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宜兴紫砂壶刻绘艺术_华珊
浅析宜兴紫砂陶刻的装饰手法

浅析宜兴紫砂陶刻的装饰手法早在清嘉庆年间,紫砂陶刻装饰艺术便开创了艺术的鼎盛时期,文人壶与陈曼生在紫砂艺术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紫砂陶刻装饰艺术曾经如此辉煌,当“字随壶传、壶随字贵”成为佳话.剩下的就是需要我们思考现代紫砂陶刻装饰艺术的发展。
紫砂界有云:“字依壶传,壶随字贵”,一语道尽了陶刻艺术的高度价值。
一件好的紫砂作品,除了壶形、壶色、壶工外,还有文学(铭文)、书画、篆刻、金石等装饰手法,它可以记事、寓意、言志、寄情,展现了典型的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三位一体的气派,也从另一个侧面突出了紫砂陶作为中国艺术一员的成熟性。
紫砂陶刻艺术和造型艺术如影随形,为宜兴紫砂艺术绽放的两朵金花。
何谓紫砂陶刻的语言?这种语言是由紫砂特定的材料、工具、技法、表现内容和欣赏所形成的独特风格特征。
雕刻艺术源远流长宜兴紫砂陶刻艺术有其悠久的历史渊源。
从目前最早的文字记载可早到元代。
元末文人蔡司霜《霁园丛话》里有一段文字:“余于白下获一紫砂罐.有‘且吃茶,清隐’草书五字,知为孙高土遗物,每以泡茶,古雅绝伦”。
紫砂泥制成坯,易於刻划。
艺人用竹刀尝试过,坯之干湿程度要恰到好处,砂之粗细也大有讲究,难以把握,因此紫砂陶刻一般用薄刃快口之尖刀刻划。
紫砂陶以其陶泥的本色和恰到好处的表面肌理.显示出浓郁的质地美,特别是紫砂壶壶身多施以浅刻,以刀代笔,自然流畅,文化味浓烈,紫砂自问世以来.镌刻是一重要的装饰手法,陶刻是集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及文化素养融于一体的工艺美术。
它装饰手法独特、铁画银勾,以刀代笔,把中国的书画以各种刀法技巧传神于紫砂陶上,使紫砂工艺与书画艺术有机结合,提高了它的实用与欣赏的价值观。
紫砂坭制成坯,易于刻划。
紫砂陶刻是独特的工艺技法.它的特点是以刀代笔。
把书法、绘画以各种刀法技艺栩栩如生传神于紫砂陶上,使紫砂工艺与书画艺术结合,提高了它的实用、观赏和收藏价值。
艺人用竹刀尝试过,然坯之干湿程度要恰到好处,砂之粗细也大有讲究,难以把握,因此紫砂陶刻一般用薄刃快口之尖刀刻划。
论紫砂壶“华樽”的陶刻艺术和历史韵味

2020年12月第53卷第6期63论紫砂壶“华樽”的陶刻艺术和历史韵味吴德荣(宜兴214221)摘要紫砂壶从紫砂泥料的开采、陈腐、炼制到紫砂造型的设计和工艺的运用,最后经过1000多度的高温淬炼,成为我们手中冲泡茶叶的利器,还有文人雅士的文字和绘画陶刻装饰,折射出江南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同时更是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华樽壶”,器型的设计把古老文化和紫砂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同时方器的运用具有非常高超的传统技艺水准和精湛的处理,陶刻的装饰也是匠心独运,绘画和文字的结合相得益彰,既给人留有遐想的余地,又让人充分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包罗万象和精美绝伦,让我们在欣赏此壶的时候,可以感受到其中穿越历史而来的人文情怀和蕴含的文化历史。
关键词紫砂壶;华樽;陶刻艺术;历史韵味江南文脉源远流长,孕育了光辉灿烂的诸多工艺美术形式。
