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凯恩斯主义与贝弗里奇报告

合集下载

贝弗里奇报告中英文版

贝弗里奇报告中英文版

Backgrounvolu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 ,Severe endowment problem, unemployment and disease and other social problems.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国家,需要面 对工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产生的严峻的养老、失业和疾病 等社会问题 Promulgate《 Poor Law amendment 》in 1834,《 Labor Agency Law》 in 1909,《 National Insurance Act》、 《 Unemployment Insurance Act 》、《Health Insurance Act 》in 1911 1834年颁布《济贫法修正案》、1909年颁布《劳动介绍所法》、 1911年先后颁布了《国民保险法》、《失业保险法》、《健康 保险法》
Background Analysis(背景分析)
The majority of the British people, especially
those to meet their own interests strongly appeal to improve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nd establish an equality, fraternity, country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 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广大英国人民特别是劳动人民对 满足自身利益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强烈呼吁对战后建 立一个平等博爱国家的理想的理性表达。
Main Content(主要内容)
Three special issues of the standards of

贝弗里奇报告读书报告

贝弗里奇报告读书报告

《贝弗里奇报告》读书报告(游光明,2015级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1504035)一、基本版本书目信息《贝弗里奇报告》全称《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由贝弗里奇爵士发表于1942年,是福利国家理论和实践产生的重要理论基础。

该书出版以来在中国一直没有翻译本,后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组织翻译,其底本为伦敦英国文书局1995年再版的本子,2004年6月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一版一印,为中英对照本去,全书共252页。

书前有译者序,在目录前还有“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致威廉姆·周伊特阁下”两封书信,正文共分为6个部分,内容部分详述。

二、贝弗里奇其人威廉·亨利·贝弗里奇(WilliamHeonyBeveridge,1879一1963)生于印度的一个英国法官家庭。

青年时期,他毕业于牛津大学,取得了数学和古典研究的学位。

此后,他在汤因比会馆(ToynbeeHall)里从事对伦敦东区贫困社会状况的研究。

这种早期的研究对他终生同情穷人打下了基础。

后来,他担任过记者,在政府里担任过文职人员。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他被任命为伦敦经济学院院长。

他担任这一职务近20年(1919一1937)。

离开伦敦经济学院后,他回到早年就读的牛津大学,担任了一所学院的院长。

贝弗里奇一生担任过不少重要的领导职务,除了在两所著名大学里任过职以外,他还分别担任过英国上下两院的议员,并且担任过二战期间英国政府的劳工部次长。

20世纪20-30年代,贝弗里奇曾经长期担任失业保险法定委员会主席,并发表了著名的《失业:一种工业的问题》、《全民保险》等重要著作,为英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与失业救济制度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贝弗里奇一生致力于社会保障建设,富于正义和良知,希望在战后建立一个新社会。

