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商主义、自由贸易政策与凯恩斯主义

合集下载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经济政策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经济政策

定义:新自由主义是一种政治经 济理论,主张强化市场经济机制 ,限制政府干预,推动全球化和 自由贸易。
强调市场经济:新自由主义者坚 信市场经济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 ,实现经济增长和繁荣。
推动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新自由 主义者支持全球范围内的自由贸 易和资本流动,打破国界限制, 促进国际经济一体化。
货币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重商主义的特点
01
02
03
*贸易保护
重商主义强调国家应通过 行政干预和贸易政策来保 护本国产业和市场。
*鼓励出口
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出口, 通过各种手段促进本国产 品向外国销售。
*限制进口
重商主义政策限制进口, 减少外国商品对本国市场 的竞争压力。
重商主义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历史背景
重商主义在16至18世纪的欧洲盛 行,当时欧洲国家正在积极寻求
局限性与挑战:在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危机中,凯恩 斯主义受到挑战,新自由主义等经济思潮开始兴起。
04
货币主义与新自由主义
货币主义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货币主义是一 种宏观经济理论,主 张货币政策是主导经 济周期动的主要因 素,并强调货币供应 量作为政策调控的主 要手段。
特点
强调货币供应量的重 要性:货币主义者认 为,通过控制货币供 应量可以有效地调节 经济活动,避免通货 膨胀和经济萧条。
• 提升消费者福利:自 由贸易政策降低了进 口商品价格,消费者 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获 得多样化的商品和服 务,提升了消费者福 利水平。
• 加剧不平等和冲突: 自由贸易政策可能导 致国内产业的受损和 工人失业,加剧国内 不平等和社会矛盾。 同时,自由贸易也可 能引发国际贸易摩擦 和冲突,破坏国际经 济秩序。

2020高考历史易错易混22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解析版)

2020高考历史易错易混22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解析版)

易混易错点22、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错因归纳:对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三种经济思想盛行的时代和含义不能正确区分。

释疑解惑三者分别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

它们的核心内容分别是: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

真题突破1.(2018·海南高考·16)有关欧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

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 )A.西班牙的殖民扩张B.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C.拿破仑帝国的兴盛D.英国殖民地版图广阔【答案】B【解析】西班牙的殖民扩张范围是美洲,与材料爱尔兰、普鲁士等地区无关,故A项错误;17世纪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殖民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地,故B项正确;拿破仑帝国企图军事征服英国计划失败,因此在其兴盛时期也没有控制爱尔兰,故C项错误;爱尔兰是英国领土的一部分,不是其殖民地,故D项错误。

2.(2018.4·浙江高考·22)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大危机审时度势、大胆突破,采取“三R”(复兴、救济、改革)行动对经济进行干预。

新政的措施之一是实施“蓝鹰运动”,下列项中属于执行该措施的机构是( )A.联邦银行 B.全国工业复兴署C.农业调整署 D.紧急救济署【答案】B【解析】新政措施之一的“蓝鹰运动”是为了实现工业的复兴。

联邦银行是对金融领域进行管理的机构,故A项错误;全国工业复兴署是领导工业复兴的机构,故B项正确;农业调整署是领导农业复兴的机构,故C项错误;紧急救济署是领导社会救济的机构,故D项错误。

3.(2016·北京文综·20)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七)·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主要经济理论的演变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七)·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主要经济理论的演变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主要经济理论的演变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先后出现了不同的经济理论,指导了各个历史阶段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先后出现了重商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一、重商主义理论16~18世纪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盛行的一种经济学说。

其本质特征是把以贵金属即金银为代表的货币和商业看成国家富裕的标志。

重商主义的盛行,一方面是因为封建统治阶级对财富的追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积累资本的迫切愿望它是封建社会晚期和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的产物,它主要是由欧洲的封建君主推行、实施。

推行重商主义的结果是国家财富增加,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但是,它也导致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商业资本的力量和工业(实际上是工场手工业)资本力量的比较上,始终占有优势地位。

这种情况直到工业革命兴起后,才被逐渐改变过来二、自由主义理论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进入工业化时期。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希望巩固并加强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一书,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它的最高原则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开始代替重商主义成为主要的经济思想自由主义流行的结果是:①一方面迫使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客观上促使科技与生产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又加剧了整个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导致了生产过剩危机;②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③在激烈的竞争重,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三、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重要特点。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30年代经济大危机时期得到强化,“二战”以后,普遍流行于资本主义世界。

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要表现在:(1)国有企业发展。

这些国有企业一般都是投资高、利润低、风险较大的行业或部门;(2)国家开支在国民经济重的比重升高,很多国家的财政开支占到国民经济总值的一半以上;(3)实行中央银行国有化,加强中央银行对国家金融的干预和调节;(4)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即加强计划。

