控制:对主机系统进行严格的访问控制,限制非法用户访问;3. 数据安全:对主机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加密、备份和恢复,防止数据泄露、篡改或丢失;4. 安全监测:实时监测主机系统安全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事件;5. 应急响应:制定应急响应预案,确保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第八条主机系统安全管理措施:1. 定期进行主机系统安全评估,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2. 对主机系统进行安全加固,包括但不限于安装安全补丁、关闭不必要的服务、设置强密码等;3. 对主机系统进行安全审计,确保系统配置符合安全要求;4. 对主机系统进行安全备份,确保数据安全;5. 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船舶柴油机》柴油机的运转管理及应急处理

三、柴油机运行中的管理 为了保证柴油机及其装置始终处于安全可靠和经济的运行状态,在船舶航行
中,值班轮机员应经常进行热力和机械的巡回检查。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1.航行值班的交接工作
1)交班前,值班人员应对机舱的机电设备做全面仔细的检查,并将主要技术参 数、本班所发生的问题、处理方法、处理结果、轮机长的命令及驾驶台的通 知记入轮机日志
同时用人工向气缸注油进行润滑。对于大型柴油机,要求正车和倒车共 转车10min~15min。 5.冲车 冲车是利用起动装置(不供给燃油)使机器转动,将气缸中的杂质残水 或积油等从示功阀处冲出的过程。目的:检查起动系统的工作状态,观 察缸内是否有积油、积水。冲车后关闭示功阀。 6.试车 目的:检查起动系统、换向装置、燃油喷射系统、油量调节机构 及调速器工作是否正常。试车完毕后将车钟手柄置于停车位置,等待驾 驶台的各种车令。对于采用驾驶台遥控方式的装置,试车完毕后,将操 纵手柄转至“驾控”位置。此后值班轮机员不应远离操纵台。
转速及负荷根据排气温度、颜色等运转情况决定
25%Pb,63%nb,40%pe
三、拉缸 1、拉缸现象
拉缸指活塞环或活塞裙与气缸套之间,两个相对运动表面的相互作用而发生 的表面损伤、划痕甚至咬死。 活塞环与缸套之间的拉缸发生在运转初期。而活塞裙与缸套之间的拉缸,往 往发生在磨合完毕后稳定运转的数千小时内。 A.通常四冲程机拉缸多发生在气缸上部第一道环附近。 B.二冲程机拉缸多发生在气缸下部气口附近。 2、拉缸的原因 1)气缸润滑不良: 注油量不足、注油管孔堵塞、注油器接头漏油、气缸油变质、注油器损坏等。 2)磨合不良: 没有达到规定的磨合期,过早投入运行;磨合期的时间负荷分配不合理; 磨合期运行时,注油器供油量不足。 3)冷却不良: 冷却水中断、冷却液不足、水温控制过高、水腔内脏污或有大量气泡 4)活塞环断裂:如搭口间隙、天地间隙过小或过大;活塞环粘环等。 5)燃用劣质燃油:造成燃烧不完全排温升高;引起气缸润滑油碱性不合适 6)长期超负荷运转:热负荷增大使部件过热膨胀,破坏了原有的正常间隙等。
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和管理操作规程

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和管理操作规程
《计算机系统操作和管理操作规程》
为了确保计算机系统运行的稳定和安全性,有效管理和规范
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制定一套操作和管理操作规程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关于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和管理操作规程:
1.权限设置
在计算机系统中,应根据用户的实际工作需要设置不同的权限,保证用户只能访问自己需要的文件和数据,防止发生误操作及数据泄露的情况。
2.用户登录
用户在登录计算机系统时,应使用个人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同时要求用户定期更改密码,确保帐号的安全性。
3.备份和存储
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需要定期进行备份,并且存储在安全的地方,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的情况。
4.系统更新
定期进行系统更新,包括软件和安全补丁的更新,确保系统保持最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网络安全
对于计算机系统的网络连接,需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防止恶意攻击和病毒的侵袭。
6.系统监控
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定期的监控,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的问题。
7.使用规范
用户在操作计算机系统时,需遵守使用规范,禁止进行不当操作和违规行为,如非法下载、上传文件等。
8.违规处理
对于违反规程的用户,需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警告、禁用帐号等措施,以维护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性。
通过制定以上的操作和管理操作规程,可以有效地管理计算机系统,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和安全,同时降低系统故障和数据泄露的风险。
同时,用户需要定期接受相关的操作规程培训和考核,提高用户自觉遵守规程的意识。
消防监控室主机管理制度范文