紫砂艺术作为其中的重要一员,和江南园林、苏作家具等等一样,都是在江南文化的深厚影响之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完善的工艺体系。
在世世代代紫砂艺人的努力之下,在宜兴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在名家巨匠的示范引领之下,紫砂陶制作技艺已经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紫砂产业也成为了宜兴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从业人员达到十几万的规模。
“仰见提璧泛春华”,这一篇高分作文让紫砂又一次走进了年轻一代的视野,同时也让许多的紫砂爱好者在探索紫砂艺术的道路之上走得更加坚定和丰富。
紫砂壶从紫砂泥料的开采、陈腐、炼制到紫砂造型的设计和工艺的运用,最后经过1100多度的高温淬炼,成为我们手中冲泡茶叶的利器,上面还有着文人雅士的文字和绘画陶刻装饰,折射出江南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同时更是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1紫砂壶“华樽”的陶刻艺术紫砂艺术作品“华樽壶”(见图1)在古代青铜酒器樽的造型基础上采用了紫砂方器的手法来进行演绎,并且在上面进行陶刻艺术装饰,使其看起来非常具有文化气息。
浅析紫砂花器的艺术美学创造——以紫砂作品“婉梅”为例

浅析紫砂花器的艺术美学创造 本质与本真,透过外观表现深入本源,进而提取美的特 征,以艺术手段进行美的创作,最终呈现一场艺术美学
——以紫砂作品“婉梅”为例
的盛宴。“婉梅”是典型的紫砂花器器型,从选材、设 计、定稿、制作、装饰到最后的烧制成型,是源于美、
沈小平
发现美、创作美、展现美的艺术美学的实践过程。宋代 词人姜夔,有一首梅花词《疏影·苔枝缀玉》,妙的是
特的、敏锐的感悟。后者取决于作者的创作能力,如何
紫砂花器的艺术呈现是艺术美学实践的过程,是极
将客体的真与情作用于作品上,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
具深度与层次的。在艺术观察的实践中尊重观察客体的
这就只能靠实打实设计能力、纯熟的泥性掌握、精湛的技艺手法
等。
总结:紫砂花器的创作追求实用与美感的完美结
段将美的原型塑造出来,以花器的艺术形式延续,让这种美 存在得更为永恒。 【关键词】紫砂花器;艺术美学;形象;意境
一极具自身风格的壶型为花器的载体,想法大胆独特, 因为汉瓦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给了汉瓦沉稳大器的气 质,花器作用于汉瓦,其艺术性很容易被忽视。而“婉
梅”这件作品无论是宏观的把控还是微观的细化都将紫
虽没用到一个“梅”字,一句“苔枝缀玉,有翠禽小
【摘 要】《艺术美学》一书强调“美和艺术是绝对的象征 和体现”,认为在艺术美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永恒的美和 一切美的原型。”美是艺术品艺术属性及价值的体现,艺术 是美的表达形式。紫砂以美的姿态走进艺术殿堂,花器在紫 砂壶艺中美得最为直接,这种美是一种具象美,形象具体、 表现丰富,足以引起人们进一步的审美活动。紫砂花器的呈 现是一场艺术美学的盛宴,花器取材于自然界中的形形色 色,自然界的美是艺术美学中一切美的原型,然后以艺术手
浅析宜兴紫砂壶刻绘艺术

但 要注重 形式 、 内容及手 法上 的技 巧 , 主要 的是作 者 的 最
