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物的最新临床应用及研究发展2012PPT课件
合集下载
《抗抑郁药》课件

老年人
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可能较 弱,对抗抑郁药的代谢和 排泄能力下降,需注意调 整剂量和加强监测。
05
抗抑郁药的选择与使用建议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01 02
选择合适的抗抑郁药
抗抑郁药种类繁多,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症状和病因选择合适的药 物。例如,对于伴有焦虑症状的患者,可选用具有抗焦虑作用的抗抑郁 药。
详细描述
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等症状。部分抗 抑郁药具有镇静作用,能够改善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其他适应症
总结词
抗抑郁药还用于治疗其他一些与情绪相关的疾病或症状,如神经性疼痛、慢性疲劳综合征等。
详细描述
除了抑郁症、焦虑症和失眠症,抗抑郁药还用于治疗其他一些与情绪相关的疾病或症状,如神经性疼痛、慢性疲 劳综合征等。这些疾病或症状可能与神经递质的不平衡有关,抗抑郁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水平,对这些疾病或症 状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抗抑郁药与其他疾病的关联研究
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
研究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探索抗抑郁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潜在作用。
抑郁症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研究抑郁症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抗抑郁药物对这些疾病的 潜在影响。
THANKS。
抗抑郁药
目录
• 抗抑郁药简介 • 抗抑郁药的适应症 • 抗抑郁药的副作用 • 抗抑郁药的服用方法 • 抗抑郁药的选择与使用建议 • 抗抑郁药的未来发展
01
抗抑郁药简介
什么是抗抑郁药
抗抑郁药是一类用于治疗抑郁症 和其他相关情绪障碍的药物。
它们通过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 水平来改善情绪和心理状态。
抑郁症药物治疗-PPT课件

抑郁症的治疗
心理治疗
• 对于轻中度抑郁
– 和药物治疗疗效相似
– 患者更容易接受
• 对于重度抑郁
– 疗效不及抗抑郁药
– 起效慢
理想抗抑郁药的特点
• 对大多数抑郁症患者都有效 • 起效迅速
• 使用安全,即使超量也不会中毒致死
• 不良反应极少 • 几乎没有药物相互作用 • 半衰期适中 • 急性期治疗有效,而又能长期应用,预防复发
CCMD-3症状标准
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且持续至少2周, 此期间至少有下述 症状中的四项。 • 丧失兴趣、无愉快感; • 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 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 自我评价低,或自责,或有愧疚感; • 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 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的行为 • 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 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 性欲减退
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
2019年 2019年 2019年 2019年 行动起来,促进精神健康 精神创伤和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抑郁影响每个人 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乐心情,健康行为
2019年 2019年
2019年 2019年 2009年 2019
身心健康、幸福一生 健身健心,你我同行
健康睡眠与和谐社会 同享奥运精神,共促身心健康 行动起来,促进精神健康 沟通理解关爱,心理和谐健康
DSM—Ⅳ的抑郁症诊断标准
A、在连续两周的时间里,病人表现出下列九个症状中 的五个以上。
• ①抑郁的情绪持续2周以上。
• ②对所有的活动缺乏兴趣。 • ③食欲不振、厌食或体重降低。 • ④失眠、早醒,早醒是突出的特点。 • ⑤精神性激越或迟滞。
• ⑥疲乏或缺乏力量。
• ⑦性动力缺乏。 • ⑧注意力不集中。
抗抑郁中药的研究进展 ppt课件

4. 3 积雪草
专家采用大鼠强迫游泳、抑制单胺重摄取作用 实验等动物模型,探讨了积雪草总苷元的抗抑郁作用 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提示60、120、240mg/kg 均能够显著缩短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改善强迫游 泳所致小鼠脑内氨基酸含量失调,增加兴奋性/抑制氨 基酸的比值,提示积雪草总苷元有抗抑郁活性,可能 与其增加5-HT能神经系统有关。 此外,积雪草提取物可显著减少习得性无助大鼠 的逃避失败次数,并能拮抗利舍平诱导的眼睑下垂, 具有抗抑郁作用。
