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少阴经络与腧穴详解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经穴指十四经上的腧穴。
十四经指中医经络学说中的十二正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加上督脉、任脉,共十四条经经络的统称。
经穴一共有361个。
本文详解男性人体穴位,十四条经络的穴位图谱。
1、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左右各67个,共134个:2、足厥阴肝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4个,3、足少阳胆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少阳胆经穴;位于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左右各44个,共88个:4、手少阴心经穴位图主条目:手少阴心经穴;位于手少阴心经上的穴位左右各9个,共18个:5、足太阴脾经穴位图共42个:6、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图主条目:手阳明大肠经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左右各20个,共40个:7、手太阳小肠经主条目:手太阳小肠经穴;位于手太阳小肠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9个,共38个:8、手太阴肺经穴主条目:手太阴肺经穴;位于手太阴肺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1个,共22个:9、足阳明胃经穴位图主条目:足阳明胃经穴;位于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左右各45个,共90个:10、手厥阴心包经穴位图主条目:手厥阴心包经穴;位于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左右各9个,共18个:11、足少阴肾经穴位图共54个:12、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图主条目:手少阳三焦经穴;位于手少阳三焦经上的穴位左右各23个,共46个:13、督脉穴位图主条目:督脉穴;位于督脉上的穴位有28个:14、任脉穴位图主条目:任脉穴位;位于任脉上的穴位有24个:会阴穴、子午流注十二时辰胆经子时(23:00-1:00)此时胆经最旺,摄生学认为:'肝之余气,泻于胆,聚而成精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决定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因而可知胆的重要性。
5.1经络与腧穴第五周

面 颧髎: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约平鼻翼下缘) 听宫: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
4、手太阳经穴主治
主治头面器官病、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所过的上 肢外侧后缘、肩胛部、颈项部、面部病变。
少泽 后溪 支正 天宗 颧髎 听宫
乳少、昏迷、高热 头面器官病 落枕、腰扭伤、盗汗、疟疾 咽喉病、热病 疥疮生疣
合谷—头痛 飞扬—目眩 肩髎—手指疼痛,挛急,肩臂痛
刺灸:直刺或斜刺0.5~0.8寸。可灸。
5、天宗
定位: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 与第四胸椎相平。(取穴)
功能:祛风通络,理气通乳 主治: 配穴:膻中—乳痈、乳腺增生
臑会—肩臂肘痛,肩关节周围炎 刺灸:直刺0·5~1寸。可灸。
6、颧髎(手太阳,手少阳交会穴)
—肘臂屈伸不利 刺灸:直刺0·5~1寸。可灸。
3通里
4阴郄
5神门
(络穴) (郄穴) (输穴 原穴)
定位:
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
腕横纹上1寸 腕横纹上0.5寸 腕横纹尺侧端
主治: ①心悸 怔忡 心痛 心烦
共性: ②健忘 失眠 癫狂痫
③腕臂痛
个性: ④暴喑 哑症 ④吐血 衄血 ④胸胁痛
⑤盗汗
刺灸: 直刺0·3~0·5寸。可灸
2、本经腧穴起于极泉,止于少冲,共9穴