西方经济政策演变

西方经济政策演变

近代以来西方经济政策有着下列形式的演变过程:
1.重商主义(16至18世纪)
①认为金银就是货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金银货币。

②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其基本原则是“少买多卖”。

③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活动,利用行政措施和立法手段,使金银尽可能多地流入国内。

2.自由放任主义(18世纪——20世纪30年代)
(1)诞生:与工业革命同步,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提出“劳动价值论”,创立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1852年,自由贸易被认为是英国的国策。

(2)内容: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任何干预,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以及劳动、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3.凯恩斯主义(20世纪30年代——20世纪70年代)
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主要是因为人们消费能力不足而使整个经济有效需求不足所致,主张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国民进行进行积极干预。

4.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20世纪80年代)
内容:反凯恩斯主义。

货币学派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国家实行赤字预算,提供就业来干预经济;供给学派强调以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发展经济的重点于扩大供给而非创造需求。

因此主张政府减少对经济的管制,加强市场的作用;主张减税,刺激人们投资与工作积极性。

16世纪以来西方经济政策

16世纪以来西方经济政策

2015届高考备考专题16世纪以来西方经济政策(思想)的演变1.重商主义:盛行于16-18世纪中叶,即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1)内容:①认为金银(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

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

因此,要使国家变得富强,就应该发展工商业,鼓励出口,减少进口,使金银源源不断地流入国内而不流出。

②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为获得财富,最好是由政府管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垄断;通过高关税率及其它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并利用殖民地为母国的制造业提供原料和市场。

(2)兴起背景: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急需进行资本原始积累;②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开始出现,给商业、航海业、工业以极大刺激;③商业资本发挥着突出的作用,推动国内外贸易的发展;④西欧一些国家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运用国家力量支持商业资本的发展。

(3)影响:①它是政治专制主义在经济上的反映,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②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扩大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与确立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③引起了严重的商业竞争和殖民争夺,导致了18世纪的一系列殖民战争;阻碍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2.自由主义:18世纪中后期-20世纪30年代,自由资本主义时期(1)兴起原因:英国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对维也纳体系之下的封建专制与反动非常不满,强烈反对重商主义下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2)代表人物及主张:1776年英国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3)影响:①标志着欧洲经济政策由传统保护主义到自由主义的重大转变,使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到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②推动了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的侵略扩张,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推动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

凯恩斯主义和重商主义的关系

凯恩斯主义和重商主义的关系

凯恩斯主义与重商主义的关系1.产生背景重商主义是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时期(15-17世纪)的经济思想,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阶段和商业资本家崛起并向产业资本家过渡时期的社会需求。

其产生背景是市场程度不高、制造业不发达、社会正处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过渡期间,经济活动自发表现为三个阶级:重视商业资本的获得,即货币至上;重视商业利润,即对资本的注意转为对商业产业的重视;最后重视利润来源,即重视制造业发展。

凯恩斯主义是当代影响最大、最具说服力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派,它产生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经济危机之后,而面对空前严重的危机和失业,古典理论却束手无策,因为其认为市场会自动调节以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并且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价格水平具有很大的弹性使得市场在长期总是出清的。

使得凯恩斯认识到古典理论关于市场作用的缺陷,而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认为这种办法“可能比其他任何可见的制度都更有效地达到经济目标”。

而伴随着《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诞生。

可以看出,重商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产生时市场发展的程度差别很大。

重商主义产生于商品经济发展初期,市场程度不高,而凯恩斯主义的产生则正是由于认识到市场不能是完全自由放任的,即从重商主义到凯恩斯主义之间还经历了反对国家干预的自由主义阶段,此时不仅国内的市场得到了发展,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市场也初步形成。

2.核心内容重商主义理论主要有三点:一是视货币为唯一财富形式的财富观;二是认为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即外贸和掠夺;三是倾国家之力干预外贸,控制市场活动。

重商主义者认为若一国家缺少金银矿藏,就只能通过外贸顺差、出超甚至掠夺,才能让金银不断流入本国。

重商主义者强调国家的作用,认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国家致富的重要保证,主张国家各有干预经济生活,如垄断对外贸易,衽限制或禁止货币输出和商品进口的政策和保护性关税,并和国家政权相结合进行殖民扩张等。

[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六次革命

[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六次革命

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六次革命西方经济学说这门学问, 从16至17世纪的重商主义开始到现在, 根据200多年来的历史发展进程, 归纳地讲, 在经济学说史上经过了六次革命, 当然这不是指政治上的革命, 而是指理论学术观点上的革命。

