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文化 论文

合集下载

丝绸文化论文

丝绸文化论文

中国的丝绸文化中国的丝绸文化摘要:丝绸起源于中国,早在黄帝时期,就有“蚕神献丝”“天神化蚕”的故事。

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生产丝绸的国家,我们的祖先不但发明了丝绸,而且昌明丝绸,利用丝绸,使其在服饰上、文化礼仪上,艺术上,均闪耀出夺目的光辉,这使丝绸不但在国内备受欢迎,更是充当了中华文明的“文化使者”,把古老的华夏文明带向了海外。

本文将就丝绸文化的发展,从丝绸文化的起源,丝绸文化的发展,丝绸的特性,丝绸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这三个方面来介绍中国的丝绸文化。

关键字:丝绸文化起源发展影响一、中国丝绸文化的起源关于丝绸的起源,要追溯到养蚕技术的出现。

我国古代史籍中流传着不少关于养蚕技术出现的神话传说。

其中一个传说是皇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有一次嫘祖在野桑林里喝水,树上有野蚕茧落下掉入了水碗,待用树枝挑捞时挂出了蚕丝,而且连绵不断,愈抽愈长,嫘祖便用它来纺线织衣,并开始训育野蚕。

嫘祖被后世祀为先蚕,历朝历代都有王后嫔妃祭先蚕的仪式[1]。

尽管这些只是传说,但这也说明了丝绸的文化历史悠久。

专家们根据考古学的发现推测,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期,中国便开始了养蚕、取丝、织绸了,可见,中国的丝绸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二、中国丝绸文化的发展说到中国的丝绸文化发展,可以说是十分的曲折。

在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能生产丝绸,丝绸的花式品种也丰富起来。

锦的出现是是中国丝绸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把蚕丝的优秀性能和美术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丝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影响深远。

到了秦汉时期,丝织业不仅得到了大发展,而且随着汉代中国对外的大规模扩展影响,丝绸的贸易和输出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地步。

贸易的推动使得中原和边疆、中国和东西邻邦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2]。

由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乱,造成对黄河流域经济的严重破坏,到了隋代,中国蚕桑丝绸业的发展重心已经转移到了长江流域。

丝绸之路论文-V1

丝绸之路论文-V1

丝绸之路论文-V1正文:自古以来,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承载了无数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交融。

对于中国和周边国家来说,丝绸之路是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桥梁,也是共同繁荣的象征。

一、背景丝绸之路起源于汉代,是一条连接中国和地中海东岸的陆上和海上贸易路线。

它通过中亚、西亚地区,将中国的商品和技术带到了世界各地,也为其它国家传授了先进的丝绸制造技术。

同时随着中国境内多个民族和国家的加入,丝绸之路也逐渐发展成为一条多民族共同参与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路线。

二、经济贸易丝绸之路在古代的经济贸易中有着巨大的贡献。

中国通过运输丝绸、茶叶、瓷器等优质商品出口至中亚和西亚,不仅为中国带来了大量财富,也为当时的中亚、西亚地区带来了中国高质量的商品和技术。

同时,外来的商品和技术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

三、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不仅是经济贸易的通道,更是一个文化的交汇汇流地。

在长期的交往中,中国、中亚和西亚地区多民族和国家之间也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

例如,佛教、伊斯兰教、景教等宗教在丝绸之路上传播开来;佛教艺术、波斯织物、阿拉伯数学等文化艺术也通过丝绸之路流传至中国。

不仅如此,丝绸之路也成为了不同民族交流的桥梁,各种不同文化的交融、创新也在其间发生。

四、现代价值21世纪的今天,丝绸之路已不再是古代的重要通道,但它仍具有现代价值。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希望通过重新打造丝绸之路,促进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和友谊,共建共赢的发展局面。

同时,丝绸之路也成为了各民族和国家交流的重要平台。

总之,丝绸之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在贸易和文化交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使得中亚、西亚地区的文化仍然被保留至今。

同时,丝绸之路也在当代焕发新生,继续让人们看到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间友谊的无穷前景。

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丝绸之路,这条古老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之路,不仅连接了东西方的商贸,更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融合。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丝绸之路在古代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及其深远影响。

丝绸之路起源于汉朝,是一条连接中国与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的陆上贸易路线。

这条路线不仅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更成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

通过这条路线,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传向西方,同时,西方的玻璃制品、宝石以及宗教思想也传入中国。

在文化交流方面,丝绸之路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例如,佛教就是通过这条路线传入中国的。