他秉持自由、开放、市场竞争的自由主义精神的同时,以追求社会正义,消除社会贫困,建立自由民主的“美好新社会”为期一生奋斗的目标,值得敬仰。

贝弗里奇报告

贝弗里奇报告
《社会保险与相关事务的报告》
Report on Social Insurance
英 威廉·贝弗里பைடு நூலகம் 威廉 贝弗里奇
人物简介
威廉·贝弗里奇 威廉 贝弗里奇
爵士 (William Beveridge, 1875年3月9日- 年 月 日 1963年) 年 英国经济学家, 英国经济学家,是福利国家的理论建 构者之一,他于1942年发表《社会保 年发表《 构者之一,他于 年发表 险与相关事务的报告》 险与相关事务的报告》(Report on Social Insurance),也称《贝弗里奇 ),也称《 也称 报告》 提出建立“社会权利”新制度, 报告》。提出建立“社会权利”新制度, 包括失业及无生活能力之公民权、 包括失业及无生活能力之公民权、退休 教育及健康保障等理念。 金、教育及健康保障等理念。他是自由 主义者,主张市场经济。他于1944年 主义者,主张市场经济。他于 年 发表《自由社会的全面就业》一书, 发表《自由社会的全面就业》一书,主 张有国家及市场导向的私人企业来联合 运作, 运作,对当代社会福利政策及健保制度
贝弗里奇报告
1941年,英国成立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部际 年 着手制定战后社会保障计划。 协调委员会 ,着手制定战后社会保障计划。 经济学家贝弗里奇爵士受英国战后重建委员 会主席阿瑟·格林伍德先生委托 出任“ 格林伍德先生委托, 会主席阿瑟 格林伍德先生委托,出任“调 委会”主席, 委会”主席,负责对当时的国家社会保险方 案及相关服务进行调查, 案及相关服务进行调查,并就战后重建社会 保障计划进行构思设计, 保障计划进行构思设计,提出具体方案和建 第二年,贝弗里奇提交了题为“ 议。第二年,贝弗里奇提交了题为“社会保 险和相关服务”的报告,这就是著名的“ 险和相关服务”的报告,这就是著名的“贝 弗里奇报告” 弗里奇报告”。

贝弗里奇报告中文版

贝弗里奇报告中文版

提出建议的三条指导性原则6. 如前所述,委员会的首要任务是开创先例,对英国的社会保险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 第二任务是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建议。

在从第一任务转向第二任务之际, 有必要在一开始的时候就阐明提出建议的三条指导性原则。

7. 第一条原则是,在规划未来的时候既要充分利用过去积累的丰富经验, 又不要被这些经验积累过程中形成的部门利益所限制。

现在战争正在改变一切, 打破了原有的条条框框, 为我们在新的领域运用经验提供了机会。

世界历史上的划时代时刻属于破旧立新的变革,而不是头疼治头、脚痛医脚的改良。

8. 第二条原则是,应当把社会保险看成是促进社会进步的系列政策之一。

成熟的社会保险制度可以提供收入保障,这有助于消除贫困。

但贫困仅仅是英国战后重建需要解决的五大问题之一,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最容易解决的一个问题。

其他问题包括疾病、愚昧、肮脏和懒散。

9. 第三条原则是,社会保障需要国家和个人的合作。

国家的责任是保障服务的提供和资金的筹集,但在尽职尽责的同时,国家不应扼杀对个人的激励机制,应该给个人参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机会并赋予他们一定的责任。

在确定国家最低保障水平时,应该给个人留有一定的空间,使其有积极性参加自愿保险,以为自己及家人提供更高的保障水平。

10. 本报告所展示的社会保障计划就是建立在上述三条原则的基础之上的。

该计划既充分利用了过去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又不被这些经验所限制。

虽然该计划的一些设想现在就能实现,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它只是一个大的社会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总体实现有赖于其他政策的实施。

必须明确的是,该计划首先是一个保险计划,即根据缴费给付待遇,其最终目的是参保人无需经过经济状况调查就可合法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摆脱贫困之路11. 部际协调委员会的工作从回顾英国现行的社会保险方案和相关服务开始,以出炉社会保障计划收尾。

该计划首先分析了英国贫困的成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那些年份里 , 英国有很多家庭和个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贝弗里奇报告的重点内容和概括

贝弗里奇报告的重点内容和概括

贝弗里奇报告的重点内容和概括背景介绍贝弗里奇报告(Beveridge Report),全名为《社会保障及相关服务的任务研究》,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威廉·贝弗里奇(William Beveridge)于1942年起草的一份报告。

该报告被认为是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基石,对二战后的英国社会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提出了一套包罗万象的社会政策框架,奠定了现代英国福利国家的基本原则。

报告内容概述贝弗里奇报告主要聚焦于解决当时英国社会面临的五个主要问题,即贫困、失业、疾病、住房和教育,同时提出了三个基本原则:全覆盖、普惠性和财政可持续性。

以下是报告的重点内容和概括。

1. 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贝弗里奇报告主张建立起一个覆盖整个社会的全面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待遇。