3、手少阴经常用穴定位
腋 极泉:腋窝顶点,腋A搏动处(腋A内侧)
肘 少海:屈肘,肘横纹内侧端~肱骨内上髁连线中点。
前臂 通里
腕横纹上1寸
阴郄 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 腕横纹上0.5寸
腕 神门
腕横纹上
4、手少阴重点经穴主治表
主治心、胸、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
手少阴心经

失眠,癫狂,痫证,胸胁痛。
(大陵、内关、神门)——失眠
应用: 失眠配安眠、三阴交。
癫狂配后溪、冲阳。(《大成》:发狂登高而歌, 弃衣而走:神门、后溪、冲阳)
心痛(心绞痛)配内关、心俞。(从阳引阴)
惊悸、怔忡配支正。(《大成》:惊悸呕血及怔 忡,神门、支正何堪缺)
操作:直刺0.2~0.5寸。 备考:输穴,原穴
(二)主要病候 心痛,咽干,口渴,目黄,胁痛,上臂内 侧痛,手心发热等症。 (三)主治概要 心胸病:心痛,心悸,怔忡,心烦,胸痛。 神志病:不寐,健忘,癫狂痫。 外经病:肘臂痛,掌心热。
(四)腧穴 本经共9穴:极泉、青灵、少海、灵道、 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
歌诀
手少阴心起极泉 青灵少海灵道全 通里阴郄神门下 少府少冲属于心
极泉 JÍ QUÁN HT1
定位: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作用:通络止痛,宽胸宁心。 主治:上肢瘫痪,心痛,胸闷,胁肋疼痛, 瘰疬,肩臂疼痛,咽干烦渴。 应用:中风上肢偏瘫配尺泽、内关、合谷, 行提插泻法,使肢体抽动3次为度。 肩臂痛配肩髃、曲池。 操作:避开腋动脉,直刺或斜刺0.3~0.5寸。
2.取穴要点 腋窝顶点取极泉。 科 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中点取少海。 腕横纹尺侧端取神门。 神门上1寸取通里。
3.主治要点 心胸病:心痛,心悸,心烦,胸闷,胸痛。 神志病:不寐,多梦,癫狂,痫证,小儿高 热惊厥。 外经病:肘臂痛,掌心热。 4.特殊作用 通里治舌咽病。 5.操作要点 极泉避开动脉针刺。
少海
SHÀOHǍI
HT3
定位: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 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作用:清心宁神,化痰通络。 主治:心痛,手颤,健忘,暴
喑,肘臂麻木酸痛,肘臂屈
十二经络学习(5):手少阴心经及心经上的原穴、洛穴和输穴

十二经络学习(5):手少阴心经及心经上的原穴、洛穴和输穴手少阴心经循行部位及分布手少阴心经从心中开始,向下过膈至小肠,支系向上过咽抵于目,由心过肺斜入腋下,沿上肢内侧后缘,向下出于小指末端,接手太阳小肠经。
手少阴心经分布于人体腋下、上肢内侧后缘、手掌及手小指桡侧,循行9个穴位,首穴为极泉,末穴为少冲。
其中有1个穴位在腋窝部,其余8个穴位则分布在上肢掌侧面的尺侧。
手少阴心经的循行路线分支手少阴心经,起始于心中,出属与心相连的血管等组织,下行经过膈肌,联络与本经相表里的小肠。
它的支脉,从心系的脉络分出,上行夹食管,而与眼球内连于脑的系带相联系。
它的主干,再从心系的脉络分出,上行至肺,横出腋下,沿上臂内侧后缘,走行在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之后,到达肘窝,沿手臂内后侧,直达掌根豌豆骨部,进入掌内后缘,沿小指的桡侧缘至小指末端,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交接。
主治病症手少阴心经的主治疾病心经主要承担“心主神明”的功能,主要管理与心脏有关的问题,原发性的心脏病以及情志方面的疾病,比如各种抑郁、焦虑、神志失常、癫狂以及由于心情而出现的失眠、悸、头痛等问题,都可以通过调养心经进行缓解。
本经经脉变动异常可出现的病症有:咽干,心痛,渴而欲饮,这是由于前臂经脉所过部位气血阻逆而发生的症状。
本经主心所生的疾病:眼睛发黄,胸胁疼痛,上臂内侧后缘疼痛、厥冷,掌心反而发热。
调理方法按揉极泉穴极泉穴,这是一个解郁的大穴。
假如大家因为情志因素出现心悸心慌,就可以弹拨极泉。
极泉在腋窝顶点,这里聚集着各种血管,大家可以把食指和中指并拢,伸入腋窝内按揉。
这样做可以帮我们宽胸理气、通经活络,缓解心烦心痛以及肩臂疼痛等症状。
睡'子午觉'“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子时是晚上11点到次日凌晨1点,正是阳气将尽的时候,前面我们讲过,这时候是胆经当令,大家要上床就寝。
至于午时,是中午11点钟到下午1点,这时候阳气最盛,阴气衰弱,但这个时候也开始慢慢转阴了,阴阳转换。
