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论文

合集下载

毕业论文李清照

毕业论文李清照

毕业论文李清照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是宋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她以其才华横溢的词章和深情的作品而闻名于世。

毕业论文李清照,旨在探讨李清照的诗词创作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一、李清照的生平与背景李清照出生于北宋宣和年间(约公元1084年),是南宋文学家李格非的女儿。

她从小聪明伶俐,喜欢读书写字,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当时,女子的文学创作并不被重视,然而李清照却以其独特的才华和独立的思想,成为了宋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女词人。

二、李清照的词作特点李清照的词作以婉约清新、豪放深情为特点。

她的词作多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流露。

她的词作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如梦令》,这首词以其婉约唯美的语言,描绘了一段离别的爱情故事,引发了广泛的共鸣。

三、李清照的影响与地位李清照的词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作品在宋代文坛上引起了轰动,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她的词章风格独特,语言优美,表达了女性的情感和独立思想,对后世女性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四、李清照的人生哲学李清照的词作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她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她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时光流转和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爱情和亲情的珍视。

她的作品中展现出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给人以启示和鼓舞。

五、李清照的词作与现代社会虽然李清照的词作诞生于宋代,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却具有普世价值。

在现代社会,人们仍然面临着情感的纠葛和人生的困惑。

李清照的词作以其深情和独立思考的态度,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情感的寄托和人生的启示。

她的作品中传递出的对自然和人性的关怀,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六、结语李清照作为宋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女词人,以其独特的才华和深情的作品,留下了不朽的文学遗产。

有关李清照的论文

有关李清照的论文

有关李清照的论文篇一:李清照小论文高一 5 杨维晨李清照及其诗浅谈内容摘要:一、相关简介 1.李清照个人简介 2.靖康之变 3.婉约词二、李清照诗中的常用意象1.花的意象美 2.雨的意象美三、李清照前后诗词的比较 1.天真少女的貌态2.深闺思妇的形象 3.国破家亡的愁绪 4.惦念故乡的情怀四、结论附:参考文献资料相关简介 1.李清照个人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

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著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

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

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也很有文学修养。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

两人都十分喜爱收藏古文奇字,十分琴瑟和谐。

可之后赵明诚的父亲在官场上失利,于是李清照随赵氏一家回到在青州的私第,开始了屏居乡里的生活。

此后几年,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生活十分幸福美满,他们共同收藏了许多文物古器,同时在李清照的襄助下,赵明诚也大体上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

李清照44岁时,发生靖康之变。

是年三月赵明诚因母亲死于江宁(今南京市),南下奔丧。

当李清照押运15车书籍器物,行至镇江时,正遇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而去,而李清照却以其大智大勇在兵荒马乱中将这批稀世之宝,于建炎二年(1128年)春押抵江宁府。

不幸的是,由于途中感疾,赵明诚竟于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

赵明诚卒后,李清照大病一场。

颠沛流离中,所余文物又散失大半。

孤独无依之中,李清照再嫁张汝舟。

张汝舟早就觊觎她的珍贵收藏。

当婚后发现李清照家中并无多少财物时,便大失所望,随即不断口角,进而谩骂,甚至拳脚相加。

张汝舟的野蛮行径,使李清照难以容忍。

后发现张汝舟还有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的罪行。

毕业论文:从李清照的词看她一生的情感历程-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从李清照的词看她一生的情感历程-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从李清照的词看她一生的情感历程-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从李清照的词看她一生的情感历程-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摘要:在我国古代灿若群星的词人中,李清照堪称情圣。

综观她的词,无论是表现少年的天真活泼,还是反映初嫁的夫妻温情;无论是抒发别离的绵绵情思,还是展示晚境的凄凉悲苦,都渗透着1个“情”字。

她专于情,深于情,笃于情,比任何1个词人都更集中、更艺术地表现了执着的爱情及深沉的爱国情。

她用手中的笔,清晰地记录下自己1生曲折跌宕的情感历程。

关键词:李清照词情感历程Abstract : In our country is brilliant in ancient times if among the word people of the groups of stars, Li Qingzhao can be rated as the feeling holily. Take a broad view of her word, no matter the one that display the teenager is artless and vivacious, or reflect couple married for the first time tender feeling; No matter express the continuous affection taken leave of , or show the dreary grief of the border late, permeate a " feeling " word. She, to the feeling specially, deep in the feeling , sincere in the feeling , native centralized displaying persistent love and deep patriotic feelinging artistic than the word. The pen which she used in the hand, note the emotion course that the twists free and easy in all ones own life clearly.Key words: Li Qingzhao Word Emotion course。

