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饲料化技术共35页
小麦、玉米秸秆饲料的制作技术

小麦、玉米秸秆饲料的制作技术目录小麦秸秆氨化饲料的制作技术 (1)玉米秸秆饲料加工十大技术 (3)1 玉米秸秆青贮加工技术 (4)2 玉米秸秆微贮加工技术 (4)3 玉米秸秆黄贮加工技术 (5)4 玉米秸秆氨化加工技术 (5)5 玉米秸秆碱化加工技术 (6)6 玉米秸秆酸贮加工技术 (6)7 玉米秸秆压块加工技术 (6)8 玉米秸秆草粉加工技术 (7)9 玉米秸秆膨化加工技术 (7)10 玉米秸秆颗粒饲料加工技术 (8)小麦秸秆氨化饲料的制作技术每年在小麦收获后,产生大量秸秆,秸秆经氨化处理后,可用来饲喂牛羊。
广泛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堆垛法、窖(池)法、氨化池法和氨化袋法。
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后两种氨化方法。
1.氨化池氨化法其具体的做法是:(1)选取向阳、背风、地势较高、土质坚硬、地下水位低而且便于制作、饲喂、管理的地方建氨化池。
池的形状可为长方形或圆形。
池的大小及容量根据氨化秸秆数量而定,而氨化秸秆的数量又决定于饲养家畜的种类和数量。
一般每立方米池可装切碎的风干秸秆100千克左右。
一头体重200千克的牛,年需要氨化秸秆1.5~2.0吨。
挖好池后,用砖或石头铺底,砌垒四壁,水泥抹面。
(2)将秸秆粉碎或切成1.5~2.0厘米的小段。
(3)将3%~5%的尿素用温水配成溶液,温水多少视秸秆的含水量而定,一般秸秆的含水量为12%,为每100千克秸秆加30千克左右溶液。
(4)将配好的尿素溶液均匀地洒在秸秆上,边洒边搅拌,或者一层秸秆均匀洒一次尿素溶液,边装边踩实。
(5)装满后,用塑料薄膜盖好池口,四周用土覆盖密封。
2.塑料袋氨化法塑料袋一般为2.5米长,1.5米宽,对塑料袋的要求是无毒的聚乙稀薄膜,厚度在0.12毫米以上,最好用双层塑料袋。
把切断的秸秆,用配制好的尿素水溶液(相当于秸秆风干质量4%~5%的尿素溶解在相当于秸秆质量40%~50%的清水中)均匀喷洒,装满塑料袋后,封严袋口,放在向阳的干燥处。
存放期间,应经常检查,若嗅到袋口处有氨气味,应重新扎紧,发现塑料袋有破损,要及时用胶带封严。
水稻秸秆制作饲料技术模式

水稻秸秆制作饲料技术模式为加快推广秸秆饲料化综合利用,认真落实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进一步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结合本市取得的水稻、油菜、茭白等秸秆制作饲料的研究成果,本着“优化结构、节约资源、环境友好、质量安全”的原则,探索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模式,现将相关的技术要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指导生产。
一、技术概述秸秆饲料化综合利用主要是通过秸秆青贮、黄贮、颗粒化、生物转化及氨化等技术模式,有效改变秸秆的组织结构,降低秸秆粗纤维含量,提高营养价值,可改善秸秆的适口性,使秸秆成为易于动物消化、口感性好的优质饲料。
饲料化利用可减少精料的投喂量,降低养殖成本,进而提高秸秆消化率。
将秸秆植物纤维性废弃物进行技术处理利用的过程,比如青贮法、黄贮法、生物转化法、氨化法等,所用的微生物菌剂及氨化剂,须在《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的微生物类别和非蛋白氮类别所列范围中。
二、技术方案(一)青贮饲料模式1、技术特点秸秆青贮是把作物收获后尚保持青绿或部分青绿的秸秆经粉碎后放入密闭的青贮窖或青贮池,经过微生物发酵,产生大量乳酸和芳香物质,可长期保存其青绿多汁营养成分的一种技术模式。
