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新精神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新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的转变

•个体心理学

•自我心理学

•人格的社会文化论

第一节精神分析的转变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分裂

阿德勒(1911)、荣格(1914)叛离

奥托.兰克、弗伦克兹背离(1924-1929)

新精神分析学派形成(20世纪30年代)

二、新精神分析学派兴起的根源

1.从社会历史背景看

2.从心理学背景看

3.从科学发展的背景看

4.从精神分析学派阵营上看

第二节个体心理学

一、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简介

•1870年生于维也纳,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成了一名精神科医生,因仰慕弗洛伊德而加入精神分析行列,不久因意见不合,1911年两人关系决裂。1935年,定居美国,任长岛医学院教授,1937年病逝。

一个犹太人的孩子,从维也纳的郊区出来而死于阿伯登,这已是闻所未闻的经历,并足以证明他走得太远了。世人对他曾经在对抗精神分析方面所做的贡献,实在给了他足够的奖赏。

—弗洛伊德

著作

•《超越自卑》(又名《自卑与超越》)

•《神经症的性格》

•《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

•《理解人类本性》

•《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

•《生活的科学》

•《生活对你应有的意义》

二、人格动力学理论

(一)自卑感与补偿

–自卑感是人格发展的动力,驱使人产生对优越的渴望

–早期理论中,自卑感与身体缺陷相联系;

–后期理论认为自卑感源于人生活中所有不完全或不完美的的感觉。

–补偿

•集中力量在低劣的器官上(超补偿)

•发展其他机能

(二)追求优越

•人类所有行动背后的主要动力,是人的本性,先天遗传的。

•追求优越的两重性

–追求个人的成就(收获)

社会的利益---社会兴趣

三、生活风格理论

•生活风格

–每个儿童用以对付环境的方法和策略,在生活中不断加以总结、归纳和概括,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一套特殊的行为方式,即生活风格,用以补偿他真正的和想象的自卑感。

•生活风格四、五岁时已形成。

•理解生活风格有三种途径:

(1)出生顺序。

(2)早期记忆。

(3)潜意识梦境。

•出生顺序

–老大——有强烈的权力和优越感,被过度保护,有较高的焦虑。

–老二——有强烈的社会兴趣与竞争性

–老么——被娇纵,缺乏独立性。

–独子——较少社会兴趣,期待别人的照顾。

早期记忆

–揭露个人生活风格的最佳引导。

–Adler发现我们对于自己在4、5岁时的回忆会显示出我们在成人时持续的生活风格。

–Adler也发现:个案的早期回忆是真实事件或虚构,其差异不大。

潜意识梦境

梦更主要是体现出个人对日常生活中所遇问题的态度,梦贯穿了人的生活风格。

四、个体发展理论

•身体发展水平

个体的身体发展水平是影响精神发展的一种因素。因为机体的生理缺陷会使人形成自卑情结。

•遗传与环境因素

遗传与环境只能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提供可能性和客观条件。

•创造性自我

人格中的自由成分,它使得个体能在可供选择的生活格调和追求目标之间进行选择。

五、社会兴趣理的形成过程

•1908年,他在阐述儿童依恋需求时已隐含了对社会兴趣的思考。

•1929年他在其《生活的科学》中专为¡°社会兴趣¡±列了一章。

•1931年在《你如何看待生活》中他继续强调了社会兴趣的意义。

•1933年,阿德勒出版了《社会兴趣:对人类的挑战》一书,社会兴趣理论最终形成,同时,他的个体心理学体系也趋于成熟。

阿德勒的心理学在心理学历史中是第一个沿着我们今天应该称之为社会科学的方向发展的心理学体系。

¡ª墨菲

六、阿德勒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区别

七、总结与评价

贡献:

•阿德勒注重人与社会的关系,确立了个体心理学的社会科学方向。

•最早提出对心理学界影响很大的创造性自我概念

•不足:

•阿德勒的人格理论来自变态心理学,用于常态人格尚需补充和修正。

•只用一个概念—追求优越来解释复杂行为,过于简单了。

•阿德勒重视社会环境对人格的影响,但他所指的环境主要是家庭环境。

第三节自我心理学

一、安娜.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

(一)人物简介

•无正规学历,学术成就全靠自学

•14岁旁听精神分析讨论会

•27岁取得维也纳分析学会正式会员资格

•1923-1938,在维也纳私人开业,从事精神分析治疗工作

•1939-1945,在维也纳创办小学,将精神分析理念扩展到教育领域用以研究儿童。•1950年开始,先后被克拉克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维也纳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终身未婚,享年87岁。

(二)安娜.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思想

•重视自我的作用,强调自我约束本我

•对自我防御机制的研究

•儿童自我的6条发展路线

1依赖他人情绪上的自信

2吸吮动作正常饮食

3排便不自制排便自控

4不管理自己身体负责管理

5关注自己的身体关注玩具

6自我为中心建立友谊关系

二、艾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

(二)自我及其同一性

•艾里克森对自我的看法

1自我的独立性。

2自我的自主性。

3自我的潜能很大。

•自我同一性&同一性混乱

1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尝试把自己有关的各个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觉得协调一致不同于他人的独自具有同一风格的自我。

2同一性混乱是自我同一性的另一个极端,是指个体不能选择生活角色,难以理解别人,别人也不理解他。

(三)人格发展渐成说(8阶段理论)

人格在人的一生中不断发展,人从出生到死亡共经历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由一对冲突或两极对立组成,形成一种危机(发展中一个重要转折点)。

不强调性本能,而是把重点放在个体的社会经验上,他的阶段论称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

测测你的人格

•根据下列标准打分:

•1=完全不适用2=偶尔适用或基本不适用

•3=常常适用4=非常适用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

•别人总是改变他们对我的看法

•我知道自己应该怎样生活

•我不能肯定某些东西是否合乎道德或是正确

•大多数人对我是哪类人的看法一致

•我感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很适合我

•我的价值为他人所承认

•当周围没有熟悉人时,我感到能更自由地成为真正的我自己

9.我感到自己生活中所做的事并不真正值得;

10.我感到我对周围人们很适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