消防监控室主机管理制度范文消防监控室主机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1.1 目的:为规范消防监控室主机的管理,保障消防监控室安全运行,提高监控效果和应急反应能力,确保火灾警报及时准确触发,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1.2 依据: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工厂企业职工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
第二章主机管理范围第二条主机类型2.1 消防监控室主机包括但不限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配电监控系统等。
2.2 规定主机的管理范围,确保主机管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第三章主机管理职责第三条主机责任人3.1 消防监控室主机的责任人是指负责主机日常管理、维护和安全运行的相关人员。
3.2 主机责任人应具备消防相关知识和技能,拥有相应的资质或证书。
第四章主机安装及调试第四条安装要求4.1 主机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公司进行安装,并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施工。
4.2 安装过程中应确保主机以及相应设备的质量合格,并严格执行施工安全操作规范。
第五章主机维护与保养第五条维护与保养计划5.1 消防监控室主机的责任人应制定维护与保养计划,确保主机设备的正常运行。
5.2 维护与保养计划应包括定期巡检、设备清洁、部件更换等内容,并按照规定执行。
第六章主机故障处理第六条故障报修6.1 消防监控室主机出现故障时,责任人应立即报修,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
6.2 故障处理过程中,应保持主机的正常运行状态,确保监控室内的防火监控工作不受影响。
第七章主机日常操作第七条操作人员资质7.1 操作人员应熟悉消防监控室主机的日常操作流程、应急措施等内容,具备相关操作资质。
7.2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操作证书,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八章主机安全管理第八条安全措施8.1 安全出口设置:监控室内应设置至少两个安全出口,确保人员的安全疏散。
8.2 安全设备:监控室内应配备灭火器、防火门等消防设备,保障现场安全。
第九章远程监控与应急响应第九条远程监控9.1 监控室主机应具备远程监控功能,能够对监控范围内的火灾情况进行全天候监控。
主机运维管理制度

主机运维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主机运维管理工作,提高主机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高效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主机系统的运维管理工作,包括硬件设备、操作系统和相关软件的运维管理。
第三条主机运维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四条主机运维管理工作应由专业的运维人员负责,经过培训和合格考核后方可上岗。
第五条主机运维管理部门应与网络安全部门、信息安全部门协调配合,共同推动主机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六条主机运维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员工不断提高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
第二章主机系统管理第七条主机系统管理人员应熟悉主机系统的硬件设备、操作系统和相关软件,掌握系统运行状态和问题排查方法。
第八条主机系统管理人员应定期对主机系统进行巡检和维护,及时处理系统故障和安全漏洞。
第九条主机系统管理人员应备份系统重要数据和配置信息,确保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恢复。
第十条主机系统管理人员应定期对系统进行性能优化和安全加固,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第十一条主机系统管理人员应及时对系统软件进行更新和升级,避免因为软件漏洞导致系统遭受攻击。
第十二条主机系统管理人员应制定系统备份和恢复计划,确保系统数据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
第三章主机安全管理第十三条主机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对主机系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风险评估,及时排除系统安全隐患。
第十四条主机安全管理人员应加强系统安全监控和日志审计,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事件。
第十五条主机安全管理人员应建立严格的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机制,防止未授权人员访问系统。
第十六条主机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对系统进行漏洞修复和补丁更新,确保系统安全性。
第十七条主机安全管理人员应制定灾难恢复计划和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及时应对。
第十八条主机安全管理人员应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系统安全的重视和防范意识。
第四章主机运维监控第十九条主机运维监控人员应建立有效的监控系统和报警机制,确保能够及时发现系统异常。
操作系统的系统配置与管理