2、技术路线秸秆收割→铡切粉碎→喷洒发酵剂→密封→发酵→饲料(1)青贮则在作物成熟、叶片未枯黄时收割,可用青贮收获机连同粉碎环节一起解决。
(2)秸秆收集后用铡草机或揉丝机粉碎成2-5cm的小段,并将其通过晾晒或者干燥处理,控制其含水量为65%-75%。
可取一把切碎的秸秆物料,手用力抓压挤后慢慢松开,注意手中原料团球状态,团球展开缓慢,手中见水不滴水时,原料水份含量适宜。
低于或高于这个含水量,均不易青贮,水分高了可加糠吸水,水分低了要加水。
(3)根据发酵剂的使用说明,添加一定量到水中,均匀喷洒到粉碎后的秸秆原料上,每20-25cm喷洒一层配制好的发酵剂。
注意装填于窖、缸、塔、池及塑料袋中时,要逐层装入,边入料边压实,每装10cm厚,可通过人踏、机碾等方式压实排出空气,要尽量减少青贮饲料中的空气,以便于微生物发酵,要达到不进气、不进水的密封要求。
喂羊的秸秆饲料化学处理技术有哪些?注意的相关事项是什么?

喂羊的秸秆饲料化学处理技术有哪些?注意的相关事项是什么?我在上篇文章中详细介绍了喂羊的秸秆饲料物理加工技术及相关注意事项,今天来重点介绍秸秆饲料化学处理技术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秸秆饲料化学处理技术是利用酸、碱等化学物质,对质地粗硬、适口性差的农作物秸秆进行化学处理,以最终提高秸秆饲料的适口性、营养价值和消化率。
我所了解到的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氨化处理、碱化处理、复合处理、酸处理四大类。
其中,在实际生产当中使用最多的是氨化处理,下文做详解。
氨化处理在收集回来的农作物秸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氨水、无水氨、尿素等溶液进行处理,以提高秸秆的营养水平和消化率,我们把它称做秸秆氨化。
个人感觉秸秆氨化技术并不难掌握,以下三方面是关键:一、氨化的原料我们见到的庄稼地里大部分农作物秸秆都能用做氨化的原料,但主要是禾本科作物秸秆利用较多。
比如秋后收集回来的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向日葵秆、稻草等等,都是很好的氨化原料,我家习惯把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氨化处理后喂羊。
注意:选取的原材料一定是无毒、无发霉变质现象才行,不然羊吃了会导致生病。
二、氨源的选择氨源的选择也是多种多样,比如液氨(无水氨)、氨水、尿素、碳铵等。
其中的液氨适用于大量制作氨化秸秆,而氨水又不容易买到,碳铵使用较少且氨化效果不如尿素,因此,选来选去我还是认为用尿素作氨源是最普遍、最简单、最实用的秸秆氨化方法。
注意:买回来的尿素(市场上销售的农用化肥尿素就可)必须要妥善保管,以防止羊误食后发生尿素中毒。
三、氨化的技术我在给羊储备饲草时就用的尿素氨化技术,这里我把我的具体制作方法分享给大家:首先,在地下挖一个氨化窖,窖的形状为长方形,窖的大小根据氨化秸秆原材料的多少来决定,窖的建造材料选用砖和水泥,这样可以建成永久性的氨化窖,不仅使用年限久,而且方便管理;其次,用铡草机将秸秆切成2厘米左右的段,每100公斤秸秆用5公斤尿素,40~60升水,把尿素倒入水中搅拌至完全溶化,再把溶化后的尿素水溶液分次数均匀喷洒在秸秆上面,最好在入窖前把秸秆摊开来均匀喷洒;接着,把喷洒好的秸秆分层装入氨化窖内,装的时候一层层踩实,记住不能留有空隙;最后,等填装完成后用塑料薄膜把窖顶密封,窖顶要高出30~50厘米,以便于雨水顺利排出,塑料薄膜四周用湿土压严实,至此整个尿素氨化秸秆过程圆满结束。
秸秆树叶加工饲料技术

秸秆树叶加工饲料技术
司文修
【期刊名称】《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年(卷),期】1995(000)012
【摘要】秸秆加工饲料、主要采用氨化处理。
即在秸秆中投入适量尿素(或碳铵、氨水、液氨)使之改善质地和提高营养。
秸秆经氨化处理后,质地变软并有糊香味,可提高消化率10—15%,增加含氮量一倍以上,还可杀灭病菌,使秸秆长期封存,不遭霉菌破坏。
