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义的发展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ppt课件

古代汉语ppt课件

促进文化交流
古代汉语作为连接古今的桥梁, 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和理解。
培养人文素养
学习古代汉语可以培养人的人文 素养,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文化
修养。
古代汉语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价值
文化创意产业
古代汉语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素 材和灵感来源,如古装剧、历史小说等。
学术研究
古代汉语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 化、哲学等领域的重要工具,对于 推动相关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音韵学是研究语音的历史演变的学科,涉及古音、今音、方音等多个方
面。音韵学对于理解古代汉语语音的特点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02
音韵学研究方法
音韵学研究方法包括历史比较法、内部拟测法、审音法等。这些方法在
揭示古代汉语语音演变规律和特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03
音韵学与古代汉语研究的关系
音韵学对于古代汉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汉语语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修辞的比较
修辞手法种类
古代汉语修辞手法丰富多样,现代汉语在 继承古代汉语修辞手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和发展。
表达效果
古代汉语修辞注重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 现代汉语修辞更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 性。
文化内涵
古代汉语修辞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和历史背景,现代汉语修辞则更注重时代
性和普适性。
差异与变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音韵 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现代汉语的词汇量更加丰富, 表达方式更加多样;语法结构更加简化;音韵系统也发生了一 定的变化。
02
古代汉语的语音与音韵
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
声母系统
古代汉语的声母系统相对复杂,包括清浊音、送气与不送 气等区别。常见的声母如帮、滂、并、明等,在发音部位 和发音方法上各有特点。

最新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古今词义的变化、一词多义、连绵词、偏义复词、教学讲义PPT

最新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古今词义的变化、一词多义、连绵词、偏义复词、教学讲义PPT
▪ 另外,文言文中有一些现在不常用的字,我们 要仔细辨清字形,查明字音,切不可以形近字的音 去替代,或者读“半边字”。如“及郡下,诣太守” 的“诣”,应读yì,不能误读为zhǐ。
▪ 论语(lún)
默而识之(zhì)
▪ 贫者语于富者曰(yù) 曳屋许许声(hǔ hǔ)
▪ 荷担者三夫(hè)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zēng)
文言代词
▪ 古汉语的代词比现代汉语复杂。现分类列 举如下:
▪ 1、人称代词 ▪ 第一人称:吾、余、我、予 ▪ 吾义固不杀人。 (《公输》) ▪ 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 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 ▪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第二人称:汝、女、尔、若、乃、子 ▪ 孰谓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 由,诲女知之乎?(《论语十则》) ▪ 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 子何恃而往?(《为学》)
▪ 《为学》: ▪ 屏弃而不用 ▪ “屏”通“摒” ▪ 《卖油翁》: ▪ 但手熟尔 ▪ “尔”通“耳” ▪ 《桃花源记》: ▪ 便要还家 ▪ “要”通“邀”,邀请 ▪ 《口技》: ▪ 满坐寂然 ▪ “坐”通“座”
▪ 《伤仲永》: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扳”通“攀”,牵,引 ▪ 《愚公移山》: ▪ 河曲知叟亡以应 ▪ “亡”通“无”,意思是没有 ▪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反”通“返”,还,返回 ▪ 甚矣,汝之不惠 ▪ “惠”同“慧”,聪明 ▪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 “厝”(cuò)通“措”,放置
▪ 在大多数情况下,通假字和本字的 读音是一样的。可是,由于古今读 音有了很大的变化,通假字和本字 的读音不一致的情况并不鲜见。如 “将军身被坚执锐”,本字“披”。