操作系统的系统配置与管理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软件之一,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一个稳定、高效的运行环境。
系统配置与管理是操作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它包括了开机自启动程序、硬件设备的驱动安装、系统设置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操作系统的系统配置与管理的相关内容。
一、开机自启动程序开机自启动程序是指在计算机开机后自动运行的程序。
这些程序可以是系统所需的关键服务,也可以是用户自定义的应用程序。
为了实现开机自启动程序的配置与管理,需要进入操作系统的启动项设置。
在Windows系统中,可以通过“运行”或者“开始菜单”的搜索栏输入“msconfig”命令,进入系统配置实用程序进行设置。
在Linux系统中,可以编辑启动脚本文件来实现自启动程序的配置。
在配置开机自启动程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需要自启动的程序,并确保这些程序是合法可信的,以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
2. 程序启动的顺序要合理,确保先启动的程序不会影响到后续程序的正常运行。
3. 定期检查和清理开机自启动项,删除不再需要的程序,以提高系统启动速度和性能。
二、硬件设备的驱动安装操作系统需要正确识别和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设备,以保证它们的正常工作。
驱动程序是连接操作系统和硬件设备的桥梁,安装合适的驱动程序是保证硬件设备正常工作的关键。
在Windows系统中,可以通过设备管理器进行硬件设备的驱动管理。
在设备管理器中,可以查看硬件设备的状态、更新驱动程序、禁用或卸载设备等操作。
Windows系统还支持自动更新驱动程序的功能,可以保持驱动程序的最新状态。
在Linux系统中,驱动程序的管理通常通过包管理器来实现。
Linux 系统为各类硬件设备提供了大量的开源驱动程序,可以通过包管理器直接安装和更新。
在安装硬件设备的驱动程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安装来自官方渠道或者经过可靠认证的驱动程序,以避免不稳定和不安全的驱动程序带来的问题。
计算机系统管理操作规程与设备管理

计算机系统管理操作规程与设备管理一、引言计算机系统在现代工作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稳定和高效运行对企业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计算机系统的良好管理和设备的有效维护,制定一套操作规程和设备管理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计算机系统管理操作规程以及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
二、计算机系统管理操作规程1. 规范开机和关机程序为确保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开机和关机的程序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开机前检查电源、显示器、键盘等设备是否正常连接;(2) 按照指定顺序开启计算机系统;(3) 关机前先关闭所有运行的程序和文件,确保数据保存完整;(4) 按照规定的步骤关闭计算机系统。
2. 确保系统安全(1) 定期更新和安装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安全补丁;(2) 安装安全防护软件,并定期更新病毒库;(3) 设置强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4) 禁止非授权人员访问和更改系统设置。
3. 数据备份与恢复(1) 定期备份重要数据,并将备份文件储存在安全的地方;(2) 定期测试备份文件的有效性,确保能够正常恢复数据;(3) 灾难恢复计划,针对系统故障或灾难情况,建立有效的恢复计划。
4. 用户权限管理(1) 限制用户账号的权限,确保只有合适的人员可以进行特定操作;(2) 管理和审查用户账号,及时注销离职员工的账号;(3) 实施强制访问控制,只允许授权用户访问敏感信息。
三、设备管理1. 设备分类和登记(1) 将所有计算机设备进行分类,包括服务器、个人电脑、打印机等;(2) 编制设备登记册,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包括设备型号、序列号、购买日期等;(3) 定期检查设备状态,清理设备内部灰尘,确保设备良好运行。
2. 设备维护与保养(1) 建立设备维护计划,包括定期清洁设备外壳、更换耗材、检查设备温度等;(2) 对于设备故障,及时维修或更换;(3) 提供合适的设备保养指南给用户,教育用户正确使用设备。
3. 设备报废与更新(1) 对于老旧设备,建立报废程序,包括设备清理、数据安全处理等;(2) 定期评估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情况,制定合理的设备更新计划;(3) 对于设备更新,确保与系统要求兼容,同时进行测试和数据迁移。
公司计算机操作规程