李清照声声慢赏析论文

李清照声声慢赏析论文

李清照声声慢赏析论文第一篇:李清照声声慢赏析论文李清照的《声声慢》是宋词中屈指可数的最优秀的词篇之一。

起句大胆运用叠字,出奇制胜;接下来层层渲染悲凄之情,将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抒写得荡气回肠,令人心碎;遣词造句方面可谓煞费苦心,以声摹情,展现了乐章之美;思想内容方面,宜看作是词人幽愁暗恨和破碎心声的真实抒发。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清照声声慢赏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宋词,和唐诗一样,都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在现存二万首上下的宋词中,佳作无数,词人也不少,但出于社会等各方面原因,女词人却不多,能写出流芳之作的女词人更是凤毛麟角。

无疑,李清照是杰出的。

李清照用深厚的文学功力和女性特有的细腻敏锐的感受,为后世留下不少传世名篇。

后世研究李清照的学者不少,从现存的一百多篇李清照研究论文中,几乎没有一篇不涉及《声声慢》;在现存二万首左右的宋词中,虽然不能说李清照的这首《声声慢》最好,但可以说它是全宋词中屈指可数的最优秀的词篇之一。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所写的名篇之一。

(也有人说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南渡是李清照生活逆转的分水岭,靖康之变后,金兵南侵,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不幸病故。

因为祸不单行: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李清照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流丽,乐观活泼,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李清照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丈夫安葬以后,她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到浙东,饱尝流离颠沛之苦。

此后的李清照成为一名寡妇,一直在孤苦零丁的日子里煎熬。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李清照论文

李清照论文

李清照论文篇一:李清照毕业论文终稿目录中文摘要: (1)中文关键词: (1)英文摘要: (1)英文关键词: (1)前言 ............................................... - 1 -一、李清照婉约词的创作背景 ........................... - 1 -(一)家庭熏陶 (2)(二)婉约词风 (2)二、李清照婉约词的意象艺术 (3)(一)“花”的意象美 (3)(二)“雨”的意象美 (4)三、李清照婉约词的抒情艺术 (6)(一)青春洋溢、无忧无虑的少女之作 (6)(二)细腻婉约、多愁善感的少妇之作 (6)(三)国破家亡、伤世忧时的老妪之作 (7)(四)婉约词抒情的艺术手法 (7)四、李清照婉约词的语言艺术 (8)(一)情感鲜明的色彩美 (8)(二)和谐明快的音乐美 (9)(三)清新自然的生活美 (11)结论 .............................................. - 11 -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 12 -论李清照婉约词的艺术美摘要:李清照的词作有着独特的抒情特色和语言特色,本文将通过对李清照婉约词的研究,从四方面综合论述了李清照婉约词的艺术美。

