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课后118题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书笔记(读后感)

“事与愿违”的学问——《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书笔记心得感悟2000字:读《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缘于《奇葩说》第五季“知识共享”那期辩论中薛教授讲的一个故事:曾经有一艘装满珠宝的船沉到海里去了,打捞公司一拥而上打捞。
其中有一家公司向法庭申请禁制令,阻止别人打捞。
法庭问为什么?他说,船沉的太深,每一个公司都没法打捞,但是只有我们公司是准确知道这个沉船位置的,所以我们是最有希望的。
如果你不颁布这个禁制令,我们一拥而上的话,用于打捞用于争夺的成本,可能会大于沉船里珠宝的价值,这使我们的努力最后没有意义。
最后法庭颁布了禁制令,不准别人打捞了。
薛教授从社会成本的角度,给我们阐释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令人耳目一新,于是买了此书。
开篇,薛教授即讲述了经济学家的视角及研究对象:“好经济学家与坏经济学家的区别只有一点,坏经济学家只能看见可以看得见的后果,而好经济学家却能同时权衡可以看得见的后果和通过推测得到的后果。
”“经济学要研究的,不是‘好人做好事、坏人做坏事’的问题,而是研究那些事与愿违的现象。
它要问的是,为什么有时候好心会办坏事?”之后,薛教授以经济学家的视角,讲解了稀缺、成本、需求、价格、供应、信息不对称、合作等方面的经济学核心概念,语言简单易懂,思想新奇独特,案例丰富有趣,一气读完,丝毫不觉乏味。
我们怎么看待社会上流行的破窗理论?从经济学家的视角,我们要思考那些看不到的损失。
“如果窗户没有被打破,这户主人所拥有的资源,就可以用来从事其他生产,可以产生更多的财富。
这些由于创伤而消失的其他生产和财富,是我们不容易看见的。
”沉没成本是不是成本?“沉没成本,就是指那些已经发生但不可收回的支出。
当我们没办法再收回、没办法再放弃时,就不存在成本。
凡是提到成本,我们一定是向前(未来)看,而不是向后(过去)看的。
所以,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征兵制与志愿兵志,哪个更便宜?义务征兵时,政府付出的货币成本比较低。
政府虽然多了一个廉价的士兵,社会却可能少了一个化学家、小提琴手或者企业家,损失不可估量。
经济学原理(一)课后题

1.11.【单项选择题】经济学最好的定义是对〔A 〕的研究。
A、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B、如何按最盈利的方式管理企业C、如何预测通货膨胀、失业和股票价格D、政府如何可以制止不受制约的利己所带来的危害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缺乏的C、资源必须保存给下一代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3.经济物品是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T〕1.21.以下问题〔C〕是经济学研究不会涉及的问题。
A、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B、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翻两番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D、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2.以下话题都在微观经济学研究范围之内,除了〔D〕。
A、香烟税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影响B、微软的市场势力在软件定价中的作用C、反贫困方案在减少无家可归者中的效率D、政府预算赤字对经济增长的影响3.【单项选择题】经济物品是指( D )。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C、要用钱购置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2.11.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C〕。
