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诫子书》ppt完美课件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志无以成学。淫慢 则不能 励精,
放纵懈怠
振奋精神
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不能振作精 神,
险躁 则不能 治性。
轻薄浮躁
修养性情
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与时 驰,
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
意志
去,
消失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遂 成 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最终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
艺成下山时,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把,上书“明”“亮”二 字。二字中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并 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
拓展探究
后来黄承彦的乘龙快婿,就是吟啸待时、未出隆中便 知天下三分的姓名中有“明”“亮”二字的未来蜀 国丞相诸葛亮。结婚时,黄月英便将鹅毛扇作为礼物 赠给诸葛亮。孔明对鹅毛扇爱不释手,形影不离。他 这样做不仅表达了他们夫妻间真挚不渝的爱情,更主 要的是熟练并运用扇上的谋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 总是手不离扇。
成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立志、学习、惜 时。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 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 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
6、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告诫儿 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 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 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切忌怠 慢浮躁。
一、解题:
诫子书: 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二、文学常识: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是三国 时期蜀国的丞相,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被称为“古今第一贤士”
作者简介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诸葛亮最大的功绩是辅佐刘
备开创蜀国基业。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问鼎逐鹿。
建安十三年(208),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
听读课文:
要求: 标出生字词,并注意朗读 的节奏、停顿、 语气、语调等。
方法指导
断句读方法归纳 根据语意断句读,根据语录体的特点断句读; 通过分析句式特点(如固定句式、句式短小、句式 工整)断句读,通过“之乎者也矣”等语气词断句读。
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
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穷困潦倒之人
老志衰,没有用处。
住的陋室。
最终年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
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
将复 何 及!
又 来得及 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问题探究
1、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2、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 铭,这两句话是什么?
3、文章主要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文中表明作 者观点的句子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4、“君子之行……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 “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5、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须要具备的条件 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6、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拓展探究
诸葛亮的鹅毛扇
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 戏曲中,孔明总是手拿鹅毛扇。
关于鹅毛扇,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黄承彦的千金小姐 黄月英并非丑陋,而是一个非常聪明美丽、才华出众的姑娘。 黄承彦怕有为的青年有眼不识荆山玉,故称千金为“阿丑”。 阿丑黄月英不仅笔下滔滔,而且武艺超群,她曾就学于名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 的古典文学素养;
2、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 文;
3、引导学生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 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
4、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写作背景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 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 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 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 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 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 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 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导入新课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其子诸葛瞻的 ,全文短短八十六字,虽阐述的是敬业奉 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但 读来发人深省。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 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 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 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 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 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
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
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
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
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告诫,劝勉
书信
夫 君子之行,静 以修身,俭以养德;
fú,句首 屏除杂念和干扰, 用来
发语词
宁静专一
君子的行为操守,用宁静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
非淡泊无以 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远。
内心恬淡,不 慕名利
明确,坚定
达到 远大目标,
形作名
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 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形作动
Biblioteka Baidu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 法增长才干,
最后促使孙刘联合,共抗曹操,并经赤壁一战奠定三
国鼎立局面,而后为刘蜀集团运筹策划,东征西讨,
开疆拓土,富国强兵,直至病逝于五丈原军旅之中。
他有济世爱民之心,经天纬地之才,“智绝千古”,
特别是隆中决策,高瞻远瞩,不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
可谓“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三下”,引后世
无数英雄竞折腰,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4、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 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 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 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 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5、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 须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 间有什么关系?
1、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 铭,这两句话是什么?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文章主要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文 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文章从修身和治学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无论 是学习还是做人,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 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 “躁”字,把“静”与“躁”进行对比,增强了 论述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