他提出了全民健保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养老金计划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方案,将社会保障的范围扩大到涵盖所有社会成员,而不仅仅是弱势群体。

2. 普惠性的福利服务贝弗里奇报告强调福利服务应该普及到每个人,无论贫富,任何人在面临贫困、失业、疾病、住房或教育方面都能获得必要的援助。

他提出了提高福利水平的方法,包括提供免费医疗服务、提供住房和教育补贴等。

3. 财政可持续性的社会保障体系贝弗里奇报告意识到,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建立在可持续的财政基础上,以确保长期的可持续性。

他提出了通过积累国家储备基金、调整税收制度和提高劳动力参与度等方式来确保财政稳定性。

4. 劳动力市场改革贝弗里奇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劳动力市场的改革建议,旨在提高就业率和劳动力参与度。

他主张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需求。

此外,他还提倡建立更加完善的就业机构,并制定更加公平的工资和就业条件标准。

5. 住房和教育改革贝弗里奇报告认为住房和教育是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重要领域。

他提出了建立公共住房和提供住房津贴的建议,以解决住房问题。

对于教育方面,他建议提供免费的教育服务,并提供教育津贴和奖学金,以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获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一、社会福利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要求与结果,是现代社会中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立法途径规定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筹集和发放社会福利基金,从而对国民因各种社会原因或特殊个人原因所导致的无收入或收入中断情况提供生活保障。

二、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1、在国外,社会福利是一个比社会保障含义更为宽泛的概念,作为主要保证收入安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只是大社会福利制度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社会福利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与公共福利制度等多种内容。

2、在中国,社会福利仅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狭义的社会福利范畴。

我国的社会福利主要包括对全体社会成员实施的公共福利,由单位和行业为其员工及家属所提供的职业福利,以及转为社会特殊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妇女、军人及其家属等的特殊社会福利。

社会保障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特殊人群。

三、西方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15世纪-17世纪中期: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开始出现17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西方福利思想开始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福利思想快速发展20世纪前期:国家干预主义社会福利思想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成为资本主义改革的理论武器四、不同时期的西方社会福利实践模式1、第一阶段:19世纪末以前-自助理念模式:家庭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社会慈善机构的服务是重要补充;家庭及慈善无法满足时,政府通过济贫法制度提供官方救助。

2、第二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70年代——国家福利理念国家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公共福利与服务制度,追求建立“福利国家”3、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自助、互助与国家保障相结合的福利理念追求国家、社会和个人责任的协调和平衡;改革(提高一些享受社会福利的资格要求;降低一些社会福利津贴的标准;提倡社会福利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推进一些社会福利项目私营化)第二章西方早期社会福利思想概述一、西方早期福利思想具有以下两大特点:1、不系统性2、基督教深深影响着早期西方社会福利思想二、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社会福利思想的异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二人所处的地域和文化背景大致相同,而且柏拉图又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贝弗里奇报告.pdf

贝弗里奇报告.pdf

贝弗里奇报告1942年11月,英国政府责成以贝弗里奇(William Beveridge)为主席的社会保险和联合事业部委员会提出了一个题为《社会保险及有关服务》的报告,即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

报告认为,社会保障计划要以以下三个前提条件为基础:第一,对15岁以下儿童或者接受全日制教育的16岁以下儿童,给予支付儿童津贴;第二,提供给全社会以预防和治疗疾病以及恢复劳动能力为目的的综合性保健和康复服务;第三,维持雇佣,并避免大量失业。

报告建议以上述三个前提条件为基础,社会保障计划必须包括三种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自愿保险。

社会保险用以满足居民的基本要求;社会救助用以满足特殊情况的需要;自愿保险用以满足收入较多的居民较高的需要。

贝弗里奇社会保障计划体现着两个理论基点,一是社会保障以保证居民拥有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为最低限度;二是社会保障应当体现“普遍和全面”原则,即应惠及全体居民及各种不同的社会阶层。