汉语词汇的演变(1).ppt

汉语词汇的演变(1).ppt
②颜色不少变颜色 古义:容颜、脸色。今义:色彩。 ③秋天漠漠向昏黑 秋天 古义:秋日的天空。今义: 秋季。 ④上初即位,富于春秋 春秋 古义:年岁、年龄。今 义:春天和秋天。
4. 词义弱化: 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
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如: “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 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 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古代表示与外界隔绝之地现在表示走投无路之时感情色彩变化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
汉语词汇的演变
汉语词汇的演变
词义的变化
1. 词义的扩大。 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
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如: “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 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 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如:“卑鄙”原指地 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 “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现在表示坏人 的帮凶,贬义词。“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 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 东家有好女,可怜体无比 可怜:这里是可爱之意, 褒义词,今意是令人怜悯之意,多含贬义。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约束 古义:盟约。今义:限制。 ②戊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举 古义:攻
克。今义:抬起。 ③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走 古义:跑。今义:行走。 ④吾羞,不忍为之下 羞 古义:羞愧、感到耻辱。今义:
害羞、不好意思。
5. 词义强化: 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

2024版王力《古代汉语》PPT课件讲义完整

2024版王力《古代汉语》PPT课件讲义完整
性和流畅性。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7
33
选读篇目
《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等。
赏析要点
分析选文所体现的作者的历史观和文学 观;探讨选文在叙事写人方面的艺术成 就;品味选文的语言特点。
2《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 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 和策略。
《战国策》的艺术特色在于善于通过讽 喻、比喻、夸张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描写社会风貌;语言生动、流畅,富于 感情色彩。
现代音
上古音、中古音与现代音的比较
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 准音,可通过拼音方案等工具学习掌握。
揭示汉语语音的历时变化及其规律,有助于 深入了解汉语语音系统的发展演变。
2024/1/27
11
03
词汇与语法
2024/1/27
12
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与分类
特点
单音节词为主
多义词丰富
2024/1/27
2024/1/27
研究现状
目前,古代汉语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古籍整理与校 勘工作仍需加强,音韵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尚 未得到圆满解决,训诂学和语法学的研究也 需要进一步深入。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 学术交流的加强,古代汉语研究的方法和手 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6
02
文字与音韵
20
《楚辞》概述及艺术特色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 原等人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具有 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
格。
《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强烈的个
人情感表达。
《楚辞》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 象征、比喻等手法的运用,以及

古代汉语词义的变化

古代汉语词义的变化
一、古词的消亡的新词的产生
❖ 古代一些事物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很重要,有自己的名称, 后来这些事物不存在了,随着这些事物的消失,这些词就消 失了。
❖ 珽:天子用的玉笏,一种大圭,长三尺。天子与群臣相见 时手上拿的狭长的玉板,上可记事。
❖ 璋:古代贵族们举行祭祀、朝聘、丧葬时用的一种礼器,形 状象珪。
❖ 珪:上圆下方,天子诸侯在行隆重仪式时用。同“圭” ❖ 珑:古人求雨时使用的玉器,上面刻有龙。
❖ 访:古义是咨询。《尚书·洪范》:“王访于 箕子。”《左传·僖32年》:“穆公访诸蹇 叔。”两个“访”都是“咨询”义。《说文》: “讯谋曰访。”讯谋:问主意,广泛发地找人
商议,向人征求意见。大约在中古才有“探 访”“访问”义。杜甫《赠卫八处士》:“访旧 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访”的今义是拜访、 探访。 “访”的古义对象是事,今义对象是人。
❖ 文信侯去而不快。 《战国策·秦策五》
❖ 快哉,此风!
宋玉《风赋》
❖ 中古产生新义:
❖ ①迅速:《世说新语·汰侈》:“彭城王有快 牛,甚爱惜之。”
❖ ②锋利:《齐民要术·杂说》:“调习器械, 务令快利。”
⒉义项的减少
❖ 一个词原来有几个意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在历史的发展中 消失了。
❖ 坟:古义有:水边高地、土堆。
❖ 秦於是乎输粟於晋。 《左传·僖三十年》

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物贡输。 《盐铁论·本
议》
❖ 中古以后产生“失败”义。
❖ 此局全输矣。
杜光庭《虬髯客传》
❖ 不信君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时。 白居易 《放言》
❖ 桓宣武少家贫,戏大输,债主敦求甚切。 《世 说新语·任诞》
❖ 快:上古表“喜悦、快乐”义,或“舒畅、畅 快”义。

