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填方涵洞处理方法

合集下载

高填方涵洞结构设计新方法[1]

高填方涵洞结构设计新方法[1]
0.045 m<0.6
ty:0.6×T0.4:0.12

r。=1.92
m=8
k=~0.04.34/12=0.115
k———————』型善———————一
单位:cm
图3
原涵洞结构设计
1+(黹)2 d=一=————■■■■■_= 一善=蔫=U“.86”/
.60
1+(罢)2
式中,y。为材料安全系数;扎为弯矩平面内截面的
11.5/1.92)×10~:2
Ⅳ,=260.7
kN(安全)
4原设计与新设计比较
施研究[J].西安公路学院学报,1989,9(3):25—33. [8]孙家驷.公路小桥涵勘察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 版社,2006. [9]车宏亚.涵洞和水管结构设计[M].北京:水利电力出 版社,1958. [10]公路桥涵设计手册编写组.涵洞(公路设计手册)[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t97.
所以在涵洞顶部填筑压缩性比填土大的柔性填料相当于减小了涵洞刚度可促使一d的形成图2从而使涵洞两侧外土柱对洞顶内土柱向下的附加不利摩擦力变为向上的有利摩擦力即通过洞顶卸荷填料引起填土中变形调整促使填土中产生土拱效应亦即使外土柱协调涵洞共同承担内土柱的自重压力达到减小涵顶垂直土压力之目的2
公路交通技术2009年6月
certain expressway, taken
this paper figures out new structural design for culvert after the load shedding measures with the original culvert
SO
and
compares after
第3期Technology

高填方涵洞地基处理范围的分析与计算

高填方涵洞地基处理范围的分析与计算
因此,地基处理在综合考虑沉降与涵洞受力时 处理宽度宜取(2~3)D。
通过数值模拟,对处理宽度为(1~5)D时不同 处理深度的涵顶土压力及涵体沉降进行研究,数值 模拟结果如图6和图7所示。
750
罡700 芒
奋650
划 懈600 匿 靼550
500 O l 2 3 4 5 67 8 处理深度/m
图6处理深度与涵顶压力关系曲线
mental Engineering,2005,131(1):20一27.
[63顾安全,郭婷婷,王兴平.高填土涵洞(管)采用EPS 板减荷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5,27(5):
500—504.
F7l杨锡武,张永兴.山区公路高填方涵洞加筋桥减载方 法及其设计理论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从图5可以看出,处理宽度为1D,即仅处理基 础正下方范围的地基时,由于基础两侧地基沉降大 于加固区沉降,涵洞台背两侧填土相对涵体有一个
650
姜630
菩610
捌 画590
悟g
厘570
550 O
lD
2D
3D
4D
5D
地基处理宽度
图S涵顶压力随地基处理宽度的变化
向下的位移,对涵体产生向下的拖拽力,使涵顶压力 增大,此时涵顶压力比地基不处理时增大约11%。 当地基处理宽度大于2D以后,随着地基处理宽度 的增大,涵顶垂直土压力急剧减小。
从尽量控制差异沉降的观点出发,应尽量使差 异沉降值△S=0,则由式(6)可得:
百El565—E52如45|匕。3 瓦2E03一等一E3箬=o。
(”7)7
现场取土测试结果表明,下卧层土质为老黏土
及中风化岩石,加权平均模量约为E。=20 MPa,代
入式(7)可得:

浅析提高铁路高填方涵洞稳定性的措施

浅析提高铁路高填方涵洞稳定性的措施

霰;塑整0瓜浅析提高铁路高填方涵洞稳定性的措施裘竹青(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东北分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6)脯要]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铁路运输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对铁路建设的要求无论是通车里程还是质量都越来越高,为了满足铁路建设的线型要求,离填方涵洞建设也越采越多。