报告认为整个社会保障制度是全面改革的一部分,主要是针对贫困和失业,同时提出了六条改革原则:(1)基本生活资料补贴均一的原则;(2)保险费支出均一的原则;(3)补助金充分的原则;(4)全面和普遍性原则;(5)管理责任统一的原则;(6)区别对待的原则。

报告还指出,社会保障计划是一个“以劳动和缴纳保险费为条件,保证维持人们必需的收入,以便使他们可以劳动和继续保持劳动能力的计划”。

英国政府在批准贝弗里奇报告的基础上,通过了一系列社会保障立法,其中主要有《社会保险法》(1946)、《国民健康服务法》(1946)、《家庭补贴法》(1945)、《工业伤害法》(1946)、《国民救济法》(1948)以及为社会保险主管机构专门建立的《国民保险法》(1944)。

这六项立法加上其他有关措施,构成了战后英国社会保障的新法典,成就了英国第一个“福利国家”。

贝弗里奇本人也因此获得了“福利国家之父”的称号。

贝弗里奇在1945年《自由社会中的充分就业》一文中指出,他最初赞同古典经济学观点,但以后转为赞同凯恩斯主义的主张。

贝弗里奇报告.pdf

贝弗里奇报告.pdf

贝弗里奇报告.pdf贝弗里奇报告1942年11月,英国政府责成以贝弗里奇(William Beveridge)为主席的社会保险和联合事业部委员会提出了一个题为《社会保险及有关服务》的报告,即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

报告认为,社会保障计划要以以下三个前提条件为基础:第一,对15岁以下儿童或者接受全日制教育的16岁以下儿童,给予支付儿童津贴;第二,提供给全社会以预防和治疗疾病以及恢复劳动能力为目的的综合性保健和康复服务;第三,维持雇佣,并避免大量失业。

报告建议以上述三个前提条件为基础,社会保障计划必须包括三种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自愿保险。

社会保险用以满足居民的基本要求;社会救助用以满足特殊情况的需要;自愿保险用以满足收入较多的居民较高的需要。

贝弗里奇社会保障计划体现着两个理论基点,一是社会保障以保证居民拥有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为最低限度;二是社会保障应当体现“普遍和全面”原则,即应惠及全体居民及各种不同的社会阶层。

报告认为整个社会保障制度是全面改革的一部分,主要是针对贫困和失业,同时提出了六条改革原则:(1)基本生活资料补贴均一的原则;(2)保险费支出均一的原则;(3)补助金充分的原则;(4)全面和普遍性原则;(5)管理责任统一的原则;(6)区别对待的原则。

报告还指出,社会保障计划是一个“以劳动和缴纳保险费为条件,保证维持人们必需的收入,以便使他们可以劳动和继续保持劳动能力的计划”。

英国政府在批准贝弗里奇报告的基础上,通过了一系列社会保障立法,其中主要有《社会保险法》(1946)、《国民健康服务法》(1946)、《家庭补贴法》(1945)、《工业伤害法》(1946)、《国民救济法》(1948)以及为社会保险主管机构专门建立的《国民保险法》(1944)。

这六项立法加上其他有关措施,构成了战后英国社会保障的新法典,成就了英国第一个“福利国家”。

贝弗里奇本人也因此获得了“福利国家之父”的称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讲凯恩斯主义与贝弗里奇报告
一、凯恩斯主义:危机后的经济学和社会福利选择
(1)凯恩斯主义的产生
自由主义的种种弊病到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中总爆发,严重打击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和社会。

自由放任的政策使经济时常会像一匹脱缰之马,冲出正常轨道,造成经济的严重损失并导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0世纪早期的大危机说明,市场并非万能,为了公众利益,使用各种直接、间接手段对经济过程进行控制调节是绝对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而进行这种控制调节活动的主体无疑就是国家。

20世纪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现实,对传统市场竞争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说提出了挑战,促使西方经济学说发生变化,以应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需要。

这样,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西方经济学说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凯恩斯学派开辟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新时代。

