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呼吸作用》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上册《呼吸作用》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呼吸作用》教案、教学设计
-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展示呼吸作用的过程,讲解其生理意义。
2.呼吸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结合解剖图和实物模型,介绍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肺等。
-讲解各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如鼻腔的过滤作用、肺的气体交换等。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
-对比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强调它们在生物体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的表现,关注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的提升。
(4)综合素质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发展。
4.教学拓展:
(1)开展课外阅读,推荐与呼吸作用相关的书籍、文章,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2)组织科普讲座,邀请专业人士讲解呼吸系统疾病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5)实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二氧化碳观察实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评价:
(1)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呼吸作用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2)课后作业:布置与呼吸作用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通过课后作业和拓展阅读,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探索生命科学的热情。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爱健康的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通过学习呼吸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相适应原则,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2.思维能力:八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增强,能够理解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物学现象,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存在理解困难。

初中生物七上呼吸作用教案

初中生物七上呼吸作用教案

初中生物七上呼吸作用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理解呼吸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2. 掌握人类的呼吸器官和呼吸器官的结构与功能;3. 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及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呼吸作用中的作用;4. 了解肺活量与呼吸频率的概念,同时掌握测量肺活量和呼吸频率的方法;5. 能够识别并阐述呼吸系统的疾病和预防方法。

二、教学重点:1. 呼吸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2. 人类的呼吸器官和呼吸器官的结构与功能;3. 呼吸作用的过程及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呼吸作用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1. 教材:《生物七上》课本;2. 教学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3. 实验材料:瓶子、吸管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呼吸器官的图片,让学生联想到呼吸的重要性,并引发他们对呼吸作用的兴趣。

2. 学习呼吸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其重要性,引导学生探讨呼吸的原理。

3. 探究人类的呼吸器官和其功能:通过展示不同呼吸器官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与呼吸作用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呼吸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作用。

4. 学习呼吸作用的过程:结合示意图和视频,向学生介绍呼吸作用的过程,说明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呼吸作用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呼吸作用的调节机制。

5. 进行实验:让学生进行呼吸频率和肺活量的测量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呼吸频率和肺活量的关系,并讨论这两个指标在呼吸作用中的重要性。

6. 总结与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或班级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加深对呼吸作用的理解。

七、课堂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及预防方法。

注:本教案可根据具体教学进程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初中生物呼吸作用的教案

初中生物呼吸作用的教案

初中生物呼吸作用的教案课题:初中生物呼吸作用教学目标:1. 了解呼吸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其作用机制。

3. 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呼吸作用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呼吸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 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呼吸作用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细胞呼吸的机制。

2. 意识到呼吸作用对生命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1. 图片:呼吸作用示意图。

2. 实验:放大镜和实验物品。

3. 课件:呼吸作用的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引发学生对呼吸作用的讨论。

2. 让学生描述呼吸作用对生命的重要性。

二、呼吸作用的定义及过程(15分钟)1. 通过PPT介绍呼吸作用的定义。

2. 分析呼吸作用的过程:吸氧、气体交换、排出二氧化碳。

3. 让学生参与讨论呼吸作用的具体过程。

三、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呼吸作用中的作用(15分钟)1. 介绍氧气的重要性:细胞呼吸的能量来源。

2. 分析二氧化碳的作用:将有害废物从体内排出。

3. 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呼吸作用中的作用。

四、细胞呼吸的机制(10分钟)1. 以简单生动的方式解释细胞呼吸的机制。

2.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进行细胞呼吸。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让学生总结呼吸作用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要保持良好的呼吸习惯。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以口头形式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呼吸作用的笔记。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余拓展学习。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生物课,学生对呼吸作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明白了呼吸作用对生命的重要性。

同时,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加深对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呼吸作用中的作用的认识。

在未来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呼吸作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呼吸作用教案初中生物

呼吸作用教案初中生物

呼吸作用教案初中生物
教学目标:
1. 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人类和动物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

3. 理解气体交换的过程和机制。

4. 了解呼吸作用与健康的关系。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教材和练习册
3. 模型或图片展示人类呼吸器官
4. 实验器材:酵母、糖水、试管、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引发学生对呼吸作用的兴趣。