古代汉语词义的发展

古代汉语词义的发展
古代汉语词义的发展

《战国策·秦策》:“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 地耳。”《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两 处的“抢”皆“碰、撞”之义。
行李
古指外交使节,指人不指物。《左传·僖公三十年》: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指出行 时携带的东西,指物不指人。
古代汉语词义的发展
古代汉语词义的发展
(1)完全不同

古义指缠绕,《尔雅·释天》:“素锦绸杠。”郭璞注:
“以白地锦韬(缠绕、套住)旗之杆。”《九歌·湘君》:
“薜荔柏兮蕙绸。”王逸注:“绸,缚束也。”今魂》:“招具该备,永 啸呼些。”王逸注:“该。亦备也。言撰设甘美招魂之具, 靡不毕备,故长啸大呼以招君也。”《方言》卷十二:“备、 该,咸也。”现常用意义为“应当”。成语“言简意赅”一词中, “赅”与“该”义同而形异。
古代汉语词义的发展
古义 今义
义 打盹 打盹 素 一

各种姿

势睡觉


古义指外出时随身携带的(供旅行者吃的)干粮。《庄 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 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注:“居家 为食,行道曰粮。”后来泛指各种粮食。《晋书·吴隐之传》:“每 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授亲族。”《后汉书·和帝纪》: “诏贷被灾诸郡民种粮。”这两处的“粮”均泛指所有粮食,尤其是 后面一句,能做种粮的“粮”显然不是指“干粮”。现在所说的“粮”也 是干湿生熟均可。
古代汉语词义的发展

古义专指蔬菜,《说文·艹部》:“菜,草之可食者。”《礼记·学 记》:“大学始教,皮弁祭菜。”注:“菜,谓芹藻之属。”到了宋代, 菜仍不含肉、蛋等副食。罗大经在《鹤林玉露》记载:仇泰然对一 幕僚说:“某为太守,居常不敢食肉,只是吃菜;公为小官,乃敢食 肉,定非廉士。”这里“菜”与“肉”分别画然。到了吴敬梓《儒林外史》 时,菜已经由专指蔬菜而兼指肉、蛋等副食了。如该书第四十二回: “都是些燕窝、鸭子、鸡、鱼……那菜一碗一碗的端上来。”这里的 “菜”显然指前面的“鸭子、鸡、鱼”等。

汉语史词汇发展史ppt

汉语史词汇发展史ppt
过时的挂历 哈吧狗落水 狐狸吵架 机关枪打飞机 乌鸦落在猪身上 坐飞机搽粉
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语的名称是在唐代.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 现象,却远在先秦时就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 未为迟也”
三、专门用语
是指被固定了的专门指称某种事物和意义的词组。 古代:尚书 御史 枢密院 宣抚使 可汗 道台 现代:南京晓庄学院 新街口百货商场 南京大学 简缩
在奋不顾身的学习,前天老师表扬了我的丰功伟绩,我听了以
后沾沾自喜。你批评我爱滥用成语,我以后一定前功尽弃,卷
土重来。祝爸爸万古长存!
你独一无二的儿子小明
二惯用语,谚语,歇后语
惯用语,谚语,歇后语都是从历代汉语词汇中逐渐发展和丰富的, 下面是一些例子:
A惯用语: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习惯用语,以动宾关系的三字格为主 要结构形式和音节形式,如:开小差,穿小鞋,开绿灯,抓小辫等. 也有非三音节的:钻牛角尖,捅马蜂窝,唱对台戏.
出于同一语源,后来分化成 意义相关而不完全相同的一组词。
返回本章目录
同源词-2
1.声近:这组词的读音必须相通。
声母
双声--声纽相同。 对转--声母的发音部位相同。
叠韵--属同一韵部。
韵母 对转--韵母的主要元音相同,
韵尾有对应关系。
2.义通:这组词的意义相同、相近、相关。
3.古证:有古代训诂资料或字形为证据。
新词产生的途径
C、有的是出于避讳
箸→筷子
新词产生的途径
D、有的是由于观念和情感的变化 E、还有的是由于社会心理的影响
新词产生的途径
5、词义演变产生新词
新词产生的途径
6、词组成词 如:门户,道路、国家、久远、夜市、本钱、得罪,如意、日食。 《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

