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水稻品种的三性
水稻栽培自测题

水稻栽培技术训练题一、单选题1、水稻幼苗生长过程包括萌动、发芽、出苗和【】A、一叶B、二叶C、三叶D、四叶2、为长茎、长穗奠定基础,是亩穗数的定型期的是【】A、出苗期B、分蘖期C、穗分化期D、结实期3、能防止水稻早衰的营养元素是【】A、NB、PC、KD、B4、不同纬度间引种,南种北引易获得成功的品种类型是【】A、感光性弱,早熟B、感光性强,早熟C、感光性弱,晚熟D、感光性强,晚熟5、水稻从抽穗到成熟一般需要【】左右。
A、20dB、30dC、40dD、50d二、多选题1、下列不属于大田粮食作物的是【】A、水稻B、棉花C、玉米D、油菜2、影响水稻分蘖的因素有【】A、品种B、温度C、光照D、营养3、稻种发芽的三要素是【】A、温度B、水分C、氧气D、PH值4、水稻品种的“三性”指的是【】A、感光性B、感温性C、基本营养生长性D、向水性5、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有【】A、穗数B、每穗粒数C、粒重D、成粒率三、综合选择题1、旱育秧技术旱育秧是培育多蘖壮秧的方法,目前应用最多的是软盘育秧技术。
准备工作:A、秧池准备B、床土培肥C、秧盘准备D、床土准备E、种子催芽播种:分手动和机械两类。
手工播种要求秧盘床土厚度①,浇足底土水,按盘称种,将芽种细播匀播,然后覆土。
苗期管理:A、播后②揭膜炼苗;B、科学管水:秧苗③以前,灌平沟水,保持盘土湿润不发白即可;C、及时追施断奶肥;D、做好病虫害防治;E、根据苗情用好助壮剂;栽前管理:A、移栽前④施好送嫁肥;B、栽前控水促进秧苗老健;C、栽前⑤喷药,带药移栽;D、随拔随运随插,严防烈日伤苗。
①A、1——2cm B、2——2.5cm C、2.5——3cm D、3cm以上②A、1——3d B、3——5d C、5——7d D、一周后③A、三叶期B、四叶期C、五叶期D、六叶期④A、1——2d B、2——3d C、3——4d D、4——5d⑤A、1——2d B、2——3d C、3——4d D、4——5d2、机插秧大田管理技术活棵分蘖期管理:栽后①采取薄水层管理,分次施用分蘖肥,力求活棵、攻大穗、争足穗。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2)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18#423一.名词解释1、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和利用而演化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作物。
2、物候期:是指作物生长发育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人为地制定一个具体的标准,以便根据作物形态特征的变化,具体地把握作物的生育进程。
3、基本营养生长期:作物的感温和感光是在作物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后才有反应的,这一营养生长时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
4、生育时期:是指作物某一形态特征出现变化后持续的一段时间,以该时期开始至下一时期开始的天数计。
5、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是指作物必须经过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进行花芽分化或幼穗分化,进而才能开花结实。
6、作物产量:作物一生所生产的产品数量,分为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收获指数(经济系数)7、环境 : 是指生态系统中作用与生物的各种外界环境的总和。
8、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9、作物栽培学10、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
11、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即作物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质的变化。
12、潜在生产力:在充分理想条件下所能形成的产量,即作物产量达到充分发挥时所能得到的产量。
13、春化作用:低温诱导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
14、冻害:植物体冷却至冰点一下,引起作物组织结冰而造成伤害和死亡的现象。
15、冷害:作物遇到零度以上低温,生命活动受到损伤或死亡的现象。
16、抗寒性锻炼:低温下植物的适应性生理生化变化在冬季严寒来临之前,随着日照的缩短和气温的降低,植物体内会发生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从而提高了植物的抗寒性. 这种逐步提高抗寒能力的适应过程称为抗寒锻炼或低温训化。
17、作物营养临街期:作物一生中常有一个对养分需要量虽然不多但很迫切的时期。
18、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养分需求量和吸收速度都很大的时期。
此时施肥作用最明显,增产效果往往也最好。
作物栽培学名词解释

作物:广义的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被人们所栽培的一切植物。