A、关键资源B、有效资源C、稀缺资源D、优质资源2.经济学研究人们如何做出决策的“人们〞,包括的个体是〔AB〕。
A、消费者B、生产者C、企业D、家庭3.劳动力市场可以看作是工资和闲暇之间的trade-off。
〔T 〕2.21.以下政府活动的动机属于关注效率的是〔B〕。
A、对收入较高的人实行较高的个人所得税税率B、把标准石油〔拥有90%炼油厂〕分拆为几个较小公司C、为被辞退的工人提供失业津贴D、以上都是2.从经济学角度看,个人的储蓄是一个跨期的行为。
T3.经济学中片面的追求平等或者效率都是不可取的。
T2.31.你去看一场电影的时机本钱是〔C 〕。
A、门票的价格B、门票的价格加上你在电影院购置汽水和爆米花的费用C、去看电影所需要的所有现金支出加上你的时间的价值D、只要你享受了电影并认为使用的时间和金钱是值得的,就是零2.你在比赛中赢得100美元,可以选择花掉或者在利率为5%的银行账户中存一年。
薛兆丰的经济学课1

第001讲战俘营的经济组织
1.有人的地方就有交易(因为有人就会有需求,需求不一样就会有
交易)
最开始关到战俘营里面的人,他们一开始的时候可能是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支持的。
但是他们马上发现,仅仅用爱心是不够的,必须发展起市场交易才能够互相帮助,也只有通过市场交易,才能够公平地得到他们自己想要的东西。
物质的总量哪怕不发生变化,只要人与人之间能够进行交易,幸福就能够无中生有地产生。
2.战俘营中的价格与价格波动
有了市场就会有价格,有了价格就会有价格波动。
供需关系。
3.战俘营里的货币
有了交易就会产生对货币的需求。
有了货币,就有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
4.战俘营里的通胀与通缩
有了货币,就会有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5.战俘营里的跨境贸易
有需求就会有跨境贸易。
6.战俘营里的户籍制度
地方保护主义,遴选制度等。
有交易就有信息不对称,就会有中间商。
7.战俘营里的舆论压力
有人的地方就有情绪、就有舆论、就有外部性。
《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第24周:生产的规律

《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第24周:生产的规律导读:生产相关的方方面面093.成本和产出1.价格由需求量和供应量共同决定;(不变的是需求曲线,变化的是供应曲线的移动)2.事前看和事后看:有时候很明显的势头最后并没有成为主流,有时候一些微小的事件最后成为事件发生的主要方向。
3.期是指个别生产要素可以调整,大量其他生产要素不能调整的情况;长期是指所有生产要素都可以进行调整的情况。
4.经营和歇业:经营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是摊销,跟商人的远见有关,对设备的折旧有不同的算法。
【折旧和摊销只是报表中的数值而已,这些都是已经付出的沉默成本吧】不应该作为是否经营下去的决定条件。
但是如果收入少于可变成本的话就很难继续经营下去,因为亏损了。
【这是现金流的概念,现金流是负的话就很难继续下去,长期资产对应长期负债这方面可以忽略,但短期资产(如现金)的短缺对应着短期负债不能解决,就很难继续经营下去了】5.生产速率和生产总量:如果总产量不变,随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平均成本最终会增加(要的越急,成本越高,急迫导致浪费)如果从长计议,慢慢规划,平均成本会降下来。
094.投资加速器效应1.理想版:(更加夸张,更加敏感)一个工厂销量的轻微变化,会导致它对机器的投资率产生剧烈变化。
因为销售量发生轻微增加,它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就会发生迅速巨幅的增长,如果销售量的增长开始减缓,对机器的投资的增长率也会明显的减下来,甚至掉头变成负数。
【因为机器是耐用品,可以用很久】作用: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是一个很好的晴雨表,是一个很好的指标,我们根据这个指标,来看整个社会对经济周期的预测。
