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阴经络和腧穴

合集下载

肺经

肺经

1.在腹胸部的循行分布及属络关系(属 肺络大肠),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为诊 脉独取寸口提供了理论依据(内行线无 穴通路)。
2. 肺 经 在 胸 部 及 上 肢 内 侧 前 缘 的 分 布 (外行线有穴通路)。
3.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在食指桡侧(商 阳穴)发生经脉相互交接关系(交接 线)。
一、手太阴经脉
一、手太阴经脉
(一)经脉循行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
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 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 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 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 其端。
手太阴肺经,①起始于中焦,向下联络大 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②穿过膈肌,属于肺 脏。/ ③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 (中府、云门),④下循上臂内侧,行于手少 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⑤下过肘 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 ⑥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 上行至大鱼际部,沿其边际,出大指的末端 (少商)。/ 其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 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少商 LU11 井穴
作用:清热、利咽、苏厥。 应用:
咽喉肿痛首选; +天突、合谷→咽喉肿痛; +人中、足三里→晕厥、休克、昏迷。 操作:浅刺0.1-0.2寸,点刺出血3-5滴。 针感:疼痛。
简便取法:两手虎口垂直交叉,一手脉交会穴,通任脉
作用:宣肺疏风,通经活络。 应用:
+养老→手腕无力 +合谷、太阳→偏头痛 +照海→咽喉肿痛 +后溪→头项痛 +经渠、太渊→掌中热 针感:局部酸胀。
太渊 LU9 输穴,原穴,八会穴(脉会)

手太阴肺经ppt课件

手太阴肺经ppt课件

二、手太阴腧穴
➢ (一) 腧穴概要 ➢ 1.腧穴特点 本经一侧11穴,2穴分布于胸前,9穴分布于
上肢内侧正中及手 。特定穴7个,起于中府穴,止于少商 穴。 ➢ 2.腧穴主治特点 本经腧穴主要治疗肺、大肠、喉咙等相 关脏腑器官的病候,与外经病候,肩臂疼痛等。
天府 侠白
尺泽
孔最
.全身经穴应用解剖图谱.上海:上海中医药大 学出版社,2005 2. 陈谟训.人体十四经和穴位断面解剖图谱.北京.纽约: 科学出版社,1998
肱桡肌 孔最
旋前圆肌 桡侧腕屈肌 掌长肌 尺侧腕屈肌
孔最穴的现代研究摘要
针刺孔最穴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30例 ,孔最穴
属于太阴经郄穴,郄穴是各经经气深集的部位,善治急性病。
又“手太阴肺经起於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肺主气,司呼吸,肺与大肠相表里,肺胃相连。故取
肺经郄穴孔最,施针激发精气,振奋脏腑阳气功能,使气血通
是主肺所生病者,咳, 上气, 喘喝, 烦心,胸满,臑 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气盛有余, 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 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二)手太阴络脉
手太阴之别, 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 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
其病,实则手锐掌热;虚则欠,小便遗数。取之去腕 一寸半,别走阳明也。(《灵枢·经脉》)
蚓状肌
鱼际肌 鱼际
【定位】 拇指桡侧,距指甲角0.1寸。
11.少商 Shaoshang (
少商 鱼际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有正中 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之指背支和 拇主要动、静脉与第一掌背动、静 脉分支所形成的动、静脉网。
【主治】
1.咽喉肿痛,失音,发热,咳嗽, 鼻衄。

经络腧穴学各论:手太阴肺经

经络腧穴学各论:手太阴肺经

凹陷处。

功用:清泻肺热,和胃理气,舒筋止痛。

本穴为肺经合水穴,根据“实则泻其子”的原则,针 刺此穴可泻本脏之热,还可滋肺阴。 (1)肺胃病证:咳嗽,气喘,咯血,潮热,胸胁胀满,急性
吐泻。肺结核,肺炎,支气管炎,哮喘,胸膜炎,绞肠痧。 (“合主逆气而泄”,可以治疗脏腑气机上逆和下泄的病症,如 肺气上逆诸症及胸满咳喘等。)
第三章 经络腧穴学各论
第一节 十二经脉 一、手太阴肺经及其腧穴
经脉循行
体内:起于中焦,下络(联络)大肠,返 循胃口,上膈属(联系)肺。
体表:从胸前壁外上方(中府穴),沿上 肢内侧前缘下行,止于拇指桡侧端(少商穴)。 支脉从腕后(列缺穴)到食指桡侧端,与手阳 明大肠经相接(商阳穴)。
一、经脉循行
【语释】