但堤.,在高填方涵洞的建设中。

由于设计和施工水平的问题,造成了高填方涵洞稳定性差的后果。

本文从提高铁路高填方涵洞稳定性方面入手,提出了具体的稳定措施,期望对铁路高填方涵洞建设有所帮助。

/陕键词]铁路;高填方涵洞;稳蘑胜;措施1序言随着铁路建设速度的加快,高填方涵洞日益增多,在设计和应用中的问题不断出现。

姚晓平在镐填方涵洞土压力计算方法的试验研蓟一文中提出“涵洞是埋设在填土下的建筑物,它在水利、交通、供排水工程中被广泛使用。

目前,虽然国内外对涵洞土压力的计算理论有很多,但是有关高填方涵洞的研究成果报道不多,更多的是低填方涵洞或明涵的试验与研究成果。

高填方涵洞的土压力计算的研究大多都处于解决施工应用问题的水平,对涉及高填方涵洞设计陔心的土压力计算理论的研究成果并不多。

高填方涵洞(其是填土高度20m以上的高填方涵洞)尚缺乏合适的土压力计算方法,使高填方涵洞在设计和应用中产生各种问题,包括给工程造价带来浪费和给涵洞结构的安全性带来隐患”。

如何解决铁路高填方涵洞在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高填方涵洞的稳定性,僦为摆在铁路高填方涵洞设计者和建设者面前艰巨的任务。

2提高铁路高填方涵洞稳定性的措施21充分利用好地形。

做好铁路高填方涵洞的设计充分利用好地形,做好铁路高填方涵洞的设计是提高铁路高填方涵洞稳定性的基础。

高填方涵洞是在路基土体中埋置的结构物,可以有效地成为铁路路基的—部分,因此,确保高填方涵洞的安全是保证铁路畅通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在设计涵洞时要充分利用利用地形条件,对埋置地的结构、地下水等地质条件予以充分考虑,了解埋置场地地形、地貌的历史变迁以及土质的构成状况,精确地计算出该处地域的实际承载能力,断面尺寸、墙体强度等要符合场地地形的要求,提高土石方利用率,尽量避免主要、中沟,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形成的有利条件,进行涵洞的设计和建设。

高填方涵洞关键问题探讨

高填方涵洞关键问题探讨

高填方涵洞关键问题探讨摘要:在山区公路设计过程中,受平纵指标及填挖平衡的限制,高填方工程是无法避免的,为了满足路基横向排水或被交道路交通要求,需要设置涵洞。

高填方涵洞由于上覆土层厚度大,垂直土压力大,巨大的压力容易使混凝土开裂破坏。

上覆土层厚度大,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也高,而且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涵内积水甚至裂缝,严重影响了涵洞的正常使用。

由此可见,在设计高填方涵洞时,如何确定高填方土压力分布状态,有效地减小涵洞上的垂直土压力,提高地基承载力及涵洞基础设计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填方涵洞减载承载力基础设计1、高填方涵洞的定义及特点我国的公路桥涵设计规范,对于高填方涵洞并没有明确定义。

而根据我国路基设计规范,把填方高度超过20m的填方路基定为高路堤,故在高路基底部修建的涵洞也就是高填方涵洞。

高填方涵洞具有土压力较大,对地基沉降要求高,工程造价高以及出现问题后,加固维修难度大的特点。

2、合理确定高填方土压力分布状态目前在涵洞设计中存在两个误区。

一方面,如果在涵洞设计过程中过于保守,采用过大的安全系数,那么为了使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涵洞地基的处理,同时造成涵洞顶部填土压力更加集中,这种做法是不经济的,也是不合理的。

另一方面,如果对涵顶“土拱效应”认识不足,没有考虑到高填方涵洞拱顶的土压力集中现象,得出较小的土压力,从而导致结构物因强度不够而开裂,或因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实际受荷要求,而导致基底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过大,造成涵洞结构物顶部拉裂或路面开裂,有些涵洞还可能出现中部沉降值较大,造成涵洞内积水甚至基础开裂的情况,严重影响涵洞的正常使用。

因此,合理确定高填方土压力分布状态成为高填方涵洞设计和施工中的首要问题。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需根据地基条件不同,选择不同的竖向土压力计算方法。

