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观后感

合集下载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量观后感(5篇)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量观后感(5篇)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量观后感(5篇)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量观后感(5篇)每一次我们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量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量观后感(精选篇1)一直喜欢着于丹的书与讲座,这周学校要求观看于丹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讲座,自然很是乐意。

长长的讲座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一个小寓言。

用同样一锅沸腾的水,用同样的时间去煮一个鸡蛋,一个萝卜,一把茶叶。

当鸡蛋再取出来的时候,蛋清蛋黄都变硬了;当萝卜取出来时,变成了一滩软绵绵的萝卜泥;而茶叶却舒展开了,变得饱满充实,它使一锅无味的水变成了香气扑鼻的茶水。

这正是三种人融入社会后的态度。

沸腾的水是社会,鸡蛋。

萝卜。

茶叶是三种融入社会后的态度。

第一种人在社会中熬得心如铁石,忿世嫉俗;第二种人在社会中心软了,人很善良,但是失去了自己的原则;而第三种人完全融入了社会,他在社会中展现了自己,用自身的能力改变了环境。

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小常识,当延伸了意义后,令我深思。

社会,沸水。

态度,茶叶。

人的一生离不开社会,只有和社会融为一体才能展现自己的才华创造美好的人生。

融入社会,看似简单的几个字,却又有谁能完全做到?这是一种展现自己的同时,影响周边环境的高难度境界。

难!但是这值得去奋斗,达到了这种境界,是一种别样的成长,不同寻常的成功。

我想,要成为茶叶,恐怕最重要的是对社会的认识。

社会需要我们去真正的认识理解,社会是供我们展示自己的平台,是供我们锻炼自我的地方。

不能像第一二种人,没有自己的认识,轻易被社会而改变。

当正确的面对了社会,此时的社会就是一个助我们攀上巅峰的阶梯。

如今的我仍是学子,未涉足真正的社会。

但实际上班级正是一个小的社会。

如何做好茶叶?我想,作为班长,要想成为好的茶叶,就是和同学、老师处理好关系,在学习上展现自己,和同学将我们班变为真正的集体,将我们这个小集体,又融入更大的集体——学校。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讲座观后感范文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讲座观后感范文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讲座观后感范文引言在当前教育体系中,除了学术知识的传授,人格教育同样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观看了《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的讲座后,我对人格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如何在学校和家庭中实施人格教育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第一章:讲座内容概述1.1 人格教育的定义讲座首先对人格教育进行了定义,即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等。

1.2 人格教育的重要性接着,讲座强调了人格教育对于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1.3 人格教育的实施策略讲座详细介绍了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实施人格教育的多种策略。

第二章:讲座的启发与反思2.1 对人格教育的新认识讲座让我认识到,人格教育不仅仅是教授道德规范,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2 对现有教育模式的反思通过讲座,我开始反思当前教育模式中忽视人格教育的问题,并思考如何将人格教育更好地融入日常教学中。

2.3 对家庭教育的思考讲座也让我意识到家庭教育在人格教育中的关键作用,家长的行为举止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讲座细节回顾3.1 人格教育的具体内容讲座中提到,人格教育应包括自尊、自爱、自律、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多个方面。

3.1.1 自尊与自爱教育学生尊重自己,爱护自己,形成健康的自我认知。

3.1.2 自律与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3.1.3 合作与创新鼓励学生学会团队合作,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3.2 人格教育的实施方法讲座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法,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

3.2.1 情景模拟通过模拟不同的社会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

3.2.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增强他们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

3.2.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或虚构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深化他们的理解和认识。

第四章:个人观后计划4.1 在教学中融入人格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计划将讲座中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儿童的人格教育心得体会文章(3篇)

儿童的人格教育心得体会文章(3篇)

第1篇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人格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人的品格决定了他的行为举止、人际关系和人生道路。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见证了无数孩子从稚嫩到成熟的过程,对儿童人格教育有了深刻的体会。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儿童人格教育的基础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个人行为的准则,决定了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

1. 教育孩子学会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是人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教育孩子尊重师长、尊重同学、尊重家人,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感恩之心是一个人品质的体现。

我们要教育孩子懂得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懂得回报社会。

3. 塑造孩子的诚信品质。

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我们要教育孩子诚实守信,不说谎、不作弊,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是人格教育的重要环节。

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1. 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自律是孩子成长的基石。

我们要教育孩子按时作息、勤奋学习、遵守纪律,培养他们的自律精神。

2. 培养孩子的勤奋精神。

勤奋是成功的阶梯。

我们要教育孩子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培养他们的勤奋精神。

3.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感恩之心是一个人品质的体现。

我们要教育孩子懂得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懂得回报社会。

三、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儿童人格教育不仅仅是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1.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孩子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动力。

我们要教育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地面对挑战。

2. 培养孩子的乐观心态。

乐观的心态是孩子面对困境、积极向上的法宝。

我们要教育孩子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3. 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情感需求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及时给予关爱和支持。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前几天看了关于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的相关内容,感触颇多呀!节目里提到了好多方面,像是自信心的培养、情绪管理、与人相处等等。