佛教的传入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宗教文化,还对中国古代的哲学、艺术、建筑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丝绸之路也是科技和知识传播的途径,如造纸术、火药等四大发明,就是通过这条路线传播到西方的。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不仅限于物质层面,更体现在思想和信仰的交融。

不同文明的思想家、学者、艺术家在这条路上相遇,他们的思想和作品相互影响,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这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并非总是和平的。

随着贸易的兴盛,也伴随着战争和冲突。

但即便如此,文化交流的脚步从未停止,它超越了战争和冲突,成为了连接不同文明的纽带。

总之,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世界最重要的文化交流通道之一,其在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与融合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不仅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更推动了思想、信仰、艺术和科技的传播,为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做出了巨大贡献。

今天,当我们回顾这条古老的道路时,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更能从中汲取到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智慧和力量。

关于丝路精神的征文15篇

关于丝路精神的征文15篇

关于丝路精神的征文15篇关于丝路精神的征文精选篇1这是一条跨越大海的路,他把中国与世界连接。

在这条路上,中外使臣执节往返,各国商人赍货逐利,宗教信徒舍身弘法……这条路,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起源于两千多年前,主要有两大干线组成:一是由中国通往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的东海航线,而是由中国通往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的南海航线。

“海定则波宁。

”我的家乡宁波,是一个海洋文化深厚的海上丝绸之路城市。

在宁波博物馆一楼,我探访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美丽记忆——“留洋”回来的文物。

“时间以一种方式悄悄流逝,但时间的记忆却会以多种的形式保存下来。

”海底的记忆也是不可磨灭的,陶碟、陶碗、陶盆、瓷片、金香炉、古代钱币……在一个展柜里,一个名为“长沙窑褐绿彩奔鹿纹执壶”引起了我的关注。

它的皮肤是象牙色的,在壶嘴的下方,画着一只疾驰的`小鹿,褐绿相间的花纹,细小乌黑的眼睛不仔细看很容易就以为这也是鹿身上的一个花纹,蹄子撒开,使得路上扬起一阵阵尘土。

头微微昂起,望着后方。

只在等待落后于自己的伙伴吗?是在遥望天敌有没有追上吗?还是……引起了我的无限遐想。

在另一个展厅的玻璃柜中,放着一个蓝白相间的瓷罐,罐身上印着一条张牙舞爪、耀武扬威的龙,弓着身子,铜铃似的眼睛直逼前方,仿佛要放射出金光刺穿乌云,冲出阴霾。

两只利爪微微伸出,似乎要与黑暗势力兵戈相见。

海洋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时间会无情的过去,但美丽的记忆会永恒。

”一个文物背后必定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大海中还藏有许多美丽的记忆,等着我们去开发、研究。

关于丝路精神的征文精选篇2啊!丝路!啊!大唐!为什么我的脑海里总是有你的身影?为什么珍珠玉帛总是向我献出你的名字?谢谢你,丝路,你将我领入了大唐的怀抱;谢谢你,大唐,你带我触摸了丝路的体温。

我的心跳加快,准备融进这大西北,融进这流传着千年文化的蛮夷之地。

银装素裹的祁连山呀!你的纤腰上,轻扎着银色的蓬蓬长裙,你的臂弯中,无数牛羊受着牵引,贪婪地吃着肥美丰润的绿草,饮着潺潺的清澈溪水。

丝绸之路论文

丝绸之路论文

丝绸之路的崛起摘要: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都长安(今天的西安)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促进了各国的商品交流。

它也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丝绸之路,在世界上有重大的意义,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的交汇的桥梁。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文化有一条路,永远无法用长度来衡量,因为它太久太久,只有亘古不变的黄沙陪伴它走过了千年的岁月。

有一条路,永远无法用时间来衡量,因为它太漫长,是穿越了时空的洪流把那惊鸿一瞥印在人的心里。

从黄河和长江流域,应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途径新疆塔里木盆地,伊朗高原,地中海东岸,最后到达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城或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

这条路经过素有“死亡之海”之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亚鲁姆沙漠和中东叙利亚沙漠,一路上,驼铃悠悠。

千百年前,中国和西域的条条商队在路上印下一串串脚印,夕阳的光辉闪烁在那载满丝绸瓷器骆驼的背影上,驼铃的叮当牵动着黄沙笼罩的天空,也牵动了千百年后世人的心。

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都长安(今天的西安)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

它跨越龙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非洲和欧洲。

它也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取丝,但史学界对丝绸发明的时间及创始人一直在争论之中。