西方经济学是从重商主义开始的。

重商主义产生于海盗式的帝国主义时代, 贸易与开拓殖民地相联系, 与毫无节制地剥削殖民地相联系, 与非公开的战争相联系, 与长期濒于战争边缘的状况相联系。

所以重商主义作为一个体系, 主要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按照熊彼特的意见, 重商主义体系的基本内容就是出口垄断主义, 外汇管制和贸易顺差。

重商主义指导思想的核心是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君主有权统治经济和铸造货币, 有权控制对外贸易。

在这种情况下, 重商主义认为国家要干预经济, 国家要参预经济活动, 对它进行广泛调节;认为国家财富的关键就是金银, 输入金银可以润滑工商业的齿轮;在重商主义思想指导下, 他们鼓励生产出口品, 实行补贴, 发展商品输出, 限制进口, 多搞顺差贸易, 以此来换回金银, 金银积累的增加, 也反映国内财富的增加。

重商主义者蔡尔德(Josiah Child)说过, “对外贸易产生财富, 主张上, 不是自由贸易, 而是建立高度关税壁垒, 实行关税保护政策。

可见, 重商主义的思想集中在供给方面, 是最早的供给学派的经济学。

但是, 重商主义的这种指导思想与政策的实施, 并没有带来他们所说的那么美妙的景象, 而是出现了生产力的危机。

这样, 作为重商主义的整体不能不垮台。

比如法国, 它出口的制成品越多, 换回的金银越多, 结果越穷。

而在非重商主义流行的国家, 比如英国, 反而民富国强。

经济生活的实践预示着经济学说将面临一次革命。

重商主义的研究对象必然在流通过程, 而“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 只是当理论研究从流通过程转向生产过程的时候才开始。

”一、亚当·斯密经济学说的产生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了《国富论》(即《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经济政策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经济政策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经济政策
1.重商主义
盛行于17--18世纪,主张干预经济生活。

禁止金银的输出,增加金银的输入,展开对外贸易垄断,通过提高关税率及其他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治体系。

2.自由主义
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斯在《国富论》中的主张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提倡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盛行于19世纪中后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3.凯恩斯主义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反对自由放任,又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反映了垄断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

形成于罗斯福新政中,二战后在资本主义世界大规模推行。

4.混合经济政策
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涨”现象,各国立即调整了经济政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步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政策。

20世纪以来,美国实行的经济政策经历了如下演变
1.“自由放任”政策
从20世纪初到罗斯福新政亲前夕,美国一直奉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主要依靠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管理经济。

2.凯恩斯主义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实行凯恩斯主义,国家大力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济政策
主要实行货币主义和供给主义,国家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4.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政策
美国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政策,既不完全自由放任,又不过度干预经济,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商主义、自由贸易政策与凯恩斯主义
重商主义的第一个观点是强调积累金银货币和对外贸易的重要性,把金银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式,认为国家的繁荣依赖于资本(贵金属)的供应,贸易的全球规模是不可改变的,贵金属所代表的资本量可通过多出口少进口来增加,认为财富的真正源泉是对外贸易,要获取更多的金银财富只有通过出超实现,因此主张在国家的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认为维持一定的顺差是对国家有利的。

重商主义建议政府为达到这一目标,应该通过鼓励出口限制进口,扮演积极的、保护主义的角色,特别是使用关税保护小企业。

重商主义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15—16世纪为早期重商主义时期,16世纪下半期到17世纪为晚期重商主义时期。

早期重商主义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和积累货币财富。

晚期重商主义与早期不同的是,认为国家应该将货币输出国外,以便扩大对外国商品的购买。

不过他们要求,在对外贸易中谨守的原则是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必须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获得的总额,其目的仍是要保持有更多的货币流回本国。

因此,晚期重商主义者主张,对外贸易必须做到输出大于输入,以保持出超。

自由贸易政策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也就是说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或少加干预,任凭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在国内外市场公平、自由的竞争。

自由贸易政策为经济实力强制国家所采用,为国内成长产业集团所推动,它们是主要受益者。

对经济实力薄弱的国家及幼稚产业,却意味着市场被外国占领,它们是主要受害者。

因而自由贸易被认为是“强者”的政策。

英国是最早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它最先完成产业革命,是19世纪最强大的工业国家,1850年其工业产量占世界30%。

同时英国又是最大的殖民帝国,版图占地球陆地面积四分之一,殖民地面积超过本土10倍。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商品销向全世界,原料、食品购自全世界。

这就决定英国必须冲破国内保护贸易的限制,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凯恩斯主义(Keynesian),或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Keynesian economics),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