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水实验装置图
2020年中考化学人教版专题复习:水组成的实验探究知识总结

2020年中考化学人教版专题复习:水组成的实验探究知识总结【考纲要求】1.掌握水的电解实验和水的组成;了解过滤、吸附、蒸馏等净化操作和原理。
2.知道硬水的软化方法,学会区别硬水和软水;了解水污染及防治水污染的方法。
【知识网络】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 组成化学方程式:2H2O2H2↑+O2↑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净化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硬水: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分类用肥皂水区分水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常见的饮用水: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等自来水生产过程:取水---加絮凝剂---沉淀---活性炭吸附---消毒--自来水工业上:“三废”的任意排放水的污染农业上: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生活上:生活污水任意排放水污染防治措施工业“三废”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农业上化肥农药合理使用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考点梳理】考点一、水的电解实验1.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2.实验现象:电极上有气泡,一段时间后,试管2和试管1所收集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 :1。
3.检验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l中的气体,发现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试管2中的气体接近火焰时,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证明是氢气。
4.实验结论:(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氢气和氧气。
2H2O2H2↑+O2↑(2)水是由氢(H)、氧(O)两种元素组成的,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
【要点诠释】1.电解水时电极上出现的气体可巧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2.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因为当氢气中混有空气时,点燃混合气体就可能发生爆炸,氢气的爆炸极限为4%~74.2%(即空气中混有氢气的体积分数为4%~74.2%)。
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为: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就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响声很小,才表明氢气已纯净。
电解水实验及水的净化

3.氢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 化学性质: A.可燃性: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放出热量。
注:点燃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或氢气不纯)可能发生爆炸。 所以点燃前应验纯。
B.还原性
1.关于水的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能”或“不能”)其原因是___________。
⑷ 蒸 馏 烧 瓶 中 在 加 热 前 应 放 入 ______ 或 _______ , 作 用 是
_________________。
7
试管甲中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有时可能发出“啪啪” 的爆鸣声),说明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结论】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化学性质 说明水是由氢(H)、 氧(O)两种元素组成的。 【注意事项】 电源为直流电源 水中通常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溶液,增强水的导电性 【误差分析】 实际试验结果往往出现生成的氢气的体积与氧气的体积之比大于 2∶1 的情况。 原因:通常状况下,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
象是_______________。
8.陈伟同学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 静置一会后,进行过滤。
⑴需要使用的用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加明矾的作用是_____; 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操纵过程中,他发现过滤速度太慢,产生的原因是
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⑶电解进行到 6min 时,甲、乙两试管内排出水的体积比为_____。
河南省平顶山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阶段性学情分析(二)化学试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阶段性学情分析(二)九年级化学(RJ)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2页,四大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3.答卷前请将弥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n:55 K:39 Zn:6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烧酒”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
……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这种方法是A. 过滤B. 蒸发C. 蒸馏D. 升华2. 海南盛产甘蔗,《天工开物》记载甘蔗制作红糖的主要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A. 削蔗蓝去杂B. 石辘碎蔗C. 渣汁分离D. 热蜗熬糖3. 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量取液体B. 过滤C. 活性炭净水D. 加热液体4.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 P2O5B. C60C. NeD. NaCl5.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是A. B. C. D.6. “中国芯”的关键材料是硅。
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和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图中的x 为8B. 硅属于非金属元素C. 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D. 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7.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在海水中加入活性炭可以使海水淡化B. 向硬水中加入明矾净水剂后得到纯水C. 为节省水资源,可以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D. 用肥皂水可以检验硬水和软水8. 在化学反应A 2+BC=B+A 2C 中,反应物BC 与生成物 B 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将2g A 2与80g BC 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A 2C 的质量是A. 64gB. 18gC. 80gD. 9g9. 已知某物质X 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又知该物质的制备原理为:2KClO 3+4HCl (浓)=2KCl+2X+Cl 2↑+2H 2O .则X 的化学式为A. ClO 2B. HClOC. Cl 2O 5D. HClO 310. 已知:某密闭容器中,12g A 加热完全分解产生B 和C ,其中B 的质量为2g ,同时C 又能部分分解产生0.1g D 和7.9g E ,则最终该密闭容器中B 和C 的质量比为的A. 1∶1B. 1∶2C. 1∶4D. 1∶511.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C 15H 22O 5)和双氢青蒿素(C 15H 24O 5)而荣获了诺贝尔奖.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青蒿素比双氢青蒿素少两个氢原子B. 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C. 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中碳、氧原子个数比都为3:1D. 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双氢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大12. 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有关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A. 微粒观:钾离子和氯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化学性质一定相同B. 元素观:元素组成完全相同的物质,其化学性质也一定相同C. 守恒观:10g 氢气与10g 氧气充分反应后,一定生成20g 水D. 变化观:化学反应后有氧气生成的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13. 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同一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3未测47反应后的质量/g 1294A. 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丙一定为化合物C.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 参加反应的甲、丁的质量之比为2:314.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该反应可用于汽车尾气处理。
专题4.3水的组成(九大题型)-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举一反三(人教版)(原卷版)