让您认识人体经络——手少阴心经

I 。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经有热 则咽干 ;阴液 耗伤 则渴而欲 饮 ;心之 桡侧缘 ,腕 横纹上 1 5 。 .寸
经脉 出于 腋下 , 故胁 痛 ;心经循 臂脯 内侧入 主治 :心痛 , 暴喑 , 舌强不 语 , 心悸怔 忡 ,
掌 内后廉 ,心 经有 邪 ,经气不利 ,故手 臂 内 肘 臂挛 痛 。 侧疼 痛 ,掌 中热痛 。心脉 痹 阻则心痛 ;心 失 所养 , 心神 不宁 , 则心悸 , 失眠 ;心主神 明 , 心神 被扰 ,则 神志失 常 。
() 3少海 上髁 连线 的 中点处 。 头项 痛 ,腋 胁痛 ,健忘 ,暴喑 。 配伍 :配 曲池治肘 臂挛 痛 。
刺 灸法 :直刺 0 5 寸 。 . ~l 附注 :手少 阴经所 人为 “ ” 合 。
定位 :在腕部 ,腕 掌侧横纹 尺侧端 ,尺 侧 主治 :心病 ,心 烦 ,惊悸 ,怔 仲 ,健 忘 , 配伍 :配 内关 、心俞治 心痛 ;配 内关 、三 阴交 治健忘 、失 眠 。
()少府 8 定位 :在手 掌面第 4 掌 骨之 间 ,握 拳 、5
d 矗 。 纛 永蕊 ^ 童 士 矗 囊 矗 妊 鑫 溉 螽 磊 ≤ 誊 盛
2 4 , ; \000 21 5
养 讲堂l 生大 保健
』 )
《 己 是 最好 自 医生 之 打 鼾 自 句
() 1极泉 定位 :在腋 窝顶 点 ,腋动 脉搏 动处 。 主治 :上肢不 遂 ,心痛 ,咽干烦 渴 ,胁
主 治 :心 悸 ,怔忡 ,暴 喑 ,舌强不 语 ,腕
臂痛 。 配 伍 :配廉泉 、哑 门治不语 。 刺 灸法 :直 刺 o 3 . . ~o 5寸。
手少阴心经、腧穴讲义

手少阴心经、腧穴大纲要求: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月俞穴的定位和主治(共9穴)要点:极泉、少海、通里、阴郄、神门、少冲一、手少阴心经循行:1.起于心,下络小肠2.支脉,上行连接目系3.直行支脉,从心上肺,走腋窝,经上肢内侧之后缘,止于少冲穴。
考点:在胸部无穴位的是----心经1.极泉【定位】在腋区,腋窝正中,腋动脉搏动处【极泉穴主治】①心痛、心悸等心疾(对应心脏,自然治心疾)②胁肋疼痛③肩臂疼痛、肘臂冷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经络所行)④瘰病(特殊记忆一腋下淋巴结肿大)⑤上肢针麻用穴―-联系合谷穴,扶突穴之针麻【操作】避开腋动脉,直刺或斜刺0.5-0.8寸。
2.少海合穴【定位】在肘前区,横平肘横纹,肱骨内上髁前缘【少海穴主治】①心痛、癔症、癫狂、痫证等心病、神志病(心经之穴)②肘臂挛痛,麻木、手颤(腧穴所在,主治所及)③头项痛,腋胁痛(经络所行,主治所及)④瘰病(特殊记忆,极泉亦治,腋下淋巴结肿大)【操作】直刺0.5〜1寸。
手少阴心经---少海,手太阳小肠经---小海3.通里络穴【定位】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通里穴主治】①心悸、怔忡等心病(心经之穴,自然治心脏问题)②舌强不语、暴喑等舌窍病证(心开窍于舌)③肘臂挛痛、麻木、手颤等上肢病证(腧穴所在主治所及)【操作】直刺0.5〜1寸。
4.阴郄郄穴【定位】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主治】①心痛、心悸、惊恐等心病(心经之穴,自然治疗心疾)②吐血,衄血等血证(郄穴治急证,阴经郄穴主血证)③骨蒸盗汗(汗为心之液)【操作】直刺0.3〜0.5寸。
心绞痛主穴:二戏贪官失眠主穴:三阴照百会,神脉安眠5.神门输穴;原穴【定位】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神门穴主治】①心痛、心烦、惊悸、怔忡等心疾(天职)②不寐、健忘、痴呆、癫狂痫等神志病(心主神明)③胸胁痛(经络所行,主治所及)【操作】直刺0.3〜0.5寸6.少冲井穴【定位】在手指,小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主治】①心悸、心痛等心病(心经之穴治心病)②癫狂、昏迷等神志病(心主神明)③目赤④热病(井穴大多能泻热)⑤胸胁痛手少阴心经穴位:第十二单元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大纲要求: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月俞穴的定位和主治(共19穴)要点:少泽,后溪,养老,支正,天宗,颧髅,听宫一、手太阳小肠经循行:1.起于小指尺侧端之少泽穴一沿上肢后外侧上行,绕肩胛,交大椎穴一入缺盆,络心一下行属小肠2.支脉:从缺盆分出,沿颈部,上面部,到目外眦一入耳,止于听宫穴3.另一支脉从颊部分出,至目内眦考点:既到目内眦,又到目外眦的是小肠经!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1.少泽井穴【定位】在手指,小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少泽穴主治】①肩臂后侧痛、小指麻木疼痛等上肢病证(循行)②乳痈、乳少等乳疾(催乳要穴!特殊记忆)③昏迷、癫狂等神志病证(井穴共有功效)⑷头痛、目翳、咽喉肿痛、胬肉攀睛、耳聋耳鸣等头面五官病证——(经络所行主治所及)【操作】斜刺0.1寸,或点刺放血;孕妇慎用。