狭义的作物则指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又称大田作物,农作物等,俗称庄稼。
耐寒作物:耐寒作物全生育期需要的积温比较低,如小麦、大麦、黑麦、油菜、蚕豆等。
喜温作物:喜温作物在全生育期中需要的积温都较高,如稻谷、玉米、高粱、棉花短日照作物:凡在日照长度短于临界日长的条件下,通过其光照发育阶段的作物。
作物栽培学: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轮作复种、栽培管理、生长调控、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其可持续本质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
生长:指作物器官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轻到重的量变过程。
发育:指作物体内新器官(性器官)的分化、形成的质变过程。
临界日照长度:指诱导长日作物花芽分化所需的最短光周期,以及诱导短日作物花芽分化所需的最长光周期。
作物的生长中心:指作物生育过程中生长势较强、生长绝对量或相对量较大的器官种子:农业生产上凡是能作为繁殖后代用的播种材料都统称为种子。
农业生产上的种子包括分蘖节(tillering node):节间不伸长,腋芽萌发形成分蘖。
伸长节:腋芽通常休眠。
节间伸长呈向顶式,波浪状。
拔节:作物生产上,当基部第一节间伸长达1-2cm时。
穗:圆锥花序、穗状花序、肉穗花序受精:花粉萌发形成花粉管进入子房,之后释放精细胞与胚囊中的卵细胞和极核细胞结合,形成合子和初生胚乳核细胞过程。
生物产量:作物一生中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质的总量。
经济产量:指栽培目的产品收获量。
经济系数(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作物产品品质:指作物产品的利用质量和经济价值。
作物群体:是指该种作物的许多个体的聚集体。
作物群体结构:主要是指群体的组成、大小、分布、长相、动态变化及整齐度等。
作物群体组成:是指构成群体的作物种类以及主茎与分枝(蘖)比例和分布情况。
作物栽培学试题库

10、生态需水:生态需水:生态需水是指利用水作为生态因子,造成一个适于水稻生育的良好环境而需要的水。
主要包括棵间蒸发和稻田渗漏两部分。
11、稻米品质:稻米在加工、外观、食用、营养以及安全等方面的特性,它既反映稻米内在自然属性,又体现其社会属性的一组综合性状。
18、发芽势:表示种子的发芽的整齐度,以规定的时间内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数来衡量。
22、分蘖:稻株分蘖节上各叶的腋芽生长形成的分枝。
25、感光性: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26、感温性:品种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34、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不受短日、高温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性)。
38、经济产量:指单位面积经济产品器官(稻谷或糙米)的收获量。
39、经济系数:经济产量在生物产量中的比重,称为经济系数。
46、群体质量:反映群体发育优劣的多项性状指标的优化值的综合状况。
48、生理需水:直接用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以及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分为生理需水.53、水稻旱种:就是选用耐旱性较强、丰产性能好的水稻品种,充分利用自然降雨和辅之以必要的灌溉,满足其生理需水,达到丰产的一种最佳节水型种稻方式。
59、外观品质,或称市场(商品)品质,它体现吸引消费者的能力,评价指标主要有垩白米率、垩白面积、垩白度、透明度、粒形,裂纹等。
93、生理需水:用水作为生态因子,造成一个有利于水稻生育的良好环境所需要的水分。
94、发芽率:水稻发芽的种子数占试验种子总数的概率。
95、水稻三性:水稻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
96、生物产量:指生育期间生产积累的有机物质总量,即地上部植株所有干物质的收获量。
99、营养生长期:指水稻营养体增长的时期。
包括种子发芽和根、茎、叶、蘖的增长,并为过渡到生殖生长期积累必要的养分,分幼苗期和分蘖期。
106、库:接受和贮藏同化物质的器官或组织。
作物栽培学名词解释

作物:广义的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被人们所栽培的一切植物。
狭义的作物则指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又称大田作物,农作物等,俗称庄稼。
耐寒作物:耐寒作物全生育期需要的积温比较低,如小麦、大麦、黑麦、油菜、蚕豆等。
喜温作物:喜温作物在全生育期中需要的积温都较高,如稻谷、玉米、高粱、棉花短日照作物:凡在日照长度短于临界日长的条件下,通过其光照发育阶段的作物。
作物栽培学: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轮作复种、栽培管理、生长调控、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其可持续本质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