看 紫 砂 刻 绘 艺 术 的优 劣 , 单 仅 看 刻 T如 何 , 要 看 文学素养 、 画功力 以及人格 气质整体 的表 现 。 不 更 书 因为表现 刻绘 内容与壶整 体造 型的协调性 , 达 主题是 否统一 , 表 文 形 质 的 笔 法 、 法 、 法 只 是 手 段 , 写 神 才 是 艺 术 的 本 技 章 而
让人赏心悦 染, 创制 出造 型新颖 、 胜似金玉 的“ 供春壶 ” 。时大 彬则 改 韵。深厚 苍劲的金石昧 内涵装 点于紫砂 陶上 , 倍 前 代 的大 壶为精致 的小壶 “ 干奇百状信手 出 ”风 范一变 。 目 、 受 青 睐 。 ,
这 也是与 时大彬游 历娄东 时 , 多与陈眉 多 、 王世 贞等文人
化、 韵味 、 情趣 等多方 面是否更具艺术 的价值 。 所谓 “ 知其 质 , 也是 艺术表现水 平 的重要 标准 。所 以 , 把茗 壶配上 一
白 , 其 黑 ”正 是 说 处 理 某 一 部 分 时 , 考 虑 到 其 未 处 理 得体 的 陶刻 书画装饰便 为好 的艺术作 品。 守 , 要
浅析宜兴 紫砂壶刻绘艺术
华珊
( 苏 宜 兴 2 4 2 ) 江 1 2 1
摘
要 : 砂 陶刻 的装 饰 方 法 , 以 烧 成 前 后 来 分 , 烧 成 前 有 绞 泥 、 紫 若 在 浮
雕 、 绘 、 古 青 铜 器 纹 样 装 饰 和 陶刻 等 装 饰 手 法 ; 成 后 的装 饰 则 有 釉 堆 仿 烧
紫砂刻绘 装饰有别 于其他 陶瓷雕刻 ,紫砂壶 的器 表
通 及 名 士交流有很 大关 系 。清代名手 杨彭年 干脆与 文人陈曼 非 平 整 的 表 面 , 常 具 有 较 大 弧 度 与 倾 斜 度 , 多 线 条 等 复杂 的造 型 , 刻绘起来 有一定 的难 度 。从 刀法来 说 , 充 要
浅谈紫砂陶刻作品“千娇百媚”的文化意境

的文化意境
陈玥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摘 要】紫砂陶刻将诗、词、书、画融于一体,是紫砂陶 艺中最为常见的装饰形式,彰显出作品的文人底蕴,为作品 锦上添花。陶刻以刀代笔,融传统与现代于方寸之间,构宏 观与精细于一图,大处见气势,小处见情韵。本文以紫砂陶 刻作品“千娇百媚”为例,浅谈其创作内容和文化魅力。 【关键词】紫砂壶;千娇百媚;文化意38.
CERAMICS SCIENCE & ART 89
紫砂陶刻刻画,必须注意用刀的连贯,胸有成竹方 能一气呵成、气势连贯,行刀应纵横有致、粗细相宜、 深浅宽窄、恰到好处,不是笔墨却能彰显出笔墨之韵、 迹外传神。陶刻以刀代笔,书法中的虚实、刻画中的浓 淡、金石中的爽利,尽在紫砂坯体上,简约但不简单、 精微却不细碎、粗犷而不粗俗地用刀痕表现。陶刻不仅 需要娴熟的刀功,还要有深厚的书画功底,融传统与现代 于方寸之间,构宏观与精细于一图,大处见气势,小处见 情韵;大而不空、细而不腻、润而不俗、干而不燥,注重 画面的层次和布局,给人以画有穷而意无穷之感。
紫砂陶刻作品“千娇百媚”用深厚且细腻的刀法, 以花鸟为主题,演绎出中国传统书画之美,极具文人气 韵,呈现出“你若盛开蝴蝶自来”的意境,感受到“云 在青天水在瓶”的恬静、“夜坐听风、昼眠听雨”的自 得,让人从中获得深刻的感悟和启迪。
【参考文献】 [1] 李茜婻.紫砂器装饰设计赏析[J].江苏陶瓷,2015(2):32-33. [2] 曹奇敏.从紫砂“道无碍壶”谈道家思想与中国茶道文化
