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环闭环波特图实验

合集下载

模电实验报告

模电实验报告

2.1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multisim仿真软件分析单级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方法。

2、掌握晶体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和调整方法,观察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

3、测量放大器的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二、实验原理实验电路如图2.1-1所示,采用基极固定分压式偏置电路。

电路在接通直流电源Vcc而未加入信号(Vi=0)时,三极管三个极电压和电流称为静态工作点,即V BQ=R2V CC/(R2+R3+R7)I CQ=I EQ=(V BQ-V BEQ)/R4I BQ=I EQ/βV CEQ=V CC-I CQ(R5+R4)1、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选择和测量放大器的基本任务是不失真的放大小信号。

为了获得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静态工作点应选在输出特性曲线上交流负载线的中点。

若工作点选的太高,则容易引起饱和失真;而选的太低,又易引起截止失真。

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是指在接通电源电压后放大器输入端不加信号时,测量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ICQ和管压降VCEQ。

其中VCEQ可直接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C-E极间的电压既得,而ICQ的测量则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1)直接法:将万用表电流档串入集电极电路直接测量。

此法精度高,但要断开集电极回路,比较麻烦。

(2)间接法: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先测出R5上的压降,然后根据已知R5算出ICQ,此法简单,在实验中常用,但其测量精度差。

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应选用内阻较高的电压表。

当按照上述要求搭好电路,在输入端引入正弦信号,用示波器观察输出。

静态工作点具体的调节步骤如下:根据示波器上观察到的现象,做出不同的调整动作,反复进行。

当加大输入信号,两种失真都出现,减小输入信号,两种失真同时消失,可以认为此时的静态工作点正好处于交流负载线的中点,就是最佳的静态工作点。

去掉输入信号,测量此时的VCQ,就得到了静态工作点。

2.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电压放大倍数是指放大器的输入电压Ui输出电压Uo之比:Au=Uo/Ui (2.1-5)用示波器分别测出Uo和Ui,便可按式(2.1-5)求得放大倍数,电压放大倍数与负载Rl有关。

关于零解稳定和一致稳定的几个判定定理

关于零解稳定和一致稳定的几个判定定理

关于零解稳定和一致稳定的几个判定定理对于系统稳定性的判定,控制学家们提出了很多系统稳定与否的判定定理。

这些定理都是基于系统的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的形式,经过一定的计算就能够得出稳定与否的结论,其中,主要的判定方法有:劳斯判据、赫尔维茨判据、李亚谱若夫三个定理。

这些稳定性的判别方法分别适合于不同的数学模型,前两者主要是通过判断系统的特征值是否小于零来判定系统是否稳定,后者主要是通过考察系统能量是否衰减来判定稳定性。

具体到使用方法及形式上,可分为下列三种具体的判定方法:从闭环系统的零、极点来看,只要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的根都分布在s平面的左半平面,系统就是稳定的。

1、劳斯判据:判定多项式方程在S平面的右半平面是否存在根的充要判据。

——特征方程具有正实部根的数目与劳斯表第一列中符号变化的次数相同。

2、奈奎斯特判据:利用开环频率的几何特性来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和稳定性程度,更便于分析开环参数和结构变化对闭环系统瞬态性能影响。

——利用幅角原理——Z、P分别为右半平面闭环、开环极点,要想闭环系统稳定,则Z=P+N=0,其中N为开环频率特性曲线GH(jw)顺时针绕(-1,j0)的圈数。

3、波特图:幅值裕度——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相位为-180时(穿越频率),其幅值倒数K,意义为闭环稳定系统,如果系统的开环传递系数再增大K 倍,系统临界稳定。

相位裕度——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幅值为1时(截止频率),其相位与180之和。