生长:指作物器官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轻到重的量变过程。
发育:指作物体内新器官(性器官)的分化、形成的质变过程。
临界日照长度:指诱导长日作物花芽分化所需的最短光周期,以及诱导短日作物花芽分化所需的最长光周期。
作物的生长中心:指作物生育过程中生长势较强、生长绝对量或相对量较大的器官种子:农业生产上凡是能作为繁殖后代用的播种材料都统称为种子。
农业生产上的种子包括分蘖节(tillering node):节间不伸长,腋芽萌发形成分蘖。
伸长节:腋芽通常休眠。
节间伸长呈向顶式,波浪状。
拔节:作物生产上,当基部第一节间伸长达1-2cm时。
穗:圆锥花序、穗状花序、肉穗花序受精:花粉萌发形成花粉管进入子房,之后释放精细胞与胚囊中的卵细胞和极核细胞结合,形成合子和初生胚乳核细胞过程。
生物产量:作物一生中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质的总量。
经济产量:指栽培目的产品收获量。
经济系数(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作物产品品质:指作物产品的利用质量和经济价值。
作物群体:是指该种作物的许多个体的聚集体。
作物群体结构:主要是指群体的组成、大小、分布、长相、动态变化及整齐度等。
作物群体组成:是指构成群体的作物种类以及主茎与分枝(蘖)比例和分布情况。
作物生产技术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作物生产技术综合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作物经济产量2、水稻直播3、马铃薯大垄栽培技术4、油菜壮苗5、烟叶的工艺成熟6、作物收获指数7、水稻抛栽8、转基因抗虫棉9、广义作物10、狭义作物11、作物生物产量12、作物产量形成的“源”:13、作物产量形成的“库”:14、作物产量形成的“流”:15、作物群体结构:16、水稻的光温反应特性:17、基本营养生长性:18、水稻旱育秧:19、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20、大豆垄三栽培技术:21、油菜早花:22、烟叶底烘:23、小麦的春化阶段:24、甘蔗工艺成熟:二、填空题1、我国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第一的是。
2、水稻品种的“三性”指、、。
3、水稻抛秧对大田整地质量要求较高,要达到、、、。
4、影响马铃薯炸片、薯条质量和产品率的主要因素是、、。
5、棉花属于科,我省主要栽培种是。
6、根据优质烟叶的要求,烟叶采收以最好。
7、小麦的阶段发育分为________ ______和_______ __二个阶段。
8、一般玉米在_____ _ ___及时隔行去雄。
9、土壤中的含量过高会导致烟叶品质下降。
10、大豆__ ______施氮肥,是公认的增产措施。
11、烟叶烘烤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2、油菜的冻害有、、、四种表现。
13、甘蔗贮藏须、、、。
14、我国的三大粮食作物是、、。
15、作物产量包括、。
16、禾谷类作物的产量,取决于单位面积上的、三个因素。
17、作物群体矛盾主要是指、、。
18、根据栽培的气候生态不同把水稻分为和。
19、水稻的生育类型可分为、、三种。
20、水稻安全齐穗期的气温指标为日平均气温不低于,日最高气温不低于。
21、水稻种子处理包括、、、。
22、水稻种子催芽过程要做到、、、。
23、水稻旱育秧要求土壤的酸碱度在。
24、水稻插秧要求、、、。
25、抽穗结实期的中心任务是、、。
26、根据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对温度要求不同可将小麦品种分为、、。
27、在玉米施肥中,是重要的微量元素肥料。
大田作物栽培考试模拟题+参考答案

大田作物栽培考试模拟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45题,每题1分,共45分)1.玉米一生中生长最旺盛的时期为()A、成熟期B、穗期C、苗期D、拔节期正确答案:B2.水稻黑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二氧化碳过多B、硫化铁侵入根内部C、氧化铁覆在根的表面D、土壤中正确答案:B3.当棉花主茎下部的第二-、三叶平展时,在()的叶腋里开始花芽分化。
A、二叶至三叶B、五叶至六叶C、五叶至七叶D、三叶至四叶正确答案:C4.我国北方地区的偏冬性小麦品种,向南方引种,往往表现为()A、迟抽穗或不抽穗B、迟抽穗或抽小穗C、早抽穗或抽大穗D、早抽穗或不抽穗正确答案:A5.世界农业和栽培植物最早、最大的起源中心为()A、中国起源中心B、近东起源中心C、印度起源中心D、中亚起源中心正确答案:A6.下列种植方式中,有作物共生期的是()A、单作和套作B、间作和套作C、单作和间作D、单作和混作正确答案:B7.杂交晚稻育秧稀播、匀播时,一般每公顷秧田的播种量为()A、112--225kgB、100--110kgC、280--320kgD、250--3kg正确答案:A8.小麦的前期生长阶段不包括()A、越冬期B、分蘖期C、返青期D、三叶期正确答案:C9.一般情况下,水稻主茎开始拔节时,分蘖应具有()叶片,才能成为有效穗。