PPT课件
14
4.10 刺五加
刺五加具有益气健胃、补肾安神的功效,多
用于治疗体虚乏力、腰膝酸痛和失眠多梦等症。
临床研究提示,刺五加能改善人的自我感觉、 记忆力,提高人的情绪和工作能力,并使睡眠正 常,并有报道刺五加具有治疗抑郁症作用。
PPT课件
15
4.11 南葶苈子
南葶苈子 又名甜蔡茄,为十字花科播娘篙 [Descurainia Sophia(L. )Webb ex Prant]的干燥成 熟种子。 专家实验研究发现,南葶苈子油能明显缩短 小鼠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增强5-HT诱导的模型小 鼠甩头行为。在抗利血平拮抗实验中,南葶苈子 油中所含的抗抑郁行为成分对中枢 α- 肾上腺素能 或 5- 羟色胺能系统也是有显著的增强作用的,因 而可以推断南葶苈子主要是通过阻断神经递质与 5-经色胺受体结合从而起到抗抑郁效果。
PPT课件
4
4 具有抗抑郁活性的中药:
中医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临床上以疏肝理气解郁为主,分别配 用养心安神、补益心脾、滋补肝肾等治法。药物则多以理气、祛痰、 安神、开窍、补益心脾等类为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PT课件
5
4.1 贯叶金丝桃
抑郁症药物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PPT课件

抑郁症的治疗
抗抑郁药分类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 Monoamine oxydase inhibitor 三环类 TCAs 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
四环类 Tetracyclic antidepressants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 SSRI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2003年江西省抑郁症总患病率为1.15% 2003年北京市患病率为3.31% ,终生患病率6.87% (对比:美国20世纪90年代流行病学划区调查的重型抑 郁症年患病率为10%)
发病机理 单胺假说 去甲肾上腺素和/或5-羟色胺突触浓度降低导致抑郁
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而5-羟色胺突触浓度降低
抑郁治疗原则(二) 尽可能单一用药,足量、足疗程治疗和换药无效时可考虑 二种抗抑郁药联合使用。一般不主张联用二种以上抗抑郁 药。 治疗前向患者及家人阐明药物性质、作用和可能发生的不 良反应及对策,争取他们的主动配合。
根据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心理应激因素在本病发生 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心理 治疗,可望取得更佳效果。 积极治疗与抑郁共患的其它躯体疾病和物质依赖。
50~250
双相情感障碍
精神分裂症
物质成瘾(酒/药依赖)
中国流行病学 1982年12地区抑郁发作终生患病率0.262/1000
1993年7地区的抑郁症时点患病率和终生患病率分别为 0.104/1000和0.208/1000
1999年上海某城区终生患病率为0.67%
2001年成都地区55周岁及以上人群中抑郁症总患病率为 2.62%,其中男性1.6%,女性3.54%
《抗抑郁药合理使用》课件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规律作息、适度运动、保持良 好的饮食习惯等,以辅助药物治疗。
定期复诊与评估
提醒患者定期复诊,与医生进行病情评估和药物调整,确保治疗的 有效性和安全性。
THANKS
感谢观看
抗抑郁药的研发历程
第一代抗抑郁药
第三代抗抑郁药
20世纪50年代,三环类抗抑郁药的出 现为抑郁症治疗带来了突破。
近年来,新型抗抑郁药不断涌现,如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 剂(SNRIs)等。
第二代抗抑郁药
20世纪80年代,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 取抑制剂的研发进一步提高了抗抑郁 效果和安全性。
02
抗抑郁药的种类与特点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总结词
SSRIs是一类常用的抗抑郁药,通过选择性抑制5-羟色胺再摄 取,提高5-羟色胺在突触间隙的浓度,从而改善抑郁症状。
详细描述
SSRIs包括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等,具有疗 效确切、副作用相对较小、耐受性好等优点。适用于治疗各 种类型的抑郁症,尤其是轻度至中度抑郁症。
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
增加神经递质
抗抑郁药通过抑制神经递质的再 摄取或降解,增加其在突触间隙 的浓度,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调节受体
部分抗抑郁药作用于神经递质受体 ,如5-羟色胺受体和肾上腺素受体 ,调节信号传导,改善情绪状态。
其他机制
部分新型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还包 括抑制某些酶或影响神经可塑性等 方面。
用药经验分享
患者C
分享了自己在使用抗抑郁药过程中的经验教 训,强调了按时服药、遵循医嘱的重要性。
患者D
分享了对抗抑郁药副作用的应对方法,如采 用放松训练、调整饮食等,以减轻不适感。