专题4.3 水的组成【题型1】 氢气的性质【题型2】 氢气的检验和验纯【题型3】 水的电解实验【题型4】 探究水的组成的其他实验【题型5】 宏微结合看电解水【题型6】 有关水的组成的其他探究【题型7】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判断【题型8】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辨析【题型9】 从微观角度判断物质的分类1.氢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2)化学性质:可燃性实验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珠产生文字表达式:氢气 + 氧气 水符号表达式: H 2 + O 2 H 2O(3)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验纯。
2.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是: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如果声音很小,就说明氢气较纯。
【题型1】 氢气的性质【例1】氢气肥皂泡在空气中迅速上升,这一事实说明氢气A .无色B .无气味C .难溶于水D .密度比空气小【变式11】下列关于氢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 .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B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C .氢气难溶于水D .点燃氢气时一定会发生爆炸【变式12】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等开发出高储氢密度和放氢速率的合金储氢材料,能延长手持氢气火炬的续航时间,助力北京冬奥会。
下列关于氢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题型梳理举一反三 点燃 点燃A.氢气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氢气燃烧不会产生污染物C.同温同压时,氢气密度比空气小D.氢气在点燃前需检验纯度【变式13】下图所示是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微观表示:(1)根据图示反映出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在反应前后不变的微粒是。
(2)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的安静的燃烧,产生色的火焰,若点燃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就有可能引起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
人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质量评价(含答案)

人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质量评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姓名:________]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F—19 S—32 Cl—35.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A.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 B.将烟囱建的尽可能高C.农业上推广使用滴灌、喷灌技术 D.大量开采地下水2.学校直饮水机处应张贴的标志是( )3.“南水北调”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
“南水”净化过程中,用于除去难溶性杂质的操作是( ) A.沉降 B.过滤 C.消毒 D.煮沸4.下列常用的净水方法中,单一操作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A.沉降 B.吸附 C.蒸馏 D.过滤5.过滤操作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漏斗 B.玻璃棒 C.水槽 D.烧杯6.小明同学利用自制简易净水器(如图)对污浊的河水进行了净化。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装入小卵石的目的是杀菌消毒B.该净水器可以将硬水变为软水C.活性炭可吸附河水中的异味和色素D.该净化过程可除去河水中所有杂质7.由陡河水生产自来水的处理过程如下。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陡河水和自来水都是混合物B.通过过滤池能够滤除水中的难溶性的细小颗粒C.在吸附池中主要利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D.在“吸附”之后还有投药消毒和蒸馏等过程8.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C.硬水中含有较多钙、镁化合物,提倡多喝硬水D.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9.《梦溪笔谈》中记载“馆阁新书净本有误书处,以雌黄涂之”,雌黄的主要成分是三硫化二砷,可用作颜料,有剧毒。
三硫化二砷属于 ( )A.混合物 B.化合物 C.氧化物 D.单质10.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学生必做实验)课件