主宰人体的君王,十二经络之手少阴心经

主宰人体的君王,十二经络之手少阴心经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了翅膀。
——莎士比亚经络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1]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牖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2]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灵枢·经脉》翻译:心的经脉手少阴经,起始于心中,从心出来以后就联属于心的脉络,然后就向下贯穿横膈膜,而联络于与本经相表里的脏腑--小肠腑;它的支脉,从心的脉络向上走行,并挟行于咽喉的两旁,此后再向上行而与眼球连络于脑的脉络相联系;它直行的经脉,从心的脉络上行至肺部,然后再向下走行而横出于腋窝下,此后再向下沿着上臂内侧的后缘走行,且循行于手太阴肺经和手厥阴心包络经的后方,一直下行而至肘内,再沿着前臂内侧的后缘循行,直达掌后小指侧高骨的尖端,并进入手掌内侧的后缘,再沿着小指内侧到达小指的前端,而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衔接。
注释:[1]心系就是指心脏与其他脏腑相联系的脉络。
[2]锐骨就是指掌后尺侧部隆起的骨头。
病症是动则病嗌干[3]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引。
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牖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
——《灵枢·经脉》翻译:手少阴心经之经气发生异常的变动,就会出现咽喉干燥,头痛,口渴而想要喝水等症状,这样的病证就叫做臂厥证。
手少阴心经上的腧穴主治心脏所发生的疾病,其症状是眼睛发黄,胁肋疼痛,上臂及下臂的内侧后缘处疼痛、厥冷,掌心处发热、灼痛。
注释:[3]嗌干嗌,音易,就是指食道的上口。
嗌干,就是指食道上口之咽喉部有干燥的感觉。
[4]臂厥就是指因手臂的经脉之气厥逆上行而导致的病证。
调理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禾盛不虚,以经取之。
盛者寸口大再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灵枢·经脉》翻译:治疗上面这些病证时,属于经气亢盛的就要用泻法,属于经气不足的就要用补法;属于热的就要用速针法,属于寒的就要用留针法;属于阳气内衰以致脉道虚陷不起的就要用灸法;既不属于经气亢盛也不属于经气虚弱,而仅仅只是经气运行失调的,就要用本经所属的腧穴来调治。
经络腧穴各论-9手厥阴心包经及其腧穴

大陵(PC 7) 输穴、原穴
定位: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 (1)心痛、心悸、胸胁满痛; (2)胃痛、呕吐、口臭等胃 腑病证; (3)喜笑悲恐、癫狂痫等神 志病证; (4)臂、手挛痛。
操作:直刺0.3-0.5寸 局部解剖: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拇长屈肌和指深
屈肌腱;有腕掌侧静脉网;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正中神经掌皮支。
劳宫(PC 8) 荥穴
定位:掌心横纹中,第2、3掌骨中间;简便取穴法:握 拳,中指尖下是穴。
主治: (1)中风昏迷、中暑等急症; (2)心痛、烦闷、癫狂痫等 神志疾患; (3)口疮、口臭; (4)鹅掌风。
操作:直刺0.3-0.5寸。 局部解剖:在第2、3掌骨间,下为掌腱膜,第2蚓状肌及指浅、深
屈肌腱,深层为拇指内收肌横头的起点,有骨间肌;有指掌侧总动脉; 布有正中神经的第2掌指侧总神经。
操作:直刺0.5-1寸