当涵洞周围为非软土的稳定地基时,涵顶填土与涵台外填土的沉降差很小。

由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剪应力很小,可以忽略,此时若填土高度较低,可采用土柱法计算。

浅谈高填涵洞的基础设计与地基处理

浅谈高填涵洞的基础设计与地基处理

高 填涵 洞采 用 分离式 基础 ( 图 1 a , 底附 加 压 力 如 - )基
般超 过30P , 5k a并且 受基 础 两侧填 土 重 力影 响 , 用 多 采
阶 基础 无法 解 决地基 承载 力 不足 的问题 。 因此 , 传 统 的 在 分 离 式基 础 上 出现 了钢 筋 砼整 体 式 基础 ( 图卜 b , 如 ) 基 础 设计 成整 体 后 , 由于 土压 力不 产生 对基 底 的弯 矩 , 支 且
力 ,地基 处 理 也 只 对涵 洞 基 础 范 围 内的 地基 进行 处 理 。 而对 外土柱 地 基基 本 上不 作处 理 ,形成 “ 强涵 基 ,两侧
涵 洞作 为 上埋 式构 件 ,基 础 受地 基 系数 K的 影响 是
非常 大 的 ,因 此 ,建 议 采 用采 用弹 性地 基 梁 法计 算 。弹 性地 基 梁 的数 值分 析方 法 有很 多 .本 文仅 介绍 最 常 用 的
倒 梁 法 精 确 较 多 ,配 筋 量 比 倒 梁 法 约 节 省 1%~ 5 0 3 %不
等 。倒梁 法 计算 简单 且 要求 提供 的 地基 基 础数 据 少 。但 计算 成 果与 实 际偏 差大 。因此 ,建议 高 等级 公 路整 体 式 基础 计 算采 用弹 性 地基 梁 法 。
注 :本 表 摘 自福 建 交通 规 划 设 计 院盖 板 通 用 图。
圈 福 交 科 21 第 期 建 通 技 0 年 6 1
置■ ■"
■■■- I■■一翻町 瞳f I - _
i t
,t i_

—瞄 蕾蠲 嘲 瞳雹 一
22 钢筋 砼 整体 式基 础 的计 算方 法 . 221 常规 方 法 ..
洞 的难 点和 重 点 。

浅谈高填方涵洞施工技术

浅谈高填方涵洞施工技术

浅谈高填方涵洞施工技术摘要:本文主要对冲沟地形条件下高填方涵洞土压力计算,地基承载力验算与地基处理,减荷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涵洞;减荷;地基处理高填方涵洞是山区公路建设中经常遇到的工程,特别是在高等级公路建设中,由于线型要求高,深挖高填更是不可避免。

以贵州惠罗公路为例,路线全60km,全线共设126道涵洞,填土高度超过20.0m的占到1/3以上,最大填土高度达到45.6m。

从大量的工程实践看,超过20.0m的高填方路基,一般均是跨越冲沟而设。

本文针对冲沟地形条件下涵洞土压力计算,地基承载力验算,减荷措施等进行讨论。

1、涵洞垂直土压力计算高填方涵洞结构设计的控制荷载即垂直土压力。

垂直土压力计算,国内外采用的公式较多,计算结果偏差较大,而且计算过程较为复杂。

利用有限元分析时,参数选取的合理与准确程度,将对计算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公路桥涵设计规范规定涵洞上垂直土压力按面内土柱重量计算,即σ=γH。

但此公式显然不能正确反映具体工况下涵洞的真实土压力。

因此,人们希望有一个简便的计算方法,同时能够考虑不同工况下涵洞土压力的影响因素。

影响涵洞土压力的因素很多,但各种因素的变化最终都将引起管顶平面内土柱与平面外土柱间的沉降差δ。

各种土压力计算公式的推导,实质上归结为对土柱沉降的分析与研究。

若以土压力集中系数表示,不同的计算公式最终可简化为: σ=KZγH,式中:δ——土体应力;KZ——土应力集中系数;γ——填土容重;H——填土高度。

当管顶面内土柱沉降大于面外土柱沉降(δ<0)时,将产生土拱作用,涵洞实际承受的垂直土压力将小于土柱重量,此时KZ<1;反之(δ>0),则产生应力集中,KZ>1;当面内外土柱沉降相等(δ=0)时,则KZ=1。