中国的考古学家在1998年河南荥阳青台遗址的一次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距今约5500年的丝绸碎片。

另一种说法是在河姆渡遗址中人们已发现了纺织工具,借此可以推断丝绸的使用至少不迟于良渚文化。

不过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说法是,于1958年考古时发现的,距今约公元前3700~前3100年(大汶口文化) 的丝绸织品是最早的说法。

历史小论文范文

历史小论文范文

历史小论文范文
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东西方贸易与文化交流的纽带,跨越了亚洲、非
洲和欧洲的广阔地域。

它不仅是商品交易的通道,更是文化、宗教、
科技和艺术交流的桥梁。

本文旨在探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活动及
其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丝绸之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当时的汉朝使者张骞开辟
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为后来的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路线逐渐扩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连接了中国、中亚、印度、波斯、阿拉伯以及地中海地区。

在贸易方面,丝绸之路上流通的商品种类繁多。

中国的丝绸、瓷器、
茶叶和香料是主要的出口商品,而从西方进口的则包括宝石、玻璃器皿、金属制品和各种珍稀动植物。

这些商品的交换不仅促进了经济的
繁荣,也加深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依赖。

文化交流方面,丝绸之路的影响更为深远。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等宗教思想通过这条路线传播,影响了沿途地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发展。

同时,科学技术、哲学思想、艺术风格等也在这条路线上得以传
播和交融。

例如,中国的造纸术和火药技术传到了西方,而西方的天
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了中国。

此外,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还表现在语言、文学和艺术上。

沿途的
商人、学者和艺术家们相互学习,创作出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的作品。

这种文化的融合不仅丰富了各自的文化传统,也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做出了贡献。

总之,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与文化交流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物质交换,更推动了思想、信仰和艺术的交流与融合,为今天全球化的世界奠定了基础。

历史学论文范文

历史学论文范文

历史学论文范文
内容:
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其历史价值和影响力一直为学者所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古代丝绸之路对现代国际贸易的深远影响。

首先,文章回顾了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指出其不仅是商品交易的通道,更是文化交流和宗教传播的桥梁。

通过古代文献和考古发掘的证据,分析了丝绸之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贸易模式和经济作用。

其次,本文着重分析了丝绸之路对现代国际贸易理念的影响。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实践,如信用体系的建立、合同法的初步形成以及风险管理等,为现代国际贸易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接着,文章探讨了古代丝绸之路在现代“一带一路”倡议中的角色。

通过对比古代丝绸之路与现代“一带一路”的相似之处和差异,分析了古代丝绸之路对现代国际合作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最后,本文总结了古代丝绸之路对现代国际贸易的五点主要影响:一是促进了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二是推动了国际法律和规则的发展;三是加强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四是为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历史借鉴;五是为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想资源。

通过对古代丝绸之路的深入研究,本文认为,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是历史的遗产,更是现代国际贸易发展的宝贵财富。

在全球化的今天,古代丝绸之路的精神和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丝绸之路论文

丝绸之路论文

丝绸之路论文
《丝绸之路论文》是关于丝绸之路的研究论文,主要探讨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经济、文化交流和影响等方面。

以下是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论文提纲,供参考:
一、引言
- 介绍丝绸之路的概念和历史背景
- 引出研究目的和重要性
二、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
- 古代中国和中亚、中东、欧洲等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概述- 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三、丝绸之路的经济交流
- 丝绸之路上的商品和贸易路线
- 丝绸之路的商人和商队
- 丝绸之路的货币流通和贸易制度
四、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
- 丝绸之路的宗教传播,如佛教、伊斯兰教等
- 丝绸之路的艺术和文学交流
- 丝绸之路的语言和文字传播
五、丝绸之路的影响与启示
- 丝绸之路对各地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 丝绸之路在当代的意义和启示
六、结论
- 总结论文中的主要研究发现和观点
- 对未来丝绸之路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 引用论文中使用到的相关研究文献和资料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丝绸之路论文提纲,具体的研究内容和论证方法可以根据个人的研究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姓名:李恬学号:201131140410
学院班级:经管学院11级国贸2班
众所周知,丝绸是一种舒适、高雅的织物。

