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案)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第九章-第3节-大气压强 辅导教学案(提升版)

第九章第3节大气压强【课程导入】【新知讲解】※知识点一:大气压强的存在1、阅读课本中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并要求学生用两个皮碗作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学生照课本做实验,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
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发现要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
讨论如何操作,拉开皮碗的力更大。
2、师生讨论: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模拟实验的共同点是:将金属球内和皮碗内的空气抽出或挤出;实验效果(表现为拉力的大小)取决于抽出和挤出的空气的多少。
思考:在大气中,拉开被抽出空气或被挤出空气的马德堡半球或皮碗为什么必须用力,感受什么情况下用力较大,让学生逐步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
3、实验验证:再看覆杯实验:(如图1)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了空气,杯内的水对硬纸片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托住了硬纸片。
而当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圈时硬纸片未掉下来,说明处处都存在大气压强,且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演示:广口瓶吃鸡蛋实验,将点燃的棉球扔入口向上装有细砂的广口瓶中,迅速将剥壳的熟鸡蛋塞住瓶口,待火熄灭后,观察到鸡蛋慢慢被吸入瓶内,如图讨论:由于棉花燃烧使瓶内气压降低,当瓶内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强时,鸡蛋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压入瓶内。
4、小结:(1)在地球的周围有厚厚的空气层(大气层),这些空气有质量,受重力作用,同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
(2)实验探究:(覆杯实验)归纳总结:大气与液体一样,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高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3)定义:大气产生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
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4)平常感觉不到大气压存在的原因:身体内外相通,压强相等。
(5)大气压存在的证明: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
引导过渡:马德堡半球实验表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那么大气压强有多大呢?※例题【例1】下列事例中,利用大气压作用的是()A.用吸管吸饮料B.医生用针筒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C.水往低处流D.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例2】不可以直接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实是()A.带挂钩的塑料吸盘能吸附在光滑的玻璃上B.钢笔从墨水瓶中吸取墨水C.用塑料管吸取饮料瓶中的饮料D.河堤的下段比上段要造得宽练习1、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强无关的是()2、将杯子里装满水,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过来,放手后,纸片不会掉下来,杯子里的水不会流出,如图所示,这表明。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人教版):大气压强

课堂总结
1、通过活动,我们知道在地球周围有大气压的存在,并且了解了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2、从奥托·格里克设计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不但存在,而且是非常大。 3、根据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出了大气压强的值为1.013×105Pa。一标准大气压 1.013×105pa。 4、大气压随高度上升而减小 5、液面上的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反之,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低。
实验探究
实验3:喝饮料. 思考:饮料是否是吸上来的?
实验探究
实验4: 瓶子吸水实验 同学们观察出什么了啊?
实验探究
实验5:“笔管提水”
取一只两端开口的塑料笔管(玻璃管)浸没于水中,用一只手指堵 住其中的一端后将整个装置提起,会发现管内的水_不__会__下__落_。 当将手指松开后,管内的水___会_下__落____。
A长度减小 B高度不变 C高度增大 D高度减小
课堂练习
7. 高山上煮饭不易煮熟,如要煮熟饭,下列措施中合适的是( B )
A.加大火力烧 B.锅上加一个不漏气的盖子 C.降低气压,可使水沸点升高 D.都可以
课外习作
伪气功师称有“空手吸盆”的特异功能,进行招摇撞骗。其做法是先 偷偷的把塑料挂衣钩的吸盘紧密的压在平滑的脸盆底面,然后只要用手 抓住隐藏的挂衣钩,就能把装有一定质量的水的脸盆提起来。 请你说明其中的道理。
PPT素材:om/sucai/ PPT图表:om/tubiao/ PPT教程: om/powerpoint/ 个人简历:om/jianli/ 教案下载:om/jiaoan/ PPT课件:om/kejian/ 数学课件:om/kejian/shuxue/ 美术课件:om/kejian/meishu/ 物理课件:om/kejian/wuli/ 生物课件:om/kejian/shengwu/ 历史课件:om/kejian/lishi/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

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
【目的和要求】
认识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定性关系──一定量气体的体积增大,压强减小;体积减小,压强增大。
【仪器和器材】
注射器(100毫升),小橡皮帽(眼药水瓶用)。
【实验方法】
1.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
如图1.37-1所示,用小橡皮帽封住针筒小孔,使注射器内封闭一定量的空气,空气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
2.将活塞向外轻拉一段距离,被封闭的空气体积增大。
放手后,活塞回到原处。
表明被封闭的空气体积增大时,压强减小。
所以放手后大气压将活塞推回原处。
3.将活塞向里轻推一段距离,被封闭的空气体积减小。
放手后,活塞也回到原处。
表明被封闭的空气体积减小时,压强就增大。
【注意事项】
1.整个装置气密性要好,不允许漏气.