为此,在涵洞设计时,首先应根据场地地形条件,地基的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法,结构物本身特性及填土土质和施工工艺等综合因素,定性确定涵洞平面内与平面外土柱间的沉降差δ的正负,从而判断土压力集中系数KZ>1,KZ<1或KZ=1。

浅谈高填方涵洞处理方法

浅谈高填方涵洞处理方法

Vol.27,No.4,2020浅谈高填方涵洞处理方法张志武,齐 帅(郑州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0)摘 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高速公路建筑的发展日益渐增。

同时我国各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各不相同,而山区高速公路中高填方涵洞存在着部分漏洞。

对高填方涵洞的处理方案进行探讨,找出最为有效的处理方案,彻底解决高速公路中高填方涵洞所出现的问题,从而保证高速公路的使用。

关键词:高填方涵洞;减载方法;地基处理doi:10.3969/j.issn.1006-8554.2020.04.050 引言我国各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存在着较大差异,高山、丘陵等占据着我国大部分位置。

为保证高速公路的使用及寿命,应改变传统的施工方案,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及施工质量。

为满足排水要求,必须在这些地方修筑高填方涵洞,这是山区公路高填方涵洞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高填方涵洞在高速公路的发展及质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相关施工人员要在施工之前全面了解施工场地的地质情况,并按照相关标准及规章制度进行高填方涵洞修建工作。

在进行高速公路高填方涵洞施工时,相关施工人员应保证规范操作,因山体地质的复杂,如果基础工作存在问题,高填方涵洞的整体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高填方涵洞存在的问题1)施工完成高填方涵洞的承受能力达不到严格的标准、高填方涵洞与预计尺寸存在着较大差异、施工场地因素等问题会直接影响高填方涵洞的整体质量,针对于此类现象的发生,通常相关施工人员在施工中会选择“土柱法”。

虽然使用“土柱法”能够有效地解决高填方涵洞地基承受不足的现象,但是会非常浪费施工资金及施工材料。

因此,为降低施工成本,提高质量及经济收益,会运用分离式地基。

分离式地基的优点主要能够及时地解决高填方涵洞建造工作当中压力不均匀的现象,但分离式地基的缺点是长时间使用会导致自身整体结构发生变化,高填方涵洞的整体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

由此可见,高填方涵洞建设过程当中使用分离式地基的方法不建议采用。

高填方涵洞设计关键技术分析

高填方涵洞设计关键技术分析

高填方涵洞设计关键技术分析摘要:在当前的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涵洞工程较为常见。

而高填方涵洞不同于一般的结构物,由于涵土间共同作用,其受力机理较为复杂,从该类型涵洞特点出发,探讨了高填方涵洞设计及施工几个关键性技术问题,重点分析了高填方涵洞设计要点与关键施工技术,最后提出了新材料在高填方涵洞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高填方涵洞;设计要点;关键技术\前言高填方涵洞尤其是位于软土地区的涵洞是涵洞设计难点,由于涵洞结构与填土之间复杂共同作用,涵洞土压力与涵洞结构构型以及地基方案相互影响,同时也影响涵洞结构本身的受力。

如不能重视土压力计算或采用合理的地基方案,往往造成涵洞截面及配筋过大,施工困难,或引发各种涵洞病害。

因此,如何合理设计进行涵洞设计,成为公路工程设计人员需重点关注的课题。

1 高填方涵洞特征概述高填方涵洞填土较高,洞顶承受较大的压力荷载,国内外对高填涵洞的研究已有较为丰富的成果。

高填方刚性涵洞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西北,西南地区,高填方刚性涵洞尤为普遍。

主要有以下特点:地形条件变化大,涵洞顶填土高度大;结构承受荷载大,受力复杂,在我国西部地区的高填方涵洞的填土高度一般会达到20m ~30m,同时涵洞本身结构形式不同,使得涵洞结构受力更为复杂。