首先从李清照婉约词的创作背景进行阐述,李清照出身士大夫之家,深受家庭熏陶,从小便有着良好的文学修养,其词中更是体现了她独特的女性意识。

接着,从“花”、“雨”两个意象阐述了李清照婉约词的意象艺术。

然后,从李清照少女、少妇、老妪三个年龄阶层以及李清照的艺术手法来阐述其词的抒情艺术。

最后,从色彩美、音乐美、生活美三方面阐述了李清照婉约词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李清照;婉约词;艺术美On Li qingzhao graceful words Artistic beautyAbstract:Li qingzhao word has a unique lyrical characteristic and language characteristic, this article will through the study of Li qingzhao graceful words, four aspects comprehensively discusses the artistic beauty of Li qingzhao graceful words. First from the Li qingzhao and restrained expounds the background, Li qingzhao born home of scholar-bureaucrat, by family influence, and has a good literary accomplishment, from urinate in the word is to reflect her unique female consciousness. Then, from the flower , rain image, expounds the Li qingzhao graceful words and restrained the imagery art. Then, from the Li qingzhao girl, young woman, the woman three age groups and artistic method to illustrate the Li qingzhao word s lyric art. Finally, from thecolor beauty, music beauty and life beauty three aspects elaborated the Li qingzhao graceful words and restrained language art.Key words:Li qingzhao;Graceful words;Artistic beauty 前言李清照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作家,被誉为“婉约词之宗”,她的词作以女性特有的纤巧细腻渗透出了大丈夫的阳刚之气,貌似不饰雕琢的白描文风凝结了词作的自然之美,其简练通俗的语言倾诉了无尽的思愁哀绪。

初一议论作文:一代词宗,李清照

初一议论作文:一代词宗,李清照

初一议论作文:一代词宗,李清照题目:一代词宗李清照自古以来,中国文学史上出现过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其中,李清照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位。

她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文学成就,被誉为“一代词宗”,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一、才华横溢,独具匠心李清照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她不仅聪明好学,而且善于观察,情感丰富。

她的诗词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她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才华横溢的文学造诣。

她的作品往往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通过寓情于景、借物抒怀的手法,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感悟。

二、婉约细腻,情感真挚李清照的诗词作品以婉约细腻著称,情感真挚动人。

她的作品往往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和情感体验为切入点,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事的描绘,表达出对爱情、亲情和友情的珍视和感慨。

她的作品不仅具有浓郁的人情味和情感色彩,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意味。

她的作品不仅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而且也得到了许多文学评论家的赞誉和肯定。

三、影响深远,传承不息李清照的文学成就不仅在当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而且在现代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她的作品被广泛传颂和引用,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她的文学风格和艺术成就也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的重要参考和借鉴。

在现代文学中,许多作家也受到了李清照的影响,他们从她的作品中汲取灵感和启示,不断探索和创新自己的文学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

四、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对李清照的影响李清照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时代。

她的个人经历也颇为坎坷,经历了家道中落、流离失所、丧夫之痛等种种磨难。

这些经历使得她的作品更加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们内心的苦闷与挣扎。

她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的思考,同时也对当时社会的黑暗面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

五、评价与启示李清照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其作品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李清照词作审美风格论文

李清照词作审美风格论文

李清照词作审美风格论文摘要:特定的生活道路和生活环境,丰富的情感,超奇的理想,独特的创造力,造就了李清照前后期词思想内容和风格的变化,也为她奠定了在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地位,使她及其词作成为词坛上熠熠生辉的明珠!李清照是宋代词坛上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在古代诗歌史上放射出灿烂夺目的光辉,她让很多文坛“英雄汉”黯然失色!李清照平生词作,以公元1127年“靖康之难”为分界线,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一、李清照前期词的风格及特点:以清新,秀丽、婉转的格调抒写真挚情感(一)少女时代李清照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李格非是朝廷官员、苏门学人,有很高的文学修养,母亲亦是名门之后,知书能文。

因而李清照自幼性情开朗、聪明伶俐,稍长,不光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且表现出很高的文学创作才能。

宋人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以《点绛唇》(蹴罢秋千)为例: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还挂着汗珠、刚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的娇美形象。

下阕词人转过笔锋,使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袜子,害羞地朝屋里跑去,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

封建礼教束缚下“礼”是不得不遵守的。

但她害羞地跑到门边,却没有照常理立刻躲进屋里去,而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倚”、“回”、“嗅”三个动作,准确地描绘出主人公既爱恋又羞涩、既欣喜又紧张、既兴奋又恐惧的微妙心理活动。

把一个情窦初开,又受着封建礼法约束的少女的复杂情感,十分清楚而委婉、真切而自然、细腻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回味无穷。

再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运用白描手法,几笔便勾勒出一幅优美动人的日暮湖上风光图,给人以清新愉快的美感,同时也把一个天真无邪、活泼潇洒、顽皮娇憨的划船少女形象神形毕现地展现到了读者眼前。

关于李清照的论文有关李清照的论文[宝典]

关于李清照的论文有关李清照的论文[宝典]