左二的画面中是一株高雅劲拔的君子兰,它像竹子 一般直立不曲,它像君子一样谦谦有礼,它像成功者一 般胜而不骄。兰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君子兰更是 一种品格高尚、伫立含蓄的花卉。人们喜爱君子兰,是 爱它的质朴和纯真,寄予了无限的深情,寓之于情、借 之传情,这是对君子兰更高境界的欣赏。那硬朗挺拨的 叶片,不弯腰、不低头,象征着刚直不阿、百折不挠的 精神,给人一种蓬勃向上、努力奋进的坚强信心。它幽
浅谈紫砂花壶的艺术特点及制作感悟

浅谈紫砂花壶的艺术特点及制作感悟作者:周敏来源:《佛山陶瓷》2012年第10期摘要:宜兴紫砂花货塑器,以仿真的艺术造型闻名于世,享有很高声誉。
它是自然与形态的结合,具有独特的神韵。
关键词:花货;艺术特点;感悟1 前言宜兴紫砂陶是我国传统工艺陶瓷中一枝独秀、别具一格的艺术陶。
宜兴陶瓷的造型设计千姿百态,主要分为圆器、方器、塑器和筋纹器四大类。
圆器、方器俗称光货,塑器和筋纹器俗称筋瓤货。
各类造型历史上都有很多著名艺人和优秀作品传世。
尤其是花货塑器,以独特形式闻名于世,享有很高声誉。
2 “花货”的艺术特点所谓塑器,书面上称仿真器,亦称“花色器”,行话称“花货”,紫砂壶仿真器取材于植物、动物和人物。
其中动物、植物较多,其次是器物、人物较常见。
植物中有松、竹、梅、荷花、牡丹、菊花、石榴、海棠、桃子、葫芦、南瓜、西瓜、芒果、佛手、葡萄和荸荠等;动物中有龙、凤、鸟、松鼠、狮、老虎、象、鸡、鸭、鱼等;人物有老翁、渔家等;器物有秦钟、汉钟、宫灯、井栏、石磨等。
这些器物经艺术加工处理,运用捏塑等技法,将壶体、嘴、把、盖等部件制成仿真形,生动优美,具有浓郁生活情趣,如“荷花壶”、“岁寒三友”、“南瓜壶”、“束柴壶”、“竹段壶”、“牡月壶”等等。
这些茶壶不仅“肖形状物”更重“寄情寓意”。
如以松为题,主要表达松的高洁、坚毅和苍劲的性格;以竹为题,着重表现竹不屈不挠、坚韧挺拔、高风亮节的君子风范。
历史上的供春、陈鸣远和近现代的朱可心、裴石民、蒋蓉、汪寅仙、何道洪等都是制作仿真器的名师。
紫砂花货塑器的艺术特点之一就是:返朴归真、形神兼备。
形状自然界包罗万象,无论是什么形制、形态,都是紫砂花货作品形象的语言表达,就可以用紫砂五色土材质塑造自然逼真、千姿百态的形象。
这种创作设计构思是匠师们经过深思熟虑、严谨构思、沥尽心血不断地进行实践、调整和修改的结果。
是通过心与脑的结合,运用智慧,通过双手在创作中提炼而成的结晶。
这种语言是制壶者心意的表达,表达对大自然的一种回归和认知。
浅析紫砂“梅竹清风壶”的雅韵

522017 年江苏陶瓷•陶艺园地浅析紫砂“梅竹清风壶”的雅韵薛锋(宜兴 214221)摘要每一把宜兴紫砂壶都独具匠心,这是由于制壶艺人在壶的造型及其寓意上下了功夫。
因为有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紫砂壶才显得珍贵,令人回味无穷。
而紫砂壶泡茶的好处,茶禅一味的文化,更增加了紫砂壶高贵不俗的雅韵。
关键词梅竹清风壶;紫砂;雅韵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它所追求的意境,与茶 道所追求的淡泊明志、淡雅的韵味是一致的。
紫砂壶 以造型及书法、绘画等艺术装饰来表现壶艺的气韵 格调。
这款紫砂“梅竹清风壶”(见图1)就是在汲取传 统的梅文化、竹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它成 了文人的精神载体,又是一款宜用宜赏的泡茶佳器。
图1梅竹清风壶1紫砂“梅竹清风壶”的造型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给紫砂壶成型艺术注入了 强大的生命力,造型千姿百态。
同时金石、书画、彩 绘、雕塑等多种装饰艺术在紫砂壶上得到了淋漓尽 致的体现。