(2) 凯恩斯充分就业理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是20世纪前期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其成名之作是他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凯恩斯主义从宏观经济学角度,最早对社会福利制度迸行了实证分析和推理,深深影响了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凯恩斯思想的精髓表现在“充分就业”的理论之中。

20世纪20~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同特点是遭受失业的严重困扰,因此,就业的稳定成为经济理论思考和经济政策的主要对象和目标。

古典经济学家否认非自愿失业的存在,他们认为,失业主要表现为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而且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从而促进生产的扩大,推动充分就业的实现,这就是著名的“萨伊定理”。

1凯恩斯指出,到了20世纪30年代,除了摩擦性失业与自愿性失业外,更重要的是存在一种失业状态:即一部分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而工作,但却无工作可做,这就是“非自愿性失业”。

“如果当工资的价格相对于货币工资做出微小上升时,为了现行的货币工资而愿意工作的劳动供给总量和在同一货币工资之下的对劳动的需求总量都大于现行的就业量,那么,人们便处于非自愿失业状态。

”(凯恩斯.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0)
凯恩斯认为充分就业即是不存在非自愿性失业,“没有‘非自愿’失业的情况称之为‘充
1萨伊(1767--1832)在《政治经济学概论》(1803)中论述了“供给创造需求”这一经济学中著名的萨伊定理。

这一定理包括四个要点: (1)一种产品的生产给另一种产品创造了需求; (2)货币交换的实质是产品与产品之间的交换; (3)某种产品过剩是因为另一种产品供给不足,所以造成生产过剩的原因是供给不足; (4)局部的产品失调可以通过价格来调节。

由以上的观点又引出了四个结论:(1)在一切社会中,生产者越多,产品越多样化,产品便销得越快,越多和越广泛,而且生产者得到的利润越多,因为价格随需求而上升。

这就是供给决定需求; (2)每一个人都与全体的共同繁荣有利害关系,一个企业越办得成功,就可以帮助别的企业也达到成功。

这就是个人私利的追求,可以实现社会的公益; (3)购买和输入外国的货物决不至损害国内或本国的产业和生产。

这就是主张自由贸易。

(4)鼓励生产是贤明的政策,鼓励消费是拙劣的政策。

这就是主张以发展生产来实现经济的发展。

萨伊定理重视供给、主张自由放任、强调实物经济和充分就业均衡,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思想基础。

所以,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就是从批判萨伊定理开始的。

马克思也曾经对这个理论进行过批判。

分’就业,在这样的定义之下,‘摩擦’和‘自愿’失业并不与‘充分’就业发生矛盾。

”(同上)作为对自由主义的深刻反思,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难以实现充分就业的根本原因,是社会需求与新投资量的不足,而不是供给不足。

如何扩大社会需求与增加投资,凯恩斯突出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摒弃自由放任主义的传统政策,强调通过国家干预来弥补市场的缺陷,国家是公共意志的代表,应负起调剂国民经济的责任。

(3)凯恩斯的社会政策主张
凯恩斯的社会政策主张,具体包括:
第一,通过收入再分配政策措施提高消费倾向,现存的社会经济的主要缺陷在于不能提供充分就业以及在财富与所得方面的不公平。

因此,要采取措施对收入进行再分配,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消费倾向,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资本的生长。

从社会公平与正义角度,社会财富与所得分配的不平等不应该得到辩护。

第二,强调通过财政金融政策、税收政策作为宏观经济的调控手段,在经济停滞阶段要努力扩大社会保障支出,创造就业机会; 在宏观管理形势得到恢复,经济繁荣以后要压缩社会保障开支。

这个方案是以国家财政赤字为代价的。

第三,由社会来统制资本量,以消费促投资,让资本的边际效率逐渐下降,“通过收入分配或其他方法来提高消费倾向,从而使维持一定水平的就业量所需要的现行投资量具有较小的数值”,“仅仅依赖银行政策对利率之影响,似乎还不足以达到最适度的投资量”,“要达到离充分不远之境,其唯一办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社会总揽”。