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规律作息、适度运动、保持良 好的饮食习惯等,以辅助药物治疗。
定期复诊与评估
提醒患者定期复诊,与医生进行病情评估和药物调整,确保治疗的 有效性和安全性。
THANKS
感谢观看
抗抑郁药的研发历程
第一代抗抑郁药
第三代抗抑郁药
20世纪50年代,三环类抗抑郁药的出 现为抑郁症治疗带来了突破。
近年来,新型抗抑郁药不断涌现,如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 剂(SNRIs)等。
第二代抗抑郁药
20世纪80年代,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 取抑制剂的研发进一步提高了抗抑郁 效果和安全性。
02
抗抑郁药的种类与特点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总结词
SSRIs是一类常用的抗抑郁药,通过选择性抑制5-羟色胺再摄 取,提高5-羟色胺在突触间隙的浓度,从而改善抑郁症状。
详细描述
SSRIs包括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等,具有疗 效确切、副作用相对较小、耐受性好等优点。适用于治疗各 种类型的抑郁症,尤其是轻度至中度抑郁症。
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
增加神经递质
抗抑郁药通过抑制神经递质的再 摄取或降解,增加其在突触间隙 的浓度,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调节受体
部分抗抑郁药作用于神经递质受体 ,如5-羟色胺受体和肾上腺素受体 ,调节信号传导,改善情绪状态。
其他机制
部分新型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还包 括抑制某些酶或影响神经可塑性等 方面。
用药经验分享
患者C
分享了自己在使用抗抑郁药过程中的经验教 训,强调了按时服药、遵循医嘱的重要性。
患者D
分享了对抗抑郁药副作用的应对方法,如采 用放松训练、调整饮食等,以减轻不适感。
《抗抑郁药治疗进展》课件

NaSSA类抗抑郁药
总结词
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机制
详细描述
NaSSA类药物通过抑制NE回收和阻 断5-HT2受体发挥抗抑郁作用,与 SSRIs和SNRIs不同。
总结词
对5-HT2受体具有高选择性
详细描述
NaSSA类药物对5-HT2受体具有高 选择性,而对其他受体如α1、H1等 无亲和力,因此副作用较少。
症状改善率
患者症状得到一定改善的 比例,通常以减分率来评 估。
复发率
治愈后再次复发的比例, 是衡量疗效稳定性的重要 指标。
抗抑郁药的副作用
01
02
03
04
神经系统副作用
如头痛、失眠、嗜睡、眩晕等 。
消化系统副作用
如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 。
心血管系统副作用如心慌、心律不 Nhomakorabea等。性功能副作用
如性欲减退、勃起困难等。
如何降低抗抑郁药的副作用
合理选择药物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选择副作用相对较小的抗抑郁
药。
逐渐增加剂量
在起始治疗时,从小剂量开始 ,逐渐增加至有效剂量,以减 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联合用药
在必要情况下,可以考虑联合 使用其他药物来减轻或抵消抗 抑郁药的副作用。
心理治疗辅助
结合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 法等,有助于提高抗抑郁药的
影响疗效。
副作用叠加
合用药物可能导致副作用的叠加 ,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药物代谢与排泄
合用药物可能影响彼此的代谢和 排泄,导致血药浓度变化。
感谢观看
THANKS
疗效,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04
抗抑郁药的未来展望
新型抗抑郁药的研发方向
靶点创新
抗抑郁药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2019/11/27
.
3
神经元突 触前膜
2、 突触间隙
1、 转运体再摄取
NE
4、 进入血循环后降解
3、 作用于突触后膜 产生情绪效应
5-HT
神经元突 触后膜
2、 被MAO降解
2、
突触间隙
单胺类神经递质(5-HT、NE和DA)从相应的神经元突触前膜释放后的代谢过程:
1、大部分(95%以上)经突触前膜的转运体再摄取;
在关联; 此后, Coppen A根据有关NE和5-HT系统研究提出综合这两种递质
系统的学说,认为5-HT系统低下为NE功能的改变所致的情感障碍提供 了基础,在5-HT功能低下的基础上,NE功能低下出现抑郁,而NE功 能亢进则表现为躁狂。
2019/11/27
.
2
情感障碍的单胺学说
从此,改善和提高与情感障碍相关的神经递质代 谢成为开发和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的主要理论 基础和重要手段之一。
NE 再摄取抑制
体位低血压 头晕
反射性窦速
口干 尿储留 震颤
Richelson E Current Psychiatric Therapy 1993;232-239
2019/11/27
.
11
1、TCA—— 5 种药理作用
2019/11/27
.
12
1) 三环类抗抑郁剂(TCA)
1、阻断H1受体导致困倦、嗜睡、体重增加 ; 2、阻断M1受体导致视物模糊、口干、便秘、窦速、尿储留、
去甲肾上腺素及 5-羟色胺 抗抑郁药
TCA
MAOI
SSRI
SNRI
2019/11/27
→↑ .