氨化操作简便,用于饲养牛羊,可降低成本,节约大量粮食和资金,以粗代精,是发展畜牧业的有效途径。
其方法有:(1)尿素氨化。
适用于地窖、半地窖或用砖、水泥砌成的池。
池可建成长方形,中间隔开,轮流氨化。
将秸秆
【总页数】1页(P13-13)
【作者】司文修
【作者单位】河南省杞县农业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
【相关文献】
1.树叶制作饲料技术 [J],
2.树叶及锯木制作饲料技术 [J], 李晓华
3.利用玉米秸秆机械加工兔用颗粒饲料技术初探 [J], 郑号;曾平欧
4.秸秆生物饲料技术开发现状和发展 [J], 关贺群
5.秸秆别当紫禾烧加工就可变为宝——介绍7项秸秆制作饲料技术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秸秆生化蛋白饲料技术 精品

秸秆生化蛋白饲料技术配合饲料配方山东省曲阜市汇科机械厂开辟秸秆生化饲料的意义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粮食年度总产4.7亿吨左右,秸秆总产5.7亿吨,其中秸秆90%以上被焚烧,我国1996年用作饲料消耗的粮食近2亿吨,为了保障国内粮食供给和平衡,中央国务院以90年以来发出了关于“发展秸秆畜牧业”大力开发利用地方饲料资源;和“调整畜禽结构,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重要指示;国家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畜牧养殖,主攻食草型和非粮食性饲料;国家计委等通知“凡开发生产节粮型饲料企业,免征增值税”,由此可见,党中央、国务院对节粮型饲料这一关系国民生的产业在政策上以提高到最高,议事日程。
农作物秸秆内含有一定的粗蛋白、粗纤维、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却不易被牛、羊等禽畜全部直接吸收利用,长期饲喂,会导致适口性差而厌食。
秸秆生化蛋白饲料技术,就是把农作物秸秆通过粉碎、微生物发酵、造粒等技术设施,使木质素被软化,组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等降解成禽畜易于消化吸收的物质,发酵时还产生大量的微生物,其本身即为菌体蛋白。
据资料介绍,发酵后粗蛋白、氨基酸平均水平提高40.6%和95.8%的精氨酸、胱氨酸、组氨酸水平也有大幅度提高,糖、脂肪含量增加,并产生B、D、E等维生素,因此饲料变得软熟,香甜,造粒增加适口性,从而使禽畜采食量大增,生长快。
用于发展畜禽养殖,即节约饲料成本,减少粮食投入,又增加了养殖者的收入,同时也快打了产肉量和农家肥源,服务于菜篮子工程,利国利民,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
在国家政策的知道扶持下,秸秆生物饲料产业必将得到迅猛发展。
微生物菌种的发酵优势1、生物发酵菌种是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畜牧业、养殖、环保等产业,1999年获得“农业部微生物(1999)临字(0050)号批准文号,同年获得山东省批准文号:鲁药添字(1999)25516”;2000年获“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项目计划”,并“2000年国家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计划”。
秸秆饲料的加工处理技术方法.docx

秸秆饲料的加工处理技术方法桔秆饲料的化学处理法秸秆物理处理,一般只能改变其物理性质,对秸秆饲料营养价值的提高作用不大。