A、4B、2C、5D、3正确答案:D10.小麦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A、15--20℃B、30℃C、20℃D、15℃正确答案:A11.水稻北种南引,生育期(),应引()品种。
A、延长,迟熟B、延长,早熟C、缩短,早熟D、缩短,迟熟正确答案:D12.主茎15叶,5个伸长节间的品种,基部节间开始伸长的叶龄是()。
A、15B、12C、13D、14正确答案:C13.在构成油菜的三个因素中,以()变化最大。
A、角粒数B、单位面积的角果数C、千粒重D、每亩株数正确答案:B14.三年三圃制原种生产的“三圃”不包括()A、株(穗)行圃B、株(穗)系圃C、粒选圃D、选择圃正确答案:C15.棉子般需要吸收相当于种子重量()左右的水分才能发芽。
[说明]水稻的三性
![[说明]水稻的三性](https://img.taocdn.com/s3/m/3d8ae8c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42.png)
水稻的三性一、水稻的三性水稻的发育特性是影响稻株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若干特性。
这些特性集中表现为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通称为水稻的“三性”。
“三性”是水稻遗传特性的反应,依品种而异。
不同地区和不同栽培季节,水稻品种生育期的长短,从出苗到抽穗日数,基本上决定于品种“三性”的综合作用。
(一)水稻品种的感光性水稻原产于亚热带地区,系短日照性植物。
日照时间缩短,可加速其育转变,使生育期缩短;日照时间延长,则可延缓发育转变,甚至不转变,使生育期延长。
或长期处于营养生长状态而不抽穗、开花。
水稻的这种因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转变,缩短或延长生育期的特性,称之为感光性。
一般晚稻品种或愈是晚熟的品种,其感光性愈强,属于对日长反应敏感的类型;而早稻品种或愈是早熟的品种,其感光性愈弱,属于对日长反应迟钝或无感的类型。
(二)水稻品种的感温性各类水稻品种,在其适于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内,高温可加速其转变,提早抽穗;而较低温度可延缓其发育转变,延迟抽穗,使生育期延长。
水稻因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转变,缩短或延长生育期的特性,称感温性。
(三)水稻的基本营养性水稻的生殖生长是在内营养生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其发育转变必须有一定的营养生长作为物质基础。
因此,即使是稻株处在适于发育转变的短日、高温条件下,必须有最低限度的营养生长,才能完成发育转变过程,开始幼穗分化。
水稻进行生殖生长之前,不受短日、高温影响而缩短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或短日高温生育期。
不同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期,其长短各异。
这种基本营养生长期的长短的差异特性,称之为品种的基本营养性。
至于营养生长期受短日、高温缩短的那部分生长期,则称之为可消营养生长期。
二、水稻“三性”特点早稻是由晚稻演变而来的短日照不再敏感的变异型。
一般早稻品种都具有基本营养生长性小、感光性弱、感温性较强的特点。
因此,早稻生育期的长短,主要决定于温度的高低。
晚稻品种一般都具有基本营养生长性小,而感光性、感温性都强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R26的齐穗期处理与对照一样, 没有缩短齐穗期,对光的反 应是钝感, IR22的齐穗期处理比对照缩短19天, 对光的反应 是较为敏感, 矮种水田谷(晚籼) 的齐穗期处理比对照缩短7 2 天, 对光的反应极为敏感。
试验处理:每天下午6 时遮光, 次日上午7时复光, 每天光照时间 为11 小时。试验在鄂城县路口原种场进行, 遮光处理期间、处理 比不处理( 对照) 的每天缩短光照时间约为2 时40分。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
水稻品种的三性
主讲:李益锋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职院
目录
一 二 三
CONTENTS
感光性 感温性 基本营养生长性 水稻品种“三性”的特点
四
水稻原产热带低纬度地区,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同化了高温短日照条 件,从而形成了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的遗传特性。 不同地区或不同栽培季节,水稻品种生育期的长短,基本上决定于品
(6)弱-强-长
(7)中-中-短
华南及云贵冬稻籼
华北中迟熟粳、云贵早熟粳
(13)强-中-中
(14)强-强-中
华南晚稻迟熟粳、云贵迟熟 籼
华南-季粳
水稻品种“三性”的特点
4、杂交水稻的“三性”特点 杂交水稻与常规水稻比较,在“三性”表现方面有一定差异。据湖南农业大学1977~1984年) 对全国104个杂交水稻组合以及相应的不育系31个(包括7种不同质源)和恢复系46个进行研究的 结果,其“三性”特点是: ① 现有杂交稻(F1,下同)的感光性,弱、中、强均有,以中等者居多,占供试组合的 61.1%;感光性弱的占21.4%,而感光性强的不足20%。大多数组合的感光性比其母本强,少数 组合则较其父本强,属中稻类型者居多。 ② 现有杂交水稻的感温性中等偏强,与其父母本的感温性相近,其中中等者居多,占62.1%, 无感温性弱的组合。 ③ 现有杂交水稻的短日高温生育期中等偏短,其中较短的占67.9%,部分组合的短日、高温 生育期比其父母本都短。