因为它会放大人们对未来预测的乐观和悲观。
2.现实版:(不会那么夸张,会悠着点)人们会对这个投资加速器效应打一个折扣,如库存,空置,排队,延长设备折旧时间等等。
虽然这样做不太经济,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看,从投资加速器效应的角度看还是利大于弊,因为先等等看清楚未来,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薛兆丰 经济学原理笔记(23)

工人比较容易欺负企业家课后同学提问1.周日的经济学原理课中,您提到因为资本家离开工厂的难度大,弹性小,所以工人天然容易欺负资本家,资本家千方百计防工人。
这样的话怎么解释有些老板随意开除工人?有些工人被开除后生计成为问题,有些老板离开工厂只不过是不疼不痒的事,这个怎么解释?那么现在劳动合同中对工人的偏袒和保护是不是从理论上就占不住脚?2.还有,从劳动力资源的专用性来讲,怎么解释马云这个起初不懂计算机和网络的人成了他们创业时的老板?刘邦这个论智谋不如张良,军事不如韩信,运筹不如萧何的人做了皇帝?国际贸易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左右:分别称为贷方和借方。
左边记录的是“外国人增加要求权”的交易,右边记录的是“外国人失去要求权”的行为。
美国(本国)找日本(外国)买车国际贸易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上下:上半部分叫做“往来/流动帐户(currentaccount)(不宜翻译为“经常账户”)”,记录跨越了国境的商品。
下半部分叫做“资本帐户(capital account)”,记录仍然留在国境内(没跨越国境)的商品的价值。
国际贸易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说明:如果美国人虽然买了汽车,但汽车却没有离开日本,那么该表的上半部分(往来账户)就不会出现赤字。
国际贸易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汽车运到了美国,往来账户上出现了赤字(左边减右边是负的),美国出现了贸易逆差(进来的比出去的多)国际贸易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上半部分出现的赤字(右边超过左边),理所当然会被下半部分资本帐户里相反的盈余所抵消。
那笔属于日本人的15,000 美元仍然留在美国,它被视作投资,直到后来它在美国用来购买别的商品为止。
•Payment)•区分两个概念,即“所有权的转移”和“商品本身的转移”。
一笔分录(journalizing)到底是记在往来帐户(上半部分)还是记在资本帐户(下半部分),取决于实物的迁移情况。
经济学讲义(Word最新版)

经济学讲义通过整理的经济学讲义相关文档,渴望对大家有所扶植,感谢观看!薛兆丰经济学讲义5:为什么只有好东西才会进出口?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接着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日我们接着讲这本书,薛兆丰经济学讲义。
昨天我们提到了需求其次定律,需求对价格的弹性会增加。
这点用到男女谈恋爱上也挺有意思,比如谁会迁就对方,在恋爱中,谁的付出更多一些,其实就取决于谁爱谁更多一点。
女孩追男孩,那么女孩的需求就更大,他的付出就更多,相反,男孩追女孩,就必定要迁就女挚友的各种任性。
甚至当云备胎。
至于彩礼其实也是这个道理,谁更迫切结婚,谁就付出更多,假如女孩更迫切嫁人,那么他是得不到什么彩礼的,反而还会带来嫁妆。
所以这本身就没什么公允可讲,你也不行能要求像你爱对方一样,让对方爱你。
这本身就是经济学上的需求确定的。
所以我们经常听到,找个你爱的人谈恋爱,但要找个爱你的人结婚。
谈恋爱的损失是有限的,结婚之后的损失是无限的。
所以你要想以后的日子过的舒适,找个爱你多一点的人,远比找个你爱的人更划算。
作者还给需求加了一个定律,精选品和一般品之间的价格差距,会因为叠加附加费之后,而变小。
附加费越大,效果就越显著。
作者举例,一个精选苹果2块钱,一般苹果1块钱,要让你选,你吃一个精选苹果,等于吃2个一般苹果,很多人图便宜,都会买一般苹果。