化学处理则有较大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秸秆的消化率,而且能够改进饲料的适口性,增加采食量。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l 秸秆碱化处理碱(氢氧化钠等)化处理,即是利用碱类物质能使秸秆饲料纤维内部的氢键结合变弱,使纤维素膨胀,溶解半纤维素和一部分木质素,从而提高秸秆的消化率,改善其适口性的一种化学处理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碱化处理主要有氢氧化钠处理和石灰水处理两种方法。
碱化处理能改善秸秆消化率,促进消化道内容物排空,所以也能提高秸秆采食量。
关于秸秆碱化处理的详细论述参见本书“秸秆饲料的碱化处理技术”。
2 秸秆氨化处理秸秆氨化处理,即是在秸秆中加人一定比例的氨水、液氨(无水氨)、尿素等,破坏木质素与纤维素之间的联系,使纤维素部分分解,细胞膨胀,结构疏松,从而提高秸秆的消化率、营养价值和适口性的一种化学处理方法。
与桔秆碱化处理相比,秸秆的氨化处理对提高桔秆消化率的效果虽然略低于碱化处理,但氨化处理能增加秸秆的非蛋白氮含量,同时氨还是一种抗霉菌的保存剂,可有效地防止秸秆在氨化期内发霉变质。
过量的氨可以散发掉,不对土壤造成污染,反而是土壤的有效成分。
所以,目前氨化处理作物秸秆和低质饲料应用范围很广泛。
有关氨化秸秆的详细论述参见本书“秸秆饲料的氨化处理技术”。
3 .秸秆酸化处理l 秸秆酸化处理即是利用酸类物质(如硫酸、盐酸、磷酸和甲酸l 等)来破坏秸秆饲料纤维物质的结构,提高动物的消化率的一种化!1 学处理方法。
硫酸、盐酸多用于秸秆和木材加工副产品,磷酸和甲下酸则多用于保存青贮饲料。
由于此法成本较高,酸的来源不如碱和}氨,所以在生产中应用较少。
4 .秸秆氧化剂处理桔秆氧化剂处理即是通过利用过氧化氢、二氧化硫、臭氧、亚{硫酸盐和次氯酸钠等氧化剂处理秸秆,以除去秸秆中部分木质素,) 从而提高秸秆消化率的一种化学处理方法。
农作物秸秆饲料加工技术

农作物秸秆饲料加工技术侯方安(山东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2.2.4 秸秆的原料价值农作物秸秆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大部分组成,秸秆中的有机成分以纤维素、半纤维素为主,其次为木质素、蛋白质、氨基酸、树酯、单宁等。
利用微生物以纤维素为基质原料生产单细胞蛋白质是当今利用纤维素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用农作物秸秆废物做培养基可栽培多种食用菌就是该原理实际应用,食用菌可以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并合并自身的植物蛋白和氨基酸。
利用这一点,如用麦秸栽培草菇、用玉米秸栽培草菇和平姑技术已经推广应用,每kg秸秆可生产银耳、金针菇、猴头或草菇0.25~0.4㎏,平菇0.5~0.6㎏。
栽培过食用菌的残余物即菌糠饲料含有更多的粗蛋白,又具有食用菌的清香味,适口性好,可用作饲料,同时尚是优良的有机肥。
因此,秸秆种菇既可以丰富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又可引导农民致富,出口创汇,促进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和创汇农业的发展,是处理秸秆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农作物秸秆的成分组成决定了它还是一种工业制品的原料,除了传统的作为造纸原料外,秸秆的工业化利用也有多种途径:第一,利用热力、机械以及催化剂的作用将秸秆中的纤维与其它细胞分离而得草浆进行造纸造板,杂细胞(即植粉)约占秸秆产量的一半,可用做饲料或肥料。
该方法不属化学制浆,工厂化生产已取得成功。
第二,以作物秸秆中的纤维作为原料加工汽车内装饰件、纤维密度板、植物地膜等产品。
我国在这方面自主开发的工艺及设备较晚,工业化利用的步子还非常慢。