局部解剖: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部
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部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 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其下为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内关(PC 6)
络穴;八脉交 会穴-通于阴维
脉
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1)心痛、胸闷、心动过 速或过缓等心疾;
手厥阴心包经
(Pericardium Meridian of Hand-Jueyin)
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 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下 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 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 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 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 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 指,出其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青灵 Qīnglíng (HT 2) 【定位】在臂内侧,当极泉与 少海的连线上,肘横纹上3寸,肱 二头肌的内侧沟中。 【取法】正坐或仰卧。举臂, 当肘横纹上3寸的水平线与极泉至 少海的连线交点处取穴。(3寸以 肘横纹至腋前纹头(9寸)下1/3 与上2/3交点定取,) 【操作】直刺0.5~1寸。 【主治】①头痛,胁痛,肩臂 疼痛。 ②目视不明。 【配伍】①配光明、合谷,主 治头痛、目疾。 ②配天井、丰隆,主 治腋淋巴结炎。
第二节 手少阴腧穴
【概述】 穴数:本经一侧9穴,左右对列。 分布:上肢掌侧面的尺侧缘分布8穴,腋窝中分布1穴。 特定穴:五输穴:井穴—少冲, 荥穴—少府, 输穴—神门, 经穴—灵道, 合穴—少海。 原络穴:原穴—神门,络穴—通里 郄穴:阴郄。 (注:神门是输穴,又是原穴。)
1.极泉* Jí quán (HT 1) 【定位】上臂外展,在腋窝顶点, 腋动脉搏动处。 【取法】正坐或仰卧,上臂外展, 当腋窝顶点动脉搏动处取穴。 【操作】上臂外展,避开腋动脉, 直刺0.5~0.8寸。 【主治】①心痛,心悸。 ②胸闷气短,胁肋疼 痛。 ③肩臂疼痛,上肢不遂, 瘰疬。 【配伍】①配太渊、天突,主治咽 干,咽喉肿痛。 ②配神门、内关、心俞, 主治心痛、心悸、冠心病。
【现代报道摘录】 下颌关节炎 取双侧通里穴,重症可配患侧太阳、 下关,进针得气后,边捻针,边让患者作张口动作数 次。张口自如后留针10~20分钟。 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针刺正常人通里穴,对绝大多 数受试者的心电图波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无P波 者出现P波,原有P波者P波升高或降低,QRS综合波 有双向性改变,而以胸前导联为明显。 对大脑皮层功能的影响 针刺通里穴,通过脑电图 可见该穴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整作用,可使部分癫痫 大发作患者脑电图趋于规则化。
【经脉循行归纳】 内行部分:起心中,出属心系,络小肠,上肺, 挟咽,系目系。 外行部分:起于腋窝部极泉穴,沿上肢内侧后 缘,至掌后豌豆骨部入掌内后缘,止于小指桡侧 端少冲穴。
走向 胸→手
①心中络小肠支 路径 ②心系挟咽上目支 ③心系出腋臂内至小指支
经脉循行要点 体内脏器联系:属心、络小肠、与肺、咽喉、目联系 ①起止穴:极泉、少冲 ②四肢部分布:上肢内侧后缘, 小指桡侧 ③躯干部分布:腋下
二、手少阴络脉 手少阴之别,名曰通里,去腕一寸;别而上行, 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属目系。取之去腕后一 寸。别走太阳也。 其实,则支膈[1];虚,则不能言[2](《灵枢· 经 脉》)。
【络脉循行归纳】 一支走向手太阳小肠经。(表里支) 通里