壶器制作艺人将瓜果虫草等自然景物信 手拈来,皆能将其演化成理想的壶器造型,既造就了 人们所期待的视觉效果,又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高 雅的情趣。
正如此款“梅竹清风壶”,它将梅花、竹子 题材融入壶器的创作之中,古朴间透着雅致,是一款 值得欣赏的作品。
壶身形体饱满、线条流畅,有君子 之风;肩部挺括利落,压盖严丝合缝;壶嘴弯曲有致,线条优美自然;环形壶把以竹节为形,纤瘦有节、苍 劲古雅;一枝竹叶匐于圆形壶钮之上,纤薄灵秀;而 一枝梅枝挺秀,梅花稀疏。
壶腹同样以梅、竹呼应,令 人眼前一亮。
此壶精选原矿紫泥制作而成,砂粒自 然、质感细腻,光洁如玉,温润典雅。
此壶器型饱满,整个造型简洁大方、比例协调。
收稿日期:2017-03-042紫砂“梅竹清风壶”的雅韵一件完美的紫砂作品必须达到形、神、气、态兼 备,才能生动,显示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第一,“梅 竹清风壶”的色泽沉着而没有火气。
仔细观察,器表 如光映射,宛若珠玑,保持自然原色,质朴浑厚、古雅 可爱。
浅论紫砂陶刻构图——作品“金雀群栖图挂盘”创作感悟

《金雀群栖图挂盘》
盘》就借鉴其中一些作品的构图方式如:《寒雀图》、 《竹雀图》、《竹雀双兔图》等。鸟儿离不开树,是以 刻画麻雀先刻树,在挂盘有限的空间当中倘若塑造一棵 参天大树,那势必会挤压麻雀的创作空间,且麻雀的身 躯很小,树刻画的轮廓越大,两者就越不成比例,所以 在这件作品上不如刻画一截枝头,在小树叶的衬托下, 五只麻雀姿态各异,其中的区别需要通过下刀的虚实变 化来加以区分,同样这还能显示出光线的变化,下刀越 深越密,光线越暗,而下刀越轻,轮廓也就越虚化,显 然处于阳光之下,这时候通过五只麻雀从左到右的逐渐 变化,就可以表现出阳光与视线的方位,这样一来景深 就被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了配合这一景深的形成,树枝 的刻画也需要与之适应。由于树木的生长总是会追逐阳 光,所以越接近阳光的树枝就会越细,在这件作品中也 是如此,树枝从右往左延伸,刻画得越来越细,跟光的 强弱形成对应。
作品“金雀群栖图挂盘”刻画的是一群大小相近的 雀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三五成群的麻雀 的身影,这是一种极平面的鸟类,出入于寻常百姓家, 在创作中通常作为黎民百姓的象征。从创作的内容就可 以理解,其表达的主题是一种日常生活的安逸祥和,且 在现实生活中,数只雀鸟聚集在同一枝头的场景往往存 在的时间很少,想要捕捉到活泼好动的麻雀聚集在一起 嬉戏的画面,往往只有优秀的摄影师才能够做到,而在 紫砂陶刻创作中,却可以通过刻刀来重现这一情景,创 作者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进行合理的构图设计,让这些活 泼好动的小生灵组成一幅优美而祥和的画面。
紫砂陶艺的历史传承至今已有数百年,紫砂陶刻作 为其伴生艺术真正意义上的传承并不算太过悠久,但却 是一门独立的工艺美术门类,在历代创作者的不断探索 和传承下,已然结出了优秀的艺术果实。在紫砂陶刻伴 随紫砂壶诞生的时期,这一创作形式还是十分简单的, 但却极大地表现出了创作者的情感流露,哪怕是 紫砂陶刻最核心的要素就在于情感的表达。随着紫砂陶 艺逐渐发展成熟,紫砂陶刻所创作的内容也逐渐拓展延 伸,字画结合的传统艺术形式自然而然的就出现在各种 紫砂器上,陶刻艺术从原本单纯的装饰技法,成为了有 独立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以紫砂陶刻艺术为核心的紫砂 器正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世人眼前,作品《金雀群栖图挂 盘》从宋画中汲取灵感,遵循“大道至简”的文化特征, 用淡雅的色调,明亮而不炫目的构图来展现美的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l.22No.6(Serial No.190)FOSHAN CERAMICS