关于李清照的论文有关李清照的论文:论李清照的伤春之愁【摘要】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女词人,被后人称为“婉约词宗”。

李清照的伤春之词为数不多,词作中充斥了太多情愁,家愁和国愁,可谓自成一格,独树一帜。

然而要解读李清照的一腔愁绪,却发现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关键词】李清照伤春落花“伤春”这个题材,古已有之。

在李清照的伤春词中,常常通过对“落花”的描写来感叹时光的消逝,由花怜己,表达自己对容颜消退,青春不再的怜惜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一首《如梦令》淋漓酣畅地表现了李清照的此种感情: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词,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

词人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充分显示了李清照的才华和宋词的语言表现力。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

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

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

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所念之事。

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起首两句,是表达无限的惜花之情。

大凡惜花的诗词都言及风雨。

这句词的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醉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

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悉知,李清照是爱酒之人,善饮尚且酒醉而致浓睡,一夜浓睡之后酒力还未全消,这就不是一般的过量了。

那词人为什么会“浓睡不消残酒”呢,原因只能是“惜花”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徘徊在情思里的女词人——李清照内容摘要:追溯着宋词的脚步,我找到了这样一个清丽的女子,用一种担负了所有愁怨的文字来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静默中,她会偶然的将自己的情思勾画成一幅完美的“图画”。

她选择用那些集结了感伤的风情来勾勒这副“画”,而她的“画”却不用涂抹描红。

她用诗词把这副“画”展现给世人。

她的“画”就是她的历史,她所生活的世界。

情窦初开的少女把那些情思都环绕在那个她所幻想的爱情国度里;当美满的婚姻邂逅了一对才子佳人时,幸福就在李清照的生活里上演;也许美好的故事总会给人一个不算完满的结局,国破家亡的痛苦把这个本身就已经禁不起挫败女子的心击败的支离破碎。

关键字:情思徘徊婉约愁怨当历史将一切风情都掩埋的时候,骤然一切都还是随着时间的曲折依然前进着。

纵然那些在文学的殿堂上翩翩起舞的人,亦或是在文学界绽放过绚丽光彩的可人儿们。

纵观历史,可你是否还记得这样一个人,记得那海棠花下低吟“绿肥红瘦”的娇柔女子。

而看那或是活泼的她“沉醉不知归路”而“误入了藕花潭深处”。

这样的一个女子,可否用的了一句话来形容她:娇柔的不似艳丽的花蕊;虽说不是豪放的七尺男儿,却也爱把那狂野遍洒一地,不然怎会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言。

秋风追寻着时间的脚步而在树干中刻下了深深的年轮,感伤着这一抹的悲伤,寂静。

而她却道:“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执扇题诗。

”秋天也仿佛在她的眼里凝结了愁怨,就像是解佩赠人的美女,悄然间落下眼泪来。

她静静的书写着自己的诗词,就像是在告诉着我们一个又一个的美丽动人的故事,传奇着属于她自己的完满。

而就在这些故事的末尾,我们又恍然间读懂了这个人。

寂静中深藏的悲伤,安然入睡时也还记得自己愁容时的模样。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两眸间透过的忧伤又有谁会懂得,在这混沌境界中的病弱感伤,又会让人寻味出怎样一段绵绵的情思。

走进她,就像是走进了一个没有镜头的世界。

蔓延出的是属于她的那种清丽和恬淡。

悠然的延伸出缠绵的情思。

李清照的诗词沁透的是淡淡的忧伤,那缠绵的情愫懵懂了一个年轻的女子的娇羞。

淡淡的哀愁也在那些美丽的年华里谱写了轻柔的“曲目”,“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季节的变更加深了那相思的情意。

不禁吟诵“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相思蔓延出的愁情却再难消除,却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以平常语述说出精妙的体会。

这正是李清照语言造诣的过人之处。

或在重阳黄昏时候,当思恋亲人时也是否还记得这样的一首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孤独的黄昏,一个心灵无着落的人在瘦菊的怜惜中安然的独自忧伤。