《词义的发展与变化》课件

《词义的发展与变化》课件
天子死曰崩。(《礼记·曲礼下》) 即位五年,王太后乃崩。(《汉书·五行志》)
思考题
➢ 1、举例说明词义范围的变化有哪些? ➢ 2、举例说明词义的发展都有哪些主要的途径。
用。( 《翠红乡儿女两团圆》) 临嫁之时,将琼真充做侄女,嫁与潘家,哥哥所遗衣饰庄田 之类,都把他去。( 《醒世恒言》) 你如今须把他一个下马威。( 《型世言》)
三、虚化 虚化是指实词的词汇义消失演变为虚词。 把、被 四、修辞影响
➢ 由于修辞影响产生的词义变化是指一个词由于修辞 的原因产生的临时意义固定下来成为该词的一个义 位。
那厮吃了一暴,只得怀里取出一个纸裹儿,口里兀自道: “教 我把与小娘子,又不教把与你,你却打我则甚! ”( 《简帖和 尚》) 怎生能够得这水去把与娘吃? ( 《水浒全传》) 元明时期,“把”脱离了“与”的依赖,独立承担了“给予”
的义项。如: ( 做见科,云) 您孩儿一径的来问叔叔要些钱钞,把俺两个使
(3)古中性今褒贬
谤:(古义)背后批评议论; (今义) 诋毁污蔑。
《战国策·齐策一》:“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 之耳者,受下赏。”
祥: (古义)既可指吉兆也可指凶兆, (今义)只指
“吉祥的征兆”了。 《左传·僖公十六年》:是何祥也?吉凶焉在?
2、词义的轻重不同
(1)古轻今重
诛:古义:责备。
《说文》:讨也。 《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 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于予与何诛?’
今义:杀 《史记·项羽本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2)古重今轻
怨:古义指痛恨。
《史记·淮阴侯列传》:秦父兄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后指埋怨。
《陌上桑》:“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文解字》中就有很多词现在已经淘汰了。 大家看马部的很多词,其中表示马的颜色的词就有 23个,而大部分都废弃了,保留到现在的只有骠 了,“黄骠马”为一种黄毛夹杂着白点子的马。还

骆 《说文解字·马部》: “马白色黑鬃尾也。” 现代虽然还有这个字, 但是只是在“骆驼”一词 中出现,属于音译词,
与许慎的“骆”不是同一个字。
说。
访
古义为询问、咨询。《左传·僖公三十二年》:“穆 公访诸蹇叔。”今义为探访、访问。
二、古今词义的差异
(一)古今词义范围的差异
词义的扩大 词义的缩小 词义的转移
(二)词义感情色彩不同 (三)词义程度轻重不同
(一)古今词义范围的差异
词义范围主要指词义的外延而言,我们以圆 圈表示词的古义和今义,可以形成以下几种几何关 系。
“菜”的意义演变可以用下图表示:
义素一 义素二
古义 蔬菜
今义 蔬菜 肉蛋奶等副食

古义指打盹。《说文·目部》:“坐寐也。”《史 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 时睡,弗听。”《史记·苏秦列传》:“读书欲睡,引 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苏轼《秋声赋》:“童子莫 对,垂头而睡。”以上几例中“睡”均为“坐寐”义。 后来“睡”由“坐寐”发展到各种方式的睡觉。苏轼 《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古义 今义
义 打盹 打盹 素 一

各种姿

势睡觉


古义指外出时随身携带的(供旅行者吃的)干粮。《庄 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 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注: “居家为食,行道曰粮。”后来泛指各种粮食。《晋书·吴隐之 传》:“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授亲族。”《后汉 书·和帝纪》:“诏贷被灾诸郡民种粮。”这两处的“粮”均泛 指所有粮食,尤其是后面一句,能做种粮的“粮”显然不是指 “干粮”。现在所说的“粮”也是干湿生熟均可。
意赅”一词中,“赅”与“该”义同而形异。