1前言
品茶是我国民间自古而来的雅事,自唐代以来,它已在日常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占有一席之地,并演绎成格调高雅的茶文化。
泡茶需要茶具,因此起于宋代兴于明清时期的紫砂壶逐渐受人青睐,紫砂壶原产宜兴,属陶器,比之瓷器更具古风。
它无釉饰、无彩绘,以手工捏制烧成,造型别致、古朴典雅是其艺术特色,而且具有良好的保味功能,适宜泡茶,香味醇郁。
2紫砂的历史
紫砂壶作为一种富有艺术性的手工制品,其灵魂可以说是文人趣味。
宋代诗人苏轼住在宜兴时,就喜爱一种提梁式砂壶,即“东坡壶”。
至明代出现了“供春壶”,供春原是文人吴颐山的书僮,多年侍读,受到文人习气的濡染,创制出造型新颖、胜似金玉的“供春壶”。
时大彬则改前代的大壶为精致的小壶“干奇百状信手出”,风范一变。
这也是与时大彬游历娄东时,多与陈眉多、王世贞等文人名士交流有很大关系。
清代名手杨彭年干脆与文人陈曼生合作,由陈曼生设计式样,杨彭年来制作,再由陈曼生于壶身刻制书画,最终入窑烧制成壶。
难怪后世将杨彭年所制壶称为“曼生壶”,此后不少书画名家都有亲镌书画的壶器,紫砂陶刻兴盛一时。
3紫砂刻绘艺术
紫砂刻绘艺术是紫砂壶最主要的装饰手法,紫砂壶肌理色泽丰富,器表光挺细滑,以其原汁原味的质朴古雅特色著称,十分迎合传统文人的欣赏趣味,再用钢刀进行篆刻作为装饰。
紫砂壶由于历代文人的参与,留下许多切茶、切壶的壶铭,因而陶刻铭文内容丰富多彩,使紫砂壶一跃成为具有文化内涵的文房用品。
紫砂刻绘常见刀法有:双刀直人法、单刀加刀法、三刀法(由双刀直人法和单刀加刀法演变而来)、沙地法、冲刀法等等。
以点、线、面的表现形式刻画出绢秀瓢逸的神韵。
深厚苍劲的金石味内涵装点于紫砂陶上,让人赏心悦目、倍受青睐。
紫砂刻绘装饰有别于其他陶瓷雕刻,紫砂壶的器表非平整的表面,通常具有较大弧度与倾斜度,及多线条等复杂的造型,刻绘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从刀法来说,要充
浅析宜兴紫砂壶刻绘艺术
华珊
(江苏宜兴214221)
摘要:紫砂陶刻的装饰方法,若以烧成前后来分,在烧成前有绞泥、浮
雕、堆绘、仿古青铜器纹样装饰和陶刻等装饰手法;烧成后的装饰则有釉
彩、抛光和包铜、金银丝镶嵌装饰等多种手法。
关键词:紫砂壶;装饰;刻绘;刀法
52
佛山陶瓷
2012年第6期(第190期)
现如今,紫砂壶历经千百年的岁月洗礼,越来越显出其内在的质朴无华,文化意蕴之深厚。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炼出来的精粹投入到紫砂壶的创作设计中去,是一次文化与艺术的盛宴,现代与古典的融合。
现就紫砂壶作品“福临八方壶”(见图1)谈一谈创作体会。
该壶隶属于方壶的范畴,说起方壶人们常常会做出这样的评价,方壶作为与圆壶相对的紫砂器,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方壶造型主要由长短不同的线条组成,如四方、六方等各种比例的长方形,而“福临八方壶”明显属于八方壶,方器造型方中寓圆,线条挺括平整,轮廓线条分明,给人干净利落、明快挺秀之感。