2.为减小注射器筒内壁与活塞间的摩擦,可在活塞上涂一薄层牙膏,在筒内多次往复推拉后再演示。
3.为提高演示效果,可用橡皮筋箍在注射器外筒上,以标记筒内被封闭空气原来的体积。
【思考题】
拆开自行车车胎上的气门嘴,注意观察,为什么向下压打气筒的活塞能将空气打进车胎,而向上提活塞时,打进车胎的空气却不会倒流?
编者提示:本小实验可辅以“力学”部分的物理实验教学,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素养。
八年级大气压强物理北师大版知识精讲

初二大气压强物理北师大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大气压强大气压强:(一)大气压强的现象:1. 气体与液体一样,也具有流动性,空气也受到重力,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也会产生压强,这个压强叫大气压;2. 马德堡半球实验是历史上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托里拆利实验是历史上第一次测定出大气压数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①正确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设大气压为0p ,设想在管内与管外水银面相平处取一液片AB ,由于液片AB 静止不动,可知作用在液片AB 上向下和向上的压力相等,即上下F F =。
向下的压力是在液片AB 上方的水银重产生的,即ghS G F ρ==下,式中ρ为水银的密度,S 为液片的面积。
向上的压力是由于大气压产生的,它等于S p F 0=上。
又因上下F F =,所以S p ghS 0=ρ化简得gh p ρ=0。
即大气压等于管内高为h 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这是因为液体有传递压强的特点,即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同样,加在水银面上的大气压强也能够由水银传递到液片上。
②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应该注意管内上方是真空,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只随外界大气压强变化而变化,和管的粗细、管的长度、倾斜角度及将玻璃管提起还是下压等因素无关,只与管内水银柱的竖直高度有关。
3. 利用大气压解释现象(1)大气压的单位有帕斯卡、毫米水银柱(mmHg )、标准大气压,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水银柱=51001.1⨯帕(2)大气压的变化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及大气压强受季节、天气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冬季气压较高,夏季气压较低。
晴天气压比阴雨天高(3)大气压的变化对沸点的影响:大气压强与沸点的关系:实验表明,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同种液体的沸点不是固定不变的。
说水的沸点是C100必须强调是在标准大气压下。
气压不同时,水的沸点也不同。
如在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顶,水的沸点是C 72,而家用压力锅内水的沸点可达C 120左右,所以使用压力锅不但饭熟得快,还可以节省燃料。
八年级物理教案-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八年级物理教案-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气体压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了解气体体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 探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探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初中物理中学习过的内容,猜测一下今天要学习的是哪个物理概念?2. 学习环节(1)展示实验器材——活塞压缩机和压力计,提示学生今天要学习的概念为“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然后询问学生自己理解气体压强的定义是什么?(2)以一组活塞压缩机和压力计的实验为例,引导学生如何测定气体压强和体积。
通过实验,得到压强和体积的数据。
(3)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改变气体的体积会对气体压强有何影响?是否能够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达这种关系呢?通过同学们的猜想或讨论,由教师引导学生得到性质1:对于一个质量不变的气体,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和体积是反比例关系。
性质1的数学表达式为:P1V1=P2V2(4)接着,引导同学们思考,如果气体的压强不变,改变气体的体积会有什么变化?同样,是否能够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达压强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呢?通过讨论得到性质2:对于一个质量不变的气体,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体积和温度呈正比例关系。
性质2的数学表达式为:V1/T1=V2/T2(5)教师总结已得到的两个性质,同时利用实验结果进一步讨论P-V关系的表达式,引导学生得到性质3:对于一个质量不变的气体,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和体积和温度呈比例关系。
性质3的数学表达式为:P1V1/T1=P2V2/T2(此时理论上应该可以得到实验值与计算值之间的差距,为加深同学的理解,可与同学讨论计算错误的原因)(6)教师可以通过举一些例子加深学生对气体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关系的理解,比如:为什么气球在寒冷的天气中容易炸裂?为什么气筒装满气后会变得比原来重?这些例子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2课时 大气压强的变化和综合运用(教案)