对地基承载力和沉降控制要求高,由于涵洞结构与土体之间的刚度差异,尤其是上埋式涵洞,涵洞顶会产生较大的土压力集中。

高填方涵洞常见病害主要表现在:地基承载力不够;地基处理不当;地基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洞顶土压力计算偏小;其他施工质量缺陷。

2 高填方涵洞的具体设计2.1 采取科学的计算分析方法目前,涵洞竖向土压力的计算有三种计算方法:1)“等沉面”理论;2)“卸载拱”理论;3)“土柱”法。

其中“等沉面”理论应用比较广泛,计算结果得到的土压力最大,比较适用于新填土上埋式涵洞。

“卸载拱”理论,只适用于沟埋式涵洞或者顶管法施工的涵洞,所计算的竖向土压最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高填方酒洞的减载方法
2.1利用涵洞基础的形式进行减载 通过涵洞基础形式的设计使涵洞利用土体相对下沉的
影响进行减载。但是在软土地基上涵洞的下沉不均匀或者沉 降过大都会使涵洞开裂漏水,同时怎样控制涵洞的下沉量, 这个是很难计算和控制。在高等级公路工程中,规范是不允 许路面下沉的,对于软土地基都要进行加固处理,因此这种 减载方法并不实用。 2.2充分利用涵洞地形优势
• 69 •
■路桥工程
杂,也没有实际的计算理论,因此也不实用。
2019 年
图1塑性垫层减载原理 2.3.2固化法
在涵洞的周围包裹刚度较大的固化材料,即在涵洞外加 了一个像箱涵的“套子”,涵洞上的土压力大部分由其承担, 从而达到减小涵洞顶部土压力荷载的目的,如图2所示。固 化法通过增加涵洞周围土体强度和刚度以减小作用于涵洞 顶的土压力,但其施工过程复杂,对于材料的要求很高,也没 有实际的计算理论。因此,此法也不实用。
1高填方涵洞存在的问题
髙填方涵洞大多是“十涵九裂”。总结涵洞病害产生的原 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 涵洞顶覆土荷载过大,结构尺寸偏小,地基形式不合 理等。对于低填方涵洞,大多是用“土柱法”进行外部荷载的 等效,为了节约经济,常采用分离式地基。但是对于高填方涵 洞,涵顶土压力系数总体上随填土高度的增大而增大,由于 土拱效应的不稳定性,土压力系数在增大过程中会产生波 动,土体的压力并不是线性变化而是非线性的,所以对于计 算往往是不精确的。为了安全性考虑采用“土柱法”计算是偏 大的,造成成本的浪费,同时分离式基础也很容易破坏,在高 填方涵洞中不建议采用。
(2) 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大多是理 论计算,对于下层地基的变形是难以估计的。随着填方高度 的增高,涵顶和地基平面的沉降及差异沉降也随之增大,尤 其在不对称涵洞布设时,因此造成了基础的不均匀沉降,拉 裂涵洞。
(3) 没有考虑涵洞与土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是将填土孤 立地视为外部荷载并简化为线性荷载作用于涵洞之上,没有 考虑地形、地基条件等诸多因素对涵洞受力的影响。
这个方法是目前比较新的一种想法,有以下几个优点: ①减载力学机理明确,可进行结构计算,确定“加筋桥”架设 的位置,架设的尺寸及数量等。②既利用了摩阻力又不会造 成路面结构的沉降。③加筋材料是在工厂统一生产和设计, 质量有保障。④施工工艺简单。
但是,由于它是一种新的设计方法也有一些不足:①钢 筋埋在很深的土里如何保护,当钢筋氧化后,承载力会明显 下降,这对于高填方涵洞是很危险的,所以还需要特殊材料 的进一步发展。②力学机理虽然明确,但是土里的受力,尤其 是高填方的涵洞,受力是很复杂的,这些理论公式还没有经 过实践的检验,对于设计也是难以控制的。