——引自《中国农业科学》 1961年08期 11页
水稻品种“三性”的特点
1、早稻品种的“三性”特点 早稻品种是基本营养生长性较小,感光性弱,感温性较强,其生育期长短,主 要受温度高低的制约,因此早稻类型的品种在温带北部高纬度地区种植能在夏季日 照较长条件下正常抽穗,在低温来临前成熟,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则可在3月底、 4月初播种,能在5~6月日照较长的条件下开始幼穗分化,完成发育转变,在这些 地区可作双季早稻栽培。至于其中早、中、迟熟品种,主要是由于基本营养生长性 不同所致。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一类;迟熟中稻品种的“三性”特点近于晚稻,但感光性弱或中等,感温性则中等
偏强,其短日高温生育期则是各类品种中最长的。因此,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栽培 的双季稻区,将迟熟中稻在早季栽培时,抽穗期比早稻显著延迟,而在晚季栽培时 又比晚稻延迟。
水稻品种“三性”的特点 我国水稻品种光温反应类型
光温反应类型 分布地及熟性 光温反应类型 东北、西北早熟粳,低纬度地区无此类 (8)中-强-短 型 云贵早熟粳、华中早熟 (9)中-中-中 分布地及熟性
——引自《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75年01期 19页
感温性
在适于生长的温度范围内, 高温可使生育期缩短,低温 可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温 度的高低而使生育期发生变 化的特性,称为水稻品种的 感温性。
——引自《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1年02期 28页
基本营养生长性
水稻的生殖生长是在营养生长的基础上进行的, 其发育转变必须有一定的营养生长作为物质基础。因 此,即使是稻株处于发育转变的短日,高温条件下, 必须有最低限度的营养生长,才能完成发育转变的过 程,开始幼穗分化。 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不受高温、短日影响而缩短 的营养生长期,称为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期或短日高 温生育期。 不同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短各异,这种 基本营养生长期的长短的差异特性,称之为品种的基 本营养生长性。 营养生长期中受短日、高温缩短的那部分生长期 则称之为可消营养生长期。
(1)弱-中-短
(2)弱-强-短 (3)弱-中-中 (4)弱-强-中 (5)弱-中-长
华北中迟熟粳、华中中稻粳
云贵中熟籼、华中中稻籼 华北迟熟粳 华中晚籼及粳、华南晚稻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熟籼 华中晚籼及粳、华南晚稻迟 熟籼、云贵迟熟籼及粳
东北迟熟粳、华中早熟粳及中熟籼、华 (10)中-强-中 南早稻早熟籼 华北中熟粳、华中中熟籼、华南早稻中 (11)强-中-短 迟熟籼 华中中熟籼、华南早稻迟熟籼及中稻籼、 (12)强-强-短 华中中稻籼
水稻品种“三性”的特点
2、晚稻类型品种的“三性”特点
晚稻类型品种是基本营养生长性小,感光性、感温性均强。其生育期的长短,
主要决定于日照长短,同时又受温度高低的影响,光、温反应效果甚为明显。只有 在短日高温条件下,才能完成发育转变,开始幼穗分化,因此,晚稻类型品种,不
适于在温带北部高纬度地区栽培,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作单季晚稻和连作晚稻
种“三性”的综合作用。
水稻品种的“三性”特性是品种生育期的长短及其变化的实质。
感光性
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短日照可使生育 期缩短,长日照可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日照长 短使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性,称为水稻品种的感 光性。 水稻感光性特点: 日长<8h:出穗反而延迟 日长<4h:会引起生长停止 我国南北稻区生育期的日长大致都在:11~17h 诱导感光性品种形成幼穗的日长一般在:12~14h 9~12h:促进出穗最显著,其中迟熟的感光性品 种促进出穗的日长都较短。
栽培。晚稻虽属感光性强的类型,但品种间互有差异,一般感光性愈强,其幼穗分 化所要求的临界光长愈短,如华南地区的迟熟晚稻,每天光长超过12.5h,则生育 期延长,超过13h,则不能正常抽穗。凡感光性稍弱者,幼穗分化所要求的临界光 长亦稍长,短日高温生育期亦较长。
水稻品种“三性”的特点
3、中稻品种的“三性”特点 中稻品种的类型较为复杂,品种间光温反应差异较大。但总体而言,中稻“三 性”特点是处于早、晚稻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或近于早稻,或近于晚稻。其中早 熟中稻品种的感光性弱,短日高温生育期较短,但比早稻长,“三性”偏近于早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