第三,以作物秸秆这一天然材料作为餐饮具、包装材料、育苗钵等,这是近几年兴起的在绿色包装中原材料创新的重要途径。
作物秸秆制成的纤维材料做包装的两大好处:一是产品生命周期链缩短,只经过原材料、制造、使用与废弃几个阶段,对环境的损害小;二是废弃后可自然降解,对环境无危害。
这一综合利用方式较适合森林资源溃乏、不宜十分提倡发展纸质餐饮具的国情。
利用农作物植物纤维作原料,进行纤维化处理、粘接成形再经过后期加工制成的餐饮具为绿色环保型餐具,该种餐饮具用后的废弃物容易回收再利用,对环境没有污染,且能充分利用取之不尽的再生秸秆资源,又解决了塑料包装和秸秆焚烧两方面的环境污染源,对治理环境污染,顺应加快淘汰聚苯乙烯发泡餐具的形式要求,实现农作物秸秆的高值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秸秆饲料的商品化加工技术

ZHAOQIYUSHENGTAI秸秆饲料的商品化加工技术濮阳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李岩一、秸秆及秸秆饲料商品化秸秆作为重要的生物质资源,总能量基本和玉米、淀粉的总能量相当。
从理论上讲,秸秆干物质有80%以上的成分都可以被消化和利用。
秸秆蛋白质含量约5%,纤维素含量在30%左右,还含有一定量的钙、磷等矿物质,It普通秸秆的营养价值与0.25t粮食的营养价值相当。
测算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可生产农作物秸秆约6亿t,如果全部用来燃烧,按照秸秆燃烧值可折合约3亿t标准煤的热值,如全部用作饲料,折算相当于1.5亿t粮食。
由于秸秆中含有大量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形成了难以消化的木质化物质,不利于动物消化吸收,限制了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秸秆经过科学处理,其木质化分解,质地变软,结构疏松,便于消化吸收,营养价值大幅度提高。
所以,秸秆饲料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为发展养殖草食动物开辟了新途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秸秆饲料商品化加工概况秸秆是一种非常规饲料资源。
一般秸秆饲料的加工方法可分为物理加工(切断、粉碎、浸泡、蒸煮、辐照、膨化、热喷、颗粒化等)、化学加工(碱化、酸化、碱加酸化、氨化、氧化)和生物加工(青贮、黄贮、发酵、酶解等)等,当然还有复合加工,使秸秆利用率有所提高。
但总的来说,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局面,不能把秸秆转变为可以流通的商品。
从现阶段我国秸秆饲料的加工开发利用可以看出,秸秆经过化学处理、生物处理和简单的物理处理,仍存在着密度小的缺点,造成存储运输困难,只能就近就地利用,不能使秸秆产品商品化。
秸秆饲料要成为商品就必须解决秸秆松散、密度低、储运困难等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形状、形态或规格,方便装卸及运输,可以长期安全储存。
因此,对秸秆就地进行高密度压缩,形成中高密度秸秆捆、块、颗粒的饲料产品,才是解决秸秆饲料商品化瓶颈的关键所在,才能为充分地开发利用及商品流通创造有利条件。
三、秸秆饲料商品化加工技术(一)秸秆打捆(压块)干贮技术秸秆打捆(压块)干贮技术是将收获后的玉米秸秆等农作物秸秆经饲草秸秆揉搓机处理,一次性破坏掉秸秆粗硬的外皮和硬质茎结,揉搓成无硬节、较柔软的丝状散碎饲草料,所含水分达到安全储存标准后,用打捆机压制成30cm x30cm x(60~80)cm的秸秆捆,河南农业2021年第13期或用饲草液压打包机打包压缩成60cm X40cm x20cm 的大截面秸秆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