《战国策·秦策》:“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 抢地耳。”《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 两处的“抢”皆“碰、撞”之义。
行李
古指外交使节,指人不指物。《左传·僖公三十年》: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指出 行时携带的东西,指物不指人。
汉语词汇的发展
• 从词的数量上看,由少变多。在不断增加反映 现实生活新事物的新词的同时,也不断地有一 些词随着它所反映的事物的消亡而消亡,但是 添加的新词的数量地要多得多。
• 从词义上看,相当数量的词所反映的客观对象 经常处在变化当中,主要表现在词义的扩大、 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以及新旧词义的交错 并存等几个方面。
“以白地锦韬(缠绕、套住)旗之杆。”《九歌·湘君》:
“薜荔柏兮蕙绸。”王逸注:“绸,缚束也。”今义为丝
织品的名称。

古代常用义为完备。《楚辞·招魂》:“招具该备,永
啸呼些。”王逸注:“该。亦备也。言撰设甘美招魂之具,
靡不毕备,故长啸大呼以招君也。”《方言》卷十二:
“备、该,咸也。”现常用意义为“应当”。成语“言简
古义
今义
义素一 (供旅行者 (供旅行者吃 吃的)干粮 的)干粮
义素二
其它各种粮食

古专指带毛的兽皮,去掉毛经过加工的叫革。
今泛指多种事物的表面部分以及皮一样的东西。 《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焉 傅?”《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譬于禽兽, 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礼记·坊记》郑玄
注:“古者杀牲,食其肉,坐其皮。”“身体发 肤,受之父母。” 医院里只有“皮肤科”,但
2、古今义同词:
多为基本词汇,古今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如马、 牛、山、水等,但个别词义所指仍有细微差别,这不是 重点。如:
坐,古今坐的方法不同,词义所指的礼仪有了变化。
3、古今异义词
• (1)完全不同
• (2)同中有异

古今意义之间存在细微差别。
(1)完全不同

古义指缠绕,《尔雅·释天》:“素锦绸杠。”郭璞注:
1、词义范围扩大(简称词义扩大)
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 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 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 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 为词义范围扩大。
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含 在今义之中,成为今义外延的 一个组成部分。

古义专指蔬菜,《说文·艹部》:“菜,草之可食者。”《礼 记·学记》:“大学始教,皮弁祭菜。”注:“菜,谓芹藻之属。” 到了宋代,菜仍不含肉、蛋等副食。罗大经在《鹤林玉露》记载: 仇泰然对一幕僚说:“某为太守,居常不敢食肉,只是吃菜;公为 小官,乃敢食肉,定非廉士。”这里“菜”与“肉”分别画然。到 了吴敬梓《儒林外史》时,菜已经由专指蔬菜而兼指肉、蛋等副食 了。如该书第四十二回:“都是些燕窝、鸭子、鸡、鱼……那菜一 碗一碗的端上来。”这里的“菜”显然指前面的“鸭子、鸡微差别。

古常用义为供给。《战国策·齐策》:“孟尝君使 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今常用义为给。

古常用义为辛劳、辛苦,与“逸”相对。《论语·微
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今常用义为
勤劳、勤快。

古常用义为鼓励、劝勉,《国语·越语》:“果行,
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今义为劝
• 从词的语音形式上看,由单音词不断地向双音 词发展。
一、古今词语的演变
• 1、古用今废词 • 2、古今义同词 • 3、古今异义词
1、古用今废词:
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已经失去了交际作用、随 旧事物的消亡而消失的词。
牲畜种类词:羜,五月生羔;羳,黄肚羊;犙,三 岁牛;牭,四岁牛。 古代官职等级:君、臣、仆、吏、奴、婢、大夫、 尚书、丞相、宰相。 古祭祀名:祠,春祭;礿,夏祭;禅,祭天;社,祭地。
没有“皮科”。
江河
江:古专指长江。《水经注·江水》:“江水又 东,径巫峡。”今泛指多条河流。杜甫《秋兴 八首》其七:“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 渔翁。”
河:古专指黄河。《山海经·海外北 经》:“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
饮大泽。”今泛指多条河流。陆云
《答兄平原》:“南津有绝济,北
渚无河梁。”今天有黄河、白浪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