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吞咽困难-于向华
中医医案——中风后吞咽困难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中风后吞咽困难验案病案:刘某,男,65岁,2015年3月30日。
主诉:患者吞咽困难,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语言不利10余天。
初诊:患者于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语言不利,偶有眩晕,食纳差,睡眠尚可,二便和。
舌质暗,苔白腻,脉弦滑。
既往高血压病史,腔隙性脑梗死病史1年。
西医诊断:中风后吞咽困难辨证审机:肝肾不足,气血衰少,痰瘀互结,关窍不利。
取穴:①头针:百会透曲鬓、前顶透悬颅、四神聪。
②项针:风府、风池、供血、翳明、治呛、廉泉、外金津、外玉液。
③配穴:臂臑、手三里、合谷、丰隆、三阴交、太冲、太溪。
④手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
选用0.30mm×40mm毫针,经酒精常规消毒。
百会透曲鬓,前顶透悬颅:针尖应与头皮成15°-30°左右夹角,快速刺入帽状腱膜下,刺入1寸,快速捻转得气,转速达200转/min。
双侧供血穴,翳明穴,行快速进针得气手法,轻捻转。
风府、风池穴,刺入1.0寸快速进针得气,闭其下气(即按压穴位下方),针尖微向下,朝向喉结方向,使针感向病所(咽喉部)传导,用飞经走气法使针感传至咽喉。
廉泉、外金津、玉液穴,向舌根方向斜刺1.2寸。
治呛穴,快速进针得气即出针。
取右侧太冲、太溪,行捻转法得气,如鱼吞钩饵之感。
右侧臂臑、手三里、合谷、丰隆、三阴交行提插手法,如鱼吞钩饵之感。
除治呛穴外,以上诸穴针刺得气后留针40min。
每日2次,两周为1疗程。
第二疗程:2015年4月13日。
即吞咽困难、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语言不清等症状改善,饮水偶呛,眩晕消失,食纳可,舌质淡,苔薄腻,脉弦濡。
取穴、手法:原方再进。
同上,治疗一个疗程。
按语本例患者,年过花甲,肾气虛衰,水亏木旺,身形胖硕,为气虚痰湿之体质。
此病病位在脑,表现在口舌、咽喉。
病机为本虚标实,肝肾不足,气血衰少为本;风火相煽、痰瘀互结为标。
吞咽功能障碍的针灸选穴方法

吞咽功能障碍的针灸选穴方法吞咽障碍主要是由脑卒中引起,急性脑卒后吞咽障碍发生率是41%,慢性为16%。
从中医学角度来看,吞咽功能障碍也称作中风舌本病,会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营养不良等并发症,严重情况下会导致窒息而死亡。
虽然大部分患者在急性期内能够自愈,但目前对于恢复期的吞咽功能障碍,仍然没有明显的药物能够治疗。
而由于造成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因素较多,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治疗。
目前针灸治疗方法对恢复脑卒中后吞咽功能有着显著的疗效,因此以下主要分析针灸治疗法在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中的运用,对其选穴方法进行整理和介绍。
1、治疗原则(1)取穴采用近刺法,主穴选择吞咽功能障碍的主要部位,铺穴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加减。
由于在脑卒中后对运动神经元造成损伤位置不同,且受到影响的神经肌肉也不同,即使会伴随吞咽功能障碍的出现,但是会表现出不同的局部位置,所以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吞咽动作进行观察,从中找出具体的病状并治疗,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操作在采用针灸治疗方法时,主要是通过针刺的方式对患者的神经系统进行刺激,所以在针刺时应尽量针达病所,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另外,在施针时,不应过多手法,主要是因为选穴位置多在面对及颈部皮下血管神经,其敏感性较强,如果过多手法,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疼痛感,而且还会引起针后出血。
(3)时间采取针灸治疗法时,不必拘泥于急性期还是恢复期,有症状应及早治疗,避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同时在针刺时尽量在患者进食前进行,这样可以提高短期的治疗效果,也能够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2、选穴方法由于吞咽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口阶段和咽阶段,因此以下针灸治疗的选穴方法也主要针对这两个阶段进行阐述。
(1)口阶段对于脑卒中引起的面部肌群瘫痪,不能闭合口唇的患者,其在进食时口腔内食物会被挤压,部分食物从唇部流出,部分食物进入到咽部,使得患者的吞咽效率降低。
针对这种情况,主要的选穴位置为地仓、承浆、口禾髎;具体的操作为:沿着唇部斜方向刺针,进针深度是0.3-0.5寸。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针灸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医疗法,在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中风疾病,后遗症之一就是吞咽障碍,给病人的饮食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
传统中医认为,针灸能够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活血、通络、舒筋活络,从而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症状。
本文将从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原理、常用穴位和疗程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对有需要的患者有所帮助。
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过程中,针灸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病情,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针灸操作,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通过刺激相应穴位,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吞咽功能,使患者的吞咽动作更加协调和顺畅。
二、常用穴位1. 督脉穴:位于头部后正中线上,当耳垂到头顶的中央,穴位有助于平衡脑神经功能,改善吞咽动作。
2. 咽喉俞穴:位于颈部尤其是软组织位置上,是治疗吞咽障碍的重要穴位,刺激此穴可以改善咽喉部的功能。
4.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侧,肌肉外沿下3横指,此穴位能够改善肌肉的张力,有助于改善吞咽障碍。
5. 革阴穴:位于手腕外侧横纹1.5寸处,对改善喉部肌肉的功能有明显的功效。
三、疗程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通常需要进行一定的疗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般来说,疗程的具体次数和周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需要连续进行一段时间的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配合针灸医师的指导,定期进行针灸操作,同时也需要进行一些针灸后的注意事项,避免影响疗效。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在临床中应用广泛,针对不同的病情和症状,针灸医师会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穴位和疗程进行治疗,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如果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针灸治疗。