娇瘦的身躯也在倾泻那满满的一季相思离愁后越发显得单薄。

在面对事实时,感伤娇柔的女子也变得豪情满怀,如果我们在阅读历史的过程当中,当我们读到了西楚霸王那一段悲怆的历史时,我们也会想起这样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这样我们就懂得,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即便他失败了,他也失败得是有声有色,他也是成为一个宁折而不曲的人,是一个悲剧的英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在《百家讲坛之李清照》中这样评价李清照,“中国人大体上都会认同这样一个观点,李清照应该算是中国古代最杰出、最有才华的女文学家、女作家。

如果我们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李清照这个人,我们也可以说李清照这个才女呀,她真是不容易,不简单,而且也不平凡。

”③这样一个俯视巾帼,压倒须眉的女子,在中国千年的文学史上可谓是谱写了最美的华章。

在千年前的南宋,李清照也称得上是女子中的第一了。

翻开历史,还记得那个在道德修养上否定了李清照的王灼也不禁的这样赞叹道:“才力华瞻,逼近前辈,已不多得。

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

”可知,王灼在文学的才华上赋予李清照的是多大的肯定和惊叹。

李调元在《雨村词话》中这样写道:“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

不在秦七黄九之下,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这在宋史的文学界给了李清照一个很高的名益。

她虽然是出身仕宦书香之家的女子,却没有闺阁深院的束缚,更没有封建腐朽的羁绊。

也许正是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才造就了这一带女性的骄傲。

优秀的才气让这个本身脱俗的女子又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当翻开李清照的家史时,你也会不难发现,成就这个女子的还有她的家庭因素。

或流传青史,或扬名千年。

这是文学青史给她的殊荣。

追忆她那漫长的人生。

我们慨叹她的才华,震惊她的豪气。

她也许可以称得上一个传奇的女子了吧。

所以我们不禁惊奇的想要了解这个培养了如此伟大的女词人的家庭了。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

其文章多受苏轼的赏识。

被称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

可想,这样一个大文人的女儿又怎会堪于作平庸的闺中小姐呢。

从小受文学熏陶的李清照能有后来的文学才气也是可想而知的。

《宋史》中这样描述李清照的母亲:“妻王氏,拱振孙女,亦善文。

”①由此可知,她的母亲也是可以称得上才气俱佳的女人了。

在这样的父母教育下的女儿能在文学的诗词上能获得如此的造诣,我们还能有什么异议呢。

李清照自幼聪颖,才华出众,抱负不凡,热爱文学艺术。

她被益为“独辟门径”、“卓然一家”、“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②这样一个逾越于华夏文学界的女子可堪称的上是史无前例了。

追忆着宋词的历史,我们走进了李清照。

走进了一个柔情多愁的女子。

承载着这种愁情,李清照走向了那个似水的青春年华,走向了那个情窦初开的娇羞年龄。

怀揣着懵懂的情愫,李清照描写了大量闺阁生活的片段。

在《点降唇》中她这样写道:“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沾衣透。

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少女的娇羞在懵懂情愫的绽放中也改变了本来的面貌。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看似是在嗅着青梅,其实是在观望这突然闯进花园的客人,也突然闯进了李清照的心里,已经顾不得自己划掉的金钗,偷偷地站在青梅树后打量这个陌生的男子。

在李清照生活的那个年代,凡是女子都是遵守着闺阁生活的束缚。

过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待字闺中,专攻女红的生活。

遵循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心里。

而在那个女生颇受压榨的社会里,李清照的出现绝对是一个精彩的意外。

所以这些闺阁的规矩在李清照的生活里从来都不曾出现。

不然怎会有“常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总是记得那个傍晚,带着醉意尽兴的划船,这样的回忆又怎会是那些只会在闺阁中摆弄红绣的女子所能拥有的呢。

而这些回忆的蓝图也只有在那个思想开放的书香之家才会让其尽情的编制。

这是李清照的父母给予她的幸福回忆。

李清照的父母除了在文化教育和个性发展上对李清照言传身教之外,也为她创造了一个远比当时的一般女孩子更加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