但是假如运费都是1块钱,精选苹果变成了3块,一般苹果变成了2块,这时候吃一个精选苹果,只相当于1.5个一般苹果了。
那么运费要是10块呢?精选苹果12,一般苹果11,大部分人可能都会去选择精选苹果了。
可见附加费,让低端商品的竞争力大幅下降,这也就告知我们,为什么只有好东西才会进口和出口,好东西叠加附加费后,优势就会越来越明显。
所以假如你的公司生产的产品很好,但是遭遇到了劣质商品的价格竞争,你不妨把它卖的远一点试试。
比如一些热带地区,当地的很好地椰子和香蕉根本卖不动,但是包装后,卖到北方,却有很好地销路。
说完需求,我们看经济学的第四个词叫做价格,作者先说了为什么支配经济会失败,因为有三个不行逾越的根本性障碍,第一是人际效用不行比较,每个人对于不同物品有不同的偏好,比如我就宠爱苹果,不宠爱香蕉,那么你可能刚好反过来,所以没方法比较到底是多生产苹果,还是该多生产香蕉。
薛兆丰的经济课之成本-第6讲文稿

第六讲从成本角度理解盈利与亏损今天我要跟你讲经济学里两个很重要的概念:盈利和亏损。
这两个概念,也是从成本的角度进行理解的。
1. 凡是盈利都是意外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放弃的东西越多,代价就越高;放弃的东西越少,代价就越少。
如果没有放弃,就没有成本。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到邮局用一块钱买一张邮票,买到以后,假设我们随时可以拿它到邮局换回钱,再假设我们跑到邮局换钱的折腾不算折腾,忽略不计。
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用一块钱买一张邮票的成本是多少?成本是零。
因为你什么都没放弃,你随时可以把钱换回来。
换一个例子,我们到快餐店买个汉堡包,然后吃下第一口。
那么你吃这第一口的成本是多少,这汉堡包还能卖出去吗?卖不出去了,可能一分钱都卖不了。
这时候,你吃第一口的成本,几乎等于整个汉堡包的成本。
你吃这一口,就把汉堡包换回钱的机会完全消灭了。
再举一个例子,如果我买一辆新车回来,新车上路,开了半年,这半年的使用成本,你说高还是低?这半年的使用成本,相当于新车的价格,减去使用半年之后,那个二手车的卖出价格。
这当中差价是非常高的,所以新车开始启用的时候,它的使用成本特别高。
等这辆车用的差不多了,挺旧了,多用半年少用半年都差不多的时候,这辆车的使用成本反而降下来了。
再举一个例子,我在街边买一个碗,花了10块钱,准备用来吃饭。
买回来以后发现,这个碗是乾隆皇帝曾经用过的,现在市场价值10万块钱。
那么,我继续用这个碗吃饭,成本是10块还是10万块?答案当然是10万。
因为我放弃的最大代价,是这个碗被送到博物馆,吸引游客所能赚回来的收入。
也就是说,当我们得知这碗不是一只普通的碗,而是一个珍贵古董的那一刹那,我们获得了盈利。
凡是盈利都是意外,英文叫做windfall profit,可以译成“横财”。
横财是你意识到这个商品的价值跟你预期不一样的那一刹那发生的。
从这一刻起,这个产品的价值就发生了变化。
你继续使用这个产品的成本,就要以新的价值进行估算。
薛兆丰的经济学课7-8

第007讲铅笔的故事1.神奇的铅笔你看他挺简单,木杆里面有个笔芯,上面一个铁圈,捆着一块橡皮。
但他的故事可多,可神奇了。
首先,原料非常复杂;其次,他的产地来自世界各个角落;再有就是他的制造工艺非常复杂。
成千上万的人参与其中。
2.市场力量造就铅笔神话一支铅笔如此神奇,他到底有几个意思?(1)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掌握了制造一支铅笔所需要的全部知识。
但是这支铅笔却做出来了。
这是他神奇的第一个地方。
(2)每一个参与生产铅笔的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努力会导致一支铅笔的产生,每个人只是做他手头上的事情。
(3)生产铅笔的这些人,生活在世界各个不同的角落,他们互相不认识,说着不同的语言,信仰不同的宗教,互相不理解,有时候互相看不起,有时候互相敌视,甚至可能有时互相打过仗。
但这没关系,他们能够共同合作,把一支铅笔造出来。
(4)更神奇的是,虽然他凝聚着成千上万人的努力,积聚着一代一代人的知识,但是我们购买一支铅笔,所要付出的代价微乎其微。
到底是什么力量,能够让这么神奇的事情发生呢?那就是市场。
3.猎人与老虎的故事山里的师傅,会做肥皂,子弹等等,手十分巧,但是缺生活的非常穷。
城里人比山里师傅差多了,缺过的很好。
老虎在动物界很吊,人比老虎的本事差多了,但是人比老虎富裕。