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过来 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从肺系--气管、喉 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 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向肘中(尺泽),沿前 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 (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大 指的末端(少商)。 它的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 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主治: (1)肺系及心胸病证:咳嗽,气喘,胸中烦满,胸
痛,咳吐脓血,喉痹,鼻塞,汗出等。现代用于治疗支气 管炎、肺炎、哮喘、肺结核等。肺与支气管的疾患,常可 在此穴出现压痛。此穴为治疗心肺疾患的常用穴之一。

(2)本经所过病证:肩背痛,腹痛,咽喉痛等。 (3)其他:浮肿,呕吐,食不下。
云门 LU2 【定位】在胸前壁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 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 线6寸。

腧穴各论肺

腧穴各论肺

语译


手太阴肺经:①起始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过 来沿着胃上口,②穿过膈肌,属于肺脏。③从肺系 ──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④下循 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 ⑤下过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 最),⑥进入寸口 ──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 渊),上向大鱼际部,沿其边际,出大指的末端 (少商)。 腕部支脉:⑦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桡)侧, 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2.尺泽(合穴)
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 桡侧凹陷处。 功能:清肺降气,和肠舒筋。
主治: 咳嗽,气喘,咯血, 潮 热,咽喉肿痛,胸部胀满,急 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肘 臂挛痛,乳痈
2.尺泽(合穴)
应用配穴:肺俞、中府—咳嗽,气喘,胸痛; 太渊、太溪、肺俞—肺热咯血;委中点刺 — 急性吐泻、丹毒;曲池—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现代研究:降压、调整结肠蠕动、神经性呕吐
6.鱼际(荥穴)
定位: 在手拇指本节(第一掌 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 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 处。 主治:(1)咳嗽,咯血,发热 (2)咽干,咽喉肿痛,失音 (3)乳痈,掌中热,小儿疳疾。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7.少商(井穴)
定位:拇指桡侧,距指甲角 0.1寸。 功能:醒脑开窍,清热利咽。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失 音;鼻衄,高热,中暑, 呕吐;癫狂,中风昏迷, 小儿惊风;指肿、麻木。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 出血
操作:直刺0.5—1寸。 可灸。
现代研究:鱼腥草注射液—支气管扩张引起 的咯血
4.列缺(络穴 八脉交会穴—通任脉 )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 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 肌腱之间。(简易取穴) 功能:宣肺祛风、疏经通络、 利咽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痛, 外感头痛,偏正头痛,项强 痛;半身不遂,口眼喎斜, 牙痛;腕痛无力。

手太阴经络与腧穴

手太阴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手太阴经络与腧穴一、手太阴经脉(一)循行1、原文:《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2、经脉循行常见名词解释1) 起:经脉之开始,如起于中焦;2)络:联络之意,经脉绕行于其相表里的脏腑;3)还:经脉去而复回;4)属:归属;5)循;沿着行走;6)横:经脉非上下行走而平行;7)行:行走经过其他经脉附近,如行少阴、心主之前;8)上:自下而上;9)下:自上而下;10)出:由深部而浅出;11)系:连属之意。

摘自《内经》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教学参考资料。

3、示意图:中府起于中焦…→大肠…→胃…→膈…→肺…→喉………→腋下→上臂内侧→肘→前臂→寸口→鱼际→拇指(少商)支者┖…→腕…→食指(手阳明)4、联系脏器:大肠、胃、肺、膈、喉(二)病候1、《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

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2、关于“是动”“是主……所生病”的各家见解1)从《内经》原文分析来看:①“是动病”是经络诊断的重要依据“是”是指示代词,指十二经脉之各经,“动”为经脉之经气发生变动,即经脉的生理功能活动发生了变化,“病”则为名词,活用作动词,作“患……病”解释,是动则病可译为,该经脉经气(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就会患……一系列的有关病候,这些即是“是动病”,由此可知,“是动病”的本意是指本经脉(包括脏腑)的功能发生病理变化所产生的一系列病候。