在接受针灸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同时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和作息,这样才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症状。
【注:本文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于氏头穴丛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于氏头穴丛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一、引言卒中(Strok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后遗症包括吞咽障碍等,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吞咽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饮食摄入,还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目前,对于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方法多样,但效果参差不齐。
于氏头穴丛刺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本研究旨在探讨于氏头穴丛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100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
所有患者均经过神经系统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卒中,并伴有吞咽障碍。
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于氏头穴丛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
于氏头穴丛刺治疗每周3次,共治疗8周。
3.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吞咽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等。
吞咽功能评分采用国际常用的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WAL-QOL)进行评估,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指数(QOL)进行评估。
三、研究结果1. 吞咽功能评分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来说,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第4周开始出现明显改善,第8周时达到最佳效果。
2. 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生活质量各方面均有显著改善,包括饮食、睡眠、情绪、社交等。
3. 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均较少,主要为轻度头痛、局部皮肤过敏等,均未影响治疗进程。
四、讨论于氏头穴丛刺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有独特的优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于氏头穴丛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或质量。
针灸治疗吞咽障碍方案

针灸治疗吞咽障碍方案第1篇针灸治疗吞咽障碍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吞咽障碍患者数量逐年上升。
吞咽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
针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治疗吞咽障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本方案旨在规范针灸治疗吞咽障碍的操作流程,提高临床疗效,确保患者安全。
二、目标人群1. 确诊为吞咽障碍的患者;2. 年龄在18-80岁之间;3. 意识清楚,能配合治疗;4. 排除其他严重疾病导致的吞咽障碍。
三、治疗方案1. 治疗原则(1)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病情、体质、病史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辨证,确定治疗方案。
(2)分期治疗:根据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度,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分别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综合治疗:结合针灸、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等多种方法,提高临床疗效。
2. 针灸治疗(1)取穴原则: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具有疏经通络、活血化瘀、调理脾胃、强壮筋骨等作用的穴位。
(2)常用穴位:风池、翳风、天柱、廉泉、人迎、扶突、足三里、合谷等。
(3)操作方法: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3. 康复训练(1)口唇运动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口唇闭锁、吹气等训练,提高口唇肌肉力量。
(2)舌部运动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舌部前伸、卷舌等训练,增强舌部肌肉力量。
(3)吞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吞咽动作训练,改善吞咽功能。
4.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用中药汤剂、中成药等进行调理,改善患者体质,辅助治疗。
四、疗效评价1. 疗效评价标准:参照《吞咽障碍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2. 评价时间:治疗结束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评价。
3.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吞咽功能、生活质量、并发症等方面。
五、注意事项1. 治疗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进行相关检查,排除禁忌症。
2. 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针灸治疗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医师操作,确保患者安全。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研究