第2课时大气压强的变化和综合运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2.知道大气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对有关现象进行解释.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分析大气压强的变化的图像,体会利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2.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能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大气压的存在与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大气压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金属盒气压计、集气瓶(带孔的橡皮塞)、细玻璃管、水(红色)、活塞式抽水机模型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知道气体和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知道了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而我们生活的大气层中,大气压强又该如何变化呢?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播放课件“高原反应”,并提出问题:我们生活在低海拔地区,当我们乘车旅游到西藏等高海拔地区时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适?学生思考、讨论.师大家先不着急知道答案,我们学习了本课知识后就会明白.【进行新课】知识点1 大气压强的变化教师展示金属盒气压计,请一个同学用气压计读出气压值,随后到楼上测出气压,把楼下、楼上测得的气压分别写在黑板上.教师请一个同学上讲台来,做一个简易气压计.(参照教材P41页《想想做做》——“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教师指导制作:取一个瓶子,装上适量红色的水.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使瓶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强,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拿着它(注意手不要接触瓶身,以免瓶子受热,影响瓶内气体的压强)从楼下到楼上,观察玻璃管内水柱高度的变化情况,并做另一个记号.(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易气压计的示意图,并将楼下、楼上两处水柱的高度标注在图中)师气压随高度的增加如何变化?生:减小.教师播放大气压变化规律的图像,并提出问题:请大家观察大气压变化的图像,看谁能说出它有什么规律?生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生2:在海拔3km以内,每升高1km,大气压减小10kPa;生3:大气压先减小得快些,后减小得慢些.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大气压强的变化”,并讲解.大气压强的变化(多媒体课件)1.大气压强不是确定不变的.影响大气压强的主要因素是高度,跟液体压强相似,越向高空,大气层的厚度越小,大气压就越小,即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由于越向高空,空气越稀薄,空气的密度越小,所以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是不均匀的,高度越大,大气压减小得越慢.在海拔3000m以内,每升高10m,大气压约减小100Pa.注意:大气压强的变化与高度是不成正比的,由于空气的密度不是一个定值,高空gh计算大气压强.的空气稀薄,空气密度小,因此不能用p=ρ空气2.大气压强还与天气、温度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气体压强与温度的关系: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板书:大气压强的变化:(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k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2)大气压除了受高度的影响外,还受天气、季节的影响.(3)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师既然大气压的变化与高度有关,大家想一想,气压计还可以作什么用途,应用在哪些方面?生:高度计,飞机在空中飞行、登山运动员测量山的高度等.例题1(用多媒体展示)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范成大到海拔3700m的峨眉山旅游,发现在山上“煮米不成饭”,他认为是因为山上的泉水太寒冷,故有“万古冰雪之汁”之说,其实这是由于高山上的____导致水的_____的缘故.解析:水的沸点的高低与压强有关,当水面上方的压强增大,则水的沸点升高,反之,压强减小,沸点降低.由于高山上大气压强较山脚下低,那么水沸腾时的温度降低,因而米吸收的热量减少,所以米煮不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高压锅煮饭.答案:气压低沸点降低例题2(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就制成一个简易的气压计.小明把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的水平地面上,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______,水对容器底的压强____,瓶子对地面的压强__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如果在瓶中装满水,就可以制成一个较准确的测量仪器:___________(请写出它的名称).解析:从山脚到山顶,海拔高度增加,根据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可知,山顶气压低于山脚,玻璃管外部气压减小后,在瓶内气体压强作用下,玻璃管内水柱上升.根据液体压强规律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大.把瓶子、水和玻璃管看成一个整体,其重力不变,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故瓶子对地面的压强不变;若将瓶子装满水,则在温度变化时,由于水的膨胀和收缩,会使玻璃管内水面变化,相当于温度计原理.答案:变大变大不变温度计知识点2 大气压强的综合运用1.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师日常生产、生活中经常应用大气压,如活塞式抽水机、离心式抽水机等.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两种抽水机的工作过程.