②“所生病”是经络治疗的主治范围“是”指代相应的经脉,“主”即主治之意,“所生病”的“病”即指所产生的疾病。

此句译为“某经脉(经穴)主治某所产生的疾病。

手太阴经络与腧穴

手太阴经络与腧穴
【定位】在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 [主治] 咳嗽,氣喘,咳血,胸痛,咽喉腫痛,腕臂痛。 [刺灸法] 避開橈動脈,直刺0.3~0.5寸。
列缺 Lièquē(LU 7) 絡穴,八脈交會穴,通任脈 【定位】在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 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 簡便取穴法〆 兩手虎口自然交叉,一手食指按在 另一手橈骨莖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 ● 外感頭痛,項強,咳嗽,氣喘,咽喉腫痛 ● 口喎,齒痛 (一絡通兩經 ) 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肺病和陰虛內熱等症。
● 咳嗽,氣喘,咳血,潮熱,
● 胸部脹滿,咽喉腫痛 ● 肘臂攣痛
尺澤
孔最
太淵
孔最 kǒngzuì(LU 6) 郤穴 [定位]在前臂掌面橈側,當尺澤與太淵連線上,腕橫紋上 7寸處。 [主治] 咳血,咯血 鼻衄,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熱病無汗,痔血,肘臂 攣痛
太淵 Tàiyuān(LU 9) 輸穴,原穴,八會穴(脈會)
陽溪 LI 5 [定位]在腕背橫紋橈側,手拇指向上翹時,當拇短伸肌腱 與拇長伸肌腱之間的凹陷中。 [主治] 頭痛,目赤腫痛,耳聾,耳鳴,齒痛,咽喉腫痛,
手腕痛。
[配伍] 配合谷治頭痛。
陽溪
手三里
LI 10 手三里 溫溜 偏歷 曲池 [定位] 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 上廉下廉 處。
迎香 LI 20 [穴名]迎者,接也。有開通鼻竅,迎聞香臭的作用。 主治 “鼻鼽不利,窒洞氣塞”,鼻塞不聞香臭。 [定位] 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間。 [主治] 鼻塞,鼽衄,口歪,面癢。 [刺灸]直刺0.1~0.2寸,或斜刺0.3~0.5寸。
刺鼻病宜沿鼻唇溝斜刺々
迎香 禾髎
列缺
少商 Shàoshāng(LU 11) 井穴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 侧凹陷处。
【取法】仰掌,微屈肘,握拳,肱二 头肌微用力收缩,使肘横纹处肱二头 肌腱显现,当肘横纹水平线与肱二头 肌腱桡侧缘的直线相交点取穴。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 血。
【主治】①咳嗽,气喘,咳血,潮热, 胸部胀满,咽喉肿痛。
②急性腹痛吐泻。
③肘臂挛痛。
8.经渠 Jīngqú (LU 8)
【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 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
【取法】①仰掌,伸前臂,按度分寸, 当太渊上一寸处,桡动桡侧取穴。
②仰掌,伸前臂,当太渊向上 量取一寸(患者拇指),桡动脉脉桡 侧取穴。
【操作】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 寸。
【主治】①咳嗽,气喘,胸痛,咽喉 肿痛。
【配伍】①配肺俞,以降气止咳平喘,主治咳嗽,气喘。 ②配委中,以清热化湿,主治吐泻。
【特定穴属性】合穴
6.孔最 Kǒngzuì (LU 6)
【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 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取法】仰掌,伸前臂,当腕横纹上7 寸的水平线与太渊至尺泽的连线交点处 取穴。(太渊至尺泽的中点为6寸,中 点上一寸即7寸处) 【操作】直刺0.5~1.0寸。
【主治】①咳血,鼻衄,咳嗽,气喘, 咽喉肿痛,热病无汗。
②痔血。
③肘臂挛痛。
【特定穴属性】郄穴
7.列缺* Lièquē (LU 7) 【定位】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
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取法】①仰掌、伸前臂,将太渊至尺泽
的连线均匀分布四等份,当远端1/4(3寸) 的中点水平线与桡骨茎突直上的交点处取穴。
②手腕痛。
【特定穴属性】经穴。
9.太渊 Tàiyuān (LU 9)