(同上书,335)(4)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把充分就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其实现则主要依赖于国家干预政策,对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政策做出调整。

社会政策的出发点第一次开始从社会伦理等角度转向维护整个现存制度的生存方面,从此福利制度已不仅是给穷人撒下的最后一张“安全网”,而且也是给现存制度撒下的“安全网”。

他的理论为20世纪30年代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干预政策的广泛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尤其是西欧福利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贝弗里奇报告——凯恩斯主义在社会福利政策上的充分体现
威廉·亨利·贝弗里奇(William Beveridge, 1879-1963)是福利国家的理论建构者之一,毕生致力于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1919~1937年,贝弗里奇担任伦敦经济学院院长。

1941年,英国成立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部际协调委员会,着手制定战后社会保障计划。

经济学家贝弗里奇爵士受英国战后重建委员会主席阿瑟·格林伍德先生委托,出任部际协调委员会主席,负责对现行的国家社会保险方案及相关服务进行调查,并就战后重建社会保障、社会福利计划进行构思设计,提出具体方案和建议。

1942年11月,《社会保障及相关服务》(Social Insurance and Allied Services),即《贝弗里奇报告》正式出版。

贝弗里奇报告总结了自1897年《工伤赔偿法》以来近45年的社会保险经验,分析了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制定了“一种维持国民生活标准的保险计划”。

《贝弗里奇报告》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社会保障的主要目标是解决英国战后消除影响英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入民生活的五大障碍即“贫困、疾病、愚昧、肮脏和懒散”,其中消除贫困是首要任务。

第二,社会保障计划应该覆盖所有的公民,主要包括六大类人群: (1)雇员,指根据合同受雇为他人工作的人员;(2)其他从事有酬工作的人员,包括雇主、商人和自由职业者;(3)家庭主妇;(4)其他在工作年龄段内却没有从事有酬工作的人员;(5)尚未达到工作年龄的人员;(6) 超出工作年龄的退休人员。

①社会保障计划的实施根据人群分别处理,从人们的不同需要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

第三,社会保障计划由三个不同部分组成:即满足最低需要的社会保险;用于解决特殊需要的国民救助;用于满足额外需要的自愿保险。

社会保险方案作为社会保障的主要方式,应遵循六个基本原则。

(1)基本生活待遇标准统一原则;(2)缴费费率统一原则;(3)行政管理职责统一原则;(4)待遇标准适当原则;(5)广泛保障原则;(6)分门别类,适合不同人群原则。

第四,提出了一系列的全方位的福利措施,报告设计了一整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提出国家将为每个公民提供9种社会保险待遇。

具体包括:(1)失业、伤残和培训金保险;(2)退休养老金;(3)生育保险金;(4)寡妇保险金;(5)监护人保险金;(6)扶养补贴;(7)子女补贴;(8)工伤养老金;(9)一次性补助金(包括结婚、生育、丧葬和工亡四种补助金)。

另外,还要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和康复服务,并根据本人经济状况提供国民救助。

其中有许多为新的福利项目,如为儿童提供的子女补贴。

政府要统一管理社会保障工作,通过社会保障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

英国政府基本接受贝弗里奇报告的建议,于1944年发布社会保险白皮书。

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逐渐推行贝弗里奇报告中的社会保险计划,颁布了《国民保险法》、《家庭津贴法》、《国家卫生服务法》、《国民教助法》等一系列以国民保险为核心的法案。

这些法案均在1948年7月5日前生效,这一天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从摇篮到坟基”的福利国家的建立。

贝弗里奇报告充分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它以政府扩大干预为基础,以强制性保险为主、国家救济为辅,确保最低生活需要,将整个社会成员系于一体,以此来进行收入再分配,调节经济,维持就业,稳定社会。

贝弗里奇报告提出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一般内容和基本原则,它在社会福利和保障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英国、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社会福利和保障的制度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被视为福利国家的蓝本,现代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建设的里程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