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介绍它们的结构.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多媒体课件)1.活塞式抽水机上有两个单向开的阀门(如图甲),当提起活塞时,阀门A关闭,大气压使水推开阀门B进入圆筒;压下活塞时,阀门B关闭,活塞下面的水推开阀门A 涌到活塞上面;当向上提活塞时,阀门A关闭,水被活塞提升到出水管.活塞不断地被提起、压下,水被不断地抽上来.甲:活塞式抽水机乙:离心式抽水机2.离心式抽水机如图乙所示,抽水前滤网上单向阀门关闭,往抽水机里灌水到叶轮上;当电机带动叶轮高速旋转时,泵壳里的水也随叶轮高速旋转同时被甩入出水管,这时叶轮转轴附近压强减小,大气压迫使低处的水推开底阀,沿进水管进入泵壳,进来的水又被叶轮甩进出水管,这样一直循环下去,就不断把水抽到高处.说明:由于标准大气压支持10.3m水柱,离心式水泵在安装时,实际吸水扬程(抽水高度)不得超过10m.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2)吸水扬程最大是多少?(3)离心式水泵的实际扬程与实际吸水扬程、实际压水扬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学生回答:(1)抽水机工作的原理是利用大气压把水压上去的.(2)吸水扬程最大不能超过10m.(3)离心式水泵的实际扬程=实际吸水扬程+实际压水扬程.2.高压锅师请大家思考、回忆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大气压强?请举例说明,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学生分组讨论:如高压锅、罐头制品饮料盖上面的真空安全钮等.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高压锅内气压的计算”,并讲解.高压锅内气压的计算(多媒体课件)1.高压锅的工作原理是提高锅内气压,从而升高锅内水的沸点.在高压锅上套一个限压阀后,锅内气体压强将在限压阀上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F内,除此力之外,限压阀另.外还受到重力G和大气压向下压限压阀的压力F外2.当锅内气压增大到一定限度时,这三个力将保持平衡,放出一部分气体后,限压阀再次压在出气孔上,锅内气压再进一步增大,限压阀总保持平衡,即有关系式:F外+G=F内.再根据压强公式:p=F/S变形有F=pS,则p外S+G=p内S,p内=p外+G/S.板书:高压锅的原理: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例题3 (多媒体展示)如右图所示,张强同学家的高压锅盖上标有“××铝制品厂18cm压力锅”的字样,他测得高压锅限压阀的质量为70g,排气孔的横截面积约为10mm2.问这个高压锅工作时,其内部水蒸气的最大压强为多大?(设大气压p0=1×105Pa,g取10N/kg)分析:分析限压阀的受力可知限压阀共受三个力作用:限压阀自身的重力、大气的压力、锅内气体的压力,且在这三个力的作用下限压阀处于平衡状态,即可求得.解:由题意得F内=F大气+G,即有355 062701010/110 1.710.1010kg N kgp p mgS Pa Pam--⨯⨯=+=⨯+=⨯⨯内【教师结束语】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收获确实不少,我们知道了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在海拔3km以内,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还知道了大气压强除了受高度的影响外,还受天气、季节的影响.气象专家把气压作为预测天气变化的一个重要依据.大气压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如高原反应、抽水机、高压锅就是大气压的典型的应用.好,谢谢大家!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在引导学生探究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时,采用气压计的测量与简易气压计的制作相结合,这样不仅帮助了学生理解大气压的变化规律,更重要的是避免了空洞的死板记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展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图像,让学生分析找出规律,这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理解,渗透了学科间的教学.2.在介绍抽水机的工作过程中,运用先进的教学工具——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思考问题,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视觉效果.。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
4.经历测量人体对地面压强的过程,培养乐于和他人合作进行探究的团队精神,初步掌握测量,计算,表达能力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6.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
教学设想重点: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压力的概念。
会画压力示意。
教学教法实验探究式教学准备一端削尖的铅笔、小桌子、沙盘等。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不知道大家注意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没有:[出示钉]钉的帽子做得又大又平,而钉头却又尖又细;在茫茫的雪原里,步行的人容易陷下去,可是滑雪者却悠然自得,而且滑得很快。
这些现象看起来简单,但其中包含的物理学道理却是很深刻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准备解决这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只杯子放在地面上,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那么地面受不受力呢?(如果用手作为地面,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压力,可见地面受到杯子的压力,谁来画一画地面受到的压力?)同样的道理,钉对墙面也有压力;放在斜面上的木块对斜面也有压力,请大家完成力的示意。
(学生板演)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多媒体展示压力,说明压力的方向始终和接触面相垂直。