这样的生活记忆也是早年李清照诗词创作的最初素材。

李清照没有被束缚在“三从四德”的囚笼中,因此他是幸运的,固然这个时期她创作的诗词都是快乐和幸福的回忆。

词中沁透的是她那活泼的性格延长的情思。

而在这快乐的生活中偶尔也参杂了淡淡的感伤愁情。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雨水洗礼的树叶显现出肥硕的姿态。

而李清照关心的不是“绿肥”,应是那“红瘦”。

昨夜的风吹散了娇柔的花瓣,这时的花应是残花了吧。

带着残留醉意的情感中也有了一种“黛玉葬花”的悲寂了。

青春里的懵懂道出了那分怀着对爱情向往的期盼。

时间在漫长中渐逝了那个泛着光采的青春。

李清照在一段期盼爱情的年龄里邂逅了那个她生命中的人---赵明诚。

同时官宦世家的他们也应是门当户对的吧。

但当时政局的动荡让其两家父亲加入了两个不同的政治队伍。

可这样的情况终没成为阻挠他们幸福相守的羁绊。

才子佳人就这样幸福的完结着他们自己的美满婚姻。

这时的李清照是幸福的人,她竭力的享受着自己的婚姻,用真心爱着自己的丈夫。

幸福得情思牵动了她的心,沁泌出快乐的笑容。

李清照和自己的丈夫赵明诚共同的从事着金石字画的收藏。

共同的追寻着属于他们的爱情积淀。

李清照在她的一首词中讲诉了自己的爱情幸福。

词的词牌叫《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无论多么美丽的花在丈夫赵明诚的眼里却终是赶不上妻子的娇容。

这幸福得甜蜜在世人的眼中都会尽显出羡慕的神色。

和太学生赵明诚的的生活中,他的丈夫也渐渐感染了李清照,李清照也开始从事金石字画文物的收藏。

相同的兴趣爱好更加深了他们之间的感情。

让这个本身甜蜜的家庭更加的美满。

他们彼此相知相惜、相投相契。

尽管生活很平淡,但李清照任然幸福得享受着自己的爱情生活。

美好的感情在渐渐滋长的时候,痛苦总要在不经意间悄然到来,正当李清照和赵明诚享受着自己的美满婚姻时,时局的动荡打破了他们的平静生活。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被当时另一派的政治队伍打下了政治的舞台。

无奈的哀愁让这个坚强的女子也无能为力。

固然,赵明的父亲赵挺之便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

而他的儿子赵明诚也顺应当上了鸿胪寺少卿。

李清照在动荡的时局里只能无奈的观望。

或喜或忧,已经在她的世界里平淡的渐变了原有改变的几率。

正当赵明诚享受官升的喜悦时,政局又突然的改变了原来的轨道,父亲赵挺之不得不迟去宰相的职务,在这之后的五天里,赵挺之逝世。

在经过了事态的改变后,那个活泼、可爱、聪明的李清照也渐渐的在这沉郁污浊的世界里改变了。

她由一个才气俱佳的女子,由一个一心只为幸福追寻着的女子变成了那个成熟的李清照。

这时的她已经渐渐褪去了那些青春年华里所拥有过的热情。

对事态人情的冷漠看的一清二楚,对官场动荡的黑暗看的太过明白。

她已经不在是那个只顾“绿肥红瘦”的娇柔小姐,那个在荷塘里“挣渡,挣渡”的活泼少女了。

她已经对这个世界看的太过透彻。

官场变动的政局里,李清照只能在赵明诚的陪伴下回到他们的老家---山东青州。

我们所熟悉的李清照的词作也大多在山东青州所作。

在经历着这无数的困苦和艰难之后,相守的还是李清照和赵明诚。

他们在这动荡的时局里都成为彼此最坚韧的支柱。

回到青州的他们一呆就是十年,而在这十年里也是李清照和赵明诚最为幸福的十年。

他们共同的进行金石字画的研究,一起编写着《金石录》一书。

就在这十年当中,朝廷的政治格局又在逐渐地发生变化,蔡京被驱逐出政治舞台,赵明诚再次重返仕途。

再次出世做官的丈夫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把李清照带在自己的身边。

他们只能在异方彼此思恋着对方。

李清照在《凤凰台上忆吹箫》中这样述说着自己的相思:“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