其中让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关于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的部分。

就拿我邻居家的小孩儿小刚来说吧。

小刚这孩子,聪明是聪明,可就是太脆弱,一遇到点儿挫折就受不了。

上次他们学校组织数学竞赛,小刚之前准备得那叫一个充分,每天都埋头做题,信心满满地觉得自己能拿个好名次。

比赛那天,小刚早早地就去了学校。

等成绩出来的时候,他却傻了眼,自己居然连前十名都没进。

这一下,小刚就像霜打的茄子——蔫了。

回到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谁叫也不理。

他妈妈着急呀,在门外一直劝,可小刚就是不吭声。

后来我去他家串门,小刚妈妈跟我说起这事儿,一脸的无奈。

我就跟她说,让我去试试和小刚聊聊。

我走进小刚的房间,看到他趴在桌子上,肩膀一抽一抽的。

我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小刚,咋啦?这一次没考好就把你打击成这样啦?”小刚抬起头,眼睛红红的,带着哭腔说:“叔叔,我准备了那么久,怎么还是考不好啊?我是不是特别笨?”我拉过一把椅子,坐在他旁边,说:“小刚啊,你可不能这么想。

这一次没考好,不代表你以后都考不好。

你看啊,这次竞赛就当是一次检验,让你知道自己还有哪些地方不足,咱找到问题,解决它,下次不就能考好了吗?”小刚听了,还是有点半信半疑:“真的吗?叔叔,可我还是觉得自己好失败。

”我笑了笑,说:“小刚,你知道吗?叔叔我小时候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有一次学校组织跑步比赛,我一心想得第一名,每天早早起来练习。

结果比赛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最后成绩特别差。

当时我也觉得天都塌了,可后来想想,这不过是一次小小的挫折,如果我就这么放弃了,那以后遇到更大的困难可怎么办?”小刚抬起头,看着我,问:“那叔叔,你后来是怎么做的?”我摸了摸他的头,说:“后来啊,我就总结经验,发现自己是跑步姿势不太对,容易失去平衡。

四年级人格教育心得体会(3篇)

四年级人格教育心得体会(3篇)

第1篇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经陪伴孩子们走过了四个春秋。

在这四年里,我深感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它不仅关系到孩子们的成长,更关系到他们的未来。

作为一名四年级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因此,我一直在探索和实践人格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以下是我对四年级人格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孩子们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明确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1.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在人格教育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途径。

2.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人格的核心,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诚信、友善、宽容、勤奋等优秀品质。

3. 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压力,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他们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坚强。

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班级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环境,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对人格教育至关重要。

以下是我的一些实践经验:1. 建立班级规则。

制定明确的班级规则,让学生明白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错误的,引导他们自觉遵守规则。

2. 培养班级凝聚力。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增强班级凝聚力。

3.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心理困境。

三、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1. 主题班会。

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围绕道德、心理、法制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生活,锻炼意志,培养责任感。

3. 家校合作。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四、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我们要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023最新-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优秀7篇

2023最新-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优秀7篇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优秀7篇于丹说过所有时间中,最重要的就是当下;所有权利中,最重要的就是成长。

教育孩子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下面是壶知道的为您带来的7篇《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篇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和施行,体现了国家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从立法层面开始把家庭教育放在了未成年人教育、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位置,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指导。

徐老师的讲座层次分明、思路清晰、深入浅出,作为家长受益良多,现代社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需协同促进,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性格决定命运,积性成习,积习成性,在家庭教育上,家长的陪伴很重要,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好示范的榜样,对孩子加强教育,引导一个正确的方向,才有利于孩子今后的成长。

作为家长,必须学好法、用好法,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

除了要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还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家校共育,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在学校教育方面必须有家庭配合教师的努力才不会大打折扣。

因此,学校和家庭是一对不可分离的'教育者,只有父母相信老师,与老师互相配合才能让孩子成才。

君子以厚德载物,先立德再立志。

家庭教育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家长,不断学习和进步。

家庭文化的培育、家庭关系的构建、家庭教育的开展对我们每一位家长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树立正确的观念、开展针对性的学习、掌握科学的方法积极配合学校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责和义务,尊重未成年人的个人意愿和权利,认可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共同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篇二看完了于丹老师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之后,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们要心存感恩、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一切爱我们的人,而不能忘恩负义!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不计回报的。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中学校生人格教育》观后感一今日我观看了《中学校生人格教育》的讲座,她结合《论语》和中国古代先贤的教育主见,博古论今,指出目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看完之后,引发了我对于家长、学校与孩子之间的教育、人格、沟通、学习、健康成长问题的诸多思索和感受。