(学生观察并回答)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虽然我们知道了压力的定义,但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和那些因素有关呢,我们用实验来探寻答案。
[实验1]将压力小桌正放入沙盘,其中一次在小桌上放一个重物,比较两次小桌陷入沙盘的深度。
(学生观察)压力作用的效果和压力大小有关。
大气的压强 教案、教学设计

《空气的“力量”》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空气的“力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沪科版)八年级第八章《压强》第三节的内容,本节的内容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多样化等基本理念。
本节涉及的内容是紧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大气压知识,本节教材先介绍大气层,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让学生知道了空气有质量,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压强,用冷水浇铁皮罐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和液体比较引出大气压强的概念,让学生用一些生活用品做一些实验亲身体验大气压的存在,通过阅读“马德保半球实验”让学生知道大气压是很大的。
介绍托里拆利实验让学生知道大气压的测量方法,用力的平衡和液体压强知识分析得出大气压的值,再介绍测量大气压的仪器。
最后介绍大气压的变化规律,通过加油站让学生知道液体沸点和液面上方气压的关系,介绍把大气压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实例。
本节教学内容的安排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充分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让学生感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和意义,感受到物理并不难学,有利于巩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过程和方法。
也为下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知识的学习作了必要准备,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初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半年多物理新教材的学习,已基本领悟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也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及操作能力。
部分学生会在下学期学习《密度与浮力》和本章前两节《压强》《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等知识后,感到物理难学,逐渐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大部分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也比较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
由于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在日常生活中不易感觉到大气压的存在,因此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到大气压能很大程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目标、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确立以下本节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能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八年级物理教案
(目的)
1、了解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2、利用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重难点)
温度不变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一位同学吹一个气球,然后让气球复原,放进一个塑料瓶,并用气球口向外包住瓶口,再请这位同学吹这个气球,同学们一起观察前后两次现象:气球在空气中容易吹大,而放在瓶子里却不容易被吹大。
提问:气球在空气中容易被吹大,为什么放在瓶子里却不容易被吹大?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
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当气球放在空气中,气球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而放在瓶子里后,气球受到瓶内气体压强的作用,二者压强的大小是不相等的,显然后者压强更大。
提问:是什么原因使得瓶子里的压强变大了呢?
请同学们观察在吹气球过程中,瓶子里气体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经过观察可以发现,瓶子里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
那么,瓶内气体压强的变化是否是因为瓶子里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新课教学
在刚才的实验中,瓶子里的气体是被密闭的,现在我们就以密闭的气体为研究对象,大家观察一下我们面前的实验仪器一一注射器,是否可以找到这样的气体?注射器里的气体就是实验研究的密闭气体。
1、实验目的: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2、实验器材:注射器(出口处用橡皮膜封住)
3、实验思路:
(引导学生找出实验思路:研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就是研究气体
的体积”发生变化时,压强”随之发生了什么变化?)
当气体体积增大时,压强如何变化?
当气体体积减小时,压强如何变化?
4、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当气体体积增大时,橡皮膜如何变化?当气体体积减小时,橡皮膜如何变化?)