氢气的制取和性质(重点)
例3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足量的锌粒加入浓硫酸中,发现有大量的气泡放出,他们对气体的
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锌粒加入浓硫酸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浓硫酸能与锌反应,但不产生氢气,也不会产生氧气。 ②SO2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能使品红(一种红色色素)溶液褪色。 ③氢气具有还原性,浓硫酸可作干燥剂。 【提出猜想】猜想一:气体是H2;猜想二:气体是SO2;猜想三:气体是 SO2和H2 。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的装置(部分夹持器材略去,假设每个能
课后强化
基础题
1.(2023·成都)电解水,反应一段时间后,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记录的现象如下表。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D)
现象
两电极 有气泡
正极端的玻璃管 体积为5.15mL,木条燃得更旺
负极端的玻璃管 体积为10.38mL,气体燃烧
A.通电前应将玻璃管内空气排尽 B.两电极产生气泡的速率不相同 C.正极气体为氧气,负极气体为氢气 D.结合气体密度可计算水中氢、氧原子个数比
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学生必做实验)
课标要求 考点管理 考点探究
1.会做电解水的实验。 2.理解水的组成。 3.掌握水的性质。 4.掌握氢气的性质。
课标要求
1.水的电解实验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考点管理
(2)实验现象:正、负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和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与和电源正极相连的 玻璃管内生成气体的体积之比约为 2∶1 。体积较大的气体能 燃烧 ,火焰呈 淡蓝色 ,证明是 氢气 ; 体积较小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 复燃 ,证明是 氧气 。简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3)氢气新能源:因为氢气本身无 毒 ,燃烧放出的热量 高 ,且燃烧后的产物为 水 ,不污染空 气,是理想的 清洁高能 燃料。
化学(人教版)九上素养分层提升练:4.3 水的组成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3 水的组成夯基知识梳理知识点1 探究水的组成1.1784年,科学家卡文迪许演示了“易燃空气”的燃烧,发现燃烧产物只有水。
据此判断“易燃空气”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氢气2.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试管1中得到H2B.水由H2O2构成C.水发生了分解反应D.水由氢、氧元素组成3.有关下图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点燃氢气前要检验纯度B.水中加入氢氧化钠能增强水的导电性C.a管气体能燃烧D.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的组成4.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
接通电观察两电极都有气泡产生。
(1)通电一段时间后,玻璃管b内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a、b两玻璃管内收集到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2)如图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①水的分解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_。
②写出水通电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
该实验中能够说明水的化学符号为“H2O”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2 物质的简单分类5. 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本亚明·利斯特通过实验证明了脯氨酸(C5H9NO2)可以驱动不对称催化反应。
从物质的分类判断脯氨酸属于( )A.混合物B.单质C.化合物D.氧化物6.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A.氧化镁水B.红磷空气C.冰铁D.氧气二氧化碳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C.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化合物D.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8.图中“●”“”和“〇”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1)表示混合物的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2)表示单质的有________,可以表示氧化物的有________。
上海市2023年中考备考化学一轮复习 3

上海市2023年中考备考化学一轮复习 3.1 水 练习题一、单选题1.(2022·上海宝山·统考模拟预测)自来水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其中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A .取天然水B .沉淀处理C .过滤处理D .消毒处理2.(2022·上海闵行·统考一模)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2222H O H +O ↑↑通电B .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C .自来水生产中用明矾做消毒剂D .电解水产生的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2:1 3.(2022·上海普陀·统考一模)自来水生产中,加入“氯气”的作用是A .沉降颗粒物B .吸附悬浮物C .杀菌消毒D .提高口感4.(2022·上海长宁·统考一模)自来水生产中,能起到杀菌消毒作用的试剂是A .活性炭B .氯气C .砂石D .明矾5.(2022·上海松江·统考二模)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矿泉水B .自来水C .湖泊水D .蒸馏水6.(2022·上海黄浦·统考二模)以下得到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电解水B .分解氯酸钾C .分离液态空气D .分解过氧化氢7.(2022·上海青浦·统考二模)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B .电解水时正极上产生氧气C .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的体积增大D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氧原子8.(2022·上海虹口·统考二模)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 .为充分利用氢气,应先加热再通入氢气B .实验中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试管口有小液滴C .实验中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水的质量D .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等于通入的氢气的物质的量9.(2022·上海黄浦·统考一模)关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说法错误的是A .产生淡蓝色火焰B .产物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C .该实验能证明水的元素组成D .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氢分子10.(2022·上海杨浦·统考一模)X 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黑色固体,则X 可能是A .木炭B .铁丝C .氢气D .硫粉11.(2022·上海普陀·统考一模)若用和分别表示氢、氧元素的原子,表示为水分子,以下对分子原子的理解正确的是A .水分子可以分解B .不同原子的大小可以随意表示C .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分子结合而成D .反应前后氢、氧原子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12.(2022·上海徐汇·统考模拟预测)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