二、呼吸作用概念介绍
1. 讲解呼吸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

2. 通过实例说明呼吸作用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三、人类呼吸器官
1. 讲解人类呼吸器官的种类和功能。

2. 展示模型或图片,让学生了解呼吸器官的结构。

四、气体交换过程和机制
1. 讲解肺部的工作原理和气体交换的过程。

2. 结合实例,说明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呼吸作用中的交换。

五、呼吸作用与健康
1. 探讨呼吸作用与健康的关系。

2. 提倡良好的呼吸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六、实验展示
1. 进行酵母呼吸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呼吸作用的过程。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理解呼吸作用的原理。

七、教学总结
通过复习和总结,让学生对呼吸作用有更深入的理解。

八、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或课后思考题,巩固学生对呼吸作用的理解。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例和实验的方式,深入理解了呼吸作用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了人类和动物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

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实践操作,激发了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呼吸作用的教学设计

呼吸作用的教学设计

呼吸作用的教学设计呼吸作用的教学设计篇一:呼吸作用教学设计(2)演示实验一:种子呼吸时放出热量吗?1、放映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盛有煮熟种子和萌发的种子的保温杯内温度计示数,此导学生思考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总结出种子呼吸时放出热量。

2、鼓励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是否只有萌发种子才进行呼吸作用?干燥的种子进行不进行呼吸作用呢?3、对比实验:装有干燥种子的保温杯温度与装有萌发种子的保温杯进行对比,发现有何特点,能说明什么问题?4、师生总结:只要有生命力的种子都进行呼吸作用。

(3)实验二:种子呼吸吸收氧气吗?1、首先放映多媒体课件,介绍实验准备情况。

强调指出:甲瓶内装有煮熟的黄豆种子,乙瓶中装有等量的萌发的黄豆种子。

装置可选用废弃的塑料瓶,这样进行实验设计新颖别致,可以教育学生科学并不只是只能在实验室中进行,只要用心思考,创造条件,科学就会来到自己身边。

2、用火柴点燃蜡烛,然后提出:为什么蜡烛会在空气中燃烧?学生分析讨论后,得出结论:空气中的氧气有助燃作用。

3、把燃烧的蜡烛放入甲、乙两瓶内。

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原因。

请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甲瓶中的蜡烛继续燃烧,乙瓶中的蜡烛会熄灭。

引导分析,得出结论:萌发的种子会吸收氧气。

(4)实验三:种子呼吸时放出二氧化碳吗?1、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接受本实验,突破学生因化学知识缺乏而难以理解的特点,教师对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的反应进行讲解,说明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在一块会发生反应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引导学生大胆设计实验,探究种子呼吸时放出了二氧化碳。

接下来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进行本次实验。

3、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萌发的种子瓶内气体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引导学生总结出萌发的种子呼吸时放出二氧化碳。

(二)分析整理,知识提升1、在教师点拔下,学生自己归纳出呼吸作用概念。

2、鼓励学生尝试写出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3、自学呼吸作用的实质,明确呼吸作用对于绿色植物的重要性。

(三)联系实际,延伸知识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体会,经历一个知识的深化过程,从而使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并由知识过渡形成能力,教师分别进行一下活动,让学生对呼吸作用的意义更有印象。

呼吸作用初中生物教案

呼吸作用初中生物教案

呼吸作用初中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呼吸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人类的呼吸器官和呼吸过程;
3. 理解呼吸作用与健康的关系。

教学重点:
1. 呼吸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
2. 人类的呼吸器官和呼吸过程。

教学难点:
1. 理解呼吸作用与健康的关系。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材料:水杯、吸管、酵母粉、糖、温水;
3. 教材《生物》第三册第四单元相关知识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人类呼吸过程,引起学生对呼吸作用的兴趣。

二、呼吸作用的概念(10分钟)
1. 通过PPT介绍呼吸作用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讨论呼吸作用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三、人类的呼吸器官和呼吸过程(15分钟)
1. 分组讨论:人类的呼吸器官有哪些?呼吸过程包括哪些步骤?
2. 利用实验材料展示呼吸过程:将酵母粉、糖和温水放入水杯中,用吸管观察气泡的产生,让学生理解呼吸作用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过程。