5、实验结论:
观察橡皮膜的变化,当向里推活塞,气体体积减小,橡皮膜向外突起时,表明气体压强增大;当向外拉活塞,气体体积增大,橡皮膜向内凹陷时,表明气体压强减小。
得出实验结论,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看课本的结论:温度一定时,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结论中特别说明,温度一定”有何含义?是不是气体的压强还与温度有关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小实验来验证。
在水平玻璃管内用一小段水柱将烧瓶里的气体密闭,用手给烧瓶里的气体加温,观察水柱向外移动,表明气体的压强有变化,可见,气体的压强与温度有关。
当研究三个变量中的其中两个变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控制第三个变量不变,所以,要表明温度不变时”
三、利用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解释物理现象
1、气球在瓶子里吹不大的现象
(引导学生利用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解释气球在瓶子里吹不大的现象)
当气球在瓶子里被吹大一些时,瓶子里气体的体积减小,作用在气球上的压强增大,使气球难以被吹得更大。
2、人的呼吸过程
(1)、引入:气球放在瓶子里很难被吹大,但可以通过改进瓶子的结构,即使不吹,气球也能变大,怎么改进呢?引导学生思考:要使气球变大,应使
气球外的气体压强减小,所以应使气球外的气体体积增大,所以,可以考虑如何改变瓶子的体积。
向学生展示自制的教具——经过改进的塑料瓶,拉动瓶底,气球变大。
请学生回答原因。
还可以继续改进这个教具,用橡皮膜代替瓶底,。
取一只“Y”字形的玻璃管,一端开口,另两端用两只气球封住,有气球的两端放在瓶内,开口端通过橡皮塞与大气相连。
这样,只要拉动橡皮膜也可以改变瓶内气体体积的大小,使气球变大。
提问:这个教具使我们联想到什么?
(引导学生联想到人的呼吸过程)
(2)、人的呼吸过程
A、呼吸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人呼吸的模型。
注意观察呼吸时胸腔的变化。
B、请全班同学在老师的指挥下一起做深呼吸。
注意体验呼吸时胸腔的变化。
C、提问:人在吸气时,胸腔是怎么变化的?人在呼气时,胸腔是怎么变化的?
D、通过观察人呼吸的模型和体验呼吸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人在吸气时,胸腔是增大的;人在呼气时,胸腔是减小的。
E、请同学们利用温度一定时,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的结论分析人呼吸的过程。
我们吸气时,胸腔扩张,胸内肺泡跟着扩张,于是肺的容积增大,肺内空气压强减小,小于体外的大气压强,大气将新鲜的空气经鼻腔、气管压入肺泡;呼气时,胸腔收缩,于是肺的容积减小,肺内空气压强增大,大于体外的大气压强,肺内一部分气体经气管、鼻腔排出体外。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人的呼吸过程时靠大气压强的作用,如果人在高海拔地区,人会感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大气压小的缘故。
3、打气筒的工作过程
(1)、打气筒的构造:金属筒、活塞、橡皮碗、接气门(实物讲解,特别讲解橡皮盘的结构和作用:当活塞向上拉起时,橡皮盘收缩,当活塞向下压
时,橡皮盘张开,紧抵着筒壁)
(2)、用打气筒给轮胎大气时,把出气管接到自行车的气门上,气门是一个单向阀门,只允许空气从打气筒进入轮胎,不允许空气从轮胎倒流入打气筒。
(用气门芯的结构图讲解)
(3)、打气筒的工作过程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打气筒的打气过程,第一遍是完整过程,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打气筒内密闭气体的体积的变化和气门的状态)
提问:请同学们利用温度一定时,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的结论分析打气筒的工作过程。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第二遍分解过程,使同学的分析更完整、更准确、更规范)
完整的表述:向上拉活塞时,活塞下方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活塞上方的空气就从橡皮盘的四周挤到下方;向下压活塞时,活塞下方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使橡皮盘紧抵着筒壁不让空气漏到活塞的上方,继续向下压
活塞,当空气压强足以顶开轮胎气门上的橡皮套管时,压缩空气就被压入轮胎。
现在我们身边大多数是用自动压缩空气机给自行车打气的,利用压缩空气的例子也很多,如:射钉枪等。
除了以上几种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例子可以用今天的结论来解释,比如,我们小时侯玩过的
一种玩具,大家想想,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后,取出自制教具演示一遍,请同学分析原理,并作为课后的思考题。
四、课堂小结
(一)、教学内容:
(1)、温度一定时,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2)、利用温度一定时,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的结论,解释人的呼吸过
程和打气筒的工作过程。
(二)、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