这些是为什么呢?这是分工合作造成的,这是市场的结果。
市场机制在协调人们分工与合作。
第008讲商业是最大的慈善今天我们继续讲市场与慈善之间的关系。
前面讲了亚当斯密的人性论,讲人虽然是自私的,但是也有爱心,但仅靠爱心不够,所以需要市场的补充。
1.世界银行的失败扶贫史推荐一本书威廉伊斯特里《白人的负担》,书里说,过去50年西方对非洲的援助达到2.3兆美元,却见成效2.哈利波特的商业奇迹2005年7月16日,英美两国却能够设法把900万册《哈利波特》送到读者手里。
就这么一件为了娱乐的事情,西方世界做的这么有效率,而为了救助非洲的儿童,这么严肃的事情,效率却这么低,这是为什么?3.四大原因让行善扶贫难见成效(1)缺乏反馈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118个思考题回答汇总第001讲Q:这一讲的主题是经济规律在哪里都起作用,哪怕是在战俘营里面都起作用。
现在倒过来,请举一个例子,在这个例子里面,经济学规律是不起作用的,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A:不符合经济学规律的例子有:战俘间的需求不一致,没有交换需求;战俘营里没有生产原材料能力,所以战俘不能生产物品,故战俘营里的生产力不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提高。
第002讲Q:你能不能在生活中找一个例子,看上去是个公正的规则,但它背后其实是有效率的考量的?A:看上去是个公正的规则,其实是有效率的考量的例子:高考,几乎对所有学生都是公平的规则,背后考量的则是大学选拔学生的效率;如果高考不公平,存在着各种投机行为,那么每个大学都将在几千万的学生中找到合适水平的学生,需要花费的成本,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第003讲Q:请举出一个例子,有什么东西,是我们看不见的,但实际上又非常重要,在我们做决策时不容忽视的?A:有什么东西,是我们看不见,但实际上非常重要,在我们做决策时不容忽视的:比如,未来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这部分风险损失会不会出现,没人能够预测,但当下做决策的我们,应该将这部分的风险纳入考虑范围之内,以保证我们的决策更加合理。
第004讲Q:请举出一个例子,人们出于美好的愿望,却产生了事与愿违的结果呢?A:高速公路在节假日免费通行,原本是为了方便大家出行,同时降低大家的出行成本,可免费后的高速公路上车满为患,不仅时常堵车,浪费了时间成本,更是产生不方便出行的顾虑,而原本的通过收取通行费,即利用价格来调控人们需求的手段,在免费时则完全失效。
第005讲Q:识时务随大流和特立独行,这两种不同的风格,哪一种成功的机会更大?A:根据经济学的研究基础可知,谁更容易在实际环境中存活下来,谁就更容易成功。
第006讲Q:你认为,市场经济会不会让人变得淡薄?A:由于人性两面性的存在,在小圈子里靠爱心、讲同情,而大世界靠市场,讲规则。
所以,在极端情况的设想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世界里的人们只会越来越讲规则,缺少人情味;但是,当人们回到小圈子里,则会越发同情,充满着人情气息;而一个个小圈子,共同组成大世界,所以大世界缺少的人情味与小圈子的充满人情气息二者相加,正负抵消,人们依然还是人们,并没有变得淡薄。
第007讲Q:现在社会的分工和合作达到了如此精细和复杂的程度,为什么世界上还有这么多穷人?A: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的是贫富差距和市场化下的细化分工合作,究竟有没有关系?细化分工的确产生了很多的工作机会,但这并不表示所有人都可以找到工作,中国人自古以勤劳自居,要是一个特别努力的人,一人干了两人的工作量,再加上有限的需求量,另一个人自然找不到工作,势必要成为穷人。
第008讲Q:如果你有一笔钱可以资助一个学生,一个又穷又笨,一个又穷又聪明,你应该把钱给谁?A:钱是来帮助学生的,谁的资质更加优秀不应该成为评选标准,但如果真的要挑选一个,我会选他们中更善良、更有爱心的那个学生,因为我相信这个学生会用他力所能及的“慈善”方式,帮助到另外一个学生。