手太阴肺经经络腧穴学

手太阴肺经经络腧穴学

【注释】
(1)中焦--宋·王维一《铜入腧穴针灸图经》 注:“中焦者,在胃中脘,主腐熟水谷,水谷 精微上注于肺”。 (2)胃口--《铜人》注: “胃口,谓胃之上口,赉门之位也。” (3) 肺系--元 ·滑伯仁《十四经发挥》注:“谓喉咙 也。”喉咙,兼指气管而言。 (4)臑内-- 臑音闹。指上臂。屈侧称臑内,当肱二头肌部; 伸侧称臑外,当肱三头肌部。 (5)少阴--此 处指手少阴心经。 (6)心主--指手厥阴心包 经。 (7)臂内--臂,指前臂;内,指内侧, 即掌侧。 (8)上骨--“臂之上骨”指桡骨。 (9)廉--指侧边而言。 (10)寸口--腕后桡动 脉搏动处。 (11)鱼,鱼际--“鱼”或称 “手鱼”,今称“大鱼际”,“鱼际”即指鱼 的边缘部分。
【经脉病候】
• 是动则病 (1) ,肺胀满,膨膨而喘咳, 缺盆中痛 (2) ,甚则交两手而瞀 (3) , 此为臂厥 (4) 。
• 是(掌6主 中)肺 热,所 。烦生心病,者胸(满5,)臑:臂咳内,前上廉气痛,厥喘,喝 • 气盛 (7) 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
风,小便数而欠 (8) ;气虚 (9) 则肩 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10) 。
2、本经腧穴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共11穴。左 右对称。
3、本经主要病候以肺系疾病为主,以及上肢内 侧病变。
4、特殊作用 尺泽治胃肠病, 孔最治咯血, 列缺治头项病, 太渊治无脉症, 少商治急症、热病。
5、取穴要点:
6、中府、云门不可 深刺,以免伤及肺 脏,造成气胸,少 商治疗实热证时, 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关节部位腧穴不宜 用直接灸。
【语译】
• 手太阴经别,从太阴经分出,进入腋下渊 腋的部位,行于手少阴经别之前,进入走 向肺部,散到大肠,向上浅出于缺盆部, 沿着喉咙,由此再合入于手阳明经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尺泽
第二节 手太阴肺经腧穴
• 5.尺泽* Chǐzé(LU 5) 合穴
[穴名] 尺——相对“寸口”而言,指腕臂部;泽——水聚之处。
肺经合穴属水,指手太阴肺气至此像水之归聚。
【定位】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 ● 咳嗽,气喘,咳血,潮热,

● 胸部胀满,咽喉肿痛

● 肘臂挛痛
【操作】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第一章 手太阴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手太阴经络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为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的始发经, 在食指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胃、喉咙和气管,属肺,络大肠。
络脉别于列缺,散入鱼际。 经别入腋下,出缺盆,循喉咙。 经筋结于鱼后、肩前髃,散贯贲。
手三阴经分布规律
在躯干
手太阴—上胸外侧(第三侧线上端) 手厥阴—乳旁 手少阴—腋下
【主治】 ● 外感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 口喎,齿痛
(一络通两经 ) 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肺病和阴虚内热等症。
【操作】 向上斜刺0】 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取法:正坐位,以手叉腰,先取锁骨外端下方凹陷处
的云门穴,当云门直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取之。
2.云门 Yúnmén(LU 2) 【定位】 在胸前壁的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操作】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脏器。
在四肢 分布于上肢的内侧
手太阴经脉循行简示
属肺
上膈 胃口 中焦 下络大肠
腋下
循臑内 (行少阴心主之前) 肘中
循上骨下廉 寸口 上鱼际 大指
次指内廉 出食指端
第二节 手太阴肺经腧穴
本经一侧11穴 9穴分布于上肢掌面桡侧 2穴在胸前外上部
第二节 手太阴肺经腧穴
云门 中府
第二节 手太阴肺经腧穴
1.中府* Zhōngfǔ(LU 1) 肺募穴,手、足太阴交会穴 [穴名] 中——中焦;府——聚也。穴为中气所聚。
尺泽 孔最
太渊
第二节 手太阴肺经腧穴
6.孔最* kǒngzuì(LU 6) 郄穴 [定位] 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 7寸处。 [主治] 咳血,咯血(阴郗擅治血证)
鼻衄,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热病无汗, 痔血,肘臂挛痛 9.太渊* Tàiyuān(LU 9) 输穴,原穴,八会穴(脉会) 【定位】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腕臂痛,
无脉症。 [刺灸法]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第二节 手太阴肺经腧穴
7.列缺* Lièquē(LU 7)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 【定位】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 两手虎口自然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 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