内蒙 古 中医 药
中 医 针 灸 疗 法 治 疗 中风 后 吞 咽 困难 的 临 床 研 究
张小文
( 东莞 市 中医院
广东 东莞 5 2 3 0 0 0 )
摘
要 :目的 : 探讨 中医针 灸疗法 治疗 中风后吞 咽 困难 患者的 临床 疗效 。方法 : 7 8 例 中风后 吞 咽 困难 患者 , 随机 分成 对 照组 与研 究组 , 各3 9
1 资 料 与方法
熄风、 豁痰 利咽的效 果 , 完 骨穴是 足少 阳经 和足太 阳经 的交汇 穴 , 足太
所 以对 其进 行 针 刺能 够 达到 通 咽利 喉 的 目的 , 还 1 . 1一般 资料 : 选取本 院在 2 0 1 4年 7月 ~ 2 0 1 6年 8月 收治 的 7 8 例 中 阳经 自巅人 络于脑 , 对 其 针 刺 可 治 疗失 风后 吞咽 困难患 者作 为本次 研究 对 象 , 随 机分 成 对 照组 与 研究 组 , 各 可 以起到 开窍醒 神 的作用 。翳 风 是 手 少 阳经 穴 , 口眼 啊斜 等症 , 起 到祛 风通经 、 活血 利咽 的效果 。廉 泉穴 属于 任 脉 3 9例 。全部 患者均 表现 为 饮水 返 呛 、 吞 咽困 难等 症 状 。对 照 组男 2 1 语、 穴位 , 用针 刺人可 以治疗舌 强 不语 、 舌 缓 流涎 、 吞 咽 困难 等 症 , 起 到 疏 例, 女1 8 例; 年龄 4 9— 7 8 岁, 平均 年龄 ( 6 1 . 7±1 . 2 ) 岁 。研究 组 男 2 O 激 发舌部经 气 的作用 。合 谷 穴属 于 阳 明大 肠经 腧 穴 , 阳明经 例, 女1 9例 ; 年龄 4 8~ 8 l岁 , 平均年龄( 6 3 . 4±1 . 8 ) 岁 。两 组 患者 一 经 开窍 、 气 血较多 , 且 最后会 汇集 到头脑 , 联合 针刺项 部穴 位 , 对 脑部 和舌 咽部 般资 料 比较 , 差异 无统 计学 意义 ( P> 0 . 0 5 ) , 具 有可 比性 。 通 经活 络 的作 用 。对 以上穴 位 同 时行 针 , 可达对 1 . 2治疗 方法 : 对照组 采用 常规 治疗 , 包 括 对患 者进 行 降 颅压 、 改 善脑 可起到气 血运行 、 补脑益髓 、 疏 通经气 和通 咽利窍 的效 果。根 据有关 研究 表 明 , 对 风池 、 循环 、 止血 以及脑 细胞 营养 药物治 疗等 , 持续 治疗 1 个月 ; 并协 助 患者 完 骨和翳风 行针 , 能促进 末梢微 循环 、 血液流 变 、 脑 血 回流 以及颅 底 血 进行 康复锻 炼 , 如器官运动 、 呼吸及吞咽等 的练 习, 每 天练 习 3 0~ 4 5 a r i n 。研 究组 在对照 组 的基 础上 再 采 用针 灸 疗法 , 在 患 者舌 体 两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方法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方法汇报人:2023-11-27•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概述•针灸治疗的理论基础•针灸治疗的具体操作•针灸治疗的临床实践目•针灸治疗的疗效评估与展望•相关文献综述及研究进展录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概述定义分类定义与分类营养摄取不足心理压力肺部感染030201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危害针灸治疗的优势01020304非药物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针灸治疗的理论基础0102经络学说脏腑理论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中,针灸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脏腑穴位进行刺激,以调和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针灸治疗的原则包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标本兼治等。
治疗方法包括体针、头针、电针、温针等,具体选用哪种方法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针灸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针具和刺激强度;其次,要选择正确的穴位和刺激方法;最后,要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针灸治疗的原则和方法针灸治疗的具体操作操作方法使用毫针刺入穴位,一般采用捻转提插等手法进行刺激,以得气为度。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采用不同的针刺深度和刺激强度。
辨证取穴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与吞咽障碍相关的穴位进行针刺。
常用的穴位包括风府、哑门、廉泉、外金津玉液、人迎等。
疗程针刺治疗一般每日或隔日一次,每周治疗3-5次,10次为一疗程。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疗效,可进行多个疗程的治疗。
针刺治疗选穴将艾条点燃后,对准穴位进行熏烤,使局部产生温热感并持续一定时间。
灸法的刺激强度可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进行调整。
操作方法疗程灸法治疗针灸联合治疗综合应用01操作方法02疗程03针灸治疗的临床实践患者情况针刺治疗治疗效果灸法治疗治疗效果患者情况患者情况针灸联合治疗治疗效果临床案例三针灸治疗的疗效评估与展望疗效评估方法临床观察喉镜检查影像学检查量表评估1 2 3改善吞咽功能减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针灸治疗的疗效分析03临床实践与推广01优化治疗方案02结合其他治疗方法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相关文献综述及研究进展相关文献综述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历史发展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机制研究研究进展概述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实验研究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技术创新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其疗效与药物治疗相当,但无副作用。
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问题

©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收稿 : 2011 - 04 - 06 修回 : 2011 - 04 - 12)
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由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 ,大连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承办的第七届中西医结 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定于 2011年 9月中旬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 。这次会议学术层次较 高 ,将为国内外中西医结合界人士提供一个广泛交流 、增进友谊 、启迪思路的讲坛 。会议将开设名家讲坛 、专题报 告 、专题交流 、研究生论坛及研究生优秀论文评选等多种学术交流与形式 。盼望有志于中西医结合养生与康复研 究的代表们能够积极参会 ,广泛交流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