新型抗抑郁药
7
抗抑郁药物发展现状及用药选择 ppt课件

常用抗抑郁药物
MAOI
不可逆:苯乙肼、超苯环丙胺 选择性可逆性:吗氯贝胺
TCA
叔胺类:丙咪嗪、阿米替林、多虑平、氯丙咪嗪 仲胺类:去甲丙咪嗪、去甲替林
SSRI(5-HT再摄取抑制):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 、氟伏沙明 、西酞普兰 SNRI( 5-HT和NE再摄取抑制) :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米那普仑 NaSSA (NE能和特异性5-HT能抗抑郁剂):米氮平、米安色林 SARI (5-HT2A受体拮抗剂及5-HT回收抑制剂):曲唑酮、奈法唑酮 NRI (NE再摄取抑制剂) : 瑞波西汀 NDRI (NE和DA再摄取抑制剂) :布普品(安非他酮) SSRA(5-HT再摄取激活剂 ):噻奈普汀(达体朗) 其他:阿莫沙平、路优泰
对5-HT、NE、DA再摄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适用于轻中度抑郁、焦虑和失眠; 安全性较高; 不良反应:头晕、疲乏、镇静、胃肠道反应、皮肤光敏反应。
抗抑郁药物的选择
影响抗抑郁药物长期依从性的两大因素
性功能障碍(男性停药的主要原因) 体重增加(女性停药的主要原因)
抗抑郁药物对性功能障碍的影响
抗抑郁药物的选择——SARIs
曲唑酮(Trazodone)
FDA适应症: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包括原发性和 继发性);
靶症状:睡眠障碍; 优点
早期改善失眠症状,调整睡眠结构,改善日间功能; 极少引起性功能障碍。
缺点
可使血压轻微降低,或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不 宜用于合并心脏病的抑郁症患者,不宜用于心梗恢复期;
明显影响; 通过β-氧化代谢,与绝大多数药物不会发生药物间相互作用。
抗抑郁药物的选择——其他
黛力新
氟哌噻吨(0.5mg)/美利曲辛(10mg)复合制剂 适用于轻中度抑郁症,尤其是心因性抑郁、继发于躯体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性5-HT及NE再摄取抑制剂(SNRIs)
• 抑制NE和5-HT的重摄取作用。
– 优点
• • • • 起效较快 几乎不存在抗胆碱能副反应 对难治性病例可能也较好 治愈率高
– 缺点
• 胃肠道症状 • 血压升高
• 文拉法辛: 选择性5-HT及NE再摄取抑制剂,轻度的DA再摄取抑制作用。
• 度洛西汀: 相对非选择性5-HT及NE再摄取抑制剂
– 优点
• • • • •
• • • •
抗胆碱作用很小,很少口干、便秘、青光眼发作; 不影响组胺系统(无嗜睡和肥胖); 不降低抽搐阈值(无癫痫); 对心脏无明显毒性,可用于心脏病人; 每天只需服一次药,方便。
胃肠道功能障碍(恶心、呕吐或食欲减退) 性功能障碍,诱导躁狂 睡眠障碍 价格贵,起效慢
– 缺点
抗抑郁药分类-作用机理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
抑制DA、5-HT、NE的代谢酶,使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浓度升高。 – 老一代苯乙肼、反苯环丙胺,对酶具有非选择性和不可逆性的抑 制作用,易引起高血压危象、肝损害、中风、谵妄等严重不良反 应,故临床上仅作为第二线药物。 – 新一代可逆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RMAOI ),吗氯贝胺主要抑 制MAOI-A,对酶的抑制半衰期少于8小时,不良反应少于老一代 MAOIs。
•
尼法唑酮(nefazodone)
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NDRI) • 安非他酮(bupropion )
抑制NE与DA再摄取 非竞争性的阻断尼古丁受体 (戒烟) 微弱的抗胆碱作用
• 抗抑郁药物简介 • 抗抑郁药物临床用药 • 抗抑郁药物研究发展
综合医院可供选择的抗抑郁药物
化学名
TCAs( 叔胺 类) 阿米 替林 多虑平 丙咪嗪 TCAs( 仲胺 类) SNRI 文拉 法辛 去甲 咪嗪 去甲 替林
抗抑郁药物的最新临床应用及研究 发展2012
现状