一、教育的根本是欢乐的学习,是自我潜力的开发。

面对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每个家长都深有体会。

在学校教育阶段,全部能让孩子增长见识,熬炼操作技能、强健体魄的课程,譬如音乐、美术、手工、体育等教育资源严峻不足。

这就是于丹所谓的工艺教育的主见。

我有一位女伙伴,在谈及对女儿教育时骄傲的说,自从孩子上学开始,家里人就不再看电视了,每天都在亲自伴同孩子做作业,上辅导班,一切为了她的学习,甚至有辞职的打算。

但是,在和她已经上三班级女儿的交谈中,我发觉她竟然对“骷髅”“驾照”“下架”等日常词语一物不知。

可是她的学习考试成果竟然是全班第二名。

我儿子的外号是“万事通”,我平常支持并鼓舞他多阅读,多看动漫片,多运用电脑,多加强户外运动等等,因此他的知识早已不限于同龄人的范围,世界地理,中国历史,网络用语甚至时事新闻均是他爱好所致,可他的考试成果仅是全班第十二名。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都重视孩子的学习,从来不让孩子做家务。

结果绝大部分的孩子从小都不会做家务,从来没有做过家务。

有一次我试图让儿子去洗碗,结果家里人老人全都反对,说孩子小,怕耽搁学习时间,怕孩子受罪,会打碎碟子,会划破手,会糜费水?结果,已经六班级的儿子,什么都不会做。

我想通过这一点,需要家长和学校反思的是:和生活脱节的学习,是不会欢乐的,同时自我潜力的开发也会受到严峻的阻碍和进展。

二、孩子要学会感恩。

中国家庭几乎无一例外溺爱子女,对子女的呵护无所不及。

这样一来,子女会认为予以是本份,不给是亏欠。

一切都是应得的。

女子在小的时候,由于某个要求没有被满意就会大哭大闹,就会埋怨父母;在成年的子女中,还有的子女由于父母不能满意自己的物质要求而和父母断绝往来。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观后感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观后感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观后感今天,我观看了由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讲座,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家长,我感觉受益匪浅。

于丹老师认为,家庭教育当中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家风、家训”。

还讲了“岳母刺字”“孟母三迁”等历史典故。

从中我知道了在一个家庭中母亲的重要性,榜样的力量。

家长要有信念,要有持之以恒的行动,这是对孩子最好的营养。

家长要把信念传下去,用实际行动去感染孩子。

这是任何物质条件都补偿不了的,比不上的。

于老师举了个例子我印象颇深,一个小孩子摔倒了,哇哇的哭个不停,家长的第一反应是把孩子扶起来,边拍土边说“都怪这个破桌子把宝宝绊倒了”说着就去打桌子。

这种行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甚至每天上演。

我们甚至都习以为常,都觉得这是哄小孩子的好方法。

然而,于老师说,都是家长的这种行为教给了孩子不负责任,遇到问题推卸责任,先从别人身上找原因。

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孩子长大后的各种问题根儿都在小时候的教育上。

是我们不知不觉中灌输给孩子这种推诿不负责任的态度。

还有关于“抱怨”的问题。

有的时候,我们会遇到挫折遇到麻烦,而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抱怨“都怪……”“要不是……我早就……”殊不知这样的话孩子听多了也就学会了。

抱怨是一种传染病,一个只会抱怨的孩子是会远离幸福的。

抱怨无济于事,只会徒增烦恼,没有人愿意和一个整天怨声载道的人在一起。

这次讲座讲了很多实际的问题,比如,对孩子考试成绩的期许。

一般家长都会往高处期许,“下回考个第一”“下回超过……”而当于老师的女儿问她对她考试有什么期许时,于老师说了一个非常保守的分数,就是知道孩子肯定能考到的分数,以至于女儿非常不屑的说“都等于没说”。

于老师说一个人能保底比一个人能掐尖儿重要的多。

保底是雪中送炭,掐尖儿是锦上添花,没有花死不了,没有炭却绝不行。

这又给我们上了非常重要的一课。

在孩子的“挫折教育”上,于老师认为“要想让孩子在外面少受委屈就应该让他在家多受委屈”这跟我们平时的教育理念是完全相悖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有感
四(11)班黄迎曦
这句话深深的刺痛了我的心灵,让我整整一个中午吃不下饭菜,不禁思绪万千。

今天早上,我听老师的命令准时7点打开电视,专心的观看了于丹老师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于丹老师说的每一句话我都深深的记在心里,其中“孩子每发一次脾气,就会在人的心里钉一颗钉子,让多少人都不痛快。

”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灵,让我整整一个下午吃不下饭菜,不禁思绪万千。

曾经无数次和妈妈顶嘴,曾经元数次耍小聪明,因为一点小事一溜烟跑到另一个房间,他门紧紧得锁上,无论妈妈怎么敲也敲不开。

曾经无数次发小脾气,把书扔到一边,呆呆的坐在那里使劲地冲妈妈喊:“不干了,不干了……”曾经无数次……我每次发脾气就会让妈妈生一次气,往妈妈身上钉的钉子怎能数清?而每次妈妈总是默默的承受着。

在这里,我真诚的向妈妈说声对不起。

回想以前,妈妈总是耐心的教育我开导我,而我却老实不领情,不感恩,反而和妈妈对着干,认为她总是欺负我。

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我感受到我是多么讨人烦,面对妈妈苦口婆心的讲解,我会专心的听讲面对错误行为,妈妈对我的教育我会努力的改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