四、呼吸作用与健康(10分钟)
1. 讨论呼吸作用与健康的关系:呼吸作用不良会对人体造成哪些危害?如何保护呼吸系统健康?
2. 老师总结呼吸作用与健康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保护呼吸系统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检查学生对呼吸作用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呼吸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理解了呼吸作用与健康的关系,同时也加深了对人类呼吸器官和呼吸过程的了解。

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和案例帮助学生深化对呼吸作用的理解。

《呼吸作用》优秀教学设计

《呼吸作用》优秀教学设计

《呼吸作用》优秀教学设计《呼吸作用》优秀教学设计《呼吸作用》的教学设计方案不知道该如何设计?为了让大家有所参考,下面带来《呼吸作用》优秀教学设计示例,以供参考!《呼吸作用》优秀教学设计【1】一、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个性,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节课通过大量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总结,自己得出结论,为学生发挥主体性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科学素养的提高。

二、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高中《生物(试验修订本·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中的第八节。

本节内容中的有氧呼吸与线粒体相联系,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与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DNA复制等知识相联系、呼吸作用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知识相联系。

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归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以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对比、归纳能力,并可以指导学生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

2、知识点分析3、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及其处理4—1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尽管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呼吸作用的知识已经有了粗浅的了解,但由于他们的化学知识和认知水平,对呼吸作用的过程几乎未涉及。

高中学习呼吸作用,重点放在使学生认识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上,可使学生对生物的呼吸作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呼吸作用过程的知识,是学生理解其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的本质的基础;是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区别和联系的基础;是理解生物呼吸作用与植物光合作用区别与联系的基础。

学生认识呼吸作用过程,有利于理解内外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有利于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

呼吸作用-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呼吸作用-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呼吸作用-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知识目标1.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了解人类和哺乳动物的呼吸系统;3.掌握呼吸作用的化学过程和能量释放。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2.理解呼吸作用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化学过程中的转化。

三、教学准备1.讲义、课本;2.定义卡片、图片、视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展示定理卡片,引导学生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和作用。

呼吸作用:生物体将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通过课件和图片,讲解人类呼吸系统结构和技能。

2. 学习本轮课内容讲解呼吸作用的化学过程和能量释放。

呼气: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

这是因为在呼吸作用中,氧气与食物中的糖进行了反应,产生能量同时也产生了二氧化碳,此时二氧化碳和血液中的碳酸在肺部呼出体外。

吸气:呼吸道中的空气含有较高的氧气浓度。

呼吸作用中,人体会吸入空气,氧气进入血液,在体内与食物中的糖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3. 案例解析通过案例解说,帮助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和生物体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进行呼吸的重要性。

4. 归纳总结通过讲解和讨论,总结呼吸作用的概念、意义、化学过程和能量释放。

五、课堂练习解题思路:1.人的呼吸方式是什么,与无机物质的关系有哪些;2.什么是呼吸作用,它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3.熟悉人类呼吸系统结构和技能;4.掌握呼吸作用的化学过程和能量释放。

六、作业布置通过考查测试,评估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并针对性地分析学生掌握程度。

七、教学诊断通过登记档案,研究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并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问诊方案。

八、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总结本次课的教学亮点和不足,为接下来的授课做好积极的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生物七年级下册6.2人体的呼吸(一)呼吸系统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授课人




本课内容选自: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生物第一册(七年级下)
6.2人体的呼吸
二、人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一)呼吸系统
本节课内容属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生物第二册第六章第二节中的一部分。具体解释了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和呼吸系统。旨在说明人体呼吸这一重要生命现象。人体是通过呼吸系统来完成气体交换过程的。呼吸系统是气体交换的结构基础,也是学习呼吸全过程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不仅可以使后面的学习比较容易,还能使学生体会到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普遍现象,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
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其它题目。
板书设计
(一)呼吸系统
1、呼吸道:鼻、咽、喉、气管呼吸: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能够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气体通道
3、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
课后反思
【板书】(一)呼吸系统
澄清石灰水
检验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比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量多。
复习上节课实验,加深印象,引出新课。
新授课
1、呼吸系统的组成
【提问】我们身体的那些器官参与了气体交换?来,同学们跟我一起深呼吸。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和切身感受,谁能来说说,我们是通过哪些器官进行呼吸的?
本节课的对象为初一学生。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利用直观的感受来建立知识网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联系实际,与自身相结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类比,联想等手法引导教学;并用图片或视频进行直观教授。