1/20 全球约有 3.4 亿人,中国约有3600万人 2 08 年抑郁症已上升为世界第二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 10% 50%—80%的抑郁症患者不寻求治疗,15%—25%的抑郁症 患者最终死于自杀。全国地市级以上非专科医院对抑郁症的识别 率还不到20%,抑郁症的误诊率高达50%,只有不到 10%的人接受 了相关药物治疗
• • • •
基因
• 抗抑郁药属于神经系统药物大类下的精神兴奋药细类。
适用于: 抑郁症 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惊恐发作、创伤后应激障碍及 神经性厌食等精神疾病具有的抑郁症状 癌症、关节炎、糖尿病等躯体性疾病导致的抑郁症状
• 抗抑郁药物简介 • 抗抑郁药物临床用药 • 抗抑郁药物研究发展
抗抑郁药种类+机制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 吗氯贝胺(贝苏) 三环类抗抑郁剂(TCAs) 丙咪嗪 、阿米替林、去甲替林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氟西汀(百优解,优克)、帕罗西丁(赛乐特)、舍曲林(郁复乐)、西酞普兰(喜 普妙)、氟伏沙明(兰释)
选择性5-HT及NE再摄取抑制剂(SNRIs)
抑郁的典型表现
• 核心症状群 – 心境低落、兴趣和乐趣丧失、精力下降 • 生物症状群 – 以早醒为特征的睡眠紊乱、性欲和食欲下降、体重下降、肠胃道 功能紊乱症状、精神运动性抑制、晨重晚轻的病情节律等 • 伴发症状群 – 注意障碍与思维迟缓、“三无”(无望无助无用)与“三自”、 焦虑、疑病、躯体症状、精神病症状
选择性NE再摄取抑制剂,对5-HT影响很小 较弱抗胆碱活性,无镇静作用
5-HT2受体拮抗和再摄取抑制剂(SARIS) • 曲唑酮(trazodone)
选择性阻断5-HT的再摄取,抗抑郁和抗焦虑作用 选择性阻断H1受体,较强的镇静作用,不影响性功能 中枢DA激动和5-HT受体抑制及外周a肾上腺素能拮抗作
NE能及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NaSSAs)
• 抑制NE和5-HT的重摄取作用。
– 优点
• 起效较快 • 抗胆碱能副反应小 • 对性功能无影响
• 对激越、失眠效果好
– 缺点
• 体重增加 • 米氮平: 阻断2受体,可同时增加NA和5-HT的释放,使突触间隙中两种 递质的浓度增高。
选择性NE再摄取抑制剂(NRIs) • 瑞波西汀(Reboxitine)
起始 量a
25mg,qn 25mg,qn 25mg,qn 25mg,qn 25mg,qn 37.5mg,bid 37.5mg,qd文拉法(怡诺思)、度洛西汀(欣百达)
NE能及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NaSSAs) 米氮平
选择性NE再摄取抑制剂(NRIs)瑞波西汀 SARIs 曲唑酮、奈法唑酮 NDRIs 安非他酮 天然抗抑郁药 圣约翰草、银杏、Omega-3不饱和脂肪酸 其他 噻奈普汀、路优泰 、黛力新
引起抑郁的原因
环境诱因,由心理和社会因素引起的。
遗传基因 药物因素 另外,患有躯体疾患的患者通常容易伴发抑郁症。
抑郁的发病机理
单胺类平衡失调
5-羟色胺(5-HT) 去甲肾上腺素(NA) 多巴胺(DA) 此外,还与γ-氨基丁酸(GABA)、cAMP 和磷脂酰肌醇系统(PI)不平衡有关
三环类抗抑郁剂TCAs类
• 主要抑制NE的重摄取,对5-HT的作用略小,有抗胆碱能与 抗组胺作用
– 优点
• 有效比率高 • 价格便宜 • 对睡眠紊乱和躯体不适有效
– 缺点
• 严重的抗胆碱能反应 • 心血管副作用 • 初期致焦虑恶化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 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草胺,西酞普兰
发展与限制
发展 1.我国抑郁的高发病率和低治疗率形成明显的反差
2.随着进口药专利到期和人们观点改变,抗抑郁药前景广阔 3.中药天然药物 限制 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副作用
抑郁症独有的特点
抑郁症在生产力活跃的年轻人群体中多见(18至44岁) 抑郁症是慢性疾病,反复率为78%~96% 抑郁症是基础医疗机构中最常见的疾病 抑郁症病情严重,可引起长期、反复住院 抑郁症的治疗时间会很长 病人经常不配合治疗或自行停药,使病情迁延,缓解不彻底, 甚至增加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