0引言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三分 之二。在山区高等级公路中,由于低洼的地方比较多,为了消 方、节约经费和保护土地、环境等,桥梁方案改为路基方案。 为满足排水要求,必须在这些地方修筑高填方涵洞,这是山 区公路高填方涵洞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所谓高填方涵洞并 没有明确的定义,据相关文献,认为填土总高度超过18m(± 质)或超过20m(石质)的涵洞即为高填方涵洞。当路线穿越山 涧谷底时,涵底地质条件复杂,软土厚度和成分分布不均匀, 高填方涵洞往往面临地基承载力偏弱、不均匀沉降和出现临 空面导致整体或局部失稳等问题。对于高填方涵洞,应该研 究如何降低它所承受的荷载及如何加强地基承载力,才能很 好地解决高填方涵洞的问题。
所谓“加筋桥”减载就是在涵顶上方一定宽度和高度范 围内,用低于一般压实度的土体填筑,而周围其他地方用常 规压实的土体填筑,在涵洞上方形成一个较软弱填土填筑的 “孔”(把它叫“减载孔”);在“孔”上方,分层加筋压实,加筋层 数通过计算而定,而加筋两端锚固在“孔”两侧具有较高压实 度的土层中,形成“加筋桥”;在填土压力作用下,孔内较软弱 填土与周围压实填土间形成沉降差,加筋桥下挠被动受力, 并在下挠过程中通过锚固作用把作用于加筋桥上的土压力 传递到涵台外两侧的土体上,使作用于涵顶的土压力由“加 筋桥”承担而达到减载的目的,如图5所示。
利用土体发生相对位移时产生的摩阻力把涵洞顶的土 压力分散到涵洞外,从而减小涵洞顶上的土压力。 2.3.1塑性垫层法
即在涵洞两侧及顶部填筑一定厚度的塑性土或塑性材 料,外侧的土体要超实填压。在涵洞上层的土体分层填筑和 压实的过程中,要求涵洞周围塑性材料的变形大于外围土体 沉降量,从而使上覆荷载传递到两侧外围填土上,达到减载 的目的,如图1所示。用塑性垫层法减载的力学原理比较明 确,但对于埋在土里的塑性材料和土体的相对沉降量如何控 制才能起减载作用,在设计中难以把握,使这种方法在设计、 应用中缺乏可操作性。同时这种方法中的垫层沉降压缩量很 难控制,很可能引起路面的沉降,这对于公路建设来讲是违 规的。因此,这个方法是不成熟的,并不实用。
第9期(总第221期)
路桥工程・
浅谈高填方涵涓处理方法
黄晓新 (福建第一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针对山区高速公路中高填方涵洞病害餉情况,通过分析原因,比较高填方涵洞的处理方法,提出了加筋桥 减载法和涵洞底加桩基两种方法,可有效地解决特殊地形、地质情况下的涵洞结构破坏等问题。
关键词高填方涵洞;减载方法;地基处理
图2固化法减载原理 2.3.3拱承法
如图3所示,在确定出涵洞——路堤结构上的自卸拱位 置后,采用固化材料使土拱线附近土体强度增加,拱效应进 一步强化与稳定,使作用于涵洞上的土压力仅为拱下土体的 重量。采用的固化剂不好控制。
填土
图4综合法减载示意图 2.3.5 “加筋桥”减载法
一般涵洞不可能正好设置在沟谷的中间,而涵洞距沟谷 岸坡较近一侧,涵顶外的土压力较小。这是由于受到土柱体 摩阻力作用的影响,当涵洞顶上部的土体有下移时,它和岸 坡就会发生相对位移,从而产生摩阻力,达到减载的效果。当 涵洞埋设在沟谷时,由于沟谷的不对称性,也会出现偏载效 应,即导致涵台两侧的土压力不相等,一侧的土压力明显大 于另一侧,从而导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结构物破坏。对 于涵洞位置的选择,即要使它能充分利用地形可以有效地减 载,又必须考虑偏载效应的影响,因此这种减载方法相对不 实用。 2.3利用人工措施进行减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