另一支沿本经入心中,系舌根部,归属目系。 (上行支)
【络脉病候归纳】 实证:胸胁满闷不适。 虚证:不能言语。
4.灵道 Lí ngdào (HT 4) 经穴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 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 【取法】正坐,仰掌。将肘横纹至 腕横纹分成4等分,当近腕横纹1/4段 (对)的中点处,尺侧屈腕肌腱的桡 侧取穴。 【操作】直刺0.3~0.5寸。 【主治】①心痛,心悸。 ②暴喑。 ③肘臂挛痛,手指麻木。 【配伍】①配外关,主治臂痛、指 麻、关节炎。 ②配郄门,主治心悸、怔 忡、心痛。 【特定穴属性】经穴。
体表有穴通路
交接关系:前于心中接足太阴经,后于小指尺侧端少泽穴交 手太阳经
(二)经脉病候(原文) 是动则病,嗌[1]干,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 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3],胁痛,臑臂内后廉痛、 厥,掌中热 (《灵枢· 经脉》)。
【病候归纳】 • 外经病:官窍病 咽喉干燥、口渴、目昏黄 • 肢体病 胁痛、臑臂内后缘痛、中热 • 内脏病: 心痛 心悸、怔忡 癫狂痫 • (原文中只举心主血脉之病症,未举心神病?心 为脏腑之主,不能受邪,邪客于心则心伤,心伤 神去,神去死。邪之在心者皆在包络,故心经无 神志病)
手少阴经络与腧穴
本内容包括经络和腧穴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经络,包括手少阴经脉、手 少阴络脉、手少阴经络 一、手少阴经脉
(一)经脉循行(原文)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 中,出属心系[1],下膈,络 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 咽[2],系目系[3]。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 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 后廉,行太阴、心主[4]之后, 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 后锐骨[5]之端,入掌内后廉[6], 循小指之内,出其端(《灵 枢· 经脉》)。
三、手少阴经别 手少阴之正,别入于渊腋[1]两筋之间,属于 心[2],上走喉咙,出于面[3],合目内眦 (《灵 枢· 经别》)。
【注释】 [1]渊腋:指腋窝部,非胆经穴名,此处约当极泉部。 [2]属于心:此经未记与小肠的联系,应补。 [3]出于面:约经天容穴部与手太阳经会合后上行。
四、手少阴经筋 手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 内侧,结于锐骨;上结于肘后 廉;上入腋,交太阴,伏乳里, 结于胸中;循贲,下系于脐。 其病:内急,心承伏梁[1], 下为肘网,其病当所过者支转 筋、筋痛 (《灵枢· 经筋》)。 【注释】 [1]伏梁:古病名。五积之 一,为心之积。主要症状为积 块见于脐上、心下,伏而不动, 有如横梁,故名。
5.通里* Tōnglǐ (HT 5) 络穴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 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 【取法】正坐仰掌,将少海至神门 段(12寸)分成4等份,当近腕1/4段 (3寸)的上2/3与下1/3交点处,尺 侧屈腕肌的桡侧取穴。 【操作】直刺0.3~0.5寸。 【主治】①暴喑,舌强不语。 ②心悸,怔忡。 ③腕臂痛。 【配伍】①配内关、心俞,主治心 悸、胸痛、心绞痛,悲恐善惊。 ②配腕骨,为原络配穴, 主治狂证,精神分裂症。 【特定穴属性】络穴。
3.少海* Shàohǎi (HT 3) 【定位】屈肘举臂,在肘横纹 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 处。 【取法】正坐,屈肘(90度) 举臂。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 侧髁连线中点处取穴。 【操作】向桡侧直刺0.5~1寸。 【主治】 ①心痛。 ②腋胁痛,肘臂挛 痛麻木,手颤。 ③瘰疬。 【配伍】 ①配合谷、内庭, 主治牙痛,牙龈肿痛。 ②配后溪,主治手 颤、肘臂疼痛。 【特定穴属性】合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