在古代,丝绸就是蚕丝(以桑蚕丝为主,也包括少量的柞蚕丝和木薯蚕丝)织造的纺织品。

现代由于纺织品原料的扩展,凡是经线采用了人造或天然长丝纤维织造的纺织品,都可以称为广义的丝绸。

而纯桑蚕丝所织造的丝绸,又特别称为“真丝绸”。

真丝绸一直到现在都还属于比较名贵的织品,是制作各种高级衣物常见的原料,其质地之光滑柔顺美丽常常令女人们为之倾倒。

在女人们眼里,丝绸从来都是人间最美丽的云彩。

华丽的绫、罗、绸、缎来源于蚕吐的丝,蚕在生物学上是属于鳞翅目的昆虫。

关于丝绸的起源,正史中记载着我国饲养家蚕的发明人是黄帝的元妃嫘祖,元《通鉴纲目前编·外纪》载“西陵氏之女嫘祖为黄帝元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而天下无皴瘃之患,后世祀为先蚕”。

丝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甲骨文中也出现了蚕桑丝帛的文字。

河南、浙江等地出土的有关文物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利用蚕茧抽丝、并用原始腰机织出各种织物。

商周时期,已出现罗、绮、锦、绣等品种。

秦汉以后,丝绸生产形成了完备的技术体系。

唐宋之际,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丝绸工艺技术和生产区域都产生了重大变化。

明清两代,丝绸生产趋于专业化,织物品种更为丰富,图案更加绚丽多姿。

几千年里,桑蚕丝织与粮食生产一样重要,是中国古代农业最基本而重要的活动之一,也是古代政治家重点关注的产业经济和财税来源,中国古代农村的基本生活就是种粮和养蚕,城乡最普及的手工业也是与此有关的织丝和刺绣,它比制茶、制瓷都要普及得多。

西域文化在世界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扮演过重要的角色。

翻开人类古代文明的实测,可以看到,在黄河流域有古中国文明,在印度河流域有古印度文明,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两河流域亚述文明,尼罗河有古埃及文明,地中海有古希腊——古罗马文明。

但当时由于交通不发达,工具的落后,各文明之间在很长
一段时间内出于相对孤立的境地。

文明与文明之间孤立发展,人类文明的发展阻碍重重。

但从公元前2世纪起,古“丝绸之路”,这是人类历史上惟一的一条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陆路国际商旅大道逐渐形成。

作为古代世界的交通线路之一,对丝绸之路的记载与描述史不绝书,希罗多德《历史》第四卷中提及的阿里斯铁阿斯的著作《阿里玛斯比亚》、司马迁《史动“大宛列传”和1世纪佚名西方作家的《厄立特里亚海航行记》、《汉书》“西域传”等是描述丝绸之路草原道、绿洲道和海洋道的最早代表作。

根据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的大量资料证明,丝织之路在西汉以前就是人类迁徙交往的大通道,“天青石贸易之路,、“玉石之路”和新石器晚期北方车原彩陶文化带等文化现象均在不同区段涵盖了后奔丝绸之路通过的地域。

从文献记载而言,《山海经》、《穆天子传》等中国文献早就对中西交通和交流有过幻想式的描述。

西汉建元二年(前139)元狩二年(前119),汉武帝刘彻派张蓦两次出战西域,加强了中国中原地区与西域各国、各民族的联系,完成了凿空壮举,实现了丝绸之路东西段贯通,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发展和完善,极大地丰霍和改变了丝绸之路沿线民族的日常生活。

张蓦无疑是丝绸之路历史上极为突出的历史事件,尤其对丝绸之路绿洲道在中国境内的发展有决定性影响。

可以认为,作为东西不同文明之间的有明确史料记载的自觉对话与交流,应始于中国西汉时期。

而在这条大道通过的地区,出现了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等雄踞并跨越亚欧非的世界大帝国;在丝路要冲上,诞生并传播着至今仍影响着亿万人思想的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古代世界许多重大的政治、军事活动发生在这条通道上,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发明和思想流派首先经这里而传播到全世界。

就中外经贸、科技文化交流的局部状况看,也是如此。

中国的丝绸、漆器、瓷器、造纸法、印刷术、火药和冶铁、水利灌溉技术等,由此流传至西亚及欧洲而西方的植物新品种、毛皮、珍禽异兽以及音乐歌舞、天文历法、宗教文化等也源源不断地输人中国。

一、关于丝绸的外传。

据考古发现,在中亚、西亚地区都有丝绸出土,可以证明早在公元5世纪丝绸已经越过帕米尔高原传入印度和波斯。

西汉以后,丝绸开始成为这条贸易之路上的大宗商品。

丝绸作为一种生活品或艺术品为西方社会
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首先,丝绸的传播推动了东南亚地区一些民族文明程度的进步。