意义为:闭环稳定系统,如果系统开环频率特性再滞后r,系统进入临界稳定。

低频段——稳态误差有关。

L(w)在低频段常见频率为[-20]、[-40],也就是一阶或二阶无差(v=1/v=2)中频段——截止频率附近的频段,与系统的瞬态性能有关。

为了具有合适的相位裕度(30~60),L(w)在中频段穿过0分贝线的斜率应为[-20],并且具有足够的宽度。

高频段——抗高频干扰能力。

高频段闭环频率特性近似于开环频率特性,高频段幅值分贝越小,则抑制高频信号衰落的作用越大,抗高频干扰越强。

开关电源环路稳定的实验方式方法

开关电源环路稳定的实验方式方法

开关电源环路稳定的实验方式方法6.5 开关电源环路稳定的试验方法前面频率特性分析方法是以元器件小信号参数为基础,同时在线性范围内,似乎很准确。

但有时很难做到,例如电解电容ESR不准确且随温度和频率变化;电感磁芯磁导率不是常数,还有由于分布参数或工艺限制,电路存在分布参数等等,使得分析结果不可能完全吻合,有时甚至相差甚远。

分析方法只是作为实际调试的参考和指导。

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直接通过测量运算放大器以外的环路的频率响应,根据6.4节的理论分析,利用测得的频率特性选择Venable误差放大器类型,对环路补偿,并通过试验检查补偿结果,应当说这是最直接和最可靠设计方法。

采用这个方法,你可以在一个星期之内将你的电源闭环调好。

前提条件是你应当有一台网络分析仪。

6.5.1 如何开环测试响应桥式、半桥、推挽、正激以及Buck变换器都有一个LC滤波电路,输出功率电路对系统性能影响最大。

为了讨论方便,以图6.31为例来说明测试方法,重画为图6.48(a)。

电路参数为:输入电压115V,输出电压为5V,如前所述,滤波电感和电容分别为L=15μH,C=2600μF,PWM控制器采用UC1524,它的锯齿波幅值为3V,只用两路脉冲中的一路,最大占空比为0.5。

为了测量小信号频率特性,变换器必须工作在实际工作点:额定输出电压、占空比和给定的负载电流。

从前面分析知道,如果把开关电源看着放大器,放大器的输入就是参考电压。

从反馈放大器电路拓扑来说,开关电源的闭环是一个以参考电压为输入的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

输入电源的变化和/或负载变化是外界对反馈控制环路的扰动信号。

取样电路是一个电阻网络的分压器,分压比就是反馈系数,一般是固定的(R2/(R1+R2))。

参考电压(相应于放大器的输入电压)稳定不变,即变化量为零,输出电压也不变(5V)。

如上所述,所有三种误差放大器都有一个原点极点。

在低频闭环时,由于原点极点增益随频率减少而增高(即在反馈回路电容)在很低频率,有一个最大增益,由误差放大器开环增益决定。

MATLAB实验报告

MATLAB实验报告

MATLAB实验报告实验⼀ MATLAB 环境的熟悉与基本运算⼀、实验⽬的及要求1.熟悉MATLAB 的开发环境;2.掌握MATLAB 的⼀些常⽤命令;3.掌握矩阵、变量、表达式的输⼊⽅法及各种基本运算。