标Hale Waihona Puke (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了解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的模式图,培养学生的的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学习呼吸系统,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能自觉地维护环境中空气的清新、清洁。
2.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内容
呼吸道的组成和作用。
重、难点
呼吸道的组成和作用。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谈话法直观法
究竟是不是这样呢?打开课本32页,利用1钟时间阅读课文,之后我再请同学说说。
总结:呼吸系统一共有两大部分,分别是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鼻、气管、肺。
人体是通过呼吸系统来完成气体交换过程的,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和肺等器官组成。
对学生回答不作表态,建议学生继续学习,留有悬念,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拓展】
将相同体积的肝脏和肺同时置于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总结:正是因为肺有了这些特殊的结构,所以才能成为呼吸系统中负责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那么呼吸道在气体交换过程中又起着什么作用?
我们看一个视频,看得过程中思考这两个问题。
【问题】
1、为什么溺水会使人死亡?
2、片中使用了什么方法施救?目的是什么?
【视频】倒提溺水孩子狂跑挽救生命
总结: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
请同学们想一想,呼吸道仅仅是气体的通道吗?还有没有其它功能?提到功能,我们根据什么来分析功能?
作出猜测
肺进行气体交换。
(血液循环中有提到。)
阅读课本,完成学案。
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个。
肺漂浮在水中,因为肺由肺泡构成,中空,质量轻。
推断:
1、口鼻进入大量的水,气体不能进入,缺氧致死。
教学媒体
电脑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复习】上节课我们做了一个实验:
出示图片【实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
【提问】1、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什么化学试剂?
2、我们用这个试剂检验了什么?
3、实验结论是?
总结:呼吸就是发生在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呼吸是通过呼吸系统完成的。
让我们来学习今天的内容:
看书,
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
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使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每段资料的内容,并观看多媒体画面中呼吸道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从中找到相关信息,组织各组有效地进行讨论,分析问题。
(2)咽和喉
咽,提到这个器官,同学们应该不陌生吧。
【提问】想一想,我们之前在学那个系统的时候提到过咽?
指导学生阅读识图,并播放多媒体画面,组织学生说出呼吸系统的组成,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
2、肺的功能
3、呼吸道的功能
推断:呼吸道和肺在呼吸过程中起着什么作用?气体交换到底发生在哪?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我们吸入的新鲜空气在肺进行气体交换,换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并排出体外。
【提问】肺在哪?又有哪些利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看书,找一找。
咽位于鼻的后方,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提问】咽下方同时接着食道和气管,我们吞咽时为什么不会把食物吞进气管?
【知识拓展】
我们为什么会发声?
总结:咽喉部分支持气体交换的功能:气体通道。
消化系统。
喉上的会厌软骨能遮住喉的入口,以防止食物进入喉和气管。
气流通过时,喉部声带振动。
(3)气管
阅读课文,找到气管的结构以及相对应的功能,完成学案3。
【思维拓展】
为什么不要随便吐痰?
总结归纳:根据呼吸道各器官的结构可知,呼吸道在气体交换中的功能,是能够清洁、温暖、湿润空气的气体通道。
看书,完成学案,小组讨论。
小结
一、呼吸系统
1、呼吸道:气体进入肺的通道。功能:清洁、湿润、温暖空气。
2、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二、呼吸道能力有限,保持环境中空气新鲜,清洁十分重要。
2、心肺复苏,使心脏恢复跳动。倒提溺水者,将呼吸道内水分空出,使气体得以进入人体发生气体交换。
根据结构
考虑学生层次较低,提问先从简单问题入手,由易入难。
(1)鼻
我们先从呼吸道的起点来了解。
阅读课本32页有关鼻的内容完成学案上第一题。
【扩展思维】
为什么说用鼻呼吸比嘴呼吸好?
【总结提问】由鼻这个器官可见呼吸道有什么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