此时,东南亚各国还出现了诸如绢画、刺绣、绢扇等以丝绸为原材料的精美工艺品……可见,丝绸对外的广泛传播极大丰富和美化了海外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推动了各地区、各民族文明的进步。

其次.中国丝绸的外传促进了部分地区和国家纺织业的发展。

据西方学者推断:中国的养蚕技术应该是四、五世纪时传人西方的。

世界上能从养蚕的国家有四五十个.而他们最初的家蚕饲养技术或多或少都得益于中国而且许多国家纺织业所需的生丝主要来源于中国。

再次,丝绸的外传,促进了我国丝织业和民族工业的发展。

我国丝绸在海外的广泛传播使丝绸成为风靡世界的消费品,极大地刺激了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和繁荣,并为后来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以及民族工业的勃兴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二、就是西方一些物产和珍禽异兽传人中国。

张赛出使西域,带回一些中原没有的物种,其中以葡萄、曹荷最为知名,此外还有安石榴、黄蓝等。

当时还出现了许多带有“胡”字的农作物,如胡麻、胡桃、胡豆、胡瓜、胡蒜等,都是西域翰人的。

从西域传来的香料也很多,如印度的胡椒、姜、阿拉伯的乳香,索马里的芦荟、苏合香、安息香,北非的迷迭香,东非的紫植等等。

些香料多采用成品方式运人中国,滋润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而且,许多香在当时被作为药物使用。

同时玉米、占城稻、花生、向日葵、土豆、西红柿等农作物传人中原,丰富了农作物的品种,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华夏民族的饮食结构。

三、丝绸之路向外传播不仅仅是丝绸,还把我国当时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一并西传。

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就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向世界各地的。

四大发明的西传对整个人类社会,特别对西方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造纸术、印刷术的传人.促进了西方国家教育的普及化,对当时欧洲的宗教、治,以至资本主义的建立、思想文化的交流及传播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为西方的启蒙运动以及科技的发展和文明的传播奠定了物质基础。

总言之,四大发明的广泛传播最显著的意义莫过于对世界文明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近现代文明的出现及发展的奠基作用,加快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使西方许多国家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向文明的跨越。

不仅如此,丝绸之路还为中亚、欧洲等地区带去了中国先进的冶铁技术,为中亚带去
了先进的水利灌溉技术。

治铁技术的广泛传播推动了民族融合及各民族的广泛交流,而其最大的意义是对生产力的促进和提高。

张赛出使西域后,中国的铁器和冶铁技术便沿着丝路经由新疆地区,然后再传人中亚,铁器的使用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应用在社会生产中,首先提高了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加速了手工业等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对西方商品经济的出现及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中国的水利灌溉技术是在汉代西传的,由于汉代在西城屯田,为了控制地下水源,便把中原常用的穿井通渠法同时带到西域地区,水利技术传人中亚后,改变了其地区旧有的面貌,有利于其抗早增产,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农作物产量的提高,推动了中亚地区农业的发展。

此外,古代中国的医学也素称发达,公元8,9世纪时,诊脉这一中医诊断手法就传到了阿拉伯,公元8-世纪,中国医术便随着炼丹术传人阿拉伯地区,16世纪后期至17世纪初期.欧洲人利马窦、汤若望等人来华。

将《本草纲目》翻译成外文,介绍到欧洲,东西方医学的会通促进了近代医学的发展。

四、外域文化的东渐。

外域文化主要是指来自西方的宗教和艺术。

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西方、南亚等地的宗教得以传人中国。

宗教蕴藏着丰富的内容,特别是佛教的东来,给中原的固有文化以很大的冲击。

中国古代文化正是因为与佛教相遇,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可以说佛教是丝绸之路带给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礼物,而佛教对于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精神层面更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佛教的传人始于西汉或更早,路线是经葱岭,沿丝路由塔里本盆地的南北二道传人西北。

北道以龟兹为中心,南道以于阂为中心,逐渐向东扩散。

西汉时,佛教已传人天山以南及河西走廊一带。

西域及河西高僧辈出,传教译经盛极一时,修寺凿窟成风。

于阂、龟兹、高昌、敦煌、凉州成为著名的佛教胜地和传播中
总之,这条历时多世而贯通亚欧非的远距离交通贸易路线,其意义已远远超越经济贸易范围,它促成了世界性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民族等多领域全方位的大交流,已成为生发东西方文明的重要的历史摇篮。

“丝绸之路”的这种特殊历史文化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和说明着地处亚洲中部的西域的历史地位和文化特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