该壶线条宽窄得体,线面转折明确,棱线从壶口蜿蜒至底角,由小渐大,节奏鲜明,脚线凹凸清晰,锐钝之间产生光影效果,使得实体与空间相互补充,使人看后为之一振。
方壶口盖较难做,
与圆壶相比,方壶口盖变形要大得多,圆壶以圆心为中心,使用工具无头尾之分,用力交易达到均匀。
但制作方壶使用工具时,必然有起头收尾,较难保持用力一致,壶肩口盖配合准缝而严密,又能任意转换,曲线的壶嘴和圆弧形的壶把镶在壶的两侧,与八方体的壶身交相辉映,一种磅礴的气势就隐隐从中散发出来。
该壶取名“福临八
方”,取义福禄绵长、广临八方之意,从古至今我们古老的祖先就喜欢用吉祥的语言来憧憬未来的生活,这是一种对未知命运的积极心态,是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是一种逆流而上、直面挫折的勇气,注入到紫砂壶中更为其增添了一抹浓重的文化意味和丰富的精神内涵。
4总结
作为传统工艺之一的紫砂壶,不仅仅有着“方匪一
式、圆无一相”的造型,亦可以从传统文化、从其含义来实现它的美感。
若想单纯从造型来取胜,这是不可能的,毕竟紫砂是一门传承千年的艺术,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远比其多姿多彩的外表更有魅力,紫砂陶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遗产,为我们留下了技艺的宝贵财富,有待我们不断探求、总结、实践。
图1“福临八方壶”
分表现在紫砂壶泥坯上刀痕的质感,不求雕琢的多么工整,但要突出字体的明快质朴,线条的流畅自如、气韵生动。
在掌握了传统雕刻技法的同时,紫砂刻绘艺术更是融合金石、书法、绘画、历史、文学、美学等诸多学问的综合艺术形式。
看紫砂刻绘艺术的优劣,不单仅看刻工如何,更要看刻绘内容与壶整体造型的协调性,表达主题是否统一,文化、韵味、情趣等多方面是否更具艺术的价值。
所谓“知其白,守其黑”,正是说处理某一部分时,要考虑到其未处理的另一部分,把握事物的整体,使之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紫砂壶是陶刻的载体,陶刻是壶的附属,两者互相配合、互为补充,才能相映生辉。
徐秀棠大师叙述他的陶刻观时说道:饰壶时要随壶撰写切茗、切壶、切情的铭文和寻求逸趣横生的款识以外,还得考虑入壶、入铭、入格的画面安排。
如此,陶刻艺术不仅有它本身独立存在的表现形式,透过意境的追求更能体现陶刻艺术存在的价值。
“字依壶传,壶随字贵”道尽了陶刻艺术的高度价值。
只是,就今而论常被一些笔者或紫砂业者漫无边际的喧
染曲解,不去就事论事地理解壶与字间的内涵关联。
总以为一件陶器,只要经名家一书一画便能壶随字贵,欺哄紫砂玩家漫天要价,这一错误的概念误解了陶刻的存在价值,也阻碍了陶刻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总之,陶刻艺术不但要注重形式、内容及手法上的技巧,最主要的是作者的文学素养、书画功力以及人格气质整体的表现。
因为表现形质的笔法、技法、章法只是手段,而写神才是艺术的本质,也是艺术表现水平的重要标准。
所以,一把茗壶配上得体的陶刻书画装饰便为好的艺术作品。
4总结
紫砂刻绘艺术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刻绘艺术的
价值在于将文化的哲学观、价值观、审美观和众多的文化形式与紫砂器自然而不可分割的结合,它的发展和提升有赖于紫砂艺人对传统文化的领悟,厚积薄发,陶刻艺人的基本修养、意趣及格调品位是神韵的关键。
(上接第51页)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