⼆、实验内容1、熟悉MATLAB 的开发环境: ① MATLAB 的各种窗⼝:命令窗⼝、命令历史窗⼝、⼯作空间窗⼝、当前路径窗⼝。

②路径的设置:建⽴⾃⼰的⽂件夹,加⼊到MATLAB 路径中,并保存。

? 设置当前路径,以⽅便⽂件管理。

2、学习使⽤clc 、clear,了解其功能与作⽤。

3、矩阵运算:已知:A=[1 2;3 4]; B=[5 5;7 8]; 求:A*B 、A 、*B,并⽐较结果。

4、使⽤冒号选出指定元素:已知:A=[1 2 3;4 5 6;7 8 9]; 求:A 中第3列前2个元素;A 中所有列第2,3⾏的元素; 5、在MATLAB 的命令窗⼝计算: 1))2sin(π2) 5.4)4.05589(÷?+ 6、关系及逻辑运算1)已知:a=[5:1:15]; b=[1 2 8 8 7 10 12 11 13 14 15],求: y=a==b ,并分析结果 2)已知:X=[0 1;1 0]; Y=[0 0;1 0],求: x&y+x>y ,并分析结果 7、⽂件操作1)将0到1000的所有整数,写⼊到D 盘下的data 、txt ⽂件 2)读⼊D 盘下的data 、txt ⽂件,并赋给变量num 8、符号运算1)对表达式f=x 3-1 进⾏因式分解2)对表达式f=(2x 2*(x+3)-10)*t ,分别将⾃变量x 与t 的同类项合并 3)求3(1)xdz z +?三、实验报告要求完成实验内容的3、4、5、6、7、8,写出相应的程序、结果实验⼆ MATLAB 语⾔的程序设计⼀、实验⽬的1、熟悉 MATLAB 程序编辑与设计环境2、掌握各种编程语句语法规则及程序设计⽅法3、函数⽂件的编写与设计4、了解与熟悉变量传递与赋值⼆、实验内容1.编写程序,计算1+3+5+7+…+(2n+1)的值(⽤input 语句输⼊n 值)。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指导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指导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适用专业:电气、测控、信息课程代码: 8402510总学时:总学分:编写单位:电气信息学院编写人:审核人:审批人:批准时间:年月日目录实验一(实验代码1)典型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 (2)实验二(实验代码2)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 (7)实验三(实验代码3)系统校正 (12)实验四(实验代码4)直流电机闭环调速 (16)实验一典型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一、实验目的和任务1、通过模拟实验,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二阶系统的两个参数T和ζ对二阶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2、通过模拟实验,定性和定量地分析系统开环增益K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观测系统处于稳定、临界稳定和不稳定情况下的输出响应的差别。

二、实验内容1、观察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分析二阶系统的两个参数T和ζ对二阶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2、观察三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分析系统开环增益K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TDN-AC/ACS教学实验系统、导线四、实验原理1.典型的二阶系统稳定性分析(1) 结构框图:如图1-1所示。

图1-1(2) 对应的模拟电路图:如图1-2所示。

(其中R取10 KΩ,50 KΩ,160 KΩ,200 KΩ)图1-2(3) 理论分析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4) 实验内容先算出临界阻尼、欠阻尼、过阻尼时电阻R的理论值,再将理论值应用于模拟电路中,观察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及稳定性,应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

在此实验中(图1-2),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其中自然振荡角频率:;阻尼比:。

2.典型的三阶系统稳定性分析(1) 结构框图:如图1-3所示。

图1-3(2) 模拟电路图:如图1-4所示。

图1-4(3) 理论分析系统的开环传函为:,系统的特征方程为:(4) 实验内容实验前由Routh判断得Routh行列式为:为了保证系统稳定,第一列各值应为正数,所以有得:五、主要技术重点、难点1、用示波器观察系统阶跃响应C(t)时,超调量σp %,峰值时间tp和调节时间ts的测量。

运算放大器的频率响应

运算放大器的频率响应

运算放大器的频率响应一、实验目的1、图示开环和闭环运算放大器的频率响应曲线。

2、由开环和闭环运算放大器的分贝增益确定运方的中频增益。

3、测定开环和闭环运算放大器的高端截至频率。

4、测定开环运算放大器的高频分贝增益。

5、测定开环放大器的单位增益宽带。

6、用运放的单位增益宽带计算放大器的宽带。

7、测定开环运放的截至频率及中频式输入和输出波形的相移。

8、测定负反馈对闭环运放带宽的影响。

9、用脉冲输入测定闭环运放的高端截至频率。

二、实验器材LM741运算放大器 1个信号发生器 1台波特图仪 1台示波器 1台电阻:100KΩ 2个, 1KΩ、10KΩ各1个三、试验原理用图1所示的电路可测量开环运算放大器的高端截至频率(近似等于宽带)和特征频率(单位增益频率)。

同相比例放大器为串联电压负反馈电路。

其高端截至频率可用图2所示的电路测定。

图1开环运放的频率响应图2同相比例运放的频率响应分贝电压增益与实际电压增益的关系为(dB)放大器的高端截至频率fH等于幅频特性曲线上中频增益下降3dB时的频率。

单位增益频率fu实施放大器电压增益下降为1(0dB)的输入信号频率。

放大器的增益宽带积是一个常数,等于单位增益频率,即图2所示的同相比例放大器的闭环电压增益为在图3所示的同相比例放大电路中,如果输入端加上脉冲信号,则输出波形的上升时间Tr (从幅值的10%至90%)可用来测定放大器的宽带。