第009讲Q:人们说,今天我们所生活的时代,一切都有机器人代劳了,什会东西机器人都会替我们去做,那么,在这样的世界里,还会存在稀缺吗?A:会,产生稀缺的原因中,有一点是人们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不断升级。
如此一来,不论机器人生产出多么丰富的物资,我们需求的不断改变,生产与需求间存在的不平等量,就会导致稀缺的产生。
第010讲Q:很多人都喜欢说:“我不赞成结果平等,但我主张机会平等。
”你觉得这话有意义吗?A:我觉得应该辩证的看待,一方面,如果不赞成结果平等,主张机会平等,则会因为稀缺的存在,必然要经过选择,则会导致区别对待或歧视的结果产生,此时主张机会平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结果的歧视程度(比如我们的高考制度,让每个参加考试的学生都有相同的机会进入大学深造。
)。
另一方面,如果赞成结果平等,同样由于稀缺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来看,这样的结果平等,是经过一定程度的歧视造成的结果平等。
(同样是高考制度,各种加分、特招,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结果平等,但本质上就不是机会平等对待,很多人一开始便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结果平等,牺牲了机会平等的前提。
)第011讲Q:人们的歧视行为,是在选总统的时候更严重,还是在选伴侣的时候更严重?A:必须是选伴侣的时候,因为选到不好的伴侣,给自己带来的后果很严重,比如天天一睁眼就要受到妻管严的压迫,但要是选到不合适的总统,对自己的生活而言,不会产生太大,顶多就是抱怨、发个牢骚说:这个sb,会不会当总统而已,所以选伴侣的时候歧视更严重。
第012讲Q:你能不能举一个歧视的例子,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认为这种歧视不合理,但你却觉得它是合理的?A:很多单位招考新员工时,常常会限制一定的年龄,比如35周以下,试问35周以上的人该何去何从?这很明显是一定程度上的歧视,可从用人单位角度分析,招来年纪大的人,会出现不能胜任工作的时候,会有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固化问题,此时的限制年龄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样的隐患。
第013讲Q:中国工人有两个选择,要么制造袜子,要么制造飞机。
制造袜子的成本,是放弃了的飞机;制造飞机的成本,是放弃了的袜子。
请问,对于中国工人来讲,究竟是制造袜子的成本高,还是制造飞机的成本高?A:根据“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可知,飞机虽然看起来很高大上,但对于很多人而言,也包括我自己,或许10年也飞不上一回,而袜子却是天天要穿的,相比较后可知,且个人认为,袜子的使用价值比飞机大,所以放弃袜子的成本更高;当然,对一些需要天天飞来飞去的高管们来说,没有飞机就没有一切,或许他们,纯属个人瞎想,会认为放弃飞机的成本更高,相较于放弃袜子的成本。
第014讲Q:你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在职业上付出了多大的代价?A: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纯粹的个人兴趣,与所学专业无关,离家甚远,领着2000元的底薪,住着350元/月的铁皮房,吃着10元/份的快餐,还有数不尽的加班和随时随地的工作压力,可就是这样恶劣的环境,也让我感到乐此不疲,因为这是我所热爱的;而如今的我,单位离家很近,包吃包住,虽然依旧领着2000元的工资,但没有数不尽的加班,更没有所谓的工作压力,可我还是想念往常时那些加班的日子。
这两次工作的改变,我所付出的代价是,逃不出离家远近与否,生活成本高低,工作压力几何这3个方面。
第015讲Q:我们今天享受到的许多科技产品,价格都越来越便宜,包括电脑、电话、音响、照相机等,但药品价格却一直很贵,当中的真正原因有哪些?A:电脑、电话、音响、照相机等都是电子产品,由于摩尔定律的存在,即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