1 目的:为了规范公司计算机的使用与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确保电脑及局域网正常运作,使计算机更好的发挥其作用,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各部门负责人、电脑操作员工。
3责任者:制造部、工程部、质管部、综合部、各车间。
4内容:4.1.1部门配备的电脑设备,实行使用人负责制,部门负责人对设备的安全和完整负有责任。
工作人员要加强电脑知识的学习,按规范要求正确操作使用,注意电脑设备的保养和维护,严防病毒侵入,保证正常运转;严禁非本部人员擅自使用,人为造成设备损坏,除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外,其维修费用从当事人工资中核减。
4.1.2 所有计算机设备未经授权同意,不得擅自更改软件设置,ip地址,不得私自更改操作系统,擅自更换运行软件。
4.1.3所有计数机设备不得擅自安装未经认可、允许的软件,不得私自下载安装软件和资料,因工作需要确需下载的,联系网络管理员安装下载,禁止安装与运行与工作无关的软件。
4.1.4QQ使用规定:QQ工具只能用来联系与工作有关的事宜,包括文件的传输、相关单位和人员的沟通联系、信息的发布等,禁止利用QQ工具同与工作无关的人员聊天,传输文件等。
4.1.5电脑使用中出现故障需要维修的,请与网络管理员联系。
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硬件损坏,由个人自行维修或赔偿等值同类硬件。
4.1.6计算机设备内文件放置需遵循以下原则:所有因工作需要必须安装的软件存放在D:盘;软件安装在C:盘,与工作相关的个人文件、档案等存放在其他盘符;文件需分门别类,以便于查找。
计数机设备不得存放与工作无关内容。
4.1.7员工离开座位超过一小时需关闭显示器,以延长显示器的使用寿命和节约用电,下班后需按正确方法关机,并关闭电源。
4.1.8严格遵守密制度,工作人员不得将保密文件资料上网共享,不得私自开启共享文件功能。
4.1.9网络资源是公司用于工作的投资,不得使用任何p2p软件。
4.1.10车间生产线上任何计数机设备不得上网。
4.2管控措施:每月不定时检查各计算机设备是否存在违法上述规定项,并记录上报有关领导,如有违反,每项处罚相关负责人25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操作主机
• PDC模拟主机 主域控制器模拟器提供以下主要功能: 向后兼容低级客户端和服务器,允许 Windows NT4.0 备份域控制器 (BDC) 加入到新的 Windows 2003 环境。 本机 Windows 2003 环境 将密码更改转发到 PDCE。每当 DC 验证密码失败后,它会与 PDCE 取得联系,以查看该密码是否可以在那里得到验证,也许其原因在于 密码更改还没有被复制到验证 DC 中。 时间同步 — 目录林中各个域的 PDCE 都会与目录林的根域中PDCE 进行同步。 PDCE是基于域的,目录林中的每个域都有自己的PDCE。 • 基础结构主机 基础结构主机确保所有域间操作对象的一致性。当引用另一个域中的 对象时,此引用包含该对象的全局唯一标识符 (GUID)、安全标识符 (SID) 和可分辨的名称 (DN)。如果被引用的对象移动,则在域中担 当结构主机角色的 DC 会负责更新该域中跨域对象引用中的 SID 和 DN。基础结构主机是基于域的,目录林中的每个域都有自己的基础 结构主机
整个林中只有一台架构主机与域命名主机,这两个角色默 认由林根域内的第一台域控制器所扮演.而每一个域拥有 自己的RID主机、PDC模拟主机与基础结构主机,这三个 角色默认由该域内的第一台域控制器所扮演。
Version 3.0 3
操作主机
• 架构主机 负责更新与修改schema内的对象与属性数据。 具有架构主机角色的 DC 是可以更新目录架构的唯一 DC。这些架构 更新会从架构主机复制到目录林中的所有其它域控制器中。 架构主 机是基于目录林的,整个目录林中只有一个架构主机。 域命名主机 负责管理林内域的添加与删除工作。 具有域命名主机角色的 DC 是可以执行以下任务的唯一 DC: 向目录林中添加新域。 从目录林中删除现有的域。 RID主机 此操作主机负责向其它 DC 分配 RID 池。只有一个服务器执行此任 务。在创建安全主体(例如用户、组或计算机)时,需要将 RID 与 域范围内的标识符相结合,以创建唯一的安全标识符 (SID)。 每一 个 Windows 2000 DC 都会收到用于创建对象的 RID 池(默认为 512)。RID 主机通过分配不同的池来确保这些 ID 在每一个 DC 上 都是唯一的。通过 RID 主机,还可以在同一目录林中的不同域之间 移动所有对象。
操作主机的管理
Version 3.0
1
学习目标
• 了解操作主机的功能 • 找出操作主机角色的扮演者 • 了解操作主机相关概念
Version 3.0
2
操作主机的功能
• • • • • 架构主机 (schema master) 域命名主机 (domain naming master) RID主机 (relative identifier master) PDC模拟主机 (PDC emulator master) 基础结构主机 (infrastructure master)
Version 3.0
9
Version 3.0
7
占用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主机角色
• 操作主机故障所造成的影响 架构主机发生故障 域命名主机发生故障 RID主机故障 PDC模拟主机发生故障 基础结构主机发生故障
Version 3.0
8
本章小结
• • • • 了解相关操作主机的类型 了解操作主机的职能 掌握如何找出操作主机的位置 了解操作主机故障的影响
Version 3.0 5
找出操作主机角色的扮演者
• 找出架构主机 regsvr32 schmmgmt.dll • 找出域命名主机 • 找出RID主机 • 找出PDC仿真器 • 找出基础结构主机
Version 3.0
6
传送操作主机角色
• 角色 架构主机 域命名主机 RID主机 PDC模拟主机 基础结构主机 有权限的组 Schema Admins Enterprise Admins Domain Admins Domain Admins Domain Adm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