输出上升时间(Tr)与放大器宽带(fH)只见的关系为图3通向比例运放的脉冲响应四、试验步骤1、在EWB平台上建立如图1所示的实验电路,仪器安图摄制。

用波特图仪图示运放开环增益的幅频特性曲线,频率变化范围为1.0 Hz—2MHz,增益单位是dB。

2、单击仿真开关运行动态分析,观察波特图仪显示的幅频特性曲线,注意曲线的品质部分在地段接近1Hz。

移动光标,测定放大器的中频电压增益,单位为dB。

3、步骤2分贝增益的测量值,计算放大器的中频电压增益,单位为dB。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

【实验名称】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实验目的】1) 掌握运用MATLAB 软件绘制控制系统波特图的方法; 2) 掌握MATLAB 软件绘制奈奎斯特图的方法; 3) 利用波特图和奈奎斯特图对控制系统性能进行分析。

【实验仪器】1) PC 机一台 2) MATLAB 软件【实验原理】1.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及稳定裕量(1)奈氏(Nyquist )判据:反馈控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奈氏曲线逆时针包围临界点的圈数R 等于开环传递函数右半s 平面的极点数P , 即R=P ;否则闭环系统不稳定, 闭环正实部特征根个数Z 可按下式确定Z=P-R=P-2N (2)稳定裕量利用)()(ωωj H j G 轨迹上两个特殊点的位置来度量相角裕度和增益裕度。

其中)()(ωωj H j G 与单位圆的交点处的频率为c ω(截止频率);)()(ωωj H j G 与负实轴的交点频率为x ω(穿越频率)。

则相角裕度:)(180)()(180c c c j H j G ωϕωωγ+=∠+= 增益裕度:)(1)()(1x x x A j H j G h ωωω==(对数形式:)(lg 20)()(lg 20x x x A j H j G h ωωω-=-= 2. 对数频率稳定判据将系统开环频率特性曲线分为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分别画在两个坐标上,横轴都用频率ω,纵轴一个用对数幅值和相角,这两条曲线画成的图就是Bode 图,即对数频率特性图。

因为Bode 图与奈氏图有一一对应关系,因此,奈氏稳定判据就可描述为基于Bode 图的对数频率稳定判据:(1)开环系统稳定,即开环系统没有极点在正右半根平面,如果其对数幅频曲线大于0dB 的区域内,相频曲线对180-线正负穿越次数相等,那么闭环系统就是稳定的,否则是不稳定的。

(2)开环系统不稳定,有P 个极点在正右半平面,如果其对数幅频曲线大于0dB 的区域内,相频曲线对180-线正穿越次数大于负穿越次数P/2,闭环系统就是稳定的,否则是不稳定的。

开环伯德图绘制

开环伯德图绘制
于是有: ω = K ⇒ ω0 = K ν
ν
75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
(5)绘制中频段 首先在横坐标轴上将转折频率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标出各转折频率。然后,依次在各转折频率处改变 直线的斜率 ,改变的多少取决于转折处环节的性质,如惯性环节的斜率为 − 20dB dec ,振荡环节为
− 40dB dec ,一阶微分环节为 + 20dB dec ,二阶微分环节为 + 40dB dec 等等。 例: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K ( s) = 100( s + 2) s( s + 1)(s + 20) ,试绘制其开环
ω
2
由图可知: 解得wc=4,
小结丗对最小相位系统、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的关系
如果幅频特性的斜率为-1对应的相角为-pi/2; 如果幅频特性的斜率为-k对应的相角为-pi*k/2.
77
L(ω ) = 20 lg K − 20 ×ν × lg ω ω =1 = 20 lg K
③低频段直线(或其延长线)与零分贝线(横轴)的交点频率为 ω0 = K ,对于 I 型系统交点频
ν
1
率为 ω0 = K ,II 型系统交点频率为 ω0 =
1
K ;这是因为由低频段的幅频方程,可得到
L(ω ) = 20 lg K − 20 ×ν × lg ω = 0 ⇒ 20 lg K = 20 ×ν × lg ω = 20 lg ων
⎧ L (ω ) = −20 lg 1 + ω 2 − 20 lg lg 1 + 4ω 2 ⎧ϕ (ω ) = arctgω − arctg 2ω ⎪ 1 1 ,⎨ ⎨ 2 2 ⎩ϕ 2 (ω ) = −arctgω − arctg 2ω ⎪ L2 (ω ) = −20 lg 1 + ω − 20 lg lg 1 + 4ω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