因此,电子产品的价格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下降,加之电子产品技术的更新迭代速度极快,所以价格便宜;但一个药品的研制进程,往往都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加上药品研制有着很高的技术门槛,单是研究药品的货币成本都很大,如果卖的便宜,我们就没法继续投入资金研制新药品,进而阻碍医药技术的发展。
因此,药品价格很贵!第016讲Q:经济学教科书《经济学的思维方式》(The Economic way of Thinking)里面,有一道题说:“好生意如果旱涝保收的话,当人们逐渐了解之后,好生意就不再是好生意了。
”这句话你怎么理解?A:一个盈利的生意,人们必然会去究其背后原因,一旦发现那个产生盈利的资源后,人们就会蜂拥而至,去抢食这块资源,如此一来,便产生了竞争,这块资源盈利的优势便会趋于平衡,好生意不再盈利,便不再是好生意了。
第017讲Q:凝聚劳动力越多的产品,价值就越高,这个观点对不对?A:不对,应该看看价值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如果你一个产品,比如之前我举过的例子飞机,制造飞机凝聚了很多的劳动力,但对我来说一点用户都没有,所以与我而言,价值很低,但总有人需要使用飞机,而机票的价值在淡旺季的不同,也侧面反映出价值的不同。
第018讲Q:你觉得你现在的工作,租有多高?A:我工作的租高到爆炸,一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我能玩6小时的手机,就问你怕不怕!完全就是白赚,就是没有未来。
第019讲Q:一个国家,怎样减少寻租活动?A:从个人层面来看,我觉得让租的这种旱涝保收的收入减少,减少到无法满足日常基本生活为止,人们就不得不停止寻租,转而去寻找资产。
第020讲Q:有一句希腊文格言很有名:“权利的行使应以不伤害别人的权利为界。
”这句格言你听过吗?A:听起来挺深刻的。
请问,这句格言能不能用来指导我们,判断文章例子里面的是和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指导意义,但更为关键的是应该考虑谁避免的成本更低,谁的责任就大。
以达到社会总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021讲Q:能不能举一个例子,给那些不知道科斯定律是什么意思的人解释什么是科斯定律?A:科斯定律的指导原则是:谁用得好就归谁,比如我们的985、211大学,这样优质的教学资源是稀缺的,那么谁应该去到985、211里去学习呢?答案是高考中考取的分数较高的学生,而这些考取分数较高的学生,被认为是更聪明的,他们能够利用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自己的能力,继而为xx做贡献,而这就是科斯定律,谁用的好就归谁。
第022讲Q: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很多公共场合都能见到垃圾分类箱,每当我们扔垃圾的时候,要把垃圾先做个分类,不同的类别扔进不同的箱子里。
请问,你觉得这种垃圾分类的做法有助于保护环境吗?A:应该有吧,毕竟将可回收的垃圾进行二次加工后再利用,能够减少一些资源的浪费,而我们做垃圾分类时付出的努力很简单。
所以,根据科斯定律,就这样的平衡结果而言,值得做。
第023讲Q:你能不能举出一个例子,你认为它是合理的社会习俗,因为它能够把资源界定给合适的人使用,或者把责任界定给比较容易避免意外的人来承担的?A:不知道~第024讲Q:我们有时候在国外旅游、看到有些城市非常好的地段里还保留着一些私人的墓地。
你认为是应该尊重墓地的私人产权,保持原貌,还是让政府行使征地权,把地价这么高的土地征过来使用,推动商业发展?哪一种做法更合理呢?A:看情况再说,如果保留墓地,看似土地资源浪费了,但墓地带来的收益却远远比用这块土地带来的商业价值更高,那此时此刻绝对要保留,比如:威斯敏斯特教堂的“科学家之角”,你敢拆?解释下,此地安葬的是艾萨克·牛顿勋爵士。
第025讲Q:男女结婚成家,他们都是相互需要对方,但是他们对对方的需要程度是不一样的,你能给出证据,说明谁更需要谁吗?A:如果“不讲理,只讲数”,以寻求合作解,那男方更需要女方,毕竟娶一个女子,男方都需要付出一份聘金,而天价聘金的不断出现,更加说明男对女的迫切需要,而女方的陪嫁则不会很多,所以从数字上看,男更需要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